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文章

語文文章

發布時間: 2021-08-07 13:08:53

㈠ 以語文為內容的文章

江西07年的高考作文
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樂語文賦

江西一考生

挈竹榼以逸致兮,披鶴氅而登台。攬清風以盈袖兮,樂語文而開懷。
樂語文也,勝景每覽,好懷常開。
若夫春也,初雷數聲,殘冰幾塊;近郊紫紅,遠山青黛;飛絮競逐,游絲相賽;粉蝶戀花,黃蛺繞菜;簾外燕舞堪憐,柳底鶯穿可愛;鳥鳴春眠不覺,花落未掃猶在。
夏也,朝雨迷濛,暮雲叆叇;葉浮飄萍,波翻細麥;淺澗水靈,深林天籟;東海濤驚,北澤浪駭;芰荷覆水景緻,牛鷺留人風采;西園草盛徑迷,南嶺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雲梨白;薄霧可織,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涼槐;靜菊獨傲,過雁相排;丹楓爛漫之極,白鶴野閑之太;碧落爽朗無雲,銀河澄瑩如帶。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蘇幕密遮,紅櫻輕擺;寒燭影煌,暖日杳靄;絲竹冬丁,舟橈唉乃;翠竹環繞地閣,臘梅暗發山脈;涼風遍地驟馳,瑞雪漫天撲蓋。
語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養人之態。
語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後之宅;高朋座滿,雅客常來;美韻眾和,佳釀頻釃;歌闌箸落,宴罷冠歪。
語文者,如同窗舊交,忘機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氣概;可與登楚岫,渡秦淮,游閬苑,醉蓬萊,攀絕壁之青松,撫窮鄉之古柏;指杏酒以約沽,臨陂路而議買。
語文者,如綺閣綠眉,雕樓青睞,霧寰杏眼,雲鬢桃腮;可與之泛舟江南,系馬河外;盡歷三湘,遍游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邊塞。
無語文也,則競夜無眠,終宵多hài(這個字打不出,豎心旁加「亥」,《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此字,釋為:〈書〉形痛苦;愁苦。)。
苔痕侵壁隱憂,蛛網掛檐叵耐,盡懷低落之情,更無高馳之態,若抑鬱於前失,如唏噓於新敗,顧瘦影以自憐,遣愁懷而無賴。
以至傷途窮而路末,怨時蹇而命乖,向牆隅以流涕,聞畫角而生哀。
嗟乎!草木一秋,人生幾載?每登高臨遠,觀雲望海,必曰:「不登象牙之塔,何愛雞肋之才?不付此生語文,何惜數尺病骸?」
故出師訪友,夜坐書齋;遺策常求,古書每猜;閱文沉醉,讀詩盡呆;眼澀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誦心惟不怠。
語文者,洵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遣懷,語文者,洵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開懷。

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寒窗十載,從小至今,語文一直是我最喜愛的一門學科
語文是一本日記,記載著我的成長經歷。記得還是孩提時代,就跟著媽媽咿呀學語,用不標準的發音背著「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詩詞;稍大些進了學校,全班小同學戴著紅領巾在老師的帶領下大聲朗誦「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到了中學,又被孔夫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所吸引。
語文是一部交通工具,載著我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我知道了廬山瀑布的壯觀;來到滕王閣,我明白了什麼是「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登上了泰山,我直呼「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語文是一部歷史片,帶著我穿越時空,馳騁古今。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我讀出了屈原對亡國的無奈;從「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我讀出了岳飛對復國的渴望,從「人生自古 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我讀出了文天祥的視死如歸。
雖然對語文有著無比的熱愛,但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在學習語文的路上也曾經歷過一些波折。最初在小學學習寫作文,每次把鉛筆頭都啃掉了還是寫不出幾個字,後來老師單獨給我開小灶,教我如何寫記敘文、寫議論文,由於老師的循循教導加上自己對語文的熱愛,終於能單獨完成一篇作文。到了初中,首次接觸文言文,「之乎者也」背了半天也背不出來,同樣是老師,跟我講中國語言的發展,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到最後我不僅能背出課文,還能漸漸地讀些課本外的文言文,並對文言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即便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碰到一些困難,但我對語文的熱愛還是有增無減。喜愛中國古詩詞,喜愛明清小說,也喜愛現代詩歌。尤其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每每讀來,朗朗上口,真是一種韻律的享受。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我想,語文正是在我心中沉澱著我的夢的一泓清泉。

