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的體會
㈠ 作文:談談學習語文的體會 400字 急急急急急急急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要想學好語文,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學習語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沒有擁有一把打開語文之門的金鑰匙。
學好語文,要注意培養 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
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就為你的語文學習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無論做任何事,興趣是最重要的。兩千年前的「文聖」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正說明了「好」、「樂」對於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追求,可以說是精神支柱,朋友,如果你現在暫時對語文,並不感興趣,沒關系,你可以從「0」開始。培養興趣,可以去背誦,抄錄一些精彩的片斷,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課外知識都可以。這樣,慢慢積累,在某一天,你會突然發現,原來當一個才多識廣,知識淵博的學者就是如此容易。你還可以參加一些關於語文方面的活動,比如演講、徵文等等。愛因斯坦說過:「在學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社會價值的認識。」正如剛才說的,你可以參加社交活動,那有人便會問了,如果贏了,當然會使我們鬥志高昂,興趣更濃烈,而相反,則會挫傷我們的積極性,對語文反感,那豈不是適得其反嗎?我可以肯定回答:「不會的」。這樣看你如何認識結果的價值。正如所說,會信心百倍去學好語文,如果失敗了,可以自我檢討,是哪裡做得不好,「挫折是強人的一筆巨大財富,弱者的萬丈深淵」,你可以想想,正因為發現了缺陷,我們才會去彌補,才會做得更好。學習興趣是基礎的話,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一位技藝超群的建築師。
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你學習質量的好壞。葉聖陶認為:「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由這句話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好的習慣的重要性,其實好的習慣,主要還是靠自己去養成的。農村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習慣成自然」如果你堅持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則會成為雷打不動的「自然」。那怎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從學習實踐中,文章作品中去領會。《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就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們的學習之中。「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則又給我們敲響要「學」「思」結合的警鍾。「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有許多的名人對學習做出了總結,我們不妨一試(但不可盲目)。其實,更重要的是要我們從學習中去總結,比如說,在一個幽靜的地方,我們不妨坐下靜靜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類,不但更能愉悅心情,而且還增深了印象。如果說好的學習習慣是一位獨具匠心的建築師,那好的學習方法則是精美實用的建築材料。
說學習方法,「語」為話語,「文」為文字。其實與學習習慣有許多交叉之處,比如:抄錄精彩片段,吟誦古詩,隨時寫下精彩瞬間,等等都是好的學習方法。語文學習重要的就是積累與運用,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積累的重要手段。我們運用語文知識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可用在諸多方面,譬如:社交、寫作、演講……無不與我們密切相關,有人學習語文很有一套,但運用時卻是茶壺里裝餃子——倒不出來。其實學的目的就是用,這是綱。由於方法因人而異,我就不多討論了!我相信親愛的朋友你定會有錦囊妙計的。好的學習習慣,興趣很濃,方法很對,若沒有語文學習能力那還是無濟無事。
學習能力是漸漸培養和積累的。有人說魯迅的文章很難懂,其實就是因為沒有找到突破口,我們理解一句話一定要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上下文語境,這樣你才會將難題迎刃而解。學習 要重識基礎能力鞏固,首先要謹記一些寫法、修辭及符號的用意,只有這樣堅實的基礎,才可去拔高。「欲速則不達」學習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日之功,需要你的恆心。
㈡ 作文:學習語文的感受
初中版的:
從一生下來,我們就要接觸語文。上小學時,也沒人會去注意語文,我一直以為:語文是最容易學的學科,也是最無聊的學科!直到我上了初一。
一開學,語文老師就給我們布置學習語文的要求:每周寫隨筆,每節課課前5分鍾演講。於是在每一周的時間里,我們樂此不疲的忙碌著語文。
5分鍾的課前演講雖然說時間不是很長,但是我覺得這種演講形式最有趣,也是最增長我的見識,最能提高我的寫作水平,增強我的解析能力的。記得上一次我走上講台,將我心中的一些真實的想法演講出來的時候,大家頓時鬨堂大笑。我有些不知所措,瞪著眼睛望著將台下的同學們。有的女生在一旁不言不語,咧著嘴裝大小姐一副很秀氣的的樣子,實際上心裡早就笑攤了,我的同桌眯起小眼睛露出大板牙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樣子,我後面的男生笑得將頭仰到了後面與他後面的人撞了個正著……此時的我自信從高峰落下了深谷,獃獃的望著狂笑的我們,要不是老師阻止了我們,恐怕我今天會笑到斷氣,心裡想:原來語文也能學的這么快樂啊。語文的世界是多麼絢麗啊!
