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內容
『壹』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內容和目錄
第一組
1 文言文兩則
2 匆匆
3 桃花心木
4* 頂碗少年
5* 手指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一
回顧·拓展一
第二組
6 北京的春節
7* 藏戲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9* 和田的維吾爾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二
回顧·拓展二
第三組
10 十六年前的回憶
11* 燈光
12 為人民服務
13* 一夜的工作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三
回顧·拓展三
第四組
14 賣火柴的小女孩
15 凡卡
16* 魯濱孫漂流記
17* 湯姆·索亞歷險記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四
回顧·拓展四
第五組
18 跨越百年的美麗
19* 千年夢圓在今朝
20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21* 我最好的老師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五
回顧·拓展五
第六組
成長足跡
依依惜別
古詩詞背誦
綜合復習
(六年級下冊)
『貳』 語文中的課文內容概括
概括能力有很強的綜合性,而小學生又以形象思維見長。一篇課文要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主要內容,對小學生來說確實不易。究其原因,總結起來有三點:1、縮不短。概括課文大意時,常常講著講著就接近復述的。2、該不該刪。在概括課文大意時,分不清楚哪些內容該留,哪些內容該刪。3、抓不住重點。課文內容那麼多,顧前不顧後,很難快速把握重點。
如何幫助學生准確、簡潔、快速地概括出課文主要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如下五種方法----
一、課題擴充法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題目我們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課文信息。不少課文的題目,就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歸納這類文章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藉助課題。首先要讀懂字面上表達的意思,再根據課文內容把課題擴展成一句完整的話,在此基礎上逐步進行豐滿,使表達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讀課文後,請學生把課題四個字擴展成一句話: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來了十萬支箭。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補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後的態度,然後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周瑜妒忌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內趕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來了十萬支箭。周瑜自嘆不如。學會從課題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與「具體」之間的關系了。
二、段意合並法
一篇文章由幾個段落組成,我們可以用合並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先理清文章脈絡,寫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據文章內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並起來;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則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並時,要對各段的大意做適當的修改,刪除重復的內容,綜合相同的內容。如《祖國,我終於回來了》,課文第一大段主要寫了:錢學森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決心早日回國;第二大段主要寫了:美國當局用種種手段迫害錢學森,阻撓他回國;第三大段主要寫了:在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的人們的支持下,在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關懷下,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三個大段的內容合並起來,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錢學森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決心早日回到祖國,而美國當局用種種手段迫害他,阻撓他回國。最後,在中國人民、世界人民的關心支持下,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
