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文化
❶ 言語文化的介紹
言語文化指人類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並不斷發展著的關於語言之運用的文化。
❷ 什麼是語言文化
汗!!我看了2樓的 頭有點大 厲害 他說的是起源 就關於語言文化的魅力為主題寫文章的一點建議 起源《在人袁時代就出現了語言 而那時的語言文化魅力是人類歷史史上的一個亮點》你可以把2樓的借鑒一下,發展《中國語言有方言 就其特點魅力可以介紹一二 還有多音字 外國的語言文化也可簡略介紹(更能體現文章的全面和吸引度) ,中國語言文話的特點,歷史事例或現實事例 以及它在生活中對我們的影響和作用 最後結尾再說一下中華文化魅力的精深。
❸ 簡述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1.語言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2.語言對文化建構、傳播和傳承起作用。
3.語言是記錄文化的特殊系統。
❹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與文化相互依賴、相互影響。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對語言有制約作用。本文對語言的內在系統,從語言的形式和結構上作了分析,並對語言的社會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進行了探討。
語言在人類的一切活動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類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然而,人類的語言現象又如此神秘,是人類迄今尚未完全了解的東西。自古以來,語言學家們都試圖從多方面對語言進行探討,形成了許多語言學流派。歸納起來,現代語言學主要來源於兩大傳統:語文學傳統和人類學傳統。語文學傳統從比較語言學和歷史語言學開始,根據文學作品和書面文獻的研究對語言進行分析和比較。19世紀語文學家的工作為現代語言學的獨立研究奠定了基礎,後來發展到布龍菲爾德的結構主義和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這一傳統的繼承者強調語言的自然屬性,把語言看成是一個封閉的,獨立的系統,把語言學看成是一門橫跨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獨立的邊緣科學。人類學傳統指運用人類學方法去研究沒有書寫系統和文字傳統的社會集團的語言。自20世紀初美國的鮑阿斯和薩丕爾以來,人類語言學家都強調語言的社會屬性,認為語言和它的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因此必須把語言學看作是一門社會科學,把語言置於社會文化的大環境中研究。人類語言學的研究傳統誘發了文化語言學的出現和興起。通過從文化的角度來考察語言的交際過程,語言學家們發現人們在語言交際過程中不僅涉及語言系統,而且涉及同語言系統緊密關聯並賴以生存的文化系統。
在語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兩種提法:「語言與文化」和「文化中的語言」。為了界定語言與其它文化現象的關系,有的語言學家將文化分為兩大范疇,「大文化」和「小文化」(Bright,1976)。其中,語言與大文化的關系是從屬關系,與小文化的關系是並列關系。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作為一個包羅萬象的總體概念來看,則語言屬於人類總體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疇。但它在總體文化中的地位比較特殊,與總體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關系是相對應的。因此可以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也是使人與文化融合一體的媒介。它隨著人類的形成而形成,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變化而變化。
從小文化角度來看,語言和文化是同步發生的,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語言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文化的發展也促進了語言的豐富的發展。有了語言,人類就有了文化。語言是人類區別與動物的重要標志。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原始人與動物有許多相近之處,但是人產生了語言,動物卻沒有。原始人具有宗教、信仰、道德、習俗等屬於文化范疇的東西,動物則不可能有。人類用語言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反過來影響了人類,促使人類走向更大的進步。自古以來人類社會積聚下來的文化遺產給語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類的語言是人類社會文化中的語言,它與人類社會、人類的文化有著許多密切的關系。
在文化結構中,語義的基本單位是「義素」。義素是詞位通過文化結構表示語義的基本單位。一種語言中的詞位和義素之間的關系是基本穩定的。這種穩定關系反映出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系,同時使語言成為了解文化的鑰匙。但是,詞位和義素之間並不一定總是一對一關系。即使在同一種語言中,不同地區或不同社會圈子的人的不同文化行為也會影響詞位和義素的對應關系。
一種語言的語言結構是一個完整的語音符號系統和書寫符號系統,是一種語言區別於另一種語言的根本所在。不了解一種語言的語言結構,就無法辨認該語言的語音或書寫的符號,並從中獲取語義。沒有掌握法語語言結構的人,就很難辨認法語字母不同組合後所表現出的詞義,同樣,不懂俄語的人,也會把俄語當成抽象的字母組合,根本不懂它所表達的詞義。
❺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是什麼
語言與文化相互依賴、相互影響。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對語言有制約作用。本文對語言的內在系統,從語言的形式和結構上作了分析,並對語言的社會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進行了探討。
拓展資料
文化
文化(culture)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❻ 言語文化的組成結構
言語文化的質,我個人的理解,大致由兩大部分計五個子項構成。兩大部分是仿照文化分類的第一級標准,將言語文化分作物質形態的和精神形態的兩部分。五個子項是:
(1)言語材料。已經固化為現時社會「工具文化」的詞彙、語匯(包括形、聲、基本義項及其書寫),這僅僅相當於語文教育理論學派之語言派、工具派所指的教學內容的部分。語文教育的言語文化論是將語言的形音義作為言語活動的物質文化選擇進來的。人們使用語言,無非內部言語――思維、外部言語――口頭交際與書面交際兩種狀態。用概念進行思維,用詞語構建言語,言語行為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上,語言作為物質存活其中。言語活動,辯證法關於運動的法則告訴我們,沒有無物質的運動。
(2)言語產品。具體地說,指文章、話語。以往的語文教育哲學並不認可話語的言語作品屬性,只有文章才是言語作品,因為聲波衰減之後就盪然無存,不能看做產品。現代科技手段已經能夠很方便地記錄、重現音頻,話語,屬於言語成品。
(3)言語技能。包括對言語材料的把握、對言語篇章的格局結構的把握、解析、重組與創制等一般操作。
(4)言語規范。指言語交際中的制度文化。如寫字的筆順、口語交際中的適場要求和文明交際要求、書面作品的行款格式等。
(5)言語美學和言語的民族性心理特質。言語過程中,不同民族的審美趣味是各具特色的。言語過程中民族性的共同心理趨勢,也是客觀存在的。語言學、文化學、民族學、心理學等等學科幾乎公認:語言與民族難以截然分開。「語言是最容易識別的民族標志」(胡明揚主編《語言學》語文出版社2004.4版p7),前文還引述過「語言仍然被視為民族的象徵」。之所以列言語美學和言語的民族性心理特質為言語文化的一個子項,是因為,不如此,我們實在沒有辦法解釋自古以來中國社會之書面語教育憑什麼選擇了修辭作為內容?憑什麼選擇經典文獻作為教材?且,當代語文課程憑什麼在教學大綱、課程標准里規定:語文課程要「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還要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語言文字之間的不同就可以造成文化之間的不同,以及語言文字的誘導和暗示作用。文化是廣義上的文化,是包括人、環境、知識、技術成果等一切別具特色的物質對象。文化由方方面面的因素決定,其主要由九大因素決定,即環境、語言文字、科技、物慾原動力、情慾原動力、權欲原動力、審美、陰陽、萬物選擇。語言文字只是其中之一。
❼ 言語文化的主要功能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中文更是一種講文化的語言。在我們的歷史上,成語、典故燦若繁星,背後的淵源引人入勝,文化內涵非常深刻。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符號體系;言語是人對語言的使用及其生成品 ;言語行為有技術、藝術兩個層次。
語言文化與言語文化的區別在於,語言文化可能更多地是純粹理論研究層次的語言學或文化學視野里暫時靜止著的對象,是物質化的符號體系;言語文化卻是促進人的社會化實踐的理性部分――教育學――語文教育學――的對象。也就是說,語文教育理性思維只遴選言語活動中的活的、主流的、全民族成員都應該認同的文化要素作為對象,不關注全部的靜態的語言,也不矚目全部的文化。
言語文化存在於言語交際過程中,存在於言語作品中。言語文化的屬,是文化。言語文化包含於文化之中。
❽ 什麼是中國傳統語言文化
中國的語言 語和言 是分開的
語是說話 每個時期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潮流
就好像 我們自己回想一下十年前說的話 和現在都有很大差別
包括現在每一年都會新增多少詞彙 又會有多少詞彙慢慢淡忘
言是文字 不管是什麼時候 書寫都是必須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文字書寫 也就是 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國老祖宗最偉大的發明
就是他們預計到了 語的變化性 如果用當時的語言是寫書 200年後 會有多少人能看的懂
所以 研究出了文言文 這樣古聖先賢的智慧就能不斷傳承下來
這樣是四大文明古國 現在只有中華文明傳承的 重要原因
❾ 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1、文化包括語言,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人們的意識形態集中起來的價值觀念,思想道德,法律條例,審美意趣,而語言就是在人類產生之後,隨著文化的產生而形成的一種精神文化,它屬於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語言又具有其他文化所沒有的特殊性。
2、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符號系統,當它作用於文化的時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載體和容器。
3、語言是文化的傳播方式,語言是人類思維方式和文化交流的一種最主要的方式,人類的思維方式和文化交流實際上也是文化形成和傳播的表現,人類因有思維而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逐步創造了文化,又在不斷的語言交流中互相傳播各自民族的文化。
4、語言的形成和文化的發展相互制約,雖然說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反映和傳播工具,但並不是說語言就不如文化重要,也不是從屬於文化,鑒於語言的特殊性,筆者認為語言和文化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共同形成,共同成長,它們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
(9)言語文化擴展閱讀:
語言和文化的重要性:
人的本質具有社會性,人們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出越來越多的優秀文化,而隨著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語言也隨之產生。語言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所在,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系統可以探視出它所代表的民族的社會風貌,人群心理,道德觀念,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社會形態等,而人的社會性決定任何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是在現在這樣一個開放又先進的社會里。
正是在不同人群,不同種族的相互交流,文化滲透中社會才會不斷進步,而語言就是這種文化傳播和交流的載體,所以說文化和語言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對於語言和文化關系的研究,對自己學習一門語言有很大幫助,這是要求不要片面孤立的去學習一門外語,只有通過不斷地了解目的語國家或地區的文化,才能真正透徹地去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