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語文者
這是因為高考改革後,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所以才說「得語文者得天下」。
B. 為什麼說「得語文者得天下」
因為語文扣得分總是最多的,你看歷年狀元,各科接近滿分唯獨語文不行,對於一般學生也是如此。語文是可以拉分的選項,而且語文是需要積累的短時間提升較慢所以有優勢的同學便可以和其他同學拉開差距。
C. 會讀書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高考.是什麼意思
你好!
。。。意思是,學會讀書(個人覺得意指課外讀物什麼的)的人,語文成績才能上去(即成功),語文成績上去了,對高考有利。。。
如有疑問,請追問。
D. 得語文者得天下:看完這套成語繪本,孩子受益終生
受益終生
指某件事情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有好處。益:好處。
[讀音]
shòu yì zhōng shēng
E. 得語文者得天下的意思日記
暑假裡我去杭州玩,去火車站的路上,計程車司機告訴我們,他是個大學生,外語很好,許多老外都喜歡坐他的車,他一個月能掙一萬多呢!
F. 語文天下,得語文者得天下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道出了語文的重要性,學好語文這堂課後,其他學科也就輕而易舉了。
國家根據現實對人才的需要,從戰略高度出發,著手進行高考改革。而改革最大的變化就是語文比以前重要了,地位明顯提高。「得語文者得天下」,不管是基礎教育還是中考高考,語文的地位都是第一重要。
高考改革後,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 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公開講過,語文重要,是因為語文承載著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它對學生會產生一輩子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語文重要,就是閱讀重要,不僅要讀有用之書,還要「多讀無用之書」。正是那些與考試或就業無關的書籍,常常對我們養成人生經驗、提升文化品位有著更大的幫助。
上海語文特級名師黃玉峰反復告誡,要重視語文重視閱讀。語文學習就是厚積薄發,小時候你即使是學霸,如果不加強閱讀大量積累,學霸也會變成學渣。
蘇步青在擔任復旦大學校長時曾經說過,「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考試,我的意見是第一堂課就考語文,考後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課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
過去,人們喜歡「快餐文化」,對語文的要求降低了,隨之而來的便是畫面代替了大腦、形象代替了思考。漸漸地,我們發現,全國人民都不愛學習語文了,喜歡的是電視娛樂,追求的是開心瘋狂,結果呢,語文能力極度下降,人是開心了,但啥都沒學到。
現實需要,百姓明白。在走入社會以後,人們才突然發現語文學習是多麼的重要。一個談吐優雅的人,可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一個理解能力較好的人,三下兩下就會成為熟練工人;一個讀書多見識廣的人,幹啥像啥即使轉行也照樣行……語文學好了,不僅能「腹有詩書氣自華」,自信自豪,更能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
語文重要毋庸置疑,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然開啟。現在如果你不重視語文,你被淘汰將是分分鍾的事情。
(6)得語文者擴展閱讀
語文學習五種方法
1、大量閱讀
博覽群書是培養孩子語文素養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心理實驗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於機械的寫作訓練。
2、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麼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
3、勤寫日記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我們的想像。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
4、開闊眼界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
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只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5、寫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世界各國的學校都非常重視,例如美國從小學開始,寫作就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到博士畢業都是如此。
G. 「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對於高考來說,語文這一科目佔了150分,如果語文能拿到高分的話,那麼高考成績相對來說就不錯了;而對於語文來說,閱讀佔領很大的篇幅,如果能抓住閱讀的分數,語文這一科目的成績就很可觀了。
H. 得語文者得高考,語文又怎麼得

得思維者得語文!
01
最近,一則從教育部發出的通知擾動了眾多家長的心——高考的玩法要變了。簡單說,有下面幾個變化:
第一,高考不再分文理科;
第二,數學命題要大幅度降低難度;
第三,提高語文考試難度;
第四,外語可以多次參考;
第五,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
02
人們發現,在新玩法下,原來的高考攻略玩不轉了。其中,最重要的變化,在於數理化的重要性下降,而語文的重要性上升。
主要體現在:
高考改革後,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里,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可以容錯;數學的命題中將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深度有所提升,最容易拉開差距。
風水輪流轉,高考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變成了「學好語文走遍天下都不怕」。
因此,人們驚呼:得語文者得高考!
03
那麼,語文又要怎麼得呢?
