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描寫手法有哪些
描寫方法:
1、按內容來分,描寫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兩種。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概括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 、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則包括靜態與動態、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
2、按特徵分類有: 白描和細描,所謂「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並以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事物形象的一種寫法;細描是指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於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
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借景抒情、敘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揚先抑、順敘、倒敘、插敘、襯托、卒章顯志、象徵、照應、寓情於景、反襯、烘托、托物起興、渲染、虛筆。
虛實結合、 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動靜結合、 動靜相襯、大手筆、層遞、 深化主旨、以小見大、點面結合、主次、遠近、通感、白描、繪聲繪色、對比、設置懸念、聯想、想像等。
(1)語文描寫手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情感表達
直接抒情法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達得朴實真切,震動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適用於抒發強烈而緊張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點是敘述時感情強烈,節奏時快、緊張,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間接抒情法
間接抒情的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間接抒情一般可以通過敘述抒情,作者在敘述時加上自己主觀感情色彩,根據感情的流動來敘述,使讀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可以通過議論抒情,作者在議論中,表達強烈的愛憎、褒貶之情,這種記敘中的議論一般是利用判斷來進行;還可以通過描寫來抒情,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採用間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語言美麗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Ⅱ 語文的描寫方法有哪些
人物描寫:
1.外貌描寫(肖像描寫),對容貌、姿態、服飾的描寫稱之為外貌描寫或肖像描寫。
2.行動描寫(動作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3.語言描寫,是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4.心理描寫,是通過剖析人物的心裡活動(如內心感受、意向、願望、思索、思想斗爭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畫人物形象內在性格特徵的一種描寫方法。
環境描寫:
1.自然環境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的描寫。它有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點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會環境描寫,一般指對社會背景、時代氣氛、地域風貌的描寫。
另外,根據敘述人的表現手法,又可以將描寫(包括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
1.正面描寫(直接描寫),是對人或環境的直接描述
2.側面描寫(間接描寫),通過對其他人或環境的描寫,從側面烘托所寫人物、所寫之景從而收到「烘雲托月」的效果
3.場面描寫,是對許多人參加的大型的社會活動或生活、戰斗、勞動、娛樂的場景的描寫,反映出社會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種側面,反映出宏觀的自然現象。
4.細節描寫,是指對表現人物和情節發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動作、神情、物件、環境等在內的一些細小換屆的細致描寫。
Ⅲ 語文表現手法有哪些
文學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⑴、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⑵、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表達方式: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等. ⑶、篇章結構: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表現技巧抒情方式(一)總論情與景關系: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側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闕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情與景的處理不單是詩歌的問題.其它的藝術,則小說、戲劇、電影、繪畫,也有這個問題.一般是情與景配合.拿電影來說,情與景配合的例子如:當災禍將發生時,電影中常使我們看到雷電和暴風雨,為觀眾作心理准備,預感未來的災禍.當電影中男女二人熱戀,或夫婦新婚,他們會在公園里散步,天氣晴朗,春暖花開,一片令人歡喜的景色.這樣的情景配合,在電影或其它藝術中與寫詩時相類似.這叫做「情景陪襯」或「情景交融」.在中國與西洋的詩歌中,都可找到詩人成功地處理情與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二)抒情手法分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激情、快意或秋緒.這種方式比較直觀,這里不深入討論. 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情,三是緣情寫景.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閑鶴、長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載傳遞了人們極為豐富復雜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無限離愁別恨.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三)樂景與哀景的關系:情景交融,其實不需要這么復雜,我們只需要記住:詩歌中只要有景語,就一定與作者的情感有關,即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關於情景交融的鑒賞,關鍵在於情是何情,事實上也就是要求我們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樂景、愁景? 1、以樂寫樂比如: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即使詩中沒有「最愛」二字,那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間已充滿了愛意.