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周記四年級下冊
⑴ 四年級數學周記200字
處處都有數學
這幾天,數學老師為了讓我們更快一步算出一些題目的結果,教我們內除、乘法的簡便演算法.我心想:豎容式計算我也很快.難道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讓計算更快捷嗎?我帶著滿腦子的疑問認真聽錢老師講課,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來,要簡便運算還要先弄懂乘除法的根據.乘法根據是: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後面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結果不變.除法根據是:一個數連續用兩個數除,每次都能除盡的時候,可以先把這兩個數相乘,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我來舉一個例子說吧:25×16=25×4×4,=100×4,=400.怎麼樣?這個算式如果用豎式計算還要花大約一分鍾的時間,可這個算式如果用簡便演算法來做的話,很快就可以算出結果來了.在我簡便計算剛學不久時,爸爸給我出了一道題,我一下子就回答出來了,我是這樣計算的:35×12=35×2×6=70×6=420,爸爸聽了我的回答,表揚了我.我告訴你們一個小知識:後面帶有5的數,最好找一個和這個數相乘得整十或整百的數來相乘.
簡便演算法很容易吧!
⑵ 四年級數學下冊周記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數學。不信?今天發生的事就證明了這一點回。下午,媽媽給我答二十元錢叫我到超市去買一瓶醬油和一瓶蜂蜜。到超市後,我首先挑選了一瓶「豆亨」牌醬油,需要4。40元。接著,我去買蜂蜜,錢夠的只有兩種,第一種有8。60元,還有一種只要8。40元。我想:「第一種的六角和醬油的四角可以湊成一元,比較好計算,而且,第一種比第二種貴兩角,說明質量也是第一種好。」 於是,我拿起第一種蜂蜜和醬油,到收銀台付了錢,拿著找回的7元錢高高興興地回家了。晚上,小夥伴們請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應了。我想:「今天我要帶巧克力去,大家一起平均分了吃。」帶幾顆好呢?我想了想,就帶十二顆。如果來二個,12÷2=6,可以平均分;如果來三個人,12÷3=4,可以平均分……照這樣計算,來1、2、3、4、6、12個小朋友都能平均分。於是,我拿起十二顆巧克力出門滑冰去了。果然,來了三個人,我給每人分了四顆巧克力,正好分完。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數學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⑶ 數學周記 四篇 四年級
數學周記無非就是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發生的事情(或看到的或聽到的或自己發現的),把它記錄下來。特別要把當時的想法寫出來最好。
⑷ 四年級下冊數學周記
今天早晨,我們上了一堂有趣的奧數課。「叮叮叮……」老師滿面春風的走進教室。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老師對我們說:「我先考你們一道題:兩個整數相除得商是12 ,余數是26,被除數、除數、商余數的和等於454,除數是多少?我在讀一遍,兩個……」。我拿到題目後,心想:這道題被除數是多少都沒有怎麼求除數呢?但回憶起老師常說畫線段圖是解應用題的法寶。我為何不試一試呢?於是,我便開始畫圖:先把除數做為倍數,被除數是除數的幾倍多26,再畫商和余數。哦,原來是和倍問題。算式是:(454—12—26—26)÷(12+1)=390÷13=30。
我想:我們學過了用x計算的方法。我先把文字的算式寫出來。除數×商+余數+除數+商+余數=454,然後再把除數設成X,算式為:X×12+26+X+12+26=454。我先把12和26先減掉後就剩下被除數和除數,然後因為被除數里有個余數。我就再減掉26,這樣被除數÷除數就等於12 。除數是30 。用算式表示,就是:X×12+26+X+26+12=454
X=(454—12—26—26)÷(12+1)
X=390÷30
X=30……除數
我把兩種方法一口氣說完。大家都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
我心裡樂滋滋的。這堂課真有趣。
。
⑸ 四年級的數學周記
數學周記,無非就是記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發生的事情(看到的、聽到的、領悟到的 ……),把這些事情詳略得當地記錄下來,特別還要把自己當時的各種想法和心理活動給寫出來。
Tip:數學的學習不一定是在學校課堂,生活中也有很多學習數學的機會。而數學周記所記錄的,正是那些平常生活中的數學學習經歷。
=================================
【 吃西瓜,學數學 】
——— 四(3)班 吳嘉欣
今天好熱呀!媽媽捧著兩個水靈靈的大西瓜進屋,弟弟一看見西瓜,精神來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口水都流出來了。我看見了,便打趣道:「小青蛙呀小青蛙,你可知道,有人想吃西瓜?」 弟弟聽了,知道我在說他,便為自己辯護道:「誰說我想吃西瓜了,我只是想看看這西瓜是不是紅瓤黑籽。」
正好,媽媽走出來,聽見我倆的對話,就問弟弟:「輝輝想吃西瓜嗎?」 「當然想了,西瓜可甜啦。」 「那你打算要吃多少呢?」 「我只要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就可以啦。」 「那你倒是來說說什麼是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就是把一個整體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 弟弟像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一臉的高興。
媽媽拿起刀,朝西瓜切了一刀,剛切完,弟弟便叫了起來:「怎麼才薄薄的一片?這並不是二分之一的西瓜呀!」 媽媽裝作驚訝的樣子,對弟弟說:「你不是說,把一個整體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嗎?」 「錯了錯了」 弟弟像被大西瓜砸中腦袋瓜一樣醒悟了過來,糾正說:「二分之一,應該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否則,我不就讓姐姐給佔了大便宜了嗎?」 「這就對了」 媽媽笑著說。
看著弟弟的傻樣,我們都笑翻了!