上完語文課總要布置語文作業,我們老師布置的作業可不平常,他說這不是作業,而是語文學習的成長歷程,主要記錄我們學習語文過程中的思想、做法等等。這提高了我做語文作業的興趣,更主要的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對中國和世界的文學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大提高了我的閱讀量,增強了我的審美情趣。
這學期,我漸漸習慣了學習語文新方法,也有了學習語文新感受,那就是:我們學語文是為了自己將來精彩的人生,能對生活、對身邊的人和事多一份體會感悟和理解。其實認真對待它,它也沒那麼可怕,所以好好學吧,加油,語文;加油,大家!
㈢ 學語文的心得
學好語文最關抄鍵的是閱讀量要大,只有閱讀量大才能掌握較多的好詞好句和典故知識等,並且古人也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之說法。
一位五年級家長說:孩子進入高年級以後,閱讀和不閱讀對成績的影響開始逐漸顯現了。最新的「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1.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可見使用諸如精英特速讀訓練學會快速閱讀有多麼重要。2.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以後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小學不抓,中高考就會後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未來語文的地位急劇上升。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後第一重要的習慣,並將一直持續下去!
㈣ 學習語文的體會 作文 300字
學習語文的體會
------------------------------------------------------------------------------------------
從小學到初中,我一直喜歡語文這門學科。在這次的期中考試中,語文成績也較為理想。總結一下自己學習語文的情況,有如下一些粗淺的體會。
第一,培養對語文的濃厚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某種事物產生了興趣,就一定會孜孜不倦地重視她,研究它。學習語文也是如此,要想提高語文水平,第一步我們要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是漸漸地,興趣轉化為動力,轉化為追求,自然而然地促使我們認真地去學習語文這一門學科。
第二,重視對課文的理解。每學習一篇課文,我們都必須通過預習、聽講、復習這幾個步驟。在預習、聽講和復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抓住重點、難點、疑點。學習理解課文如果不抓住重點,往往就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忽略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千萬不能繞道而行,不弄明白,因為往往這些難點就是課文知識的重點,我們必須開動腦筋,仔細認真地思考,解決這些難題,這樣我們學習語文的質量將會有進一步的提高。另外,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大膽提出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在預習時,我會在自己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自己提出一些問題,或遇到不懂的作上記號,帶著問題去聽講,效果會特別好。假如老師在課上沒講到,我會主動地去請教同學,直到弄明白為止。復習課文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步驟。復習時,我會先整理好書上的筆記,然後抓住重點內容,把預習時的疑點檢查一下,看是否解決,並加以鞏固,避免一知半解。只有這樣,我們對課文的理解才會透徹,印象才會更深。
第三,拓寬語文的課外知識。在學習語文時,我不但學好書本上的每一篇課文,還爭取在課外多閱讀書籍,比如中外名著,古詩詞等,多摘抄積累,勤於思考,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拓寬知識面。例如積累一些名句、諺語、歇後語,可以讓我們從中學到更多關於做人的啟示,而且可以用到作文中去,使自己的作文更為精彩。另外,在生活中細致觀察,從中積累素材,也是拓展課外知識的途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身邊的人、事、物,勤練筆,努力提高自己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以上只是我學習語文的一些膚淺的體會,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當然,優異的成績與刻苦認真地學習是分不開的,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定會有收獲!
㈤ 語文學習心得
學習語文並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需要用一些正確的方法。如:
1.課前預習,課專後認真復習(這個是屬必要的)
2.語文是大部分人的強項,但是為什麼會有一些人總是
考那麼70多分呢?是他們沒認真上課嗎?不是。語文
最主要的就是作文。一般人來說,作文是不可能不扣
分的,那要怎麼做才可以呢?我覺得,應該多看課外
書,積累一些好詞佳句,不僅要把它記在本子上,還
要把它記在腦海里,這樣才能更好地使作文寫得栩栩
如生。
3.語文最另人頭疼的不僅是作文,還有古詩呢!古詩
里的每一段話都那麼另人不理解,而且老師還要我
們背誦,相信有不少學生在背地裡說老師的壞話了。
其實,只要去慢慢探索每一個字的意思,把它記起
來,時間久了,古詩對你而言,只不過是幾句短短
的話,記起來也自然簡單了。
以上是我的收獲和體會
發表人:♀白翼ぁ天使♀
㈥ 語文學習的感受作文
我從小就喜歡語言文字,因此對語文課特別感興趣。我的愛好是讀書,所以經常在業余時間閱讀一些書籍,畫線一些精彩的片段或一些富有知識性的名人名言,以及一些課外的小常識。這樣,慢慢地積累,我的知識就會越積越多,那時我發現書是一個永遠也學不完的知識庫,它會幫助我解決各種問題,來幫助我探索大千世界。天才在於學習,只是在於積累。笛爾卡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上的人談話。」當我讀書時,正如笛爾卡所說,我感覺到我的身邊立刻出現了學問淵博的孔子,急中生智的司馬光,還有……我感覺他們正坐在我的身旁,同我一起討論世界萬象。
我不只是愛好讀書,還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那就是課前預習,課後復習。我每天放學回家後,第一步就是完成老師留的作業,而第二步就是預習和復習了。我每次都會先復習今天所學的,然後拿起語文書和全解開始預習。預習完後帶著昨天在預習中的疑問去聽老師講課,通過在課上認真聽講,解決了預習中的問題。所以,我才能在前幾次檢測中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
「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不聽老師言,知識不周全。」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語文。同學們,贏在習慣,這就是我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希望咱們共同進步哦!
