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數學
⑴ 我心目中的數學課堂
我心目中的小學數學課堂
課程改革,如春雷滾過,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波。課堂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多了動感、生氣與活力,時常有孩子們自己的真知灼見,讓人欣喜不已。我覺得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創造、主動學習。結合本人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材中抽象的、單一的、枯燥的知識,通過身邊熟知的、喜聞樂見的情境,以動促靜,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與慾望,從創設的情境活動中輕松學到知識。
如:我在教學「找位置」時,我讓每個學生說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老師在教室里的位置,自己家的門牌號是多少?並說說它所表示的意思。再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如何去電影院中找座位,使學生學有所用,豐富和發展所學知識。在教學「比高矮」時,我開始便問學生:「誰想和老師比比高矮?」創設了一個老師與學生比比高矮的教學情景。然後讓學生討論如何比高矮,並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再引導學生觀察老師和同學是怎樣比的?如果老師坐著,同學站著,你會又什麼答案呢?讓學生掌握比較的方法,再讓他們互相進行高矮比較,這樣使教學內容更具有問題性,趣味性,開放性,差異性和實踐性。
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在數學的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數學問題可以在數學情境中直接提出,也可以讓學生圍繞教師創設的情境提出情境問題。問題的產生可以給我們的教學起到導航的作用,我們有時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確定本節課需要解決的知識重點。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時,課本出示三個小朋友在比誰的卡片多的情境,通過情境圖觀察,讓學生提出一些數學問題,眾多的問題中有好幾個是我們以後幾節課所要解決的。既然已經將問題拋出,那我就應勢力導,問學生:「這些問題你能解決幾個?試一試。」學生根據各自的水平自主發揮。通過不同層次學生的練習反饋,引出這節課教學中所要解決的難點,從而更出色地完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這樣一來,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機和慾望便產生出來,同時,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但這並沒有排除教師必要的講解和學生有意義的接受。我們不應該從「滿堂灌」這一極端走向「不敢講」另一極端,要想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探究的前提、基礎。在學生探究活動中,只有當學生的學習有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情況出現時,教師要即時點撥,給他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如:在教學「認物體」一課時,我採用了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中邊玩邊學,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在課前准備了許多盒子、積木玩具、游戲棋、圓柱形的筒子和乒乓球、皮球等,其實他們在搜集學具的過程中就對這些物體進行了感知,在課堂上,我先創設了認識新朋友的情境,出示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及平面圖。讓學生幫他們找家,並送他們回家,在幫他們找家的過程中學生就又進一步的進行了觀察和比較,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然後讓學生把手中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分別在白紙上沿四周畫出一些圖形來,畫後教師提出問題:你畫的圖形和你手中拿的物體一樣嗎?有什麼不同?並讓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討論前教師提出明確要求:①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②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教師巡視時,可以了解到每組學生討論的情況,然後讓每組推派小代表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小組討論他們對為什麼不同,有什麼區別這一問題多少有了一些認識和見解。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找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區別,從感性上認識到平面圖形是立體圖形的一個面,對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
四、自主練習,科學應用
