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數學院
⑴ 清華大學為什麼叫清華大學
清華一詞最早來自東晉謝混作《游西池》詩,有「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湛」通「沉」,音chén),意指「夕陽斜照,鳴叫的鳥兒歸林;清澈的水色與華美的草木,已經淹沒在暮色之中。」原為感嘆時光流逝之意。
後引申出「水木清華」一詞,並賦予「池水清澈,樹木華美」之意,今日工字廳後匾額即為「水木清華」四字。
明萬曆年間建皇家園林清華園(今暢春園),後廢。清康熙年間建熙春園,後分為近春園、熙春園兩部,咸豐帝為熙春園親書匾額改為「清華園」。
1910年,游美學務處將附屬肄業館改為學堂,依據所在地而定名「清華學堂」(Tsing Hua Imperial College),後沿襲更名「清華學校」(Tsing Hua College)。
1928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掌控北京後准備改辦大學,由於清華接收美國退還庚款,對羅家倫校長的委任狀中定名為「清華大學」,未加「國立」二字,後經羅家倫多次爭取,最終定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去掉「國立」二字,最終變為「清華大學」。
⑵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工科比較好,但最好還是理學類。比較強的工科大學大概還有以下一些學校(僅供參考):北京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東北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北大學醫學部、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分校、西北工業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都是比較強的工科大學。
⑶ 清華大學校史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坐落於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成立於1911年,當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 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 年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於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各系設研究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設有文、法、理、工、農等5 個學院,26 個系。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以來,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逐步恢復了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並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1999 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成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國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經過「211工程」建設和「985計劃」的實施,清華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以及整體辦學條件等方面均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目前,清華大學設有13 個學院,54個系,已成為一所具有理學、工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醫學等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清芬挺秀,華夏增輝。今天的清華大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清華人繼承「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以及「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為使清華大學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1911年 建立「清華學堂」後更名為「清華學校」(留美預備學校)
1925年 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
1928年 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有文、法、理、工4個學院,16個系
1937年 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 長沙臨時大學遷到昆明,更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 遷回北京清華園復校,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26個系
1952年 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
1978年 恢復全國高等教育招生考試
1984年 設立國內高校中第一個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礎上建立經濟管理學院