㈦ 學習語文的感受 3000字
我們自從識字起就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著語文,我們曾一筆一劃小心翼翼的描繪著那些如今看來很簡單的漢字,那些歪歪扭扭的字,我們現在看的時候常常會忍俊不禁。當我們長大一些的時候接觸到了中國的古典文化——詩歌,那些偉大的詩人詞人常常令我們肅然起敬,他們寫出短短的句子,看似簡單的文字,可是那其中抒發的情感卻是擎天撼地的,他們真摯、激烈,他們那充滿哲理的詩句至今仍在訓誡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當然,我的語文學習經歷不是總是一帆風順的,有時會因為一些小的失誤而灰心喪氣,甚至想過放棄,但是語文那種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深厚的民族底蘊卻在誘惑著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
如今的我已深深的陷在了學習語文知識中,在喧騰的環境中我常常因為一本有趣的書怡然自得,不被外界所影響。
學習語文是一件既難又很容易的事情。一個人的語文好不好,不是看他的基礎有多麼牢固,而是下筆見真功。如何能把作文寫好?首先是要閱讀。任何寫作的開始都是要模仿的,但模仿不等於照搬,是要有自己的見解的。從最基礎開始就要閱讀短篇記敘文,能從文章中懂得一些東西這就夠了。其次是要讀散文,要能把握作者心中的感受,這一點是最難的了。依我看,讀外國名著要比讀中國名著好,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僵屍的樂觀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有些名著是百看不厭的,每人的文筆也都有個性,所以要確定自己的筆調。
寫文章最可貴的就是能從某件事中引發出一些啟示,或者能夠抒發感情,抒發得讀完後讓自己都想哭,那你就幾乎成功了。作文是越寫越樸素的,不是用很多美麗的詞藻可以寫好的。寫文章要新穎,不要一寫再寫,從最細微的地方可以觀察到許多東西,要學會聯想。我很欣賞聯想集團的一句廣告詞,「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其實基礎也很重要。你可以想像,一個人說話說得行雲流水,但下筆就錯,這給人的印象就不太好。如果你實在不會寫那些字,就要准備一個小本子,像記英語單詞一樣,多看幾遍自然就會。學了字,不光是要會看,更重要的是要會運用,我們學過「窗欞」這個詞,我就在中學生作文雜志上面看到過好幾次,這樣就叫做活學活用。
除了作文寫作基礎外,我認為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速度。我看書很快,或許別人第一段還沒有看完,我都已經把整面看完了。那你們就會說:「那你不是走馬觀花?」我可以明確地回答,我的確是一目十行,但是字字入心。因為我看完一段文字後,馬上在腦海里會浮現一幅幅畫面,一下子忘都忘不掉。就像我在一個暑假的時間,可以看五本以上的名著,並且情節都記得很熟。
其實做筆記都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做筆記不一定非要和老師一樣,也不一定非要是老師說要記,你才去記,只要是你認為需要記的,你都可以隨時動動手。
你能夠做好以上幾點,相信語文學好並不難。
㈧ 寫一篇學習語文感受
例1、
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日童日童 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我尚在牙牙學語時,母親向我稚嫩的心靈打開的一道神秘的大門——語文.十幾個春秋過去,語文就像一泓永不枯竭的清泉,點點滴滴地滋潤著我的心靈.如今,高考已經過去,就像是一種特殊的儀式的完成,為我的高中生涯畫上了一個句號.
