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數學小報大全

數學小報大全

發布時間: 2021-08-30 18:16:31

A. 數學小報內容

數學小報

五年級四班 徐崢嶸

一﹑數學家的故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現今河北省淶源縣,他是南北朝時代的一位傑出科學家。他不僅是一位數學家,同時還通曉天文歷法、機械製造、音樂等領域,並且是一位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他算出的圓周率為3.1415926<π<3.1415927,這一結果的重要意義在於指出誤差的范圍,是當時世界最傑出的成就。祖沖之確定了兩個形式的π值,約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這兩個數都是π的漸近分數。

二﹑數學趣題:

1、自然數a與b,它們的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的乘積是300,a是20,b是多少

2、一個數先加9,然後乘9,再減9,接著除以9,最後等於9,求這個數?3、為了慶祝國慶節,守橋戰士在一座大橋兩側的欄桿上插彩旗,從橋頭到橋尾共插了30面,相鄰兩面彩旗相距18米,這座大橋長多少米?

44、求滿足用3除餘2,用5除餘4,用7除餘6的最小數是多少?

5、高壽爺爺在馬路上以均勻的速度散步,馬路邊相鄰電線桿間的距離相等,他從第一根電線桿走到第15根,用了28分鍾,他如果一共走了50分鍾,他可走到第幾根電線桿?

6、小學有68個同學去劃船,一共乘8條船,大船每條坐11人,小船每條坐7人,全部坐滿,問大船、小船各有幾條?(用方程解答)

7、第一車間工人是第二車間的3倍,如果從第一車間調20人到第二車間,則第一車間還比第二車間多10人,原來第二車間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8、24個同學排隊做早操,行數和列數都不能等於1,有幾種排法?怎麼排?

二﹑ 判斷題:

1、3是約數,12是倍數。 ( )

2、1千米的等於4千米的。 ( )

怎樣?滿意嗎?

B. 數學手抄報有哪些圖片

國王讓金匠做了一頂新的純金王冠。但他懷疑金匠在金冠中摻假了。可是,做好的王冠無論從重量上、外形上都看不出問題。國王把這個難題交給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當他慢慢坐進澡堂時,水從盆邊溢了出來,他望著溢出來的水,突然大叫一聲:「我知道了!」竟然一絲不掛地跑回家中。原來他想出辦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進一個裝滿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來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裝滿,再將一塊同王冠一樣重的金子放進水裡,又有一些水溢出來。他把兩次的水加以比較,發現第一次溢出的水多於第二次。於是他斷定金冠中摻了銀了。經過一翻試驗,他算出銀子的重量。當他宣布他的發現時,金匠目瞪口呆。

這次試驗的意義遠遠大過查出金匠欺騙國王。阿基米德從中發現了一條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減輕的重量,等於他所排出液體的重量。這條原理後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現代,人們還在利用這個原理測定船舶載重量等。

3、公元前212年羅馬軍隊攻入敘拉古,並闖入阿基米德的住宅,看見一位老人在地上埋頭作幾何圖形,士兵將圖踩壞。阿基米德怒斥士兵:『不要弄壞我的圖!』士兵拔出短劍,刺死了這位曠世絕倫的大科學家,阿基米德竟死在愚蠢無知的羅馬士兵手裡。

C. 數學小報的內容

1.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說:「不要弄壞我的圓」。)後,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5.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數學家談戀愛
數學家同女朋友在公園漫步。女朋友問他:「我滿臉雀斑,你真的不介意?」
數學家溫柔地回答:「絕對不!我生來最愛跟小數點打交道。」

五百隻鴨子
一位男教師對兩個吵鬧不休的女學生說:「兩個女人的聲音,猶如一千隻鴨子的叫聲。」
一會兒,教師的妻子來看望他。其中一個女學生趕來報告。「老師,門外有五百隻鴨子來看您。」
-------------------