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是什麼輕輕滑過心頭,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是什麼柔柔拂過心間,常常帶來滋潤的甘霖?是什麼靜靜滌盪心靈,深情奏響動人的謠曲?是你啊,語文!把心燈燃起,把心香焚起,側耳傾聽,心間那泓清泉叮咚作響······——題記
泉水叮咚,語文,讓我領略山水之趣。沒有輿馬,沒有舟楫,有我,有心,有語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萬千的力量蓄積,頃刻爆發,便站成了永遠不倒的脊樑。天地造化的垂青給了它挺拔的身形。秦皇漢武的封禪給了它逼人的威儀,文人騷客的手筆給了它豐厚的底蘊,誘人的神奇。風吹風止,雲起雲飛,泰山飽覽風雲,我飽覽壯景。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西湖麗景,遐邇聞名。晴日好,麗日照碧水,碧水映藍天,清風徐來,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雨也罷,若隱若現中牽動你的心扉,時明時暗中沁入你的心脾,朦朦朧朧中契合你的心意。西湖似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得我心。
泉水叮咚,語文,讓我體會人情之真。沒有演員,沒有道具,有我,有心,有語文。
屈原,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殊不知,滿腔匡世濟國熱情空有,卻無路請纓。王聽之不聰,讒諂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舉世混濁你何以獨清?眾人皆醉你何以獨醒?不幸屈子,我又為你慶幸:汩汩汨羅,方能給你一世清凈;湯湯汨羅,方能給你一世安寧。
黛玉,眼淚的化身,多愁的別名。瀟湘館的竹影深染在她眉間,時代的大氣浸透她的靈魂。寄人籬下的黛玉,有靠又無依;痴心絳珠與寶玉,有情卻無命。愁煞階前葬花人,我也揪心;一縷香魂隨風去,我也唏噓。瀟湘妃子,你能把心交給愛情,卻不能把婚姻交給自己。
泉水叮咚,語文,讓我領悟人生之理。不是宣讀,沒有教條,有我,有心,有語文。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也曾立下報國之志,也曾對君一片心。但博寵求榮,辜負了他的才情,曲意逢迎委屈了他的身影,爾虞我詐讓他惡心,君威如虎讓他心驚。不為五斗米折腰,大丈夫志在天涯,散發弄扁舟,賜金放還,亦欣然起程。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生之計在於少年時代,一國之計在於青春飛揚的青年。作為青年,我們有著令人羨慕的激情、活力、干勁和機遇。光陰似箭飛,青春似流水,我們怎能不努力,不抓緊?
語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如炎夏里的清風,如久旱後的甘霖,給我以真趣,賦我以真情,教我以真理,引領我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

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語文,她如我心中的一泓清泉,清澈見底幽雅寧靜,卻又不時泛起一層層漣漪,惹得我心潮澎湃。
語文,是心靈的天堂。
「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用一句話,描寫出滿足於歸隱後自耕自食的悠然情趣,"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彷彿眼前見到盎然春意,"日月這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了其里"體現出曹操博大胸襟,"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表達出詩人滿懷的相思愁緒。語文,用一枝神來之筆,畫出世間萬物,畫出詩人心中縷縷思緒,在一泓清泉中若點若圈,使我心雨飄飛。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西楚霸王項羽,他哀歌一曲,泣下數行,上演了虎賬別姬的千古悲劇,在漢軍的窮追猛趕的滾滾聲浪中自飲烏江,只因未把握時機,縱虎為患,使他自毀前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東坡遭貶,壯志未酬,心有不甘而吟;陳涉雖地位低下,苦難深重,卻呼出"王侯將相寧種乎?";屈原因遭奸人陷害,使其憂愁悲思而抒《離騷》……語文,用美妙圓潤的歌聲鳴出世間不平之音,唱出世人壯志滿懷,使一泓清泉泛泛作響,使我思緒翻飛。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道出了人生泛靜的選擇;「安得廣廈千萬間,在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超越自身的苦難,為天下百姓著想;"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寫出一個政治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更是一代偉人對歷史的絕唱,語文,用橫溢的才情吟誦著壯志情懷,在心中的一泓清泉中用詩化之墨潑灑出跳動的文字。
語文,記載著邈遠的歷史,激盪著人們深邃的遐思。
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裝滿了詩懷畫意,俠骨柔情,卻在心中永不停歇地流淌。

