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怎麼學
高中數學是初中數學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數學在教材表達上採用形象通俗的語言,研究對象多是常量,側重於定量計算和形象思維,而高中數學語言表達抽象,邏輯嚴密,思維嚴謹,知識連貫性和系統性強。
2、正確對待學習中遇到的新困難和新問題
在開始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形成惡性循環,而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提高自我調控的「適教」能力
一般來說,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後,因自身對教學過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識結構、思維特點、個性傾向、職業經歷等原因,在教學方式、方法、策略的採用上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形成自己獨特的、一貫的教學風格或特點。作為一名學生,讓老師去適應自己顯然不現實,我們應該根據教師的特點,立足於自身的實際,優化學習策略,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使自己的學法逐步適應老師的教法,從而使自己學得好、學得快。
4、要將「以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自己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學習模式
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引導下,靠自己主動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就是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並經常發現和提出問題,而不能跟著老師的慣性運轉,被動地接受所學知識和方法。
5、要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要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頑強的學習毅力,要有足夠的學習信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6、要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而「生疑」,「帶疑」聽課而「感疑」,通過老師的點撥、講解而「悟疑」、「解疑」,從而提高課堂聽課效果。預習也叫課前自學,預習的越充分,聽課效果就越好;聽課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預習下節內容,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7、要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數學題是由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構成的,拿到題目要「寧
停三分」,「不搶一秒」,要在已有知識和解題經驗基礎上,譯字逐句仔細審題,細心推敲,切忌題意不清,倉促上陣,審數學題有時須對題意逐句「翻譯」,隱含條件轉化為明顯條件;有時需聯系題設與結論,前後呼應挖掘構建題設與目標的橋梁,尋找突破點,從而形成解題思路。
8、要養成良好的演算、驗算習慣,提高運算能力
學習數學離不開運算,初中老師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時間有限,運算量大,高中老師常把計算留給學生,這就要同學們多動腦,勤動手,不僅能筆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對復雜運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簡便方法。
9、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一門邏輯性強、思維嚴謹的學科。而訓練並規范解題習慣是提高用文字、符號和圖形三種數學語言表達的有效途徑,而數學語言又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基礎。因此要逐步夯實基礎,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貳』 數學怎麼學
要想數學成績好,首先在思想上要把數學的重要地位確立起來。數學作為三大主科之一,是公認最難的科目,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很難把它學好。數學學習的道路是漫長的,重點和難點知識特別多,只有每天多拿出一些時間去學數學才能日積月累把它學好。
學光靠努力還不夠,要學會一些基本的數學思維。比如常見的代入思維、試值思維、畫圖思維、分類討論等。數學公式是必須要熟記的,背會以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做題,根據題眼去分析,即使沒有思路也要盡最大努力嘗試解題。
做題是一方面,在做題的基礎上還要學會反思和總結,要懂得舉一反三的道理,做一道題目要學會一個類型的題目,要在做題過程中觸類旁通。學數學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踏踏實實去做題和訓練才能學會數學。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自學能力,聽別人講多少遍也不如自己做會一遍好。實踐出真知是沒錯的,數學成績好的同學大多自學能力非常強,遇到不會的題目能自主研究、琢磨,一道難題甚至能思考好幾天,直至弄明白為止,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叄』 數學怎樣才能學好
以下就怎樣學好數學提一點建議。一、提高聽課的效率是關鍵。學習期間,聽課的效率如何,決定著學習的效果,提高聽課效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缺,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困難,有助於提高思維能力;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2、聽課要全神貫注。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專心聽講,聽老師如何講課,如何分析,如何歸納總結。眼到:就是在聽講的同時看課本和板書,看老師講課的表情,手勢和演示實驗的動作。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與老師的教學思路保持一致。
