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地圖的歷史

地圖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12-25 14:05:02

A. 歷史上有名的地圖

歷史上有名的地圖:
【1】制圖師雅各布-德巴爾巴里1500年繪制的木刻威尼斯地圖,是已知最早的城市鳥瞰圖。在這位制圖師生存的年代,現代測繪技術還沒有出現,但他繪制的地圖仍具有令人吃驚的精確比例。繪制地圖過程中,德巴爾巴里打造了一個幾何網格,覆蓋威尼斯的建築、運河以及迷宮般的街道。

【2】荷蘭神學家皮特魯斯-普蘭修斯繪制的摩鹿加群島地圖。這幅地圖第一次讓水手們相信麥卡托投影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導航工具。

【3】公路地圖的歷史可追溯到波斯早期,第一個正式的公路地圖冊為約翰-奧吉比 1675年的《大不列顛》。這個公路地圖冊共100頁,涉及的公路總長度超過7500英里(約合1207公里)。

【4】宋代繪刻的《禹跡圖》,比例大約為1比500萬,現存西安碑林,是最為早期的石刻地圖這一。《禹跡圖》採用方格網繪法,圖中每方「折地百里」。這是一幅全國地圖,但地物要素側重於水系。由於測繪時計里畫方,所以圖中大江大河的曲折流向主要湖泊的位置、海岸線的輪廓等,都相當准確。地圖中,城邑只標出名稱而無圖形符號,山脈也沒用符號標出。

B. 地圖學發展歷史

地圖學史是研究地圖和地圖學的產生、歷史發展及其歷史作用的地圖學分支學科。主要根據保存下來的地圖作品、考古資料與文獻記載,對地圖科學內容、編制技術與表現形式的發展過程,以及地圖學理論方法的形成與發展進行系統深入研究,總結歷史規律,促進現代地圖學發展。據蘇聯學者考證,早在1萬年前即出現用線畫與符號表示事物的原始地圖。現今保存最古老的地圖是公元前27世紀蘇美爾人繪制的地圖和公元前25世紀巴比倫陶片地圖。中國已發現的最早地圖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山王墓的「兆域圖」。《管子·地圖篇》最早論述了地圖對軍事決策指揮的重要性。馬王堆漢墓出土的3幅地圖說明距今2100年前中國地圖繪制已達到相當高水平。古希臘著名天文、地理與地圖學家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是最早的地圖學著作,他還創造了地圖投影方法並用普通圓錐投影繪制了世界地圖。中國著名地圖學家裴秀所創立的「制圖六體」是關於地圖編制原理的精闢論述。唐代賈耽、元代朱思本、明代羅洪先等歷代地圖學家都對中國地圖學的發展作出貢獻。現今保存的1136年石刻《禹跡圖》與《華夷圖》也是重要的古代地圖代表作。世界著名地圖學家墨卡托所創作的墨卡托投影至今仍為航海圖、航空圖與宇航圖所採用。17世紀以後由於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發展,以及羅盤儀與望遠鏡結合的測繪技術發展,歐洲各國普遍開展大比例尺地形測圖,加上探險、考察的大力加強,促進了專題制圖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航空攝影的出現又使地形測繪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並加速了各種專題制圖的發展。同時地圖投影、地圖概括、專題制圖、綜合制圖的理論也逐步形成。70年代遙感、計算機與自動化技術的引進,遙感制圖與機助制圖技術迅速發展,不到20年時間已從實驗探索進入廣泛應用。新技術的引進與其他學科的滲透,導致地圖資訊理論、地圖傳輸論、地圖模型論、地圖感受論與地圖符號學等新理論的提出,不斷充實和發展著地圖學的理論體系。地圖學的發展經歷了中世紀前的產生與興起、17~19世紀的全面奠定基礎和20世紀以後的不斷飛躍等幾個大的歷史階段。地圖學的產生與發展反映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需求,並發揮著不同的歷史作用。同時地圖的內容也反映各階段人類對周圍環境認識的廣度與深度。

C. 高德地圖的發展歷史

高德地圖的發展史:

高德的創業團隊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已開始涉足GPS領域的工作,2002年7月,高德軟體有限公司成立後,在高德創始團隊領導下,高德的研發團隊經過艱辛探索,根據當時國家基礎地圖數據的特點,歷經半年的時間,終於開發完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採集工具和編輯處理平台。

