數學日記五年級50字
『壹』 五年級上冊50字數學日記
今天,我們一家去龍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裡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麼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後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貳』 四至五年級數學日記50字
今天,我高興的在家裡看著我的《聰明數學》,我看著看著,看到一個春聯中回有關於答數學方面的趣味數學題。裡面的內容是語靈部落的漢末央長老過生了,魔數王國的女王帶領下他們的臣子去給長老祝壽。到了以後,魔女小星看到長老的白鬍子長長的,就忍不住問:「請問長老有多大年紀了。
啃啃獸精靈長比較調皮,他對魔數王國的臣民的數學能力早有耳聞,他今天決定見識一下。
於是,他出了一道題是用對聯的形勢寫的:
上聯:花甲重開,又加三七歲月。
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開始我一直不知道從哪入手,因為我不知道花甲和古稀是什麼意思,後來,媽媽說:「花甲是指「60」歲了,古稀是指「70」歲了。現在,我終於有頭緒了,上聯「重開」就是,下聯兩個60,「三七歲月」是3×7=21歲,上聯的年齡是60×2+3×7=141歲,下聯:「雙慶」是兩個70,「一度春秋」是1年,下聯的年齡是70×2+1=141歲,所以長老年齡是141+141=282(歲)。
啊!原來數學是那麼的有趣。
『叄』 五年級數學日記50字急急急我很急快點回答
3月2日星期二
每逢清明節,巨山上便會人山人海,於是一些騙子便想出了一些騙人的把戲來騙人,比如:像圓盤賭物。
道具非常簡單,在一塊木板上畫一個大圓,大圓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大圓被分成24個相等的格,格內的針可以轉,格內分別寫著1—24個相等的數,在單數格中沒有值錢的,而雙數中差不多都是值錢的。
玩法也很簡單,把指針先撥到1,然後你撥動指針,指針就開始旋轉,最後停在某個格內,接著再按著指針所在的格上標的數,再把指針撥動,N-1格,N是格子上所標的數。
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數學游戲,其實你無論撥到哪格,只能吃虧,不能得利。因為當指針轉到奇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奇數-1=偶數,奇數+偶數只等於奇數,所以不可能轉到偶數格上,就得不到值錢的東西,假如指針轉到偶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偶數-1=奇數,奇數+偶數=奇數,還不能得到值錢的東西。
『肆』 五年級下冊數學日記(5篇,50字左右)
今天媽媽在電視上觀看了幸運52,裡面有道題,小學生考博士博士也沒有答對,媽媽叫我來版做做,題目是:一隻猴子搬權玉米,每個白天搬12包,晚上吃7包,問;這只猴子什麼時候能搬夠500包玉米,答案A:99天
答案B100天
答案C:101天
我想:12-7=5(包),也就是說,每天搬5包,,那麼,500÷5=100(天)
我正在心裡偷笑,突然,我想:最後一天里搬了沒有吃,就有500包,那麼,就應該減1天,所以用100-1=99天,我在媽媽那裡交了"卷",媽媽說"恭喜你,答對了,哇,我比博士還聰明.
『伍』 數學日記大全50字
今天媽媽在電視上觀看了幸運52,裡面有道題,小學生考博士博士也沒有答對,媽媽叫我來做做,題目是:一隻猴子搬玉米,每個白天搬12包,晚上吃7包,問;這只猴子什麼時候能搬夠500包玉米,答案A:99天 答案B100天 答案C:101天
我想:12-7=5(包),也就是說,每天搬5包,,那麼,500÷5=100(天)
我正在心裡偷笑,突然,我想:最後一天里搬了沒有吃,就有500包,那麼,就應該減1天,所以用100-1=99天,我在媽媽那裡交了"卷",媽媽說"恭喜你,答對了,哇,我比博士還聰明.
