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初一預科語文

初一預科語文

發布時間: 2021-07-22 06:42:43

⑴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秋天】預習筆記

基礎知識

一、背景材料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秋天》是何其芳在20歲左右寫的一首現代詩。

①詩人將視野投向鄉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以觀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現一派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

②詩作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表面看來似乎簡單、直白,缺少象徵的奧義,實則意味情味既深且長。詩中透出那麼一種氛圍,那麼一種神韻,這是最能勾住讀者心魄的東西。

③在《秋天》里,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不長,只有三節,卻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皆收筆下。這是棲息在農家的秋天,是游戲在漁船上的秋天,是夢寐在牧羊女眼裡的秋天,是充滿詩意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

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

「滿披」形象生動。「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一幅清凈潤澤的有聲畫。「稻香」使人心情愉快。「飽食」寫豐收之景,擬人。「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最後一句總束,畫龍點睛。「棲息」一詞意味雋永,是擬人。

這里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置於篇首,丁丁之聲悠遠地飄來,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真是一片世外風光,啟迪人追思那邈遠的印象,《詩經》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之句嗎?「飄」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不過那都是寫虛的,用的是比喻義、引申義,而這里卻是寫實的,別有一番情韻。農夫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這節詩的末尾,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嫻靜的氛圍。

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

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蘆篷上滿載著白霜,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第二幅畫面是「漁家秋景圖」。

「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似拙實妙,耐人尋味。「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游戲」一詞虛實相生。

畫面還包括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這些平常活動的畫面,在詩人筆下都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輕輕」一詞常在何詩中出現,彷彿「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么寧靜、悠遠。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

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

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裡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秋天特有的景緻。充滿詩情畫意。以問句出現,語言搖曳多姿。「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見過「棲息在農家裡」「游戲在漁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聲是否表達過、勾起過少女的情懷?她的眼裡一定寫滿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裡一定微顫著喜悅與夢想。

總之,《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一氛圍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它寫的是繁忙夏天之後的農閑景象,所以具有清靜的氛圍;它寫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所以具有清遠的氛圍;它寫的是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愛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圍;它像何其芳其他詩作一樣專用輕柔之詞寫清麗意象,避開喧囂的景境,避開拙重之詞,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圍。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里的各個意象,無不和諧統一;因而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於極致。技蓋至此,非高手不能為。可是何其芳寫這首詩時才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

3.難點精講

①作者寫景順序:由遠及近的順序。

②第三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於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這本不是人的活動,其後必有續言,那就是少女心懷戀情。大自然繁囂的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卻變得清靜了,人在寂靜時大都反觀自身,傾聽心靈之聲。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寫戀愛尤其是初戀,是早年何詩所擅長的,這一次他寫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這一節才五行,就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了「牧羊女的眼裡」這一特定角度,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裡面的清純、明凈,那是初戀少女似戀非戀的特殊眼神。

③「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學習方法指導】

1.詩歌要透過詩中具體事物的描寫來理解意境、這離不開描寫客觀事物和抒發主觀感情,閱讀這類詩歌要從情與景的交融中去領略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

2.要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展開聯想和想像,品味語言,結合全詩的意境和具體的語境進行體會。

3.學習詩人明朗純凈的詩風和直陳其事的寫法,表面看似簡單、直白,缺少象徵的奧義,實則意味既深且長。

【知識拓展】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出生於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幼年時即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和散文。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大學畢業後,何其芳先後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村師范學校任教。抗日戰爭爆發後,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繼續寫作詩歌、散文、雜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後任魯藝文學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主要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並長期參加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並任文學研究所所長職務。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他自稱開始創作時「成天夢著一些美麗的溫柔的東西」,早期的作品鮮明地表現出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他不滿丑惡的現實,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熱切地嚮往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熱烈的追求。於是較多徘徊於懷念、憧憬和夢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憂郁。