技術的探索和創新給高德帶來了商業契機。2002年8月,高德與愛信AW、富士Ten等公司合資成立北京艾迪菲導航科技有限公司,開始致力於車載導航電子地圖銷售市場的開拓。

高德獲得導航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後,在進行導航電子地圖資料庫內容和導航引擎研發、積累的同時,致力於探索和創新商業模式,為客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拓展業務領域。領先的核心技術和創新的商業模式使高德的產品服務在汽車導航應用、無線互聯網位置服務應用、政府和企業應用三大業務領域取得優異的成績,也確立了高德在中國導航產業的領先地位。

2010年7月1日,高德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成功上市,股票代碼為AMAP,實現了公司發展新的歷史性跨越。

2014年4月,高德正式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並購協議。阿里將以每股普通股5.25美元或每股美國存托股份(ADS)21.00美元的收購對價收購高德其餘72%的股份。

高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成從武表示:「相信本次交易是對高德股東利益的最大化。成為阿里巴巴的成員是高德員工和客戶的最好選擇。阿里巴巴將為公司提供豐富的戰略性資源和幫助,加速高德位置服務在中國移動互聯網生態體系中的滲透。」

(3)地圖的歷史擴展閱讀:

高德地圖簡介:

基礎功能

最新地圖瀏覽器:最新矢量地圖渲染,最高質量地圖效果、最 豐富數據信息、最快速操作體驗、最節省數據流量。專業地圖服務:實地採集、網路採集,行業領先。2000萬POI信息,每年四次信息更新

領先的地圖渲染技術:性能提升10倍,所佔空間降低80%,比傳統地圖軟體節省流量超過90%。專業在線導航功能:覆蓋全國364個城市、全國道路里程352萬公里。在線導航功能:最新高德在線導航引擎,全程語音指引提示,完善偏航判定和偏航重導功能。

AR虛擬實景:AR功能結合手機攝像頭和用戶位置、方向等信息,將信息點以更直觀的方式展現給用戶,為發現和目標地點指引

豐富的出行查詢功能:地名信息查詢、分類信息查詢、公交換乘、駕車路線規劃、公交線路查詢、位置收藏夾等豐富的基礎地理信息查詢工具。鎖屏語音提示,即使你的手機在鎖屏狀態也能聽到高德導航的語音提示,不用擔心一直開著手機屏幕費電了。

夜間導航HUD抬頭提示,打開高德導航並開啟HUD,把手機放到汽車擋風玻璃下,高德導航會把路線提示倒映到汽車擋風玻璃上,看起來特別方便,不用擔心低頭看手機影響駕駛了。

高德是中國領先的數字地圖內容、導航和位置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擁有導航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測繪航空攝影甲級資質和互聯網地圖服務甲級測繪資質「三甲」資質,其優質的電子地圖資料庫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公司2010年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NasdaqAMAP)。2014年12月,高德發布了「出行保障」計劃,宣布此項服務長期有效,而且最高賠付額度提高到了1000元。2018年6月5日 蘋果在美國時間6月4日的蘋果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最新的iOS 12操作系統,CarPlay支持高德地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德

D. 地圖的歷史

地圖的歷史

我們的地圖的歷史悠久,隨著社會的表格、不斷發展,地圖從單一承載政治、軍事功能的工具發展到人們學習地理和旅遊出行的工具,使用者從官員和軍事將領發展到普通百姓。包含一些簡單線條和符號的原始地圖大約在公元前一萬年至一萬五千年之間出現了。最初人們用簡單符號表示事物,後來逐漸產生了文字,於是符號與文字同時出現在地圖上。中國的文字是從象形符號發展起來的,如川字是水流,山字由三個山峰組成,田字就是分成小塊的土地等。這些古代圖形符號,也許就是最先在地圖上標記的符號。