數數
兒子今年三歲,已懂得從一數到十,也知道五比一大;我也隨時找機會教他,問他小狗小貓哪個大。
有一次,我左手拿一塊巧克力,右手拿兩塊巧克力,問他: 「哪一邊比較多?」。兒子不回答,我耐心地繼續追問,兒子突然放聲大哭,說:「 兩邊都很少啊!」
----------------------------------

) 2/10+4/10=3/5
2) 11/14-8/14=3/14
3) 3/8+1/8=1/2
4)1/4+1/5=9/20
5) 4/11+5/11=9/11
6) 4/15+2/15=2/5
7) 9/10-3/10=6/10
8) 7/13+5/13=12/13
9) 6/13+5/13=11/13
10) 2/8+3/8=5/8
11) 9/13-9/13=0
12) 9/13+3/13= 12/13
13) 11/12-4/12=7/12
14) 14/15-3/15=11/15
15) 1/13+11/13=12/13

D. 數學手抄報大全

格式:
一般是中間上方寫標題,或者左側寫大標題,如果喜歡一些張揚個性的呢,可以從中間傾斜橫跨整個紙張。
內容可以分為概述,具體內容,圖片,花邊設計
按需要改進。
手抄報要細致,可以用熒光筆,細的那種,和中性筆一樣細的那種,大標題則可用粗一點的,顏色的選取要大膽,顯眼,如果喜歡黑色背景的話,可以直接買黑色的卡紙,大小顏色都不錯。厚度也不錯。比A4那類的列印紙要好點。
要有創意,不拘一格
內容:學習內容咯,分為這樣的幾個模塊,首先寫學習數學的精神性東西,比如態度咯,方法咯,然後寫具體的東西,數學的知識,還可以一套題哦,說出自己的方法和感觸哦,在寫點繼續性的東東,要好好學習嘍~呵呵,祝你學習進步咯~
筆:可以有熒光筆,可以有蠟筆,彩筆,或者用改正液往黑色背景上寫咯。

數學趣味小故事: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於 <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E. 數學手抄報

一、數學家陳景潤的小故事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二、數學家魯道夫的小故事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三、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四、數學家阿基米德的小故事一些數學家生前獻身於數學,死後在他們的墓碑上,刻著代表著他們生平業績的標志。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後,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德國數學家高斯在他研究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法後,便放棄原來立志學文的打算而獻身於數學,以至在數學上作出許多重大貢獻。甚至他在遺囑中曾建議為他建造正十七邊形的稜柱為底座的墓碑。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一篇數學手抄報資料,僅供同學們參考。一天,佐助被大蛇丸抓住了.小櫻和鳴人很想救他,可是第五代火影綱手大人不允許,說:「你們想去救佐助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可是這樣太冒險了.除非你們可以通過我這一關.」鳴人捋起袖子說:「來吧!」綱手說:「是道數學題.聽著,一棵樹上共有十隻猴子,下來三隻,上去五隻,死了一隻,生下兩只,現在樹上有幾只猴子?」鳴人屈指數了數,10-3+5-1+2=13隻.」綱手履行了諾言,讓鳴人和小櫻去了.他們到了大蛇丸的老巢,門上寫著:「如想救人,就必須回答以下數學問題.1).養殖場里有90隻雞,270隻鴨,雞是鴨的幾分之幾?2).鴨是雞的幾倍?」鳴人算了算答道:「雞是鴨的1/3,鴨是雞的3倍.」這樣他們過了第一關.接著他們到了下一關,他們很想再通過這一關,過了這一關,他們就可以救出佐助了.「請聽題,一戶窮人家的鋼琴本應有有88個按鍵,可是缺少了39個,在請人安裝了10個鍵後,現在有多少個?」小櫻飛快地答道:「88-39+10=59個琴鍵.」他們終於救出了佐助,高興地回去了.