雖然新課程追求學生主動、愉快學習,但雙基不能忽視,因此,在新知識結束後,為讓學過的知識達到鞏固的效果,自主科學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練習可以消化理解並鞏固所學的新知識;通過練習可以提高學生解題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通過練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自主練習是讓學生有機選擇適合自身水平的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有時侯可以讓學生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人民幣、用尺度量物體的長度、高度和寬度等。所有的練習都要努力體現應用性和科學性。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必須具備新的課程理念、教學方法、策略,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將學生從「吸收-儲存-再現」的學習過程中解放出來,轉向「 探索-掌握-創造」,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頭腦,創造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解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自我活動表現的機會,從而實現「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自主探索性地學」的基本理念。
========================
我心目中理想的數學課堂概括起來是「六點」。
一要「清」
知識清,方法清,思路清、環節清,滲透點清。總之是數學課應該是「清清楚楚一條線」,千萬不能是「模模糊糊一大片」,這不是數學課堂應有的特點,數學課就應該有「數學味」。
二要「新」
內容新穎,方法創新,這樣的數學課更能吸引人,也有更多探討的價值。
三要「活」
也就是好的數學課應該是方法靈活、學生思維活躍、師生靈動、課堂開放。
四要「實」
又活又實,活而不亂,該落實的知識、方法、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落實。本人始終認為:如果一個數學老師你上的課能做到「又活又實」的話,那你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數學老師。
五要「奇」
就是數學課要盡可能做到「出奇不意、與眾不同」。當然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再說也沒有必要去片面地追求「與眾不同」,但是作為研討課、觀摩課,大家總是希望能聽到一些有新意、有思想的課。如果你上的課,你設計的一些環節,大家早已司空見慣,人家也都是這么做,他可能會覺得你也沒什麼特別之處,跟大家也差不多。所以,本人始終堅持這樣一個觀點:研討課「不求完美,但求有探討的價值」。本人也並不是非常喜歡一些四平八穩,而沒有思想的課。
六要「大氣」
首先體現在你的目標定位、教材處理都要大氣,這就需要你對整個數學教材知識體系都瞭然於胸,能夠居高臨下的處理教材、組織教材,而不被教材所束縛。其次,你的教學設計環節不宜太多太細,而應該是板塊式、移動式的整體思考,不是拘泥於一些細小的環節放不開來。最後,你的課堂調控能力也應該很強,無論學生怎麼放,你都能夠有辦法、有能力做到收放自如。
當然,這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淺看法,當中可能會有一些偏激與不足之處;再說,往往是說說容易做做難,自己離心目中的理想課堂差距還非常遠,只是當作一個心中的目標來追求。不當之處還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
·我心中的數學課堂
我心目中的數學課堂是和現在完全不同的。我希望教室里乾乾凈凈的,地板十分光澤,黑板上就像新的一樣,同學們的書本擺的整整齊齊!
參考資料:教育網
⑵ 作文我心目中的數學家500子
我敬佩的數來學家是華羅源庚。他聰明、好學、勤奮、愛國,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
華羅庚很聰明、好學。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很勤奮。他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華羅庚很愛國。 1936年夏天,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華羅庚那樣,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像華羅庚那樣,為國爭光。
⑶ 我心目中的數學家這篇作文該怎麼寫
上了幾年的學,從來沒有對數學有過很好地認識.現如今,當我面對那麼多的力學、物理、化學、結構等的題目時想到的無不是數學的神奇,它可以涉及到我們生活方方面面!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包括算術、代數、幾何、三角、微積分等,數學又是高等學校中經濟類、理工類專業學生必修的重要基礎理論課程,數學不但研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 ,還研究各種各樣的抽象的「數」和「形」的模式結構.恩格斯說 :「要辨證而又唯物地了解自然,就必須掌握數學.」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數學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沒有數學,就難於創造出當代的科學成就.科學技術發展越快越高,對數學的需求就越多.
如今,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自然科學各學科數學化的趨勢、社會科學各部門定量化的要求,使許多學科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或先或後地經歷了一場數學化的進程在基礎科學和工程建設研究方面,在管理機能和軍事指揮方面,在經濟計劃方面,甚至在人類思維方面,我們都可以看到強大的數學化進程.