中國有記載的最古老的地圖是4000年前夏禹的九鼎。九鼎是當時統治權力的象徵,在鼎上除了鑄有各種圖畫外,還有表示山川的原始地圖。已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地圖是河南安陽花園村出土的《田獵圖》和在雲南滄浪縣發現的巨幅岩畫《村圩圖》,距今已有3500年歷史。而現存發現最早的平面地圖是在河北省平山縣戰國時期中山國都城遺址中發現的《兆域圖》(宮堂圖)。它是一幅墓地設計的平面地圖,除繪有「宮」、「堂」、「門」等規則圖形外,還有文字與距離數字,刻繪相當精細,充分說明那個時期我國已有較高的地圖製作水平。

地圖的起源,有人推測比文字的起源還要早。因為原始地圖跟圖畫一樣,把山川、道路、樹木如實地畫出來,是遠古人類外出狩獵和勞作的指南。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已廣泛用於戰爭和國家管理,秦漢以後損失嚴重。西晉時,中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地圖專家裴秀。出於政治和軍事需要,裴秀領導和組織編製成《禹貢地域圖》18篇,這是中國和全世界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他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圖理論——「制圖六體」,成為我國明代以前地圖制圖學理論的基礎,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在我國和世界地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9世紀中葉以前,人們認為地圖就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縮寫」,或者說成「地球在平面上的縮影」。這個定義很簡單,容易被大多數人理解,但不準確、不全面。因為這個定義也適用於其他圖像,比如風景油畫、風光照片、航空照片或者衛星照片。它沒有充分表達出地圖區別於其他圖像的特性。

隨著地圖應用范圍的擴大和地圖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地圖有了更深入了解,對地圖下了更准確的定義,即:地圖是依據一定的數學法則,採用地圖語言,經過制圖綜合來表示地球表面的圖形。這個定義概括了地圖的三個特性:有一定的數學法則、運用地圖語言來描述、經過了制圖綜合。地圖所具有的這三個基本特性,是其他影像、圖畫、文字都不可能同時具備的。

現代社會中,地圖的種類更加豐富,地圖的使用也日益普遍。我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經常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地圖。除了常見的紙質地圖、特型地圖(如塑料立體地圖、地球儀等),還有電子地圖、多媒體地圖、網路地圖等。

不管是傳統的紙質地圖、特型地圖,還是電子地圖、多媒體地圖、網路地圖,都是地圖的不同表現形式,它們所具有的地圖的三個基本特性是不會改變的。

每一幅地圖都包含著大量的地理信息,利用點、線、面的組合,可以形象地表示地形、河流、湖泊、交通線、城鎮等有形事物,也可以表示境界、經緯線、等溫線等無形現象。對這些點、線、面組成的符號的解釋就是圖例。符號系統和注記構成了地圖獨有的語言。用地圖語言表示地理事物,比其他語言、文字、電碼等更直觀。

E. 最早的地圖和地圖歷史

在文字尚未出現時,地圖就已進入人類的視野,其中最早的地圖在公元前6200年於土耳其地區出現。

15世紀時從13世紀原稿復制的世界地圖,是首次描繪出北美洲海岸的地圖在現今世代,我們傾向覺得地圖是理性及科學的產物,其實地圖本身也有神秘的一面。古代地圖,尤其是在未知的領域中,常常跟非科學的宇宙觀結合來表達人於宇宙的關系。

例如:中世紀的「TO地圖」把耶路撒冷描繪成世界的中心,把地球當作耶穌的軀體。此時的地圖沒有經緯網和比例尺,科學實用價值喪失。相反地,地中海人的航海地圖卻是非常准確。

1568年,荷蘭制圖學者墨卡托創立了正軸等角圓柱投影。這個投影將等角航線繪制為直線,因此至今還在海圖制圖時使用。

(5)地圖的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地圖:

1700多年前,西晉人裴秀主編完成《禹貢地域圖》18篇,它是中國目前有文獻可考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歷史地圖集。

在序言中提出了繪制地圖的6項原則,即著名的「制圖六體」,為中國傳統地圖(平面測量繪制的地圖)奠定了理論基礎,裴秀因此被稱為中國傳統地圖學的奠基人。

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制圖六體」是:一曰分率(比例尺),用於測定地區的大小;二曰准望(方向),用於確定各地物的方位;三曰道里(距離),用於確定道路的理程;四曰高下(高取下,取下為水平直線距離);五曰方邪(方取斜,取斜為直線距離,六曰迂直(迂取直,取直為直線距離)。

