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是否過關的重要標志,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但作文難寫,作文難教,學生「怕」作文,教師「憂」作文,依然是小學作文教學普遍存在的現象。那麼如何才能進行有效地進行作文教學呢?基於對小學作文教學的觀察和思考,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做好作文早期練習
1.加強朗讀練習。讀是寫的基礎,只有多讀才能為寫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激起學生朗讀課文的愛好,可以採用個人讀、小組讀對比讀、分角色讀、輪讀、齊讀等形式朗讀,讓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和篇章。
2.摘錄、抄寫書中優雅的語句。適當要求學生背誦一些優雅的句子,用本子抄寫詞語,為以後作文時積累詞語。平時還強調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留意摘錄裡面的優雅句子。
3.說話、寫話的練習。說是寫的前提。在課堂內應多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注重過程,淡化評價,努力激發學生說的積極性。
4.與閱讀結合起來練習,也就是在學習課文時有意識地練習。當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想像文章結尾以後發生的故事,完成續寫。如學完《坐井觀天》後,讓學生想像青蛙跳出井口,他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寫出聯想。就文中某一個沒有細說的情節,讓學生根據細節進行補寫。
5.進行日記、周記的練習。指導學生要把握寫日記、周記的格式,然後讓學生寫。開始在檢查時,我降低要求,只要動筆了就行,哪怕是只寫了一兩句話,時間久了,學生就會養成愛動筆的習慣。有了動筆的習慣,學生就會用眼去觀察四周事物,專心去思考自己的見聞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豐富寫作的素材。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促進作文的寫作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都是從想像開始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學生的想像要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接觸社會,接觸自然,感悟生活,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指導學生不僅學好課文,而且廣泛地閱讀課外書籍,充分地獲取作文素材,是學生想像力的主要來源。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促進作文的寫作。
1.憑借詞語,展開想像,進行片段寫作。漢語中有些抽象詞語學生難以理解。對此教師可以設計小練筆,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像,使這些抽象詞語形象化。這種小練筆同樣能達到培養學生創造力、提高習作水平的目的。
2.閱讀之後,合理想像,續寫作文。不少課文的結尾言雖盡,意未窮,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後,可以及時順著作者的思路讓學生進行想像練筆,續寫作文。由於這種續寫是閱讀之後及時進行的想像練筆,練筆內容適時遷移,學生易於接受,有話可寫,樂於寫。
3.利用插圖,啟發想像,進行練筆。
教材中有許多作文都配有直觀形象、生動活潑、情趣俱佳的精美插圖,是進行想像力培養的極好媒體。如教完《贈汪倫》這首古詩後,讓學生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並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啟發想像:插圖上的環境是怎樣的?是什麼場面?倆人的外貌、衣著怎樣?各在干什麼?從他們雙手抱拳拱手作揖的動作想像他們會想些什麼?他們還會說些什麼?讓學生圍繞提示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想像,並進行口頭敘述。然後以《送別》為題,讓學生寫一篇好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情景短文。
三、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活動「動起來」
「興趣是一種最大的力量」。學生如果對作文產生興趣,他們就會腳踏實地,孜孜以求。要讓學生對作文感興趣,就必須精心設計教學,豐富作文訓練形式,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這樣兩節作文課上得熱烈而有趣,學生在緊張有序的過程中,鍛煉了創造性思維,也在不知不中,幾乎寫了八百個字左右的文章。信件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於想像。
四、對學生作文進行適當地評價
小學生作文是習作,是一項練筆活動,不是文學創作,只要學生能正確地、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就行。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學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寫成小學生優秀作文。所以,在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時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對孩子的文字評頭論足,更不能用文學編輯和文學評論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學生作文。
在評價、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作文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異、對症下葯,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學生作文必須「求精」,而對另一些學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萬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標准「一刀切」。批改作文時要把嚴格要求與提高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用發展的眼光和戰略的眼光對學生作文進行
2.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張霞
一、指導學生作文,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
1.做過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做過的事易寫。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實踐,自覺地從中接受教育。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才能把親身經歷的有意義的事寫下來。
2.看了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不會感到難。我就做有心人,引導學生關心集休,多留心周圍的事情,多觀察,多分析。需要寫的時候,手頭有東西可寫。
3.聽到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親聞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寫。我經常引導學生留意日常與人交往,把所聽到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人和事記述下來,做生活的有心人。
4.想到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己心裡所想到的東西,也是較容易的。因學生生活閱歷不深,雖對生活有觀察,但往往會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因此,我在學生觀察基礎上,引導他們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去思索問題。