在已有理學科系基礎上恢復理學院
1985年 建立國內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
1988年 在建築系基礎上建立建築學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1996年 在已有機械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機械工程學院
1999年 恢復建立法學院
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土木水利學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礎上建立公共管理學院
2001年 建立醫學院
2002年 在傳播系基礎上建立新聞與傳播學院
2003年 原隸屬信息產業部的華信醫院(原酒仙橋醫院)和玉泉醫院正式並入
2004年4月正式掛牌,分別成為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第二附屬醫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學系、宇航技術研究中心等基礎上建立航天航空學院
2006年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⑷ 關於清華大學的資料
英文名: Tsinghua University
清華大學校園,地處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園林區,是在幾處滿清皇家園林的遺址上發展而成的。清華校園周圍高等學府和名園古跡林立,園內林木俊秀,水木清華;清澈的萬泉河水從腹地蜿蜒流過,勾連成一處處湖泊和小溪,滋潤著一代代清華學子高潔的志趣和情操
清華大學主體所在地——清華園,地處北京西北郊名勝風景園林區,清朝康熙年間成為圓明園的附屬園林,稱熙春園。道光年間分為熙春園和近春園兩部分,咸豐年間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
清華校園佔地六千餘畝,以南北主幹道為線分為東區、西區。西區校園為老校區,以美式的校園布局和眾多西洋風格的磚石結構歷史建築為特色,大禮堂為其中心景觀,圖書館、科學館、清華學堂、西體育館及新建的理學院、新圖書館等建築分布其間,而原「工字廳」、「古月堂」、「水木清華」等古建築,以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近春園荒島——荷塘」等,則展示了中國傳統的皇家園林風格。東區校園50年代則以興建的蘇式主樓為主體,90年代開始主樓前後新建了各院系系館及綜合體育館、游泳館、紫荊公寓等現代風格的建築物,雄偉大氣,而又安靜舒適。
目前,清華大學設有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理學院、美術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建築學院、土木水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醫學院、應用技術學院等院系。清華大學已成為一所具有文、法、理、工、醫、經濟、管理和藝術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推薦於 2017-11-29
⑸ 清華大學的「清華」兩字是什麼意思
清華大學的「清華」兩字的意思是水含清光,樹現秀色,水清木華。
清華大學的校址原來是清代的皇家園林——「清華園」,所以就按這個園的名字來給這座學府的起了名字。「清華園」是「熙春園」的一部分,而」熙春園「則是「圓明五園」之一。咸豐皇帝登基之後,將這東邊的「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了,並親筆題寫匾額」清華園「。
在工字廳後面的匾額上,有著「水木清華」四個字,而這四個字是出自晉代謝混的《游西池》一句:「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這句詩句的意思就是在夕陽斜照之下,飛鳥歸巢,鳴叫著歡聚枝頭。水含清光,樹現秀色,水清木華,西池的傍晚更加迷人。
(5)清華數學院擴展閱讀
清華大學的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⑹ 清華大學的
你好,清華大學的話,這個一般她的學校是非常不錯的,而且她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⑺ 清華大學 請詳細說明
[編輯本段]清華之最
——選擇清華的十二個理由: ———————————————— 清芬挺秀,華夏增輝。 水木清華,一生的家 ———————————————— 第一、清華是最具精神魅力的中國最高學府 梁啟超先生曾在清華做題為《君子》的演講,他引用《周易》里的話來勉勵清華學子要做君子,要樹立「完整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先生所言,影響深遠,「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後來即成為清華永遠的校訓。 清華以紫荊和丁香為自己的校花,校旗亦為紫白兩色組成,以紫色為主。紫色由紅、藍兩色混合而成,紅色是火焰,是中國的國色,藍色是海水,是西土的象徵,紅藍相融亦蘊含著中西文化的會通,亦是清華的歷史與文化的特徵。 清華園大禮堂的草坪前日晷上在風雨中挺立數十載,上面刻著清華的校風:「行勝於言」。「行勝於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實,以行證言。 在清華二校門北邊小山下,有一塊被清華校友稱為「清華第一碑」的「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這是當年的國學研究院師生為了紀念王國維而立的,碑銘上陳寅恪撰寫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恰是一代代清華學人精神的寫照。 