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五邊城
㈠ 高二語文必修五小說人物及其性格特徵
《林教頭的風雪山神廟》
第一部分(第1段):滄州遇舊
通過插敘和對話,交代林沖來滄州的原因是高俅的生事陷害,同時點明林沖與李小二的關系。李小二和小酒店,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一方面表現林沖的思想性格特徵,另一方面也是為下面情節發展做鋪墊。寫小酒店不光是為了招待林沖,更重要的是為了接待陸謙他們。對林、李二人往事的插敘,既表現了林沖扶危濟困的性格特徵,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為顯得合情合理。「我因惡了高太尉……」幾句,對自己遭受高俅陷害的冤情雖含有怨氣,但更多流露出的卻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可見林沖此時還有忍辱負重、聽天由命的軟弱一面。他心中還抱有刑滿釋放、重獲生路的願望。
第二部分(第2至第5段),買刀尋敵
林沖到滄州服刑,高俅仍不放過,派陸謙追殺。兩個「閃」字和一連四個「只見」(「只見一個人……」「只見那個人……」「只見那個官人和管營、差撥兩人……」「只見那人……」)用得很形象,把陸謙等人密謀設計、鬼鬼祟祟的情態,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盡管如此,還是被李小二看出破綻,並告知林沖。林沖大驚,決心「叫他骨肉為泥」。於是大怒離開酒店,買把解腕尖刀,「前街後巷一地裡去尋」。寫到這里,眼見就要有一場廝殺。作者卻故意宕開一筆,寫林沖尋了三五日,不見動靜,「也自心下慢了」;陸謙等人在小酒店裡一閃後,也消失得無影無蹤。矛盾沖突暫趨平靜。
第三部分(第6至第9段),到草料場
這一部分是情節「發展」與「高潮」之間的過渡。主要寫兩件事:一是新舊交接,二是沽酒。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林沖雪夜向火,老軍留贈酒葫蘆,草料場風吹屋動等一系列細節,寫得平淡、輕松,若無其事。
第四部分(第10—12段),雪夜報仇
這一部分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結局。共寫三件事:一是荒廟借宿,二是真相大白,三是奮起殺敵。這里,作者借陸謙等人之口,將陷害林沖的陰謀詭計和盤托出,林沖和讀者心中的疑團頓時解開。至此,林沖已忍無可忍,於是手起刀落,奮勇殺敵。其中「殺人可恕,情理難容」八個字,既表現了這個受盡奸賊迫害的英雄揮刀殺人舉動的理直氣壯,正義凜然,也充分揭露了高衙內、陸謙等人卑鄙狠毒和罪不容恕。
林沖性格變化的轉折點,與前文照應,讓陸謙等人通過對話把陰謀的主使者、原因、內容、執行經過,不打自招作了全盤交代,促使林沖性格發生根本轉變。
這一部分體現了林沖的性格特點是:忍無可忍,徹底絕望。
裝在套子里的人
第一部分(l—4自然段):介紹別里科夫的外表,生活習慣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5一倒數第3自然段)
:
寫別里科夫與華連卡的戀愛及最後失敗。
(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第三部分(最後兩個自然段):寫別里科夫之死。埋葬了別里科夫,但生活
中還有許多的「別里科夫
生活方面的「套子」(有形的):
①衣著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帶雨傘;臉藏在豎起的衣領里;戴黑眼
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
②生活習慣:把雨傘、表、削鉛筆的小刀等統統裝在套子里;一坐上馬車,
總要支起車篷;睡覺蒙頭;卧室像箱子,床上掛帳子。思想方面的「套子」(無形的):
喜歡歌頌過去;
用所教的古代語言躲避生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報紙文章;
對不合規矩的事悶悶不樂;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來」。
別里科夫之所以把自己裝在套子里,
是因為他頑固地維護舊制度舊秩序,
害
怕和反對一切新生的進步的事物,因循守舊,保守反動
(1)鮮明深刻的人物形象。
作者抓住揭示人物性格特徵的外貌、心理、語言、行動,簡練、鮮明、誇張而又合理地進行描述,生動逼真地塑造了一個「套子」的形象,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老穿著雨鞋、拿著雨傘」是別里科夫的外表的「套子」。在現實生活的發展變化面前,恐懼、憎惡,用各種防身的套子把自己包起來,逃避現實,是別里科夫思想上的「套子」;千方百計地進行掙扎,不時地從「套子」里鑽出來,去干預現實,轄制別人,以維護「體統」,防「亂子」,是別里科夫「套子」的反動作用。「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是別里科夫的口頭禪,典型的套子式論調。「套子」是窒息人們思想、阻礙社會進步的專制勢力的象徵。小說最後描寫別里科夫可悲的下場,展示了反動腐朽勢力必然滅亡,激起人們沖決舊的牢籠,創造新生活的勇氣。