「鶯爭」「燕啄」「綠楊」「白沙」,從動態到色彩,無處不體現詩人對西湖的獨有鍾情——樂景2、以哀寫哀:比如:《小重山》(陳亮)碧幕霞綃一縷紅.槐枝啼宿鳥,冷煙濃.小樓愁倚畫闌東.蓼昏月,一笛碧雲風.往事已成空.夢魂飛不到,楚王宮.翠綃和淚暗偷封.江南闊,無處覓征鴻.這首詞的上片寫景,一縷紅、啼鳥、冷煙、黃昏月、一笛風,創造出濃重的凄冷的氣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與下片曲折抒發的忠憤相呼應,構成了全詞的悲切婉轉的情調——哀景.比如:《清平樂》(晏殊)金風細細,葉葉梧桐附墜.綠酒初嘗入易醉,一枕小窗睡.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金風細細、葉葉梧桐、綠酒初嘗、沈睡小窗,這種恬淡清婉、淡淡閑愁,從詩的細膩的筆觸里娓娓而來,上片寫了睡晚醉眠,下片寫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覺.艷花凋零之狀,夕陽西下之景觸發了詩人的淡淡閑愁,「雙燕」句則又是「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意,成雙結對伴的燕子不僅反襯出詞人的孤單、寂寞,還暗示出詞人的某備戰相思.特別是「昨夜微寒」,既寫出了天氣特點,還暗示出詞人孤眠的冷清——愁景. 3、以樂寫哀:「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詩人的高妙之處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過景傳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做到情景的交融. 4、以哀寫樂:托物言志是詩歌散文中經常運用的表現手法,即作者藉助對某種事物的刻畫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種品格志向.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採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這一形象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節操的人生追求.清代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借梅議政,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表達了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願望.茅盾的《白楊禮贊》,借中原地區常見的白楊樹來表現解放區廣大軍民不屈不撓、力求上進的精神.古詩中,象駱賓王的《獄中詠蟬》就是通過刻畫餐風飲露的秋蟬的形象來表明自己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陳子昂的許多感遇詩也往往採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藉助香蘭杜若、或藉助珍禽翡翠來抒寫心中的懷才不遇之慨. (四)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區別:借景抒情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的是情感,表現的是情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樂、哀、愁,但我們絕不會把這種情緒看成是一種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詩人要通過描寫的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感悟.讀了上文,大家會發現,這托物言志與比喻修辭好象有些聯系,與詠物抒懷有些聯系,其實,它還與象徵、比興有聯系.象徵要有象徵體,那便是物,象徵要表達的思想就在作者對物的描寫和評價之中.比興呢?最早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這里的「他物」與作者所要抒發的情感必然是有著緊密聯系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既是比興,又是托物,同時也是象徵,因為它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也表現了劉焦之情的難舍難分、留戀相許,更是劉焦愛情悲劇的象徵.比如:垂 柳唐彥謙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楚王江畔無端種,餓種纖腰學不成.這是一首韻味很濃的詠柳詩,它不僅維妙維肖地寫活了客觀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託了詩人憤世嫉俗之情.開篇極寫垂柳婀娜多姿與纖柔飄逸,然後筆鋒一轉,另闢蹊徑,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典,抒發詩人托物寄興的情懷.於柔情中見犀利,於含蓄中露鋒芒,表面上「詠柳而貶美人」,實質上把矛頭指向以皇帝為首的官僚集團,針砭時弊,暢快淋漓.這裡面有托物言志,有比興,有用典,有直白.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夜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詩用了什麼手法?表現出詩人怎樣的情懷?答: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於黃鶯,表現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里,蘊涵著一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我們再來看看下面幾句詩,看看他們屬於哪種抒情方式?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借景抒情)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托物言志)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處處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借景抒情)作者通過描寫戀花飛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嬌鶯抒發了對大好春光的喜愛之情.《畫菊》鄭思肖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托物言志)鄭思肖是宋末詩人,有濃厚的民族意識.前兩句寫菊花遠離百花叢,獨自開放,表示自己不與元朝合作.後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願枯死枝頭,決不被北風吹落,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比較剛才四首詩說說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區別? A、托物言志常常藉助於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願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 1.首聯、頷聯哪幾個詞表達了季節的怎樣的特徵(離別的環境)?從中又表達出詩人送別的什麼情緒? 答:「微霜」「鴻雁」點出了送別時深秋時節蕭瑟的氣氛,從中表達出詩人送別的悲愁難抑,黯然神傷的情緒. 2.尾聯用什麼藝術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容? 答:尾聯直抒胸臆,以長者的口吻表達了對魏萬的勸勉:莫把長安當作行樂之地而虛度大好時光.這是一般送別詩最常見的做法. (五)移情移情就是將人的情感轉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與人同喜同悲.