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級的數學
㈠ 小學3年級數學題
1+2段 + 2+3段 + 1+3段 = 2*整個繩長 = 54.6m,因此整個繩長為 27.3m
3段 = 27.3 - 18.5 = 2段 = 8.8m,1段 = 18.5-8.8 = 9.7m
㈡ 小學三年級數學都學些什麼詳細點寫出來謝謝!!!!
三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測量:⑴1毫米、分米的認識;⑵千米的認專識;⑶噸的認識.
第二單元萬以內的加屬法和減法:⑴加法;⑵減法;⑶加減法的驗算.
第三單元四邊形:⑴四邊形;⑵平行四邊形;⑶周長;⑷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⑸估計.
第四單元有餘數的除法
第五單元時、分、秒:⑴秒的認識;⑵時間的計算;⑶單元測試題.
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⑴口算乘法;⑵筆算乘法.
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⑴幾分之一;⑵幾分之幾;⑶分數的簡單計算.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⑴搭配問題;⑵可能性.
第九單元總復習
三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⑴口算除法;⑵筆算除法一;⑶筆算除法二;⑷筆算除法三.
第三單元統計:⑴簡單的數據統計;⑵平均數.
第四單元年、月、日:⑴年、月、日;⑵24小時計時法.
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⑴口算乘法;⑵筆算乘法一;⑶筆算乘法二.
第六單元面積:⑴面積和面積單位;⑵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⑶面積單位間的進率;⑷公頃、平方千米.
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⑴認識小數;⑵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第八單元解決問題
第九單元數學廣角
第十單元總復習
㈢ 三年級數學主要是學什麼。。。
1、毫米、分米的認識:
(1)會用厘米估計常見物體的長度,並在實際測量中引出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
(2)通過測量活動,實際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約有多長,會用毫米和分米作為長度單位進行估計.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進率,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恰當的長度單位,會用這些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4)能完成有關的計算和應用,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認識: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長度單位,知道1千米大約有多長,並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能正確換算和計算,並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噸的認識:
(1)了解"噸"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質量單位,知道1噸大約有多重,了解質量單位"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2)掌握噸、千克、克之間的進率,能正確換算和計算,並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能估計一些常見物品的質量,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恰當的質量單位.
第二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加法:
(1)能結合具體情境,發展搜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並掌握兩位數、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知道筆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項.
(3)能熟練完成兩位數、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並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4)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養成對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進行估計的習慣.
2、減法:
(1)能從實際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數學信息,能根據信息提出恰當的數學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估算的過程,並逐步學會合理、恰當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結果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並掌握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知道筆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項.
(4)能熟練完成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並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加減法的驗算: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加減法驗算方法的數學依據和意義,並熟練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
(2)能選擇恰當的方法對加減法進行驗算,並逐步養成對自己的計算進行驗算的好習慣.
第三單元:四邊形
1、四邊形:
(1)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四邊形的特徵,能利用特徵辨別哪些圖形是四邊形.
(2)能在點子圖或方格紙中畫四邊形,能在釘子板上圍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
(1)結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徵,能辨別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
(2)能在點子圖或方格紙中畫平行四邊形,能在釘子板上圍平行四邊形.
(3)滲透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聯系和區別.
3、周長:
(1)結合具體實物和圖形理解並准確掌握周長的概念,並能用數學語言描述給定圖形的周長.
(2)能用不同的方法測量或計算給定圖形的周長,能比較兩個圖形周長的大小.
4、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選擇恰當的方法熟練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並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5、估計:
(1)在准確掌握長度單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當的估測某線段或物體的長度(包括周長).
(2)能利用估測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第四單元:有餘數的除法
1、例1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回顧除法的含義,並回顧除法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情境,經歷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體會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能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2、例2
(1)在具體情境中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理解余數的含義.
(2)探索並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積累有餘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3)能口算或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並能解決簡單的有餘數除法的實際問題.
3、例3
(1)在解決問題中進一步理解有餘數除法和余數的含義,並進一步鞏固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經歷對許多有餘數除法算式的觀察、分析過程,探索並掌握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
(3)能利用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直接判斷有餘數除法計算的正確性.