F. 數學手抄報資料

中國數學界的伯樂——熊慶來

人們在贊美千里馬時,總會記起識馬的伯樂。中國科學界在贊美華羅庚時,也不會忘記他的老師、中國近代數學的先驅——熊慶來。
熊慶來(1893—1969),字迪之,雲南彌勒人,18歲考入雲南省高等學堂,20歲赴比利時學采礦,後到法國留學,並獲博士學位。他主要從事函數論方面的研究,定義了一個「無窮級函數」,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數。
熊慶來熱愛教育事業,為培養中國的科學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30年,他在清華大學當數學系主任時,從學術雜志上發現了華羅庚的名字,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以後,毅然打破常規,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9歲的華羅庚到清華大學。在熊慶來的培養下,華羅庚後來成為著名的數學家。我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都是他的學生。在70多歲高齡時,他雖已半身不遂,還抱病指導兩個研究生,這就是青年數學家楊樂和張廣厚。
熊慶來愛惜和培養人才的高尚品格,深受人們的贊揚和敬佩。早在1921年,他在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前身)當教授時,發現一個叫劉光的學生很有才華,經常指點他讀書、研究。後來又和一位教過劉光的教授,共同資助家境貧寒的劉光出國深造,並且按時給他寄生活費。有一次,熊慶來甚至賣掉自己身上穿的皮袍子,給劉光寄錢。劉光成為著名的物理學家後,經常滿懷深情地提起這段往事,他說:「教授為我賣皮袍子的事,十年之後才聽到,當時,我感動得熱淚盈眶。這件事對我是刻骨銘心的,永生不能忘懷。他對我們這一代多麼關心,付了多麼巨大的熱情和摯愛呀!」

數學之父—塞樂斯 (Thales)

塞樂斯生於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後,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同時又不迷信古人,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積極思考問題。他的家鄉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裡,塞樂斯認識了古埃及人在幾千年間積累的豐富數學知識。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

塞樂斯的方法既巧妙又簡單:選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在金字塔邊豎立一根小木棍,然後觀察木棍陰影的長度變化,等到陰影長度恰好等於木棍長度時,趕緊測量金字塔影的長度,因為在這一時刻,金字塔的高度也恰好與塔影長度相等。也有人說,塞樂斯是利用棍影與塔影長度的比等於棍高與塔高的比算出金字塔高度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要用到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這個數學定理。塞樂斯自誇,說是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古埃及人但事實可能正好相反,應該是埃及人早就知道了類似的方法,但他們只滿足於知道怎樣去計算,卻沒有思考為什麼這樣算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在塞樂斯以前,人們在認識大自然時,只滿足於對各類事物提出怎麼樣的解釋,而塞樂斯的偉大之處,在於他不僅能作出怎麼樣的解釋,而且還加上了為什麼的科學問號。古代東方人民積累的數學知識,王要是一些由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計算公式。塞樂斯認為,這樣得到的計算公式,用在某個問題里可能是正確的,用在另一個問題里就不一定正確了,只有從理論上證明它們是普遍正確的以後,才能廣泛地運用它們去解決實際問題。在人類文化發展的初期,塞樂斯自覺地提出這樣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它賦予數學以特殊的科學意義,是數學發展史上一個巨大的飛躍。所以塞樂斯素有數學之父的尊稱,原因就在這里。塞樂斯最先證明了如下的定理:

1.圓被任一直徑二等分。
2.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
3.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
4.半圓的內接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5.如果兩個三角形有一條邊以及這條邊上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這個定理也是塞樂斯最先發現並最先證明的,後人常稱之為塞樂斯定理。相傳塞樂斯證明這個定理後非常高興,宰了一頭公牛供奉神靈。後來,他還用這個定理算出了海上的船與陸地的距離。

塞樂斯對古希臘的哲學和天文學,也作出過開拓性的貢獻。歷史學家肯定地說,塞樂斯應當算是第一位天文學家,他經常仰卧觀察天上星座,探窺宇宙奧秘,他的女僕常戲稱,塞樂斯想知道遙遠的天空,卻忽略了眼前的美色。數學史家Herodotus層考據得知Hals戰後之時白天突然變成夜晚(其實是日蝕),而在此戰之前塞樂斯曾對Delians預言此事。

