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八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全解

八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全解

發布時間: 2021-07-26 10:03:43

『壹』 誰有八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所有文言文字詞的解釋啊(要全啊~~~)

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選自《藝文類聚》。本文為作者寫給朱元思講述行旅所見的信。吳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吳興故鄣人。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藝文類聚》里。 書:信函,是古代的一種文體。
(2)風煙:指風和霧。
(3)俱:全,都。
(4)凈:消散。
(5)共色:一樣的顏色。共,一樣
(6)從:順,隨。
(7)從流飄盪:(乘船)隨著江流飄盪。從,順,隨。
(8)任意東西: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向東或向西。東西: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或向西。
(9)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此句中的富陽與桐廬都在杭州境內,富陽在富春江下游,桐廬在富陽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從流飄盪」。則應為「從桐廬至富陽」,可能為作者筆誤。自:從。至:到。許: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
(10)獨絕:獨一無二。 絕:到極點
(11)皆:全,都。
(12)縹(piǎo)碧:原作「漂碧」,據其他版本改為此。縹:青白色。碧:淡綠色。
(13)游魚細石:游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
(14)直視無礙: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這里形容江水清澈見底。
(15)急湍:急流的江水。湍,急流。
(16)甚箭:「甚於箭」,比箭還快(勝過箭)。 甚:勝過,厲害。 為了字數整齊,中間的「於」字省略了。
(17)若:好像。
(18)奔:這里指賓士的快馬。
(19)寒樹: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密而綠。
(20)負勢競上: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 負:憑借。競:爭著。上:名詞作動詞,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峰」一語可以看得出來。
(21)軒邈(miǎo):意思是這些高山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伸展。軒,高,向高處伸展。邈,遠,向遠處伸展。這兩個詞在這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用。軒邈,向高處向遠處生長。
(22)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指:向,向上。
(23)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無數山峰。
(24)激:沖擊,拍打。
(25)泠(líng)泠作響:泠泠地發出聲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
(26)好鳥相鳴:好,美麗的;相鳴,互相和鳴,互相鳴叫。
(27)嚶(yīng)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
(28)蟬則千轉(zhuàn)不窮: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叫。則:就。千轉: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轉,同「囀」9視版本而定),鳥婉轉地叫,鳥鳴聲。這里指蟬鳴。窮,窮盡。
(29)無絕:就是「不絕」。與上句中的「不窮」相對。絕:停止、消失。
(30)鳶飛戾天;出自《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鳶鳥飛到天上,這里比喻極力追求名利的人。鳶,俗稱老鷹,善高飛,是一種兇猛的鳥。戾,至。
(31)望峰息心:意思是望見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 息:使……平息,使動用法。
(32)經綸世務者:辦理政務的人。經綸:籌劃、治理。
(33)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反:通「返」,返回。窺:看 。
(34)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柯,樹枝。上:在上邊 蔽:遮蔽。
(35)在晝猶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 晝:白天。猶:好像。
(36)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疏條:稀疏的枝條。交:相互。
(37)見:通「現」,出現。日:太陽,陽光。
通假字
①「轉」通「囀」,鳥鳴聲。
②「反」通「返」,返回。
③「見」通「現」,出現。
五柳先生傳
⒈【何許】何處,哪裡。許,處所。
2.【亦】也。
3.【不詳】不知道。 詳,詳細地知道。
4.【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因,於是,因此。以,把,用。為,作為。以為,以之為(用這個作為)。焉,語氣助詞。
5.【閑靜】安靜。
6.【不求甚解】這里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甚,深入,過分。
7.【會意】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會,體會,領會;今意指領會別人沒有明白的意思。
8.【嗜】特別喜歡,愛好。
9.【親舊】親戚朋友。親,親戚。舊,這里指舊交,舊友。
10.【或】有時。
11.【造】往,到。
12.【造飲輒(zhé)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輒,就。
1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4.【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沒有捨不得離開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吝情,捨不得。去留,意思是去,離開。
