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㈠ 中國歷史記載的最早年代
公元前841年,即西周共和元年為中國歷史上准確紀年的第一年,是根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換算的,其後每一年都與歷史的記載吻合。
㈡ 歷史如何記載
每一個朝代都有專門記載歷史的人,但是說實話,幾百幾千年過去之後,被記載的東西是否是真實的?這個也很難說
㈢ 中國最早有歷史記載的是什麼朝代
是商朝。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 ,在亳(今商丘) 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3)歷史記載擴展閱讀:
殷墟的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元號。在商朝時期,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
考古學家從安陽的小屯村發現了大量的甲骨文,說明殷商時代文字已經得到充分廣泛的應用,發展得也比較成熟;漢字的結構在甲骨文中已經基本形成。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使後人對商朝的了解更為詳細可靠。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多種造字方法,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4672字,學者認識的已有1072字。甲骨文因刻寫材料堅硬,故字體為方形。而同時的金文,因系鑄造,故字體為圓形。
㈣ 常在的歷史記載
《清史稿·後妃傳》
太祖初起,草創闊略,宮闈未有位號,但循國俗稱「福晉」。福晉蓋「可敦」之轉音,史述後妃,後人緣飾名之,非當時本稱也。崇德改元,五宮並建,位號既明,等威漸辨。世祖定鼎,循前代舊典。順治十五年,采禮官之議:乾清宮設夫人一,淑儀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寧宮設貞容一、慎容二,勤侍無定數;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議定而未行。
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後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東六宮:曰景仁,曰承乾,曰鍾粹,曰延禧,曰永和,曰景陽;西六宮:曰永壽,曰翊坤,曰儲秀,曰啟祥,曰長春,曰咸福。諸宮皆有宮女子供使令。每三歲選八旗秀女,戶部主之;每歲選內務府屬旗秀女,內務府主之。秀女入宮,妃、嬪、貴人惟上命。選宮女子,貴人以上,得選世家女;貴人以下,但選拜唐阿以下女。宮女子侍上,自常在、答應漸進至妃、嬪,後妃諸姑、姊妹不赴選。帝祖母曰「太皇太後」,母曰「皇太後」,居慈寧、壽康、寧壽諸宮。先朝妃、嬪稱太妃、太嬪,隨皇太後同居,與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見。諸宮殿設太監,秩最高不逾四品,員額有定數,廩給有定量,分領執事有定程。此其大較也。
二百數十年,壼化肅雍,詖謁蓋寡,內鮮燕溺匹嫡之嫌,外絕權戚蠹國之釁,彬彬盛矣。追尊四代,惟宣皇後著氏族,且有繼室,託始於是。歷朝居正號者,謹而次之,並及妃、嬪有子若受後朝尊封者。世祖以漢女為妃,高宗以回女為妃,附書之,以其僅見也。
㈤ 甲骨文中的歷史記載
從其墓中挖掘推斷她的名字應該是叫「好」,「婦」則是一種親屬稱謂,就好比我們今天叫某人「大姐頭」一樣。而她的另一個稱號是「辛」。
㈥ 歷史記載有哪些
你用一輩子看吧。不過就是一輩子,也絕對看不完。下輩子和再下輩子繼續看……
㈦ 漳緞的歷史記載
據史料記載,漳緞是在元代著名的「怯綿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至明代已大量生產,在濟朝尤為盛行,宮廷貴族多用漳緞作為服裝、鞋帽及裝飾的面料。由於漳緞高雅端莊,極富立體感,所以得到很大發展,在杭州、南京、蘇州等地都有一定規模的生產。
