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語文
A. 高一上冊語文必背古詩
必修一
沁園春*長沙[小考總考,高考不考]
戴望舒的雨巷[小考總考回,高考不考]
燭之答武退秦師 [小考總考,高考不考]
荊軻刺秦王[注意"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二
詩經:氓 採薇 氓 [重點] 採薇[不是重點]
離騷 [重中之重,百考不膩]
古詩十九首之一:涉江采芙蓉
曹操的短歌行[重點]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重點]
蘭亭集序 [重點在一些對偶的句子]
赤壁賦 [重點]
古詩是古代漢族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後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於格律聲韻之分。
B. 高一語文上冊課文 荷塘月色原文
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 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⑽,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盪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⒄。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 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華園。
(2)高一上冊語文擴展閱讀:
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作者首先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時間和緣由。開頭就說出這幾天「頗不寧靜」的內心狀態。「頗」字是對不寧靜心情的強調。下文中作者思緒翻飛,神馳萬里,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這「頗不寧靜」的心情有著緊密的聯系。
這一句是作者進行藝術構思的焦點,也是《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文眼。 它以強烈的直接抒情開始,將淡淡哀愁流露在字里行間,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調。
第二部分從荷塘周遭的環境寫起,向「荷塘月色」的主體進發。作者先寫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通過「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的敘述,暗寫了在這種氣氛環境中作者的一顆寂寞的心。繼而實寫荷塘四周的林木,虛寫沒有月光時的陰森氣象。
虛實相參地,勾勒出此刻荷塘的環境和作者的心境。最後以贊美今夜的淡淡月光作結。平時無意於荷塘的月色,盡管今晚的月光只是淡淡地,仍然覺得很好。讀者帶著這種思索轉入了下一段。這個結句完成了由寫景到抒寫作者心情之間的過渡。
第三段緊承第二段,披露自己所以中意於今夜荷塘的原委,抒發自己踏月尋幽的萬端感慨。」路上只我一個人」提起了下邊關於踽踽獨行於荷塘的一番妙論。「背著手踱著」這一細節,微妙地展示了作者此刻稍有寬解的心情。
接下去是一段內心剖白:「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一種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但是都加了「好象」、「象」這樣修飾語,說明這種喜悅之情是建立在虛幻的遐想上的自我慰藉。從以後的行文中可知這當然也只能是不堪現實一擊的淡淡地喜悅。
盡管如此,由於此時此地能使身心掙脫生活的種種羈絆,偷得片刻安寧,因而才有了「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是個自由人」的感覺。只是這樣一種感覺的獲得,就能使作者發出:「且受用這無邊的荷塘月色」的自足的愜意的心聲。
足見這樣一個小天地對困擾於人事中的作者來說,是多麼難求的境界。這句話,細加品位,最能撩人心緒。從作者苦澀的微笑中,讀者看到了一個痛楚的靈魂對現實的反抗。
第三部分開始正式的對荷塘和月色的景緻進行詳細的描寫,最先撲入眼簾的是滿塘荷葉。「亭亭」一詞表現了荷葉的風姿秀麗,「舞女裙」的比喻,恰到好處地寫出了荷葉臨風搖曳的姿態。在縱觀之後,凝神細審,視線移到萬綠叢中的點點白花。
盛開的裊娜喜人,含苞欲放的流露著勾人情思的嬌羞,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態。進而用「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這樣的比喻,寫出荷花從光色上給人的感受。「明珠」是寫近處荷花的玲瓏剔透。
「碧天里的星星」是寫在滿塘荷葉襯托和月光的輝映下,遠處荷花的閃爍迷離。既看到宜人的花色,也就必然會嗅到沁人的花香。「縷縷清香」,能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是很難的。但作者以歌聲設比,用時斷時續若有若無的遠處的歌聲,把聽覺和嗅覺兩種感覺溝通起來。
