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本質是什麼
① 數字的本質是什麼
數字」的解釋
解釋一(附連接:一):表示數目的文字。
解釋二:表示數目的符號。
解釋三:數量的意思。
解釋四:表示率(比率等)
[編輯本段]阿拉伯數字的起源
阿拉伯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創造的,而是發源於古印度,後來被阿拉伯人掌握、改進,並傳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將這些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以後,以訛傳訛,世界各地都認同了這個說法。
阿拉伯數字是古代印度人在生產和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在古代印度,進行城市建設時需要設計和規劃,進行祭祀時需要計算日月星辰的運行,於是,數學計算就產生了。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數字就比較先進,而且採用了十進位的計算方法。
到公元前三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在各地區的寫法並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羅門式:這一組數字在當時是比較常用的。它的特點是從「1」到「9」每個數都有專字。現代數字就是由這一組數字演化而來。在這一組數字中,還沒有出現「0」(零)的符號。「0」這個數字是到了笈多王朝(公元320—550年)時期才出現的。公元四世紀完成的數學著作《太陽手冊》中,已使用「0」的符號,當時只是實心小圓點「·」。後來,小圓點演化成為小圓圈「0」。這樣,一套從「1」到「0」的數字就趨於完善了。這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印度數字首先傳到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等印度的近鄰國家。
公元七到八世紀,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崛起。阿拉伯帝國在向四周擴張的同時,阿拉伯人也廣泛汲取古代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先進文化,大量翻譯這些國家的科學著作。公元771年,印度的一位旅行家毛卡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達。毛卡把隨身攜帶的一部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獻給了當時的哈里發(國王)曼蘇爾。曼蘇爾十分珍愛這部書,下令翻譯家將它譯為阿拉伯文。譯本取名《信德欣德》。這部著作中應用了大量的印度數字。由此,印度數字便被阿拉伯人吸收和採納。
此後,阿拉伯人逐漸放棄了他們原來作為計算符號的28個字母,而廣泛採用印度數字,並且在實踐中還對印度數字加以修改完善,使之更便於書寫。
阿拉伯人掌握了印度數字後,很快又把它介紹給歐洲人。中世紀的歐洲人,在計數時使用的是冗長的羅馬數字,十分不方便。因此,簡單而明了的印度數字一傳到歐洲,就受到歐洲人的歡迎。可是,開始時印度數字取代羅馬數字,卻遭到了基督教教會的強烈反對,因為這是來自「異教徒」的知識。但實踐證明印度數字遠遠優於羅馬數字。
1202年,義大利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數學書籍《計算之書》,書中廣泛使用了由阿拉伯人改進的印度數字,它標志著新數字在歐洲使用的開始。這本書共分十五章。在第一章開頭就寫道:「印度的九個數目字是『9、8、7、6、5、4、3、2、1』,用這九個數字以及阿拉伯人叫做『零』的記號『0』,任何數都可以表示出來。」
隨著歲月的推移,到十四世紀,中國印刷術傳到歐洲,更加速了印度數字在歐洲的推廣與應用。印度數字逐漸為全歐洲人所採用。
西方人接受了經阿拉伯傳來的印度數字,但他們當時忽視了古代印度人,而只認為是阿拉伯人的功績,因而稱其為阿拉伯數字,這個錯誤的稱呼一直流傳至今。
[編輯本段]有關阿拉伯數字的說明
(附連接:阿拉伯數字)
數字,是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它由0~9十個字母組成。數字不單單包括計數,還有豐富的哲學內涵。
1:可以看作是數字「1」,一根棍子,一個拐杖,一把豎立的槍,一支蠟燭,一維空間……
2:可以看作是數字「2」,一隻木馬,一個下跪著的人,一個陡坡,一個滑梯,一隻鵝……
3:可以看作是數字「3」,兩只手指,乳房,斗雞眼,樹杈,倒著的w……
4:可以看作是數字「4」,一個蹲著的人,小帆船,小紅旗,小刀……
5:可以看作是數字「5」,大肚子,小屁股,音符……
6:可以看作是數字「6」,小蝌蚪,一個頭和一隻手臂露在外面的人……
7:可以看作是數字「7」,拐杖,小桌子,板凳,三岔路口,「丁」形物,鐮刀……
8:可以看作是數字「8」,數學符號「∞」,花生米,套環,雪人……
9:可以看作是數字「9」,一個靠著坐的人,小嫩芽……
0:可以看作是數字「0」,胖乎乎的人,圓形「○」,鞋底,腳丫,二維空間,瘦子的臉,雞蛋……
數字在復數范圍內可以分實數和虛數,實數又可以劃分有理數和無理數或分為整數和小數,任何有理數都可以化成分數形式.