15.【環堵蕭然】簡陋的居室里空空盪盪。環堵,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蕭然,空寂的樣子。
16.【短褐(hè)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結,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
17.【簞(dān)瓢(piáo)屢空】簞和瓢時常是空的(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屢空,經常是空的。
18.【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晏:安然 如:……的樣子。
19.【頗】 稍稍。
20.【忘懷】忘記。
21.【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22.【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今義稱贊、贊美。本文中可直接翻譯為「贊」。
23.【黔(qián)婁】戰國時齊國的隱士。
24.【不戚(qī)戚於貧賤,不汲(jí)汲於富貴。】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戚戚,憂慮的樣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於,介詞,由於、因為,的意思。
25.【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茲與若同義,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儔,輩,同類。
26.【銜(xián)觴(shāng)賦詩】一邊喝酒一邊作詩。觴,酒杯。銜,拿著。
27.【以】連接詞。
28.【志】:志向。志氣
29.【無懷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朴實。
送東陽馬生序
選自《宋學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義烏西北),明初文學家。
東陽,地名,在今浙江東陽。
生,長輩對晚輩的稱呼。
序,文體名,一般用以陳述作品主旨、創作經過等。
贈序:臨別贈言性質的文體,內容多為勉勵、稱許之辭。
余:我。
幼時:小時候。
嗜:喜歡、特別愛好。
無從:沒有辦法。
致書:得到書。致,得到。在本文中意為買書。
以:用來。「以觀」的「以」,表目的,「來」。
觀:看。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
筆:用筆。
每:常常。
假借:同義復合詞。 借。
假,借。
於:介詞,從;向。
之:的。
手:名詞活用為動詞,用手。
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鬆讀書。
弗:不。之:指代抄書。
走:跑。
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以是:因此。以:因為;是:這樣。
既加冠(guān):加冠之後,指已成年。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後人常用「冠」或 「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患:擔心。.
碩師:學問淵博的老師。碩,大。
碩,大。
游:交往,交遊。
嘗:曾經。
趨:奔向。
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拿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
先達: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叩,問,請教。
執:拿,握
德隆望尊:道德高,聲望重。
望,聲望,名望。
隆:高。
門人弟子填其室: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
門人、弟子,學生。
填,充。這里是擁擠的意思。
稍降辭色: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
辭色,言語和臉色。色:臉色。
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援,引、提出。
質,詢問。
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著耳朵(恭敬地)請教(表現尊敬而專心)。
以:連詞,而,來。
或:有時。
叱(chì)咄(ō):訓斥,呵責。
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順。色:表情。 恭:恭敬
至:周到。
復:這里指辯解,反駁。
俟(sì):等待。
卒:最終。
負篋(qiè)曳屣(yè xǐ):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表示鞋破)。
曳:拖 、拉。
篋:書箱。
屣:鞋。
窮冬:隆冬。
皸(jūn)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
舍:指學舍,書館。
支:通「肢」,四肢。
媵(yìng)人:陪嫁的女僕。這里指服侍的人。
湯:熱水。
沃灌:洗浴。沃,澆水洗(四肢)。灌通「盥」。
衾(qīn):被子。
擁:蓋著。
而:表承接。
乃:才。
日再食(sì):每天供應兩頓飯。再:兩次。
寓逆旅:寄居在旅店裡。
寓,寄居。
逆,迎。
逆旅,旅店。
被(pī)綺(qǐ)綉:穿著漂亮的絲綢衣服。
被,通「披」,穿著。
戴朱纓寶飾之帽:戴著用朱纓,寶石裝飾的帽子。
朱纓寶飾:名作狀,用朱纓寶石裝飾
腰:腰佩。
腰,名詞作動詞,腰間掛著。
容臭(xiù):香袋。
臭,氣味,這里指香氣。
燁(yè)然:光彩照人的樣子。
縕(yùn)袍敝(bì)衣:穿著破舊的衣服。(名詞作動詞)
縕,舊絮。敝,破舊。
略無慕艷意:毫無羨慕的意思。
略無:毫無。
慕艷,羨慕。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
中:內心。
口體之奉:指吃的穿的。
奉:供養。
蓋:大概。
道:說,講。
諸生:指太學生。
太學:明代中央政府設立的教育士人的學校,稱作太學或國子監。
縣官:這里指朝廷。
廩(lǐn)稍:官家給的糧食。當時政府免費供給的俸糧稱「廩」或「稍」。
裘(qiú):皮衣。
葛(gé):葛布,指夏天穿的衣服。
遺(wèi):贈送,給予,這里指接濟。
《詩》:用《詩經》代指「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書》四書的簡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司業、博士:分別為太學的次長官和教授。代指有學識的人。
非天質()之卑:如果不是由於天資太低下。
流輩:同輩。 流:平。
朝:舊時臣下朝見君主。宋濂寫此文時,正值他從家鄉到京城應天(南京)見朱元璋。
以鄉人子:以同鄉之子的身份。
謁(yè):拜見。
撰(zhuàn):寫。
長書:長信。
贄(zhì音至):初見面時為表敬意送的禮物。
夷:平和。
畢:完畢
嘗:曾經
患:擔心
稍:稍微
聞:收獲
若:像
編輯本段
字詞句積累