這種移感修辭手法的運用,實在可以傳神。在這番靜態描寫之後,又把荷塘的動態捕捉進鏡頭里。清風徐徐,荷葉的一絲顫動,化為一道碧痕,盪向荷塘那邊。這種細致的描摹,使人宛然若見
第五段描繪荷塘的月色。月色是單調的,難以著筆,而作者把它和形態不一、色彩有別的景物結合在一起進行描寫,就使月色有了光上的變化。作者繼續展示出月光下荷塘四周的景象。「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等重迭詞語的運用,造成了樹木錯落有致的層次感。
第四部分為文章結尾,從單純的寫景寫開來,進一步表現了作者不滿現實,幻想超脫而不能得的復雜心理。
參考資料:荷塘月色(朱自清所作散文)_網路
C. 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課本
沁園春·長沙
荷塘月色
寡人之於國也
高一的背誦篇目不多,主要是文學賞析能力的培養
希望對你有幫助
D. 人教版高一語文目錄
人教新課標必修1: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2、詩兩首
雨巷 ...............................................................戴望舒
再別康橋 .........................................................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4、*中外短詩五首
斷章 ...............................................................卞之琳
風雨 ...............................................................蘆荻
錯誤 ...............................................................鄭愁予
迴旋舞 ......................................................保爾·福爾
在一個地鐵車站 ................................................龐德
第二單元
5、蘭亭集序....................................................王羲之
6、赤壁賦......................................................蘇軾
7、*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王維
8、*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第三單元
9、記念劉和珍君................................................魯迅
10、小狗包弟 ..................................................巴金
11、*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梁實秋
12、*金岳霖先生................................................汪曾祺
第四單元
13、短新聞兩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周婷 楊興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羅森塔爾
14、包身工.................................................夏衍
15、*尋找時傳祥--重訪精神高原..............................孫德宏
16、*飛向太空的航程.................................賈永 曹智 白瑞雪
表達交流
心音共鳴 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
親近自然 寫景要抓住特徵
人性光輝 寫人要凸顯個性
「黃河九曲」 寫事要有點波瀾
朗誦
梳理探究
優美的漢字
奇妙的對聯
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
名著導讀
論語》
《大衛·科波菲爾》
E. 人教版高一語文目錄是什麼
人教版高一語文上冊
第1課《沁園春長沙》
第2課《詩兩首》
第3課《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4課《燭之武退秦師》
第5課《荊軻刺秦王》
第6課《鴻門宴》
第7課《紀念劉和珍君》
第8課《小狗包弟》
第9課《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第10課《短新聞兩篇》
第11課《包身工》
第12課《飛向太空的航程》
下冊
第1課《荷塘月色》
第2課《故都的秋》
第3課《囚綠記》
第4課《《詩經》兩首》
第5課《離騷》
第6課《孔雀東南飛並序》
第7課《詩三首》
第8課《蘭亭集序》
第9課《赤壁賦》
第10課《游褒禪山記》
F. 高一上冊語文必背文章內容
沁園春·長沙 荊軻刺秦王【荊軻餞別那一段需要背】【詩經】氓離騷杜甫詩三首【登高 秋興八首版(其一) 詠懷權古跡其三 】蘭亭集序 .赤壁賦游褒禪山記.【第三段】以上是高考必背范圍如果是平常考試 那麼必修一必修二上所有古詩詞都需要掌握
G. 高一上冊語文需要背誦的課文及內容
您好!
