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間
1. 歷史時間表
熟記口令
(1)
夏商周秦西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國
遼宋夏金元明清
(2)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列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
皇朝至此完
(3)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4)
夏商西周繼,春秋戰國承。
秦後西東漢,三國西東晉。
五代和十國,隋唐一大統。
元明清三朝,中國疆土定。
2. 歷史上最早的時間是哪一年
截止2018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公元前841年,歲次庚申,猴年。
公元前841年,如果僅僅以年份而論,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因為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歷史才有了確切的年份記載。從此之後,中國歷史就進入了完全信史時代。而在這一年之前,在前面寫了好幾千年,明確寫出年份的也有一千多年,但那些年代,都是大致年份,並不是有文字確切記錄的年份。只有到了公元前841年,我們才敢於充滿信心地將哪一年的事歸於哪一年。
公元前841年,又是中國歷史的埠年份, 此時在位的周厲王剛愎自用,行事暴虐封殺言論,對敢言其不是的國人實行高壓手段,《國語·周語上》有載:「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最終釀成「國人暴動」,導致厲王逃出王宮「出奔於彘」,由召公與周公二相行政,史稱「共和行政」。
(2)歷史時間擴展閱讀:
更早的歷史記載
司馬遷說,自黃帝時代以來都有確切的紀年。可是不同的資料說法也有所不同,真實的歷史紀年沒法確定,於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司馬遷沒有把它們記錄下來。隨著歷史的演進,那些有著公元前841年以前的紀年的珍貴史料漸漸湮沒失傳了,流傳下來最早的年表就只有史記的十二諸侯年表了,因此我們取公元前841年作為中國有確切紀年的歷史的開始。
共和行政指西周時期國人暴動後,周厲王出奔,由召穆公、周定公共同主持政事的政權,一說為共伯和執政。從公元前841年到公元前828年,共持續十四年。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國現存史料中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共和十四年,即公元前828年,周厲王死於彘,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共和結束。
3. 時間,歷史,年代
春秋五霸 是指 齊桓公 、 宋襄公 、 晉文公 、 秦穆公 和 楚莊王 。此說見之於《白虎通·號篇》。 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hé lǘ),越王勾踐。此說見之於王褒的《四子講德文》。 另有人認為,所謂「五霸」,應是一種虛指,並非實指五位國君。 齊桓公 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6 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齊國地近渤海,有山海漁田之利,齊國很快強大起來。齊桓公採用管仲的意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義下,團結其他諸侯,抗擊威脅中原的周邊少數民族,還出兵阻擋北上的南方強國楚,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後來,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周王室也派人參加,正式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晉文公 接著稱霸的是 晉文公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領楚、鄭、陳等國軍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採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秦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後,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系,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於宰相)子玉大怒,發兵進攻晉軍。 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和報答在晉國內亂逃亡在外時楚王的殷勤接待,(在逃亡時,晉文公允諾:若能回到晉國為君,一旦晉楚交戰,晉軍將退避三舍,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命令部隊向後撤退九十里。晉軍「退避三舍」,後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於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晉楚兩軍開始決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宋襄公 齊桓公去世後, 宋襄公 一心想成為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齊、楚三國國君相聚在齊國的鹿地。宋襄公一開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認為自己是這次會議的發起人,同時又認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齊國君高,盟主非已莫屬。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公拘押起來,然後指揮五百乘大軍浩浩盪盪殺奔宋國。最後宋襄公被楚國抓走後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講仁義是他失敗的地方,但講信用而以仁義待人,卻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過有名無實,不能算真正的霸主。楚莊王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吞並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齊國衰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 楚莊王又成為中原霸主 。秦穆公 晉國稱霸的時候,西部的秦國也強大起來。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但由於向東的通路為晉所阻,便向西吞並十幾個小國,在函谷關以西一帶稱霸,史稱「稱霸西戎」。「兼國十二,開地千里」(《韓非子·十過篇》)。吳越爭霸 以後,吳國、越國相繼強大, 爭霸於東南。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進攻越國,圍困越王勾踐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迫使越國屈服。接著又打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附近)與諸侯會盟,爭得了霸權。越王勾踐自被吳國打敗後,卧薪嘗膽,立志報仇,經過幾十年努力,轉弱為強,滅了吳國。勾踐乘勢北進,與齊、晉等諸侯會盟於徐(今山東膝縣),成為霸主。稱霸主要標志 諸侯大國爭霸,說明了周朝王權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雒邑(今河南洛陽)以後,周朝王室更加衰微。從前是天子統帥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現在這些權力都落到諸侯手裡,「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甚至於「陪臣執國命」。新興地主階級紛紛起來奪權了。周朝奴隸制處於「禮壞樂崩」的境地。 稱霸的諸侯主要標志是「會盟」諸侯,而完成這一重要儀式的有齊桓公小白、晉文公重耳、楚莊王旅、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這五位諸侯,所以真正的春秋五霸應該是他們。同時在現用 人教版高中歷史教科書 也採用這一說法,所以說這一說法更具有權威性。 宋襄公妄自尊大,借楚威而約諸侯,並且稱霸不成反喪其身,根本不能算五霸之一。反而倒是春秋首霸,救周王朝於崩塌中的鄭庄公無人提及。鄭庄公應算春秋五霸之一。編輯本段「春秋五霸」的八種說法 網上盛傳「春秋五霸」共有兩種說法,其實不對,從古至今,關於「五霸」至少出現過八 齊桓公 種說法,此外還有一些說法是將夏商時代的一些驍將也算進來,那些已經超出了春秋時代的范圍。 這八種說法如下: 1.「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庄」——《史記》 2.「齊桓、晉文、楚庄、闔閭、勾踐」——《荀子·王霸》 3.「齊桓、晉文、秦穆、楚庄、闔閭」——《白虎通·號篇》 4.「齊桓、晉文、秦穆、楚庄、勾踐」——《四子講德論》 5.「齊桓、宋襄、晉文、秦穆、夫差」——《漢書·諸王侯表序》 6.「齊桓、晉文、晉襄、晉景、晉悼」——《鮚崎亭集外編》 7.「鄭庄、齊桓、晉文、秦穆、楚庄」——《辭通》 8.「齊桓、晉文、楚庄、夫差、勾踐」——部分中學課本
4. 歷史怎樣記時間
古人將一夜劃分為五更,每更等於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晚上7時稱為定更,又稱起更;9時稱為二更;11時稱為三更,俗語「三更半夜」或說「子夜」指的就是這個時辰;次日凌晨1時稱為四更;3時稱為五更;5時稱為亮更,也就是天亮的意思
【紀時法】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1)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u)中、日中、日?i(die)、晡(bu)時、日入、黃昏、人定。
(2)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古天色紀時、地支紀時與今序數紀時對應關系見附表。
天色紀時
地支紀時
現化紀時
夜半
子
23-1點
雞鳴
丑
1-3點
平旦
寅
3-5點
日出
卯
5-7點
食時
辰
7-9點
隅中
巳
9-11點
日中
午
11-13點
日?i
未
13-15點
晡時
申
15-17點
日入
酉
17-19點
黃昏
戌
19-21點
人定
亥
21-23點
天色法與地支法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兩種紀時方法。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如《孔雀東南飛》:「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群英會蔣干中計》:「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