這六項原則歸納起來也就是現代地圖學所論述的比例尺、方向和距離3要素,說明繪制地圖必須制定比例尺,測出地物之間的方向,並求得各地物間的水平直線距離。

裴秀還指出這「六體」的作用和相互關系,他認為,六體必須綜合運用,互相參考,否則就不能正確繪制出反映實際地貌的地圖來。裴秀提出的這些制圖原則,是繪制平面地圖的基本科學理論,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它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

F. 中國歷史地圖演變過程是什麼

公元3世紀西晉裴秀用「制圖六體」繪成的《禹貢地域圖》,是見於記載的最早的中國歷史地圖。它是一部普通歷史地圖集,表示從傳說中的大禹時代至西晉初年的歷史地理概貌。

一地圖演變史

(1)人類使用地圖的歷史大約有3000年。除石器、刀具等工具外,地圖也是早期人類探索世界時發明的一種工具。彷彿有某種巧合,現存最古老的地圖,其形狀和大小與現在的蘋果手機非常類似。

(2)這份地圖很概括,把古巴比倫描繪成圓環形狀,處在地圖中心位置,國土被幼發拉底河一分為二,外圍被海洋環繞。地圖細節不多,大部分地方沒有名字,少數地區才有命名,如亞述。地圖的真正作用,不是用來導航出行,而是讓地圖持有者(帝國皇帝)認識整個世界。


二地圖

(1)地圖(Map)是按照一定的法則,有選擇地以二維或多維形式與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現象的圖形或圖像,它具有嚴格的數學基礎、符號系統、文字注記,並能用地圖概括原則,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相互關系。

(2)地圖是按照一定法則,有選擇地以二維(2D)或多維形式(3D)與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Earth)(或其它星球)若干現象的圖形或圖像,它具有嚴格的數學基礎、符號系統、文字注記,並能用地圖概括原則,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相互關系。

G. 衛星地圖的歷史發展

人們打開衛星地圖可以免費的看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可以獲得地形地貌和建築道路的准確信息。但人們會發現在各網站看到的圖象細節都是一樣的,概出於Google earth系統軟體。 2005年4月份,Google公司推出了全新的免費衛星地圖服務。「往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美國Google Inc 造福人類的科技貢獻,被人們稱為互聯網技術「激動人心的創新」 Google Inc.1998年9月7日創立,開展互聯網搜索引擎業務。2004年8月19日,Google公司的股票在納斯達克(Nasdaq)上市,成為上市公司。 Google公司總部(Googleplex)位於加利福尼亞山景城。Google起源於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在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宿舍內共同開發了全新的搜索引擎。
2006年4月12日,Google公司宣布該公司的全球中文名字為「谷歌」,取「播種與期待之歌,亦是收獲與歡愉之歌」之意。2009年2月,Google Earth發布了最新的簡體中文版5.0。只要進入網站,就可以方便的下載這個功能強大的軟體了。你可以足不出戶盡情瀏覽各地自然風光,可以俯瞰和標注自己美好的家園,可以享受現代科技為生活帶來的無限的樂趣。
(附圖為北緯 36°45′55.67″ 東經 117°06′19.37″衛星地圖,視點高度15058英尺。)

H. 上海市地圖的歷史

上海古為漁村,1292年設上海縣, 十七世紀已成為一個繁榮的商業港,1685年在上海設立海關, 此後, 上海即成為「匯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的100多年期間, 上海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城市, 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 解放後,特別是近年來浦東新區開發,上海發生了舉世矚目的變化, 今日的上海正朝著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努力前進。

I. 地圖歷史:中國人是什麼時候知道世界地圖的

中國人是什麼時候知道世界地圖的?明朝末年。明朝以前,中國人認為中國就是天下。中國歷代朝廷都有部門專門負責描繪和整理地圖,這個傳統到了明末清初被打破。一開始,中國人對於西方地圖比較排斥。以儒家學術作為經典的地學理論,很難接受西方人的測繪,和通過經度和緯度來客觀地描繪世界的投影方式。當時的西方傳教士為了傳教方便,便要博得中國人的好感,就在畫世界地圖的時候,把中國的位置人為地向東移動了,這使得看起來中國居於世界的中心。所以,這個地圖並不是客觀的。

