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二戰
⑴ 作為一個二戰生怎樣復習考研數學
一、准備
我決定以「空杯心態」(其實是肚子里一點存貨都沒有)去重新認識數學,親近數學,特別是考研數學。我利用圖書館便利的資源先是借了很多數學書(但非考研輔導書),又從圖書館網站進入CNKI和萬方資料庫下載了很多關於數學的論文。另外就是利用便利的網路資源了。從中,我不斷加強對數學的感性認識,對各種數學思想,數學思維,數學方法也有了深入的認識。特別的,對於最現實的問題------怎樣解題,我也找到了我認為最核心的指導思想。
下面是我對所查資料的提綱式總結:
1.數學的特點
(1)高度的抽象性
(2)體系的嚴謹性
(3)廣泛的應用性
(4)應用的靈活性
2.數學思想
(1)函數方程思想
(2)等價轉化思想
(3)分類討論思想
(4)數形結合思想
(5)建模
3.數學方法
(1)配方法(5)反證法(逆向思維)(9)構造函數
(2)換元法(6)數學歸納法(10)恆等變形
(3)消元法(7)有理化(拆項添相移相)
(4)待定系數法(8)提公因式(11)坐標系變換
4.如何解題
解題就是把要解的題轉化為已經解過的題。數學的解題過程就是從未知的向已的,從復雜的向簡單的化歸轉化過程。
通俗點說就是:數學玩的就是變形,轉化。
具體操作起來,當數學解題進行到不知所措的時候,要學會「製造浪漫」,想像如果這時添加什麼相或把XX變成XX……就可以把問題轉化成我們熟悉的解題套路了!
這只是個提綱,在復習的過程中,我往這個提綱上加了很多具體內容,如:
在數學思想下的數形結合法後,我添加了微分中值定理,單調性,凹凸性(二階導聯想),曲率,積分定義式等等,
這個提綱我每天復習數學前,做數學題前都會看一遍,當成是數學思維的訓練。另外每天復習數學時又會往上面添加內容。今年數一的第二道選擇題用的就是上面這個方法,用的就是我在這方法後加的凹凸性內容,由於這些總結我經常看,所以考試時很快想到了。
二、時間管理,情緒管理與習慣養成
對於這三個問題,我是用了一個日記本來操作的。我會在頭天把接下來一天的復習任務定下來且盡量具體,然後在第二天復習時如需調整復習計劃,則把調整方案也記下來。此外,我還會把需要做的瑣事,突然的想法,思路,把心理情緒同樣記下來並定期回顧整理。
為什麼這么做呢?
首先,這么做可以幫助自己慢慢地加強時間管理的能力,能夠增強自己的效率意識,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做到勞逸結合。
其次,考慮到考研復習內容會很多,會經常出現忘事的情況,想做的事怎麼也想不起來了;有新奇的思路想法,思路不及時記下來容易忘,不太可能再想起來。
再次,日記本可以時刻提醒著自己,激勵著自己。
最後,在本子上記下自己的目標和實現途徑,,以這種方法不斷自己訓練自己直至把自己訓練成為一個專業級別的考研選手!
其實,最初我決定寫日記本的時候沒想到會有這么多好處,這是源於我帶社團的一個靈感。上任社團主席的第一天,我仔細地分析了當時社團存在的問題,又放開思路查了企業管理經常出現的問題,最後發現症結在社團傳承上。從我當社團負責人的第一天,我就准備了一個本子把我每天的日程,做社團的新思路,新想法及實踐後的總結都記錄了下來,在社團換屆交接時,我把我的這個日程本也同時交接給了下一屆並定下制度:以後每一屆社團主席都要有日程記錄。自此以後,社團的發展越來越好了,人才輩出哪,哈哈。
說遠了,下面具體說一下時間控制,心態控制與習慣養成三個問題。
具體時間控制
(1)3月20日~5月3日 復習高數課本
由於我高數基本算是沒學過,所以我費了很長時間重新去鑽研課本,課後題基本上我都做了,這樣我慢慢了解了高數的基本內容,各章節基本的方法,算是為運用全書打下了基礎吧。有很多人建議不要看課本,我建議基礎薄弱的還是看一下吧;對基礎好的同學,我也建議你看全書前看一遍課本,今年線代有一題的思路就來自課本。當然你不必要像我一樣一直看課本直到看完,你一起看全書某一章的時候,先把這章對應的課本看一下。
(2)5月4日~6月30日 全書高數部分做第一遍
雖然已經復習了一遍課本,做全書的時候還是感覺很多都不會。只要遇到不會的知識點我就去翻教材,不停地翻教材。
(3)7月1日~7月18日 復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這期間因為有很多專業課考試,所以要把重心放在專業課的復習上,概率論復習的斷斷續續的,復習的很慢。
(4)7月22日~8月6日 東軟實習-----做嵌入式系統編程
這期間,我每天白天實習,晚上自己留在實習的屋裡自習。我把線性代數課本看了兩遍,又把麻省理工學院的線性代數公開課看了一遍,部分內容反復看了。個人覺得,這個視頻很好,有助於把握線性代數這門學科的本質。
(5)8月7日~8月17日 回老家帶母親看病
(6)8月20日~9月6日 線性代數復習
這一段時間主要是看書做題,基本上把線性代數的知識點掌握完了,做題的基本方法也大概掌握了
(7)9月7日~10月26日 全面復習
這期間我抽時間看了網上的高數視頻基礎部分,跟著視頻把高數復習了一遍,把知識點整個梳理了一遍,開始針對重要的,易錯難懂的知識點深刻思考,整理並記筆記。然後是第二遍復習,這次復習我用把三科都復習了一遍。把660題仔細做了,並針對經典題,錯題等分別進行了標注。查漏補缺是這一時期主題!