[編輯本段]有關古羅馬數字
羅馬人在希臘數字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記數方法。羅馬人用字母表示數,Ⅰ表示1,Ⅴ表示5,Ⅹ表示10,Ⅽ表示100,而Ⅿ表示1000。這樣,大數字寫起來就比較簡短,但計算仍然十分不便。因此,今天人們已經很少使用羅馬數字記數了,但有時也還可以見到使用在年號或時鍾上的羅馬數字。
[編輯本段]有理小數化分數
任何有理小數都是有限小數或著是無限循環小數.
有限不用說了,例如0.354567=(0.354567/1)然後將分子、分母同時乘上10的若干倍數即可。
至於無限循環小數,先找其循環節(即循環的那幾位數字),然後將其展開為一等比數列、求出前n項和、取極限、化簡。
例如:0.333333……
循環節為3
則0.3=3*10^(-1)+3*10^(-2)+……+3^10(-n)+……
前n項和為:3*0.1(1-(0.1)^(n))/(1-0.1)
當n趨向無窮時(0.1)^(n)=0
因此0.3333……=0.3/0.9=1/3
注意:m^n的意義為m的n次方。
[編輯本段]數字的產生
人類最早用來計數的工具是手指和腳趾,但它們只能表示20以內的數字。當數目很多時,大多數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來記數。漸漸地,人們又發明了打繩結來記數的方法,或者在獸皮、樹木、石頭上刻畫記數。中國古代是用木、竹或骨頭製成的小棍來記數,稱為算籌。這些記數方法和記數符號慢慢轉變成了最早的數字元號(數碼)。如今,世界各國都使用阿拉伯數字為標准數字。
[編輯本段]數字的歷史
公元500年前後,隨著經濟、文化以及佛教的興起和發展,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的數學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天文學家阿葉彼海特在簡化數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數字記在一個個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個符號,比如是一個代表1的圓點,那麼第二格里的同樣圓點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圓點就代表一百。這樣,不僅是數字元號本身,而且是它們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樣擁有了重要意義。以後,印度的學者又引出了作為零的符號。可以這么說,這些符號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數字的老祖先了。
兩百年後,團結在伊斯蘭教下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圍的民族,建立了東起印度,西從非洲到西班牙的撒拉孫大帝國。後來,這個伊斯蘭大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國家。由於這兩個國家的各代君王都獎勵文化和藝術,所以兩國的首都都非常繁榮,而其中特別繁華的是東都——巴格達,西來的希臘文化,東來的印度文化都匯集到這里來了。阿拉伯人將兩種文化理解消化,從而創造了獨特的阿拉伯文化。
大約700年前後,阿拉伯人征眼了旁遮普地區,他們吃驚地發現:被征服地區的數學比他們先進。用什麼方法可以將這些先進的數學也搬到阿拉伯去呢?