漳州原來盛產絲綢,稱為漳綢;明末轉向絨類生產,稱為漳絨。蘇州就在漳州漳絨和南京雲錦的基礎上,改進織造工藝,按漳絨的織造方法,按雲錦的花紋圖案,創造出一種既是貢緞地子,又是雲錦花紋,成為緞地絨花,具有獨特風格的絲絨新產品——漳緞。道光年間(1821一1850年),蘇州的機戶大都生產漳緞,可說是漳緞生產的全盛時期。故宮博物院收藏較多,如萬字百蝠漳緞、敷彩團花漳緞、綠地織五彩纏枝牡丹漳緞、寶相花漳緞方袱。明晚期南京生產的金地蓮花牡丹雲龍漳緞炕褥,緯二重經起絨組織,起毛桿起絨圈,割斷毛圈成絨。以雙股拈金線浮緯為背景,朱紅色絨毛顯花。絨毛挺立而整齊密集,高度約2毫米。紋樣由五爪龍、四合如意雲、纏枝蓮花牡丹組成,具有明顯的明代特徵。 傳世文物還有耦荷色漳緞織五蝠捧壽團紋夾袍、清漳緞團鳳紋刺綉女衣、清末民初漳緞女襖。
近現代,隨著外國列強入侵,江蘇漳緞生產走向衰落,抗戰爆發後更是陷入絕境。新中國成立前,天鵝絨雕花的名手僅剩林振明、嚴泰國、王德清等20多人。
1949年後,漳緞供做戲衣及裝飾點綴之用,也成了江蘇省的大宗出口創匯產品。舊時丹陽漳絨織造師傅主要從蘇州學藝,1957年丹陽布廠開始織造漳絨,從此,漳絨在丹陽得到蓬勃發展。1959年北京迎賓館及民族宮兩大建築的裝飾用綢及沙發桌椅、會椅等套墊,都採用蘇州漳緞。
「文革」中,漳緞被視作封資修產物,於1966年起停止生產。1972年,丹陽組織人員去蘇州學習漳絨織造技藝,手工織造漳絨再度在丹陽興起。1974年,丹陽回紡廠正式更名為丹陽漳絨絲織廠。1979年10月,漳緞生產得到恢復,產品供不應求。但由於漳緞產品工藝復雜,手工織制,技術力量不足,生產發展速度緩慢。漳緞的民間生產,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幾近絕跡。 到1992年,蘇州、丹陽兩地的漳絨生產已完全停止。1997年漳緞成為江蘇省受保護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種。 2009年,漳緞列入市級「非遺」名錄,2011年,又列為省級「非遺」,蘇州絲綢博物館為傳承單位。
蘇州僅存的一台原汁原味古老傳統漳緞木織機,在蘇州絲綢博物館內。2013年,蘇州絲綢博物館的王晨以蘇州漳緞織造技藝項目入選江蘇省第四批省級非遺傳承人。王晨從1995年起接觸漳緞織造技藝,2000年受邀負責撰寫了《中國傳統工藝全集絲綢織染卷》一書的「漳緞」章節。 蘇州絲博一方面將古老的漳緞織機恢復運轉,傳遞著歷史記憶中的織造技藝;另一方面積極尋找生產漳緞的合作者,按傳統漳緞的工藝規格改造機械,特別是三種不同粗細的緯線投梭及手工起絨劃絨的工藝技術的實施,既傳承了漳緞技藝又提高了生產效率,滿足了開發新品和生產性消費的需求。在第二屆蘇州創博會的展區中,絲博用最新設計的漳緞圖案面料製作了數件男女服裝和餐桌飾品,讓已遠離人們生活多年的高貴服飾又回到了現實。
2013年丹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戴玲經過多年的探索,成功復制了清朝初年的一件雕花天鵝絨椅披,並在2013年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和江蘇省工藝美術精品大獎賽中分獲金獎和銀獎。
㈧ 都說歷史記載 那歷史到底是誰記載的呢、
歷史,就是在過去的時間發生的故事。由於一些有心的人將那段時間發生的事件記錄下來,於是就有了記載,過了很久,我們發現了這些內容。於是推測歷史的故事。於是就會說據xx歷史記載。。。
㈨ 歷史記載的意思^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㈩ 黃翼升的歷史記載
黃翼升,字昌岐,湖南長沙人。少孤,育於鄧氏,冒其姓,入長沙協標充隊長。咸豐初,從征廣西,曾國籓創水師,調為哨長。四年,從楊岳斌下岳州,敘千總。戰於城陵磯,賊以十餘舟來誘,翼升知其詐,追至擂鼓台、荊河腦,伏賊突出,翼升駕舢板奮擊,後隊繼之,賊大敗。轉戰至金口,值賊下游被圍,力戰卻之。積功擢守備。克武漢後,進攻蘄州,翼升自蒜花㙩出戰敗賊,焚其舟,擢都司。復蘄州,拔充營官。
攻湖口,毀賊船十餘艘。沖入內湖,賊塞隘口不得退,泊姑塘,迭戰於都昌縣河、雞公湖,焚賊舟。時水師在內湖者無大船,既與外江阻絕,曾國籓令添造,並撥江西長龍、快蟹諸船,以翼升及蕭捷三分領之,各為一軍。五年,屢會諸軍攻湖口,未克,蕭捷三戰死,翼升大憤,沖入賊卡,盡毀下鍾岩賊船。夜出奇兵數驚賊,賊不出,仍駐軍姑塘。