詞類活用
腰白玉之環。(腰: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佩戴。)
手自筆錄。 (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手:名詞作動詞,動手。)
戴朱纓寶飾之帽。(寶:名詞作狀語,用珠寶;朱纓,名詞作狀語,用紅纓)
主人日再食。(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不必若余之手錄。(手:名詞作狀語,用手)
寓逆旅。(寓:名詞作動詞,寄住)
父母雖有裘閣遺。(歲:名詞作狀語,每年)
馬說
1 伯樂:孫陽。春秋時人,擅長相(xiàng)馬(現指能夠發現人才的人)。
2 祇辱於奴隸人之手:也只是在僕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
祇 :同「只」,只是。
3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間。駢,兩馬並駕,引申為一起。駢死:並列而死。
4一石(dàn):重量單位,一百二十市斤為一石 。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書·律歷志上》
5 食:同「飼」,喂養。
6 故:因此
7 故雖有名馬: 故:所以。 雖:即使。
8 於:在。
9 奴隸人:古代也指僕役,這里指喂馬的人。
10 槽櫪:馬廄
11 不以千里稱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馬著稱。
以:憑借 稱:著稱
12 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後置的標志。
13一食:吃一頓。食,吃。
14 或:有時,或許
15 能:可以
16 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17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
18 石(shi),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一石等於一百二十斤。
19 其:指千里馬,代詞。
20 是:這樣,指示代詞。
21 能:才能。
22 外見:表現在外面 見:通「現」,表現;顯現。
23 且:猶,尚且。
24 欲:想要。
25 等:同等待遇。
26 不可得:不能夠得到。
27 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28 安:怎麼,哪裡,疑問代詞。
29 策之:鞭打馬。策:馬鞭,引申為鞭打,這里指鞭策,駕馭。
30 之:代詞,指千里馬。
31 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的方法。(以:按照)
32 道:正確的方法。
33 食之:食,通「飼」,喂養。
34 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這里指喂飽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35 材:通「 才 」才能。
36 鳴:馬叫,
37 奴隸人之手:馬夫的手中,之:的.
38 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39 臨:面對
40 嗚呼:表示驚嘆,相當於「唉」。
41 其(1):難道,表反問語氣,難道。
42 其(2):恐怕,表肯定語氣,確實。
43 邪:通「 耶 」,表示疑問的語氣詞。
44 知:懂得,了解。
45 美:美德。
小石潭記
1.從:自,由。
2.小丘:小山崗,在小石潭東面。
3.西:(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
6.如鳴佩環:(倒裝句,即『如佩環鳴(聲)』)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佩與環都是玉質裝飾物。鳴:發出聲響。
7.樂:以……為樂,翻譯時寫為「對......感到快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8.伐竹取道:砍伐竹子,開辟道路。 伐:砍伐。取:這里指開辟。道:路。
9 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10.見:看見。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涼。尤:格外,特別。清洌 :清涼。清,清澈。冽:寒冷。
12.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作(此句為倒裝句,賓語前置,「以全石為底」)。以:用來。為:作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邊。
14.卷石底以出:實為「石底卷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過來,高出水面。卷:彎曲。以:而。表修飾,形容如何「出」。
15.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形成了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小石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岩:高出水面較大而高聳的石頭。
16.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cēn cī)披拂: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盪。翠蔓,翠綠的藤蔓。蔓,藤蔓。蒙,覆蓋。絡,纏繞。綴,連結。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披拂,隨風飄盪的樣子。
17.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表示估計數目 許:上下,左右,光景。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表示數量不確定,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18.皆若空游無所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皆:全,都。無所依,什麼依靠也沒有。
1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名詞作狀語,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撤:透過。
20.佁然不動:(魚影)靜止獃獃地一動不動。佁(yǐ)然,獃獃的樣子。
21.俶爾遠逝: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
22.往來翕(xī)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速。
23.樂:逗樂,取樂。
24.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連詞,連接狀語和名詞,不譯,表修飾。西南,向西南(方位名詞作狀語)。望,看。
25.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現時隱。明滅,都是形容詞作名詞,或隱或現之處。斗折:像北斗星一樣曲折。蛇行:像蛇一樣蜿蜒前行。(「斗」與「蛇」是事物名詞作狀語,該類活用一般翻譯句式為「像……那(一)樣」。)
26.明滅可見:或顯或隱,有時亮,有時暗。
27.犬牙差(cī)互:(犬牙,事物名詞作狀語)像狗牙一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牙一樣。差互:相互交錯。差:交錯。
28 不可知其源:不能夠知道它的源頭。可:能夠。其:那(溪水)。
29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 suì ):四周被竹子樹木環繞合抱,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環合,圍繞、包圍。寂寥:寂靜寥落。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遠。凄:(使動用法)使……凄涼。寒:(使動用法)使……寒冷。
30 以其境過清:因為這里的環境過於凄清。以,因為。過,太。清,凄清,冷清。
31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便離開了。居:待、停留。乃,於是、就。之:代游小石潭這件事。而:表順承。去:離開。
32.吳武陵:信州(今重慶奉節一帶)人,唐憲宗元和初進士,因罪貶官永州,與作者交善。
33 同游者:跟著遊玩的人。游:遊玩。者:……的人。
34 宗玄:作者的堂弟,柳宗玄。
35 隸而從者:跟著同去的。隸:附屬,隨從。而:表修飾。從:跟隨,動詞。
36二小生:兩個年輕人。小生:年輕人 生:對讀書人的稱呼。
37.嵁(kān):不平的岩石。
38岸勢:兩岸的地形,勢:形狀。
39.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敘描寫,也可以抒情議論,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屬於記述文的范疇。因此,它可以寫景狀物如《核舟記》,也可以敘事如《桃花源記》,也可以將寫景狀物與議論抒情結合起來像《岳陽樓記》。

