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課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各數及計數單位「一(個)」「十」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在編排這部分內容時,突出了學生的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中掌握數概念。
主題圖「百羊圖」為學生數數提供了現實素材,同時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通過「百羊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體會它比以前學過的20多得多,並讓學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培養估計意識。
例1通過讓學生數數量是100的不同物體,使學生學會手口一致地數數,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從整體上感受100的大小。教材在編排上注重學生的經驗,在數數的過程中突破數數的難點──「拐彎數」。第一幅圖展示了學生在已有的20以內數的基礎上數下一個數,數到29時下一個數是30,突出了難點的教學;第二幅圖加深了學生對100的認識,突出了數的本質;第三幅圖深化學生對計數單位「十」的認識,引出新的計數單位「百」,並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十」與「百」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再次了解整十數的順序。教材編排中從直觀、無結構的學具(一堆小棒、第納斯木塊等)到直觀「結構化」的學具(10根一捆、10個一列),使學生充分體會十進制計數法,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一(個)」「十」的認識,並認識新的計數單位「百」。「做一做」第1題意在引導學生在數小棒的操作中突破「拐彎數」(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是多少);第2題讓學生自由地數泡泡,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兩個兩個、五個五個、十個十個地數,豐富學生數數的經驗。
例2教學數的組成,教材在編排中分兩個層次:整十數的組成和一般數的組成。教材通過讓學生說出擺放70根、46根小棒是多少的過程,使學生藉助直觀、「結構化」的學具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並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一個數,既加深了對數的認識,又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的理解,尤其突出了計數單位「十」。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理解計數單位「一」「十」「百」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重難點突破
1.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並在「數」的過程中理解計數單位「一」「十」「百」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突破建議
(1)課前應准備好方木塊、小棒等素材。塑料小棒較為理想,它不但操作方便,而且容易使學生從一根一根、十根十根地數數的活動中抽象出計數單位「一(個)」「十」「百」。
(2)為學生獨立地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充分操作學具(小棒、方木塊等),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在充分數的基礎上,應向學生展示數數的過程(可用實物投影或課件展示),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先一根一根地數,每數十根捆成一捆,數到100;再十根十根地數,數到100.將10捆結成一大捆。為了突破數數過程中「拐彎數」的難點,每數到「幾十九」時,教師可用「下一個數應該是多少?」突破數數的難點。
(3)引導學生概括。伴隨數數的過程,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歸納: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即:將10根小棒捆成一捆,得出「10個一是十」;將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得出「10個十是一百」。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及其它們之間關系的認識,逐步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2.知道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突破建議
充分利用小棒,把握教學層次。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學具來弄清100以內各數是由幾個「十」(幾捆小棒)和幾個「一」(幾根單根小棒)組成的。按照整十數的組成──一般數的組成的層次進行教學。整十數的組成可先把70根小棒雜亂擺放,問學生「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學生說出「十」後再變成7捆。使學生清楚地「看到」70的組成,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十」的作用,還可以繼續說說其他整十數的組成。一般數的組成可以讓學生先擺出46根小棒,然後提問「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是46根?」(先擺4捆,每捆10根,再擺6根單根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並交流46的組成。
3.培養學生的數感。
突破建議
(1)結合現實素材認識100以內各數並估計物品的個數。可以利用第33頁的百羊圖、第35頁的泡泡圖、第38頁的夾子圖和糖果圖等,滲透估計的方法(以10個為標准進行估計)讓學生估一估,再實際數一數,使學生直觀感受相應數的多少。
(2)開展多種形式的數數活動。數數時,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幾個幾個地數。還可以讓學生先抓一把學具估一估有多少,再實際數一數。
B.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怎麼上比較有趣
這個階段 孩子要能數1-50個數 要認識基本圖形 認識基本顏色 你可以把游戲融入到數學中 例如 撿蘑菇 這樣孩子在游戲中學習,不會覺得枯燥無味
C. 中班數學課「找不同」教案
幼兒園數學教案:找不同
教師:屈老師
一、活動目標:
1、能按物體的數量屬性找出不同類的物體,並嘗試說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2、了解同樣的東西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徵,並嘗試說出它們的特徵。
3、培養幼兒的操控能力。
二、活動准備:
1、教具准備:「五色花」卡、「蘋果藍」(果籃內放入4個蘋果,3大1小)、自備一套「找不同」游戲卡。
2、學具准備:「五色花」卡、「蘋果藍」。
3、電子課件。
三、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小朋友們好,你們看今天天氣可真好呀!老師開著火車帶你們到公園里走走好不好呀!看看那裡面都有些什麼。
小火車游戲:教師當火車頭,做出車輪轉動的手勢,幼兒排隊模仿教師。教師:「嗚嗚.......」幼兒隨之模仿。教師:「小火車快快跑」,幼兒隨著教師快跑起來。教師:「小火車慢慢跑」,幼兒隨著教師慢走,使其感知快與慢的不同。
2、集體活動:
(1)找不同。教師:「我們終於到了,小朋友們快看公園里有好多的花呀!快看看都有什麼顏色的呢?」教師將「五色花」卡中的小花拿出,擺在桌上,教師:「可真多,有紅色的、黃色、藍色的」,請幼兒找出與其他三朵花不相同的一朵小花,並說出不同之處。
(2)教師拿出「五色花」卡,把不同顏色的小花分成三組擺在桌上,其中有兩組小花的數量相同,有一組小花的數量與這兩組不同。請幼兒找出不同的這一組,並分別說出三組小花的顏色和數量。
3、游戲活動。
游戲「五顏六色」。請幼兒將小花貼在胸口,並跟隨音樂起舞,當音樂停止時,根據教師口令將不同顏色的小花簇擁在一起,最後教師根據顏色的多樣性評選出最美麗的「花束」。
4、課件
請幼兒觀察大屏幕上的課件,一同互動「收拾襪子」,從上面的圖中找出和上面的襪子數量不同的那種襪子連線。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四、活動延伸:
1、在生活中尋找不同數量或不同類的東西。
2、教師准備了一套「找不同」的卡片,放在區域活動中,小朋友可以在區域活動的時候繼續「找不同」。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D. 急需幼兒園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6以上的分成
E. 幼兒園怎麼上 數學課 中班
教學目的明確,做好教學前的知識准備,教學內容符合目前孩子的知識水平 教學具准備:能吸引孩子提高學習興趣,並能起到輔助孩子達到教學目的,符合中班孩子心理特點的物品。 實施過程: 1.以故事形式或以猜謎形式將教學內容逐漸帶入,老師講,並隨時和孩子進行互動 2.孩子根據教學內容分組活動,並講述。教師巡視。並根據孩子情況給與一定的提示。 3,孩子集中起來後讓孩子來總結教學內容:學習了什麼學會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教師總結教學內容,表揚與鼓勵。課後游戲活動可以用自然界的物體,引導孩子去觀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復習課上內容。 因不知道具體你教什麼內容,泛泛而談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F. 中班數學優質課教案《藏起的花瓣》視頻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回)
二.教學答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