必修二里基本上都是背誦的內容
,當然
我是指在演講那些文章之前的
散文中的重點版句子和權文言文。
《詩經》里的一些名句。
《離騷》里的一些名句。
詩三首包括〔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一〕
《蘭亭集序》全篇,因為每次出題都不是同一句,考下來除了第一句
其他都考到了
《游褒禪山記第2第3段》
荷塘月色不怎麼會考到
但是還是要多看一點。
故都的秋稍作了解,了解作者的情況和寫作背景。
囚綠記里有些句子很重要
有時候還是會考到,可以翻翻書
看老師重點講了哪些段落。
後面的演講稿了解好背景情況即可。
H. 高一上冊人教版語文有哪些必背古詩
人教版語文必背古詩為:
必修一:沁園春、雨巷、再別康橋、荊軻刺秦王(背易水訣別一段)、記念劉和珍君(背第2、4節)這些是課本要求背誦的。
《燭之武退秦師 》要求背全文
必修二: 氓、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蘇軾赤壁賦(壬戌之秋)、蘭亭集序、游褒禪山記(第3段)
必修三:蜀道難、杜甫詩:秋興八首、詠懷古跡、登高 琵琶行、寡人之於國也、勸學、過秦論(最 後三段)、師說
必修四:念奴嬌、定風坡(莫聽穿林打葉聲)、廉頗藺相如列傳(尾五段)
I. 高一上冊語文
十七、公輸
節選自 《墨子。公輸》 墨子,名翟,戰國初期思想家,主張非攻、兼愛,墨家的創始人,宋國人。《墨子》是墨家的經典之作。郢(yǐng):楚國都,在今湖北江陵。 (1)公輸盤:魯國人,公輸是姓,盤是名,也寫做「公輸班」或「公輸般」。能製造奇巧的器械,民間稱他魯班。 (2) 將以攻宋:以,用 (3)子墨子:指墨翟(此字念「dí",;姓氏中念作「zhái")。前一個「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師)的意思,是弟子們對墨翟的尊稱 (4)聞之:聞,聽說 (5)起於魯:起,起身,出發;於,從;從魯國出發。 (6)至於郢:至,到達 (7)夫子:古代對男子的敬稱,這里是公輸盤對子墨子的尊稱。何命焉為:有什麼見教呢?「焉」與「為」合用,表示疑問語氣。 (8)侮:欺侮。 臣:墨子的自我謙稱。 (9)借:憑借,依靠;願:想;子:你。 (10)說:通「悅」,高興。 (11)請獻十金:請允許我獻上十金。請,譯為「請允許我「。 (12)義:堅持道義。 固:本來,從來。 (13)再拜:表示謙虛、恭敬,一拜再拜。再:第二次 (14)請說 之:請允許我向你說一些話,請:請允許我。說之:解說這件事。 (15)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為,造。以,用來 (16)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荊:楚國的別稱。 智,聰明;謂,叫做;於,表對象;而,表轉折,卻 (17)知而不爭:知道這(道理)而不(對楚王)諫諍。意思是不勸阻楚王。爭:通「諍」,勸阻。 (18)類:對事物作類比進而明白它的事理。知類:明白事理。 (19)服:被說服。 (20)然:(既然)這樣,但是 (21)胡:為什麼。 已:停止。這里指停止攻宋。 既已:已經 (22)見【我於王】(xiàn):引見。 王:指楚惠王。 (23)【子墨子】見【王】:拜見。 (24)文軒:華麗的車子。文,彩飾;軒,有蓬的車。 (25)敝輿(yú):破舊的車子。 (26)短褐:古代貧賤者所穿的粗布衣。 短,「裋(shù)」的假借,粗布衣。 褐:粗布衣服。 (27)粱肉:精美的飯菜。 (28)竊疾:喜歡偷竊的毛病。 (29)雲夢:即雲夢澤,楚國境內的大湖,包括現在的洞庭湖和洪湖。 (30)犀:雄性的犀牛。 兕(sì):雌性的犀牛。麋(mí):像鹿,體大。 (31)江漢:長江和漢水。黿(yuán):比鱉大,俗稱癩頭黿。鼉(tuó):鱷魚的一種,產長江下游,俗稱豬龍,即今揚子鱷。 (32)所謂:所說的。 雉(zhì):俗稱野雞。 鮒(fù)魚:像鯽魚的一種小魚 (33)長松:大松樹。 文梓:梓樹。 楩(pián):黃楩木。 楠:楠樹。 豫章:樟樹。 (34)三事:孫詒讓把「王吏」當作「三事」,因篆書字形而致誤,指楚王派遣攻宋的將吏。 (35)【於是】見【公輸盤】:召見。於是:在這時。 (36)牒(dié):木片。 (37)九:與古代的「三」一樣,泛指多次。 (38) 距:通「拒」抵擋,抵抗。 (39)圉:通「御」抵禦。 (40) 詘:通「屈」,指理屈。 所以:用來……的方法。和現代漢語里用來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所以」不同。 (41)寇:入侵。 雖:即使。絕:殺盡。請:請允許我(做某事),表示客氣的外交辭令 (42)庇:遮蔽。 閭:里門。古以25家為里。 (43)內:通「納」。 (44)治:致力。 神:指建立宏偉功業於無形的大智大慧。 (45)明:指易於為人所見的小智小慧。 (46)雲梯:古代戰爭中攻城用的機械。 (47) 所以:表示用來……的方法。