『貳』 中學生教材全解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的電子書

目前只有數學輔導軟體,語文還沒出呢,而且是花錢的,語文等我出吧……

『叄』 求八年級下語文教材全解(人教版)第一課藤野先生的作者簡介和背景資料部分,清楚些,願各位幫幫忙,萬分

魯迅(1881-1936),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壽,後改名樹人。字豫亭,後改字為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魯迅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後與《葯》《故鄉》等小說名篇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毛澤東主席評價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評論家、作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的精神。[2]魯迅是20世紀中國的主要作家,對五四運動後的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是中國現代小說、白話小說和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
魯迅一生的著作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論文、散文、翻譯近1000萬字,其中雜文集共16本有:《熱風》;《墳》;《華蓋集》;《華蓋集續編》(1926);《而已集》(1927);《三閑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調集》(1932——1933);《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1934——1936)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狂人日記》(1918)《葯》,諷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面。
他一生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1881年9月25日出生。出身於富人家(文章《少年閏土》中說明「家境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考取留日官費生,赴日本進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1904年,入仙台醫科專門學校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 辛亥革命後,魯迅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 三味書屋
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 魯迅
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墳》、《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場面非常壯觀。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編輯本段人物經歷
青年時期的魯迅
求學時期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作官的道路 。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俗稱「師爺」),倘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商。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借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 《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欺凌。 魯迅先生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公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 魯迅先生畫像
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現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他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
棄醫從文
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視。在他們的眼睛裡,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3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一場電影中,魯迅看到眾多的「體格強壯,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在淡然地圍觀被當作俄國偵探處死的同胞。魯迅受到極大的打擊,這時他已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於是他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於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 在日本留學期間,魯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不但為當時大多數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後的現實,社會的混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五四運動之後,他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並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小說創作
魯迅先生畫像
1918年5月15日,魯迅先生在《新青年》雜志上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它奠定了新文化運動(1919),推進了現代文學的發展。這篇小說,大膽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理念,向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發出了「從來如此,便對么?」的嚴厲質問,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魯迅先生的小說作品數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魯迅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層,描寫這些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這是與魯迅的創作目的分不開的。