⑷ 你心目中的數學是什麼樣的
老師曾說數學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了。可是對我而言,數學就像一塊玻璃,看似透明,卻怎麼也捅不破。
⑸ 作文《我心目中的數學》
上了幾年的學,從來沒有對數學有過很好地認識。現如今,當我面對那麼多的力學、物理、化學、結構等的題目時想到的無不是數學的神奇,它可以涉及到我們生活方方面面!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包括算術、代數、幾何、三角、微積分等,數學又是高等學校中經濟類、理工類專業學生必修的重要基礎理論課程,數學不但研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 ,還研究各種各樣的抽象的「數」和「形」的模式結構。恩格斯說 :「要辨證而又唯物地了解自然,就必須掌握數學。」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數學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沒有數學,就難於創造出當代的科學成就。科學技術發展越快越高,對數學的需求就越多。
如今,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自然科學各學科數學化的趨勢、社會科學各部門定量化的要求,使許多學科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或先或後地經歷了一場數學化的進程在基礎科學和工程建設研究方面,在管理機能和軍事指揮方面,在經濟計劃方面,甚至在人類思維方面,我們都可以看到強大的數學化進程。
每一門科學都有其發展的歷史,作為歷史上的科學,既有其歷史性又有其現實性。其現實性首先表現在科學概念與方法的延續性方面,今日的科學研究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歷史上科學傳統的深化與發展,或者是對歷史上科學難題的解決,因此我們無法割裂科學現實與科學史之間的聯系。數學科學具有悠久的歷史,與自然科學相比,數學更是積累性科學,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續性。美國數學史家m.克萊因曾經說過:「一個時代的總的特徵在很大程度上與這個時代的數學活動密切相關。
數學已經廣泛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思想,是形成現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因而數學史是從一個側面反映的人類文化史,又是人類文明史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許多歷史學家通過數學這面鏡子,了解古代其他主要文化的特徵與價值取向。科學史是一門文理交叉學科,從今天的教育現狀來看,文科與理科的鴻溝導致我們的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當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高度滲透的現代化社會,正是由於科學史的學科交叉性才可顯示其在溝通文理科方面的作用。通過數學史學習,可以使數學系的學生在接受數學專業訓練的同時,獲得人文科學方面的修養,文科或其它專業的學生通過數學史的學習可以了解數學概貌,獲得數理方面的修養。而歷史上數學家的業績與品德也會在青少年的人格培養上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數學史可以使學生了解古代數學的輝煌成就,了解近代數學發展現狀,中國現代數學研究的現狀以及與發達國家數學的差距,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振興民族科學。數學不僅是一種方法、一門藝術或一種語言,數學更主要是一門有著豐富內容的知識體系,其內容對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哲學家、邏輯學家和藝術家十分有用,同時影響著政治家和神學家的學說。
總之,數學和數學史無論在其歷史上還是在其現實意義中都有著其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和掌握。
⑹ 我心中的數學
我心復中的數學課是一個制輕松,愉快的數學課,既能知道數學的知識,還可以嘗到數學的甜頭。
我覺的一堂數學課是沒有壓力的數學課,在沒有外面的壓力。師生們都處再放鬆之中學數學,這樣只是很容易進入頭腦消化掉,在數學課上,可以對老師的答案認可,質疑或可以提出問題,也可以做出奇思妙想的解答,不必擔心自己的答案和標准答案不一樣,雖然錯了,但是你的腦子思維都轉動了起來了,專心的在想這道題。
數學課是一個非常要開動腦子的一門課,再很多的方面要讓理科幫忙(大部分指數學),而且工程師他們都要用數學來做,所以說數學很重要我一定會好好的學數學,還有呢!數學大部分是要靠計算的,但我的小數點乘以整數和小數點乘以小數點不太會算,所以我就要得惡補,小數乘以在這個課文上我的知識都學得不太懂,所以我以後要上課時好好聽講,然後就把這課學好,成為數學中的好學生,好好表現,深受數學老師們的喜歡,所以嘛,我現在就再度奧術,准備好了准備,現在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哈哈,我覺得我是最棒的,加油吧!