淡泊風骨、質朴坦誠,同仁一視,泱泱大風,清華人用自己的人生去闡述清華的精神。 第二、清華是中國綜合實力最頂尖的大學 一部清華史,就是一部中國民族的自強史,就是一部愛國奉獻的歷史。清華,自它誕生起,就擔負起民族的興旺,中國的崛起的重大責任和使命,九十餘年來,清華為中國培養出了眾多的學術大師、興業之士、治國之才,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為國家和民族奠造了寶貴的人文傳統。 始建於1911年的清華,在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現代大學教育的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奠定了「學術自由」和「教授治校」的制度架構。在歷史長河的每個階段,清華都以其卓越的人才培養和學術貢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並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在第二輪(2006-2009)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清華整體水平排名第一的學科數繼續保持全國高校首位。在新一輪(2007)國家重點學科評定中,清華大學獲得22個新設立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這一數字也居全國首位;同時在二級學科中,清華大學還獲得15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加上一級重點學科所涵蓋的二級學科,總共擁有了115個二級重點學科。截止到2007年,累計榮獲教學名師獎人數(國家級10人、北京市28人)、精品課程數(國家級61門、北京市70門)和優秀博士論文總數(73篇,佔全國授獎總數的1/12)都繼續保持全國高校榜首。 第三、清華擁有中國最一流的人文與社會學科 清華從建立初期就是中國的人文重鎮,清華90多年的歷史中,既有「老文科」,也有「新文科」。歷史上,從蜚聲中外的清華國學研究院開始,清華園里大師雲集,賢人輩出。清華學人以「古今融會、中西貫通」為指導思想,創造了一個影響整個時代的「清華學派」。 水木清華,人文日新。今日清華,正在恢復成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界的脊樑,也是中國文科從復興到走向世界所依靠的重要力量。點數清華文科,涵蓋文、史、哲、法、經濟、管理、藝術等學科門類,匯聚了國內一大批知名學者和青年才俊,並以令人矚目的發展速度躋身國內文科前列,多個學科躋身國內頂尖,且與國際教育培養模式相接軌。 第四、清華擁有中國最好的自然科學與工程學科 清華在理工科方面是國內高校當之無愧的第一。多年來,清華以其自身的獨特優勢,在國家科技創新體制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教育部的權威統計資料顯示,清華大學本部共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4個,國家工程中心5個,在國內高校中均位列第1位。在國家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建設的5個國家實驗室中,清華以其在信息科技的雄厚實力,獨力承擔「清華信息科技國家實驗室」的建設。多年以來,清華在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索引)發表的重要科技論文均位居全國高校首位,專利授予數連續十多年位居全國高校首位;學校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均具有很強的優勢。 近年來,清華科研經費一直全國高校之首,2008年為35.91億。為學校的學科建議和科研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在現代科技發展向著交叉、融合的方向發展的背景下,清華利用其綜合性的學科優勢,構建了信息學科群、建築學科群、能源學科群、環境學科群、航空航天學科群、材料學科群、理學學科群、生命科學與醫學學科群等大的學科平台。這些學科群中存在著大量有待探索和求證的領域,並在整個科技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中占據主導位置。這為有志於求知探索科學真理、成為科技改變社會的實踐者的理工科考生提供了最廣泛的選擇。 第五、清華擁有中國最好的生命科學與醫學學科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學科有著悠久的歷史,眾多學術大師曾芸集在這里辛勤開拓,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知名的生物學家。在中國科學院歷屆生物學部委員中,有30多位曾在清華生物系學習或工作過。清華大學於 2001 年建立了醫學院,首任院長由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兩院院士吳階平教授擔任。為加強和促進生命科學與醫學的發展及其與其它工程學科間的交叉合作,清華大學於 2004 年成立了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以利於大跨度的學科交叉和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為創建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培養醫學精英人才,2006年清華大學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緊密合作,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旨在打造邁向國際一流水準的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納入清華大學的普通招生計劃。