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語文難
我一同事的孩子以前語文作文不好,也快四年級的時候去那裡聽了下。感覺還可以。好像在東,海,西的都有,可過去看看。
2. 高考 北京語文難不難
北京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後,來自不同考場的多位考生表示,考卷「難度適中」。陳經綸中學幾名考生表示,和平時考的難度差不多。
古文試題成為考生們考後議論的焦點。「兩篇文章和一首詩歌,考的是王維的詩。」首都師范大學附中考點考生小張說,古文閱讀的篇幅和難度都較其它考題更加費時。
3. 天律,北京語文分不受限的一本
一、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答案】C【考點】考查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讀音和正確書寫漢字。【解析】將字音字形結合起來考查,不但可以減少題量,還符合生活語文的規律,應該大力提倡這種命題思路。A項:其-奇,據詞義可以推測出來;薈,音「huì」。B項:「蒞」音「lì」。D項「圉」音「yǔ」【思路分析】對於北京考生而言,讀音錯誤的相對較少。同音字造成的錯別字可以通過義辨法區別。2.【答案】B【考點】考查詞語(實詞)的選用【解析】近義實詞可以從適用對象或范圍、感情色彩、詞義輕重、搭配習慣諸方面辨析。遏制:重點是「制」,控制住/遏止:重點是「止」,使停止。顯然,目前對於環境惡化只能控制還不能使其停止,排除C、D。善於:范圍廣/擅長:主要用於專業特長,如擅長繪畫。畫山水,應該選用「擅長。【思路分析】考生不必逐空選擇,只需要選出自己最拿手的兩空即可。選擇時,組詞造句法最為適用,也最為實用。如:維持秩序/按次序入場3.【答案】D【考點】考查對成語的理解和選用【解析】D項望文生義。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形容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思路分析】對於成語,要用文言文的知識來識記和理解,其中的典故成語如「世外桃源」、「目無全牛」、「五風十雨」等需要整體把握,切不可肢解、曲解。4.【答案】A【考點】考查辨析病句。【解析】B項有歧義:「利息」的含義不明確,可改為「貸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難以想像」與後文重復,可去掉。C項後一分句暗換主語或謂語中心語殘缺。可在「耗時」前加「需要」,並去掉「不可或缺」。D項表意不明:「這」指代的內容不明確,如果指「不能發生矛盾」尚可,指「發生矛盾後就各執己見」就不妥了。【思路分析】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是考生的一塊雞肋。除了平時的專項集訓外,考生尚需要運用語感審讀法、造句類比法、壓縮主幹法和從語法、修辭、邏輯和語意上綜合分析。5.【答案】D【考點】考查文學常識和作家作品。【解析】這種形式的考查比較新穎,有利於引導學生通過實例來學習和記憶。D項左拉的代表作是,《盧貢—馬卡爾家族》《娜拉》《四福音書》等,《巴黎聖母院》的作者是雨果。【思路分析】該考點一般難度不大,注意一個「常」字和「名」字,不要糾纏於細枝末節,可列表比較或歸類復習。二、6.【答案】C【考點】考查對文中實詞的理解【解析】C項,據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內容「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和叔孫通笑著說:「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眾儒生被徵召的情況來看,叔孫通此處斷不會認為他們「品德低下」,應當譯為「見識淺陋」。課文《曹劌論戰》有「肉食者鄙」,《出師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思路分析】文言文實詞的推斷,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據上下文的文意進行排除或篩選,至於據結構、語法等進行分析,還不如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難度不要大),積累一定的文言文,形成語感。7.【答案】A【考點】考查對文言文虛詞的理解。【解析】A項均為介詞「趁機」。B項:到(動詞)/的(助詞)。C項:按照(介詞)/在(介詞)。D項:所字結構,助詞,可譯為「的」或不譯/被(介詞),被動句固定句式「為……所」【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虛詞均出自大綱規定的18個文言文虛詞。對照句出自教材或選文。對於前者可以此句中該詞的意義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講的通還是講不通。