六年,賊犯撫州,南昌戒嚴,翼升奉檄泊吳城鎮,衛省城。湖口之賊尾至,結土匪窺吳城,翼升分兵由前河包鈔,自赴後河擊陸路之賊,走之。會彭玉麟至軍,令翼升專攻陸路,敗賊於塗家埠,毀浮橋二、船百餘。賊復冒民船來犯,翼升合軍圍擊,敗之。追至德河口,遂會攻南康,直薄城下,火賊船,城賊遁走。
七年,授直隸提標左營游擊。楊岳斌師至九江,彭玉麟與約夾攻湖口,軍分六隊,翼升率內湖右營當其沖,轉斗而前。炮丸冒船過,他營失利,賊逐之,翼升待其還,縱擊,斬殺過當。賊復乘夜劫營,滅炬待之,殲賊無算,盡毀梅家洲賊船。東岸諸軍亦斷湖口鐵鎖,遂克湖口,內外水師復合。越日,進奪彭澤賊舟,破小孤山,擢副將。
九年,池州守城賊韋志俊投誠,彭玉麟令翼升往受降,賊酋古隆賢、楊輔清等來爭,擊卻之。旋有奸人內應,池州復陷。
十年,曾國籓規江南,奏設淮陽水師,薦翼升領之,即授淮陽鎮總兵。十一年,破賊於黃盆鎮,又敗之方村。進攻銅陵,決城東北堤,從決口入據之。又進攻無為州,毀泥汊口、神塘河賊壘,無為、銅陵同復,賜號剛勇巴圖魯。偕王明山循沿江郡縣,克池州,銅陵亦失而復得。運漕鎮濱江通湖,賊踞之以通接濟。翼升進擊,諸軍乘之,焚賊舟,賊遁銅城牐。又偕陳湜攻東關,克之,加提督銜。
同治元年,追賊入巢湖,賊聚湖口以遏歸路,翼升掘堤岸引船出,反拊賊背夾擊,大敗之,城賊遁。進克含山、和州。四月,會攻金柱關,李朝斌臨上游,翼升等遏下游,賊牽於水師,不暇內顧。曾國荃襲克太平,並趨金柱關合攻。翼升夜督隊逾壕,縱火焚西門,賊突出,揮士卒登岸短兵接,立克金柱關。襲東梁山,一鼓下之。移師攻蕪湖,賊棄城走。又擊賊清水河,俘馘千計,以提督記名。
五月,克秣陵關、江心洲諸隘,血戰奪九洑洲,軍聲大振。時李鴻章至上海,規蘇、常,翼升移師會剿,詔署江南水師提督,松江、上海諸水軍悉歸節制。翼升所部十營,分二營駐浦口,四營駐揚州,親率四營,六月,抵松江,就上海增造舢板、飛劃諸船,移守青浦。賊酋譚紹光合嘉、湖、蘇、昆諸賊圖犯上海,屢撲青浦,翼升與陸軍合擊走之。賊繞犯北新涇大營,又走吳淞,翼升駛往,相持至夜,毀賊營七。賊犯嘉定及青浦、張堰,分隊往援,且戰且進,至白鶴江,毀橋而還。翼升兵少,調揚州駐營來會剿。鴻章約合攻黃渡,翼升由趙屯橋截擊,追至三江口,盡平沿岸橋、壘。
十月,破賊蘆墟、尤家莊、汾湖、三官塘,進距蘇州三十里。常熟守賊駱國忠以城降,譚紹光來爭,陷福山,翼升赴援,進攻河西、白茅、徐六涇諸口。二年正月,翼升會常勝軍克福山,駱國忠見西山火起,突圍出,圍乃解。楊舍汛為沿江沖要,賊守之以蔽江陰,翼升沿江兜剿,迭破援賊,克之。乃會攻江陰,迭破蠡口、陳市。賊酋陳坤書來援,翼升扼江干誘賊出戰,與郭松林、劉銘傳合擊,大破之。克江陰,賜黃馬褂。九月,由無錫進攻蘇州,詔翼升赴臨淮會剿苗沛霖,鴻章疏留勿遣。諸軍合圍蘇州,薄城下,當齊門、閶門之間,截賊竄路,城賊乞降,予雲騎尉世職。是年冬,再克無錫,率五營赴臨淮,苗沛霖尋走死,餘黨瓦解,翼升仍回江蘇。
三年,陳坤書犯常熟,偕郭松林等合擊,賊敗走。遣部將王東華等助攻常州,克之,被優敘,詔授江南水師提督。曾國籓奏:「江南額設提督一員,兼轄水陸。翼升所授,當是新設,請敕部鑄頒新印。」從之。會楊岳斌督師江西,翼升接統外江水師。江寧復,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四年,詔翼升赴清江浦防捻匪,至則賊已敗竄山東,進駐邳、宿之間。會僧格林沁戰歿,捻氛益熾,犯雉河,翼升駛援,賊又走。五年,回駐江寧。六年,調守清江,東捻賴文光敗竄淮安,翼升督諸軍追擊,文光為道員吳毓蘭所擒。東捻平,論功,被珍賚。七年,西捻張總愚竄畿輔,諸軍為長圍困之,鴻章調翼升率師船入運河設防。六月,乘伏汛入張秋口,至德州。張總愚奔至,冒官軍喚渡,翼升部將徐道奎察其偽,轟擊之,大軍環集,總愚溺水死。西捻平,加雲騎尉世職,合並為三等男爵。
長江水師營制定,仍以翼升為提督。彭玉麟終制回籍,長江事宜悉付翼升主之。十一年,詔起玉麟巡閱,劾不職將弁百餘人。翼升以傷病請代奏乞退,詔斥馭軍不嚴,濫收候補將弁二百餘人之多,念前功,從寬免議,許其開缺回籍養痾。光緒十五年,皇太後歸政,以翼升舊勛,予議敘,繪像紫光閣。十八年,復授長江水師提督,入覲,賜紫禁城騎馬。二十年,皇太後萬壽慶典,加尚書銜。日本兵事起,翼升由岳州赴江寧籌江防,卒於軍,賜恤,謚武靖,立功地建專祠。子宗炎,襲男爵,官廣西桂平梧鹽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