何其芳對於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並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在散文創作上,他自稱「我的工作是在為抒情的散文發現一個新的園地」,他善於融合詩的特點,寫出濃郁纏綿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顏色和圖案,使他的散文別具風格。

真正明顯地表現出思想和藝術風格的變化,是在抗戰開始,特別是到了延安以後。這時他漸離夢境,面對現實,詩文風格趨向朴實明朗。

【課內問題指導】

一、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想想寫景的次序,再背誦全詩。

此題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並背誦全詩。這是從鑒賞詩歌的主要方式著眼提出的要求,應引導學生反復吟誦。

二、品味下列加粗的詞語。

1.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2.秋天棲息在農家裡

3.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此題是引導學生品味語言,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具體的語境進行體會。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三、將下面這首詩與課文比較,說說兩位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共同的地方。(詩略)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鑒賞,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首同樣優秀的外國詩歌。這兩首詩在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從思想感情來說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何其芳詩《秋天》賞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劉貞福

《秋天》選自何其芳早年創作的詩集《預言》(1931-1933)。它不像那個時期的詩人們那樣愛用象徵手法,寫得神秘莫測,或愛尋味哲理,顯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個人狹小天地,纏綿悱惻於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難得地將視野投向鄉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以觀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現一派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詩作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表面看來似乎簡單、直白,缺少象徵的奧義,實則意味情味既深且長。詩中透出那麼一種氛圍,那麼一種神韻,這是最能勾住讀者心魄的東西。

所謂氛圍,在文學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體性的境象、風神、氣韻。它與嚴羽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的氣象有所類似,又有所不同,氣象所指更為廓大,包括內容、形式各個方面;氛圍似乎主要關乎內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圍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圖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難狀。」亦如唐人所言:「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但讀之有感,瞭然於心,也應能言追心意,形之於文。

在《秋天》里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這里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置於篇首,丁丁聲悠遠地飄來,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真是一片世外風光,啟迪人追思那邈遠的印象,《詩經》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之句嗎?「飄」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不過那都是寫虛的,用的是比喻義、引申義,用在這里才是寫實的,別有一番情韻。背瓜果所伴隨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這節詩的末尾,來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秋天)西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閑靜的氛圍。

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其中「霧」「霜」這些表現環境氛圍的詞(還有上一節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的,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畫面還包括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這些平常活動畫面在這里都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輕輕」一詞常在何詩中出現,在此彷彿「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么寧靜、悠遠。

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這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於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這本不是人的活動,其後必有續言,那就是少女心懷戀情。大自然繁囂的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卻變化清靜了,人在寂靜時大都反觀自身,傾聽心靈之聲。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忽然聽不到了,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真是「如樹根在熱的夏夜裡震動泥土」(何其芳詩《夏夜》)。寫戀愛尤其是初戀,是早年何詩所擅長的,這次他寫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這一節才五行,就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了「牧羊女的眼裡」這一特定角度,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裡面的清純、明凈,那是初戀少女似戀非戀時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較這三節詩我們可以看到,前兩節主要寫外在景物與人事,這第三節真正寫入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不這么寫,難以入情、入神,詩就「飄浮」起來了。

總之,《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一氛圍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它寫的是繁忙夏天之後的農閑景象,所以具有清靜的氛圍;它寫的是世處桃源般的生活,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所以具有清遠的氛圍;它寫的是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愛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圍;它像何其芳其他詩作一樣專用輕柔之詞寫清麗意象,避開喧囂的景境,避開拙重之詞,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圍。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里的各個意象,無一不和諧地統一;因而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於極致。技蓋至此,非高手不能為。可是何其芳寫這首詩時才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秋天》選自何其芳早年創作的詩集《預言》(1931-1933)。它不像那個時期的詩人們那樣愛用象徵手法,寫得神秘莫測,或愛尋味哲理,顯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個人狹小天地,纏綿悱惻於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難得地將視野投向鄉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以觀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現一派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詩作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表面看來似乎簡單、直白,缺少象徵的奧義,實則意味情味既深且長。詩中透出那麼一種氛圍,那麼一種神韻,這是最能勾住讀者心魄的東西。

