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初中數學小結

初中數學小結

發布時間: 2021-07-29 04:46:10

① 初中數學階段小結,求範文

………………………………………………………………………………………………………………………………………………………………………………………………………………………………………………………………………………………………………………………………………………………………………………………………………………………………………………

② 初中學習數學的體會 300字左右

1、初中學習,基礎的聽課很重要。

①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②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③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④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

2、學會整合知識點,提高知識理解和記憶能力。
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這樣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3、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記憶是學習的根本。
提高記憶力,可以專門的訓練一下。這一類的訓練比較多,比如我比較熟悉的:速讀記憶、編碼記憶、思維導圖記憶。速讀記憶是一種快速閱讀之後的重點記憶和理解記憶;編碼記憶是一種將編碼信息與恰當的線索聯系起來的個性化記憶;思維導圖記憶是一種將所需記憶內容整合成關鍵詞句後的思維記憶。以上三種記憶,是我個人用下來比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統的訓練,具體比較多,就不一一詳細講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軟體中對我上述的三種訓練都有具體的講解和訓練。

4、高效復習,溫故而知新。
①制定階段性的復習目標,合理規劃自己每一天的學習復習任務。什麼時候復習什麼科目,什麼時候做題訓練,什麼時候看書背誦,什麼時候查缺補漏等等,都一一明確下來。
②復習的時候,不要長時間的只復習一科,也不要頻繁的更換復習科目。每一個時段的復習都要保證學科的完整性,按計劃復習完一個學科再進行另外一個學科的復習。
③自己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跟上老師的節奏,最好就保持同步進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於老師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師遠遠落下。
④每一小階段的復習之後,要檢查掌握情況。可以自己一個人進行:合起書本,回憶一下這一階段都學習復習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是已經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較模糊的、還沒有掌握的、有疑問的,針對有問題的要趁熱打鐵,折回去快速溫習鞏固。也可以找你的夥伴一起進行,相互檢查、考校。

5、認真做題和面對每一次考試。
做題的時候:①要仔細審題,而且要審准、審透,提煉出有效信息。②要講究效率,會的就過(一定是要真的會,而不是感覺會),把時間放在不會的上。③不要動不動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題會讓你覺得題目很簡單,但實際做題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筆了。④適當進行題海戰術,掌握各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
認真面對每一次考試。考試除了是檢驗你學習效果的方式,同時也是你積累經驗的過程,比如:①學會如何分配和把控時間;②掌握作答中各種細節的處理技巧;③磨練考試心態;④幫助自己認識掌握的不足之處,復習提升。

6、合理用腦,避免事倍功半。
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學習、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三是要勞逸結合,不要熬夜、注意午休等,保證良好的精神狀態。

③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很多的學生到了初中之後,發現自己的分數會有一定的下降,這可能是由於上初中之後數學科目的難度加大,所以分數會有一定的降低,那麼初中數學應該怎樣學?應該使用什麼方式哪?

知識點

當老師在講完內容之後會講一些課外的內容,一般是定理、概念等等,會讓你對這些知識更加的了解,所以如果對這類題目有問題的同學可以多看一些課外的題目,當然想要提升分數是離不開練習題的,想要多好就需要多做一些習題,但是不可以過多,需要邊做邊思考才可以,這樣所學的知識就會運用出來.

以上就是初中數學應該怎樣學習的內容,如果在這個階段對自己分數不滿意的同學可以借鑒一下以上的內容,或許會對你有一定的幫助,將自身的分數提升.

④ 初中數學怎樣去總結

動態幾何之定值問題探討
動態題是近年來中考的的一個熱點問題,動態包括點動、線動和面動三大類,解這類題目要「以靜制動」,即把動態問題,變為靜態問題來解,而靜態問題又是動態問題的特殊情況。常見的題型包括最值問題、面積問題、和差問題、定值問題和存在性問題等。前面我們已經對最值問題、面積問題、和差問題進行了探討,本專題對定值問題進行探討。
一、線段(和差)為定值問題:
典型例題:
例1:(2012黑龍江綏化8分)如圖,點E是矩形ABCD的對角線BD上的一點,且BE=BC,AB=3,BC=4,點P為直線EC上的一點,且PQ⊥BC於點Q,PR⊥BD於點R.
(1)如圖1,當點P為線段EC中點時,易證:PR+PQ=(不需證明).
(2)如圖2,當點P為線段EC上的任意一點(不與點E、點C重合)時,其它條件不變,則(1)中的結論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請給予證明;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3)如圖3,當點P為線段EC延長線上的任意一點時,其它條件不變,則PR與PQ之間又具有怎樣的數量關系?請直接寫出你的猜想.

【答案】解:(2)圖2中結論PR+PQ=仍成立。證明如下:
連接BP,過C點作CK⊥BD於點K。
∵四邊形ABCD為矩形,∴∠BCD=90°。
又∵CD=AB=3,BC=4,∴。
∵S△BCD=BC•CD=BD•CK,∴3×4=5CK,∴CK=。
∵S△BCE=BE•CK,S△BEP=PR•BE,S△BCP=PQ•BC,且S△BCE=S△BEP+S△BCP,
∴BE•CK=PR•BE+PQ•BC。
又∵BE=BC,∴CK=PR+PQ。∴CK=PR+PQ。
又∵CK=,∴PR+PQ=。
(3)圖3中的結論是PR-PQ=.
例2:(2012江西省10分)如圖,已知二次函數L1:y=x2﹣4x+3與x軸交於A.B兩點(點A在點B左邊),與y軸交於點C.
(1)寫出二次函數L1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坐標;
(2)研究二次函數L2:y=kx2﹣4kx+3k(k≠0).
①寫出二次函數L2與二次函數L1有關圖象的兩條相同的性質;
②是否存在實數k,使△ABP為等邊三角形?如果存在,請求出k的值;如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③若直線y=8k與拋物線L2交於E、F兩點,問線段EF的長度是否發生變化?如果不會,請求出EF的長度;如果會,請說明理由.