(2)含蓄幽默的諷刺筆調。
契訶夫是幽默諷刺大師,《裝在套子里的人》表現出高超的幽默諷刺藝術。具體表現為:①誇張變形的漫畫手法造成幽默諷刺效果。寫他的外貌特徵和行為習性,寫他睡覺時的驚恐,寫他滾下樓安然無恙,而響亮清脆的幾聲「哈哈哈」卻就此結束了一切事情,都是誇張的,幽默的表現手法。②荒謬絕倫的言論和一本正經的口吻,構成強烈的諷刺。例如別里科夫正兒八經地對柯瓦連科說的一段話,判斷是荒唐的判斷,推理是荒唐的推理,但在別里科夫看來卻是理所當然,而且出於善意,聲稱「忠告」。③將套中人與新派人物聯系起來,造成幽默諷刺的效果。別里科夫和華連卡的戀愛,兩個根本不般配的人卻湊到了一塊兒,就是奇事一樁;這邊騎自行車興高采烈,那邊臉色卻從發青變成發白;別里科夫滾下樓梯,這邊一臉尷尬,那邊縱聲大笑。凡此種種,都構成了一幅幅絕妙的諷刺畫
邊城
三、小說的情節發展 雖然是節選,但小說的結構還是相對完整的,大體情節如下:
(一)翠翠的心事(從「黃昏來時」到「你將怎麼樣?」)
(二)祖孫的依戀(從「老船夫回到家中時」到「就是這種歌唱出了你。」)
(三)夜半的「情歌」(從「老船夫做事累了」到「還有人在夢里作宰相中狀元咧。」)
(四)祖父的秘密(從「昨晚上唱歌的」到「不告翠翠一個字」)
(五)祖父的暗示(從「大老坐了那隻新油船向下河走去了」到結尾)
一翠翠
①十分依戀爺爺,兩人相依為命,等不到爺爺時內心著急。比如第四段第二節中「過了許久,祖父還不來,翠翠便稍稍有點兒著慌了」;第六節、第八節描寫捉鴨人的少去、看龍船人的散去以及落日、銀色薄霧、上燈等環境描寫表現翠翠內心的焦急;兩次想到「假如爺爺死了」「爺爺死了呢」,對爺爺無比的依賴。
②純真、可愛。 比如回答儺送時的「我是翠翠」那種內心極其著急、急於有人認定、希望有人能認識她的心理,到後來回家回答爺爺「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裡鯉魚吃去了」,既有祖孫情深,又有少女的純真可愛。
③聰慧、矜持。 比如第五段中順順和老船夫談話時,「翠翠雖裝作眺望河中景緻,耳朵卻把每一句話聽得清清楚楚」時的神態;第六段祖父問及翠翠是否記得前兩年端午的事情,翠翠本正想著兩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但祖父一問,「翠翠卻微帶點兒惱著的神氣,把頭搖搖,故意說:『我記不得,我記不得,我全記不得!』」。
二老船夫
①對翠翠親情無限,疼愛有加。翠翠覺得一個人進城看劃船不好,老祖父便連夜趕到城裡
請熟人替自己看一天渡船,自己陪翠翠進城。還給賣皮紙的過渡人銅錢,留下一枚時,
「閉
上一隻眼睛,裝成狡猾得意神氣笑著」
,把那枚銅子送給翠翠。
②為孫女的親事操心擔憂。
順順誇翠翠長得很美時,
「祖父則很快樂的誇獎了翠翠不少」
,他雖「似乎不許別人來關心翠翠的婚事」
,其實自己內心十分操心,
「不加檢點笑著」問翠翠假
如大老要娶她,她是否願意,以及翠翠回絕後他雖不再說了,
「心中卻仍顯然的還轉著這些
可笑的不好的念頭」
;試探翠翠的意思「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紀還只十五歲」
。③善良、淳樸、工作盡職。祖父雖然陪翠翠進城了,到路上時,又「想起什麼似的」
,回
去替那位幫他看船的朋友,
讓他去看看城裡的熱鬧。
老朋友醉倒後,
祖父心理雖著急著翠翠,
為了責任便沒有離開渡船。
賣皮紙的過渡人送他一把銅錢,
因為送錢氣派有些強橫,
老船夫
便執意要把錢還給人家
三儺送
淳樸、英俊、幽默。翠翠在碼頭苦等爺爺時,他好意邀她進屋去等;翠翠誤會他並罵了他,他不予計較,還讓人送她回家。
總:這樣優美、淳樸的人體現的是整個湘西民風的淳厚,不僅僅是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儺送等,還有士兵、水手、過往的商旅,盡管他們的物質條件並不相同,但質朴、純真、善良的品性卻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種單純的善良、原始的可愛。他們表現的是如沈從文先生所說的「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㈡ 《邊城》這篇課文在人教版語文的哪一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五抄第三課節選自《邊城》(《沈從文選集》第4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兩省接壤處,十餘年來主持地方軍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輯保守,處置還得法,並無特別變故發生。水陸商務既不至於受戰爭停頓,也不至於為土匪影響,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發生別的死亡大變,為一種不幸所絆倒,覺得十分傷心外,中國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掙扎中的情形,似乎就還不曾為這邊城人民所感到。