所謂氛圍,在文學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體性的境象、風神、氣韻。它與嚴羽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的氣象有所類似,又有所不同,氣象所指更為廓大,包括內容、形式各個方面;氛圍似乎主要關乎內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圍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圖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難狀。」亦如唐人所言:「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但讀之有感,瞭然於心,也應能言追心意,形之於文。

在《秋天》里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這里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置於篇首,丁丁聲悠遠地飄來,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真是一片世外風光,啟迪人追思那邈遠的印象,《詩經》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之句嗎?「飄」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不過那都是寫虛的,用的是比喻義、引申義,用在這里才是寫實的,別有一番情韻。背瓜果所伴隨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這節詩的末尾,來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秋天)西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閑靜的氛圍。

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其中「霧」「霜」這些表現環境氛圍的詞(還有上一節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的,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畫面還包括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這些平常活動畫面在這里都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輕輕」一詞常在何詩中出現,在此彷彿「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么寧靜、悠遠。

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這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於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這本不是人的活動,其後必有續言,那就是少女心懷戀情。大自然繁囂的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卻變化清靜了,人在寂靜時大都反觀自身,傾聽心靈之聲。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忽然聽不到了,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真是「如樹根在熱的夏夜裡震動泥土」(何其芳詩《夏夜》)。寫戀愛尤其是初戀,是早年何詩所擅長的,這次他寫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這一節才五行,就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了「牧羊女的眼裡」這一特定角度,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裡面的清純、明凈,那是初戀少女似戀非戀時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較這三節詩我們可以看到,前兩節主要寫外在景物與人事,這第三節真正寫入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不這么寫,難以入情、入神,詩就「飄浮」起來了。

總之,《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一氛圍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它寫的是繁忙夏天之後的農閑景象,所以具有清靜的氛圍;它寫的是世處桃源般的生活,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所以具有清遠的氛圍;它寫的是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愛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圍;它像何其芳其他詩作一樣專用輕柔之詞寫清麗意象,避開喧囂的景境,避開拙重之詞,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圍。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里的各個意象,無一不和諧地統一;因而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於極致。技蓋至此,非高手不能為。可是何其芳寫這首詩時才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出生於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幼年時即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和散文。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大學畢業後,何其芳先後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村師范學校任教。

抗日戰爭爆發後,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繼續寫作詩歌、散文、雜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後任魯藝文學系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主要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並長期參加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並任文學研究所所長職務。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他自稱開始創作時「成天夢著一些美麗的溫柔的東西」,早期的作品鮮明地表現出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他不滿丑惡的現實,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熱切地嚮往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熱烈的追求。於是較多徘徊於懷念、憧憬和夢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憂郁。

何其芳對於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並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在散文創作上,他自稱「我的工作是在為抒情的散文發現一個新的園地」,他善於融合詩的特點,寫出濃郁纏綿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顏色和圖案,使他的散文別具風格。

真正明顯地表現出思想和藝術風格的變化,是在抗戰開始,特別是到了延安以後。這時他漸離夢境,面對現實,詩文風格趨向朴實明朗。

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收錄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創作和論著。

⑵ 為什麼要學習初一英語預科

學習預科主要是解決英語語言的問題。
不學預科,可能在正常上課過程中無法跟上教學的進程和節奏,所以要先學一年預科,重點要過語言關。
如果語言實力很強,就可以不學預科,直接正式上課。