㈡ 一篇關於語文的文章

?:疑惑
!:1 感嘆 2 決定
。:1 明白 2 起程
合起來就是:一開始不理解語文,後來有了感想,明白了語文
或一開始猶豫,後來作出決定,努力學習
:)
一點想法,供您參考

㈢ 語文:介紹美文

最新材料作文題目推薦(2個考試作文,10個模擬題)

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一隻老鷹從鷲峰上俯沖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拚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2.今年的全國卷(Ⅰ)(河北等省)全國卷(Ⅱ)(陝西等省)均為材料類文題。這兩則材料類文題,都是先給定一則材料,然後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選側面和角度自主立意提煉話題。而要指出的是,這類文題與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材料作文已有所不同,即文體要求由原先單一的議論文改為文體不限,對材料的引用也不必死扣不放,而應該從材料中選取角度提煉出話題,然後再確定立意角度為文。如全國卷(Ⅰ)所給材料為:目前中國讀書的人越來越少。1999年為60%,2001年只有52%。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現在的人為什麼不讀書?中年人說沒時間,青年人說不習慣,還有人說買不起書。相反,網上閱讀的人越來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已經有18.3%。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己確定題目和文體。對這則材料不同角度的審讀就可生發出如下的話題:「網路文化」、「流行文化」、「文化快餐與傳統文化」、「古典文化的繼承與揚棄」、「精讀與泛讀」等。

經過話題作文的洗禮,材料作文的寫作思路和評判標准應該會是另一番境界了,具體該如何應對?先提供一些模擬試題:

模擬試題舉萃:

模擬試題一: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名英國登山者因為極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路上,這是一條登山者常走的登頂之路,幾十個登山者從他身邊走過,都不願意耽誤自己的登程。幾個小時後,這個34歲的登山者就離開了人世。

這件事傳開之後,有人感到震驚說,以前只有經驗最豐富的才能攀登到那麼高的地方,不管認識不認識,除非會危及營救者的生命,瀕臨死亡的攀登者是不會不營救就被遺棄的。但也有人說:不管是公眾還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總是要死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和壓力,要不,人們還以為這是花錢逛公園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模擬試題二:仔細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⑴石家莊等許多城市,設立了專門的有償失物招領公司,向失主收取一定服務費;而在保定市等地公交車上,主動讓座者可領到一張獎勵卡作為「讓座獎」,每張卡可到商店兌換價值1元的麵包。

⑵「這位旅客,麻煩您到那邊的吸煙室里吸煙好嗎?」長沙火車站的周啟月每天要不耐其煩的重復這段話,然而相當一部分旅客當面掐滅了煙頭,事後後又重新掏出煙盒。

⑶踏入社會之初,很多人都被告知:「社會復雜,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同時,不知從何時起,我們周圍有很多人慢慢成了「看客」,哪怕路遇歹徒當街行凶、目睹落水者拚命掙扎……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模擬試題三:南京市2007屆高三質量檢測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在「文革」中,一位老音樂家被下放到農村為牲口鍘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來,人們驚奇地發現他沒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麼會老呢?每天鍘草我都是按4/4拍鍘的。」而另一位音樂家——傑出的女鋼琴家顧聖嬰,在「文革」初期便自殺了。隱身在音樂的象牙之塔中,當風暴襲來,她心目中神聖美好的東西被踐踏時,她選擇了死亡來抗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模擬試題四: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一個人有一張出色的由黑檀木製成的弓。他用這張弓射的又遠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細觀察它時,說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觀毫不出色,真可惜!——不過這是可以補救的!」他思忖:「我去請最優秀的藝術家在弓上雕一些圖畫。」於是他請藝術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獵圖。
「還有什麼比一幅行獵圖更適合這張弓的呢!」這個人充滿了喜悅,「你正應配有這種裝飾,我親愛的弓!」一面說著,他就試了試;他拉緊了弓,弓卻斷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了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模擬試題五: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個學生要老師教會他所有的智慧。