塞樂斯的墓碑上列有這樣一段題辭:"這位天文學家之王的墳墓多少小了一點,但他在星辰領域中的光榮是頗為偉大的。"

【成語】:朝三暮四
【故事】:

據說,這是記載在「莊子」裡面的一則寓言故事。宋朝有一個人在他家養了一大批的猴子,大家都叫他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話,因此,他更加的疼愛這些能通人語的小動物,經常縮減家中的口糧,來滿足猴子的食慾。有一年,村子裡鬧了飢荒,狙公不得不縮減猴子的食糧,但他怕猴子們不高興,就先和猴子們商量,他說:「從明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果子,晚上再給你們四顆,好嗎?」猴子們聽說他們的食糧減少,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來,表現出非常生氣的樣子。狙公看了,馬上就改口說:「這樣好了,我每天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夠吃了吧!」猴子們聽說早上己經從三顆變成了四顆,以為食糧已經增加了,都高興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鬧了。以後的人就從這則的寓言說,狙公所說的話,加以引申,凡是見到有人反復不定,剛才說過的話不算數;或是做事的時候常變更,剛決定的事情,不一會兒又改變了,我們就說他是「朝三暮四」。

【成語】:三令五申
【故事】:

春秋時,有個著名的軍事家叫孫武,吳王為了試試他的才能,從宮中選出一百八十名宮女,讓孫武訓練。

孫武命令宮女手拿著長戟(古代一種兵器)並且分成兩隊,並且讓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當隊長。孫武對她們說:我說前,你們就看前方,說左就看左邊,說右就看右邊,說後就看後面。他命令人准備了處罰的刑具斧頭,又再三重申剛才的命令。孫武喊:右!宮女們你看我,我看你,覺得好玩,根本就不服從孫武的命令。孫武說:是我解釋得不夠明白,命令得不到執行,是指揮官的責任。就把前面的命令又詳細說了一遍。當他再次發出左的命令時,宮女們還是笑著不動,吳王也覺得好笑。這次孫武不再自責,他說:解釋、交代得不清楚是將官的責任,交代清楚而不服從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於是命令左右把隊長推出去砍頭。吳王嚇得大叫:等等,她們是我的愛妃,將軍用兵的才能,我很明白,請不要殺她們。孫武回答:將在軍中,君王的命令可以不聽從。堅決把吳王的兩名寵妃砍了頭,同時另外任命兩位宮女做隊長。宮女們很害怕,孫武再次發令時,所有的宮女都整齊認真地操練,不敢當作兒戲了。吳王也不得不佩服孫武的才能。
-----------------------

G. 數學小報欄目大全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

語 運 算 符 號

+、-、×、÷、= 符號如何來的?

+、-、×、÷和 = 這五個符號,大家對它們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是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遠古時期,古希臘人和印度人都是把兩個數字寫在一起表示加法,把兩個數字寫得分開一些來表示減法。中世紀後期,歐洲商業逐漸發達。一些商人常在裝貨的箱子上畫一個「+」,表示重量超過一些;畫一個「-」,表示重量略微不足。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大師達·芬奇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採用過「+」和「-」的記號。公元1489年,德國人威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正式用這兩個符號來表示加減運算。後來經過法國數學家韋達的大力宣傳和提倡,這兩個符號才開始普及,到1603年終於獲得大家的公認。×、÷符號的使用,不過300多年。據說,英國人威廉·奧特來德1631年首先在他的著作中用「×」表示乘法,後人沿用至今。