比如《揚州慢》也有「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之句,喬木尚且厭惡戰爭,何況揚州百姓呢? 描寫技巧 1烘托與對比 2虛實結合 3動靜結合動靜結合 4點面結合; 5、細節描寫 6色彩的渲染 7觀察角度的變化 8白描 9以少總多、以小見大 10、詩中有畫表現手法 1.象徵:象徵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徵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藉助讀者的想像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徵. 象徵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例如《白楊禮贊》的作者把對北方農民的贊美之情寄託在對白楊的具體描繪與精闢議論上.這種描述是貫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徵手法.象徵是中國詩歌的生命線,「猶如心臟之於軀體」,「沒有象徵,詩歌就將失去力量」.例如,龍象徵皇上最高權力,鳳凰象徵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長治久安的象徵,猿聲是旅人離分時的傷感的表現,鶴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則代表著幸福,鴛鴦是愛情的象徵,大雁給分離的情人帶來消息,知了象徵復活之後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寫秋天的詩中出現,楊柳表示別離,蘭花是純潔的象徵,牡丹是富貴的標志,「梅」象徵高潔、清秀、淡雅、素樸;「菊」象徵高潔、傲霜鬥雪的堅強,被稱為「隱逸之花」;「蘭芷」象徵名貴、孤芳、清高等等.尋陸鴻漸不遇(皎然)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導山中去,歸來每日斜.【析】「籬邊菊」象徵陸鴻漸具有高潔的節操.屈原用「蘭芷」象徵自己的芳香、不與世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陸游以「梅花」象徵自己的孤高與勁節(《卜操作數??詠梅》);等等. 2聯想和想像: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採用.如李白常把現實與夢境、仙境,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他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以飛越的神思結構全詩,詩人的想像猶如天馬行空,所描繪的夢境、仙境,正是他所嚮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時不識月,呼著白玉盤」、「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都是奇思遐想與自然天真相結合的神來之筆.大膽豐富的想像也常表現為誇張手法的運用.所謂誇張即故意地對事物進行誇大或縮小的描寫,藉以表達詩人異乎尋常的情感.在浪漫主義詩歌中,誇張的手法隨處可見.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該句就運用了誇張和烘托的寫法來表現天姥山的巍峨高峻.又如李賀的《夢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在詩人的眼中茫茫中國大地上的九州島成了微不足道的塵煙九點,浩淼無邊的東海成了杯中之物,通過想像和誇張的手法,抒寫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 3抑揚關系: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後抑和先抑後揚之分.[欲揚先抑]欲揚先抑又叫先抑後揚,即文勢先下抑後上揚,或文意先貶抑後褒揚,猶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頂.[欲抑先揚]欲抑先揚又叫先揚後抑,即文勢先高揚後下抑,或文意先褒揚後貶抑,好像瀑流,從高處飛瀉而下.例:「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這首詩採用先揚後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後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似貶實褒]對值得歌頌的對象不正面褒揚,而寓褒於貶,正話反說,用貶抑的語氣來褒揚,看似貶抑實為褒揚[似褒實貶]對應該貶抑的對象不直接貶抑,而寓貶於褒,反話正說,用褒揚的語氣來貶抑,看似褒揚實為貶抑.例:《紅樓夢》中《西江月》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這兩首詞用似貶實褒、寓褒於貶的手法揭示了賈寶玉的性格.」《過泰論》對陳涉的描寫也是貶陳涉行軍用兵不及向時幾國,實則褒其用兵出奇制服. 4借古諷今或借古抒懷.借古諷今或借古抒懷:借古人抒發自己的抱負,表面回憶歷史,敘述古人,實則抒發自己對人事物的認識.臣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影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際老臣心,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蜀相》杜甫本詩借諸葛亮的故事,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⑦抑揚.《閨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毀教夫婿覓封侯.」先寫少婦「不知愁」,後寫「毀」——先揚後抑.通過對少婦情緒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⑧借形象說理(寓道理於形象之中)《琴詩》(蘇軾)「若言弦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詩人從「琴」與「指」這兩個形象入手,通過兩個假設句和兩個反問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賴於主、客體的緊密配合」這樣一個深刻的哲理. 四、結構在詩歌的結構安排上,詩人也是獨具匠心的.常用的結構模式有:(一)層層渲染、鋪墊渲染是用各種表現手法著重描寫,以加強氣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題,是描寫技法之一.(1)渲染的對象.渲染的對象主要是環境、氣氛、事件和人物.(2)渲染的手法.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復、排比、層遞、摹寫等.(3)渲染的原則.在於應圍繞一個中心進行鋪陳,不應過度追求濃詞艷藻.渲染的方式有正面直接摹繪及側面間接烘托.(4)渲染的種類有景物渲染、環境渲染、氣氛渲染、細節渲染、情緒渲染、行為渲染、語言渲染等.鋪墊是為主要人物出場或主要事件發生創造條件而著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寫手法之一.(1)鋪墊的特點.鋪墊是主要情節蓄積、醞釀的過程.(2)鋪墊的作用.鋪墊是主要情節的基石,能增加情節張力,製造懸念,使情節具有合理性.(3)鋪墊的原則.要引而不發、自然合理.(4)鋪墊的種類.1)從情節發展的方向來分,有正鋪、反鋪之別.正鋪是鋪墊的方向與情節發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正面鋪墊.反鋪是鋪墊的方向與情節發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反面鋪墊.2)從鋪墊手法來分,又有伏筆鋪墊、懸念鋪墊、襯托鋪墊(又叫墊襯)、鋪陳鋪墊(用鋪陳事物的方法,渲染氣氛,製造聲勢)之別.寶玉挨打(33)是伏筆鋪墊,《紅樓夢曲》就是一種懸念鋪墊.