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數學游戲
《敲鈴》 ——游戲目的: 1、訓練幼兒聽聲音記數,初步培養幼兒的心算能力; 2、發展幼兒的聽覺系統、記憶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游戲內容: 1、在游戲前准備鈴鐺一個。 2、家長拍手引起幼兒注意,並問「我拍了幾下」引起幼兒游戲興趣。家長說「好,你注意聽,拍完我要問拍幾下。」 幼兒回答正確後家長說「我現在敲鈴」敲一回,問一回。然後讓幼兒敲鈴,並說出自己敲了幾下。 ——游戲指導: 1、鈴聲不宜過大,以免影響幼兒的聽覺系統。 2、盡量讓幼兒敲鈴,邊敲邊說出敲了幾下,提高幼兒的游戲興趣。 還有很多啦,比如: 《看誰數得對》 《看誰的記憶里強》 《小貓釣魚》 《小狗學數學》 《骨頭棒教學》 《玩與學》 《數蘋果》
② 兒童學數學游戲有哪些
幼兒園數學游戲的目的是為了寓教於樂,讓處在數字敏感期的孩子,對枯燥的數學感興趣,讓孩子在玩中學。所以游戲設計要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1、生活化,越貼近孩子生活,孩子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教學完成質量也越高。
2、簡單化,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年齡限制,對很多事物的理解還局限在具象化階段,越簡單具體孩子越容易理解學習。
3、趣味化,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引導把握孩子的學習方向,盡量讓游戲有趣巧妙,調動孩子積極性和主動性。
4、可操作性,游戲盡量充分利用生活中實物、玩具等,隱含著豐富數學概念和屬性,引導孩子通過主動觀察、探索,發現數學解決數學問題。
何秋光學前數學,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
③ 適合孩子玩的數字數學游戲有哪些
1、'蝴蝶'找'花' 玩法:卡片上大花一朵,分別有2~7的數字;蝴蝶卡數十張,每隻"蝴蝶"上有試題或分解符號及一對數字。把卡片-字排列,幫"蝴蝶"逐一找到與它身上的式題數量相對應"花",每人必須幫5隻以上的"蝴蝶"找到"花"。 2、母雞'"下'蛋' 玩法:卡片上母雞各一隻,分別標有3~7的數字;"...雞蛋"數十個,每個上面標有分解符號及一對數字;把幾只"母雞"按順序排列,按總數與兩個部分數的關系逐一把"雞蛋"送回"母雞"身邊。 3、撒樹葉玩法 雙面樹葉若干;卡片上方的中間有數字和分合符號、卡下面有一組一組的插入袋;1~6數字卡若干。按分解組合卡提供的數字取相應量的實物。把實物(樹葉或果殼)撒在膠板上,然後將其分成兩份,點數每份是多少,分別用數字表示(插在袋上),且每組數字分法不能相同。 4、小小統計員玩法 先讓幼兒用各種幾何圖形自由拼搭物體,並將其粘貼在統計表左邊的空白處,然後再從數、量、色、形等角度統計拼貼物體所用的幾何圖形片。引導幼兒按開頭統計所用圖形片的數量,並在統計表中填寫;也可增加難度,在統計表左方塗上紅、黃、藍等顏色,然後統計出相應的圖形片數量,如紅色三角形有幾個,黃色圓形有幾個,藍色長方形有幾個等,並用較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統計結果。 5、開火車玩法 提供情景道具,玩開火車的游戲,讓幼兒鞏固練習6以內的序數,正確運用"第幾"表示物體 順序。如:在火車票上寫上數字,幼兒要根據數字上的第幾號車廂找座位。 