十八、《孟子》兩章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 (2)天時: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地利: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人和:作戰時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3)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城。城:內城。 (4)郭:外城。在城外加築的一道城牆。 (5)環而攻之而不勝:環:圍。而:表順接。之:指城。而:表轉折。 (6)必:一定。 (7)然而:這樣卻。 (8)是:這。 (9)城:城牆。池:護城河。 (10)兵革非不堅利也: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甲胄,用以護身的盔甲之類。堅利:堅硬銳利。 (11)委而去之:意思是棄城而逃。委,放棄。去:離開。 (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安定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域,限制。以:依靠。 (13)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 (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威:震懾。利:銳利。 (15)寡助之至:之:到。至:極點。 (16)親戚:內外親屬,包括父系的親屬和母系的親屬。 (17)畔:通「叛」。 (18)順:歸順,服從。 (19)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君子,指上文所說的「得道者」。故:所以。
(1)選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經註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2)舜(shùn)發於畎(quǎn)畝之中:舜原來在歷山耕田,三十歲時,被堯起用,後來繼承堯的君主之位。發,起,指被任用。畎畝,田地、田間。畎,田間小溝。 (3)傅說(yuè)舉於版築之間:傅說原在傅岩為人築牆,因以傅為姓,殷王武丁用他為相。舉,被任用,舉用。版築,築牆時在兩塊夾版中間放土,用杵搗土,使它堅實。版,打土牆用的夾板。築,搗土用的杵。 (4)膠鬲(gé)舉於魚鹽之中:膠鬲起初販賣魚和鹽。西伯(周文王)把他舉薦給紂。後來他又輔佐周武王。 (5)管夷吾舉於士:管仲(夷吾)原為齊國公子糾的臣,公子小白(齊桓公)和公子糾爭奪君位,糾失敗了,管仲作為罪人被押解回國,齊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為相。士,獄官。 舉於士,從獄官(手中獲釋)並得到任用。 (6)孫叔敖舉於海:孫叔敖,春秋時期楚國人,隱居海濱,楚莊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為令尹。 孫叔敖從隱居的海邊被舉用。 (7)百里奚舉於市:百里奚,春秋時期虞國大夫。虞亡被俘後,他由晉入秦,又逃到楚,後來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把他贖出來,用為大夫,所以說舉於市(集市)。百里奚從奴隸市場被(贖回後)任用。 (8)任:責任,使命。 (9)也:語氣助詞,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頓,後半句加以申說。 (10)苦其心志:使他的意志、感情痛苦。心志,意志。 (11)勞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體)勞累。 (12)餓其體膚:意思是使他經受飢餓之苦,(以至肌膚消瘦)。 (13)空乏:貧困,資財缺乏。空,使……窮。乏,使……絕。這里是動詞,使他受到貧困之苦。 (14)行拂亂其所為:他的每一行為都不能如他所願。行,指每一行為,每做一件事。拂,拂逆,違背。其所為,指其隨心所欲,意即願望。 (15)所以:用來。 (16)動心忍性: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忍,通「韌」,使……堅韌。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備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備的能力。 (18)恆過:意思為常常犯錯誤。恆,常常。過,過失,這里用作動詞,指犯錯誤。 (19)困於心:心意受到困惑。 (20)衡於慮:思慮受到堵塞。衡,通「橫」,梗塞,不順。 (21)作:奮發,指有所作為。 (22)征於色:把心情表現在臉色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征,驗,顯露,表現。色,臉色。 (23)發於聲:意思是吟詠嘆息之氣發於聲音。 (24)而後喻:(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後人們才了解他。喻,明白,知曉。 (25)入:裡面,此指在國內。 (26)法家拂(同「弼」)士:法家,懂得法度的大臣。拂士,輔佐君主的賢士。拂(bì),通「弼」,輔佐。 (27)出:外面,此指在國外。 (28)敵國外患:指敵對國家的外來憂患。敵國,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 (29)生於憂患: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 (30)死於安樂: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必將導致滅亡。 (31)於:在被動句中,引出動作的主動者。 (32)發:被任用。 (33)舉:被舉薦。
十九、魚我所欲也