如:江南可采蓮作者:佚名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二)伏筆、照應伏筆,是在文章的故事發生前對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種暗示性的鋪排,當事件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再予以「響應」的寫作技巧.戲劇、曲藝創作稱為「抖包袱」.伏筆,是文章峰迴路轉、達到情節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筆能起到暗示、點題、溝通文章內部聯系、逆轉人物關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順、合情合理,往往能讓人產生會心一笑、心靈共鳴或意外感悟等閱讀驚喜;同時能使文章出色生輝,具有獨特魅力.照應.照應是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一篇文章要有頭有尾,前後內容要有內在聯系.前面交待過的話,後面得有照應;後邊要照應的話,前邊得先有個交待.這樣,文章前後才能貫串,使讀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脈絡.(1)照應的作用.照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溱.(2)交代.交代是文章中,為同後面所寫的內容相呼應,而在前面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又叫伏筆.伏筆是用預示、重復等方法,埋伏下情節發展的線索,為人物的出場和事件的發生准備條件,以叫到結構嚴密、情節跌冗起伏的藝術效果,又叫伏線,在相聲藝術中叫包袱.(3)照應的種類.1)首尾照應.開頭與結尾的照應.2)扣題照應.圍繞主題反復照應.3)伏筆照應.先設伏筆,後予交代的照應.在一些詩歌中,詩人往往採用今昔、他我、物我對照的方式,來抒發自己或他人情感,如:訴衷情陸游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析:此詩共分兩闋,下闋照應上闋.「心在天山」與「當年」句相應;「身老蒼州」與「關河夢」句相應,目的在於構成對照,抒發了詞人心酸遺恨的蒼涼心情. (三)結構對比:對比手法在詩歌中運用較多,因其具有層次性的特點,結構性較強,如:畫眉鳥歐陽修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里,不及人間自在啼.析:這首詩就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後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結構明晰.表達作者對禁錮思想、束縛人才現象的抨擊和對言論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嚮往. (四)卒章顯志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句,表達詩人要自由自在,馳騁閑放,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難》尾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達實現理想的豁達.詩歌的表達技巧是多方面的,還有如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表現手法、欲揚先抑的技巧等等,只要我們在訓練中認真總結,歸結模式,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Ⅳ 語文中描寫手法有什麼
描寫的順序:上至下,左至右,
遠至近,高至低
描寫的角度:定點換景
移步換景
描寫對象:景物
人物
場面描寫
描寫常用手法:比喻
擬人
擬物
排比
想像
誇張
聯想
Ⅳ 小學語文句子的描寫手法有哪些
語言描寫:語言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語言描寫包括人物的獨白和對話。
動作描寫: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神態描寫:神態描寫專指臉部表情,描寫時要用表示表情、神態的詞語,例如哭喪著臉,專注的神情等。
心理描寫:心理描寫是指在文章中,對人物在一定的環境中的心理狀態、精神面貌和內心活動進行的描寫。是作文中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一種方法。
外貌描寫:即是從人物的體貌特徵(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神情、體型、姿態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一般包括神態描寫與肖像描寫兩部分。
環境描寫: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其中,社會環境是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徵的建築、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自然環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從2015年懸疑小說和現實小說都已經加上了細節環境描寫。
Ⅵ 語文中的描寫手法有哪些要全!一定要全!
1、藝術手法也稱「表現手法」,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2、現在可知的語文積極修辭手法: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常用的有八大類。分別是:
比喻、比擬、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誇張
3、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側面結合、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4、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來表達文章的內容。表達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等);
②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襯托
想像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托物言志等)
;
③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等)的運用等。
5、寫作特點包括藝術手法、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等
Ⅶ 語文描寫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有畫像法,白描法,包括語言心理神態等描寫
Ⅷ 語文描寫手法有哪些
很多的啦
描寫的對象: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
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人物描寫的方法:外貌(含神態)、語言、動作、心理
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
Ⅸ 語文都有哪些描寫手法
描寫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
按內容來分,描寫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兩種。
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概括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
、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景物描寫則包括靜態與動態、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