【答案】解:(1)∵拋物線,
∴二次函數L1的開口向上,對稱軸是直線x=2,頂點坐標(2,﹣1)。
(2)①二次函數L2與L1有關圖象的兩條相同的性質:
對稱軸為x=2;都經過A(1,0),B(3,0)兩點。
②存在實數k,使△ABP為等邊三角形.
∵,∴頂點P(2,-k).
∵A(1,0),B(3,0),∴AB=2
要使△ABP為等邊三角形,必滿足|-k|=,
∴k=±。
③線段EF的長度不會發生變化。
∵直線y=8k與拋物線L2交於E、F兩點,
∴kx2﹣4kx+3k=8k,∵k≠0,∴x2﹣4x+3=8。解得:x1=﹣1,x2=5。
∴EF=x2﹣x1=6。∴線段EF的長度不會發生變化。
例3:(2012山東德州12分)如圖所示,現有一張邊長為4的正方形紙片ABCD,點P為正方形AD邊上的一點(不與點A、點D重合)將正方形紙片折疊,使點B落在P處,點C落在G處,PG交DC於H,摺痕為EF,連接BP、BH.
(1)求證:∠APB=∠BPH;
(2)當點P在邊AD上移動時,△PDH的周長是否發生變化?並證明你的結論;
(3)設AP為x,四邊形EFGP的面積為S,求出S與x的函數關系式,試問S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這個最小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解:(1)如圖1,∵PE=BE,∴∠EBP=∠EPB.
又∵∠EPH=∠EBC=90°,
∴∠EPH﹣∠EPB=∠EBC﹣∠EBP,即∠PBC=∠BPH。
又∵AD∥BC,∴∠APB=∠PBC。∴∠APB=∠BPH。
(2)△PHD的周長不變為定值8。證明如下:
如圖2,過B作BQ⊥PH,垂足為Q。
由(1)知∠APB=∠BPH,
又∵∠A=∠BQP=90°,BP=BP,
∴△ABP≌△QBP(AAS)。∴AP=QP,AB=BQ。
又∵AB=BC,∴BC=BQ。
又∵∠C=∠BQH=90°,BH=BH,
∴△BCH≌△BQH(HL)。∴CH=QH。
∴△PHD的周長為:PD+DH+PH=AP+PD+DH+HC=AD+CD=8。
(3)如圖3,過F作FM⊥AB,垂足為M,則FM=BC=AB。
又∵EF為摺痕,∴EF⊥BP。
∴∠EFM+∠MEF=∠ABP+∠BEF=90°。∴∠EFM=∠ABP。
又∵∠A=∠EMF=90°,AB=ME,∴△EFM≌△BPA(ASA)。
∴EM=AP=x.
∴在Rt△APE中,(4﹣BE)2+x2=BE2,即。
∴。
又∵四邊形PEFG與四邊形BEFC全等,
∴。
∵,∴當x=2時,S有最小值6。
例4:(2012福建泉州12分)已知:A、B、C不在同一直線上.
(1)若點A、B、C均在半徑為R的⊙O上,
i)如圖一,當∠A=45°時,R=1,求∠BOC的度數和BC的長度;
ii)如圖二,當∠A為銳角時,求證sin∠A=;
(2).若定長線段BC的兩個端點分別在∠MAN的兩邊AM、AN(B、C均與點A不重合)滑動,如圖三,當∠MAN=60°,BC=2時,分別作BP⊥AM,CP⊥AN,交點為點P,試探索:在整個滑動過程中,P、A兩點的距離是否保持不變?請說明理由.

【答案】解:(1)i)∵∠A=45°,
∴∠BOC=90°(同弧所對的圓周角等於其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又∵R=1,∴由勾股定理可知BC=。
ii)證明:連接BO並延長,交圓於點E,連接EC。
可知EC⊥BC(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為90°),
且∠E=∠A(同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
故sin∠A=sin∠A=。
(2)保持不變。理由如下:
如圖,連接AP,取AP的中點K,連接BK、CK,
在Rt△APC中,CK=AP=AK=PK。
同理得:BK=AK=PK。
∴CK=BK=AK=PK。∴點A、B、P、C都在⊙K上。
∴由(1)ii)sin∠A=可知sin60°=。
∴AP=(為定值)。
例5:(2012山東濰坊11分)如圖,已知拋物線與坐標軸分別交於A(-2,O)、B(2,0)、C(0,-l)三點,過坐標原點O的直線y=kx與拋物線交於M、N兩點.分別過點C、D(0,-2)作平行於x軸的直線、.(1)求拋物線對應二次函數的解析式;
(2)求證以ON為直徑的圓與直線相切;
(3)求線段MN的長(用k表示),並證明M、N兩點到直線的距離之和等於線段MN的長.

【答案】解:(1)設拋物線對應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ax2+bx+c,
則 解得。
∴拋物線對應二次函數的解析式所以。
(2)設M(x1,y1),N(x2,y2),因為點M、N在拋物線上,
∴,∴x22=4(y2+1)。
又∵,∴。
又∵y2≥-l,∴ON=2+y2。
設ON的中點E,分別過點N、E向直線作垂線,垂足為P、F,則,
∴ON=2EF,
即ON的中點到直線的距離等於ON長度的一半,
∴以ON為直徑的圓與相切。
(3)過點M作MH⊥NP交NP於點H,則,
又∵y1=kx1,y2=kx2,∴(y2-y1)2=k2(x2-x1)2。∴MN2=(1+k2)(x2一xl)2。
又∵點M、N既在y=kx的圖象上又在拋物線上,
∴,即x2-4kx-4=0,∴x2+x1=4k,x2·x1=-4。
∴MN2=(1+k2)(x2一xl)2=(1+k2)[ (x2+xl)2-4x2·xl] =16(1+k2)2。∴MN=4(1+k2)。
延長NP交於點Q,過點M作MS⊥交於點S,
則MS+NQ=y1+2+y2+2=
∴MS+NQ=MN,即M、N兩點到距離之和等於線段MN的長。
例6:(2012湖北咸寧10分)如圖1,矩形MNPQ中,點E,F,G,H分別在NP,PQ,QM,MN上,若,則稱四邊形EFGH為矩形MNPQ的反射四邊形.圖2,圖3,圖4中,四邊形ABCD為矩形,且AB=4,BC=8.
理解與作圖:
(1)在圖2,圖3中,點E,F分別在BC,CD邊上,試利用正方形網格在圖上作出矩形ABCD的反射四邊形EFGH.計算與猜想:
(2)求圖2,圖3中反射四邊形EFGH的周長,並猜想矩形ABCD的反射四邊形的周長是否為定值?啟發與證明:
(3)如圖4,為了證明上述猜想,小華同學嘗試延長GF交BC的延長線於M,試利用小華同學給我
們的啟發證明(2)中的猜想.