771年,印度北部的數學家被抓到了阿拉伯的巴格達,被迫給當地人傳授新的數學符號和體系,以及印度式的計算方法(即我們現在用的計演算法)。由於印度數字和印度計數法既簡單又方便,其優點遠遠超過了其他的計演算法,阿拉伯的學者們很願意學習這些先進知識,商人們也樂於採用這種方法去做生意。
後來,阿拉伯人把這種數字傳入西班牙。公元10世紀,又由教皇熱爾貝•奧里亞克傳到歐洲其他國家。公元1200年左右,歐洲的學者正式採用了這些符號和體系。至13世紀,在義大利比薩的數學家費婆拿契的倡導下,普通歐洲人也開始採用阿拉伯數字,15世紀時這種現象已相當普遍。那時的阿拉伯數字的形狀與現代的阿拉伯數字尚不完全相同,只是比較接近而已,為使它們變成今天的1、2、3、4、5、6、7、8、9、0的書寫方式,又有許多數學家花費了不少心血。
阿拉伯數字起源於印度,但卻是經由阿拉伯人傳向四方的,這就是它們後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原因。
[編輯本段]含有數字的成語
一:一心一意 一馬當先 一刀兩斷 一無所有 一日千里 一氣呵成 一本正經 一年一度 一心二用 一五一十 一目瞭然 一事無成
二(兩):一心二用 一刀兩斷 三三兩兩
三:三三兩兩 三五成群 三頭六臂 三令五申 三心二意 三長兩短
四:四分五裂,四方八面,四面楚歌
五:三令五申 一五一十 五光十色 五顏六色 五彩繽紛
六:三頭六臂 六神無主
七:七上八下 七嘴八舌
八:七上八下 七嘴八舌
九: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十:十全十美 一五一十 十萬火急
千:千門萬戶 千山萬水 千里迢迢 一日千里 千軍萬馬 千鈞一刻 千瘡百孔 千秋萬代
萬:萬紫千紅 萬眾一心 萬無一失 萬馬奔騰 萬象更新 萬籟俱寂 萬家燈火 鵬程萬里 萬物復甦 以防萬一 萬丈深淵
-------------------------------------------------------------------------------------------------------------
計算過程中的一種數據特徵,以二進制數字(零和一)表示。表示時要看它與一些特殊的數的關系。如...16、8、4、2、1等。
例:9 用二進製表達就是 1001 。因為它有1個8和1個1。
[編輯本段]數字的排序
個 十 百 千 萬 十萬 百萬 千萬 億 十億 百億 千億 兆 十兆 百兆 千兆 京 十京 百京 千京 垓 十垓 百垓 千垓 秭 十秭 百秭 千秭 稂 十稂 百稂 千稂 ? 十 百 千 澗 十澗 百澗 千澗 正 十正 百正 千正……
② 數學的本質是什麼
網路:抄
古時,數學內的主要襲原理是為了研究天文,土地糧食作物的合理分配,稅務和貿易等相關的計算.數學也就是肢橘簡為了了解數字間的關系,為了測量土地,以及為了預測天文事件而形成的.這些需要可以簡單地被概括為數學對數量、結構、空間及時間方面的研究.
西歐從古希臘到16世紀經過文藝復興時代,初等代數、以及三角學等初等數學已大體完備.但尚未出現極限的概念.
17世紀在歐洲變數概念的產生,使人們開始研究變化中的量與量的互相關系和圖形間的伍咐互相變換.在經典力學的建立過程中,結合了幾何精密思想的微積分的方法被發明.隨著自然科學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研究數學基礎而產生的集合論和數理邏輯等領域歷褲也開始慢慢發展.
③ 數學的本質是什麼。
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
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3)數學本質是什麼擴展閱讀
許多如數、函數、幾何等的數學對象反應出了定義在其中連續運算或關系的內部結構。數學就研究這些結構的性質,例如:數論研究整數在算數運算下如何表示。
此外,不同結構卻有著相似的性質的事情時常發生,這使得通過進一步的抽象,然後通過對一類結構用公理描述他們的狀態變得可能。
由於抽象代數具有極大的通用性,它時常可以被應用於一些似乎不相關的問題,例如一些古老的尺規作圖的問題終於使用了伽羅瓦理論解決了,它涉及到域論和群論。
④ ★數學的本質是什麼數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數學是人類建立的一種數理的邏輯關系,也是幫助人類客觀的認識世界,改變生活方式專及屬生活環境的一種重要的基本工具.它要配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重要的學科才能發展生產力豐富人類的物過程與方法
從物質以及精神方向看,數學追求的方法過程,以及宇宙本源.