老師笑了笑,從桌上拿起了一個蘋果,放到嘴邊,大大地咬了一口。過了好一會兒,老師才又張開嘴,將口中已經嚼爛的蘋果,吐在手掌當中,然後對著他的學生說:「來,把這些吃下去!」

學生驚惶地說:「老師,這……這怎麼能吃呢?」

老師又笑了笑,說:「我咀嚼過的蘋果,你當然知道不能吃;正如汲取別人的智慧,必須經過你親自去咀嚼、去實踐。」

學生恍然大悟:蘋果新鮮而甜美的滋味,是需要由自己來品嘗與體會的。學習的過程,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代勞。只有自己不斷反省、思考,才合成為自己寶貴的經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模擬試題六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古時中州(河南)有一蝸牛,痛感以往的碌碌無為,於是奮然立志,准備東上泰山,作一次壯游。計算一下路程,要走3000多年。於是打算南下長江、漢水,計算一下里程,也要走3000多年。再估量一下自己的壽命,卻已經來日無多。於是悲憤交加,鬱郁而死,落得一個被螻蟻之輩恥笑的下場。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模擬試題七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到省人才中心招聘銷售部工作人員。應聘者很多,但招聘單位卻只留給一個職位。在應聘者搶佔座位作準備時,一個叫張媛媛的女大學生卻幾次主動讓座,讓別人先面試。到她面試時,公司負責人對她的條件雖較為滿意,但認為她過於謙讓,不適合到銷售部工作。該負責人認為,謙讓的確是一種美德,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更需要「銳意進取」的員工。而張媛媛則認為不具備良好道德修養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此事在省城引起強烈反響。人們議論紛紛,有人說公司的要求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則,有人則認為張媛媛的做法是正確的,應繼續保持這種美德。

請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更多話題作文優秀範文、高中語文優秀教案、教學實錄、備課資料、同步試卷、美文、高考模擬試卷、文學欣賞盡在語文軒網站:www.yuwen888.com(語文發發發)

模擬試題八

海淀區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中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鯨遇到身體瘦小的沙丁魚時,便張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魚後面窮追不舍,離海灘越來越近了,鯨卻渾然不覺。等鯨以極快的速度,接近海灘時,要避開險境已經太遲了,巨大的身體因為慣性沖上了海灘,陷在海沙中無法動彈。而沙丁魚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

①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②自擬標題,自選文體。

③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

④不少於800字。

模擬試題九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個農民曾經向一位教授這樣問道:「先生,一個聾啞人曾到五金商店去買釘子。他先把左手中的兩個手指放在櫃台上,然後用右手做釘錘的樣子。服務員拿出一把錘,他搖了搖頭,並用右手指了指放在櫃台上的兩個手指。服務員拿給他釘子,他點了點頭。這時候,恰巧有個盲人近來。先生,請你想像一下,他將如何買到一把剪子?」

「噢,很簡單,只要伸出兩個指頭,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樣就可以了。」教授從容地回答。

其實,盲人是會說話的。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模擬試題十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個字的作文。

同樣是喝水,有的人用金杯玉盞喝,有的人用瓷杯泥碗喝,有的人用雙手捧著喝。第一種人感覺到富貴,第二種人感覺到貧賤,只有第三種人痛快地說:「真解渴啊!」人渴了,要喝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子;真正的享受是你喝上了甘甜的水,而不是舉起了華麗的杯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㈣ 語文課文

