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必修三師說

語文必修三師說

發布時間: 2021-07-29 05:38:11

① 高中語文必修三有那些篇直接說篇目和第幾自然段,《師說》要全文背誦嗎

像《師說》這種重要的文章,當然是全部背誦啦。
而且也不算是很難的,理解好了就可以了。

② 語文必修三 《師說》 課後韓愈論作文怎麼翻譯啊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始終不能解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拜他為老師;出生在我之後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拜他為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的,哪裡用得著知道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因此,無論高低貴賤,無論年長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也難了!古代的聖人,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聖人也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聖人更加聖明,愚人更加愚昧。聖人聖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吧?
� 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於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糊塗啊!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並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知句讀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願問老師;小的學了,大的卻丟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巫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問他們(為什麼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則足以感到恥辱;以官大的人為師,則被認為近於諂媚。」哎!求師之道的難以恢復由此可以知道了!巫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現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真是奇怪啊!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同行,那麼裡面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學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專門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歲,喜歡古文,六藝的經文和傳記都普遍學習,不被恥於從師的世俗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賞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寫《師說》送給他。

③ 高中語文必修三:《師說》

師說》
1.作者介紹: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人(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他曾任吏部侍郎,常被稱為「韓吏部」,死後謚號「文」,世又稱「韓文公」。韓愈是唐代中葉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之一。
2.評價: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蘇軾語。
3.古文運動:
主要主張:其一,是「文以明道」。其二,在倡導「文以明道」的同時,也充分意識到「文」的作用,為寫好文章而博採前人遺產。
對象:即向當時一些准備通過科舉、躋身仕途的青年讀書人宣傳不要寫駢體文,要用散體文去闡明孔、孟之道。
古文:以儒家思想為基本內容,取法先秦兩漢文體,用樸素自然的語言抒寫真情實感的散文。
古文運動在當時的中下層知識分子中有一定影響。但遭到上層統治集團中當權的官僚地主的誹謗與訕笑,阻力很大。
4.內容分析:
「說」是論說文的一種,「師說」即「說師」、「論師」,更詳細一點就是「論從師求學」。本文著重論述了師的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和擇師的原則,大膽提出了恢復師道的主張,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
全文共四段。第一段開頭提出觀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概括而又明確的點出了師的性質、作用。接下來闡明擇師的原則:以「道」的有無為標准,而不應有貴賤、長幼之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第二段以第一段立論為基礎,以事實為論據,從反面展開批駁。連用三個對比對恥學於師的社會風氣進行針砭。一是把「古之聖人」的「從師之問」與「今之眾人」的「恥學於師」作對比,指出造成聖愚的原因是從師與否。二是把為子擇師與自己不從師對比,諷刺了士大夫在從師問題上學小遺大。三是把「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的「不恥相師」與「士大夫之族」的恥於從師對比,進一步譏諷了士大夫之流虛榮自誤、迂腐可笑的思想行為。這樣層層對比,深刻揭露了當時恥於學師的社會陋習,並具有強烈的說服力。
第三段以聖人孔子為例,從正面論證自己立論的正確。
第四贊揚李蟠「能行古道」,點明作《師說》的原因。

④ 高一語文必修三中 《師說》猶且從師而問焉中的焉是什麼意思不是語氣助詞!!真的不是 求解答!在線等

焉是代詞,代老師

⑤ 高中語文必修三人教版《師說》需要全文背誦么(課文後面沒要求)

我們當時沒有要求全文背誦,主要是背一二兩段的!如果你能背當然是全文背誦比較好的

⑥ 高中語文必修三中,蜀道難,琵琶行,寡人之於國也,勸學,過秦論,師說幾篇中重點易考句子,明天考試,不

據我以前的經驗,以下為自己總結的,不知道幾年過去,老師出題的愛好有沒有變。滿意就採納,不滿意那就沒辦法了:

1、蜀道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15)飛湍瀑(tuān pù)流爭喧豗(huī),砯(pīng)崖轉石萬壑(hè)雷。
2、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4、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5、過秦論:,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6)之心。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6、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⑦ 高中語文必修三人教版《師說》需要全文背誦么(課文後面沒要求)

我們當時沒有要求全文背誦,主要是背一二兩段的!如果你能背當然是全文背誦比較好的

⑧ 高中語文必修三人教版期中考試考不考過秦論和師說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的《過秦論》和《師說》雖然屬於略讀課文,但是有要求背誦的段落,所以期中考試肯定會作為考試范圍的。

熱點內容
瀟灑校園風雲 發布:2025-08-06 16:25:41 瀏覽:802
怎麼躺著 發布:2025-08-06 16:14:40 瀏覽:36
我們心中的班主任 發布:2025-08-06 15:51:34 瀏覽:751
高等教育評估 發布:2025-08-06 15:50:07 瀏覽:429
2017數學全國1答案 發布:2025-08-06 15:46:57 瀏覽:597
南昌託管老師 發布:2025-08-06 15:04:41 瀏覽:697
劉家昌老師 發布:2025-08-06 13:44:24 瀏覽:667
教育以人為本 發布:2025-08-06 12:16:11 瀏覽:607
小念頭教學 發布:2025-08-06 10:05:27 瀏覽:990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 發布:2025-08-06 09:07:31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