夜間時辰:黃昏人定夜半雞鳴平旦
五
更:一更
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五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
五夜:甲夜
乙夜丙夜丁夜戊夜
現代時間:19-21點
21-23點23-1點
1-3點3-5點
5. 歷史時間順序表
夏 約公元前2070—約公元前1600 南
北
朝 北
朝
北魏 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商 約公元前1600—約公元前1046年 東魏 公元534年—公元550年
周 西 周 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北齊 公元550年—公元577年
東 周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西魏 公元535年—公元557年
春 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北周 公元557年—公元581年
戰 國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隋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唐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漢 西 漢 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
五
代
十
國
後 梁 公元907年—公元923年
新 公元9年—公元24年 後 唐 公元923年—公元936年
東 漢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後 晉 公元936年—公元946年
三
國
魏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後 漢 公元947年—公元950年
蜀 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後 周 公元951年—公元960年
吳 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十 國 公元902年—公元979年
西 晉 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宋 北 宋 公元 960年—公元1127年
東 晉
十六國 東 晉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南 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十六國 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遼 公元 907年—公元1125年
南
北
朝 南
朝
宋 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西 夏 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齊 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金 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梁 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元 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陳 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明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注]十國包括:前蜀、後蜀、吳越、閩、楚、吳、荊南(南平)、南漢、北漢、南唐
清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中華民國 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6. 中國歷史時間怎麼劃分
公元前幾年就是耶穌出生前幾年;公元幾年就是耶穌出生後幾年。
民國元年就是民國建立的第一年。
但是應該注意:沒有公元0年和公元前0年這兩年。
7. 中國近代歷史時間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642年至1651年在英國議會派與保皇派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武裝沖突及政治斗爭。
2.工業革命: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氣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傳播到英格蘭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
3.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4.十月革命,也稱為布爾什維克革命,是1917年俄國革命經歷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個階段。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11月7日,經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革命推翻了俄羅斯克倫斯基領導的俄國臨時政府,導致1918-1920的俄國內戰和1922年蘇聯的成立。
5.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又稱作英法聯軍之役)
6.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太平天囯,註:天國以「囯」代「國」,取王居其中義)(1851年-1864年),是中國清朝後期,由洪秀全(稱號「天王」)所建立的國家,前身為1843年創立之「拜上帝會」。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勢力遍及中國十省。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計存在13年。
7.辛亥革命是指一場發生在清宣統三年(1911年),旨在推翻清朝君主政體,建立共和政體的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爆發武昌起義,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一段時間的歷史。辛亥革命另一種廣義的用法,指自清末開始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滿清統治結束為止。
8.戊戌變法又稱戊戌維新(百日維新),是發生在1898年(農歷戊戌年)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治運動。
8. 中國歷史朝代時間表
中國歷史朝代時間表如下圖所示:
中國朝代順序: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十國【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楊吳、南唐、吳越、閩、馬楚、南漢、南平、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歌訣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9. 中國歷史事件時間表
1939年鴉片戰爭。
1939-1942年 三次長沙會戰。
1940年3月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百團大戰。
1941年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黨開始整風。
1942-1945年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1945年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重慶談判開始。
1945年 雙十協定簽字。
1946年 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1948年9月遼沈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戰役開始。
1948年12月 蔣介石親自下令查封的上海《觀察》雜志和逮捕《觀察》工作人員,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觀察》事件」。《觀察》的被查封,標志著近代中國自由主義悲歌啼鳴至此。
1949年春 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1949年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展。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9)歷史時間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的時間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10. 世界歷史的時間順序。。。
世界歷史的時間順序
十四世紀 馬里王國全盛時期,義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337年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
1358年 法國農民起義
1381年 英國瓦特。泰勒起義
1453年 東羅馬帝國滅亡,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十五世紀 桑海興起
十五世紀晚期 英法中央集權國家形成,圈地運動開始
1480年 俄羅斯擺脫蒙古控制
1487年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1492年 哥倫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達加馬開辟西歐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航地球
十六世紀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亞、美強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農民起義