本文可分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點明主題。
第五段(第9自然段)把白楊樹與楠木作對比,表達鮮明的愛憎,再次贊美白楊樹。

文章開宗明義,點出「我贊美白楊樹」的原因就在於它的「不平凡」。接著通過介紹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引出那「傲然地聳立」的白楊樹,繼而描述了白楊樹的外部形象和內在氣質,突出了它「不平凡」」的特點,並再三贊美它「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然後緊扣這「不平凡」展開聯想和想像,由樹及人,道出了它的象徵意義,進一步表明:「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於是水到渠成,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最後,巧借桶木作比,反襯出白楊樹的「不平凡」,更以激昂的語調發出「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的呼聲。自此照應開頭,情感聚焦,中心突出,使本體(北方農民)和象徵體(白楊樹)都形象鮮明,令人感奮。全篇脈絡清晰,一線串珠,層層推進。

㈤ 語文摘抄美文美段

綠,是夏日樹陰下的那潭清泉,裡面盪漾著幾根綠油油的小草。綠,是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西湖,引得無數文人為之神魂顛倒。綠,是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梅雨潭,成為膾炙人口的美文。(《找尋自己的綠》)毫無置疑,綠是最令人心動的顏色。墨綠給人以淡泊寧靜;淺綠給人以恬靜輕快;嫩綠則給人以生命的暢想。而綠的樂章給人的或許就是對生存、生活、生命的思索。(《綠的樂章》)

●帶著一顆快樂的心,你會處處感到快樂;帶著一顆寬厚的心,你會處處感到溫暖。人生難免遇到傷害,只要勇敢、堅強地面對,它就會成為難得的財富。心不設防,天寬地長。(《心不設防》)

㈥ 關於語文的文章

我心中的語文*[原創]

一日,我問語文:「你是什麼?」

語文告訴我「:我是精神,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精神;是俯首
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我是美景,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美景,是明月青松照,清泉石上
流的美景。是。。。。」

於是,懷著一種好奇心,我開始了解語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終於成為了它
的好友。

原來,語文就如母親的嘮叨,如春風般甜蜜溫暖;就如人類進步的階梯,領著我們
像前走去;就如宇宙中那永恆的太陽,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

語文,可以讓我借李白之筆去描繪那如銀河般的瀑布;可以讓我借社甫之心去
表達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心;可以讓我感受到曹操那雄心壯志。。。。

語文,讓我明白,耕耘了後的收獲是美的;獨自迎著寒風盛開的梅花是美的,樹
葉完成了他的使命幽幽地從樹上打著旋兒落下是美的。。。。。是語文讓我明白生活是美的。

不管語文是什麼,像什麼,它永遠是類前行的動力,它讓我知道原來世界如此美
妙,神奇。噢,豐富多採的語文啊,你陶冶了我的情操,洗滌了我心靈的塵埃,我要繼續在你的世界中前行,我要更深刻地
去體會你那般奧妙,你那般美。

㈦ 語文優秀文章

登泰山記》原文譯文與賞析

一、《登泰山記》原文: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二、《登泰山記》譯文: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山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濟水。在那陰谷和陽谷南北分界處的,是古時齊國所築的長城。最高處是日觀峰,在長城以南十五里處。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十二月,自京都冒著風雪,經過齊河、長清,穿過泰山的西北山谷,越過長城的城牆,到達泰安。這個月的二十八日,我與泰安府知府朱子潁從南面山腳下開始登山。山道長四十五里,都是用石頭砌成的台階,一共有七千多級。泰山的正南面有三條山谷。中谷環繞泰安城下,就是酈道元所說的環水。我開始順著這條山谷進去。不到一半路,越過中嶺,又順著西谷走,就到了山頂。古時候登泰山,都是順著東谷進去,道中有天門。東谷,古人叫它天門溪水,我這次沒有到。現在所經過的從中嶺到山頂中那些像門坎一樣橫在路上的山崖,世上的人都稱它們為天門。山道上迷漫著霧氣,非常光滑,那些台階幾乎不能攀登。等到達山頂,看到青翠的山峰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望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和徂徠宛如一幅畫,半山上停留著雲霧,就像飄帶一樣。