三、重點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點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內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這個重點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補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內容就歸納出來了。具體的操作:可以先簡單地讀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然後找出文章的重點段,弄清作者在重點段中要表達的意思,再聯系其餘各段作適當補充,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自然概括出來了。如《落花生》一文,重點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嘗花生,談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務實有用的人。以此為核心,聯系文中其他內容,就不難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內容:作者一家人在後園過花生節,他們邊品嘗花生,邊談論花生的好處,父親以花生來比喻,告訴我們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四、句子摘錄法
有的文章結構上有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或內容上有中心句,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摘錄這些概括性的語句,稍加改動,就可以成為全文大意。運用句子摘錄法,有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抄」。如《偉大的友誼》,直接摘抄過渡段作為全文大意: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在生活上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共產主義的事業上親密合作。
有時候我們摘錄中心句後,還需要「串」。如老舍筆下的《貓》,既寫了大貓,又寫了滿月的小貓 。我們在概括課文大意時,必須把文中兩個中心句串聯起來:貓的性格很古怪,而滿月的小貓更可愛。還有的時候,中心句表達比較煩瑣,我們還需要「縮」,精簡一些修飾性的詞語,使課文大意表達得更精煉。
五、重點羅列法
不同體裁的文章要點不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以敘事的文章為多,我們在概括主要內容時,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羅列出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達通順的話。如《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事情發生的時間:1948年5月25日;地點:隆化中學;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敵人的火力封鎖了部隊的前進;經過:董存瑞在戰友的掩護下,冒著炮火,沖到橋下,用自己的身體頂住炸葯包捨身炸毀了暗堡。結果:消滅了敵人,戰斗取得了勝利。把六要素內容連接起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敵人暗堡的火力封鎖了部隊的前進。董存瑞在戰友的掩護下,冒著炮火,沖到橋下,用自己的身體頂住炸葯包,捨身炸毀了暗堡。戰斗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重點羅列法」採用先分解後綜合的思路,使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概括能力是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以上方法的運用能幫助學生從淺易處入手,消除概括課文大意時無從開口、無從下手帶來的苦惱,使概括大意盡量准確、全面。
『叄』 小學語文所有課文
給您一個網站,各種版本及其各年級的課文自己選擇:
http://www.lbx777.com/default.html
『肆』 小學語文課文《諾言》的原文
《諾言》
不幸的是,我不能告訴你這個小傢伙的名字,他住在哪裡,他的父母是誰。
我甚至沒有時間在黑暗中看到他的臉。我只記得他鼻子上有雀斑。
他的短褲很短,沒有系腰帶。相反,兩條小肩帶從他的肩膀上套了下來,綁在他的褲子前面。
一個夏日,我來到瓦西里耶夫島一座白色教堂附近的一個小公園,我不知道公園的名字。我坐在公園里,手裡拿著一本有趣的書,讀得入迷。不知不覺,天已經黑了。
我的眼睛開始開花,很難繼續閱讀。於是我啪的一聲合上書,站起來朝出口走去。
公園空盪盪的,街道上閃爍著燈光。樹後面傳來門衛的鈴聲。
我擔心公園很快就要關門了,所以我走得很快。突然,我停了下來。我聽到灌木叢後面有人在哭。
我轉向路邊的一條小巷,黑暗中出現了一座白色的小石屋。它被發現在所有的城市公園:一個保護亭或門口。一個七歲八歲的男孩站在小房子的牆邊,低著頭,傷心地大聲哭泣。
我走近他,向他打招呼:
「嘿,你怎麼了,孩子?」
他不再哭了,好像聽到命令似的。他抬頭看著我說:
「沒什麼。」
「為什麼什麼都沒有?誰欺負你的?」
「不」。
「你在哭什麼?」
他說話很難。他的臉上仍掛著淚水。他哽咽著,嗅著鼻子。
「來吧,」我對他說。聽著,很晚了。公園很快就要關門了。」
喂,我想牽他的手。但是小男孩很快把手拉回來說:
「我不能。」
「你不能做什麼?」
「我不能去。」