口到:就是主動回答問題或參加討論。手到:就是在聽、看、想、說的基礎上記下講課的要點以及自己的感受。3、作好筆記,筆記不是記錄而是將上述聽課中的要點等作出簡單扼要的記錄,以便復習。二、及時復習。復習不是一遍遍地看書或筆記,而是採取回憶式的復習:先回憶上課老師所講的內容,然後打開筆記與書本,對照一下還有哪些沒記清的,補起來,這樣就把當天內容鞏固下來,同時也檢查了當天聽課的效果,也為改進聽課方法及提高聽課效果提出必要的改進措施。三、認真完成作業。有不少同學把提高數學成績的希望寄託在大量做題上,這是不妥當的,重要的不在做題多,而在於做題精,效率要高。在准確地把握住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做一定量的練習是必要的。另外要講究做題的效率,即做題後有多大收獲,這就需要在做題後進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題所用的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是什麼,是否還有別的解法,本題的分析方法與解法,在解其它問題時,是否也用到過,把它們聯系起來,你就會得到更多的經驗,更重要的是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這將大大有利於今後的學習。當然沒有一定量的練習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
四,培養自學的能力。
如果不自學、不靠閱讀理解,將會失去一類型習題的解法。另外,科學在不斷的發展,考試在不斷的改革,數學題型的開發在不斷的多樣化,近年來提出了應用型題、探索型題和開放型題,只有靠學生的自學去深刻理解和創新才能適應現代科學的發展。五,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重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多質疑、勤思考、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並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另外還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自學時間,以便加寬知識面和培養自己再學習能力。另外,做題應把准確性與常規解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這也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問題。六,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
兩千多年前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說,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樂在其中。「好」和「樂」就是願意學,喜歡學,這就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愛好它就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隨之信心也就會增強,學好數學也就水到渠成。
『肆』 數學應該怎麼學
數學首先是要記住書本上的基礎知識,這個是解題的必備工具,其次就是解題思路,數學的題都是換湯不換葯,還有就是自己准備一個錯題本,記錄錯題,要自己歸納總結題型,多思考
『伍』 數學怎麼學
1、上課前要調整好心態,一定不能想,哎,又是數學課,上課時聽講心情就很專不好,屬這樣當然學不好!
2、上課時一定要認真聽講,作到耳到、眼到、手到!這個很重要,一定要學會做筆記,上課時如果老師講的快,一定靜下心來聽,不要記,下課時再整理到筆記本上!保持高效率!
3、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別人談論最討厭的課時,你要告訴自己,我喜歡數學!
4、保證遇到的每一題都要弄會,弄懂,這個很重要!不會就問,不要不好意思,要學會舉一反三!也就是要靈活運用!作的題不要求多,但要精!
5、要有錯題集,把平時遇到的好題記下來,錯題記下來,並要多看,多思考,不能在同一個地方絆倒!!
總之,學時數學,不要怕難,不要怕累,不要怕問!
你能在這里問這個問題,說明你非常想把數學學好!相信你會成功的,加油吧!!!
『陸』 關於數學怎麼學
先說說數學在高考中的運用,數學在三大門裡面數學,外語,語文這三大科裡面是最好發力的,因為你只用掌握知識點,然後刷考點,然後把刷過的考點錯題記錄下來,不斷鞏固,改正就可以得到高分,這個不用懷疑,要知道我們以前在湖北讀書,競爭有多激烈,下面具體說說數學提升方法。
准備工作:准備數學專用錯題
第一、基礎階段:
1、要把每章知識點過一遍,把教科書上的習題做一遍,做一遍的目的是在於看知識的掌握性,數學基本公式都懂,就怕眼高手低,這個階段是掃盲點。
2、把錯題記錄下來,看答案解題,思路錯在什麼地方。
第二階段
鞏固階段
尋找一本輔導教材,練習專項知識點和綜合運用的,鞏固和其他章節知識點綜合運用,這個階段相對來說有點花時間,最好找那個以前高考五年模擬的,很有針對性
第三階段,重復以上的步奏
數學就是一個技術課程,反復練習運用達到高分的一個課程,要知道以前的復讀生為什麼高分,是因為復讀老師都要求糾正他們的學習方式,學習基礎-考試-錯題糾正-在考試-在糾正,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么過來的
『柒』 數學怎樣學好
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單純為考試,一種是真正地學懂,
單純為考試就簡單一些,比如中考高考,你就做歷年卷和各種各樣的模擬卷,因為題型都是一樣的,重點訓練你不會做的題型,拿到一道題從審題開始,找到正確的思路,就可以拆解出答案,不懂就對照參考答案,一步一步理解,基礎知識也都在課本,對題型熟悉以後,考試就不會慌亂了,
想真正學懂數學的話,就比較難了,因為數學真的是博大精深,非常考驗邏輯思維,當課本上的知識你都能吃透後,可以看一些數學著作,推導其中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