………………………………………………………………
到了家邊,翠翠跑環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雙管嗩吶,請祖父坐在船頭吹《娘送女》曲子給她聽,她卻同黃狗躺到門前大岩石上蔭處看天上的雲。白日漸長,不知什麼時節,守在船頭的祖父睡著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著了。
㈢ 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課選了《邊城》的三至六章,請給每一章寫一個小標題
你們的教輔書沒有嗎?
㈣ 語文必修五都有什麼篇目
人教版語文必修五·目錄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施耐庵)
2裝在套子里的人(契訶夫)
3*邊城(沈從文)
第二單元
4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
5滕王閣序(王勃)6*逍遙游(莊子)7*陳情表(李密)
第三單元
8咬文嚼字 (朱光潛)9說「木葉」(林庚)10*談中國詩(錢鍾書)
第四單元
11中國建築的特徵(梁思成)
12作為生物的社會(劉易斯·托馬斯)
13*宇宙的未來(史蒂芬·霍金)
㈤ 求一篇高中語文必修五的沈從文的《邊城》讀書報告。
邊城』一書是沈從文先生極著名的一本小說,他自己曾說, 他創作『邊城』的目的,不是為了描繪一幅與現實隔絕的世外 桃源圖,而是要表現一種人生形式!並在這個人生形式里, 注入了自己在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體驗到的人生哀樂。 沈先生想表現的意涵,是一種健康、優美、自然,而又不悖乎 人性的人生形式。在『邊城』一書中,借重桃源上行七百哩酉 水流域一個小地方的幾個單純的凡夫俗子,被一些普通的人事 因緣際會的牽連在一起時,個人應有的一份體認和思緒,為人 類的『愛』字做了恰如其份的說明! 『邊城』反映的是湘西一個邊遠的小城茶峒在二十世紀初葉的 社會人生風貌。這是一個原始民性與封建宗法關系交織的社會, 『邊城』將文字寄予如同風俗畫的描繪:待人以誠,樂於助人 ,受人之惠必以物回贈,人與人之間的同情,就連吊腳樓的妓女 ,也有著如村民般淳厚朴實的性格等等。一群生活在未受現代文 明污染的村民交織成的故事,就是本書的背景。而全文以翠翠的 內心感情世界為主線,引出全文,,在平實的文字中,深刻點出 在物化的人格力量(碾坊)和愛情(渡船)的選擇和取捨中,生 為個中人物的無奈和悲哀。以一個人在精神上的對愛情的追求和 這種在客觀現實中難以實現的矛盾為本文的主旨,隱隱著揭露著 人性的丑惡與貪婪。 在『邊城』中,沈從文先生特別著重翠翠這個角色,藉著翠翠對儺 送愛情的演變,再以現實和理想中的沖突做為場景,但最引人好奇 與注意的,就是翠翠了。她的成長與內心期盼掙扎的交織,從很多 對話和景色看得出來。書中描寫…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故皮膚變 的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他且 教育他,為人天真活潑…人又那麼乖…從不想殘忍事情,從不發愁, 從不動氣…,由此可以了解到翠翠是一個既單純天真,又聰明伶俐 ,從來不懂人情世故,以及符合鄉下審美標準的相貌和形體的小女孩。 有人曾經拿翠翠跟蕭蕭做比較:『蕭蕭是比翠翠更能被理解的人物,蕭蕭 也許是單純的化身,而翠翠代表了沈從文的理想。前者雖不十全十美, 但卻真實。後者十全十美,但不是真實的。』這句話雖然不是完全正確 ,卻有幾分道理,在『邊城』里,對生命自由的追求,使沈從文先生不 忍心將人物命運推向悲劇結局。他當然渴望自己塑造出的完美小兒女能 獲得一份合理的人生安排,理想主義誘惑著作者將人物命運向喜劇結局 上引,然而沈從文先生並沒有忽略了全部事變中的悲劇因子,也沒有低 估作為封建關系本質象徵的那座碾坊的威力,其實大家都很明白有些時 候,我們在追求人生生命自主的過程中,總有一些難以跨越的障礙,現 實主義逼著作者又將人物命運朝著悲劇結局上推。最後,就如同電影上 亂世佳人一般,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結局,既期待又無奈。最終,翠翠 在渡口孤寂的等候儺送的歸來。