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現代文
『壹』 高中語文現代文
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理、規律和方法來表現文章內容的。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鑒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達到某種美感享受。對照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
記敘文(包括散文)應從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細膩生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②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③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從結構安排角度: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⑤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小說還應從人物塑造是否豐滿、典型,情節的安排是否合理、嚴密、變化、曲折等方面來考慮。
議論文主要從論證方法來考慮,特別是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引申論證等手法及其作用。說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點功用,順序安排是否適當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
分辨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並分析其表達作用:
記敘文的四種記敘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平敘(分敘)。
記敘文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記敘文的間接抒情方式:寓情於景、寓情於事、寓情於理。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描寫要抓住事物特點。「畫眼睛」是形象的說法,指寫人要寫出人的心靈,寫事要寫出事件的本質,寫景要寫出人對景的感悟,景的個性。
描寫要生動形象,這是描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描寫有別於敘述的地方。所謂生動形象,無非是使描寫對象有形、有聲、有色地再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此外,描寫要根據對象特點決定描寫方法,描寫時往往要帶有一定的情感,描寫有白描與細描等等。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記敘文的議論是「畫龍點睛」。記敘文的議論的「畫龍點睛」作用有以下三個方面:(一)闡發事物的意義(二)表達作者的看法(三)揭示文章的主題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要掌握運用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題, 結合原文信息和所學語文知識進行解答。答題要點包括三個方面:
1.用了什麼方法。要辨明本語句所運用的是哪一種修辭或表現手法。
2.表達了什麼內容。分析這種修辭或表現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麼內容, 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並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說明。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語句所要表達的含義」的題,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語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則:
1、忠實於題干。題干包含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信息,題干中往往隱含了表述的范圍、角度和表達方式。審清題干是做好閱讀題的前提。
2、忠實於原文。「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這教給我們做現代文閱讀題的一條基本原則,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發,離「題」萬里。
3、忠實於語言規則。閱讀題答案表述要依據題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點全面,內容精確,用詞准確,語言簡潔,字數不超過規定數。
如何在原文中尋找語句答題
1. 定區域。先確定題干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選擇答案的有效區域。
2. 明方向。認真審讀題目,弄清所問,找准答題方向,再「瞻前顧後」結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進行分析,找出最切題的語句作答。
修辭手法 理解運用
1、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判斷修辭手法的種類及其運用的正確與否誤。
2、指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運用某種修辭手法造句。
把握修辭手法的定義、種類、運用效果等。
修辭手法是根據表達需要,運用有效的語言手段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具有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的語言運用方式。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里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學習修辭,不要死摳名詞術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並能學會運用修辭手法造句。
《考試說明》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為語言實踐服務。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鬍子坐在牆角里吸旱煙。(花白鬍子是以特徵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3)比擬。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4)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①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誇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誇張)
③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來"與後一事物"下火"誇張到幾乎是同時出現,有人稱此種誇張方式為超前誇張)
(5)對比。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加以比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對偶。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7)排比。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如: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8)反復。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如: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9)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10)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裝在套子里的人》)
(11)設問。為了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如: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設問是自問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現較多的修辭方法還有:引用、雙關、頂針(或稱"聯珠")、呼告、疊字、警策、通感、婉曲、諱飾等。
語文常識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 分類別、 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參考資料:http://blog.njbxjy.net/user1/3998/14458.html
『貳』 請語文高手推薦一本好的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輔導書
作為剛高考完的高考生,建議你做各省高考題即可。
『叄』 高中語文現代文怎麼教
現代文來閱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源面:
1、必須整體閱讀,以免遺漏相關信息,同時也有助於把握作品主題
2、注意出題的原則是中心輻射,把有關主題、意義、社會問題答案的都往主題上靠
3、注意答案的規范表達,比如分條闡述,比如答題模式教給學生
其他的就要區別散文閱讀和小說閱讀考查的側重,注意結論句議論句什麼的
關鍵在於學生要有思想,沒有深刻思想的學生難得得高分
『肆』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知識點
小說閱讀
【考綱解讀】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的說明》要求在文學類作品閱讀中,能夠「分析作品結構」。小說結構的重點是小說的線索和層次。
小說線索是貫穿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的脈絡,它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說的事件,還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間、時間。閱讀小說,抓住線索是把握小說故事發展的關鍵。
線索有單線和雙線兩種。
小說層次就是小說結構,常見小說結構都是從情節的發展來劃分,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把握情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幫助我們把握作者謀篇布局的用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發展過程、把握文章主題不斷深化的進程。所以賞析小說構思技巧需要從小說層次入手。
【分析小說思路的考點】
小說在考查「分析作品結構」時,往往會在如下二個方面設置考題:
一、線索方面:
1、小說以什麼線索結構全文?