1588年 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592-1598年 朝鮮軍民抗擊日本侵略的衛國戰爭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紀初 法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亞修建侵略擴張的基地—雅庫次克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9年 英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1660年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 英國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689年 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
十八世紀中期 英國打敗法國,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
十八世紀 罪惡的奴隸貿易達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3-1775 俄國普加喬夫起義
1775-1783 北美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美國成立
1785年 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機作為紡紗機的動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年8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法國君主政體
1792年9月 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年5月-6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吉倫特派政權
1793年6月-1794年7月 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年7月 法國熱月反革命政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799年11月9日 拿破崙發動熱月政變
1804年元旦 海地宣布獨立
1804年 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十九世紀早期 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宣傳空想社會主義
1807年 富爾敦製造第一艘汽船試航
1810-1826 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8年5月5日 卡兒·馬克思出生
1820年11月28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1825年 史蒂芬孫製造的第一台蒸汽機車試行
1831和1834年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4年 法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1847-1852年 共產主義者同盟
1848-1849年 歐洲革命
1848年2月 法國二次革命
1848年6月 法國巴黎工人六月起義
1853-1856年 俄英法克里木戰爭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起義
1858年 「中俄愛暉條約」簽定,沙俄佔領我國領土60多萬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簽定,沙俄又強占我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十九世紀60-80年代 沙俄侵佔我國西北地區40萬平方公里
1864年9月28日 第一國際成立
1866年 第一國際日內瓦大會,反對蒲魯東主義的斗爭
1867年 《資本論》第一卷出版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69年 第一國際巴塞兒大會,反對巴枯寧主義的斗爭開始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 巴黎公社
1876年 第一國際宣布解散
1881-1899 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年 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1883年3月14日 馬克思逝世
1886年5月1日 美國工人舉行爭取11小時工作日的總罷工
1889年 第二國際建立
1892年 俄法簽定軍事協定
1894年 朝鮮甲午農民戰爭
1895-1896年 衣索比亞抗意衛國戰爭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黨形成
1905年 俄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主解放運動高漲
1907年 英法俄協約最後形成
1910-1917年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 十月革命勝利
1918-1920年 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
1918年11月 德國11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年1月 德國柏林起義
1919-1922年 土耳其基馬爾資產階級革命
1919年3月1日 朝鮮「三。一」人民起義
1919年3月 埃及人民武裝起義
1919年3月-8月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時期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會
1921年 蘇共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過渡到新經濟政策的決議
1921年7月1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帝國主義爭奪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華盛頓會議
1922年10月 義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年12月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1923年10月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1926年10月 洛加諾會議
1929年-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東北地區
1932年4月 朝鮮抗日游擊隊誕生
1933年1月 德國希特勒上台
1933年3月 羅斯福就任總統,實行「新政」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衣索比亞反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年七月七日 中國全面抗日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 法國投降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定
1941年6月22日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蘇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年11月-12月 蘇英美德黑蘭會議
1944年6月6日 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2月 蘇英美雅爾塔會議
1945年5月8日 德國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7月-8日 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10月 聯合國建立
1947年8月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年 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1953年 美國侵略朝鮮的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70年代初
1954年7月 《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年4月 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1955年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年 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1956年10月 第二次中東戰爭
1959年 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年 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
年」
20世紀60年代初 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年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 「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 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年 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年 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年 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1972年2月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年 美國在《關於結束越南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
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年 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 東歐劇變
1989年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建立
1991年底 蘇聯解體
1993年 歐洲聯盟建立
1994年 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形成
1997年 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
1999年 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