【答案】解:(1)作圖如下:

(2)在圖2中,,
∴四邊形EFGH的周長為。
在圖3中,,,
∴四邊形EFGH的周長為。
猜想:矩形ABCD的反射四邊形的周長為定值。
(3)延長GH交CB的延長線於點N,
∵,,∴。又∵FC=FC,
∴Rt△FCE≌Rt△FCM(ASA)。∴EF=MF,EC=MC。
同理:NH=EH,NB=EB。∴MN=2BC=16。
∵,,,∴。∴GM=GN。
過點G作GK⊥BC於K,則。
∴。
∴四邊形EFGH的周長為。∴矩形ABCD的反射四邊形的周長為定值。
例7:(2012廣西崇左10分)如圖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點E、F分別在BC、CD上移動,但點A到EF的距離AH始終保持與AB的長度相等,問在點E、F移動過程中;
(1)∠EAF的大小是否發生變化?請說明理由.
(2)△ECF的周長是否發生變化?請說明理由.

二、面積(和差)為定值問題:
典型例題:【版權歸錦元數學工作室,不得轉載】
例1:(2012湖北十堰3分)如圖,O是正△ABC內一點,OA=3,OB=4,OC=5,將線段BO以點B為旋轉中心逆時針旋轉60°得到線段BO′,下列結論:①△BO′A可以由△BOC繞點B逆時針旋轉60°得到;②點O與O′的距離為4;③∠AOB=150°;④;⑤.其中正確的結論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
【答案】A。
【考點】旋轉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正△ABC,∴AB=CB,∠ABC=600。
∵線段BO以點B為旋轉中心逆時針旋轉60°得到線段BO′,∴BO=BO′,∠O′AO=600。
∴∠O′BA=600-∠ABO=∠OBA。∴△BO′A≌△BOC。
∴△BO′A可以由△BOC繞點B逆時針旋轉60°得到。故結論①正確。
連接OO′,
∵BO=BO′,∠O′AO=600,∴△OBO′是等邊三角形。∴OO′=OB=4。故結論②正確。
∵在△AOO′中,三邊長為O′A=OC=5,OO′=OB=4,OA=3,是一組勾股數,
∴△AOO′是直角三角形。
∴∠AOB=∠AOO′+∠O′OB =900+600=150°。故結論③正確。
。故結論④錯誤。
如圖所示,將△AOB繞點A逆時針旋轉60°,使得AB與AC重合,
點O旋轉至O″點.
易知△AOO″是邊長為3的等邊三角形,△COO″是邊長為3、4、5的直角三角形。
則。
故結論⑤正確。
綜上所述,正確的結論為:①②③⑤。故選A。
例2:(2012廣西玉林、防城港12分)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O中,矩形AOCD的頂點A的坐標是(0,4),現有兩動點P、Q,點P從點O出發沿線段OC(不包括端點O,C)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勻速向點C運動,點Q從點C出發沿線段CD(不包括端點C,D)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勻速向點D運動.點P,Q同時出發,同時停止,設運動時間為t秒,當t=2秒時PQ=.(1)求點D的坐標,並直接寫出t的取值范圍;
(2)連接AQ並延長交軸於點E,把AE沿AD翻折交CD延長線於點F,連接EF,則△AEF的面積S是否隨t的變化而變化?若變化,求出S與t的函數關系式;若不變化,求出S的值.(3)在(2)的條件下,t為何值時,四邊形APQF是梯形?

【答案】解:(1)由題意可知,當t=2(秒)時,OP=4,CQ=2,
在Rt△PCQ中,由勾股定理得:PC==4,
∴OC=OP+PC=4+4=8。[來源:Zxxk.Com]
又∵矩形AOCD,A(0,4),∴D(8,4)。
t的取值范圍為:0<t<4。
(2)結論:△AEF的面積S不變化。
∵AOCD是矩形,∴AD∥OE,∴△AQD∽△EQC。
∴,即,解得CE=。
由翻折變換的性質可知:DF=DQ=4-t,則CF=CD+DF=8-t。
S=S梯形AOCF+S△FCE-S△AOE=(OA+CF)•OC+CF•CE-OA•OE
= [4+(8-t)]×8+(8-t)•-×4×(8+)。
化簡得:S=32為定值。
所以△AEF的面積S不變化,S=32。
(3)若四邊形APQF是梯形,因為AP與CF不平行,所以只有PQ∥AF。
由PQ∥AF可得:△CPQ∽△DAF。
∴CP:AD=CQ:DF,即8-2t:8=t:4-t,化簡得t2-12t+16=0,
解得:t1=6+2,t2=。
由(1)可知,0<t<4,∴t1=6+2不符合題意,捨去。
∴當t=秒時,四邊形APQF是梯形。:Z*xx*k.Com]
例3:(2012江蘇蘇州9分)如圖,正方形ABCD的邊AD與矩形EFGH的邊FG重合,將正方形ABCD以1cm/s的速度沿FG方向移動,移動開始前點A與點F重合.在移動過程中,邊AD始終與邊FG重合,連接CG,過點A作CG的平行線交線段GH於點P,連接PD.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cm,矩形EFGH的邊FG、GH的長分別為4cm、3cm.設正方形移動時間為x(s),線段GP的長為y(cm),其中0≤x≤2.5.
⑴試求出y關於x的函數關系式,並求出y =3時相應x的值;
⑵記△DGP的面積為S1,△CDG的面積為S2.試說明S1-S2是常數;
⑶當線段PD所在直線與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AC垂直時,求線段PD的長.