「什麼?為什麼?你怎麼了?」
「沒什麼,」小男孩說。
「你怎麼了——你病了嗎?」
「不,」他說,「我沒病。」
「那你為什麼不能去呢?」
「我是哨兵,」他說。
「什麼-哨兵?什麼哨兵?」
「好吧,你為什麼不-不明白?我們在玩游戲。」
「但你在和誰玩呢?」
小男孩沉默了一會兒,嘆了口氣說:
「我不知道。」
這個時候,說實話,我真的覺得這個男孩可能還病著,精神不正常。
「聽著,」我對他說,「你在說什麼?怎麼會這樣?你在玩,但你不知道你在和誰玩?」
「是的,」男孩說,「我不知道。我坐在長凳上,一些年長的孩子走過來問我:「你想打架嗎?」我說,「你想玩嗎?」讓我們玩吧。他們對我說,「你是中士。」一個大男孩-他是元帥…他把我帶到這里,說:「這是我們的彈葯庫——這個小房間。你是個哨兵…在我換你之前你就站在這里。我說,「好的」。他說:「你一定不要離開。
「然後呢?」
然後我說,「我保證-永不離開。
「那發生了什麼事?」
「就是這樣。我站了又站,但他們從未來過。」
「沒錯,」我笑著說。他們派你來這里很久了嗎?」
「當時還很輕。」
「他們現在在哪裡?」
男孩又深深地嘆了口氣說:
「我想他們走了。」
「為什麼-走了?」
「他們忘了。」
「你現在為什麼站在這里?」
「我答應過…」
我正要笑,但我突然意識到這里沒有什麼可笑的地方。那男孩做得對。既然你已經許下了諾言,不管發生什麼,即使天崩地裂,你也應該下台。不管是不是游戲。
「就是這樣!」我對他說:「那你怎麼辦?」
「我不知道,」男孩又哭了起來。
我真的想找個辦法幫他。但是我能做什麼呢?找那些泥濘的孩子?他們給他分配了一個職位,得到了他堅守崗位的承諾,自己跑回了家。再說,你現在要去哪裡找這些孩子?他們一定吃完晚飯,躺下來睡覺了,大概做了第十個夢。
他們仍在戒備。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我恐怕已經在我的肚子里尖叫和翻滾…
「你可能餓了嗎?」我問他。
「是的,」他說,「餓了。」
「好吧,我們這樣做吧,」我想,然後說,「你回家吃飯吧。我暫時替你站崗。」
「好吧,」孩子說,「但是這樣行嗎?」
「為什麼不呢?」
「你不是軍人。」
我撓了撓後腦勺說:
「是的,這還不夠。我真的無法取代你的職位。只有士兵,只有軍官,才有權這樣做……」
然後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我想,既然只有一個士兵可以違背諾言,把他從崗位上撤走,那又有什麼問題呢?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找一個士兵。
我什麼也沒對孩子說。我剛告訴他,「你等一下。」他毫不遲疑地出去了。
大門還開著,門衛在離公園很遠的地方走著,還在按門鈴。
我站在門邊等了半天,看看有沒有一個中尉,甚至一個普通的紅軍士兵經過。但不幸的是,街上看不到一名士兵。
突然,幾件黑色制服在街上閃過,我很高興他們是海軍士兵。我沖過馬路,發現那不是一個水手,而是一個技術學校的學生。一個高大的鐵路工人走過來,穿著一件很漂亮的綠色條紋制服。但是,穿著漂亮大衣的鐵路工人此刻對我毫無用處。
我要空手回公園。突然,在街角的車站,我看到一頂草綠的帽子,上面戴著一頂藍色的騎兵帽。也許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幸福過。我拚命地朝車站跑去。突然,我還沒來得及趕到,就看見一輛電車駛近車站。軍官,年輕的少校騎兵,正准備擠進車里,其他人在等著。
我上氣不接下氣地跑過去,抓住他的胳膊哭了起來:
「少校同志!等一下!等一下!少校同志!」
他驚訝地回頭看著我說:
「怎麼了?」
「你看,就是這樣,」我說。在這里,在公園里,一個男孩在小石屋旁站崗…他不能離開
他答應過…他很年輕…他在哭…
警官眨了眨眼,驚奇地看著我。他可能認為我病了,身體不適。
「這跟我有什麼關系?」他說。
電車開走時,他憤怒地看著我。
但當我向他詳細解釋發生的事情時,他毫不猶豫地說:
「走吧。走吧。當然。你為什麼不馬上告訴我?
當我們到達公園門口時,看門人鎖上了門。我讓他等幾分鍾,說我在公園里有個孩子。然後我和少校一起深入公園。
我們設法在黑暗中找到了小白宮。當我離開的時候,男孩還在站著,哭著,但是哭聲很小。我叫了他一聲。他高興得連喊都高興。我對他說:
「聽著,我帶了頭兒來了。」
看到指揮官,男孩不知怎麼地挺直了腰,挺直了腰,比以前高了幾厘米。
「哨兵同志,」指揮官對他說,「你的軍銜是多少?」
「我是中士,」男孩說。
「中士同志,我命令你撤離崗位。」
男孩沉默了一會兒,從鼻子里吸了一口氣,說:
「你的軍銜是多少?我看不到你有多少星星……」
「我-少校,」指揮官說。
然後男孩舉起手來,對著他那頂灰色小帽子的寬大的屋檐說:
是的,少校同志。他們被命令撤職。
他說得又大聲又流利,我和少校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男孩也高興地笑了,鬆了一口氣。
我們三個人一出公園,身後的門就啪的一聲關上了,門衛把鎖里的鑰匙打開了。
少校向那男孩伸出手來。
「很好,中士,」他說,「你會成為一名真正的士兵。再見。」
男孩含糊地咕噥了幾句,然後說:「再見。」
看到另一輛電車駛來,少校向我們倆敬禮。
他跑到車站。
我也和小男孩道別,握了握手。
「也許,你想讓我送你走嗎?」我問他。
不,我住得很近。「我不怕。」小男孩說。
我看著他長滿雀斑的鼻子,心想他沒什麼好怕的。一個有著如此堅強意志並信守諾言的孩子永遠不會害怕黑暗、流氓或更糟的事情。
當他長大…目前還不知道他長大後會做什麼,但無論他做什麼,他都能保證他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想到這個我很高興,因為我認識這樣一個孩子。
我又高興地緊緊握了握他的手。
(4)小學語文課文內容擴展閱讀:
《諾言》是班苔萊耶夫創作的一篇散文。以瓦西里耶夫島上一座白色教堂旁的小公園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與一個小男孩相遇後所產生的對話,深刻的說明了「諾言」。
人物簡介:列昂尼德.班台萊耶夫 (也譯作潘捷列耶夫)