【點評】:此文立意奇特,視角獨到,以反襯之方式揭示了 嚴謹的學習態度 之重要性,以詼諧的故事反映了 寓教於樂、寓教於生活 的強大魅力。的確,學習不只局限於書本,我們要善於發現尋常生活中的學習素材,於無字句處讀書,這樣才能 學得活、學得巧、學得有趣、學得扎實。
=================================
——— 因回答字數限制,完整內容請大家 參看附件文檔。附件文檔內有多篇數學周記,部分篇目系摘自 「中國作文網」 ,大家可前去該網查找作文,也可去各大 作文網、中小學教育資源網 搜尋類似文章。祝學習快樂
⑹ 四年級下冊數學周記括弧150字
6月28日 周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⑺ 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一章數學周記怎麼寫
今天早上,媽媽提出去紫荊山公園,我非常高興,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變成超人,拉著媽媽一起飛到紫荊山公園!
爸爸把我們送到紫荊山公園,但不肯讓我沒問你下車,爸爸又神秘兮兮地對我們說:「答對問題才能下車,」爸爸得意洋洋的對我們說:「假設從家到紫荊山公園有100公里,坐計程車6元起步價,走10公里,剩下每10公里五元,等紅綠燈的時間最少5分鍾,一分鍾1。25元,問從家到這里至少花多少錢?我眼珠一轉,靈機一動。用100-10=9090÷10=99乘5=45(元)45+6=51(元)1。25乘5約等於6。3(元)51+6。3=57。3(元),我已算出答案,就迫不及待的告訴了爸爸,爸爸突然像被流星砸著似得,黯然神傷,只好無奈的讓我們下車。
剛一進門,就令我大吃一驚,很多人圍在一個地方,彷彿是在開會那樣,一個人大喊,免費答數學題贏大獎,從1加到9999是多少?我一聽是數學題,就喜出望外、興高采烈。媽媽一個一個加,加到238就忘了。我一想這答案決對有竅門,我又絞盡腦汁的想,終於克服了這道題。
(1+9999)乘4999+5000
=10000乘4999+5000
=49990000+5000
=49995000
我立刻說出答案和我的想法,他激動地說:「這位小朋友答對了!」大家又羨慕的眼光開著我,媽媽說:「真棒楊勁松」
生活處處有數學,只要你留心觀察就能發現!
⑻ 四年級數學周記
小學四年級數學日記:(買衣服)
五一期間,我和媽媽去商場買衣服,可是,我覺得那裡的價錢很奇怪:說「買100送100」,就等於不用錢了嗎?
媽媽說:「傻女兒,怎麼會不用錢呢?」
我說:「因為上面寫著買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錢啦!」
媽媽說:「原來你是這樣算的,如果是這樣,那麼商場的東西就不用錢了,就會來很多客人,這商場就會虧本很大了。」
媽媽又說買100送100隻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嗎?