(8)10月27日~11月25日 做考研數學歷年真題
這期間我仔細地做了真題,逐漸試著把握做套題的節奏,適應這種做卷子的感覺。中間停頓了一段時間開始著手對高數所有重點題型進行方法梳理並記在本子上。然後又接著做真題,直至做完所有真題,越做越爽,最後基本都是140+的成績了。注意我這里說的認真做真題的意思是:嚴格控制時間,在本子上寫清具體步驟,對照答案仔細批改,最後認真思考總結。
(9)11月25~1月3日
針對後期的真題進行高數題型總結,並對線性代數,概論進行全面的知識點總結,題型方法梳理並記筆記。12月14開始做第二遍真題,這一次是按知識點的順序做的。這次做題著重思考,聯想,對比同類題目,並不斷總結,每天溫習總結的東西。一直到考試前一天我都沒有停止看數學。如果你仔細看了我整個數學復習過程,你會發現我的復習時間還是很緊張的。除了期末考試後的那五天和帶母親看病的10天,我每天都在學數學,每天都在思考數學,沒有一天間斷過。但是到後期我仍然感覺時間很緊張不夠用,感覺我真題做的晚了。但是沒辦法,我基礎太差了,沒有那麼長時間打基礎肯定不行的。所以,對於基礎稍微有點的人,你復習數學的時間肯定夠用的。關鍵是復習的態度,復習的方法。
2.情緒管理
有一個好心情對於復習是很重要的,心情舒暢時復習的效率會非常高,這時候思維活躍,問題理解的更清晰,知識理解的更深刻。但是有些負面情緒是無法避免的,煩心的事是無法避免的。
因此情緒的調節就很重要。無論是和朋友交談還是看書修煉或者通過一些活動轉移注意力都是很好的辦法。
3.習慣養成
考研主要還是靠自己,靠自己訓練自己。
(1)認真思考數學問題的習慣
思考對於數學的學習是最核心的,對做題更甚。不堅持去思考,不仔細去聯想,類比,總結只相當於背書,是學不到數學的本質的,想考高分是不可能的。舉一個例子:中值定理那塊的證明題,一開始不會證,我就忍住不去看答案,自己去思考,有時候一晚上都在思考一個題。這樣思考,我會想到很多知識點並加以整合,會慢慢提煉出思路。以後解這一類題就會順暢很多。考研的題肯定是自己沒見過的,平常做題時不會就去看答案,考場上可沒有現成的答案看啊。
學數學的時候如果不思考就不會發現數學的美,就不會感覺到原來數學這么有意思。找不到這感覺,學數學簡直是個煎熬,或者虐心!考完研以後,我就有個計劃要好好學數學,一是因為喜歡上了數學,二是因為對我來說,讀研究生時還要經常用到數學?。
(2)作總結,並經常溫習總結,做到問題不積壓。
自九月份開始,我每次作總結都會把我手頭上的資料書,課本翻一遍,力爭思考的全面深刻,更嘗試抓起本質,我不認為我一次就能把問題看全看透,所以我每做完一個總結都會經常溫習,思考以求得出新的東西-----更本質,更簡潔的總結。每思考一次會加深一次印象,也加深了理解。
其實問題不積壓的道理大家都懂,一個問題不會可能導致一連串的問題都不會的「蝴蝶效應」!但是真正把這個問題重視起來的人不多。我經常培養自己查漏補缺的意識,發現問題要即刻試圖解決,即便當時解決不了也要把問題記下來,記在醒目的位置,以便自己得到靈感的時候能及時解決問題。
(3)做標注。
不管是做全書,還是做其他資料,做的時候我都會注意仔細標注,這樣可以在下一次復習時盡快抓住重點,節省時間;也為作總結提供了諸多便利。
(4)上自習時不帶手機。
考研需要靜心,很多國家大事可以暫時放一放,考完研再處理的。
⑵ 二戰考研,數學很差
必須先看課本,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再說時間也充裕,多看幾遍課本,課版本上的知識方法權一定要吃透了再去看李永樂或者陳文燈的考研書,個人認為李永樂的比較適合你,況且你也比較熟悉了嘛,陳文燈的技巧性過強,可以再吃透李永樂的書之後再去看看,會有不一樣的收獲,當然,最後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是一邊學習課本一邊做題鞏固還是先集中主力吃透書本再做題,怎樣效果好就怎麼來,因人而異的。本人今年考研,成績還不錯,希望LZ也能馬到成功。最後,建議找到一兩研友,可以一起學習一起探討相互鼓勵的那種,親身經歷證明效果會更好,LZ加油吧!!