然而,『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 明天回來!』,全文一直到這里結束,卻會讓人心裡一直惦記著,作者的 確成功的塑造出翠翠這麼一個對感情嚮往又堅強的女孩。總是令人想對 他深入了解一點,想對她多照顧一點,也想對她多同情一點….。雖然翠 翠有時候也會充滿迷惘和矛盾,像文中『日子長咧,爺爺話也長了。』 以及當爺爺問她在想什麼時,雖然翠翠表面上會說不想什麼,但心裡卻 反問自己:『翠翠,你在想什麼?』。另外,由於『邊城』中的人物關系 並不復雜,所以從他們的對話和行為表現中幾乎可以觀察出每個人物的 性格,像老船工:一個具有豐富人生情緒內涵的人物。他的性格並不復 雜,勤儉、誠朴、待人寬厚、聰明而又帶著幾分無害於人的狡獪。他常 常將自己無法從具體人事中尋出因果聯系的事變歸於天命,但卻能從豐 富的閱歷預感到事情的發展結局。在翠翠的婚事上,她的心頭總是橫梗 著當年女兒慘死的情景,並不時與翠翠命運的可能發展相重疊,『祖父看 著那種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遠處望去,在空霧里望見 了十六年前翠翠的母親,…心裡有了一些隱痛,卻勉強笑著。…翠翠一 切全像那個母親,而且隱隱約約便感到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運…』;另外 順順,她在地方上深得民望,主要負責排解民間糾紛,牽頭主持地方公益 事務,而他對儺送只愛翠翠,而翠翠也愛儺送的事實其實心裡很清楚, 但是一座磨坊做為嫁妝對他並非是沒有吸引力的,加上後來大老的死, 更令他心裡耿耿於懷,在潛意識里,他是不願意翠翠這個媳婦的,一直到 最後,老船工的死和兒子的遠走,他才明了了自己兒子的決心,也開始 對儺送和翠翠的感情有了明確的表態,願意將翠翠先接到自己家來住。 基本上『邊城』承襲了沈從文先生的寫作風格,正如他自己說的,他始 終對軍人和農民有著極深厚的情感,故他的作品中,也會不是流露出這 些小人物的良善和高貴的人性。整本書中,自妓女到有錢的貴婦,無一 不是親切有禮又重情感的,所以在個個人物中,會令人覺得寄予濃厚的 喜愛和同情,你能融入他們的生活和感情世界,細細的品嘗著,這股甜 美和久未重逢的真、善、美!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6021714.html?si=1
㈥ 高中語文必修五《邊城》的大意梗概。
邊城的大意梗概: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朴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朗;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純朴善良,辛苦擺渡,熱情助人。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清純的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美麗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做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㈦ 求《邊城》鑒賞,是高中語文必修五課文的,800字,謝謝
《邊城》是沈從文創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詩、一幅秀麗的風景畫,也是支撐他所構築的湘西世界的堅實柱石。關於這篇小說,作者表現的本是「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西水流城一個小城小市中幾個凡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起時,各人應有的一分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貫穿在作品中的「一件普通人事」就是湘西一個古樸的愛情故事,它構成了小說的情節線索。
在小說中,地處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城茶峒,清山綠水,美不勝收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化著茶峒白塔下兩個相依為命的擺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卻精神矍鑠。翠翠情竇初開,善良而清純。他們依著綠水,伴著黃狗,守著渡船,嚮往船客展示著邊城鄉民的古道熱腸。小說古樸而又絢麗的風俗畫卷中,鋪衍了一個美麗而又凄涼的愛情故事。小說想表現的卻是一種思想、一種健全的人生形式。作者無意開掘這一愛情故事的悲劇內涵,刻畫悲劇性格,而是意在創造出一支理想化的田園牧歌。因此,作者以詩情洋溢的語言和靈氣飄逸的畫面勾畫出的新奇獨特的「邊城」,是一個極度凈化、理想化的世界。