對於後者,則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個句子乃至一段的意思而定。8.【答案】C【考點】考查翻譯文言文中的句子。【解析】C項:「車騎」翻譯成「戰車騎兵」錯【思路分析】用選擇題的形式考查翻譯,難度不大,但考生一定要據上下文仔細辨別其翻譯中的細微之處。據文章第二、三段可知,這是叔孫通為漢帝制定禮儀以使君臣的尊卑有序。朝堂上當然不會像作戰那樣排兵布陣了。9.【答案】B【考點】考查對文章信息的篩選。【解析】②寫的是高帝的做法,據此可排除A、C兩項;⑤寫的是叔孫通幫助恢復古禮後的效果,不能說明其「識時務,有眼光」,據此可排除D項。【思路分析】考生一定要有原文意識,找到備選項在原文的所在,據上下文讀懂大意,再據題干進行篩查。10.【答案】D【考點】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解析】據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後,群臣才沒有了尊卑禮法。【思路分析】考生對於需要讀懂幾個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才能回答的這類概括題,比較犯難。其實,只要牢牢把握一點,就是找到信息源,進行比較、歸納、概括,也就迎刃而解了。第Ⅱ卷(共120分)三、本大題共3小題,共22分。11.【答案】11.(5分)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補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考點】考查文言文的斷句【思路分析】文言文的斷句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與翻譯相關的題型,其難度低於翻譯,但讀不懂文句,斷句也是很困難的。考生可在讀懂大意的基礎上,據標志詞進行輔助斷句。如據實詞「補不足」、「人」、「損」,據虛詞「之」、「是以」等可輔助判斷。12.【答案】12.(10分)①(2分)D②(3分)蘇軾辛棄疾豪放派③(5分)第一問:達觀、豪邁的胸懷第二問:略【考點】①考查對詩句內容的理解②考查詩歌的風格和流派③考查詩歌的思想感情的分析。【思路分析】①七八句「准擬」,據注釋是「準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說。②宋詞的風格和流派大致為兩類,一類以蘇辛為代表的「豪放派」,一類以柳永、李清照為代表的「婉約派」,從詞的內容和情感傾向可判斷。③「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擬岳陽樓」均表現了詞人的樂觀、豁達的面對風雨的情懷。考生只要調動聯想和想像,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使詞人的形象躍然心頭,不難歸納出來。13.【答案】13.(7分)①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②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又豈在朝朝暮暮四、1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崑曲的內容有的誨淫誨盜,有的也教盅教孝,勸貞勸節。B.崑曲里好的戲文詞藻故實頗豐,而且文言白話兼而有之。C.崑曲的舞注重手腳之間的協調,是為了准確地表現唱詞。D.崑曲人物舞台站位互相對稱,因其舞檯布景講究對稱性。【答案】14.(3分)B【考點】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解析】A項信息源在第三段:「崑曲那些戲本子雖然也有幽期密約,盜劫篡奪,但是總要歸結到教忠教孝,勸貞勸節。」原文沒有「誨淫誨盜」的字樣,.無中生有。C項是對第四段開頭幾句的概括,原文是「舞的部分就是身體的各種動作跟姿勢,唱到哪個字,眼睛應該看哪裡,手應該怎樣,腳應該怎樣,都由老師傅傳授下來,世代遵守著」。這里絲毫看不出有「為了准確地表現唱詞」的目的,也是無中生有。D項:據末段「沒有一刻不是兩人互相對稱的。這一點似乎比較平劇與漢調來得高明」,不能推出「舞檯布景講究對稱性」的原因,故為強化因果。【思路分析】對文意德概括,不能簡單的比對了事,要根據全文作細致比對,看看選項概括了文中哪些相關內容,概括的是否准確。15.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崑曲的愛好者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一定的經濟條件。B.崑曲演出的效果與觀眾事先對曲目內容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關系。C.崑曲演出原是廳堂里的事,因此不太適應新式舞台的要求。D.崑曲演出要求演員注重動作姿勢,致使有些演出如木偶戲一般。【答案】15.