2、分析小說的線索特點。
二、結構思路方面:
1、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特點?
2、小說中寫這個情節(或人物)有什麼作用?
3、小說中多次寫到某個細節,它前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作用?
4、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有什麼作用?
5、小說中人物的起名有什麼用意?
【分析小說思路的主要知識點】
一、線索方面: 1、小說以什麼線索結構全文?
【解析】一般來說,小說線索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說的事件,還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間、時間。尋找線索的途徑有:小說標題、小說中的中心詞。例如《名師大講堂》P193《密碼中的真情》和《中了大獎》,其線索都在題目中出現,前者是一個事物----密碼,後者是事件----中獎。
2、分析小說的線索特點。
【解析】小說線索分為單線和雙線兩種。要求分析的「小說線索」,一般都是雙線結構,一明一暗,相互交織。但注意的明暗交織的雙線必須是由一個共同點來連接。如《名師大講堂》P193《中了大獎》,兩條線索的連接點就是「中獎」;魯迅小說《葯》「華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連接點就是「葯」。
二、結構思路方面: 1、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特點?
【解析】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一般會考慮如下幾點:①明暗雙線,②巧設懸念,③一波三折,④鋪墊伏筆,⑤出人意料,⑥前後呼應。 【例題1】《名師大講堂》P198《就我沒白吃》第1題:本篇小說的構思很有特點,說說這個特點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特點:結局出人意料;好處:一是刻畫人物[凸顯小人物的凄涼處境],二是揭示主題[批評腐敗現象]。) 【例題2】《名師大講堂》P205《柔弱的人》第1題:小說在情節安排方面有什麼特點?(情節一波三折、結局出人意料)
2、小說中寫這個情節(或人物)有什麼作用?
【解析】分析小說具體寫到某個情節或人物的作用,可以從如下幾點考慮:①如果是開頭的情節,一般有設置懸念,層層推進,引人入勝的作用。②如果是中間的情節,一般有推進故事、引起下文的作用。③如果是結尾補敘的情節,一般有照應前文、補充解釋或者巧設突轉、出人意料、引人深思的作用。④如果是小說的配角,一般有主次互動、深化主旨情感或者以配角襯托(正反)主角作用。
【例題1】《名師大講堂》P207《看房》第1題:小說開頭售樓先生和異鄉人關於「樓盤的賣點」的問答有一段描述,這段對話描寫有什麼特點?其作用是什麼?(第一問:句子短,節奏快。第二問:設置懸念,層層推進,引人入勝) 【例題2】《名師大講堂》P204《最佳配偶》第2題:文章結尾有什麼特點?請簡要賞析。(內容上:戛然而止,發人深思。結構上:巧設突轉,出人意料,增強可讀性。) 【例題3】《名師大講堂》P207《溫馨一幕》第1題:小說中寫老乞丐有何作用?(內容上:推動情節發展、引出下文;豐富小說內涵人物。塑造上:以老乞丐的愛心襯托少年的淳樸。) 【例題4】《名師大講堂》P194《侯銀匠》第1題:小說第二段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麼作用?請具體說明。(為下文做鋪墊)
3、小說中多次寫到某個細節,它前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作用?
【解析】小說中如多次寫到某個細節(情節或者行為),其前後的不同主要要聯系前後文,從主旨表達和情感體現兩方面去分析它的異同。而它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①創設背景,渲染氣氛,②鋪墊伏筆、暗示情節發展,③刻畫人物、推動情節,④突出主旨、抒寫情感。
【例題1】】《名師大講堂》P203《老師,我站著呢》第1題:A均在課堂上前後兩次說到:「老師,我站著呢!」在表達內容上有什麼異同?(問的是表達內容方面:相同點都是告訴老師「我是站著的,並不是沒有站起來」;不同的是第一次只是強調「我已經佔起來了,我的態度很好」,第二次暗示的是「我不介意老師昨天的誤會或者傷害,我依然很開朗快樂」;體現了A君內心的善良和寬容。)
【例題2 】《名師大講堂》P202《烏米》第3-②題:文中反復寫她的歌聲有何目的?(三個方面:一是刻畫人物,表現人物內心情感和性格;二是渲染氣氛,使故事籠罩在明暗交織的情感氛圍中;三是抒寫情感,喚起讀者對主人公的同情。)
【例題3 】《名師大講堂》P203《特別考試》第1題:小說多次寫到群眾的反映,這樣寫有什麼作用?(三個方面:一是推動情節發展;二是側面烘託人物;三是渲染故事氣氛。)
【例題4】《名師大講堂》P205《午後的故事》第1題:小說的題目是「午後的故事」,文中多次寫到午後明亮亮的陽光,作用是什麼?(三個方面:一是創設故事背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告訴讀者行凶事件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二是暗示情節發展,這暴露在陽光下的罪惡竟然無人制止;三是刻畫人物,映襯出老人見義勇為的高大光輝形象。)
【例題5】《名師大講堂》P210《火駒》第2題:小說兩次「吃葯」的細節描寫,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請作簡要分析。(第一次:表現他病得很重,為他的心理活動和幻覺提供背景和條件。第二次:為他咽氣作鋪墊,推動情節向高潮發展。)
4、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有什麼作用?