⑺ 我心目中理想的數學課堂是什麼
概括起來是六點:一要清 知識清,方法清,思路清、環節清,滲透點清。總之是數學課應該是清清楚楚一條線,千萬不能是模模糊糊一大片,這不是數學課堂應有的特點,數學課就應該有數學味。 二要新內容新穎,方法創新,這樣的數學課更能吸引人,也有更多探討的價值。 三要活也就是好的數學課應該是方法靈活、學生思維活躍、師生靈動、課堂開放。 四要實又活又實,活而不亂,該落實的知識、方法、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落實。本人始終認為:如果一個數學老師你上的課能做到又活又實的話,那你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數學老師。 五要奇就是數學課要盡可能做到出奇不意、與眾不同。當然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再說也沒有必要去片面地追求與眾不同,但是作為研討課、觀摩課,大家總是希望能聽到一些有新意、有思想的課。如果你上的課,你設計的一些環節,大家早已司空見慣,人家也都是這么做,他可能會覺得你也沒什麼特別之處,跟大家也差不多。所以,本人始終堅持這樣一個觀點:研討課不求完美,但求有探討的價值。本人也並不是非常喜歡一些四平八穩,而沒有思想的課。 六要大氣首先體現在你的目標定位、教材處理都要大氣,這就需要你對整個數學教材知識體系都瞭然於胸,能夠居高臨下的處理教材、組織教材,而不被教材所束縛。其次,你的教學設計環節不宜太多太細,而應該是板塊式、移動式的整體思考,不是拘泥於一些細小的環節放不開來。最後,你的課堂調控能力也應該很強,無論學生怎麼放,你都能夠有辦法、有能力做到收放自如。 當然,這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淺體會,當中可能會有一些偏激與不足之處;再說,往往是說說容易做做難,自己離心目中的理想課堂差距還非常遠,只是當作一個心中的目標來追求。不當之處還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⑻ 以"我心目中的數學"作文
這是要結合自身實際的
光靠抄怎麼行
把你對數學同學的真實想法寫出來——瘋狂的咒罵它或著贊美它
把你在學習過程中找到的一點點竅門寫出來——要細心啊,靈活運用公式啊
最後展望未來——我和數學一定是好朋友~~~
我寫過的
寫作文很簡單的,把心裡話幽默的說出來,就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哈
啊來來,我也初二誒
寫作思路這種東西真的很難說
寫寫你和數學不得不說的關系吧
好歹也一起八年
這期間的痛苦啊,它帶給你的歡樂和淚水啊
你從中學到了什麼等等
加油!
⑼ 以」我心目中的數學「為主題寫一篇作文500字
我心目中的小學數學課堂
課程改革,如春雷滾過,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波。課堂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多了動感、生氣與活力,時常有孩子們自己的真知灼見,讓人欣喜不已。我覺得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創造、主動學習。結合本人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材中抽象的、單一的、枯燥的知識,通過身邊熟知的、喜聞樂見的情境,以動促靜,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與慾望,從創設的情境活動中輕松學到知識。
如:我在教學「找位置」時,我讓每個學生說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老師在教室里的位置,自己家的門牌號是多少?並說說它所表示的意思。再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如何去電影院中找座位,使學生學有所用,豐富和發展所學知識。在教學「比高矮」時,我開始便問學生:「誰想和老師比比高矮?」創設了一個老師與學生比比高矮的教學情景。然後讓學生討論如何比高矮,並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再引導學生觀察老師和同學是怎樣比的?如果老師坐著,同學站著,你會又什麼答案呢?讓學生掌握比較的方法,再讓他們互相進行高矮比較,這樣使教學內容更具有問題性,趣味性,開放性,差異性和實踐性。
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在數學的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數學問題可以在數學情境中直接提出,也可以讓學生圍繞教師創設的情境提出情境問題。問題的產生可以給我們的教學起到導航的作用,我們有時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確定本節課需要解決的知識重點。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時,課本出示三個小朋友在比誰的卡片多的情境,通過情境圖觀察,讓學生提出一些數學問題,眾多的問題中有好幾個是我們以後幾節課所要解決的。既然已經將問題拋出,那我就應勢力導,問學生:「這些問題你能解決幾個?試一試。」學生根據各自的水平自主發揮。通過不同層次學生的練習反饋,引出這節課教學中所要解決的難點,從而更出色地完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這樣一來,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機和慾望便產生出來,同時,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但這並沒有排除教師必要的講解和學生有意義的接受。我們不應該從「滿堂灌」這一極端走向「不敢講」另一極端,要想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探究的前提、基礎。在學生探究活動中,只有當學生的學習有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情況出現時,教師要即時點撥,給他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如:在教學「認物體」一課時,我採用了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中邊玩邊學,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在課前准備了許多盒子、積木玩具、游戲棋、圓柱形的筒子和乒乓球、皮球等,其實他們在搜集學具的過程中就對這些物體進行了感知,在課堂上,我先創設了認識新朋友的情境,出示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及平面圖。