(3分)D【考點】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解析】D項的有效信息在文末一句:「崑曲雖然注重動作跟姿勢,也要演員能夠體會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著祖傳表演,也就跟木偶戲差不多。」此項張冠李戴,原文是說死守祖傳表演而不知道所以然才跟木偶差不多。【思路分析】此題難度略小於上一題。筆者以為,兩個小題均考查了同一考點,似有重復之嫌。16.簡要概括本文談到的崑曲的長處與局限。(4分)【答案】16.(4分)長處:①文化內涵豐富,唱詞文白兼有且重故實;②藝術表演精湛,歌舞並重局限:不適合在新式舞台演出,有的演員墨守成規。【考點】考查信息的篩選與整合。【思路分析】「局限」難度不大,信息源在文末;「長處」「長處」的有效信息主要在第(3)、(4)兩段;第二點也好概括,關鍵是第一點其唱詞(腳本)的特點是否是其優點,唱詞的特點也需要概括。五、本大題共四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題。司馬祠(1)一說到韓城,自然會想到司馬遷。地以人傳,由於崇敬司馬遷,而對韓城心儀已久。在這次的游覽的歷程中。韓城的地勢之高,城廓之闊,田園之麗,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2)韓城南邊是一個有別於周圍山原的盆地,綠樹蔥蘢,良田萬頃,疑是到了江南仙境。從這里流入黃河的芝水,使芝川有著天賜的好風水。與司馬遷結緣的漢武帝,曾想長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這一帶挖到了靈芝。漢武帝喜得瑞葯,卻也沒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將原名陶渠水的這條河更名為芝水了。過小石橋,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開始了仰望中的登攀。(3)腳下的古道是用寬大厚實的石條鋪成的,粗礪堅硬,歷經數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於春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後,繼續開鑿了這條懸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漢之爭,韓信經這兒運過兵;漢武帝祭祀後土,經這兒往返行宮;隋唐末年,李世民經這兒攻入長安;明末李自成經這兒渡龍門,直搗燕京。這條巨石鋪砌的古道,緣於不易更改,萬年不朽,是另一部書寫在石頭上的史記。太史公之前之後,這里上演過的金戈鐵馬的歷史活劇,都被載入了有形無形的史冊中。而這座歷盡滄桑的司馬祠,也正是在有形無形之中負載著史聖無形的精神內涵。(4)「高山仰止」,是《詩經》里的名句,嵌在這頭頂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謁者的心情。這時,你的腳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級台階,就可以抵達祠頂了。這條險峻的山脊,是後人墊溝築起的,磚石砌成的九十九級台階,用意取之於《易經》中的釋義,九為數之極,九九則至高無上了。皇上的祖祠稱九廟,官銜不算高的太史令卻有九十九級的神道,確乎有造祠者藐視皇權之意,更具寓義的是說司馬遷經受了多麼坎坷曲折的磨難,才登上史聖之巔峰。他「以天地為量,不計小恥」,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光照後世。(5)攀至最高層的祠院,地勢開闊了。殿內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塊夢碑,說唐朝褚遂良於同州夢見一女子自稱司馬遷之侍妾,叫隨清娛,遷遇難後憂傷而死,褚遂作此墓誌銘。是實錄還是虛幻,莫衷一是。造於北宋的司馬遷泥塑像,不是宮刑後無胡須的「婦人像」,是據芝川鄉間尋訪到的太史公壯年線描畫像塑造的,相傳畫像出自司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蘇武和李陵吧?傳說司馬遷去世後,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將太史公的骨骸運回故地,掩埋在這高崗上的。有種說法,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絲毫損傷,司馬遷受了宮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塋。這是誰的悲哀呢?我寧可認為,此處枕家山,臨大河,氣宇軒昂,一覽眾山小,是史聖最佳的長眠之處。寢宮後是司馬遷圓形磚砌墓冢,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狀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屬。墓頂一柏分為五指,人稱五子登科,形若顫抖的五指,傲指蒼穹。(6)這是天問!我聽見史聖在歌唱。