6、小劇院玩法 不同顏色的票代表不同的排,不同數字代表不同的號,幼兒購票入場,坐相應的排和號,老師查票,請幼兒說出自己是幾排幾號。 7、走飛行棋玩法 分組比賽,按猜拳的結果決定兩位幼兒擲骰子,另兩位幼兒分別按同組夥伴擲出的骰子上的點子數往前走幾步。如果剛好走到綠色數字幾的路牌,則繼續往前走幾步;走到紅色數字幾的路牌,則往後退幾步,看看哪隊先到達終點。 8、占"棋盤"玩法 兩人一組,每人拿一盤"棋子"(可用扣子、蓋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張畫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盤。幼兒輪流擲骰子,並按每次的點子數量在相應的空格子上擺上相應數量的"棋子"。先把棋盤占滿者為勝。
④ 幼兒數學游戲
此系列游戲適合三歲左右幼兒。 《敲鈴》 ——游戲目的: 1、訓練幼兒聽聲音記數,初步培養幼兒的心算能力; 2、發展幼兒的聽覺系統、記憶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游戲內容: 1、在游戲前准備鈴鐺一個。 2、家長拍手引起幼兒注意,並問「我拍了幾下」引起幼兒游戲興趣。家長說「好,你注意聽,拍完我要問拍幾下。」 幼兒回答正確後家長說「我現在敲鈴」敲一回,問一回。然後讓幼兒敲鈴,並說出自己敲了幾下。 游戲指導: 1、鈴聲不宜過大,以免影響幼兒的聽覺系統。 2、盡量讓幼兒敲鈴,邊敲邊說出敲了幾下,提高幼兒的游戲興趣。 《看誰數得對》 ——游戲目的: 1、使幼兒真正理解1~4的真正涵義; 2、訓練幼兒的聽覺能力、反應能力、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游戲內容: 1、家長准備小貓、小狗、小羊卡片各一張(可自選)。 2、家長先拿出小貓卡片說「你們是小貓,先叫以下(幼兒會叫「喵、喵」)現在我們做游戲。我說小貓叫一聲,你就叫「喵」我說小貓叫2聲,你就叫「喵、喵」依次說到4聲。做完游戲後,家長和幼兒對換角色繼續下去。 說完再拿出小狗小羊的卡片依上面的方法繼續游戲,直到幼兒熟練掌握。 游戲指導: 1、游戲時,幼兒叫聲不對,家長可以引導幼兒。不能直接叫所要的聲數。 2、此游戲可以多個小朋友一同進行。 《看誰的記憶里強》 ——游戲目的: 1、訓練幼兒數數的能力,強化實物點數的能力; 2、鍛煉幼兒的記憶力及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游戲內容: 1、准備1個蘋果,2個皮球、3個梨、4個橘子;報紙若干張。(其他幼兒熟悉物品皆可,家長可據情況引申) 2、家長將准備好的物品散亂的放在桌子桑,讓幼兒向後轉,等家長用報紙把這些物品覆蓋起來布置好之後,再請幼兒轉過身來坐好。 游戲時,家長多幼兒說「報紙下面覆蓋了許多樣小物品,把報紙掀開之後,很快的看幾分鍾,並要記住這許多物品的名稱和個數」說完後,就打開報紙,讓幼兒仔細觀察約3分鍾,然後用報紙遮蓋起來。 最後讓幼兒把物品一件件的說出來,有幾個同類物品要說出同類物的總數。看是否說得多,說得對。 游戲指導: 1、家長布置物品時,幼兒不許回頭窺看。 2、物品的體積不要太大,以小物品為宜,而且是幼兒認識並能叫出名字的。 3、觀看的物品根據幼兒的反應能力,可多可少,難度提高。比如:兩個蘋果、三個梨、三塊積木、四隻筆。 4、可以請小朋友來家中一同玩游戲。看誰說得多,看誰說得快。 《小貓釣魚》 ——游戲目的: (1、)訓練幼兒點數的能力以及知道在1的基礎上添上1是2,再添上1是3,再添上1是4; (2)訓練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以及准確的判斷力。 游戲內容: 1、家長先要准備好小貓釣魚的玩具一套。 2、家長告訴幼兒。