聽了媽媽的解析,我還是似懂非懂,到底為什麼呢?看來我還要再去商場認真調查或去請教曾老師了,看看她有什麼高招,因為我知道這里還有很多我還未明白的數學知識。
我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到學校問曾老師數學問題,曾老師說:「其實有些都是滿過100的,比如:滿100的有109、200、189……」
老師又說:「滿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顧客還是要先拿出錢用夠100元後,才有得送贈券的,並不是象你說的那樣不用錢。」曾老師對我這種有問題肯問的做法給予表揚,也歡迎我今後多問問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日記:(做作業)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業閑著沒事,媽媽就給我出了一個問題:「你知道2的倍數有什麼特點嗎?」我一聽,一下子就回答了出來:他們都是雙數。「那它們有什麼特點呢?」媽媽又問。「它們的個位上都是0、2、4、6、8。」媽媽說:「你真了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數懂得特點嗎?」這下可把我難倒了。
於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數,發現他們的個位上也都是0、2、4、6、8,於是我就把這個規律告訴了媽媽。可媽媽隨口說了一個數,就推翻了我的發現。媽媽讓我繼續觀察,可我左看右看還是找不出來。媽媽就給我一個提醒:你看看這些數的最後兩位。我根據媽媽給我的提示,右這些數觀察了一番,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4的倍數的特點是:一個數的最後兩位是4的倍數,這個數就是4的倍數。然後,我找了一些數來試了試,例如:437,37除以4=9……1,照規律來說437就不是4的倍數,我隨後用437除以4=109……1,符合這個特點。我又找了一個數1024,24除以4=6,找規律1024就是4的倍數我又用除法驗證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數。我高興地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媽媽,媽媽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就是我的發現,同學們不妨也去試一試。
小學四年級數學日記:(數學中的「詩情畫意」)
在數學興趣課上,庄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道有趣的題目:
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遊玩,遇到了一位老壽星。
一打聽,這位老壽星已經141歲了,乾隆皇帝便贈了一聯給老人: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乾隆皇帝要隨行的大臣紀曉嵐對出下聯,這可難不倒他,他的下聯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老師說:「這一副對聯里,藏有一道數學題,請同學們算一算老人幾歲?」聽了老師的話,我想,「花甲」是指60歲,「重開」是指兩個60歲,「三七」是指二十一歲,上聯就是60×2+21=141歲;古稀是指七十歲,「雙慶」是指兩個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歲,下聯就是70×2+1=141歲。原來,對聯中也藏有數學問題呀!
其實,早在我國古代,文人們就常作對聯,以詠物喻事,而且很善於把一些數字嵌在對聯中,使對聯除了文學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識性。
小學四年級數學日記:(0的重要性)
0是一個神秘的數字,它像宇宙中的奧秘一樣,讓人捉摸不透。0也是一個重要的數字,如果你一不小心,多添了一個0或少加了一個0的話,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這次的數學考試,讓我真正領略了0的重要性。當考卷發下來的時候,99分!我立即尋找錯誤點。結果令我目瞪口呆。原來是45000÷90這道題。「怎麼可能這么簡單的題我也會出錯?」我心裡嘀咕道。想起當時在口算45000÷90這道題時,我輕而易舉地寫下50,還十分自信,可到頭來一計算原來得500,差了一個0。這是多少不應該的呀!不該錯的也錯了,想必0是多麼重要呀!
如果我以後當了公司的財務總經理,別人來提錢,本來要提10000元,我卻多加了一個0——100000,在帳單上仍然記了10000元。那這90000元我向誰來要呀!這一切後果都得我承擔啊!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在工作上、學習上都要一絲不苟,要不然後果非常嚴重。
⑼ 四年級下冊數學日記,400字以上,5篇
今天,我和爸爸去書店買書。
我們來到書店。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內的書,來到收銀台。爸爸容說:「你這本書12.6元,我這本書16.3元,我再拿3支1.5元的圓珠筆,給了50元還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對了,剩下的錢就給你買雪糕吃。」我想:50減12.6加16.3加1.5乘3的和等於16.6元。我說:「16.6元。」「好,這16.6元就給你買雪糕吃。」爸爸爽快地說
來到雪糕店,爸爸又問我:「我買2個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還剩多少錢?」我想:簡單,16.6減1.5乘2,等於13.6元。我說:「還剩13.6元。」爸爸說:「不錯嘛!還可以。」我生氣地說:「你小看我啊,這可是二年極的題目。我要是連這些都不會,我還是四年級的學生嗎?」
數學在生活中是離不開的。
⑽ 數學周記四年級
今天好熱呀!媽媽捧著兩個水靈靈的大西瓜進屋,弟弟一看見西瓜,精神來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口水都流出來了。我看見了,便打趣道:「小青蛙呀小青蛙,你可知道,有人想吃西瓜?」弟弟聽了,知道我在說他,便為自己辯護道:「誰說我想吃西瓜了,我只是想看看這西瓜是不是紅瓤黑籽。」
正好,媽媽走出來,聽見我倆的對話,就問弟弟:「輝輝想吃西瓜嗎?」「當然想了,西瓜可甜啦。」「那你打算要吃多少呢?」「我只要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就可以啦。」「那你倒是來說說什麼是二分之一?」「二分之一,就是把一個整體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弟弟像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一臉的高興。
媽媽拿起刀,朝西瓜切了一刀,剛切完,弟弟便叫了起來:「怎麼才薄薄的一片?這並不是二分之一的西瓜呀!」媽媽裝作驚訝的樣子,對弟弟說:「你不是說,把一個整體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嗎?」「錯了錯了」弟弟像被大西瓜砸中腦袋瓜一樣醒悟了過來,糾正說:「二分之一,應該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否則,我不就讓姐姐給佔了大便宜了嗎?」「這就對了」媽媽笑著說。
看著弟弟的傻樣,我們都笑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