回首來時的路,過去的三年,尤其是高三的復習,一遍遍的背誦,一次次的默寫,光是看那雪片般鋪天蓋地的試卷、復習資料,就有點「往事不堪回首」的味道.然而縱然是苦是累,我卻沒有過多的怨言,因為我知道,我愛語文.
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我也同時認為興趣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培養的,也不是整日扎身於題海就能「產生」的.每個人有喜歡的科目,也有不喜歡的科目,這是很正常的.但是話說回來,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的身體里流的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血液.語文,應該是和我們息息相通的.在背誦的時候、在閱讀的時候、在寫作的時候,如果能全身心地投入,喜文中之喜,悲文中之悲,把語文當作是最貼近的朋友,也許心中的某種意識就會被喚醒,令人自覺妙不可言.這,便是語言的魅力所在了.所以我覺得,與其「培養」什麼興趣,不如激發自己對語文的感情.
當然學好語文是很辛苦的,必要的基礎知識積累是很重要的.這就是要在讀、寫、背上下功夫了.這是不可避免的一條艱辛的路程,亦無捷徑可走.我的記憶力還不錯,因此還算輕松,但也有無法勝任的時候,這時候的辦法是——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宋代的羅大經說過:「讀十遍,不如寫一遍.」當然抄也有抄的學問.眼、耳、口、手、腦全到,才能抄出效果.為什麼默寫之後老師總愛讓我們把寫錯的抄寫N遍?就是這個原因.另外還要經常反復.記得以前看過關於「遺忘曲線」的知識,大致意思就是記住的東西遺忘速度是很快的.所以,經常反復才能記牢.不要總是抱怨「記住的東西又忘了」,這是正常的,而要做的工作是:把書翻開,再背一遍.
關於作文,老師一直稱贊我的文筆.這裡面有兩個秘訣:一是觀察和聯想;二是閱讀和記錄.承蒙母親大人的遺傳,我的腦海里經常翻騰著各種有趣的怪念頭.我從小就愛觀察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然後為它們編故事.漆黑的夜空下一幢大樓上一個亮著的窗口——是有人在等待晚歸的家人?或是在開一個其樂融融的生日慶典?還是夫妻倆一言不和正吵鬧不休?……諸如此類,別以為我很無聊,其實這對我的寫作很重要,因為想像力是我作文的一個強大支撐.不要太離奇,在文中只要有發散性的聯想,就會發現可寫的生活素材很多.另外還有閱讀和記錄.這里的閱讀可不是那些傻乎乎的「好詞、好句、好段」,也不是一些粗製濫造的所謂作文選.讀詩詞、散文、名著、名人傳記會有用得多.收集一些有用的信息,這些信息,至少必須是能夠引發你的思考與感慨的.收集之後必須記住,否則亦是無用.這樣,寫作時就會有「下筆如有神」的感覺了.
最後說一句,其實整個高三階段我的語文成績從未考過120分,但高考我卻能拔得頭籌,是超常發揮嗎?我想不是,因為我堅信我的語文功底扎實,必會得到高分的.看來,自信真是個好東西.
例2、
人心若是一方小池/必有一泓清泉/緩緩而入/呢喃起詩意的漣漪/吟詠著歲月的旋律/此際/心清如許
——題記
賈平凹曾寫道:「人生得也罷,失也罷,悲也罷,喜也罷,要緊的是心中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沒有月輝.」此言得之.如果語文是人心中的一泓清泉,那麼我對語文的愛就如皎皎月輝,長照人生路.
語文,是無處不在的.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你看那灼灼其華的背後,是語文把一段宋詞的婉轉情思幽幽吹起.「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在那千層碧山之中,千載白雲之上,語文把盞而吟,吐納著唐詩超然物外的開闊大氣.
「綉榻閑時吹紅雨,雕欄曲處倚黃昏.」槳聲燈影里,小橋流水邊,可不是語文在漫步,為江南的煙雨平添了幾許溫柔.「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滾滾波濤中,浩浩大海上,可不是語文在倚天揚帆,於劈波斬浪間展露中華文明的浩瀚博大.
語文,是動人心魄的.
霓虹閃爍的上海灘上,語文帶你探訪一個又繁華又空洞的世界.那裡有一個比煙花還寂寞的女子,撲閃撲閃著一雙犀利敏銳的眼睛,跟你緩緩道出那動盪年代不凡的情愫.於是在張愛玲空靈的文字間,你看到了語文的長度,從很遠的地方跨越時空而來,說一段令人涕下的故事,道一曲百轉千回的歌.