中世紀時,阿拉伯數學相當發達,大數學家阿爾·花拉子米曾用「3/4」來表示3被4除。許多人認為,現在通用的分數記號,即來源於此。直到1630年,在英國人約翰·比爾的著作中才出現了「÷」號,據推測他是根據阿拉伯人的除號「—」與比的記號「:」合並轉化而成的。現在絕大多數國家的出版物中,都用+、-來表示加與減。×、÷卻沒有普遍使用,一些國家的課本中用「.」代替「×」,而在俄國和德國的出版物中一般用「:」來代替「÷」。那麼=這個符號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巴比倫和埃及曾用過各種記號來表示相等,而最早使用近代的 = 符號卻是在中世紀時,在雷科德的名著《智慧的磨刀石》中。他說之所以選擇兩條等長的平行線作為等號,是因為它們再相等不過了。但是 = 號直到18世紀才普及。

最 少 要 幾 分 鍾

華羅庚爺爺是世界著名的中國數學家,他出生在一個貧民家庭,他非常熱愛學習,總是爭分奪秒地學習,在碰到問題的時候,總是靠自己動腦筋解決。

1965年,華羅庚爺爺在他的一本書中出了一道題目。華爺爺出這道題的目的,是想訓練小朋友做幾件事時,合理安排時間的本領。題目是這樣的:洗水壺需要1分鍾,燒開水需要15分鍾,洗茶杯需要1分鍾,拿茶葉需要2分鍾,問最少要幾分鍾可以泡好茶?同學們,怎樣合理安排這幾件事,才能使所用的時間最省呢?那就要能在同一時間內做幾件事,先洗水壺,接著燒開水,燒上水以後,需要等15分鍾水才能開。在15分鍾內,可以洗茶杯,拿茶葉,水開了就泡茶,這樣,只用16分鍾就行了。同學們,當你要做幾件事時,能不能用華爺爺教給我們的方法來安排呢?想一想:

H. 數學小報內容有哪些

一、最小的數字。

古老而龐大的自然數家族,是由全體自然數1、2、3、4、5、6、7、8、9、10……集合在一起組成的。其中最小的是「1」,找不到最大的。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一找。

二、沒有最大的自然數。

也許你認為可以找到一個最大的自然數(n),但是,你立刻就會發現另一個自然數(n+1),它大於n。這就說明在自然數家族中永遠找不到最大的自然數。

三、「1」確實是自然數家族中最小的。

自然數是無限的,而「1」是自然數中最小的。有人提出異議,不同意「1」是最小的自然數,說「0」比「1」小,「0」應該是最小的自然數。這是不對的,因為自然數指的是正整數,「0」是唯一的非正非負的'整數,因而「0」不屬於自然數家族。「1」確實是自然數家族中最小的。

四、一元錢哪裡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價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錢,總共給了老闆三十元,後來老闆優惠了五元,讓服務員退給他們,結果服務員貪污了兩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錢,也就是說每人消費了9元錢。三個人總共花了27元,加上服務員貪污的2元總共29元。那一元錢到哪去了?

五、分蘋果

小咪家裡來了5位同學。小咪的爸爸想用蘋果來招待這6位小朋友,可是家裡只有5個蘋果。怎麼辦呢?只好把蘋果切開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塊,小咪的爸爸希望每個蘋果最多切成3塊。這就成了又一道題目:給6個孩子平均分配5個蘋果,每個蘋果都不許切成3塊以上。

I. 數學小報

華羅庚,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華羅庚1924年初中畢業之後,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他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專家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應蘇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1950年回國,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華羅庚還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華羅庚是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他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做出卓越貢獻,由於他的貢獻,有許多定理、引理、不等式與方法都用他的名字命名。為了推廣優選法,華羅庚親自帶領小分隊去二十七個省普及應用數學方法達二十餘年之久,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歐幾里得,(約公元前330-275年),古希臘數學家。其著作《幾何原本》聞名於世。歐幾里得將公元前七世紀以來希臘幾何積累起來的既豐富又紛紜的龐雜結果整理在一個嚴密統一的體系中,從原始定義開始,列出5條公設,通過邏輯推理,演繹出一系列定理和推論,從而建立了被稱為歐幾里得幾何學的第一個公理化數學體系。

據資料記載,有統治者問他學幾何有無簡捷的方法,他回答:「在幾何里,沒有來為國王鋪設的大道」。這句話後來成了傳誦於古的學習箴言。他的著作除《幾何原本》外,還有不少,可惜大都失傳,《已知數》、《圓形的分割》是保存下來的著作。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於世界先進之列,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而劉徽則對此均作了補充證明.在這些證明中,顯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創造性的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並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的結果.劉徽在割圓術中提出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可視為中國古代極限觀念的佳作.