『陸』 5年級數學日記50字天天開心
今天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閑逛,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很多人圍在一起。我跑過去一年,原來是抓獎游戲。「哼,抓獎有什麼好玩的。」我厭煩地說旁邊的人一聽,連忙說:「抓獎雖不好玩,但有重獎,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問:「是什麼呀!」「50元錢。」那人噔大眼睛說。一聽這話,我可來勁了,「這么誘人的的獎品,說什麼,我也得試試。」說完,我便問店主怎麼抓法。店主說:「這是24個麻將,麻將下寫著12個5,12個10,每次只可抓12 個麻將,如果12個麻將標的數總和為60,那麼你便可得50元大獎。」我聽了也沒多捲起了袖子,從兜里掏出5元錢給了店主。
盡管,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獎我還是沒有拿到。
回到家之後,我想了想,感覺有點不對勁。我想,抓60分,那必須抓得那12個麻將必須都標5,最好的情況就是第1次抓到1個5,第2次抓2個5,第3次抓3個5……第12次抓12個5至少得花去6元錢。但萬一抓得那些麻將標的數是10或有的總和是相同的,那麼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錢。
最後經過一番考慮,終於把問題弄清了,我抓緊到街上找那算帳,可已經跑得無影無蹤.
2月28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在看報紙的時候看見了這樣一個題目:求圓錐的表面積。
[題目]一個圓錐,底面直徑是6米,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周上任點長是5米,求這個圓錐的表面積。
我雖沒有學習過求圓錐的表面積,但已經學習過圓柱的表面積,通過圓柱的表面積的解題方法知道:圓柱的表面積等於一個側面加上兩個底面積,而圓錐的表面積就是一個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側面是一個扇形,我雖沒學過但我查了資料知道求扇形的面積是:扇形的面積=弧長×圓半徑×1/2,題目中已經告訴了我們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周上任一點長是5米,而弧長是3.14×6=18.84(米),扇形面積是18.84×5×1/2=47.1(平方米),最後用扇形面積加上底面積,就得到圓錐的表面積:47.1+3.14×(6/2)×(6/2)=75.36(平方米)。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我們只要勤學善思,就一定會攻克難題,走上成功之路!
3月2日星期二
每逢清明節,巨山上便會人山人海,於是一些騙子便想出了一些騙人的把戲來騙人,比如:像圓盤賭物。
道具非常簡單,在一塊木板上畫一個大圓,大圓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大圓被分成24個相等的格,格內的針可以轉,格內分別寫著1—24個相等的數,在單數格中沒有值錢的,而雙數中差不多都是值錢的。
玩法也很簡單,把指針先撥到1,然後你撥動指針,指針就開始旋轉,最後停在某個格內,接著再按著指針所在的格上標的數,再把指針撥動,N-1格,N是格子上所標的數。
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數學游戲,其實你無論撥到哪格,只能吃虧,不能得利。因為當指針轉到奇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奇數-1=偶數,奇數+偶數只等於奇數,所以不可能轉到偶數格上,就得不到值錢的東西,假如指針轉到偶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偶數-1=奇數,奇數+偶數=奇數,還不能得到值錢的東西。
5月12日 星期五
算工錢
中午爸爸下班回來,哼著小調,興高采烈地跨進家門我迎上去問道:「爸爸,今天有什麼事這么高興?」爸爸說:「這個月我漲工資了。」我問道:「那你現在一個月拿多少工資?」爸爸想了想,微微一笑說:「我比你媽的工資高,我倆的月工資加起來是2800元,月工資差是100元,你說我一個月拿多少工資?」
聽了爸爸的話,我動手在紙上畫出了線段圖幫助我理解:
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很快算出了答案,並且告訴爸爸。首先把媽媽的工資看作和爸爸同樣多,那麼爸爸、媽媽的月工資一共是(2800+100)=2900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爸爸的月工資。列式是:(2800+100)÷2=1450元。
爸爸聽了,滿意地直點頭。這時,正在做飯的媽媽對我說:「你還有其它方法嗎?」「還有其它方法?」我驚奇地說。我報著好奇的心情靜下心來再次觀察、思考,我發現此題關鍵是找出以誰作標準的問題,標准不同,方法也就不同。於是,我有了第二種方法:就是以媽媽的工資作標准,假設爸爸和媽媽的工資同樣多,那麼倆人的月工資和就是(2800-100)=2700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媽媽的月工資最後加上爸爸比媽媽多的100元,就是爸爸的月工資。列式為(2800-100)÷2+100=1450元。
『柒』 數學日記五年級50字
如果是50字,我無能為力。但我的你可以參考一下:
數學日記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學期,老師教了一個新的知識,就是小數的加減乘除,這個知識,可是幫我了一個大忙啊!