2009年清華大學在理學院生物系的基礎上成立了生命科學學院,以嶄新的姿態全力迎接生命科學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是國內聲譽最好、影響力最大、實力最強的醫學院,在我國醫學教育體系中獨樹一幟,通過強強合作,清華大學雄厚的基礎學科綜合優勢和優良的學術氛圍,與協和在醫學領域中強大的科學研究和臨床醫學實力,將得到充分的發揮。一部協和發展史,被稱為半部中國醫學發展史,協和最早開啟了我國八年制高等醫學教育和高等護理學教育的先河,在我國醫學教育領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獨特的社會影響力。協和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優良的辦學傳統和豐富的辦學經驗,在教學上以高標准、嚴要求著稱,以培養具有真才實學、學風嚴謹、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教研復合型人才而聞名。八十餘年來,協和以培養研究生為重點,以培養八年制醫學博士為特色,創造和凝聚了現代科學思想,培養了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著名臨床醫學家、醫學科學家、醫學教育家、護理學家和醫政管理家,可謂人才濟濟,碩果累累,對我國醫學教育和醫學科學事業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協和擁有聞名國內外的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服務體系,附屬醫院技術力量雄厚,學術水平。協和還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其中1人為兩院院士),為國內醫學學科最雄厚的師資力量。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是我國培養醫學博士的搖籃,也是優秀學子施展才華的嚮往之地,是廣大有志於投身醫學事業的莘莘學子的第一選擇。 第六、清華擁有中國最出色的經濟與管理學科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清華經管)的使命是「躋身世界一流經管學院之列,造就未來中國乃至世界范圍的商業領袖,貢獻學術新知,以推動民族經濟的偉大復興」。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數量經濟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目前有15個具有國際影響和國內領先的研究中心,其中有兩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並擁有國內唯一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現代管理與創新研究基地。在教育部學位中心舉辦的一級學科評估中,清華「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1。清華經濟管理學科還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是最早獲得AACSB和EQUIS兩大全球管理教育頂級認證的中國內地商學院,被世界著名的《財富》雜志稱為「中國最好的商學院」。「高端定位、國際化、師資強大」是清華經管學科的重要特色。 清華經濟管理學科擁有超豪華的顧問委員會陣容,由前院長朱鎔基建立的這一顧問委員會,匯集了國內外最知名的企業家、政府管理者和國外著名商學院的院長,為學院的國際化指引方向,因此,清華的經濟管理學院不僅是國際定位,而且是國際的高層次定位,在國內的高校中是首屈一指的。除了具有世界頂尖豪華陣容的「顧問委員會」和真正實際給學生授課的「海外特聘教授」之外,在培養方案上也與國際接軌,是國內教育培養理念最先進的。清華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來講: 清華的文科 —「歷史悠久」, 清華的理科 —「再創輝煌」, 清華的工科 —「遙遙領先」, 清華的未來 —「無可限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清華擁有中國最雄厚的師資力量,「大師之園」 清華老校長梅貽琦有一句名言:「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乃有大師之謂也。」經過多年努力,清華已經形成了一支國際化、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清華現任全職教授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4人,兩院院士總數72人,位居全國高校第1位。此外,清華延聘的講席教授中有兩院院士5人,雙聘教授中有兩院院士26人,兼職教授中有兩院院士57人,各類在任教師中兩院院士總人數達153人,在國內高校中遙遙領先。 863計劃、973計劃、攀登計劃是我國科技發展的三個重要科研計劃。目前清華現任教授中有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含聘任首席科學家後調入清華的)28人,國家863計劃各領域首席科學家7人,國家攀登計劃首席科學家3人。 多年來,清華大學的教師以其學術上的卓越成就,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他們中有50多位當選為西方發達國家和國際學術權威機構院士,其中有美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工程院院士11人,俄羅斯國家院士11人,法蘭西學院院士2人,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奧地利科學院院士、烏克蘭科學院院士、瑞士技術科學院院士和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共9人,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13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7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3人、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2人、國際高校科學院院士2人,以及國際科學院院士和國際能源科學院院士各1人,在全國高校中以較大優勢領先。 