5.讀了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己讀過的東西,也是較易的。學生讀了什麼,組織他們寫什麼,主要是指讀了什麼「習作例文」,組織他們寫什麼習作。當然也可以寫自己看過的課外讀物的感受。我經常指導他們進行仿寫,仿其結構寫法,也可仿其與自己生活實際相似的內容特色,還可仿其詞語句子的運用。
二、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
1.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2.不要輕易規定作文命題,束縛兒童的個性。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
3.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把寫作活動當作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那麼就會喚發出寫作的無窮的動力。
三、重視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感受觀察給習作帶來的樂趣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對於教師而言,就要在習作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很多時候教師在這一步驟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論說教上,缺少實際的指導。對於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態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要指導學生去細心觀察和描摹生活,啟發和激活學生的感官、經驗和思路。對觀察的指導不能單純靠空洞的理論說教,離開具體的生活,教師的指導就沒有著落。要把指導落到實處,應該有計劃地積極開展課內課外活動,在具體的活動中指導學生觀察什麼,怎麼觀察。生活,唯有生活才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觀察元素。
五、注重平時積累,讓學生為習作積累材料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了「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3.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作文教學的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作文教學>
心理學家認為人只有因內心的誘因而需要說話時,才能自然地說話寫話,才能最有效地發展語言能力.<<新課程標准中也明確提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 進行創造表述的過程.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 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新課改環境下的作文教學要把學生引 向生活, 引向自然,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捕捉習作材料,在生活體驗中得到情感升華.本人經過教學實踐與反思,認為作文教學首先必須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愛寫、想寫、樂寫、會寫;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精心組織作文教學,讓孩子以其獨特的視角去感受生活,認識事物;必須讓學生勤積累、多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還要巧訓練、多實踐,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必須既要教作文,又教做人,讓孩子以其獨特的方式張揚個性,發展個性完美人格.
一、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愛寫、想寫、樂寫、會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動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所學的知識產生主動需要.因此,老師必須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正確引導,樹立責任心和責任感
有些學生認為寫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當作家,就可以不要學習寫作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文,了解作文,通過實例說明作文教學的目的、意義和實用價值.如我們日常工作中要寫工作計劃、總結、報告;農村有時貸款要寫申請報告,工廠生產的產品要寫廣告詞;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要給親友寫信等等.寫作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技能.同時我們還要學生想一想,如果沒有寫作,我國幾千年的燦爛文化能夠流傳下來嗎?任何一項發明、創造如果沒有文字的說明能夠推廣和應用嗎?使學生認識到寫文章不僅是我們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還是社會的發展、人類進步的需要.教育學生作為新世紀的少年兒童應該明確時代賦予的重任,從小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當然離不開寫作知識),長大才能為建設祖國作出更大貢獻,從而樹立起學習寫作的責任心和責任感.
2、分層要求,樹立信心,培養作文興趣
先降低對學生的作文要求:先求通,再求好逐步提高.在作文指導時,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先考慮寫什麼,再考慮怎麼寫.在語言表達上,讓學生從小養成一個習慣,寫了一個句子就問一問自己:這個句子通嗎?在寫得通的基礎上,再逐步要求寫得好.成功是成功之母.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我們的學生總是經歷失敗,從未嘗試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有可能喪失信心,永遠得不到成功.因此要經常表揚、鼓勵學生,特別要鼓勵程度較差的學生.要樹立他們進步的信心,把他們的習作作為黑板報的稿件刊登,或推薦到紅領巾廣播站播誦等形式,讓學生有表現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用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樹立信心,激勵學生繼續走向成功.
3、通阻開源,逐步克服畏難心理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產物.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對習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的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動的內容.、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因此,我平時注意了解學生,從日常接觸中、從語文教學中、從學生的作文中,了解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心理,從他們喜聞樂見的事物中選擇作文的內容,讓他們先說再寫.這樣他們要說的內容就多了,有的說捉泥鰍、有的說采野果、有的說跳家家、有的說捉迷藏引導他們把自己參加這些活動的經過和感受寫下來,讓他們用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這樣貼近他們生活,他們就覺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逐步消除畏懼情緒.