「你今天扮演小貓,看看你能釣多少條魚?」幼兒拿起釣桿開始釣魚(這種玩具是一直轉動的,而且魚的嘴巴一張一合,可以鍛煉幼兒)當幼兒釣到一條時,家長就問「釣到幾條?」幼兒會回答「1」條。當幼兒再釣到一條魚時,家長說「一條與再添上一條魚是幾條?」幼兒回答「2條」。第三條時引導幼兒說出「2條魚再添上一條魚是3條魚」當幼兒釣到第4條魚時,家長問幼兒:一共釣了幾條魚?並且讓幼兒仔細數釣到魚的個數,說出總數,「3條魚加上1條魚是4條魚」。 游戲指導: 1、幼兒釣魚時,家長要鼓勵幼兒不慌不忙的釣魚,鍛煉耐心,對於釣不到魚的家長,家長可以手把手的幫助。 2、幼兒在達到游戲目標時,若有興趣,把魚放在裡面重新進行。
⑤ 幼兒有什麼數學游戲好玩
希望可以幫助您哦!!! 游戲1:認識錢幣 游戲方法: 先准備1角、5角、1元不同的硬幣。 教寶寶排列形狀,由小排到大或大到小。 並教他認識上面的數字。 告訴他數字越大代表越有份量,可以買比較多或貴的東西。 游戲目的:教給他簡單的數字概念,並認識錢幣的不同,同時可利用錢幣的大小,讓他知道,少的面額形狀比較小一點,多的面額形狀大一點。 游戲2:跳蚤市場 游戲方法: 爸媽先准備一些要賣的物品,例如娃娃、玩具、鉛筆。 然後准備一些零錢(也可以用假幣)給寶寶。 由爸媽來扮演老闆,寶寶演客人,請寶寶來買東西。 對於小寶寶,爸媽可以把每個東西都定一樣的價格,例如全部定價1角或1元。若寶寶對於數字、金錢很有概念,則可以依照不同東西、不同定價來讓寶寶來買東西。 游戲目的:通過買賣可讓寶寶建立買東西要使用錢的常識,也讓他知道錢用完了就不能再買東西,同時,建立簡單的物品價值觀念。 游戲3:一起去買東西 游戲方法: 爸媽帶著寶寶一起出門買東西。 可以拿起物品,告訴他上面貼的是價錢,要有足夠的錢才能買東西。 接著讓寶寶看媽媽和售貨員交易,之後再告訴寶寶,如果媽媽給的錢是剛好的,就不用找錢,不然就要等售貨員找錢。 可以給寶寶剛好的錢,訓練他自己去買其中一個小額商品,例如一包糖果等。 游戲目的:通過看標價、實際拿錢購買,慢慢讓寶寶理解錢的用途以及錢與物的對應關系。 游戲4:我要存錢 游戲方法: 當寶寶已經了解物品要有錢才能購買之後,爸媽可以開始教他存錢。 如果他想買某個玩具,爸媽就告訴他等存夠了錢再去買。 借機教他把過年紅包存起來,或是當寶寶有一項好行為時,給予零用錢作鼓勵。 等存了足夠的錢時,再帶他去買想要的物品。 游戲目的:養成他存錢的習慣,不過也提醒爸媽如果是好行為(例如幫媽媽做家事、說話算話)而給予零用錢時,要注意不要讓寶寶造成沒有給錢就不幫忙做家事的反效果。 游戲5:彩頁比一比 游戲方法: 爸媽可以收集超市、葯房、電視購物等各種有標價錢的DM。 然後把裡面寶寶熟悉的物品剪下來,例如糖果、水果、玩具。 教寶寶認識物品與價錢的概念。 指出不同彩頁的相同糖果,讓寶寶看看價錢是不是不一樣。如果不同彩頁標示的價格不同,可以問寶寶應該選擇哪張彩頁的去買。 游戲目的:讓寶寶有機會從照片去聯想實品,並學會買東西,也能比較不同的地方相同的物品,可能會有不同的售價。 Part2 幫助建立時間觀念 時間對寶寶來說是蠻抽象的概念,比較不容易理解,因此,可利用一些想法或道具把時間找出來,讓寶寶漸漸認識時間的存在。所以,時間不單只局限在看時鍾,而是全面讓寶寶建立時間的概念。 游戲6:白天或晚上 游戲方法: 告訴寶寶天亮時有太陽就是白天,白天可以玩、吃飯、出門。 告訴寶寶天黑時有月亮就是晚上,晚上要休息、睡覺。 如果寶寶已經能理解白天和晚上,就可以進一步讓寶寶認識中午及下午或清晨的時間觀。 游戲目的:讓寶寶隨著天色的轉變而有白天及夜晚的分別,慢慢還可以增加不同時段的天氣變化觀察,例如太陽下山、太陽升起。 游戲7:一星期有七天 游戲方法: 爸媽可以准備一張畫好七個格子的紙張。 編上星期一~星期日的文字,星期六、日可用星星表示。 