㈣ 3年級數學題
具體求法,
如圖所示
㈤ 小學3年級數學
5天可修中點+240米,3天可修中點—240米
(240+240)/(5-3)=240(米)——一天修的米數
240乘(5+3)=1920(米)
共1920米。
朋友們別復制啊
㈥ 3年級數學
小紅是小花的3倍加上小花的1倍,800一共分為4份
800/(3+1)=200
200*3=600
小花有200歲錢錢,小紅600。
㈦ 小學三年級如何學習數學

小學階段是孩子們從
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一個過渡時期
而如何順利過渡則是家長們
最關心的問題了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
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徵
也就決定了各個年級的分層
小學,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01
一二年級
一二年級的孩子比較小,自律意識以及獨立能力不夠,孩子更多的是依賴父母,同時一二年級也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中起到很重要的榜樣與督促作用,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學習目標的樹立,家長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02
三、四年級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同時,孩子會對新知識充滿好奇,並且在主動學習和理解之後會有成就感與滿足感。三四年級的特點是不再像一二年級那樣,書本中充滿顏色和圖畫,而是轉為抽象思維,變成更多的數字與文字。
03
五、六年級
是孩子自主,全力吸收知識的時期。五六年級是最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家長能做的是給孩子提供優良的學習空間與條件,通過書本讓孩子吸收更廣的知識。
三年級數學該如何學習?
三年級知識點和重難點
數與計算
1
一位數的乘、除法。一個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另一個乘數一般不超過三位數)。0的乘法。連乘。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0除以一個數。用乘法驗算除法。連除。
2
兩位數的乘、除法。一個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另一個乘數一般不超過三位數)。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演算法。乘法驗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連乘、連除的簡便演算法。
3
四則混合運算。兩步計算的式題。小括弧的使用。
4
分數的初步認識。分數的初步認識,讀法和寫法。看圖比較分數的大小。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5小數的初步認識。小數的認識,讀法,寫法。比較小數的大小。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量與計量
長度單位
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和簡單計算。
重量單位
噸、千克、克的認識和簡單計算。
幾何初步知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平行四邊形的直觀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面積的定義。
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
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數學廣角——集合
學會畫韋恩圖,利用韋恩圖解決集合問題。
實踐活動聯系周圍接觸到的事物組織活動
例如記錄一周內的天氣情況,分類整理,並作簡單分析。
三種數學能力
數概念
第一,加強小學三年級學生運用「數概念」的能力培養。
三年級數學中,會出現長度單位的認識,什麼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總是無法記清楚,怎麼辦呢?請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從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兩指之間的距離大小表示進率的大小。你們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每相臨的兩指間的距離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臨兩個單位間的進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與分米、厘米與米間的進率為100,毫米與米之間的進率為1000,食指與大拇指之間的距離較大,也是1000。記住單位對應的拇指,這個換算就變得十分簡單而且准確了。
空間關系
第二,重視和加強發展小學三年級學生「空間關系」的知覺能力。
數和形是不可分開的。因此,學生掌握空間關系的知覺能力也是小學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三年級下冊如用圓圈圖(韋恩圖)向學生直觀的滲透集合概念。讓他們感知圈內的物體具有某種共同的屬性,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就是一個集合。
觀察活動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根據例證得到三個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師要求學生結合下面的兩個思考題觀察上面的三個等式都具有什麼相同點(即規律)。豎里觀察,等式的左邊都有什麼特點?等式右邊又有什麼特徵?橫里觀察,等式的左邊與右邊有怎樣的關系?
教師再要求學生把記錄的文字:兩個加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兩個積的和,兩個加數分別與一個數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學習習慣和自律意識
要把數學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了解數學學科的特點,使自己進入數學的廣闊天地中去。
學好數學的方法其實跟讀其他科目沒太大差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六步走:
㈧ 小學3年級的數學怎麼做
3顆黑珠和3顆白珠為一組,300顆有50組,也就有150顆黑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