第八、清華擁有中國最好的育人環境,「學在清華」 清華,有著國內最好的教育培養和人才學習成長的環境。在國內的高校中,「學在清華」的贊譽廣泛流傳。「名師上講堂」,知名教授活躍在教學一線,是清華人才培養的重要傳統。截止到2007年,累計榮獲教學名師獎人數(國家級10人、北京市28人)、精品課程數(國家級61門、北京市70門)。在已經進行的4屆高校青年教師獎評選中,清華共有18位教師當選,是入選人數最多的高校。 在教學上,清華大學廣泛吸收世界著名大學的經驗,為學生提供國際化的教育。清華多個院系均實現了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在多門課程上採用英語教學或雙語教學,使用國外原版教材,與世界名校共同組織課程、聯合培養等重要措施,都旨在為學生提供國際化的視野。 清華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了全面而具有個性化的教育。每學期,清華大學為全校本科生開設了近兩千門課程,幾乎涉及到所有的學科領域。這兩千多門課程,除個別專業很強的課程以外,都是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的。同學們可以在培養計劃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興趣,各取所需。這一在國內領先的選課制度,打破了國內傳統的各院系之間層層封閉、學生選課自由度小的問題,真正實現了綜合性大學的魅力。 高水平的藝術教育和體育教育是清華的重要特色。藝術教育幫助人去體驗自然和生活的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清華擁有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學生藝術團(800名成員中大部分都是普通高考錄取的學生),這里更有全國綜合性大學最豐富的藝術課程,涵藝術史論、美學、賞析、藝術表演與藝術創作等,年均選修學生達7000人以上。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是清華大學在歷史時期提出,並一直延續下來的口號和傳統,而強健的體魄、良好的鍛煉習慣,是清華給學生相伴一生的重要財富。目前清華開設有全國綜合性大學中最豐富的體育課程,年均選修學生超過25000人次,其中定向越野、射擊、跳水、藝術體操等都是深受同學歡迎的特色課程。在體育運動中,清華人的許多優秀品質,比如合作中的競爭精神,朝氣蓬勃的體魄和工作動力,都蘊育在其中了。 第九、清華擁有中國最優秀的生源,「半國英才聚清華」 大學,就是一群天才聚在一起慢慢成長的地方。 一直以來,各省理科前10名70%以上選擇進入清華深造,從1999到2006年8年間錄取的各省狀元分別為38、39、39、28、28、33、32、31人,總計268人(全國75%的理科狀元進了清華)。隨著清華文科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優秀的文科考生把清華作為第一報考志向,清華各省市的文科錄取分數線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在文科招生的絕大多數省份分數線均是第一或者第二。歷年國家理科實驗班學生,國際數、理、化、生和信息等國際競賽獎牌得主也多進入清華大學學習。在課程上、在實驗室、在宿舍,在校園的走廊、草地、樹下,到處都可以看到清華學子的身影。大學,就是一群天才聚在一起慢慢成長的地方。在無數學子、家長和老師眼中,清華就是「優秀」的代名詞,進入了清華,就是選擇了人生的高起點,選擇了成為清華人的畢生榮譽,也選擇了成為清華人所意味著的畢生責任。 剛剛結束的2009年高考招生中,清華大學的文理科生源質量繼續保持優勢。除西藏以外的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理科前10名考生中,有210餘人被清華錄取,占前10名總數的70%,其中包括絕大多數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如江蘇理科前10名(共14人)中的11人,內蒙、河北、天津、遼寧等省理科前10名中的9名,吉林、甘肅、廣西、山東、四川、湖南、海南等省的理科前10名中的8名均被清華大學錄取。清華大學約八成省份的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居全國高校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清華大學的文科招生在去年的基礎上又取得了新的進步。清華大學今年300餘人的文科招生規模共錄取了50餘名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文科前10名,其中包括超過三分之一省份的文科第一名。如吉林省前10名中的5名,江西、山東前10名中的4名,浙江、江蘇、四川、湖南前10名中的3名,其他省份也均有1-2名前10名被清華大學錄取。清華大學約七成省份的文科最低錄取分數線位居全國高校之首。 第十、清華學子擁有中國最好的畢業前景,「水木清華,春風化雨,教我育我,終生難忘」 清華大學學生擁有良好的畢業前景。清華「通識教育」與「專業訓練」並重的培養特點,使清華的畢業生深受社會各界歡迎。對用人單位連續幾年的跟蹤調查結果表明,清華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數理基礎、計算機能力、外語能力、自學能力、實踐動力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在招聘過程中,用人單位往往看重清華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潛質,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目前清華本科畢業生約有70%選擇在國內國外名校中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其中大部分是免試推薦),其餘的選擇高質量就業或者自主創業。 