從星期一醒來就給寶寶一張貼紙貼在第一格,並提醒他今天星期一先貼第一張。 星期二貼第二張、星期三貼上第三張,以此類推,讓寶寶有時間累加的感覺。 到了假日就可以給予不同顏色或造型的貼紙,讓他感覺假日這兩天不太一樣。 游戲目的:時間變化也是數學觀念之一,通過一星期有七天的認識,能讓寶寶有時間前進的感覺,並可理解星期一至星期五爸媽要上班,假日才能放假。 游戲8:時間配對 游戲方法: 把每天及每周固定的行為或活動加以強調,例如白天上幼兒園時就告訴寶寶:「現在是早上8點你要去上學,我要去上班,下午五點爸爸會去接你。」 下午接寶寶時可以告訴他:「已經下午5點,要放學回家了。」久了之後寶寶就會有時間與行為的聯結。 也可以在每個假日都固定讓他看卡通錄像帶,可以對寶寶說:「星期六白天你就可以在家看錄像帶。」以後寶寶看見媽媽准備放卡通錄像帶,就會了解今天又到星期六了。 游戲目的:把生活中的固定活動轉變為時間的概念,隨著年齡增加,就會更清楚什麼時間會發生什麼事情。 游戲9:現在該做什麼 游戲方法: 先准備一個大時鍾或爸媽利用紙板自行製作一個能轉動的時鍾也可以。 然後在不同時間旁邊,貼上相關的圖片,例如早上8點旁貼上牙刷及毛巾(表示刷牙洗臉)、12點貼上食物(代表吃飯)、下午3點貼上玩具(代表游戲)……以此類推。 讓寶寶依照生活起居,查覺時間的進前。爸媽平常可以問他,中午12點我們應該做什麼事呢?或是寶寶想吃飯時,要他去看看時鍾走到食物的位置了嗎? 游戲目的:讓寶寶更有時間觀念,也能了解自己一整天的作息,同時能促使他養成固定的生活習慣。 游戲10:看照片想一想 游戲方法: 爸媽先找出以前出遊的照片。 指出某些照片,讓寶寶自己回想當時的狀況、出遊內容。 再告訴寶寶這些都是以前發生的經驗,讓寶寶理解過去的意義。 再問寶寶現在他在做什麼,現在做的事情就是今天。 再問寶寶以後想去哪裡玩,還不能馬上做的,就是明天(未來)。 游戲目的:寶寶通常會把過去的經驗都稱為昨天(即使是一個月前),不過,通過回憶、思考,可以讓寶寶慢慢建立今天、昨天、明天的概念。 Part3 學習量的比較 「量」的概念往往是需要經過測量及估計而來,但是對寶寶而言,則是需要親身的體驗。大人們常用的「毫米」、「斤」等概念,對寶寶來說是無法理解,而且沒有意義的。因此以寶寶能理解的方式來建立「量」的概念,才能幫助寶寶學會測量及估計的意義。 游戲11:什麼東西比較重? 游戲方法: 准備幾個不同的物品,如娃娃、汽車、球等等。但請注意避免大的東西就一定比較重,以免造成寶寶錯誤的認知。 然後請寶寶分別用手拿拿看這些東西。 接著問寶寶哪一個比較重。 還可請他由重到輕把物品排列出來。 游戲目的:通過真實的輕重感受,寶寶比較容易建立輕和重的認知概念。另外,有些東西看起來很大,如泡棉,但是實際上卻很輕,有些東西雖小,但卻比較重,可以將這些情況一並提出來跟寶寶討論,幫助寶寶理清輕重大小的概念。 游戲12:高樓比一比 游戲方法: 爸媽和寶寶分別迭積木,並計時1分鍾。 再各自拿出自己迭好的積木比比看。 請寶寶說出是誰迭的積木比較高。 游戲目的:通過迭出不同高度的積木,寶寶可以明確感受到「量」的變化。經過實際比較後,可以「眼見為憑」確認高矮的概念。 游戲13:創意手印畫 游戲方法: 游戲前請先准備好一張白紙及彩色筆。 爸媽和寶寶可以在白紙上分別描繪出自己的手掌。 請寶寶比比看誰的大。 如果寶寶有混淆或是不確定的情形時,也可以兩人手掌對手掌,實際去看兩人手掌的大小差異。 游戲目的:通過實際的觀察與比對,幫助寶寶建立大小的概念。爸媽還可以活用身邊的物品,如杯子、碗、鞋子等,讓寶寶去比較爸媽的鞋子和寶寶鞋子的大小、大湯碗和小飯碗的大小,幫助寶寶在生活中建立量的概念。 游戲14:誰的手比較長? 游戲方法: 請爸媽准備好兩條長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