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的語文全解
A. 小學教材全解五年級語文的人教課標版下
出版社: 陝西出版集團,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5版 (2011年8月1日) 叢書名: 金星教育全解叢書 平裝: 334頁 讀者對象: 7-10歲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41986802 條形碼: 9787541986802 商品尺寸: 21.1 x 14.7 x 1.5 cm 商品重量: 885 g 品牌: 二十一世紀金星 ASIN: B006FEFISY 1 草原
2 絲綢之路
3 白楊
4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口語交際·習作一
回顧·拓展一
5 古詩詞三首
牧童
舟過安仁
清平樂·村居
6 冬陽·童年·駱駝隊
7 祖父的園子
8 童年的發現
9 兒童詩兩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畫
口語交際·習作二
回顧·拓展二
10 楊氏之子
11 晏子使楚
12 半截蠟燭
13 打電話
口語交際·習作三
回顧·拓展三
14 再見了,親人
15 金色的魚鉤
16 橋
17 夢想的力量
口浯交際·習作四
回顧·拓展四
18 將相和
19 草船借箭
20 景陽岡
21 猴王出世
口語交際·習作五
回顧·拓展五
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
信息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2 人物描寫一組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臨死前的嚴監生
「鳳辣子」初見林黛玉
23 刷子李
24 金錢的魔力
口語交際·習作七
回顧·拓展七
……
B. 小學教材全解五年級下冊語文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剛好他的父親不在家,於是就叫孩子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回答:「我可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詞句與題目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這句話點明了文章要講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點。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一事看,兩家的關系很好,常來常往。所以當得知孩子的父親不在時,孔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出了這個孩子。可見,孔與孩子很熟。 ③為設果,果有楊梅。 誰為誰設果?聯繫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看起來孩子很有禮貌,很會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裡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於現在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 (2)對詞語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 設:擺放,擺設。甚:很。詣:拜見。未聞:沒有聽說過。示:給……看。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於是。曰:說 (3)對題目的理解楊氏之子楊氏:姓楊的之:助詞,相當於「的」子:兒子把它連接起來. 整個意思是: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C. 五年級下冊語文全解九十頁內容
你一定聽過或讀過孫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諸葛亮的故事……這些故事都出自我國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煙海的文學、歷史名著中,還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故事,正等著我們去親近,去感受,去細細品味。本組的幾篇課文,正是從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中節選或根據名著改編的。讓我們馬上啟程,開始中國名著之旅吧!
學習本組課文,要理解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讀讀名著中於課文相關的部分。
D. 小學五年級下學期語文全解內容
五年級下冊
語文園地一
浪淘沙 唐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語文園地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 易》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傳家寶》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滿江紅》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偶 成》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 騷》
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語文園地三
地滿紅花紅滿地 天連碧水碧連天 (迴文聯)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數字聯)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疊字聯)
樓外青山,山外白雲,雲飛天外
池邊綠樹,樹邊紅雨,雨落溪邊 (頂針聯)
語文園地四
精衛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勞任怨 艱苦卓絕 百折不撓
千里迢迢 肝膽相照 風雨無阻 堅貞不屈 赤膽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盡瘁 扶危濟困 赴湯蹈火 沖鋒陷陣
語文園地五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生死之交 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梁山泊的軍師————無(吳)用 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
語文園地七
文質彬彬 儀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強力壯 神采奕奕
滿面春風
垂頭喪氣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飛 活蹦亂跳 大搖大擺 點頭哈腰
低聲細語 巧舌如簧 娓娓動聽
語重心長
語文園地八
你若要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德國)歌德
讓預言的號角奏鳴!哦,西風啊,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英國)雪萊
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還是讓我在默默獻身的陰影里做葉的事業吧。 ——(印度)泰戈爾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煩惱,陰郁的日子要心平氣和,相信吧,那快樂的日子就會來到。 ——(俄國)普希金
望採納!!
E. 五年級下冊全套書全解語文火炬
去新華書店或者外圖就有啦
F. 五年級下冊語文全解第191頁全部內容
一語雙關。「我」把自己的這種遭遇與世界上有重大發明、發現的人回受到的驅逐和迫害聯系起答來。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誰讓「我」有這樣重大的發現呢?被轟出教室也就不知為奇了。話里不乏憤概的成分。望採納!行么?
G. 五年級下冊語文全解第十課全發
語文教材有很多種。
人教版 蘇教版 北師大版 湘教、長春、語文A、語文S、西師大等等太多了。
你不說清楚具體是哪本教材,讓別人怎麼回答?
其實最好直接把題目發上來。
H. 五年級下冊語文全解第二課全文
絲綢之路
一座古樸典雅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那馱著綵綢的一峰峰駱駝,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栩栩如生.商人們在這個東方大都市開了眼界,正滿載貨物返回故鄉.望著這座群雕,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彷彿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公元前115年,一個天高氣爽的早晨.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著戎裝的將軍正在安息國邊境守候.將軍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後兵馬不計其數.這浩浩盪盪的大軍奉安息國國王的命令,正在迎候遠道而來的友好使節.東方隱約傳來一陣陣丁零丁零的駝鈴聲,士兵們循著鈴聲望去,遠處出現了一支駱駝隊,駱駝隊前面飄揚著鮮艷的旗幟.
「來了!來了!」安息國士兵歡呼起來.「列隊歡迎!」將軍發出了命令.騎兵迅疾分列兩隊,一左一右,擺成夾道歡迎的陣勢.樂隊奏起了軍樂,人群一片歡騰.中國使者從騎著的駱駝上下來,右手高擎節杖,滿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將軍翻身下馬,立正高呼:「本將軍奉命率官兵歡迎大漢國使者!」中國使者抱拳,作揖還禮:「有勞將軍遠迎.我是博望侯張騫的副使,謹代表大漢皇帝向安息國國王陛下致敬!」將軍還禮表示感謝.中國使者指著身後的駱駝隊,說道:「這是大漢皇帝敬贈安息國國王陛下的一點薄禮.」只見每峰駱駝的背上都馱著兩個大包袱.打開包袱,各色綾羅綢緞,五彩繽紛.安息國將軍高興地連連點頭,說道:「盼望已久的大漢使者終於到了!我謹代表安息國國王陛下,向大漢皇帝的使者贈禮.」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兩個大禮盒.打開一看,裡面裝著許多特別大的鳥蛋,每個足有斤把重.這是當時中國沒有的鴕鳥蛋.中國使者正要道謝,將軍又把手一招,走上兩個人來,原來是魔術師.打頭的一個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裡,頓時吞了下去.只見他一拍肚子,匕首又從嘴裡吐了出來.第二個則張開大口,噴出一團又一團火苗.魔術師的精彩表演,讓在場的人們都看得驚呆了.將軍含笑說道:「今天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特地讓他們前來助興.」 中國使者拱手致謝,高興地說:「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這僅僅是張騫出使西域後,東西方交流的生動一幕.張騫在此之前,於公元前138年曾歷盡艱險出使過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從那以後,一隊隊駱駝商隊在這漫長的商貿大道上行進,他們越過崇山峻嶺,將中國的養蠶、繅絲、冶鐵、造紙、鑿井、灌溉等技術帶向中亞、西亞和歐洲,將那裡的葡萄、核桃、石榴、蠶豆、黃瓜、芝麻、無花果等食品帶到我國,還有獅子、犀牛、良馬等動物,也傳進了我國.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由於吸收了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
有什麼其它不會的可繼續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