清華的本科生培養越來越被世界一流大學所廣泛認可。據美國《高教年鑒》報道,2006年清華成為全球在美國院校獲得各類博士學位數量最高的本科生母校。 近年來,就業引導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保持每年旺盛的社會需要和畢業生充分就業的基礎上,畢業生到國家重點企事業單位就業的比例高,2009年接近八成;2009年的赴西部、東北地區就業的畢業生人數為389人。主動申請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的畢業生數量逐年遞增。2008年和2009年,向西藏輸送了共9名大學生村官,2009年,為重慶輸送了37名基層選調生。一批又一批清華畢業生積極響應國家和學校的號召,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錄取清華畢業生的用人單位不僅數量多,而且層次高。名列世界500強的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惠普、微軟、IBM、殼牌、通用電氣、等企業,聯想、華為等國內高科技企業,匯豐銀行、摩根斯坦利、高盛、工商銀行等國內外金融單位,以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廣州報業集團為代表的全國各大主流媒體,包括清華大學、中科院在內的重點院校和科研院所,清華畢業生都活躍在其中。清華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畢業生薪水被權威機構評為國內第一。 清華的學習生活的主旋律不是自由和安逸,而是奮斗和挑戰。因而清華的生活也決不是學生一生的頂峰,而是莘莘學子起跑,加速,奔向更高遠人生目標的關鍵一程。朱鎔基學長以「水木清華,春風化雨,教我育我,終生難忘」來表達自己的母校的感情。許多清華校友在取得事業的成功後,回味清華時光時,都衷心的感謝在清華得到的高質量的教育。清華是莘莘學子騰飛的起點、精神的家園。 第十一、清華培養出了中國最優秀的人才群體,「學術大師、興業之士,治國之才」 清華的聲譽,是與清華校友對社會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分不開的。在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勛章獲得者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在清華近百年的歷史中,59位清華學子當選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600多位校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0名校友當選美國國家院士。約有1/3的中國科學院院士,1/4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清華校友,400多名畢業生就任國內院校校長、黨委書記,以上數據在國內均位列全國高校第一位。另外,在中國近現代以來的學術史上,清華是享有盛譽的人文社科重鎮,滋養了一代代思想先驅、文學巨匠、史學大家、經濟學者和法學巨擘,他們開創並發揚了清華的人文傳統,為清華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 在清華的天空中,有著太多我們引以為豪的學術大師、興業之士和治國之才。 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清華先後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學術大師,他們中的代表人物如趙元任、李濟、陳岱孫、聞一多、曹禺、梁實秋、李健吾、夏鼐、楊絳、金岳霖、潘光旦、費孝通、徐仲舒、高亨、王力、姜亮夫、謝國楨、季羨林、吳晗、錢鍾書、張蔭麟、何炳棣、楊聯升、李學勤、許國璋、王鐵崖、英若誠、端木蕻良、胡喬木、喬冠華、於光遠等。 在自然科學方面,清華培養的人才同樣是濟濟多士,他們中有竺可楨、高士其、姜立夫、段學復、張子高、楊石先、葉企孫、周培源、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梁思成、楊廷寶、錢偉長、吳仲華、周光召、林宗棠、熊慶來、華羅庚、吳有訓以及楊振寧、李政道、林家翹等等。 第十二、清華園是中國求學成才的最理想之地,「貴族氣質,王者之風」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庄嚴,巍然中央」,清華大學主體校園面積近六千畝,其中林木俊秀,芳草依依,道路寬闊,氣勢磅礴。 這里曾經是清代皇家園林圓明園的一部分,皇家建築的尊貴氣度,西洋建築的詩情畫意,蘇式建築的雄偉莊重,現代建築的簡潔典雅,融會在清華的校園中。 山水花木襯托著各式建築是風景秀麗的清華園的特色,形成了優美安靜宜人的育人環境。清華目前已建成了環保生態型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大學,是全國所有學校中唯一一所兩度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的高校。綠化覆蓋率超過50%,園內樹木近20萬株。目前清華的植物種類和數量眾多,是北京最重要的「綠肺」之一。工字廳、水木清華、大禮堂、圖書館、近春園、理學院、主樓前、北院等新老景觀,處處宜人。 清華,在她成長的早年,是國運衰敗中的一個希望,一個夢想! 清華,在她輝煌的今天,是莘莘學子希望與夢想的搖籃! 在清華的天空上,有太多讓我們引以為豪的學術大師、興業之士和治國之才。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閃耀的星群,將中華大地映照的熠熠生輝。從1909年深秋越洋留美的47位少年,到如今的10萬學子,清華是一部動人的長篇故事,清華是一首寫不完的長詩。 水木清華,鍾靈毓秀。清華園,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清澈蜿蜒的萬泉河,貴族氣息的工字廳,潔白神聖的二校門,高雅華貴的大禮堂,繁茂如茵的大草坪,古樸精緻的清華學堂,寧靜清靈的荷塘月色,讓多少學子為之終生無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勤奮而又睿智的清華學子,在這里,度過他們一生中最美麗的金色年華。清華的荷塘月色—————————————— 一個名字, 讓你憧憬, 讓你遐想, 讓你過目不忘, 這就是會讓你一生驕傲的 清華大學。