這歌聲穿越古今,揚善棄惡,與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鷹飛過,它讀圓的墓冢,讀方的祠院,讀直的牌坊和山門,再讀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橋大路,這竟然是大地上一個巨大的問號。1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4分)()A.漢武帝之所以與司馬遷結緣,是因為在太史公的故鄉挖到了投其所好的靈芝草B.作者在文章中敘寫韓城的人文歷史和地理風貌,凸顯的是史聖家鄉的人傑地靈。C.在作者看來,受了宮刑的司馬遷死後不能埋入祖塋,這構成了史聖最大的悲哀。D.類似於褚遂良的夢,本文的行文也呈現出一種虛虛實實,撲朔迷離的寫作風格。E.文章融歷史想像與現實感懷為一體,為這篇游記增添了幾分厚重感與文化內涵。【答案】17.(4分)BE【考點】綜合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對作者觀點的評價,對寫作思路和作品風格的評價。【解析】A項有效信息在第(2)段:「與司馬遷結緣的漢武帝,曾想長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這一帶挖到了靈芝。」據此,該項強加因果。C項據第(5)段「有種說法,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絲毫損傷,司馬遷受了宮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塋。這是誰的悲哀呢?我寧可認為,此處枕家山,臨大河,氣宇軒昂,一覽眾山小,是史聖最佳的長眠之處」可知,作者倒認為司馬遷長眠於此乃「最佳」,故而此項無中生有。D項:本文是按行蹤來寫的,談不上「撲朔迷離」。【思路分析】考生可先通讀全文,把明顯的錯誤劃去,再對剩下的選項進行比對。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2分)【答案】18.(2分)①在結構上統領下文,承上啟下②表現司馬祠的地勢由低到高的走向③暗含對司馬遷的敬仰之情【考點】考查對文章內容和思路的分析。【思路分析】此題難度不大。某一段的作用,要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作答。這是一個明顯的過渡句。結構上有過渡作用;內容上,考生要注意「仰望」一詞,仰望誰?為什麼要「仰望」?這樣思考。19.文章側重描述了司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這些部分各自負載著什麼與司馬遷有關的「無形內涵」?(6分)【答案】19.(6分)要點一:九十九級神道——司馬遷所經受的磨難要點二:泥塑像——司馬遷的「完人」形象要點三:墓冢——司馬遷的大智大慧要點四:墓頂一柏——司馬遷的「天問」【考點】綜合考查歸納內容要點和分析文章結構。【思路分析】首先分析作者寫到了司馬祠的哪些內容(對象),這些對象各自的象徵意義或寓意應該在其後面,要圈點、勾畫,然後進行整合。第一問:據題干「司馬祠」可大致判斷出信息源所在,再對相關內容進行歸納、整合。第二問:有效信息在第(4)、(5)段。或許第一點不難概括;其餘幾個要點可能遺漏。司馬祠內外的物件、結構就是「有形的」,其後的評說便是「無形的」。20.閱讀文章最後一段,回答下面問題。(6分)①四個「讀」字的運用,有什麼豐富而深刻的含義?(3分)②結尾一句「這竟然是大地上一個巨大的問號」,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原文作答。(3分)【答案】20.(6分)①(3分)要點一:把司馬祠當成歷史的大書,強調它特別值得解讀要點二:引發讀者對司馬遷人格與精神進行深入思考②(3分)(略)【考點】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主觀感悟。【思路分析】考生不妨這樣思考:「讀」的幾個對象都與司馬祠有關,而司馬遷彪炳史冊的不正是他偉大的人格和作品嗎?第一問便迎刃而解了。第二問要求考生扣緊原文作者的觀點和態度作答,可結合考生積累的司馬遷的《報任安書》等知識來回答。六,本大題共2小題,共10頁。21,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話改寫成一句話,並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減詞語)。(4分)《紅樓夢》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曹雪芹是長篇小說《紅樓夢》的作者。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沒落被《紅樓夢》揭露了。①以《紅樓夢》為主語②以曹雪芹為主語【答案】21.(4分)①《紅樓夢》是曹雪芹創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沒落為主題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沒落為主題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紅樓夢》的作者。