⑶ 二戰,糾結要不要丟掉數學
得結合自身情況,努力可以達到的話最好是不要改變。
是否二戰,是很多小夥伴兒在知道分數之後容易糾結的問題,但是,同樣的糾結又各有各的不同。那麼,到底是否要選擇二戰呢?這樣的問題,每年都會有小夥伴兒問到。不管是發揮失常、還是復習時間太短,現在來看,過程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已出,我們該如何面對,如何選擇?如果自己的分數還可以,只是比所報考院校往年的分數略低,如果不是非要考這個院校,也就沒必要非要等其它考的分數好的同學由於放棄而空出的機會,此時,大家可以考慮到其它相對水平相同但競爭壓力小的院校,爭取最大限度的獲得調劑資格。另外,雖然調劑在表面上表現的很平靜,但是內里競爭卻是非常激烈,確定調劑的話,就要鎖定目標,關注調劑系統開放時間,及時填報信息。如果目標調劑院校有自己認識的學長、學姐,那麼,牆裂建議利用好這樣的關系,關鍵時刻走走捷徑,試一試,成功的機率可能會更高一些。因為每年需要爭取調劑資格的學生有很多,在這種現實情況下有人推薦與沒人推薦,差別可想而知。
如果自己的分數與所報院校相差較多,這時候建議分情況來考慮。如果是由於自己基礎還可以,但發揮失常而沒能取得好一點的成績,又不甘心選一個比較一般的學校去試試調劑,大家這時可以適當的考慮二戰。但是選擇二戰,並不意味著選擇了就可以輕松對待,選擇了就意味著一定能成功,它需要擁有足夠的勇氣的同時,還要能夠承受巨大壓力,因為二戰意味再奮斗一年,再與拼搏為伍,再與懶惰為敵,另外,二戰還承載著不出師則已,出師則必得捷報的決心,所以二戰里的心裡壓力比實際復習的壓力更大,並不輕松。如果自己的基礎一般,但是分數能夠符合一些一般院校的情況,這個時候就要考慮自己的提升空間到底還有多大,量力而行。提升空間若是有限,則直接選擇調劑也未必不好。提升空間若是較大,而且又想考一個相對較好的院校,有足夠的心理准備的話選擇二戰也無妨。
如果自己的分數是因為復習時間倉促而較低,那麼可以評估一下自己的學習能力,抗壓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如果能夠做到輕松面對,認真開始,復習過程又能夠一貫堅持自己的熱情,因素雖然較多,但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那麼,二戰可能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提高。
最後,對於考得好的小夥伴兒來說,抓緊時間准備復試,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能放鬆,因為一場不容忽視的較量還在等著大家。
有時候給自己的選擇太多,不一定是好事兒,選擇太少也不一定是壞事兒。不能一切聽天由命,也不能一切聽信他人,因為成功不能復制,勇氣還要自己給予自己。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自己的,才能讓自己更有力量前行。加油!
⑷ 二戰想考數學,很難嗎
本人考研二戰!第一次考的數學一考了90,二戰想考數學二考個專業碩士,想問下數二和數一哪個難?
也就是想問下數學二是不是要比數學一簡單點(我指的是如果我去年考數學二是不是可以比90分再高一點),但是聽說數學二高數部分很難比數學一還要難!是嗎?還有復習數學二的時候能按照復習數學一一樣復習嗎?
展開
⑸ 請數學一高手進!二戰考研數學一復習問題
1、數學是要靠時間積累的,特別是考研數學,不是靠短期簡單記住公式就可以完成的,專所以必須要屬花大量的時間,這點復習需要保證。
2、建議你先簡單的看看高數、概率論和線代課本,做做後面的典型習題,練練手,這些題目難度沒有考研大,但對知識點的鞏固是很明顯的。
3、打好基礎後,然後再做李永樂的復習全書,這本書很經典,建議做兩遍。做第一遍先看前面的講解,可適當結合課本,習題不會的用紅筆圈一下,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第二遍是在第一遍的基礎上看,重點關注自己的薄弱知識點。時間多的花最後再看一遍,時間可以不用太長。
4、建議你不要做太多模擬題,歷年的真題是王道,相信你看過真題就發現,每年的很多知識點都很相似,真題是考研的第一手也是最珍貴的資料,做5遍都不為過。
這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希望能給你些參考。
最後,衷心祝您考研成功!!