那天,我和媽媽一起去買東西,我們買了一袋鹽和一斤的面,各要1.2和3.2。當到服務台算賬時,服務員說:「一共要15.2元。」我和媽媽都睜大了眼睛,我想了想:不會吧!要這么多錢,是怎麼算的啊!對了!他是把計算過程中沒把小數點對其,然後變成3.2 了
+1.2
———— 15.2
我連忙說:「阿姨!你計算錯誤了,在小數計算時小數應該和小數點對其!您再算一遍吧!」阿姨又算了一遍,結果不一樣了,現在是4.4。這下對了。
是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
『捌』 五年級下冊數學日記50字內,要30個
(一)
今天,我們一家去龍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裡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麼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後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二)
今天,媽媽給了我10元錢去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串鞭炮用了錢的2/10,又買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錢的1/10,還買了7個汽球,用了錢的2/10,最後買了一把梳子,用了錢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還剩下一元錢只好還給媽媽了。
到家後,媽媽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還剩下一根,我送給了隔壁的小強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時,一般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後寫分子.
(
四
)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書店看書。媽媽說,有好書就買下來,不太好的書看看就行了。
媽媽看了6本書,平均每本12元。我看了18本書,是媽媽看的書數量的3倍,可平均每本才6元,這樣媽媽看的每本書的價格就是我的2倍了。
媽媽共省了72元,我共省了108元,我們兩人共節省了180元。啊,真的好省錢喲!
(五)
你知道什麼叫做體積嗎?我想你們不知道,那我就來告訴你們吧!體積就是: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體積的單位通常有: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用字母表示分別是:m,cm,dm.
多大是1立方厘米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體都是1立方厘米,比如說小骰子,小方塊,很多很多。准確的說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立方厘米。多大是1立方分米呢?1立方分米就是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1立方分米的東西也非常多,如粉筆盒,魔方等。多大又是1立方米呢?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立方米。生活中電視機的盒子,櫃子大約就是1立方米的物體。
關於體積的奧秘還有很多,等待著我們去發現,探索
『玖』 五年級數學日記50字
每逢清明節,巨山上便會人山人海,於是一些騙子便想出了一些騙人的把戲來騙人,比如:像圓盤賭物。
道具非常簡單,在一塊木板上畫一個大圓,大圓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大圓被分成24個相等的格,格內的針可以轉,格內分別寫著1—24個相等的數,在單數格中沒有值錢的,而雙數中差不多都是值錢的。
玩法也很簡單,把指針先撥到1,然後你撥動指針,指針就開始旋轉,最後停在某個格內,接著再按著指針所在的格上標的數,再把指針撥動,N-1格,N是格子上所標的數。
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數學游戲,其實你無論撥到哪格,只能吃虧,不能得利。因為當指針轉到奇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奇數-1=偶數,奇數+偶數只等於奇數,所以不可能轉到偶數格上,就得不到值錢的東西,假如指針轉到偶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偶數-1=奇數,奇數+偶數=奇數,還不能得到值錢的東西。
『拾』 五年級數學日記,50字越短越好。
今天,我和爸爸去書店買書。
我們來到書店。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書,來到收銀台。爸爸說:「你這本書12.6元,我這本書16.3元,我再拿3支1.5元的圓珠筆,給了50元還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對了,剩下的錢就給你買雪糕吃。」我想:50減12.6加16.3加1.5乘3的和等於16.6元。我說:「16.6元。」「好,這16.6元就給你買雪糕吃。」爸爸爽快地說
來到雪糕店,爸爸又問我:「我買2個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還剩多少錢?」我想:簡單,16.6減1.5乘2,等於13.6元。我說:「還剩13.6元。」爸爸說:「不錯嘛!還可以。」我生氣地說:「你小看我啊,這可是二年極的題目。我要是連這些都不會,我還是五年級的學生嗎?」
數學在生活中是離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