二十九日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時候,和朱子潁一起坐在日觀亭上等候日出。這時大風颳起積雪撲打著臉面,亭子以東從腳下起,都被雲霧彌漫,漸漸地看到雲霧中數十個白色的像骰子似的,那是山呀。這時天邊的雲像一條條線似的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霎時間變得五彩繽紛。太陽出來了,像丹砂一樣赤紅,下邊有搖動著的紅光承接,有人說:這就是東海呀。回過頭來再看日觀峰以西的那些山峰,有的受到日光照射,有的沒有被照射到,或紅或白,錯雜相間,一個個都彎腰曲背,好像在向日觀峰鞠躬致敬。

日觀亭西邊有岱祠,還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宮在碧霞元君祠的東邊。這一天,返回的路上觀看了道路兩旁的石刻。自從唐高宗以來,那些遠古的石刻大都模糊不清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在路旁的,都來不及前往。

泰山多石頭,少土。石頭都是蒼黑色,多是平方的,很少是圓的。雜樹很少,多是松樹,生長在石縫里,樹頂都是平的。到處是冰雪,沒有山泉瀑布,沒有鳥獸的聲音和足跡。到日觀峰幾十里內沒有樹,而雪深得與人的膝蓋相齊。

桐城人姚鼐記。

三、《登泰山記》賞析:

姚鼐(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有室名惜抱軒,學者因此稱他為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他是清朝著名的古文家,桐城派重要首領之一。他早年跟隨伯父姚范學習經學,又跟同鄉劉大 學習古文。三十二歲中進士,進入翰林院,曾擔任過四庫全書館的纂修官。後來辭去官職,主持江寧(今江蘇南京)、揚州等地書院四十餘年。著有《惜抱軒詩文集》、《九經說》等。他所編選的《古文辭類纂》是近代流傳很廣、影響很深的一部古文選本。他發展了方苞、劉大櫆 的「義法」說,使得他們的文論才成為體系。他們又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稱他們這一文學流派為桐城派。姚鼐的《登泰山記》是體現桐城派「義法」(言有物曰義,言有序曰法)的代表作之一。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歲。他參加纂修的《四庫全書》於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記名。此年以養親為名,告歸田裡,道經泰安與摯友泰安知府朱孝純(字子穎)同上泰山。泰山氣勢雄偉,風景壯麗,歷代文人騷客多在春秋佳日,聯袂登山,吟哦題詠,留下了許多優秀的篇章,姚鼐的《登泰山記》把泰山雪後初晴的瑰麗景象和日出的壯觀場面真實動人的描繪出來。且記述的是冬日的游歷,有別於余縉、李健吾諸公的文字,因而顯得不落窠臼、更具特色。

作者從地理環境著筆,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濟水東去,名山傍水,分外壯觀。作者巧妙的利用介紹山谷而引出齊國修築的古長城,從古長城又引出「最高日觀峰」的所在位置。為下文描寫登山所見,做好了必要的准備。作者胸有成竹,把山、水和長城置於廣闊的天地之中。從大處著眼,高屋建瓴。接著,作者寫自己由京師至泰安的沿途經歷,交代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動身起程那天,「乘風雪」出發,氣候十分惡劣,這似乎是一巧合,其實這正是作者的匠心獨運之處。他悄悄的埋下一條貫穿全文的伏線,以便為描寫登山的艱難、游覽的豪興而創造出有利條件。接著他記敘丁未(二十八日)那天,由南面山腳處登山,誰知那山竟高達四十五里,石階竟有七千餘級,這用數字來顯示峰巒險峻的手法實在高明。作者選擇的路線是循中谷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顛」。看似輕描淡寫,但讀至下文,「所經中嶺及山顛崖限當道」,「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頓有「成如容易卻艱辛」之感。登上山顛,廣闊的視野中,山、水、城郭盡收眼底,座座青峰身披皚皚白雪,照亮南天,鳥瞰泰安城,汶水和徂徠山,沐浴在夕照中;環繞山間的雲霧,就像輕柔的腰帶。作者用落日、青山、流水、白雪、城郭、組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夕照圖,真可謂尺幅千里,呼之欲出。