【考點】考查句式的選用和變換【思路分析】此題實際上考查短句→長句,看似簡單,實則要注意三個短句除用作母版的那個,其餘兩個都得調正語序。22.今年10月1日,北京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聚會遊行,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有市民建議,受閱部隊中應有「搶險抗災部隊方陣」和「維和部隊方陣」,群眾遊行隊伍中應有「志願者隊伍」和「城市外來務工者隊伍」。請從上述「方陣」或「隊伍」中選擇一個,擬寫一段現場解說詞。要求:突出該方陣或隊伍的特徵,贊譽其風貌;語言簡潔得體;不少於100字。(6分)【答案】22.(6分)(略)【考點】考查擴展語句和語言的簡明、得體。【思路分析】考生只需要任選一個即可,按照要求,可適當使用修辭手法,以使語言生動。很全吧
4. 今年北京高考語文和數學難度怎麼樣
1、2016年高考全國共有九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四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分省自主命制五套。由於高考試卷不同,難度是有差異的。
2、其實高考試卷的難度也是因人而異,不同的考生對高考試卷難度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北京市高考試卷難不難主要還要看考生本人的答卷體驗。
5. 2017北京高考語文試題難嗎
個人感覺還比較簡單。
6. 2017年北京高考語文試卷難不難
1、2016年陝西省高考將全部使用全國卷,且英語考試中的聽力考試成績也將計入外語科總分之中,內高考英語容聽力考試恢復後,將採取國家教育考試標准化考點語音廣播系統統一播放考試內容的方式進行。2、預計2016年高考全國卷的難度系數仍然會保持與往年一致,不會有太大變化。
簡明扼要: 這是你在修改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無關主題的統統都刪掉。一個短句比一段冗長的廢話更具說服力,大白話比晦澀的專業術語更受歡迎。記得:簡單就是力量。
富於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動詞,當然,並沒有要求每一句都是這樣,你需要變化。但是,多試試能夠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沒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時候再用,你剛開始寫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個問題。
7. 2015年北京高考語文難不難,難度系數解讀點評解析
1、實用長文本閱讀部分
實用類長文本閱讀材料契合和當下「創新型」國家的熱點問題,材料一以中國的四大發明「印刷術」切入,以中國印刷業遭遇危機為背景,講述了西方印刷技術的發展,以及與西方相比,中國傳統印刷術處理漢字的困難。材料二承接材料一,介紹了解決中國傳統印刷難題的第四代排字機的運用原理和研製過程,指出我國精密漢字排照系統的自主創新與研製成功,使中文印刷進入了「光與電」的時代。材料三繼續接著材料二自主創新的問題,討論中國應如何利用傳統技術,實現現代的自主創新。
三個材料在內容上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科學技術的巧妙結合,這是本次實用類長文本閱讀的一個特色,兼顧文化性和實用性。與一模、二模考試相比,在長度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通過歷次考試已經適應了這樣的文章長度,在閱讀文章上應該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從出題上來看,這次三個材料分別出題,基本上題目都只與一個材料有關,這樣出題信息相對集中,也為考生減輕了不少壓力。再者,與模擬考試相比,本次考試實用類文本的題目基本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也減輕了考生尋找信息點的壓力,節省了考試時間。最後,本次考試這是的題目答案基本都從文本中來,需要學生積累的題目比較少,只有兩個題目涉及考察到了學生的文化文化素養,一個考查字音字形,另外一個考查成語中字詞的意思,都相對簡單。
2、古詩文閱讀部分