⑻ 清華大學的歷史
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
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
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
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人才培養
清華大學本科教育傳承「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立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堅持和完善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教育教學體系。通過構建研究型本科教學體系,優化本科培養方案、建設優質的課程,持續提升教育質量,使學生通過本科階段的培養成長為「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骨幹人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清華大學
⑼ 清華大學的來歷
1909年,中國首度利用退還的庚子賠款向美國派出了幾十名留學生。1911年(辛亥年),用於培養留美預備生的「清華學堂」在北京成立,這是清華大學的前身。這座學堂設立在原來的王府「清華園」。園主人載濂郡王因為支持義和拳而在戰敗後遭革爵,庄園也被朝廷沒收。外務部選中了這塊地方,用「拳亂賠款」建立學堂。
2002年,喬治.W.布希總統曾在北京清華大學發表演講並回答提問。布希在演講時說,這所著名大學是美國為了增進兩國間的聯系而幫助成立的。
⑽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始建於1909年,1911年完成第一期建校工程,經費來自庚子賠款。未經幾年,清華大學就成為當時國內的著名最高學府之一。以後又分期擴建,到1933年基本成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遷往西南(雲南),聯合組成「西南聯大」;1946年遷回北京。因具體情況不同,清華大學校園內沒有過去存留的各種獨峰石,校園內主要是草坪和樹木。
近年來,一些省市為答謝清華大學給予的支持和幫助,各地學子為報答母校的教育、培養,先後贈送各地獨特的、精美的、稀缺的獨峰石。這些獨峰石對美化清華大學校園景觀和弘揚中國古典園林文化發揮了很大作用。筆者在清華大學校園內收錄獨峰石12塊,本書選錄其中7塊。
北京的奇峰名石
清華-1a,b 此石置放在清華大學迎春路西側,灰白色灰岩,習稱:太湖石
石高3.53米、寬1.45米、厚1.05米。石體外形近似童話小說中的小屋,與中國古代兵器——矛也相似。石體正面有很多孔洞,鄰近有一枝攀緣植物的枝莖長在石體縫隙中。石體背面平整,但留有土黃色殘留物。此石似經人工刻琢。石體直接置放在泥地上。
清華-1a
清華-1b
清華-2a,b 此石置放在清華大學觀疇園東側,灰白色灰岩,習稱:太湖石
石高6.50米、寬4.20米、厚1.10米。石體外形兩端較窄,中部最寬。整個石體表面布滿大小不等孔洞和溝壑,以「千窗百孔」比喻不為過之,在太湖石中屬罕見珍品,此石直接置放在泥地上。2008年2月由無錫市委、無錫市政府贈送。
清華-2a
清華-2b
清華-3a,b 此石置放在清華大學至善路東端的世紀林東南角,灰白色灰岩,習稱:太湖石
石高2.35米、寬5.20米、厚1.15米。石體外形近似一頭昂首馱車正在奔跑的動物。石體後半部破碎,石體前壁幾乎全部被消融。石體背面平整,但中部石體表層也被溶蝕了較大一塊,形成一個不規則凹穴,石體其他部分有少量圓孔。此石系太湖石中橫卧達五米以上,形態又很特異的,應屬上品。基座長方形。此石置放於2011年4月。
清華-3a
清華-3b
清華-4a,b 此石置放在清華大學綜合體育館南側,灰褐色灰岩,習稱:靈璧石
石高11.92米(包括埋在地下部分)、寬4.10米、厚2.20米,重120噸。石體形似一把劍,石體中部有一條縱溝,兩側為羽狀小溝,整體十分壯觀,充分顯示靈璧石特徵。背面較為平整,表面留有銹黃色殘留物。a為正視,b為背視。此石是安徽省校友會於2011年4月清華大學校慶100周年時贈送。此石為北京市現有的靈璧石獨峰石體中最高(長)的一塊。
清華-4a
清華-4b
清華-5 此石置放在清華大學甲所旁,蛇紋石岩,習稱:灰玉、岫玉、「母子」
石高約4米、寬1.54米、厚0.96米。此石整體形似蛋狀,藍黑色和白色相間。石體上部白色中有一個形似的一個母親抱著一個孩子,孩子仰視母親,故以「母子」命之。母子下面有一條小狗在主人腳前。此石於2011年4月由遼寧省委、遼寧省政府贈送。
北京的奇峰名石
清華-6 此石置放在清華大學西門內,花崗岩,人文稱謂:三峽石
此石體由兩塊石體組成,大塊(南側)為三峽壩基的基岩——花崗岩,高1.20米,寬3.15米,厚3.80米。小塊(北側)為灰岩。兩石組成一座「連綿群山」。此石由國務院三峽建委辦公室、三峽建設總公司和70年代校友於2008年聯合贈送。
北京的奇峰名石
清華-7a,b 此石置放在清華大學西門內清華路南側,石英岩,人文稱謂:「桂韻」
石高4.05米、寬3.30米、厚2.03米。此石由火山熔流凝固而成,故形態多變,表面有大小孔隙。石體呈現棕黃色。此石系清華大學廣西校友所贈。
清華-7a
清華-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