作者於二十八日傍晚登上山頂,第二天即除夕(當年十二月小)五更時分,與子穎至日觀峰之日觀亭,坐候日出。他不惜濃筆潑墨,分三個步驟:一曰日將出,「雲一線異色」。二曰日正出,「須臾成五彩」。三曰日已出,「日上,正赤如丹」。日出之景,變幻莫測,形諸文字,有些棘手,他卻能窮形盡相地正面描摹旭日升騰時燦爛的光彩和跳躍的歡態,而且還把長天、雲彩、大海作為背景,有力地烘托出日出的壯觀。寥寥數語,氣勢磅礴的日出就宛然在目。詩仙李白也在此看過日出,「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海色動遠山,天雞已先鳴。」雖有特色,卻稍有遜色。杜甫途經泰山,賦有《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為千古絕唱。這和姚鼐的「

稍見雲中白若數十立者,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之後,作者又欣然回視西峰,見雪後初晴,日光照射,顏色相雜。這一筆,似乎可削,但她卻表現了日出的效果和影響,是絕不可缺少的。

山頂的建築,山道中的石刻,記敘收放自然,詳略有序。這都與登山活動的對象的主次、個人感受的深淺息息相關。最後綜述泰山冬景的特點:石峰峻峭,青松蒼勁,冰雪覆蓋,眾鳥飛絕。用凝練的語言把自己的游覽所見歸結為「三多」、「三少」、「三無」。結句照應冰雪,嘎然而止,令人回味。

桐城派古文以簡潔著稱。姚鼐的《登泰山記》是其代表作之一。登泰山,可記可寫的東西很多,要是信馬由韁,洋洋幾千字亦不為多。以本文而論,登泰山路見何物,路遇何人,與子穎有何談論,泰山有何傳說,有何感慨,可挑可揀。但作者卻只寫了「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和「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兩句,算是路途所見。他把重點放在登山路徑和山頂景物上。他覺得路徑復雜而艱難,為後來者著想,需詳細交代。山頂奇觀,乃眾人嚮往,不可不細細描摹。名勝古跡,土石動植冰雪,自有特色,作「記」自然不可忽略。

歷來的大家都講究起承轉合,講究扣題,文章高手總是為突出題「目」而或收或放。作者從始至終緊扣「登」這個「目」,本文開始介紹泰山的山水形勢,為「登」字作鋪墊,寥寥幾十字收筆。作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是其共同特點,。但用這個標准來衡量本文卻發現,本文的「形散」是有限度的,無非在取材上較為自由罷了。而本文所取材料一沒有離開泰山,二沒有離開「登」山,故取材上的散是有限度的。在表現方法上,也以記敘為主,兼有描寫,沒有議論。故本文取材和表現方法上的聚和凝,是桐城派簡潔的文風「言有物」的有力注腳。

用語准確,不事渲染,更無鋪陳。以記登山經過而言,「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乘、歷、穿、越、至」五個動詞,把從京師去泰安的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並能讓人悟出作者當時冒風雪,過縣城,穿山越嶺的艱辛。以描寫山頂景色而言,七句話描繪了七個畫面:①「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②「大風揚積雪擊面」;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④「稍見雲中白若 數十立者,山也」;⑤「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⑥「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⑦「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可見作者用語何等准確。如寫山頂的風,作者不用烘托或渲染的方法,只用「大風揚積雪擊面」七個字,便可使人想見。不但寫出了「風揚積雪」的視覺,而且寫出了「擊面」的觸覺。「揚」、「擊」二字把風力描繪得十分突出,使讀者有感同身受的體會。日觀亭以東,「自足下皆雲漫」,「漫」寫雲霧之大。雲中山「白若 」,抓住了形狀的特點。「極天雲」細如一線是其特點。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抓住了它瞬間的變化。而且靜動有序,有張有弛。堪稱「有物有序、清新簡潔」的典範。