【解析】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其主要作用有:①補充敘述,完善情節;②照應前文,為下文情節發展蓄勢; ③上下銜接,過渡自然。
【例題】《名師大講堂》P205《柔弱的人》第2題:小說在對話中穿插了多處對尤利婭的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請選一處賞析。(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選一處神態描寫或動作描寫;二是此處描寫寫了什麼,刻畫了人物什麼特徵;三是穿插在此處的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5、小說中人物的起名有什麼用意?
【解析】小說中人物起名頗能體現作者的巧妙心思。小說大家往往利用如下技法給小說主人公起名:①諧音雙關法,如《紅樓夢》中「原應嘆息」「真事隱」等;②人如其名法,一曰如外形,如魯迅小說中的「駝背五少爺」、「紅眼睛阿義」、「花白鬍子」等;二曰如性情,如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白自在」、「左冷禪」等;③歷史文化法,如金庸小說中「岳不群」、「卓不凡」、「王重陽」、「李莫愁」等;④時代標識法,如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郭靖」和「楊康」,合二為一就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恥」;魯迅小說中的「九斤老太」、「夏四奶奶」等;巴金小說中的「覺新」、「覺民」等;⑤蘊涵深意法,如《水滸傳》中的「智多星吳用」,魯迅《葯》中的「夏瑜」,浩然《金光大道》中的「高大全」,柯雲路《新星》中的「李向南」等;⑥怪誕新奇法,如古龍小說中的「西門吹雪」、「楚留香」、「花無缺」。
【解析】根據作者給人物命名的技法,我們可以推測小說中人物起名的用意大致有如下幾點: ①一語雙關,揭示主題。②揭示人物外貌特徵或性格特徵;③體現小說的文化內涵;④暗示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⑤暗示故事結局,揭示小說主題;⑥用新奇的手法吸引讀者。
【例題】《名師大講堂》P209《我是一個善良的人》第1題:文章的主人公名字叫「蔣道理」,這樣起名的用意是什麼?(一語雙關,揭示主題。)
【小說線索、思路思路的答題指津】
1、熟悉相關知識,牢記答題術語;
2、小說線索特點,明暗雙線交織;
3、小說思路問題,注意審清題目;
4、問什麼答什麼,分清答題角度;
5、內容情感結構,人物環境情節;
6、開頭巧設懸念,結尾出人意料;
7、中間一波三折,鋪墊伏筆襯托;
8、揭示深化主題,塑造刻畫人物;
9、創設故事情境,渲染環境氛圍;
『伍』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
你好~ 你的錯誤看來是分析不清晰准確導致以偏概全,要點歸納疏漏。
就拿這道題來說,首先對全文脈絡要清楚。瀏覽第二題,馬上要先鎖定答題區域。由你第一問的回答看出你已經明確了答題區間。然後就要對第二段進行分析,找到與題目相關的句子,關注此句的上下文。不能憑主觀臆斷,忽略上下文。「看來,不論是使用紙袋還是塑料袋,要保護環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隨意丟棄,而要循環、重復利用。」此段用使用紙袋與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進行分比較,得出二者皆有很大的弊處,得出當前應重復利用塑料袋。分析之後就得出三層要點。1.【為什麼不使用可降解的紙袋,而是仍重復使用塑料袋?】答案第一點。2.【塑料袋為什麼要循環利用,不能用完即扔?】即從弊端的角度作答或者和答案一樣從循環利用的好處作答,兩個角度都是同樣的意思。3.根據緊接下面的一句可歸納得出。
要做到分析時,由現象看到本質。歸納時要有層次,准確不錯漏。這樣還需要自己平時多多訓練,主觀題一定要自己動手把答題過程都寫下來再去校對答案,根據答案,好好分析。相信不久你的閱讀能力會提高的,會少犯這樣的錯誤的~ 加油哦!我的回答都是自己分析寫的,希望能幫到你,請你考慮加分哦!謝謝~
『陸』 高中語文現代文40篇
現代問閱讀的題目基本涉及兩個方向:
一是語文常識,如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內這種表現手法有什麼容作用等等。這是可以套用的,只要記住了,這一類的題目都只要往上扯就行,但扯也要有點水平,結合一下原文的內容。