1.欲:想要,喜歡 。所欲:想要的東西。 2.熊掌:熊的腳掌,是極珍貴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時獲得。兼,同時進行幾件事或據有幾樣東西。得:得到。 4.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取:選取。 捨生而取義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於生者,甚:厲害、嚴重、重要; 於:比。 6.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患:禍患,災難。 8.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義。 9.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者,……的辦法。 10. 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11.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通過這個辦法獲得生存手段而不用的人。是,指示代詞,指某種辦法。 12.非獨:不單,不僅。獨,只,僅僅。 13.勿喪:不丟掉,不喪失。喪:喪失,丟失。 14.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可譯為「籃」 15.豆:古代一種食器,高足,上呈圓盤形。有木製,陶制等,用來盛肉或其它食品。 16.呼爾而與之:意思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人吃。爾:助詞。《禮記·檀弓》記載,有一年齊國大飢荒,黔敖在路上施捨粥。有一個飢餓的人用衣袖遮面而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就是不肯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般地步的。這人始終拒絕侮辱性的施捨,後來餓死了。呼:吆喝、輕蔑地,對人不尊重。而,連詞表修飾。 17.蹴(cù)爾:踩踏食物的樣子。 蹴:用腳踢。 18.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19.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如果不辨別它是否合乎禮與義就接受高官厚祿。萬鍾,這里指高官厚祿。鍾,古代的一種量器,六斛四斗為一鍾。則,連詞,卻。 20. 何加:有什麼益處。 加:好處。 21.奉:侍奉。 22.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嗎得我:得於我,感激我的恩德。 23.鄉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願死也不接受(施捨)。鄉,通"向",原先,從前。 24. 已;停止,放棄。 25. 本心:天性,天良。 26.是故:因此。 27.能:能夠。 28.行道之人:路上飢餓的行人。
二十、《莊子》故事兩則
惠子相梁
惠子:即惠施,戰國時宋國人,哲學家,莊子好友。 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於後代的宰相。這里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梁國做國相。梁,戰國時期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後的別稱。 或:有的人。 恐:害怕。 國:國都。 往:前往。 鵷雛(yuān chú):古代傳說中像鳳凰一類的鳥,習性高潔。 止:棲息。 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的子。 醴(lǐ)泉:甘美如醴(甘甜,甜美)的泉水。 於是:在這時。 鴟(chī):貓頭鷹。 嚇(hè):模仿鴟發怒的聲音。下文的「嚇」用作動詞。 夫(fú):可以不譯,也可以譯作那 那鵷鶵。 三:虛指多次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1.濠梁:濠水的橋上。濠,水名,在現在安徽鳳陽。 2.鯈(tiáo)魚:一種淡水魚中的銀白色小魚,喜歡在水層下面游動,長約16厘米,又名白鰷。 3. 是: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來(子固非魚也)。 5. 全:完全,確定是。 6.請 循其本:從最初的話題說起。請:請允許我,循:從…說起。其,話題。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你說」汝安知魚樂「等等。汝安知魚樂:你怎麼(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呢。」雲者:如此如此。安,怎麼。 8.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既:已經,之:它,指「魚之樂」,下文的同此意。
二十一、曹劌論戰