㈧ 關於語文的文章有什麼呀

以前看過一篇叫《語文天生浪漫》的文章
印象還不錯,找出來給你吧,,呵呵希望是你想要的

語文天生浪漫

讓我們再次聆聽那遙遠的聲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義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氣息。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將古人的浪漫情懷推向了極致。

語文,從遠古走來,從蠻荒走來,從我們祖先浪漫的心靈中走來。

開天闢地的盤古,以身補天的女媧,用剛與柔成就了遠古人類對世界與宇宙浪漫的想像;填海的精衛,逐日的誇父,用血與肉書寫了所有生命對自由與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著浪漫,四十棄官歸隱的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著浪漫,五十始舉進士的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因著浪漫,王昌齡發出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壯誓言;因著浪漫,李白才會仰天長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語文,從浪漫的心靈出發,走向深廣,走向博大。

因著語文,孔雀東南飛的故事成了家喻戶曉的絕唱;因著語文,木蘭從軍的傳說成了婦孺皆知的佳話。

因著語文,雪萊的「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溫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懷;因著語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激盪著每一個開拓者的胸襟。

因著語文,我們收藏了春的溫馨、夏的火熱、秋的豐碩、冬的冷峻;因著語文,我們領略了北國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鷹,東海的潮汐。

語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載體。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靈動的才智,無不棲於根深葉茂的語文之樹,它生生不息地傳承著人類文明,它滌盪污濁,提精煉粹,陶冶身心,它匯聚了浪漫又傳送著浪漫的語文,呼喚浪漫的情懷。

一個有些浪漫情懷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樣無私,「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樣無畏,「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他們可以心游萬仞、精騖八極,更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撐門拄戶、立地擎天。既可以迎來送往,勝友如雲,更可以一人一盞一影,孤燈自守黎明。既可橫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潛心,十年磨一劍。人世可如岳飛,「壯懷激烈」,「八千里路雲和月」,也可躬耕壟畝如諸葛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唯有具備一些浪漫情懷,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備一些浪漫情懷,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語文,熱愛語文,欣賞語文。

因為,語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同身受黯然的低眉,是情到真處開懷的大笑;浪漫是與青春一同上路,比夢想走得更遠;浪漫是用愛成就理想,用心托舉希望;浪漫是一種永遠年輕的生命的記號,是一個與浩渺時空中的一些人、一些事相遇的過程……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細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樂的也是憂傷的。

浪漫是一粒種子,把信念扎入地下,才可能將生命探向藍天;浪漫是一棵大樹,愈是同泥土為伍,愈是有雲彩作伴;浪漫是一道彩虹,匯集了地上的雨露,才能夠凝成天上的錦綉……

一分一秒的華年、一朵一朵的笑靨,一句句清風的低語、一幀幀季節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發黃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並裝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讀。讓我們的心牽著我們的手,在語文的世界裡徐徐穿行,在真實與浪漫中徐徐穿行。

——此文作者:熊芳芳

㈨ 一篇語文文章

1.貝恩是一個無私、高尚的人。
2.因為貝恩不願意見死不救;他的心裡會很矛盾:「帶上他我會離不開這的,可我不能見死不救啊,他需要我的幫助。"
3.給人更大的想像畫面,讓人對貝恩的敬意油然而生。
4.貝恩和羅伯特的做法就是一個明顯的對比,更加突出貝恩的善良、高尚和無私。
5.我們應該多幫助別人,有時候,你一個高尚的選擇恰恰是決定你命運的時刻,幫助別人很多時候都是在幫助自己。

都是自己想出來的,不好的話不要見怪,希望能夠幫到你!

熱點內容
有什麼好歌 發布:2025-07-08 07:06:26 瀏覽:68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計劃 發布:2025-07-08 07:06:19 瀏覽:841
數學老師推薦信 發布:2025-07-08 04:44:51 瀏覽:167
mc另類壓聲教學 發布:2025-07-08 04:35:41 瀏覽:891
古代地理學巨著 發布:2025-07-08 04:35:00 瀏覽:600
松鼠公開課教學設計 發布:2025-07-08 04:08:22 瀏覽:946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