【答案】解:(1)∵CG∥AP,∴∠CGD=∠PAG,則。∴。
∵GF=4,CD=DA=1,AF=x,∴GD=3-x,AG=4-x。
∴,即。∴y關於x的函數關系式為。
當y =3時,,解得:x=2.5。
(2)
∵,
∴為常數。
(3)延長PD交AC於點Q.
∵正方形ABCD中,AC為對角線,∴∠CAD=45°。
∵PQ⊥AC,∴∠ADQ=45°。∴∠GDP=∠ADQ=45°。
∴△DG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則GD=GP。
∴,化簡得:,解得:。
∵0≤x≤2.5,∴。
在Rt△DGP中,。
例4:(2012四川自貢12分)如圖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為正三角形,點E、F分別在菱形的邊BC.CD上滑動,且E、F不與B.C.D重合.
(1)證明不論E、F在BC.CD上如何滑動,總有BE=CF;
(2)當點E、F在BC.CD上滑動時,分別探討四邊形AECF和△CEF的面積是否發生變化?如果不變,求出這個定值;如果變化,求出最大(或最小)值.

【答案】解:(1)證明:如圖,連接AC
∵四邊形ABCD為菱形,∠BAD=120°,
∠BAE+∠EAC=60°,∠FAC+∠EAC=60°,∴∠BAE=∠FAC。
∵∠BAD=120°,∴∠ABF=60°。∴△ABC和△ACD為等邊三角形。
∴∠ACF=60°,AC=AB。∴∠ABE=∠AFC。
∴在△ABE和△ACF中,∵∠BAE=∠FAC,AB=AC,∠ABE=∠AFC,
∴△ABE≌△ACF(ASA)。∴BE=CF。
(2)四邊形AECF的面積不變,△CEF的面積發生變化。理由如下:
由(1)得△ABE≌△ACF,則S△ABE=S△ACF。
∴S四邊形AECF=S△AEC+S△ACF=S△AEC+S△ABE=S△ABC,是定值。
作AH⊥BC於H點,則BH=2,

由「垂線段最短」可知:當正三角形AEF的邊AE與BC垂直時,邊AE最短.
故△AEF的面積會隨著AE的變化而變化,且當AE最短時,正三角形AEF的面積會最小,
又S△CEF=S四邊形AECF﹣S△AEF,則此時△CEF的面積就會最大.
∴S△CEF=S四邊形AECF﹣S△AEF。
∴△CEF的面積的最大值是。
例5:(2012湖南益陽12分)已知:如圖1,在面積為3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別是BC和CD邊上的兩點,AE⊥BF於點G,且BE=1.
(1)求證:△ABE≌△BCF;
(2)求出△ABE和△BCF重疊部分(即△BEG)的面積;
(3)現將△ABE繞點A逆時針方向旋轉到△AB′E′(如圖2),使點E落在CD邊上的點E′處,問△ABE在旋轉前後與△BCF重疊部分的面積是否發生了變化?請說明理由.

【答案】(1)證明:∵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ABE=∠BCF=90°,AB=BC。∴∠ABF+∠CBF=90°。
∵AE⊥BF,∴∠ABF+∠BAE=90°。∴∠BAE=∠CBF。
在△ABE和△BCF中,∵∠ABE=∠BCF,AB=BC,∠BAE=∠CBF,
∴△ABE≌△BCF(ASA)。
(2)解:∵正方形面積為3,∴AB=。
在△BGE與△ABE中,∵∠GBE=∠BAE,∠EGB=∠EBA=90°,∴△BGE∽△ABE。
∴。
又∵BE=1,∴AE2=AB2+BE2=3+1=4。∴。

三、其它定值問題:【版權歸錦元數學工作室,不得轉載】
典型例題:【版權歸錦元數學工作室,不得轉載】
例1:(2012浙江義烏12分)如圖1,已知直線y=kx與拋物線交於點A(3,6).(1)求直線y=kx的解析式和線段OA的長度;
(2)點P為拋物線第一象限內的動點,過點P作直線PM,交x軸於點M(點M、O不重合),交直線OA於點Q,再過點Q作直線PM的垂線,交y軸於點N.試探究:線段QM與線段QN的長度之比是否為定值?如果是,求出這個定值;如果不是,說明理由;
(3)如圖2,若點B為拋物線上對稱軸右側的點,點E在線段OA上(與點O、A不重合),點D(m,0)是x軸正半軸上的動點,且滿足∠BAE=∠BED=∠AOD.繼續探究:m在什麼范圍時,符合條件的E點的個數分別是1個、2個?

【答案】解:(1)把點A(3,6)代入y=kx得;6=3k,即k=2。
∴y=2x。∴。
(2)線段QM與線段QN的長度之比是一個定值,理由如下:
如圖1,過點Q作QG⊥y軸於點G,QH⊥x軸於點H.
①當QH與QM重合時,顯然QG與QN重合,
此時。
②當QH與QM不重合時,
∵QN⊥QM,QG⊥QH不妨設點H,G分別在x、y軸的正半軸上,
∴∠MQH=∠GQN。
又∵∠QHM=∠QGN=90°,∴△QHM∽△QGN。∴。
當點P、Q在拋物線和直線上不同位置時,同理可得。
∴線段QM與線段QN的長度之比是一個定值。
(3)如圖2,延長AB交x軸於點F,過點F作FC⊥OA於點C,過點A作AR⊥x軸於點R。【版權歸錦元數學工作室,不得轉載】
∵∠AOD=∠BAE,∴AF=OF。∴OC=AC=。
∵∠ARO=∠FCO=90°,∠AOR=∠FOC,
∴△AOR∽△FOC。∴。∴OF=。∴點F(,0)。
設點B(x,),過點B作BK⊥AR於點K,則△AKB∽△ARF。
∴,即。
解得x1=6,x2=3(捨去)。∴點B(6,2)。
∴BK=6﹣3=3,AK=6﹣2=4。∴AB=5。
在△ABE與△OED中,∵∠BAE=∠BED,∴∠ABE+∠AEB=∠DEO+∠AEB。∴∠ABE=∠DEO。
∵∠BAE=∠EOD,∴△ABE∽△OED。
設OE=x,則AE=﹣x(),
由△ABE∽△OED得,即。
∴。
∴頂點為。
如圖3,當時,OE=x=,此時E點有1個;
當時,任取一個m的值都對應著兩個x值,此時E點有2個.
∴當時,E點只有1個,當時,E點有2個。
例2:(2012山東淄博4分)如圖,將正方形對折後展開(圖④是連續兩次對折後再展開),再按圖示方法折疊,能夠得到一個直角三角形,且它的一條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這樣的圖形有【 】