二是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這是前面的升華了。讀 一篇閱讀,你起碼要掌握住它大致的行文脈絡(結構形式)和中心思想,知道文章在講些什麼,要表達些什麼。文章所講的內容與它要表達的思想是一致的,即表面與內在是一致的。先跟你講了題目的兩個考點,是為了讓你對現代文閱讀有個化繁為簡的認知。那現在教你個比較速度的方法吧,你找幾套卷子,把裡面的現代文閱讀部分的題目分為以上所說的兩部分。第一部分的答案你不用自己總結了,去看你的高考復習資料吧,肯定有一堆關於表達方式,修辭,表達手法,論證手法的區分和總結的。第二個部分,你就講那些題目的答案歸納一下,你肯定可以發現,答案表述中存在著一定的規律。這得靠你自己了
希望我說的這些對你有用啊
『柒』 八十年代高中語文現代文有哪些好的課文
沁園春·長沙荊軻刺秦王鴻門宴荷塘月色離騷孔雀東南飛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祝福蜀回道難琵琶行並序勸答學過秦論師說雷雨拿來主義廉頗藺相如列傳歸去來兮辭滕王閣序陳情表長恨歌蜀相將進酒李憑箜篌引庖丁解牛阿房宮賦六國論祭十二郎文項脊軒志橋邊的老人白鹿原小二黑結婚駱駝祥子官場現形記動人的北平賀新郎有無相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教無類
『捌』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 求原文
1915年,俄國的一位27歲青年寫了一篇作品《愚笨的一天》,寄給了當時編輯《記事月刊》的高爾基。兩周之後,退回了原稿,並附有高爾基的一封信:「故事的題材很有趣,但寫得不好:沒有寫出背景,對話沒有趣味,主人的體驗的戲劇性寫得不清楚。你再試試寫點別的東西吧。」
從此,這位青年13年沒有動筆。他悲觀失望了嗎?沒有。十月革命後,他領導了「高爾基工學團」,使一批被舊生活殘酷蹂躪的流浪兒變成了社會新人。在教育、改造「流浪兒」的過程中,他閱讀了古典文學名著,投入生活激流,寫了大量的讀書筆記,搜集、整理了「流浪兒」在蘇聯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健康成長的生活史實。高爾基從義大利回國後,特意來到了「高爾基工學團」,並跟這些失足青少年生活了三天。高爾基在與「流浪兒」愉快、親密的交流中,在僅鞏固了他與「流浪兒」建立起來的深厚情誼,而且看到了當時國內到處存的兒童流浪和兒童犯罪的現象,以及一位青年是用怎樣的態度和方法去消除挽救這些「流浪兒」的。尤其是,高爾基聽了這位青年的匯報後,對於他在教育、改造後講和失足青年中付出的艱苦勞動更為感動。高爾基熱情鼓勵他一定要把這段有意義的生活記錄下來,請他寫一部書。高爾基說:「你做的這一切真使我感動,你應該把這一切都寫出來,不應沉默。不應該把你在艱苦工作中獲得的成就秘而不宣。寫一本書吧!」這位青年在十幾年生活積累的基礎上,在高爾基熱情的幫助下,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創作了一部著名的長篇小說《教育詩》。《教育詩》的扉頁上寫道:「謹以一片忠誠和熱愛,獻給我們的領導人、友人和導師馬克西姆·高爾基。」
這位青年就是後來蘇聯的著名教育家、作家馬卡連柯(1888-1939)。馬卡連柯在回憶13年前的往事時說:「讀高爾基的退稿信時,我非常明白,我沒有寫作本領,我需要學習。很可能,在我心靈的深處已經留下一道不愉快的印痕,但是,我認真地持久地學習著。」
『玖』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
這種題目一般都開放題,但如果文章就明確指向的話都要注意了。你可以從人物塑造,表達效果,文章結構完整方面來作答。比如XX是文章線索,貫穿全文,增強文章表現力。XXX設置懸念,引起讀者好奇心。XXX開宗明義,點名主旨等等
『拾』 關於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有什麼好的教輔書嗎
到書店找一些高考歷年的真題和模擬試題,就是找接近高考的,訓練文學能力,提高閱讀水平。我是黑龍江的,不知道你是哪的,我們用的是全國卷2,現在的高考試題閱讀命題趨勢基本上是,分為科技文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和文學類文本閱讀。科技文閱讀:有3道選擇題,答案都在原文里,很簡單。實用類文本閱讀:新聞和傳記等比較貼近生活的。文學類文本閱讀: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