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

發布時間: 2021-08-23 03:14:15

1. 如何上好小學一年級第一節數學

先讓孩子接觸書本,家長可以先輔導一下,要把加減法搞懂,在預習一下,去學校聽課專,注意要讓他屬注意力集中,認真一點,第一次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否則老師會記住你的這一點,到了5年紀是老師再說以前的舊事,很.......回到家家長應該問孩子今天學得怎麼樣,學到什麼,跟家長做溝通,這樣才能學好,再讓孩子復習一下,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復習,然後再預習明天的課,再以此類推

2.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第一節課怎麼上

從一年級數學課本形式上看,也較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更為貼近學生的認知環境。打開教材,它就像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入手,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一、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只有對數學產生興趣,才是學好數學的根本。對於剛升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大部分已經接受到了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數,例如數人數、桌子等,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都有哪些數。還讓學生說出那些和自己有關的數字,看誰說得多、說得好,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生永遠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增強學數學的興趣。

二、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 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 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認識鍾表》一課時,先讓學生再讓學生觀察鍾表三兄弟的不同長短,後讓學生戴上12個數字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我們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到:「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9加幾》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能運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題目。這時候有一個同學說:「老師我不是這樣算的」「那你是怎樣算的?」,他把演算法說出來以後我當時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演算法很多,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四、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

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學習了「位置」這一課,讓學生說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認清前後左右的相對性。認識錢這一方面的知識時,進行游戲表演,讓學生用自己的零用錢買「本」、或買「筆」等,讓學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剩餘多少,買了多少東西等實踐性的問題。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了他們現實生活之中。

總之,數學來源於生活,是人們生產實踐經驗的總結,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是生活實踐中必不可缺少的,是改造自然必要的武器之一,要教育學生學好數學是為了未來更方便的應用,以獲得更好的生活。

3. 小學一年級數學一般都學什麼一年級數學

第一重點:認識圖形(二)

一、圖形可分為(1)平面圖形;(2)立體圖形

1. 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

2. 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二、圖形的拼組

1.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也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還可以拼成一個大三角形。

2.拼成一個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體至少需要8個小正方體。

3. 兩個長方形能拼成一個大的長方形。(兩個特殊的長方形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4個長方體能拼成一個大的長方體。

第二重點:分類與整理

分類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狀;(2)按顏色;(3)按用途;(4)按種類。

在分類的同時,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第六重點:小括弧

1. 一個算式里有括弧,要先算括弧裡面的,再算括弧外面的。

2. 一個算式里沒有括弧,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第七重點:找規律

1.重復出現的規律:○□□○□□○?○□□(每組規律要用圓圈圈起來)

2.變化的規律:

2 5 8 11 14 □ □ □ 18 15 12 □3 4 6 9 □ □

3.數列里的規律:寫出相鄰兩個數之間的差再觀察、間隔兩個數之間是否有規律、三個數之間是否有聯系。標出每組規律,再根據規律填數。

4. 如何上好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課

我有點沒弄懂 您是老師還是學生 學生的話沒問題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就好了老師的話也沒什麼上課不要緊張 和同學交個好朋友來個快樂學習法吧比如100分獎勵個什麼比如鉛筆啦 上二年級時98分以上獎勵當然要獎勵比以前好的也可以獎勵一些 橡皮啦、鉛筆啦 三年級是97分以上獎勵比如自動鉛啦 四年級是97以上的獎勵東西比如碳素筆啦 五年級96分以上獎勵個小筆記本啦 六年級96分以上獎勵個筆袋啦書啦 當然學習進步獎勵個東西比如激勵的書啦 。

5. 一年級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要養成哪些好習慣

我覺得首先是孩子的注意力要集中,能注意傾聽老師和同學的話,從中學習知識,有的孩專子看著是坐在那裡,但屬是沒有聽講,這就是老師說的聽課效果不好,如果你是家長,那就在家裡訓練孩子注意聽大人的說話內容,訓練他復述你講的內容重點,
其次是能坐得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是有一定道理的,有的孩子認為聽會了,就坐不住,結果學習不扎實,或者一寫就錯。

6.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第一節課怎麼上明天就要上課了!焦急啊!