二、分清三個階段,遵循作文訓練的規律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是從低年級的寫話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寫成篇作文.起於寫話,間於寫片段,落腳於篇的訓練,三個階段有著內在的聯系,三個階段具體的要求是:即低年級說寫提早訓練,貫穿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中,每周設兩節說寫訓練課,以詞句訓練為主,讓學生圍繞一個中心,會說一句完整的話,會說幾句連貫的話,能說一段通順的話,然後寫下來.中年級集中力量說好、寫好片段,達到內容具體,條理清楚,到四年級由片段訓練過渡到能寫簡單的記敘文.高年級成篇綜合訓練,突出加強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表達、修改等六項基本功訓練,達到內容具體,有條理,有中心,有重點,有真情實感,能展開想像和聯想.
三、勤積累、多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要厚積薄發,要寫出好文章,就要象蜜蜂采蜜一樣辛勤積累.引導學生:
2、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觀察和思維是打開作文內容寶庫的金鑰匙,沒有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作文能力.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思維習慣,為積累作文素材打下堅實基礎.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第一,多看多聽.多看,就是經常認真地看,看明事情的來龍去脈,事物的特點、性質,人們的思想感情.多聽,就是注意聽懂人們的不同意見,不同反映,從聽的中間開闊知識領域,了解古今中外許多事情.第二,多問多想.多問,就是把自己平時看到的某些不明白的事情向老師、同學求教,使自己了解得更多.多想就是把自己觀察到的事情在頭腦中多回憶,多聯想,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而鞏固看到和聽到的成果,鍛煉思維,形成深刻的印象.第三,多記多寫.就是說手比較勤,能夠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及時記下來.可以寫生活日記,可以寫觀察日記.如果持之以恆,形成習慣,不但能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而且鍛煉了書面表達能力,使學生受益終生.
四、巧訓練、多實踐,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1、童話引路,提高興趣. 針對小學生富於幻想,喜愛童話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聽童話、說童話、讀童話、寫童話,從而把學生引上愛聽、愛說、愛讀、愛寫之路.開始,可先聽老師講童話故事,再讓學生自己講一講,最後寫下來,或者讓學生看圖寫童話,讓學生展開合理想像,提高作文的興趣和作文能力.
2、採用素描作文教學解決作文時有可寫的內容.對日常生活和各個局部,如文具盒、書包、老師、同學、教室一角進行分項素描,從說到寫進行片段訓練.然後逐步擴大觀察范圍.起初要求他們早晨從校門口到教室,在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見到了什麼?本來學生每天走這段路,並沒理會的、沒什麼可看的,在提出要求後,他們開始注意了,學生觀察後讓他們寫下來,並告訴他們就這樣作文.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這么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許多事物可以觀察,而且可以用來作為作文的材料,我們周圍可寫的東西真是太多了,後來要求他們觀察家裡的、鄰居的、大街上的、商店裡的、公共場所見到的事物,這樣學生的眼界越來越寬闊,思維越來越活躍,覺得作文有內容可寫,積極性也就高了.
3、加強語文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如讓學生自編手抄報、為紅領巾廣播站寫稿,元旦送賀年片,給同學、親友寫信,開會做記錄等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提高寫作能力.實踐證明:作文教學是一種思想和文字的綜合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中心,非一日之功.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像潛能,只要教師善於挖掘、正確引導,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緊密聯系,互相促進,作文教學的成效必將更加顯著.
五、必須既要教作文,又要培養人,讓學生以獨特的方式,張揚個性,發展個性;完善人格
馬克思指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教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情感的作文教學,理應把思想教育滲透到作文訓練的全過程,實現作文與做人的和諧統一.作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怎麼寫,還要教學生為誰寫,為什麼寫,寫什麼內容以及用什麼思想觀寫,如果我們脫離思想教育和兒童個性品質的培養,而只教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不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這要求作文教學時,把握呈現方法,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明確為誰寫,為什麼寫的過程中,端出寫作動機,另一方面在幫助學生確定寫什麼 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觀點,同時在指導學生怎麼寫的過程中促進思想交流.其實人的精神世界常常依賴言語活動來展示.
4.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游泳的作文教學,你一定要抓住嗯,選材還有一節標簽力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