有人說,得閱讀者得語文。
這有道理,卻流於表面,沒有觸及根本。
我們知道,語文主要包括「聽說讀寫」四種能力,閱讀是其中的一種能力。高考的語文考試,確實加大了閱讀理解的考核,但這種考核只能反映語文學習的結果,不能指導我們抓住語文學習的根本。
因此,所謂得閱讀者得語文,只是一句空話,沒有指導實踐的意義。
04
要得語文,首先要搞清楚,語文的根本是什麼?
語文,可以說是最難學,也是最容易學的一門課。
說它容易學,主要指日常使用方面。只要是中國人,都會說中國話,中國話就是語文,我們每天都在用,很容易吧?哪怕沒上過學的人,也在用語文。
說它難學,主要指思維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思維,都是通過語言這個載體記錄、表達的,如何透過文字看文章背後的意,繞過表象抓根本,這是一門高深的功夫,不容易掌握。
用「聽說讀寫」來給語文分類,容易陷於分割決裂,會讓學生抓不住頭腦。如果換成「知識和運用」,就可以比較准確的描述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
知識,包含文學知識及思維方法,比如記住一些膾炙人口的古詩、古文,學會通過上下文去准確把握某句話的真實含義等。運用,就是用這些所學的文學知識和思維方法去解決實際的問題,比如對一篇文章的閱讀理解,對時政的分析(作文)等等。
在知識和運用之中,我們要看到:語文的根本,是思維,而不是記誦文學知識、堆積辭藻。要得語文者,必抓思維。
05
思維,居然是語文學習的核心?
是的。
高考的改革,有一條主線,這就是考核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本次改革,是希望通過語文來拉開考生的差距,把綜合能力較強的考生選拔出來。那麼,我們可以推測一下,教育部門會怎麼做?
提高死記硬背的權重?想必大家都會認為不可能;提高客觀題的權重?有可能,但不能保證能把卓越的人選拔出。況且,標准答案式的考核束縛了考生的思維,這早已被人們詬病;看來,只有提高主觀題的比重一條路了。
主觀題的考核,考的就是思維。
06
思維,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邏輯思維,也可以稱之為正向思維;第二種是多角度思維,也可以稱之為多向思維;第三種是逆向思維,也可以稱之為反向思維。任何一個人的思維體系,都由這三種思維組成。
當然,世上還有一種人,思維是跳線的,很難給他們的思維歸類,我們只能用「蛇精病」三個字去概括。
邏輯思維很簡單,一條筋下去,把問題想透,就可以體會其中的思維之美;多角度思維需要有大胸懷、大格局,能看到其他不同角度的利益和觀點;逆向思維需要有勇氣,有智慧,能看到隱微難見的根本。
這三種思維,在語文考試中都會用到。一般來說,能把第一種思維掌握得爐火純青的,就可以在高考中勝出。若能運用第二種或第三種思維來寫作或答主觀題,將會獲得卓越的評價,可以幫助考生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07
不僅如此,只有跳出語文才能學語文。
那些認為數理化不重要的人,大概是沒有抓住語文的核心是思維這個根本,因而就現象說現象,猶如盲人摸象。得語文,並非背些古詩詞,搞懂晦澀的古文,看幾本小說就可以做到的,需要訓練思維。
通過語文學思維,有天然障礙。這就是思維都藏在文字的背後,要抓住它很不容易,需要有相當的文字功底。因此,通過單純的學語文來訓練思維,很低效,也很笨拙。通過數學、物理、化學來學思維,不會被文字迷惑,就會很快速,也很准確。
因此,要想學好語文,功夫還要在詩外,先把數理化學好吧。
08
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這句話不準確。更准確的說法是:得語文者得高考,得思維者得語文。
可是,思維從哪來?從數理化中來,從英語中來,從運動中來,從生物、歷史、地理中來,從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來。因此,「得語文者得高考,得思維者得語文」這句話,也是片面的。更全面的說法應該是:用心生活者得語文。
什麼是用心生活?就是多琢磨呀。這不就是「致良知」,從事物中找自然規律么?
I. 得語文者得天下,真的會實現嗎
因為來高考改革後,三門統考源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而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小學不抓,中高考就會後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未來語文的地位就像原來小升初中奧數的決定性作用一樣,而比奧數更能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