⑶ 初中預科班大概多少錢

費用,然後發錄取通知書,來校入學。
2、我校的對口預科適合那些學生就讀?
特別適合於成績不太理想,出生於醫葯世家,家庭在醫院衛生系統有關系 和計劃進入衛生事業單位,需要拿國家正規醫學院本科文憑的同學。招生對象主要是高中畢業生(不分文理);學生到校後首先建立學生檔案,考上後就是統招生待遇。
3、對口預科生錄取本科後享受的待遇?
A、考上後就是正規國家統招生待遇。由湖南省教育廳向教育部申報進行電子注冊,並轉戶口。畢業時,1 發放統招文憑(本科畢業生授予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專科畢業發放畢業證書)2.教育部網上統一電子注冊3.列入國家統一派遣計劃。 B、畢業後可按國家政策憑畢業證書參加全國醫師執業資格、護士執業資格等相關資格考試。醫學相關專業可通過學院職業技能鑒定所考試後獲得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頒發的相應初、中級職業資格證書。 C、同時可通過考試獲得:國家英語等級證;國家計算機等級證;保健按摩師、美容師、醫葯商品購銷員、中醫商品購銷員、駕駛證等。 D、學校根據政策獎勵優秀學生,並頒發國家、省、學院榮譽證書。獎學金制度:品學兼優者可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自強助學金」、「湖南省特困優秀大學生獎學金」「校長獎學金」,家庭貧困的學生可獲得「國家助學金」等,並積極組織參加勤工助學活動。
4、預科生學習和考試的科目是什麼?
預科錄取後開設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和醫學綜合(含解剖、生理合300分),總分750分;一年後2012年參加湖南省教育廳和長沙醫學院共同舉行的對口考試,本科分數線由湖南省教育廳統一劃定。2011年對口考試分數線為358分!5、考試難易程度怎樣?本科錄取率大約是多少? 對口考試在下年的6月份舉行,試題比普通高考容易很多;語文、數學、英語相當於高一的難度。讀預科期間就是學習很多針對考試的內容,考試是湖南省教育廳和長沙醫學院共同舉行的。預科就讀期間由大學老師和教授共同上課,完全是大學生活。根據往年的統計:我院預科本科升學率90%左右,專科是100%都通過。6、往年的本科錄取分數大約在多少?
我校2006年預科本科線385分,07年預科本科線是371分,專科線是255分,08年是393分,專科分數線200分; 09年本科線459分.2011年本科分數線是358分。總之,不但考試的試題簡單

⑷ 初一各門學科應該怎樣預科

語文提前看一下生字詞背一下需要背誦的課文,英語同理背誦單詞課文必要的話做一做語法題,理科最好進補習班由老師帶領著預習

⑸ 初一語文常識積累

1)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前551——前44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我國古化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我們學過其《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3)蕭紅(1911——1942),黑龍江省呼蘭縣人,現代女作家,代表作有《呼蘭河傳》、《生死場》,我們學過其《 》。
4)沈復,字三白,江蘇人,清代散文家,我們學過其《童趣 》。
5)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 繁星》、《 春水》、《往事》我們學過其《 繁星》。
6)《金色花》作者泰戈爾(1861——1941)印度(國家) ,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詩集《園丁集 》、《飛鳥集》、《葉盤集》、《新月集》等。
7)「歲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8)「四君子」是指梅、蘭、菊、竹。
9)「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
10)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彭城人,著有《世說新語》。
11)《〈世說新語〉兩則》中,塑造了兩個聰慧機智的少年形象,分別是《詠雪》中的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陳太丘與友期》中的元方。
1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 佩弦,浙江紹興 人,著名作家、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與他相關的典故是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同年底與武鍾謙女士完婚。1917年夏,迫於家庭經濟狀況惡化,為減輕家庭負擔,乃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遲緩,感於《韓非子》中「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之語,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學本科,被哲學門錄取。
13)《濟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 北京人,著名作家。作品都收在《老舍經典作品選》中。
14)《海濱仲夏夜》作者峻青,山東海陽縣人,當代作家。
15)宗璞,原名馮鍾璞,現代女作家。我們學過其《紫藤蘿瀑布》。
16)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我們學過其《觀滄海》、《龜雖壽》。
17)王灣,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 人,我們學過其《次北固山下》。
18)唐代三大詩人是李白, 杜甫,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太原 人,著有《白氏長慶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作者是李白,字太白,號 青蓮居士。
19)《西江月》作者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著名 ,他與蘇軾並稱「蘇辛」。