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這種表現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使他描寫的主要是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祥林嫂、愛心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系難道是合理的人際關系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們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採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洩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郁積的怨憤之氣。在《孔乙己》里,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阿Q正傳》中,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有趣的故事來欣賞……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愛他們,希望他們覺悟,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自主、自強,擁有做人的原則。 在寫作《吶喊》《彷徨》的同時,魯迅先生還創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
阿Q正傳(12張)。前者出版於1928年,後者出版於1937年。如果說《吶喊》《彷徨》中的小說是魯迅對現實社會人生的冷峻的刻畫,意在警醒沉睡的國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則是魯迅溫馨的回憶,是對滋養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懷念。幼時的保姆長媽媽,在備受歧視的環境中給予過他真誠的關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羈的老友范愛農,給過他無限樂趣的「百草園」,吸引著他的好奇心的民間戲劇和民間娛樂活動……所有這一切,都是在這個險惡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們,滋養了魯迅的生命。這些散文,把抒情、敘述、議論結合在一起,有時如平靜的港灣,有時如波濤翻滾的大海,有時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時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態,體現了魯迅散文創作的藝術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凈細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詩則呈現出迷離恍惚、奇詭幻美的意境,它們像一團團情緒的雲氣,在空中旋轉飄盪,變幻出各種意想不到的形狀。魯迅內在的苦悶,化為了夢,化為了超世間的想像,使《野草》成了中國現代主義文學中的一朵奇葩。魯迅曾對別人說:「我的哲學都在「野草」里。」魯迅最內在的情緒體驗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過這種奇特的藝術手段傳達出來。魯迅的藝術創造力是驚人的。 魯迅先生晚年還完成了一部小說集《故事新編》(1936年出版)。《補天》可以被認為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創世紀」, 在魯迅的觀念中,真正體現中華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聖先賢和帝王將相,而是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女媧,她是中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徵;《奔月》寫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劇,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類,但那些自私狹隘的世人並不想繼承、發揚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實現自己自私狹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學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拋棄;《鑄劍》表現的是被壓迫者向壓迫者復仇的主題;《理水》《非攻》歌頌了中國古代那些身體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式的人物。孔子、老子、莊子、伯夷、叔齊這些歷史人物也在魯迅的筆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愛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魯迅的《故事新編》以荒誕的手法表現嚴肅的主題,創立了一種完全新型的歷史小說的寫法

『肆』 求八年級下《語文教材全解》(人教版)第一課藤野先生的圖片,清楚一點,萬分感謝

『伍』 麻煩推薦一下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全解和字帖好嗎

贈從弟(其二)劉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登幽州台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終南別業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無題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相見歡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蘇幕遮范仲淹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陸』 語文八年級下冊人教版中學生教材全解在步步高家教機學科同步下載,因為數據清空,網路資料只有視頻了

親愛的網友您好:
機器資料下載方法,將機器切換到中學界面——打開立體同步輔導模塊——點擊資料下載——篩選需要的來下載使用即可。
官網資料下載方法:http://down.eebbk.com/download.html
簡易操作步驟:1、選擇您的機器型號;
2、根據您的需要選擇模塊——類別——科目——年級等信息後,找到您需要的資料進行下載;
3、保存電腦上(完成後)——使用原裝USB線,將機器與電腦連接,復制到機器上——完成OK!
感謝您對步步高產品的關注和支持,如有疑問可以聯系在線客服或致電客服熱線:400-168-8888。

熱點內容
大阪藤田美術館 發布:2025-08-23 12:42:18 瀏覽:329
英茂生物 發布:2025-08-23 11:51:54 瀏覽:412
語文易錯詞 發布:2025-08-23 11:00:28 瀏覽:565
伊朗人文地理 發布:2025-08-23 10:41:35 瀏覽:577
化學計量數怎麼求 發布:2025-08-23 08:59:33 瀏覽:596
蹬牆步教學 發布:2025-08-23 08:32:07 瀏覽:312
數學中i是什麼 發布:2025-08-23 08:25:30 瀏覽:335
簡單的語文手抄報 發布:2025-08-23 05:28:56 瀏覽:998
倫理片學生與老師 發布:2025-08-22 22:57:17 瀏覽:961
大學英語教材下載 發布:2025-08-22 19:34:59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