《海島算經》一書中, 劉徽精心選編了九個測量問題,這些題目的創造性、復雜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當時為西方所矚目.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我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泰勒斯(Thales,前624-前547),古希臘學者,出生在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城的一個奴隸主貴族家庭。家庭政治地位的顯貴、經濟生活的富足,泰勒斯均不屑一顧,而是傾注全部精力從事哲學與科學的鑽研。在年輕時,他四處游學,到過金字塔之國,在那裡學會了天文觀測、幾何測量;也到過兩河流域的巴比倫,飽學了東方璀燦的文化。回到家鄉米利都後,創立了愛奧學派,後成為古希臘著名的七大學派之首。泰勒斯素有「科學之父」的美稱。

泰勒斯有名名言:「水是萬物之本源,萬物終歸於水。」他否定了神創造一切的觀點,開創了從世界本身來認識世界的正確道路。在科學上,他倡導理性,不滿足於直觀的感性的特殊的認識,崇尚抽象的理性的一般的知識。譬如,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並不是指我們所能畫出的、個別的等腰三角形,而應該是指「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這就需要論證、推理,才能確保數學命題的正確性,才能使數學具有理論上的嚴密性和應用上的廣泛性。泰勒斯的積極倡導,為畢達哥拉斯創立理性的數學奠定了基礎。

泰勒斯在數學方面曾發現了不少平面幾何學的定理,諸如:「直徑平分圓周」、「三角形兩等邊對等角」、「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三角形兩角及其夾邊已知,此三角形完全確定」、「半圓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等,這些定理雖然簡單,而且古埃及、巴比倫人也許早已知道,但是,泰勒斯把它們整理成一般性的命題,論證了它們的嚴格性,並在實踐中廣泛應用。據說他可以利用一根標桿,測量、推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泰勒斯在天文學方面也曾有不同凡響的工作,據說他曾測知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一次日全食。當時正值戰爭之際,泰勒斯向世人宣告,若不停戰,到時天神震怒!到了那天下午,兩派將士仍激戰不已,霎時間,太陽在天空中消失,星辰閃爍,大地一片漆黑。雙方將士見此景象,砍太陽神真的發怒了,要降罪於人類,於是立即罷兵休戰,從此鑄劍為犁,和睦相處。

另據傳說,泰勒斯醉心於鑽研哲學與科學,且可謂清貧守道,而遭市井嘲笑。他不以為然地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他在對氣候預測的基礎上,估計來年油料作物會大豐收,於是壟斷了米利都和開奧斯兩地的所有油坊,到季節以高價出租。有了錢,科學研究可以做得更好。

這兩則傳說,如果是真實的話,那麼泰勒斯確實不愧於其墓碑上所鐫刻的頌辭:「他是一位聖賢,又是一位天文學家,在日月星辰的王國里,他頂天立地、萬古流芳。」不過,這也是一則傳說,因為泰勒斯生活的年代離我們太久遠了,沒有確切可靠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年度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5-15 02:16:35 瀏覽:334
是在下輸了是什麼梗 發布:2025-05-15 01:59:54 瀏覽:289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
筆畫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15 00:06:14 瀏覽:99
小班幼兒英語 發布:2025-05-15 00:00:31 瀏覽:854
思教育網 發布:2025-05-14 22:14:17 瀏覽:988
師德師紀自查小結 發布:2025-05-14 21:09:36 瀏覽:534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