原名: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葉列麥耶夫最受歡迎的作家如果有人問我,最「有趣」的俄蘇小說是那一部什麼,我會回答:「是《表》」。 這本讓我笑破肚皮的小書的作者既不是果戈理,也不是契訶夫或者左琴科,而是蘇聯兒童文學作家 列昂尼德.班苔萊耶夫。
1935年,高爾基通過《少年真理報》對蘇聯少年兒童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最受歡迎的作家」排名第一是蓋達爾,第二是班台萊耶夫。
班苔萊耶夫在中國的名氣不如蓋達爾,但對於我國讀者也並非完全陌生。早在三十年代,在極為緊張、繁忙的戰斗歲月里,魯迅先生抽出時間從德譯本、日譯本轉譯了班苔萊耶夫的優秀作品。解放後,他的作品也多次在我國出版,深受讀者喜愛。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諾言 (班苔萊耶夫的散文)
『伍』 小學語文課文
全文內容滴答,滴答,
下雨啦,下雨啦
麥苗說:
「 下吧,下吧,我要長大。」內
桃樹說:
「下容吧,下吧,我要開花。」
葵花子說:
「下吧,下吧,我要發芽。」
小弟弟說:
「下吧,下吧,我要種瓜。」
滴答,滴答,
下雨啦,下雨啦。
『陸』 小學課文長城原文
長城
長城,它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像一條長龍,飛過浩瀚的戈壁,穿越茫茫的草原,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最後,屹立在波濤滾滾的渤海之濱。全長一萬三千多里。
長城,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建築工程。修築在八達嶺上的這一段,高大堅固,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平整如寬闊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設有兩米高的垛子,一座連著一座。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用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遙相呼應。遙想當年,這里金戈鐵馬,浴血拚殺,戍邊的將士為固國安邦譜寫了壯麗的詩篇。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登上長城,憑壁遠眺,群嶺起伏,朝霞輝映,長城猶如一條銀色的裙帶飄繞其間,在蒼翠的襯托下,它愈加明麗和壯觀,一股民族的豪情油然而生,不禁讓人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也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雙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它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強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
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遺產。「不到長城非好漢」!如今,長城在政府和人民的關愛下,容顏煥發,成了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它敞開寬廣的胸懷,迎接著來自五洲四海的國際友人。
『柒』 瀑布小學語文課文原文
瀑布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
又好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山路忽然一轉,
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
這般景象沒法比喻,
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時時來一陣風,
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捌』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內容分類
老舍 《貓》、《母雞》、《草原》、《北京的春節》、《養花》、《林海》、《趵突泉》
魯迅 《少年閏土》
蕭紅 《火燒雲》、《祖父的園子》
季羨林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懷念母親》
林海音 《竊讀記》、《冬陽•童年•駱駝隊》
葉聖陶 《荷花》、《爬山虎的腳》、《記金華的雙龍洞》
林清玄 《和時間賽跑》、《鞋匠的兒子》、《桃花心木》
馮驥才 《珍珠鳥》、《刷子李》
馬克•吐溫 《金錢的魔力》、《威尼斯的小艇》、《湯姆•索亞歷險記》
毛澤東 《七律•長征》、《卜運算元•詠梅》、《為人民服務》
列夫•托爾斯泰 《七顆鑽石》、《窮人》
『玖』 小學語文課文 最後一分鍾的原文
現代·李小雨《最後一分鍾》原文:
午夜。香港,
讓我拉住你的手,
傾聽最後一分鍾的風雨歸程。
聽你越走越近的腳步,
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kòu)問。
最後一分鍾
是旗幟的形狀,
是天地間緩緩上升的紅色,
是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樑,
是展開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萬眾歡騰中剎(chà)那的寂靜,
是寂靜中誰的微微顫抖的嘴唇,
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
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
香港,香港,我們的心!