(A)4個 (B)3個 (C)2個 (D)1個
【答案】C。
【考點】正方形的性質,折疊的性質,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平行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斜邊上中線的性質,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分析】如圖,圖①中,∠ABC=∠ABD<×450<∠DBE,
即∠ABC<22.50。
根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對的直角邊是斜邊的一半的性質,CD≠BC。
圖②中,由折疊的性質,∠ABC=∠ABF,EC∥FB,
∴∠ABC=∠ABF=∠ADE=∠BDC。∴BC=DC。
又∵由正方形對折的性質和平行線的性質,知AD=BD,
∴根據直角三角形斜邊上中線的性質,得DC=AB,即BC=AB。
滿足它的一條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圖③中,由正方形對折的性質,它的一條直角邊等於另一條直角邊的一半,不可能再有一條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圖④中,由正方形折疊的性質和平行線的性質,知AB=CB,AB=2BD,
∠ABE=∠CBE,
∴BC=2BD。∴∠BCD=300。∴∠CBD=600。
∵∠ABE+∠CBE+∠CBD=1800。∴∠ABE =600。∴∠AEB =300。
∴AB=BE。滿足它的一條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綜上所述,這樣的圖形有2個。故選C。
例3:(2012四川綿陽14分)如圖1,在直角坐標系中,O是坐標原點,點A在y軸正半軸上,二次函數y=ax2+x +c的圖象F交x軸於B、C兩點,交y軸於M點,其中B(-3,0),M(0,-1)。已知AM=BC。(1)求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版權歸錦元數學工作室,不得轉載】
(2)證明:在拋物線F上存在點D,使A、B、C、D四點連接而成的四邊形恰好是平行四邊形,並請求出直線BD的解析式;
(3)在(2)的條件下,設直線l過D且分別交直線BA、BC於不同的P、Q兩點,AC、BD相交於N。
①若直線l⊥BD,如圖1所示,試求的值;
②若l為滿足條件的任意直線。如圖2所示,①中的結論還成立嗎?若成立,證明你的猜想;若不成立,請舉出反例。

【答案】解:(1)∵二次函數y=ax2+x +c的圖象經過點B(-3,0),M(0,-1),
∴ ,解得。
∴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為:。
(2)證明:在中,令y=0,得,解得x1=-3,x2=2。
∴C(2,0),∴BC=5。
令x=0,得y=-1,∴M(0,-1),OM=1。
又AM=BC,∴OA=AM-OM=4。∴A(0,4)。
設AD∥x軸,交拋物線於點D,如圖1所示,
則,解得x1=5,x2=-6(位於第二象限,捨去)。
∴D點坐標為(5,4)。∴AD=BC=5。
又∵AD∥BC,∴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即在拋物線F上存在點D,使A、B、C、D四點連接而成的四邊形恰好是平行四邊形。【版權歸錦元數學工作室,不得轉載】
設直線BD解析式為:y=kx+b,∵B(-3,0),D(5,4),
∴,解得:。∴直線BD解析式為:。
(3)在Rt△AOB中,,
又AD=BC=5,∴▱ABCD是菱形。
①若直線l⊥BD,如圖1所示,
∵四邊形ABCD是菱形,∴AC⊥BD。∴AC∥直線l。∴。
∵BA=BC=5,∴BP=BQ=10。
∴。
②若l為滿足條件的任意直線,如圖2所示,此時①中的結論依然成立,理由如下:
∵AD∥BC,CD∥AB,∴△PAD∽△DCQ。∴。
∴AP•CQ=AD•CD=5×5=25。


例4:(2012四川成都12分)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一次函數 (為常數)的圖象與x軸交於點A(,0),與y軸交於點C.以直線x=1為對稱軸的拋物線 (a,b,c為常數,且a≠0)經過A,C兩點,並與x軸的正半軸交於點B.【版
(1)求的值及拋物線的函數表達式;
(2)設E是y軸右側拋物線上一點,過點E作直線AC的平行線交x軸於點F.是否存在這樣的點E,使得以A,C,E,F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若存在,求出點E的坐標及相應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若P是拋物線對稱軸上使△ACP的周長取得最小值的點,過點P任意作一條與y軸不平行的直線交拋物線於兩點,試探究是否為定值,並寫出探究過程.

【答案】解:(1)∵經過點(﹣3,0),∴,解得。
∴直線解析式為。
令x=0,得。∴C(0,)。
∵拋物線y=ax2+bx+c對稱軸為x=1,且與x軸交於A(﹣3,0),∴另一交點為B(5,0)。
設拋物線解析式為y=a(x+3)(x﹣5),
∵拋物線經過C(0,),∴=a•3(﹣5),解得。
∴拋物線解析式為y=(x+3)(x﹣5),即。
(2)假設存在點E使得以A、C、E、F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則AC∥EF且AC=EF,如答圖1。
(i)當點E在點E位置時,過點E作EG⊥x軸於點G,
∵AC∥EF,∴∠CAO=∠EFG。
又∵∠COA=∠EOF=900,AC=EF,
∴△CAO≌△EFG(AAS)。
∴EG=CO=,即yE=。
∴,
解得xE=2(xE=0與C點重合,捨去)。
∴E(2,),S▱ACEF=。
(ii)當點E在點E′位置時,過點E′作E′G′⊥x軸於點G′,
同理可求得E′(),S▱ACE′F′=。
(3)要使△ACP的周長最小,只需AP+CP最小即可。
如答圖2,連接BC交x=1於P點,因為點A、B關於x=1對稱,根據軸對稱性質以及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知此時AP+CP最小(AP+CP最小值為線段BC的長度)。
∵B(5,0),C(0,),
∴直線BC解析式為。
∵xP=1,∴yP=3,即P(1,3)。
令經過點P(1,3)的直線為y=kx+3﹣k,
聯立得
x2+(4k﹣2)x﹣4k﹣3=0,
∴x1+x2=2﹣4k,x1x2=﹣4k﹣3。
∵y1=kx1+3﹣k,y2=kx2+3﹣k,∴y1﹣y2=k(x1﹣x2)。
根據勾股定理得:
M1M2=