春秋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左傳家者,其先出於左丘明。」此後,有許多學者也持懷疑態度。很多人都認為寫《左傳》的左氏並非左丘明。現在一般認為《左傳》非一時一人所作,成書時間大約在戰國中期(前4世紀中葉),是由戰國時的一些學者編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寫。 但也有可能不是左丘明而是其他戰國時人編寫。 【 1】《左傳》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 註:選自《左傳·庄公十年》。標題是編者加的。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本文所寫的戰爭是齊魯之間的一次戰爭,因戰場在長勺(shuò),故又稱「長勺之戰」。 【 2】十年:魯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 3】齊師:齊國的軍隊。齊,在今山東省中部。師:軍隊。 【 4】 伐(fá):討伐,攻打。我,指魯國。魯,在今山東西南部。《左傳》根據魯史《春秋左氏傳》而寫,故稱魯國為「我」。 【 5】
公:諸侯的統稱,這里指魯庄公。 【 6】曹劌(guì):春秋時魯國大夫。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 7】肉食者:吃肉的人,這里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 【 8】間(jiàn):參與。 【 9】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10】乃:於是,就。見:拜見。 【11】何以戰:即「以何戰」,賓語前置。憑什麼作戰。以:介詞,用,憑,靠。 【12】衣食所安,弗(fú)敢專也:衣服食物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安,這里是「養」的意思。弗,不。 專,獨自專有。 【13】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於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14】對:應答。一般用於下對上的回答。 【15】徧:通「遍」遍及、普及。 【16】犧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用來祭祀的豬、牛、羊等。玉帛,玉器和絲織品。 【17】加:虛報。 【18】必以信:一定憑借實情(稟告神)。信,信實,意思是對神說實話。 【19】小信未孚(fú):(這只是)小信用,不能讓神靈信服。孚,為人所信服。 【20】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21】獄:案件。 【22】雖:即使。 【23】察:明察。 【24】情:(以)實情判斷。 【25】忠之屬也:(這是)盡了本職的事情。忠,盡力做好分內的事。屬,一類事。 【26】可以一戰:可以之一戰,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 【27】戰則請從:(如果)打仗,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28】公與之乘:魯庄公和他同乘一輛戰車。之,指曹劌。 【29】於:在。長勺: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曲阜縣東。 【30】鼓:名詞作動詞,擊鼓進軍。之,湊足音節,無實在意義。 【31】敗績:大敗。 【32】馳:驅車(追趕)。 【33】轍(zhé):車輪軋出的痕跡。 【34】軾:古代車廂前邊的橫木,供乘車人扶手用。此指車前的橫木。 【35】逐:追趕、追擊。 【36】既克:已經戰勝。既,已經。 克,戰勝,攻下。 【37】故:原因,緣故。 【38】夫(fú)戰,勇氣也:作戰是靠勇氣的,「夫」,發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 【39】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作,振作。鼓,擊鼓進軍。 【40】再:第二次。 【41】竭:(士氣)衰竭。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42】測:估計,推測。 【43】伏:埋伏。 【44】轍:車轍,車輪滾過地面的痕跡 【45】靡(mǐ):倒下。 【46】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二十二、 鄒忌諷齊王納諫
(1)本文選自西漢後加的。《戰國策》是戰國時期各種史料的匯編,原作者不詳,西漢劉向編訂為三十三篇,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著重記錄了戰國時期一些謀臣策士的言論和謀略。鄒忌:《史記》作鄒忌,戰國時齊人,善鼓琴,有辯才。齊桓公時就任大臣,威王時為相,封於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號成侯。後又事宣王。諷:諷喻,指下級對上級以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行規勸。納諫,接受規勸改正錯誤。納:接受。諫(jiàn):勸說君王、尊長改正錯誤。 (2)修:長,這里指身高。八尺:戰國時各國尺度不一,從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約相當於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這里的「一尺」等於現在的23.1厘米。 (3)昳(yì)麗:光艷美麗。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名詞活用做動詞,穿戴。 (5)窺(kuī)鏡:照鏡子。 (6)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孰:誰。孰與:與…相比,誰… (7)君美甚:你美極了。 (8)及:趕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賓語前置用法。 (10)復:又。 (11)妾:舊時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與坐談:與之坐談,與客人坐下談話。介詞「與」的後面省略賓語「之」。 (14)若:如。 (15)明日:第二天。 孰視之:仔細地察看他。孰,通「熟」(shú),仔細。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不如。 (17)暮寢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這件事情。暮,夜晚。寢,躺,卧。之,代詞,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18)之: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美,贊美。 (19)朝:朝見。威王:即齊威王。私:動詞,偏愛。 (20)誠:確實。知:知道。 (21)皆以美於徐公:都認為(我)比徐公美。以,動詞,以為,認為。 於,比。 (22)齊地方千里:齊國土地方圓千里之內。方:方圓。 (23)宮婦左右:指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 莫:沒有。 (24)四境之內:全國范圍內(的人)。 (25)王之蔽甚矣:被動句,大王受蒙蔽很厲害。蔽,受蒙蔽,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能兼聽。之: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 甚:厲害。 (26)能面刺寡人之過者:能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面刺,當面指責。過,過錯。者,代詞,相當於「……的人」。 (27)能謗譏於市朝:能在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謗譏,公開議論指責,沒有貶義。市朝,眾人聚集的公共場所。 (28)聞寡人之耳者:傳到我耳朵里,聞,使……聽到。 (29)門庭若市:宮門庭院像集市一樣熱鬧(形容人多的樣子)。 (30)時時而間進:時時,有時,不時,有時候。 間(jiàn),偶然,有時候。 進:進諫。 進諫:進言勸諫。 (31)期(jī)年:一周年,滿一年。 (32)雖欲言無可進者:即使想說也沒有什麼可以進諫的了。 (33)朝於齊: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是表示尊重齊國。 (34)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意思是政治清明,不必用軍事行動就可以使敵國畏服。
二十三、愚公移山
1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間。 2王屋山——在山西陽城、垣曲與河南濟源之間。 3方——指面積。 4仞——古代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現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的地區。 6河陽——黃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陰,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陽。 7且——副詞,將近。 8面山而居——面對著山居住。 9懲(chéng)——戒,這里是『苦於、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繞遠。 12聚室而謀——集合全家來商量。室,家。 13汝——你。這里做復數看,為『你們』的意思。 14畢力平險——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 16漢陰——漢,就是漢水;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陰。 17獻疑——提出疑問。 18以——憑借。 19雜然相許——紛紛表示贊成。雜然,紛紛的樣子。許,贊同。 20損:——削減。 21曾(zēng)——副詞,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為「連……也……」,常與『不』連用。 22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開封縣陳留鎮境內。 23丘——土堆。 24置——安放。 25且——況且。 26焉——疑問代詞,哪裡。 27荷(hè)——扛的意思。 28夫——成年男子。 29箕畚(jī běn)簸箕,一種用竹片或柳條編成的器具。這里是用箕畚裝土石的意思。 