相信一句話,數學關鍵時刻能救命
個人觀點僅貢參考
⑤ ★數學的本質是什麼數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數學是人類建立的一種數理的邏輯關系,也是幫助人類客觀的認識世界,改變生活方式及生活環境的一種重要的基本工具。它要配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重要的學科才能發展生產力豐富人類的物過程與方法
從物質以及精神方向看,數學追求的方法過程,以及宇宙本源。
相信一句話,數學關鍵時刻能救命
個人觀點僅貢參考
⑥ 數學的本質是什麼抽象思維是什麼
什麼是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簡單說就是建立在概念上 邏輯 推理 歸納 分析 一種思考方法。
概念是抽象思維的核心。抽象思維本身又是一種概念,可以理解為對思維方式的抽象。
關於抽象思維概念
廣義的抽象思維,泛指邏輯思維,尤其是形式邏輯思維。這里包括對思維形式(概念、判斷、推理),思維基本規律(同一、矛盾、排中和充足理由律)和思維方法(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比較、分類、歸納、演繹等等)的研究。
狹義的抽象思維,則是指從復雜事物中,抽取本質屬性,舍棄其他非本質屬性的思維過程。與概括相互聯系、密不可分。
以上內容處處存在概念,也就是處處存在抽象,我們每個人都能看懂,首先可以肯定我們都具備抽象思維。
來看下人類大腦隨著年齡發展的階段
0-2歲:感知運動
2-4歲:感知符號,形成具象思維
4-7歲:形成概念,開始由具象思維到抽象思維轉變
所以孩童時代所接受的教育,其實大多幫助我們完成這個過程,訓練我們的思維能力,我們能接受到這些教育,是因為我們有文字,語言,而文字,本身又是一種抽象。
人們為了描述這個世界,發明了語言。
你為了抽象出一個事物,也必須用特定語言去描述它。
文字的出現,使信息交流與傳播可不受時空限制,也有可能開成人類群體共同的知識庫。為人類抽象思維提供了物質基礎。
所以,有了文字才有抽象思維可能。人類擁有文字,具有抽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是人類與動物的根本區別。
抽象思維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來看現代社會的科技成果
笛卡爾的解析幾何,牛頓三大定理,幾何,分析,微積分,代數,電磁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天體物理,黑洞,宇宙大爆炸,DNA,生物進化等等。細胞,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成功登月,飛出太陽系,探索火星。發明了蒸汽機,汽車,飛機,火車,電燈,電話,電視,電冰箱,手機,半導體,晶體管,電子管,LCD,人造衛星,太空梭,計算機,處理器,軟體,互聯網;還發明了槍炮,炸葯,導彈,原子彈,氫彈。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電話,電腦,手機,塑料製品,供電,燃具,化學工業,冶金工業,做房子的鋼筋水泥,建築工業,機械製造,交通運輸,汽車,火車,飛機,通信業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科技成果,都是在西方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之後發明的,基本上是近300年內發明的. 之前,是封建禁錮的社會。
思想解放之後,人類從具備抽象思維到擅長抽象思維,這是一個本質變化,才使得我們現代美好的生活成為可能。
舉個例子
22*28=616;
27*23=621;
33*37=1221;
……
請問:73*77=?
這是一種找規律的題目,答案能立刻回答:5621。
規律是十位數相同,個位數為相加為10的兩個數的乘積的快速演算法。
到了初中,引入了X 對數字進行抽象
(10x+a)*(10x+b)=100*x*x + 10x(a+b) + ab =100x(x+1)+ab 如果a+b=10的話。
所以,22*28=100*2*(2+1)+2*8 = 616
很多復雜的規律,因為一個x的代入和抽象,變的簡單。數學使上述成果變為可能。
同理,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等都是抽象思維的結晶。
世界上的物質紛繁復雜,眼花繚亂。人最大的特點是容易被眼睛看到的物像所吸引,如果每個人都止步不前,不去深入思考內部深層次的原理,社會不會進步。
從地球是方的到地球是圓的,從托勒密的地心說再到哥白尼的日心說,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再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由此可見,人類文明的進步,靠的是一群擅長抽象思維的群體。
⑦ 數學本質是什麼終極目標
數學本質是尋找事物的本質——一種能夠讓世界展現在眼前的規律。這只是我的理解……
滿意請採納
⑧ 數學的本質是什麼
網上資料:
1.「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