J. 地圖的歷史資料和圖片

在史前時代,古人就知道用符號來記載或說明自己生活的環境、走過的路 日照市地圖
線等。現在人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圖實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倫地圖(如圖01-01) 據考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城及其周圍環境的地圖,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澤,古巴比倫城位於兩條山脈之間。 留存至今的古地圖還有公元前1500年繪制的《尼普爾城邑圖》,它存於由美國賓州大學於19世紀末在尼普爾遺址(今伊拉克的尼法爾)發掘出土的泥片中(如圖01-02)。圖的中心是用蘇 美爾文標注的尼普爾城的名稱,西南部有幼發拉底河,西北為嫩比爾杜渠,城中渠將尼普爾 分成東西兩半,三面都有城牆,東面由於泥板缺損不可知。城牆上都繪有城門並有名稱注記 ,城牆外北面和南面均有護城壕溝並有名稱標注,西面有幼發拉底河作為屏障。城中繪有神 廟、公園,但對居住區沒有表示。該圖比例尺大約為1∶12萬。 留存有實物的還有古埃及人於公元前1330~前1317年在蘆葦上繪制的金礦山圖。 希臘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是第一個用普通圓錐投影繪制地圖的人。 我國關於地圖的記載和傳說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左傳》上就記載有夏代的《九鼎圖 》。古經《周易》有「河圖」的記載,還有「洛書圖」,表明我國圖書之起源。傳世文獻《周 禮》中有17處關於圖的記載,圖又與周官中14種官職相關聯,如「天官冢宰·司書」「掌邦 中之版,土地之圖」;「地官司徒·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 安 撫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 物 ,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設其社稷之?而樹之田主」;「地官司徒 ·小司徒」「凡民訟,以地比正之,地訟,以圖正之」;「地官司徒·土訓」「掌通地圖,以 詔地事」;「春官宗伯·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夏官司馬·司險 」 「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夏官司馬·職方氏」「掌天下 之 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中國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四夷八蠻、七閩八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 谷六畜之數要」。1954年6月,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江蘇丹徒縣煙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銅器「 宜侯矢?」底內刻鑄的120字銘文有兩處談到地圖,即「武王、成王伐商圖」和「東國圖 」。該 文記載周康王根據這兩幅地圖到了宜地,舉行納土封侯的冊命儀式。曰:「唯四月辰在丁未 ,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圖,遂省東或(國)圖。王立(位)於宜,內(納)土,南鄉(向)。王 令虞侯曰:『繇,侯於宜。』」據考證,該圖成於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這些記載足以說明 ,我國西周時期已有土地圖、軍事圖、政區圖等多種地圖,並在戰爭、行管、交通、稅 賦 、工程等多方面得到應用。這些地圖顯然已經脫離了原始地圖的階段,具有了確切的科學概 念。只可惜我國至今還沒有見到過這些地圖實物,有待地下考古的發現。 中國西晉裴秀(公元223--271年)編制了《禹貢地域圖》和《地形方丈圖》,並總結了「制圖六體」。唐賈耽(公元729--805年)用朱墨二色分示古今地名編制的《海內華夷圖》傳世500年。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年)編制「二寸折百里」的《天下州縣圖》二十幅,是當時最佳全國地圖。元代朱思本(公元1273--1333年)繪制了長寬各7尺的全國地圖《輿地圖》二卷。

熱點內容
佐川美術館 發布:2025-05-22 13:59:32 瀏覽:891
2017貴州語文高考 發布:2025-05-22 13:37:29 瀏覽:394
教師業務總結 發布:2025-05-22 11:23:26 瀏覽:72
元旦晚會唱什麼歌好 發布:2025-05-22 11:07:28 瀏覽:600
車麗麗老師 發布:2025-05-22 10:43:07 瀏覽:988
茅台酒廠的歷史 發布:2025-05-22 10:11:40 瀏覽:99
師德培訓工作總結 發布:2025-05-22 07:07:53 瀏覽:718
數學書的照片 發布:2025-05-22 06:43:53 瀏覽:834
我嚴厲的老師 發布:2025-05-22 04:40:42 瀏覽:31
玉林老師招聘 發布:2025-05-22 04:32:54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