我看見,
虎門上空的最後一縷硝(xiāo)煙
在百年後的最後一分鍾
終於散盡;
被撕碎的歷史教科書
第1997頁上,
那深入骨髓(suǐ)的傷痕,
已將血和刀光
鑄(zhù)進我們的靈魂。
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qiǎo]然落地,
煙塵中浮現出來的
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
是什麼在緩緩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歡樂,
都穿過這一滴淚珠,
使大海沸騰!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嶄新的日出,
所有的禮炮都是世紀的鍾聲。
香港,讓我緊緊拉住你的手吧
傾聽最後一分鍾的風雨歸程,
然後去奔跑,去擁抱,
去迎接那新鮮的
含露的、芳香的
紮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荊……
(9)小學語文課文內容擴展閱讀
文章簡介:
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後一分鍾的風雨歸程」。
作者和所有中國人一樣,滿懷激情地迎接著香港回歸祖國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
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的描述來真切表現的,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等。
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強迫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
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拾』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課文內容
第五單元
17.孔子拜師
一、課文內容
本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
二、課文重點
1.孔子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為什麼還要千里迢迢去拜師?
因為他覺得學無止境。
2.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詞語表現了孔子怎樣的心情?
風餐露宿說明孔子一路上的艱辛,但一直在堅持。
日夜兼程表現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情。
3.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 為什麼用「大概」一詞?
天天伴39頁
4.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表現了孔子真誠求學的心情。
5.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每天」、「隨時」體會到孔子認真學習的態度,他時時刻刻都在虛心求教。
6.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毫無保留」看出老師誨(huì)人不倦及愛護晚輩的品行。
7.需要辨析的詞語
迎候:到某個地方迎接。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
等候:等待,但是沒有迎接的意思。多謝老師等候。
8.易錯字詞:遠近聞名(明)迎(柳、仰)傳授(援)
9.選做題孔子名言及意思。
溫故而知新。 時時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由此就能獲得新的更深的知識。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幾個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為我老師的人。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習瞭然後按時溫習,不也是高興的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呀!
18.盤古開天地
一、課文內容
這篇神話講述了盤古醒來後劈開天地,化作萬物的故事。文中充滿了神奇的想像、生動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贊美了盤古為開天闢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
二、課文重點
1.第二自然段中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清——濁 輕——重 天——地
緩緩——慢慢——漸漸
2.能背誦默寫第四自然段,注意標點符號。(;)
3.易錯字詞:遼闊、滋潤
19.趙州橋
一、課文內容
本文通過介紹聞名世界的趙州橋的特點(雄偉、堅固、美觀),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們的智慧和才幹。
二.課文重點
1.學習總起句、中心句的應用。
「趙州橋非常雄偉。」是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是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過渡句。
2.課文第一自然段。
介紹了趙州橋的位置、別名、設計者、歷史和世界上的知名度。
3.能夠背誦和默寫課文第3自然段,(雕刻、相互纏繞、前爪、相互抵著、回首遙望、雙龍戲珠)
4.易錯字詞:堅(堅固)豎(豎立)橫跨
園地五
我的發現:要求能聽寫、填空。
讀讀背背:背誦填空
第六單元
21.古詩兩首
一、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重點詞語意思:
中斷:中間斷開。開:打通,開辟。碧水:綠色的江水。
至此回:到這(天門山)江水轉向北流。 出:突出。
孤帆:一隻小帆船。孤:單獨的。日邊:太陽升起的地方。
古詩意思:高高的天門山中間斷開,是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北流。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一會兒出現,一會兒又忽閃不見,一隻小帆船正乘風破浪從太陽升起的地方馳來。
《望天門山》描繪的是天門山兩岸、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二、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詞語意思:飲湖上:在西湖上飲酒。初晴後雨:開始晴朗後來下雨。
瀲灧:波光閃動的樣子。 晴方好:天晴很好。方:正當。山色:山的景色。
空濛:形容雲霧迷濛的樣子。 雨亦奇:下雨也奇妙。欲:要,要是。
相宜:適宜,合適。