眾所周知,關於數學的這個定義是恩格斯提出來的。事實上,恩格斯的這個定義,很多年以來,就是國內和國際數學界與哲學界公認的最權威的定義,最新版(2005年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仍然是這樣來定義數學的——「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學科」。20世紀以來,新的數學分支不斷產生,純數學越來越抽象,它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同時,應用數學在現實世界中的涉及面空前廣泛且越來越廣泛,數學的研究對象似乎不僅僅是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而且,有不少研究者從自己的認識出發,提出了關於數學的多種定義。於是乎,近些年有人就認為恩格斯給數學所下的定義過時了或「遠遠不夠了」。這樣的認識是片面的,因為事實並非如此。匡繼昌先生深刻分析了「數學是什麼」,認為「數學的定義應該反映數學研究的對象及其本質屬性」,「只有從唯物辯證法的哲學高度,才能認清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其內涵不斷加深,外延不斷拓廣的」,所以,「恩格斯關於『數學是什如緩么』的論斷並未過時」。
2.數學是系統化了的常識
這是國際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的觀點。他認為數學的根源是普通常識,作為常識的數學,隨著語言從說話到閱讀和寫作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也不斷地進步與發展著。如數概念的獲得,主要是由口頭語言中相應的數詞來支持的(如從一個人、一支筆、……,得到「1」),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數學思想的語言表達。
普通常識是有等級的,普通常識由經驗上升成規律後,這些規律再次成為普通常識,即較高層次的常識。弗賴登塔爾曾經說過:「為了真正的數學及其進步,普通的常識必須要系統化和組織化。如同以前一樣,普通常識的經驗被結合成為規律(比如加法的交換律),並且這些規律再次成為普通的常識,即較高層次的常識。作為更高層次數學的基礎——一個巨大的等級體系,是由於非凡的相互影響的力量來建立的。」
3.數學是人為規定的一套語言、符號系統
這是部分數學史家們的看法。持這種觀點的人雖然不多,但很有代表性,它給了我們認識「數學是什麼」的一個新角度。渣豎模翻開一部數學史,除了早期的數學與生活有著非常高的關聯度,還需藉助現實的生活事實去解釋外,後來的數學就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語言、符號」了。這種現象最早可追溯到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到了現代,數學的這種特性表現得更加充分。
當然,數學作為人為規定的一套語言、符號系統,必須要有一定的條件。通俗點講,就是這套語言、符號系統必須能自圓其說,高雅點講,這套系統必須是完備的。舉例來說,如果你規定1+1=3,在此基礎上去構造一套語言、符號系統,並且能自圓其說,也許一個新的數學分支就誕生了。數學史上不乏這樣的先例。如伽羅瓦的群論,康托爾的集合論等等,當初他們出現在數學家們的眼前時,並不為大家所認可。但事實證明,這些是數學,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數學。由於康托爾的集合論在自圓其說方面有一點小小的問題,從而導致了歷史上的一次嚴重的數學危機。隨著這一危機的解決,集合論變得更加完備,數學的基礎變得更加穩固。集合論的創立是數學史上的一個巨大成就,以至於今天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都必須滲透集合論的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
4.數學是確定無疑的絕對真理
這是一些數學家和數學哲學家們的觀點。對於他們而言,任何知識都可能出錯,唯獨只有數學是不會出錯的,是可*知識的唯一代表。在他們看來,演繹法為數學知識是絕對真理提供了保證。首先,數學證明中的基本陳述視其為真,數學公理假定為真,數學定義令其為真,邏輯公理認其為真。其次,邏輯推理規則保持真理性即只承認由真理推導出來真理。以上述兩個事實為基礎,可知演繹證明中的每個陳述包括它的結論都為真。於是,「由於數學定理都是由演繹證明所確定,因此它們都是可*真理。這就形成了許多哲學家所斷言的數學真理就是可*真理的基礎」。(歐內斯特語)
在這種觀點之下,如果數學出現了矛盾或問題,那不是數學本身的錯,而是人們的認識還未到達相應的境界,數學家和哲學家纖嫌們會想辦法去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過程本身又促進了數學的發展。如π的出現,對於古希臘的數學家們來說,猶如晴天劈靂,難以接受,故而將其稱為「無理數」。然而,正是為了使「無理」變得「有理」,數概念的范圍從有理數擴展到了實數,促進了數學的發展。後來為了解決函數論和集合論中的一些矛盾,數學哲學也得到了較大發展,形成了邏輯主義、形式主義和構造主義(包括直覺主義)三大學派。
5.數學是可誤的且可糾正的
這是部分數學哲學家們的觀點,他們反對數學是絕對真理的主要理由是絕對觀可歸結為「假設——演繹」方法,數學真理和證明依據演繹和邏輯,但邏輯本身缺乏可*基礎,它還要依據不可簡約的假設。「但任何沒有堅實基礎的假設,不管它是從直覺、約定、意義或以其他任何方式所導出的,都是可誤的。」(林夏水語)因此,他們認為數學是可糾正的且永遠要接受更正。
⑨ 數學的學科本質是什麼
2.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把握。 數學基本概念背後往往蘊涵著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的思想方法極為豐富,涉及哪些數學思想方法呢?這些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呢? 3.對數學特有思維方式的感悟。 每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認識世界的角度,數學也不例外,主要思維方式有:類比、抽象、概括、猜想——驗證,其中「概括」是數學思維方式的核心。4.對數學美的鑒賞。 能夠領悟和欣賞數學美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基本成分,也是進行數學研究和數學學習的重要動力和方法。能夠把握數學美的本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對待數學以及數學學習的態度,進而影響數學學習的進程和學習成績。