M1P=,
M2P=。
∴M1P•M2P=

∴M1P•M2P=M1M2。∴=1為定值。

⑤ 初中數學小結

結合教師講解,筆記,自己抽個時間總結,總結的時候將知識點和題型總結好

⑥ 初中數學公開後總結

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同號兩數來相加,絕對值加不變號。異號相加大減小,大數決定和符號。互為相反數求和,結果是零須記好。【注】「大」減「小」是指絕對值的大小。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減正等於加負,減負等於加正。有理數的乘法運算符號法則同號得正異號負,一項為零積是零。合並同類項說起合並同類項,法則千萬不能忘。只求系數代數和,字母指數留原樣。去、添括弧法則去括弧或添括弧,關鍵要看連接號。擴號前面是正號,去添括弧不變號。括弧前面是負號,去添括弧都變號。解方程已知未知鬧分離,分離要靠移完成。移加變減減變加,移乘變除除變乘。平方差公式兩數和乘兩數差,等於兩數平方差。積化和差變兩項,完全平方不是它。完全平方公式二數和或差平方,式它共三項。首平方與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間放。和的平方加聯結,先減後加差平方。完全平方公式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和的平方加再加,先減後加差平方。解一元一次方程先去分母再括弧,移項變號要記牢。同類各項去合並,系數化「1」還沒好。求得未知須檢驗,回代值等才算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先去分母再括弧,移項合並同類項。系數化1還沒好,准確無誤不白忙。因式分解與乘法和差化積是乘法,乘法本身是運算。積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運算。因式分解兩式平方符號異,因式分解你別怕。兩底和乘兩底差,分解結果就是它。兩式平方符號同,底積2倍坐中央。因式分解能與否,符號上面有文章。同和異差先平方,還要加上正負號。同正則正負就負,異則需添冪符號。因式分解一提二套三分組,十字相乘也上數。四種方法都不行,拆項添項去重組。重組無望試求根,換元或者算余數。多種方法靈活選,連乘結果是基礎。同式相乘若出現,乘方表示要記住。【注】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因式分解一提二套三分組,叉乘求根也上數。五種方法都不行,拆項添項去重組。對症下葯穩又准,連乘結果是基礎。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兩種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嘗試。比和比例兩數相除也叫比,兩比相等叫比例。外項積等內項積,等積可化八比例。分別交換內外項,統統都要叫更比。同時交換內外項,便要稱其為反比。前後項和比後項,比值不變叫合比。前後項差比後項,組成比例是分比。兩項和比兩項差,比值相等合分比。前項和比後項和,比值不變叫等比。解比例外項積等內項積,列出方程並解之。求比值由已知去求比值,多種途徑可利用。活用比例七性質,變數替換也走紅。消元也是好法,殊途同歸會變通。正比例與反比例商定變數成正比,積定變數成反比。正比例與反比例變化過程商一定,兩個變數成正比。變化過程積一定,兩個變數成反比。判斷四數成比例四數是否成比例,遞增遞減先排序。兩端積等中間積,四數一定成比例。判斷四式成比例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冪先排序。兩端積等中間積,四式便可成比例。比例中項成比例的四項中,外項相同會遇到。有時內項會相同,比例中項少不了。比例中項很重要,多種場合會碰到。成比例的四項中,外項相同有不少。有時內項會相同,比例中項出現了。同數平方等異積,比例中項無處逃。根式與無理式表示方根代數式,都可稱其為根式。根式異於無理式,被開方式無限制。被開方式有字母,才能稱為無理式。無理式都是根式,區分它們有標志。被開方式有字母,又可稱為無理式。求定義域求定義域有講究,四項原則須留意。負數不能開平方,分母為零無意義。指是分數底正數,數零沒有零次冪。限制條件不唯一,滿足多個不等式。求定義域要過關,四項原則須注意。負數不能開平方,分母為零無意義。分數指數底正數,數零沒有零次冪。限制條件不唯一,不等式組求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先去分母再括弧,移項合並同類項。系數化「1」有講究,同乘除負要變向。先去分母再括弧,移項別忘要變號。同類各項去合並,系數化「1」注意了。同乘除正無防礙,同乘除負也變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大於頭來小於尾,大小不一中間找。大大小小沒有解,四種情況全來了。同向取兩邊,異向取中間。中間無元素,無解便出現。幼兒園小鬼當家,(同小相對取較小)敬老院以老為榮,(同大就要取較大)軍營里沒老沒少。(大小小大就是它)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首先化成一般式,構造函數第二站。判別式值若非負,曲線橫軸有交點。正開口它向上,大於零則取兩邊。代數式若小於零,解集交點數之間。方程若無實數根,口上大零解為全。小於零將沒有解,開口向下正相反。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異號兩個平方項,因式分解有法。兩底和乘兩底差,分解結果就是它。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兩平方項在兩端,底積2倍在中部。同正兩底和平方,全負和方相反數。分成兩底差平方,方正倍積要為負。兩邊為負中間正,底差平方相反數。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積2倍在中路。三正兩底和平方,全負和方相反數。分成兩底差平方,兩端為正倍積負。兩邊若負中間正,底差平方相反數。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調整系數隨其後,使其成為最簡比。確定參數abc,計算方程判別式。判別式值與零比,有無實根便得知。有實根可套公式,沒有實根要告之。用常規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左未右已先分離,二系化「1」是其次。一系折半再平方,兩邊同加沒問題。左邊分解右合並,直接開方去解題。該種解法叫配方,解方程時多練習。用間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已知未知先分離,因式分解是其次。調整系數等互反,和差積套恆等式。完全平方等常數,間接配方顯優勢【注】恆等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沒有一次項,直接開方最理想。如果缺少常數項,因式分解沒商量。b、c相等都為零,等根是零不要忘。b、c同時不為零,因式分解或配方,也可直接套公式,因題而異擇良方。正比例函數的鑒別判斷正比例函數,檢驗當分兩步走。一量表示另一量,有沒有。若有再去看取值,全體實數都需要。區分正比例函數,衡量可分兩步走。一量表示另一量,是與否。若有還要看取值,全體實數都要有。正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正比函數圖直線,經過和原點。K正一三負二四,變化趨勢記心間。