對一群小學生首先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 ,再好好自我介紹,重要的是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7.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堂課怎麼上上什麼該講些什麼

可以做一個自己的簡單的介紹,但不能顯得特別親切也不能特別嚴厲,主要是先讓同學認識知道你,但一年級的同學比較小,可能會不好管理,但覺得應該慢慢的來,不要著急!可能學生還是比較喜歡有趣的老師(主要還是自己把握)相信你的第一節課會好好的!( ̄∇ ̄)

8.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上,

這需要你掌握學生的平衡點 每個學生的認真程度不一樣 尤其是小學生 他們愛玩 所以我感覺要從玩這方面下手

9. 如何上好一年級數學課

剛進入小學的一年級新生,由於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和學習要求的變化,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適應問題,主要有以下四種:1.規章制度的不適應;2.正規課程的不適應;3.人際關系的不適應;4.集體生活的不適應。
事實上,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適應問題,既反映了新生的一般性適應問題,也包含學科特點的特殊問題。因此,對一年級新生數學學習適應性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總結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各種不適應問題,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有助於教師反思教學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適應性輔導,同時也可以為家長和學生本人更好地應對學習適應問題提供決策依據。
NO.1 對數學學習環境的不適應——不會傾聽
【案例1】
亮亮,男,在進入小學前已經將一年級的數學教材全部學完了,平時上數學課基本不聽,輕輕鬆鬆便能達到數學學科的知識技能要求。但他卻讓老師們很傷腦筋,老師講課時,他總是在下面做小動作,不是翻書,就是擺弄文具盒,還經常亂翻別人的東西,影響其他同學的聽課。
【分析】
(1)幼兒園與小學學習環境的差異
幼兒園環境漂亮,遊玩、學習、生活設施豐富多彩;而小學的環境比較成人化,活動設施多以體育運動場地為主,多數教室都只有桌椅,座位也比較固定,且沒有玩具和其他設備,對孩子沒有吸引力。
(2)兒童身心發展的不成熟
一年級新生年齡小、心智發育尚不成熟,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而數學知識又比較抽象、枯燥,因而很難做到專心聽講。
(3)家長、教師的重視度不夠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聽說能力的訓練屬於語文英語等語言類學科方面的活動,而數學教學過程中無需注重聽說的訓練,從而忽視了培養學生數學的聽說能力,造成學生片面地認為數學學習只要會做、會算、會寫就行了。
另外,由於有些孩子學前數學准備過於充分(如上述案例1中的亮亮),上課不聽,數學學習的測試也會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家長和老師就會被成績迷惑了,不一定會對其提出上課要認真傾聽的要求,久而久之,一旦壞習慣養成要改正就困難了。
【教育干預策略 】
(1)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傾聽的興趣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課堂活動,如把圖畫、課件、游戲等引入課堂。低年級的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將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於整個教學中。
(2)適當評價,鼓勵學生認真傾聽
一年級學生的情緒色彩很濃,常常由於興奮,不聽同學發言而大聲說話。這時,教師可以對那些能傾聽別人發言並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瞧,XXX今天聽得多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 「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聽出來了,你聽得真專注!」「大家看,XXX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補充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 ……這樣的評價,既表揚了認真聽的學生,又給其他同學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正確適當的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聽」的培養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揚,要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3)示範引導,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我們說,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其老師身上找到影子,要讓他們學會傾聽,教師在課堂內外就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要做一個耐心、專心、悉心的傾聽者。
比如,在課堂上當學生發表意見時,哪怕發言斷斷續續、細如蚊吟,教師除了鼓勵學生放開聲音,大膽地說,同時也應以聽眾的角色,以一種呵護、欣賞和寬容的心態,用心去與學生交流,邊聽可以邊肯定,諸如「嗯,你能按一定的順序數,真不錯!」「好的,數得很清楚,也能把怎麼數的說清了。」當學生感受到老師也在傾聽自己的發言時,便會對自己充滿信心,而其他學生看見老師在那麼專心地傾聽,當然也會學著仔細傾聽。教師的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說話的習慣,可以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4)強化訓練,提高學生傾聽的能力
聽之前,要提出聽的要求。告訴學生,傾聽時要「眼睛看,耳朵聽,腦袋想」。教師提出諸如「仔細聽,一會兒請你做做小裁判,說說他哪兒說得好」「注意老師說話的語氣,你能告訴大家老師要強調什麼嗎」「一會兒要請你把XX的話重復一遍哦」「注意聽,我敲的聲音有輕有重,能數清楚嗎」等要求。

10.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前3分鍾

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活動課教學工作計劃_一年級數學_數學_小學教育_教育專區。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活動課教學工作計劃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活動課教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