⑩ 數學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數學是一門起源於生活來源於實踐的學科, 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智慧的結晶.我們的祖先把他們的思維附註在數學問題中,以此來傳遞他們的智慧.使我們及我們的後代能領悟並傳遞下去,進而推動人類社會的向前發展.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數學教育者,不知道有多少同仁考慮過數學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是不是我們今天現在的這種教育模式就是在完成這一重要的歷史使命呢?在從事高中數學教育的幾年裡,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我們在今天的中小學生中搞一份調查,我想有個數字會讓我們所有的數學教育工作者萬分的慚愧,會有超過八成以上的學生會回答他們不喜歡數學,而且是很不喜歡,可能很多老師覺得數學本身就難,學生不容易理解,不喜歡.所以對學生的表現也習以為常,難道真是這樣的嗎?難道我們的教育教法就是對的?難道僅僅為了使他們追求高的分數,每天就這樣灌輸理論知識,大量的習題練習就是我們現在中小學教學的唯一手段么?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就分數而言考高分的人也不少,但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就是無所不能的么?很多人的實際能力可以說與那些成績不怎麼樣的人差得太遠.古話說得好,天才與蠢材就一步之遙.如果我的教育教法不能夠把真正的數學思維傳授給我們的學生,可能我們培養出來的不是天才而是一幫子蠢材了.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的上好我們的數學課呢?我覺得合理的結合生活是關鍵,數學傳授給我們學生的就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把他們生活中最感興趣的問題轉換成我們的數學問題,把很多社會的熱門問題和我們數學問題結合起來,事實上世界萬物都有著他們的相同與共性,出伏意料的做法,往往會得到不同尋常的結果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應該把思維放遠一點,從學生的天性出發,把我們的數學思想附註在他們的感興趣的問題里.這樣既達到了傳授數學知識的目的,同時又是我們數學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教會他們如何去分析,解決現實社會中遇到的問題. 從人的本性上來說,沒有一個人能做好他們不喜歡做的事情,所以,多想想我們的教育手法,多想想我們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不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么?我們在社會中生活不就是天天在解決這些問題么?社會中評判一個人能力的大小不就是看他解決問題的快慢么?所以,不要總是只局限於那個人為觀念中的分數. 我始終認為現在中國的傳統教育越來越脫離我們教學的本質,特別是數學教學的本質,我們國家的教育者們基本上都沒有搞清楚。每天只知道讓學生去做大量的試題花很多的時間來換取那點點可憐的分數。最後換來是一句「我們學了十多年的數學到底有什麼用處」。這不得不讓我們數學工作者汗顏,這就是我們很多人為此而付出一生換來的回報。退休後很多人還沾沾自喜的說我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了一生。無愧於「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的稱號。實在是悲哀!數學是一門集人類智慧的學科,如果我們數學教育真正找到了她的教育方法。我想生活中的一起問題都可以由此而解決,那麼數學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我在研究我們初高中數學試題時常常把解決某題的思路和方法和生活中的很多領域聯系起來。比如說一個將軍當他要決策一次戰爭時他所作的全面分析方案過程,一個投資者要進行一項目投資時對整個市場考察分析過程,一起刑偵案件警察在現場取證最後分析推理過程等等。這些其實和我們根據條件分析處理數學問題其實不是一樣的思維嗎?就是實際和理論的區別,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罷了。原理本質上是一會事情,思想是相通的,然而當我進入學校課堂時發現老師們基本上都沒有如此這般的想法。甚至很多專家教授們也只是在研究試題的解法運用。很少把兩者聯系起來,而且很多人認為沒有必要,覺得講了也等於白講,我認為恰恰相反,天才與蠢才之間往往就那一步之遙,如果你要是能把兩者聯系起來,授課方式有聲有色,講得出神入化,學生們不但會喜歡數學而且能真正明白數學的奧妙所在(當然這對我們老師的知識面和思想層次要求極高)。所以,我認為數學她就是生活,我們的數學教學最本質的就是回歸生活!想要每一個孩子都能陽光快樂的生活,老師們數學教育理念不改那就是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