古詩意思:西湖水波閃動,晴天的景色多麼美好,山上的景色迷濛,雨中的景色也很奇妙。要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無論是淡妝還是濃抹總是那麼適合。
《飲湖上初晴後雨》描繪的是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不同風姿,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補充背誦古詩:《詞語手冊》第75頁:《望湖樓醉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2.富饒的西沙群島
一、課文內容
課文通過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課文重點
1.課文採用的總——分——總的方式安排課文結構。課文的中心句: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2.重點段落分析
描寫魚的第四自然段。中心句: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
這段從魚的(數量)和(種類)兩個方面來寫魚的。
描寫魚數量多的詞語是:成群結隊、數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描寫魚種類多的詞語是:各種各樣、數不清
有的……有的……有的…… 採用的排比的修辭手法,介紹了魚種類的多,好看。
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西沙群島魚的數量多。
3.第五自然段分析
貝殼的特點:數量多、顏色不一、形狀千奇百怪(種類多)
區別:撿、揀。
海龜的特點:有趣、龐大。
4.第六自然段分析
本段從海鳥多、鳥蛋多、鳥糞多寫出了西沙群島是鳥的天下這一特點。
23.美麗的小興安嶺
一、課文內容
本文描述了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二、課文重點
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全文的中心句: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課文按照時間順序把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展現出來。
第七單元
25矛和盾的集合
一、 課文內容
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比賽中,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課文講述的道理是「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二、 課文重點
矛的長處(優點)是進攻,盾的長處(優點)是自衛。
展現出坦克威力的句子: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能夠舉例子說明課文道理:1.電動車2.加了橡皮的自動筆3.自動粘貼的郵票
26.科利亞的木匣
一、課文內容
課文講述了科利亞五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十步埋下了小木匣,四年後數了五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一個道理:隨著時間的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變化。
二.課文重點
1.課文結構:(1).埋木匣(2).挖木匣(3).受到啟發
2.課文重點寫到了科利亞埋木匣的動作:放、蓋、踩、撒。看出科利亞是一個細心、做事小心、謹慎的孩子。
27.陶罐和鐵罐
一、課文內容
這篇童話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常常奚落陶罐,許多年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消失了。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友好相處。
第八單元
29.掌聲
一、課文內容
課文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鼓勵的掌聲),從此改變她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地面對生活)。
二、課文重點
1.研究兩次掌聲
第一次掌聲的句子: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同學們對英子上台講故事的鼓勵。
第二次掌聲的句子:故事講完了,教室里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對英子上台講故事的贊揚。
2.研究英子的變化
掌聲前:文靜、默默、總是、早早地
掌聲後: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憂郁、游戲說笑、教她跳舞
3.同學們掌聲的意義:在生活中面對他人有困難時,我們要伸出手,給予他人鼓勵,讓他人能鼓起勇氣,克服困難。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一、課文內容
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做過許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次卻獲得成功。
二、實驗成功的原因
1.小女孩沉著冷靜、先人後己的奉獻精神
2.其他兩個男孩積極配合、聽從安排
31.給予樹
一課文內容
課文寫的是聖誕節前夕,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陌生女孩。贊揚了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二、課文重點
(1)體會母子情
讓我擔心的是,家裡並不寬裕,我只攢了一百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從中我們看到了(母親為不能給孩子們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而感到難過,她對孩子的無比關愛)。
(2)體會手足之情
孩子們熱烈地討論這個話題,互相試探對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3)為什麼金吉婭沉默不語?
因為金吉婭為沒能給家人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而感到難過,也怕媽媽因此而責怪她。
(4)為什麼母親「有些生氣」?
因為母親覺得家裡並不寬裕,可金吉婭卻不懂事,只拿出了一小部分的錢買棒棒糖,卻把其他錢亂花了。
(5)課文中母親心情有什麼變化?
擔心——生氣、疑惑——高興、激動(母親為金吉婭懂得能給予他人幫助、關愛,有一顆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