⑹ 本人考研二戰!第一次考的數學一考了90,二戰想考數學二考個專業碩士,想問下數二和數一哪個難
同學,你好!在大家的普遍認識中數二好像是比數一簡單,數二高數下冊只考一點點,至考到二重積分,三重積分都不考,但是高數上會考的比較細,可能會復習不到位,覺得難。另外,數二是不考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線性代數數一數二考的都是一樣的,建議把高數作為重點復習,只要復習透徹了,數二也不怎麼難的。復習的時候復習方法都是通用的,主要是注意二者之間的差異就行了。希望能幫到你,滿意請採納。
⑺ 求解:二戰數學怎麼復習
先抓課本,將課本後面的題目都做一變,(但也不要太死板,積分積不出來就算了,別浪費時間),自己一邊復習,一邊可以用一個筆記本整理筆記,不明白的標記,不過盡量搞明白。高數都用同濟的(比較經典),概率和現代就用你們學校的(自己熟悉)。這是第一階段,自己感覺一遍過完了,沒底可以過第二遍,畢竟基礎很重要。當然是要看自己怎麼把握了。再過一遍的話就不要那麼細致了,第一遍標記的地方要搞懂了,一些記不住的有比較重要的公式,記在一個小冊子上,後面有用。
第二階段做陳文燈的復習指南,(感覺比李永樂的好),認真做,上面的題目比考研的難,說白了就一個熟練問題。同樣第一遍完了,標記什麼的都做好。很多題目我自己做了2三遍過了一段時間再看也沒頭緒,那個很注重解題方法,都很獨特。自己注意總結吧。
第三階段就直接真題了,不推薦做600題,不解釋。做完真題發現題目好容易啊,但你又能得多少分呢?(標準是120)做完做400題,好好打擊下自己(標準是90),然後就是復習做過了的題目了。最後臨考前隨便找份做做,別斷,就一直做。放下一兩周做題的感覺也會消失的。
(覺得有點道理的話可以M我,跟你講講概率和線數復習方法,參考書什麼的。不懂的也可以問我。)
⑻ 二戰考研數學一復習方法
我當年復習也是教材+全書+真題的模式,最後也是不理想。
現在反省起來,這內種模式本身容沒有問題,復習全書當時我看了3遍,邊邊角角也看到了,其實拿到考卷才發現其實考察的重點在於基礎知識和計算的准確性。李永樂全書的的線性代數還是不錯的;對於高數部分我認為應該注重基礎,不要搞太邪太偏的東西,搞清基礎原理就行了,所以李永樂的預測卷做做可以,但是沒什麼太大的參考價值,太偏了;至於概率論數理統計,全書上篇幅不多也不太難,隨便一搞就行了。
最後千萬注意計算要准確,要講究技巧,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當年我考研的時候本來數學可以搞個一百二三的,可是計算太過垃圾,錯了四五個不該錯的選擇題,然後才弄了一百多,這個千萬記住。
總之,希望你注重基礎強化計算能力,這兩樣搞好了120根本不是問題。
⑼ 數學在戰爭中的應用
樓主別去看復制黨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時間和戰略博弈不是數學),也不需要去聽那些拋物線專和雙曲線這些屬東西(他們都是中國的數學書上的落後的東西,二戰時候的火炮是這樣的,現在的都不是),,,,憑你的直覺,你就應該知道,數學和計算機的關系,核武器和數學的關系,航空航天和數學的關系,情報和密碼學與數學的關系(這些東西在中國數學課上是學不到的,很多人連概念都沒聽過。)
如果你對數學有所研究的話,你可以去看看傅里葉變換(這玩意在信號處理分析,雷達和制導中是決定性的,演算法千變萬化,俄羅斯人在高等數學上最厲害,所以他們的S300防空導彈內置軟體28K,美國的愛國者防空導彈內置軟體300M,但是由於演算法好,後者的實際作戰效果不如前者。)
⑽ 二戰 數學史
在二戰中,運籌學,密碼學,資訊理論,還有其他的一些數學學科發展比較迅速,對戰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可以以某一學科為主線進行深入細致的討論,如:此學科在戰爭中的發展,參戰方對此學科的應用,此過程中哪些傑出科學家都做出了哪些貢獻,等等。
要寫好畢業論文,圖書館要多去,網上的一些電子期刊庫要多看,另外自己要下工夫。多多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