K正左低右邊高,同大同小向爬山。K負左高右邊低,一大另小下山巒。一次函數一次函數圖直線,經過點。K正左低右邊高,越走越高向爬山。K負左高右邊低,越來越低很明顯。K稱斜率b截距,截距為零變正函。反比例函數反比函數雙曲線,經過點。K正一三負二四,兩軸是它漸近線。K正左高右邊低,一三象限滑下山。K負左低右邊高,二四象限如爬山。二次函數二次方程零換y,二次函數便出現。全體實數定義域,圖像叫做拋物線。拋物線有對稱軸,兩邊單調正相反。A定開口及大小,線軸交點叫頂點。頂點非高即最低。上低下高很顯眼。如果要畫拋物線,平移也可去描點,提取配方定頂點,兩條途徑再挑選。列表描點後連線,平移規律記心間。左加右減括弧內,號外上加下要減。二次方程零換y,就得到二次函數。圖像叫做拋物線,定義域全體實數。A定開口及大小,開口向上是正數。絕對值大開口小,開口向下A負數。拋物線有對稱軸,增減特性可看圖。線軸交點叫頂點,頂點縱標最值出。如果要畫拋物線,描點平移兩條路。提取配方定頂點,平移描點皆成圖。列表描點後連線,三點大致定全圖。若要平移也不難,先畫基礎拋物線,頂點移到新位置,開口大小隨基礎。【注】基礎拋物線直線、射線與線段直線射線與線段,形狀相似有關聯。直線長短不確定,可向兩方無限延。射線僅有一端點,反向延長成直線。線段定長兩端點,雙向延伸變直線。兩點定線是共性,組成圖形最常見。角一點出發兩射線,組成圖形叫做角。共線反向是平角,平角之半叫直角。平角兩倍成周角,小於直角叫銳角。直平之間是鈍角,平周之間叫優角。互余兩角和直角,和是平角互補角。一點出發兩射線,組成圖形叫做角。平角反向且共線,平角之半叫直角。平角兩倍成周角,小於直角叫銳角。鈍角界於直平間,平周之間叫優角。和為直角叫互余,互為補角和平角。證等積或比例線段等積或比例線段,多種途徑可以證。證等積要改等比,對照圖形看特徵。共點共線線相交,平行截比把題證。三點定型十分像,想法來把相似證。圖形明顯不相似,等線段比替換證。換後結論能成立,原來命題即得證。實在不行用面積,射影角分線也成。只要學習肯登攀,手腦並用無不勝。解無理方程一無一有各一邊,兩無也要放兩邊。乘方根號無蹤跡,方程可解無負擔。兩無一有相對難,兩次乘方也好。特殊情況去換元,得解驗根是必然。解分式方程先約後乘公分母,整式方程轉化出。特殊情況可換元,去掉分母是出路。求得解後要驗根,原留增舍別含糊。列方程解應用題列方程解應用題,審設列解雙檢答。審題弄清已未知,設元直間兩法。列表畫圖造方程,解方程時守章法。檢驗准且合題意,問求同一才作答。添加輔助線學習幾何體會深,成敗也許一線牽。分散條件要集中,常要添加輔助線。畏懼心理不要有,其次要把觀念變。熟能生巧有規律,真知灼見靠實踐。圖中已知有中線,倍長中線把線連。旋轉構造全等形,等線段角可代換。多條中線連中點,便可得到中位線。倘若知角平分線,既可兩邊作垂線。也可沿線去翻折,全等圖形立呈現。角分線若加垂線,等腰三角形可見。角分線加平行線,等線段角位置變。已知線段中垂線,連接兩端等線段。輔助線必畫虛線,便與原圖聯系看。兩點間距離公式同軸兩點求距離,大減小數就為之。與軸等距兩個點,間距求法亦如此。平面任意兩個點,橫縱標差先求值。差方相加開平方,距離公式要牢記。矩形的判定任意一個四邊形,三個直角成矩形;對角線等互平分,四邊形它是矩形。已知平行四邊形,一個直角叫矩形;兩對角線若相等,理所當然為矩形。菱形的判定任意一個四邊形,四邊相等成菱形;四邊形的對角線,垂直互分是菱形。已知平行四邊形,鄰邊相等叫菱形;兩對角線若垂直,順理成章為菱形。

⑦ 初中數學期末總結,400字

本人本學期擔任初二(3 )(4)兩班數學課教學和數學興趣小組活動。一學期的工作已經結束,為了總結經驗,尋找不足。現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業務學習
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理念 . 堅持每周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准與構建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准》,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二、新課改
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准》,使自己逐步領會到「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了學生主體觀,貫徹了民主教學的思想,構建了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條件的理念落到實處。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三、教學研究 .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一學期來,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教學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現在:
(一)發揮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1 、備課深入細致。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2 、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初二年級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 突破難點。
3 、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並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聽公開課多次,自己執教二節公開課,尤其本學期,自己執教的公開課 , 學校領導和教師們給我提出了不少寶貴的建議,使我明確了今後講課的方向和以後數學課該怎麼教和怎麼講。本年度外出聽課 12 節,在校內聽課 32 節。
4 、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 、教材挖掘不深入。
2 、教法不靈活,不能吸引學生學習,對學生的引導、啟發不足。
3 、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學習不深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 , 合作學習 , 缺乏理論指導 .
4 、差生末抓在手。由於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不太清楚。上課和復習時該講的都講了,學生掌握的情況怎樣,教師心中無數。導致了教學中的盲目性。
5 、教學反思不夠。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1 、加強學習,學習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
2 、學習新課標,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和考點。
3 、多聽課,學習同科目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的教學理念。
4 、加強轉差培優力度。
5 、加強教學反思,加大教學投入。