塞草連天的大漠里,語文引你見一位喚作蔡文姬的女子.「淚水和墨續漢史,秋風蘭蕙化為茅.」舍夫棄子只因心系漢文化的傳承大業,只因銘記自己是漢家的好女兒,於是便在黃沙中走上了艱難的歸路.於《胡笳十八拍》中,你聽到了語文的密度,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語文,是催人奮進的.
我曾讀餘光中的文章,只看一句「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也要一直縈繞著這大地,那無窮無盡的故國,四海漂泊的龍族叫它做大陸,壯士登高叫它做九州,英雄落難叫它做江湖」,便倏地落下淚來.祖國的偉大與崇高,在語文中體現;文人的愛國與執著,在語文中彰顯.
我曾在食指的《相信未來》中獲取前進的動力,在毛澤東的《沁園春》中獲取少年的豪情,在汪國真的詩篇里徜徉,從而明了:不須在意身後的寒風冷雨,只要認真向前,朝著目標前驅.
語文就像是一首玲瓏的五言詩,於平平仄仄之中給人以清新的意蘊;語文又像是一幅空靈的山水畫,於點染勾勒中給人以深邃的感悟;語文更像是一泓清泉,在心靈的小池裡注入源頭活水,由此,天光雲影共徘徊.
浮泛在詩與愛與夢的泉流上,我側耳聆聽語文清越的聲音,汩汩,汩汩……
㈨ 學習語文的感想
筆者收集了一些資料供樓主參考,樓主再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修改一下就行了,希望能夠解決樓主的問題
下面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個人學習語文的心得。想要學好語文最主要的就是多看、多讀、多寫。
我們先說多看,多看指的就是多觀察。要寫出一篇好文章首先就要細心觀察。觀察分人和動物觀察、物品觀察和事物觀察。先說人、動物觀察。首先是要學會觀察人和動物的外表、神態和動作。漸漸要學會通過觀察人和動物的外表、神態和動作來推想這個人或動物的心理活動,如果有人想說話,但出於某種原因不能說,你可以推想她(他)的心裡話。再說物品觀察,物品觀察比較簡單,只要觀察這件物品的外型和表達著什麼品德?有什麼寓意?事物觀察要觀察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和受到的教育或啟發。是不是有點兒難?沒關系,慢慢來。
我們再來看看多讀,多讀指的是多讀一些文學色彩濃厚的好書和好文章。高爾基有句話說得好,「書要算是人類在走向未來、幸福、富強的道路所創造的一切最復雜、最偉大的奇跡」。從這可見到讀書的重要。別忘了讀書的同時要積累你認為用的好的詞句,還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讀完了別忘了思考一下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作者寫這本書或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麼……多讀好書和好文章再多積累、多思考對我們寫作文是很有好處的說說多寫吧,多寫就是多寫作。只要你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有一定的閱讀量還有寫作時錯別字少,再多多練筆,熟能生巧,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寫出好文章,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
http://chjef.woku.com/article/590761.html
學習語文的心得
我認為不論學什麼,想要學好,首先的條件就是要對所學的抱著熱忱。所以想學好語文,就要讓自己喜歡它。
以下便是我對學習語文的一些心得:
語文的學習首要積累。平時在看書的時候,看到一些比較常見的詞語或我們習慣寫又常寫錯的字音,就可以把它們記起來,並要把這種行為強化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讀書習慣,這樣就可以多積累一些基礎知識。當然知識不用很快就會遺忘,所以有空的時候,比如說走路時,等公車時把積累的知識回憶一下,自己假設一些簡單的題目來回答,加深印象。
其次,課堂40分鍾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渠道,特別時對積累知識比較少的同學來說。課前預習時融入課堂中的關鍵,在上課之前先閱讀課文范圍內的資料,你就可以集中精神,有效吸收老師的說明和重點,並將重點記下來。課堂結束後,盡快復習一次筆記。
在上課時,當老師反復強調某個知識點時,要認真記好,因為這通常對我們很有幫助。
再次,就是要有一個計劃和安排好時間。你可以先給自己定一個遠期目標,再在遠期目標之下列出中期目標,再分成短期目標,分得愈多愈好,每一個小目標會讓你做得更好沖勁、更有信心。
最後時關於記憶。語文中有很多需要記住的東西,如何記得住也是很重要的。背誦時重復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或者是利用小故事或簡短的對話,把知識串起來以幫助記憶。保存記憶的方法是:設法讓自己堅信你所讀的,是非記不可的,而且日後一定要拿出來用的。這個方法可以增加我們將知識放入貯存場的機會
參考:
http://mypage.zhyww.cn/post/200701/13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