讓學生幫他們找家,並送他們回家,在幫他們找家的過程中學生就又進一步的進行了觀察和比較,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然後讓學生把手中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分別在白紙上沿四周畫出一些圖形來,畫後教師提出問題:你畫的圖形和你手中拿的物體一樣嗎?有什麼不同?並讓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討論前教師提出明確要求:①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②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教師巡視時,可以了解到每組學生討論的情況,然後讓每組推派小代表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小組討論他們對為什麼不同,有什麼區別這一問題多少有了一些認識和見解。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找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區別,從感性上認識到平面圖形是立體圖形的一個面,對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
四、自主練習,科學應用
雖然新課程追求學生主動、愉快學習,但雙基不能忽視,因此,在新知識結束後,為讓學過的知識達到鞏固的效果,自主科學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練習可以消化理解並鞏固所學的新知識;通過練習可以提高學生解題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通過練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自主練習是讓學生有機選擇適合自身水平的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有時侯可以讓學生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人民幣、用尺度量物體的長度、高度和寬度等。所有的練習都要努力體現應用性和科學性。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必須具備新的課程理念、教學方法、策略,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將學生從「吸收-儲存-再現」的學習過程中解放出來,轉向「 探索-掌握-創造」,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頭腦,創造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解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自我活動表現的機會,從而實現「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自主探索性地學」的基本理念。
========================
我心目中理想的數學課堂概括起來是「六點」。
一要「清」
知識清,方法清,思路清、環節清,滲透點清。總之是數學課應該是「清清楚楚一條線」,千萬不能是「模模糊糊一大片」,這不是數學課堂應有的特點,數學課就應該有「數學味」。
二要「新」
內容新穎,方法創新,這樣的數學課更能吸引人,也有更多探討的價值。
三要「活」
也就是好的數學課應該是方法靈活、學生思維活躍、師生靈動、課堂開放。
四要「實」
又活又實,活而不亂,該落實的知識、方法、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落實。本人始終認為:如果一個數學老師你上的課能做到「又活又實」的話,那你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數學老師。
五要「奇」
就是數學課要盡可能做到「出奇不意、與眾不同」。當然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再說也沒有必要去片面地追求「與眾不同」,但是作為研討課、觀摩課,大家總是希望能聽到一些有新意、有思想的課。如果你上的課,你設計的一些環節,大家早已司空見慣,人家也都是這么做,他可能會覺得你也沒什麼特別之處,跟大家也差不多。所以,本人始終堅持這樣一個觀點:研討課「不求完美,但求有探討的價值」。本人也並不是非常喜歡一些四平八穩,而沒有思想的課。
六要「大氣」
首先體現在你的目標定位、教材處理都要大氣,這就需要你對整個數學教材知識體系都瞭然於胸,能夠居高臨下的處理教材、組織教材,而不被教材所束縛。其次,你的教學設計環節不宜太多太細,而應該是板塊式、移動式的整體思考,不是拘泥於一些細小的環節放不開來。最後,你的課堂調控能力也應該很強,無論學生怎麼放,你都能夠有辦法、有能力做到收放自如。
當然,這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淺看法,當中可能會有一些偏激與不足之處;再說,往往是說說容易做做難,自己離心目中的理想課堂差距還非常遠,只是當作一個心中的目標來追求。不當之處還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⑽ 我心目中的數學老師 400
徐老師,您是我校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好老師,您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永遠也忘不了您。
在上數學課時,我們膽子都非常小,上課總是不積極發言,生怕說錯了被您批評,每當這時候,您總是和藹可親地說:「別害怕,也別緊張,就算回答錯了,我也不會責備你們。只要敢於回答問題就是好樣的。」在這時,您的眼睛裡總是流露出鼓勵的目光。啊!這目光只有慈母才有啊!
您不愛動手,總是細心的給我們講解。雖然總是批評我們,給我們加大做題量,有些同學很抱怨,當著老師一套,背著老師一套,暗地裡罵您。可是我不這樣認為,老師批評我們是關心我們,恨鐵不成鋼;加大做題量也是為了我們好,讓我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升上初中。假如碰到那種不負責的老師,他才不管我們呢。
您,是一位出色的靈魂工程師,沒有辜負人民的期望,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品學兼優的棟梁,您用心血雕出了一塊塊璞玉;您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您像春蠶,奉獻了自己,裝飾了別人;您像粉筆,犧牲了自己,留下了知識;您又像園丁,不辭勞累,培育了祖國的花朵……
我忘不了您,親愛的徐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