⑧ 600字初中數學心得

我們都知道,人腦最主要的功能是思維,而數學恰好是培養人的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一顆會思維的頭腦是金不換的,它使你在紛繁復雜的世事面前不會迷失自我,它使你能夠有條理地處理復雜的問題而顯示出你的智慧與力量。學習是我們大家自己的事,它不應該需要家長、老師逼迫,因為內因材起決定性作用。如果你自己不想學,別人再怎麼逼迫你,結果又能怎樣呢?我覺得我們大家學習缺乏主動性,缺乏積極性,缺乏鑽研,缺乏毅力,缺乏恆心。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我們有的同學把學習當成了負擔,當成了任務。這樣的態度,怎麼可能能夠提高學習成績呢?不是有句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嗎?我覺得我們大家的學習態度對於學習成績的提高是非常關鍵的。
那麼,學好數學是不是很難呢?現在讓你們再回去學習小學數學,會有困難嗎?當然沒有。這就對了。一方面,是因為小學數學確實不難;另一方面,你們現在是初中學生了,站在了人生的又一個高度,你們是用俯視(也可能是藐視)的眼光看待你們學過的小學數學內容,首先在心理上你就是一個勝利者。其實,我們學習數學就需要這樣一種心理。不妨設想一下,假如你是高中學生,你又會如何看待初中數學的內容呢?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進入中學,要盡快適應初中數學的教學,要在理解上下功夫。數學是最講理的一門學科,數學語言又是最嚴密的語言。要力求改變被動學習的現狀,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盡快把學習成績趕上去。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同學們掌握正確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是至關重要的,是事半功倍的關鍵所在。
所謂「數學學習,一步跟不上,則步步跟不上」,是不是說反正你已拉下了好多內容沒有學會,就學不好新知識了呢?完全不是這么回事。我經常給同學們講:你們學習好的希望只有兩個,一是課堂,二是你自己。課堂上要專心聽講,聽不懂的地方,那是因為涉及到這個知識點的舊知識你沒學好,以至於你的思維在某一個地方卡住了,這時你要做的只是把以前和這個知識點有關的知識好好補一補。其實最好的方法是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提前預習新課,發現問題,認真思索問題的原因,看看是不是因為過去某個知識點沒有掌握的緣故,缺什麼補什麼,這樣就可以保證新課能聽懂了。當然,人無毅力,將一事無成,如果你自己沒有解決問題的毅力和決心,那是誰也沒有辦法的,所謂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就是這個道理。
我覺得學習數學,要以教科書為根據,做到「四個認真」,即:認真預習、認真聽課、認真復習、認真做題。預習時要做到「五要」:①要用波浪線劃出重點;②要將公式及結論做記號;③要在看不懂、有疑問的地方用鉛筆畫問號;④要將簡單習題的答案、解題要點寫在後面;⑤如果定義、定理中的條件不止一個,就要把條件編上號碼。
認真預習後再去聽課,比不預習要好得多。聽課後,在做習題前,還要進行復習,檢查書上還有哪些文字看不懂,要認真想,都想明白了,再開始做題。通過做題,可以對學過的知識加深記憶。

⑨ 初中的數學總結怎麼寫

期中考試後後的反思

我知道老師對於我有著很大的期望,可是我還是沒有考好。對於這點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錯誤就要改正,所以,通過考試我也想了很多以後一定要學習的東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試不細心讀題目的壞習慣。有時候我往往看著題目前面就順手把後面的問題寫上了,但是卻錯了很多。這也許也和答題技巧有關系。總之,通過以後的練習,我一定要在考試的過程之中認真審題,仔細讀題,把內容填准、填對。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還要多檢查幾遍,不允許自己再犯類似於這樣的錯誤。 其次,我還要加強對語文、數學、英語物理這四門主科的練習。通過考試,我了解了大家的實力,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平日里大家都聚在一起討論、研究著做題,所以察覺不出來有什麼明顯的差異。可是經過考試,就不難發現,那麼多的考試題目,是我從來都沒看過的。唉,這只怪自己做的練習題太少。我不能允許自己再這樣差下去,我一定要加倍的努力。我要從這次考試中汲取教訓,作為鋪墊,為下一次考試打好基礎,做好准備。 考試技巧貴在練習。生活之中,我還要多多加強自己的練習和復習,考試之前制定周詳的復習計劃,不再手忙腳亂,沒有學習目標。平日里我要學會積累運用,語文要積累一些美詞佳句、優美片段;數學要多練習難題、多背重點;物理要多做實驗、多背定理、多練習語言組織能力;英語則是語法和重點難點,練習題也是提高英語的好方法。 我想對老師們說:「我希望老師不要對我失去信心,雖然這次我考得很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可以突破自我。下一次考試,我一定會竭盡全力的!請相信我吧」

熱點內容
瀟灑校園風雲 發布:2025-08-06 16:25:41 瀏覽:802
怎麼躺著 發布:2025-08-06 16:14:40 瀏覽:36
我們心中的班主任 發布:2025-08-06 15:51:34 瀏覽:751
高等教育評估 發布:2025-08-06 15:50:07 瀏覽:429
2017數學全國1答案 發布:2025-08-06 15:46:57 瀏覽:597
南昌託管老師 發布:2025-08-06 15:04:41 瀏覽:697
劉家昌老師 發布:2025-08-06 13:44:24 瀏覽:667
教育以人為本 發布:2025-08-06 12:16:11 瀏覽:607
小念頭教學 發布:2025-08-06 10:05:27 瀏覽:990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 發布:2025-08-06 09:07:31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