在邊城明凈的底色中,作者把自我飽滿的情緒投注到邊城子民身上,重點描繪了鄉村世界中的人性和人情美,塑造了作為「愛」與「美」化身的翠翠形象。翠翠在茶峒的青山綠水中張大,大自然既賦予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養育了她清澈純凈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溫和恬靜,在情竇初開之後,便始志不移,執著地追求愛情,痴情地等待著情人,不管他何時回來,也不管他能不能回來。翠翠人性的光華,在對愛情理想的探尋中顯得分外嬌艷燦爛。結尾處所狀白塔下綠水旁翠翠佇立遠望的身影,是具有熠熠動人的人格力量的。作品中其他任務如老船工的古樸厚道,天保的豁達大度,儺送的篤情專情,順順的豪爽慷慨,楊馬兵的熱誠質朴,作為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徵,都是從某一方面戰線了理想人生形式的內涵。
作為這些人物的活動背景,作者還濃墨重彩地渲染了茶峒民性的醇厚:這里的人們無不輕利重義、守信自約;酒家屠戶,來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風。總之,這里的「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儼然是有派桃源仙境。
沈從文之所以對邊城人性美和人情美作理想化的表現,其意就在於從道德視角出發,為湘西民族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美德和新的活力,並觀照民族品德的未來走向。
㈧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邊城節選的原文。。跪求。不然哪位哥哥姐姐告訴小女是哪章到那章也可以。。跪求T
是人教版抄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一單元的第三課。
請到這里下載:
http://www.pep.com.cn/gzyw/jszx/tbjxzy/kbjc/dzkb/bx5/201008/t20100826_749167.htm
㈨ 人教版語文必修五中《邊城》節選部分每節主要寫那些事文中寫了幾個端午節在結構安排上有什麼特點
端午節賽龍舟的場景重復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描寫翠翠在端午節的龍舟賽會上回與爺爺走散,遇見了船總順順的二答兒子儺送,儺送派人將翠翠送回家,兩人在相處中彼此產生了朦朧的好感。
第二次,翠翠為了不能忘記上個端午節遇見儺送的「甜而美」的經過,又同祖父到城邊河街上去看賽龍舟。天突然下了雨,為避雨,祖孫兩人到船總順順家,沒有見到儺送卻遇上了大老天保,這就為日後兄弟兩個去碧溪姐唱歌埋下了伏筆。
端午節場景第三次出現時,翠翠還一直「溫習著兩次過節、兩個日子所見所聞的一切。
特點:結構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憶,回環往復,跌宕起伏,採用順序和補敘相結合的敘述手法。
(9)語文必修五邊城擴展閱讀: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㈩ 語文必修五中的《邊城》梗概
1、內容簡介
小說主人公是擺渡船的老船夫及其孫女翠翠。故事圍繞翠翠的愛情糾葛展開。茶峒掌水碼頭的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大老和灘送老二同時愛上翠翠,翠翠只鍾情於老二,祖父只知大老曾來求親,不知孫女心事。兄弟兩相約以唱歌爭得翠翠的心,哥哥自知非弟弟敵手而自動退出後淹水而死。順順和老二由此對翠翠祖父產生誤會,順順要老二另結一門富家親事,老二的心卻仍在翠翠,遂賭氣沿河下行,祖父已察覺此事,心中郁悶旋於某夜雷雨中去世了,而翠翠則一直等著老二。
2、簡析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3、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漢族(其父為漢族),但有部分苗族(沈從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從文母親是土家族)血統,現代著名作家(備註:雖然沈從文生活在當代,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稱之為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臟病突發,在其北京寓所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