⑹ 初中生應不應該上預科班

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很多家長都非常的操心;在孩子課後,害怕孩子知識掌握不牢固,需要給孩子報相應的鞏固班。而在孩子學前,還想要報預科班,讓孩子能夠提前接觸到新的知識。

可能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家長,都為自己的孩子,報名了相應的預科班,讓孩子能夠提前學習到新的知識。

但就我個人看來,我們家長完全沒有必要,給孩子報名預科班的學習。即便是對於初中,以及高中的孩子來講也一樣,因為預科班很多時候並不能夠起到好的效果,相反對於孩子的學業還有一定的壞處。

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個人不建議給孩子報預科班。因為預科班可能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學業成績。

⑺ 作文大全:上初一預科班的收獲

現在學習真是相當不容易,中華上下五千年,研究的東西那是多隻有多,讓我們學生受了苦,什麼語數外,三門主科,還有政史地生看,到了八年級又加了一門物理
我現在很疑惑,現在學這些有什麼用處?看看那門感興趣了,到時候去國外進修去?學語文,必學的!學數學,必學的,但是學英語!當年八國聯軍那麼欺負中國,還搞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為什麼還要學習他們的語言?這一點我很是疑惑。
學政治,可以提高人生覺悟;學歷史,感興趣了,長大當考古學家;學地理,長大當一個像馬可波羅的旅行家;學生物,感興趣的話可以當醫生;學物理,可以做一個研究物理的物理學家。現在學這些東西,真是在十多歲就為自己未來的工作來做准備。就像提前上預科。現在學這些干嗎?只是將來有一個充滿人生意義的人生;將來餓不著;將來可能成為億萬富翁……
鄭淵潔的一句最經典的話:等你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以後,先把以前學過的東西給忘掉!記著干嗎?(除非你是在搞科研)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接下來就是全新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去領會一個新的事物,學習新的東西。
老師們說上預科不怎麼好,因為到時候會不好好學習,但是現在這么早上預科又有什麼用呢?

⑻ 初一數學預科大概是怎麼教的

數學預科,主要是小學與初中的銜接課程。包括初中認為你已經知道的回但小學沒有答講過和初一上學期的知識。內容個人覺得講得比較淺,自學即可。主要是熟悉一下上學期的知識,不需要弄得太細。要知道初中的知識容量比小學的要多得多。

⑼ 鶴壁小學預科班語文都補什麼呀

從文字層面上講,預科是指把沒有學習的提前學習了,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補習班,關鍵要看孩子的學習情況如何,再根據孩子的實際需求選擇相應的,不過一般語文要補得可能分為:基礎知識、閱讀、作文、口語表達、受挫能力、為人處世等。

⑽ 小升初預科班語文應講什麼

一些有關三大文體的簡單的知識點 當然基礎知識還是要抓的

熱點內容
高考數學北京卷 發布:2025-09-02 19:27:08 瀏覽:353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 發布:2025-09-02 18:27:11 瀏覽:10
師德師風的內容 發布:2025-09-02 17:21:54 瀏覽:531
永嘉教師考試 發布:2025-09-02 14:38:54 瀏覽:678
公眾微信怎麼申請 發布:2025-09-02 12:56:22 瀏覽:500
老師和家長溝通的語言 發布:2025-09-02 12:55:35 瀏覽:20
保定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9-02 07:26:44 瀏覽:743
性感班主任 發布:2025-09-02 05:14:58 瀏覽:611
高校師德總結 發布:2025-09-02 05:12:08 瀏覽:71
五年級教師家訪記錄 發布:2025-09-02 03:44:10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