古詩文部分原本應是整張試卷當中相對穩定的部分,但在這次考試中也體現出一些新意。具體來說,文言文考查了兩篇文章,雖然兩篇文章都比較短,但閱讀量也相對增加,相對於現代文來說,古文閱讀量的增加使學生在文本理解上增加了更多的困惑點。文段一考查了《呂氏春秋·去私》的內容,是一段論述性文字,與學生平時接觸的人物傳記稍有不同,也體現了近幾年北京高考文言文文本選擇多樣性的特點。本次考試,選擇題考查點相對傳統,第一題分兩小題考查實詞的意義,第二題考查虛詞,第三題考查文句理解;主觀題稍有新意,第一個主觀題考查翻譯,第二個主觀題要求運用恰當是熟語描繪文章中提到的人物,考查學生的文化積累,第三個主觀題要求學生回答「善」在語境中的具體所指,也是一個文意理解的題目。總體來說題目不難,雖稍有新意,但並無難點。文段二是這次文言文考試的亮點,內容來自於學生都熟悉的《論語·侍座》,採用了兩個標點版本,要求學生按照新的版本補充文句的說話人,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評價兩種標點方式的優劣,這就要求學生對課內文本相當熟悉,並且對文中的人物性格、志向有相當的了解,這樣才能做出恰當的評價。本題不僅要求學生有讀懂文本的能力,而且要求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自己的理解評價,難度較大。
詩詞部分考查了蘇軾的《醉翁操》,表達了蘇軾對歐陽修寄情山水、在自然中感受天籟之音的贊美。考生對蘇軾和歐陽修都相對比較了解,文本難度較低。從題型上來看,可以說是非常傳統,毫無新意。第一題考查詩歌內容,第二題考查詩句手法,都是採取選擇題的方式,與2015年高考《奉陪鄭駙馬韋曲》如出一轍。根據古詩的中心和手法,出題人設置了6分的古詩文默寫,考查了《琵琶行》《醉翁亭記》和《歸去來兮辭》等篇目。雖然採取理解性默寫的方式,但有4分都給了上下句,難度不大。
再有,斷句在本次考試當中沒有出現,是近幾年北京古詩文部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
3、散文閱讀部分
散文閱讀是本次考試最穩定的部分,從文章到題型都是學生最熟悉的內容,考察的都是散文最常規的三大題型:概括題,詞句賞析題和詞句理解題。選擇題的考察相對來說比較有新意,第一個選擇題考查了現代漢語中一詞多義的實詞的意義,第二個選擇題是對文學知識常識的考察,比如說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詩人年代等;也。文章選材為近幾年大熱的傳統文化類,以梅花入手,贊揚了梅花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大。
4、作文部分
第一個題要求學生向同學介紹《三國演義》《四世同堂》《巴黎聖母院》和《平凡的世界》中的任意一部作品,兼顧學生語文素養的考查和語文應用能力的考查。四部作品包含古今中外,要求學生有一定的閱讀量,但四部作品學生都相對熟悉,難度不大。第二個題目讓學生發表對首都不文明現象的看法,屬於議論型微寫作,要求學生選擇一種不文明現象進行論述,考查學生的論述能力及語言得體表達能力,學生很熟悉,沒有什麼難度。第三個要求學生以「圓」為題,寫一首詩,考查學生的抒情能力和想像能力,具有文學素養的學生可以寫這個題目。
大作文部分破天荒地出了兩個有導語的命題作文,背離了前幾年材料作文的出題方式。第一個命題作文「假如我與心中英雄生活一天」,契合了「愛國主義」的熱點,特別適合學生發揮想像力,寫成一篇記敘性文字,學生平時接觸這類文體較少,文學素養高、熟悉民族英雄人物的學生可以寫這個作文。第二個題目「深入靈魂的熱愛」,這個題目要求學生寫對生活中器物的愛,既能寫出記敘文、也能寫成散文,議論文也有立論的角度,可以談論現代人信仰缺失等問題,不過學生要注意「深入靈魂」這幾個字,要突出「靈魂」深處的愛才行。
8. 2017年北京高考語文難度怎麼樣
在6月7日上午,2017北京高考首場科目語文考試結束。
多位走出考場的考生認為,語文考卷整體難度適中,古文閱讀有一定難度;
對於今年「二選一」的大作文題,更多受訪考生表示選擇了「共和國,我為你拍照」,有考生自稱以「穿越文」作答。
不過,更多考生反應,在今年「二選一」的作文題中選擇的是「共和國,我為你拍照」。
人大附中考點一名考生介紹,自己寫了一篇「穿越文」,「想像2049年我去采訪一位老將軍,回憶今年一帶一路峰會的事情。」另一位考生則稱,「想像自己在2049年采訪了一位抗戰老兵。」
「我給2049年的共和國拍了好多張照片。」首都師大附中考點第一位出場考生說,作文題沒有規定是拍一張照還是多張,「那時的國家面貌,一張照片可說不完。」
也有考生選擇了「說紐帶」一題。一名人大附中分校的考生表示,「紐帶」這個題目比較常規,他在開頭結尾使用了場景式描寫,加入紐帶的定義等。而101中學考點的趙同學介紹,他的作文題中,結合了「一帶一路」作答。
9. 2016北京市高考語文試卷難么
1、2016年高考全國共有九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四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分省自主命制五套。由於高考試卷不同,難度是有差異的。
2、其實高考試卷的難度也是因人而異,不同的考生對高考試卷難度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北京市今年高考試卷的難度基本上還是穩定的,高考試卷難不難主要還要看考生本人的答卷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