30孀(shuāng) ——孀妻,寡婦。 31遺男——遺孤,單親孤兒,遺腹子。 32齔(chèn)——兒童換牙齒,乳齒脫落後重新長恆齒。這里始齔表示年齡,約七八歲。齔,換牙。 33寒暑易節——冬夏換季,指一年的時間。易,交換。節,季節。 34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語氣助詞。 35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縣西。 36叟(sǒu)——老頭。 37惠——同「慧」,聰明;不惠,指愚蠢。 38其——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39長息——長嘆。 40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4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徹,通。 42匱(kuì)——竭盡的意思。 43雖我之死——即使我死了。雖,即使。之,用在主謂之間,無實意。 44苦——愁。 45亡(wú)以應——沒有話來回答。亡,同「無」。 46操蛇之神——神話中的山神,手裡拿著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47懼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幹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48帝——神話中的天帝。 49感其誠——被他的誠心所感動。感,被……感動。 50誇娥氏——神話中力氣很大的神。 51負——背。 52厝(cuò)——同「措」,放置。 53朔東——就是朔方以東地區,指山西省的東部。 54雍——就是雍州,在現今陝西、甘肅省一帶地區。 56隴斷——即壟斷,山岡高地 57列子——這是一部古書的名稱,屬於我國先秦時期道家的著作。關於這部書,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戰國初年的列禦寇著的;另一種認為是後來晉代的人著的,沒有定論。書中記載了許多寓言和傳說故事。
二十四、《詩經》兩首
《詩經》是我國最早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305篇詩歌,原名「詩」或「詩三百」。漢代儒家把它奉為經典,稱為《詩經》。全書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創作傳統和賦、比、興等藝術手法的靈活運用,對後世文學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⑴關關:擬聲詞,水狗叫。雎鳩:水鳥,一般認為是魚鷹。關關雎鳩:關雎鳥不停地鳴叫。 ⑵在河之洲:(雌雄雎鳩)在河中陸地上居住著。洲:水中的陸地。 ⑶窈窕:文靜美好的樣子。淑:善,好。 ⑷好逑:理想的配偶。逑,配偶。 ⑸參差:長短不齊。荇菜:多年生水草,夏天開黃色花,嫩葉可食。 ⑹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兩邊撈。流,順水勢採摘。 ⑺寤寐: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wù務),睡醒;寐,睡著。 ⑻思:語助。服:思念、牽掛。思服:思念。 ⑼悠:憂思貌。 ⑽輾:半轉。反側:翻來覆去。 ⑾琴瑟友之:彈琴鼓瑟表示親近。鍾鼓樂之:敲擊鍾鼓使他快樂。友,交好。 ⑿芼:選擇,採摘。 (13)樂:使淑女快樂。 (14) 荇菜:淺水性植物,葉片形睡蓮.
①本詩選自《詩經·秦風》。秦風,秦地(今陝西中部和甘肅東部一帶)民歌。蒹葭:蘆荻,蘆葦。 ②蒼蒼:深青色,此譯為茂盛的樣子。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③白露為霜:晶瑩的露水凝結成了霜。為,凝結成。 ④所謂:所說、所念,這里指所懷念的。伊人:那個人或這個人,指詩人所思念追尋的人。意中人。 ⑤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一方,那一邊,即水的彼岸。方,邊。 ⑥溯洄:逆流而上。洄:曲折盤旋的水道。從之:追尋他。沿著彎曲的河邊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從:跟隨、追趕,這里指追求、尋找。之:這里指伊人。道阻:道路上障礙多,很難走。阻,險阻,道路難走。 ⑦溯游從之:順流而下尋找她。溯游,順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⑧宛在水中央:(那個人)彷彿在河的中間。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彷彿,好像,。 ⑨萋萋,茂盛的樣子。與下文「采采」義同。 ⑩晞:曬干。 ⑾湄:岸邊,水與草交接之處。 ⑿躋:登,升高,意思是地勢越來越高,行走費力。 ⒀坻: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島。 ⒁未已:未止,還沒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陽光蒸發完畢。已:完畢。 ⒂涘(sì):水邊。 ⒃右:迂迴曲折,意思是道路彎曲。 ⒄沚水中的小塊陸地。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