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武將
孫武:吳國名將,成名經典:《孫子兵法》
伍子胥:吳國名將,經典之戰:伐楚滅越,掘墓鞭屍
吳起:魏(楚)國名將,經典之戰:滅亡陳、蔡國
孫臏:齊國名將,經典之戰:圍魏救趙
樂毅:燕國名將,經典之戰:圍困即墨
廉頗:趙國名將,成名經典:伐齊討魏
趙奢:趙國名將,
李牧:趙國名將,經典之戰:大破匈奴
白起:秦國名將,經典之戰:長平之戰
王翦:大秦名將,經典之戰:橫掃六合
蒙恬:大秦名將,成名經典:萬里長城
章邯:大秦名將,經典之戰:定陶之戰
項羽:西楚霸王,經典之戰:巨鹿之戰
張良:大漢軍師,經典之戰:十面埋伏
韓信:經典之戰:暗渡陳倉,井徑之戰,垓下之戰
冒頓:匈奴單於,經典之戰:鳴鉦指射,白登之圍
周勃:西漢名將,經典之戰:鏟除諸呂
周亞夫:西漢名將,經典之戰:平定七國之亂
李廣:西漢名將,飛裝將軍,經典之戰:馬邑大捷
衛青:西漢名將,經典之戰:攻佔「河南地」,漠南大捷, 漠北之戰
霍去病:西漢名經典之戰:決戰漠北
趙充國:西漢名將,經典之戰:平定西羌
劉秀:東漢開國皇帝,成名之戰:昆陽之戰
馬援:東漢名將,「馬革裹屍」創始人,
班超:東漢名將,成名經典:「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虞翊:東漢名將經典之戰:添灶進兵
諸葛亮:蜀漢丞相經典之戰:七擒孟獲,六齣祁山
曹操:東漢丞相,經典之戰:官渡之戰
關羽:漢壽亭侯,經典之戰:斬顏良,水淹七軍
周瑜:江東大都督,經典之戰:赤壁之戰
呂布:東漢諸侯,經典之戰:徐州爭奪戰
司馬懿:曹魏大都督,經典之戰:祁山攻防戰
陸遜:江東大都督,經典之戰:彝陵之戰
姜維:蜀國名將,經典之戰:九伐中原
杜預:西晉名將,經典之戰:滅亡吳國
祖逖:東晉名將,經典之戰:祖逖北伐
謝玄:東晉名將,經典之戰:淝水之戰
韋孝寬:大隋名將,經典之戰:平定三叛
長孫晟:大隋名將,經典之戰:大破突厥
高潁:大隋名將,經典之戰:東征高麗
楊素:大隋「鐵帽子王」,經典之戰:大破突厥
李靖:大唐名將,經典之戰:大破突厥
秦叔寶:大唐名將,經典之戰:取瓦崗
尉遲敬德:大唐名將,經典之戰:玄武門
薛仁貴:大唐名將,經典之戰:東征朝鮮
安祿山:胡人,經典之戰:安史之亂
李光弼:大唐名將,經典之戰:平定安史之亂
郭子儀:大唐名將,經典之戰:平定安史之亂
李朔:大唐名將,經典之戰:雪夜入菜州
李績:大唐名將,經典之戰:戰平高麗
劉仁軌:大唐名將,經典之戰:孤軍鎮百濟
裴行儉:大唐名將,經典之戰:大破突厥
高仙芝:大唐名將,經典之戰:大破吐蕃
朱溫:後梁建立者,經典之戰:破黃巢
李克用:五代十國名將,經典之戰:破黃巢
李存孝:五代十國名將,經典之戰:十八騎取長安
王彥章:五代十國名將,經典之戰:戰五王
趙匡胤:北宋皇帝,經典之戰:建立北宋
曹彬:北宋名將,經典之戰:戰幽洲
楊延昭:北宋名將,經典之戰:鎮三關
趙元昊:西夏國王,
耶律休哥:遼國大將,
穆桂英:北宋名將,經典之戰:大破天門陣
狄青:北宋名將,經典之戰:破大遼
斡離不:金國二太子,經典之戰:攻陷東京
岳飛:南宋名將,經典之戰:朱仙鎮大捷
韓世忠:南宋名將,經典之戰:黃天盪
完顏宗弼:金國四太子,經典之戰:靖康之變
成吉思汗:經典之戰:橫掃歐亞
拖雷:忽必烈之父,經典之戰:橫掃歐亞
拔都:術赤之子,經典之戰:建立欽察汗國
:大元太師,經典之戰:鎮壓紅巾軍
擴廓帖木兒:大元名將,經典之戰:鎮壓紅巾軍
徐達:大明名將,經典之戰:北伐大元
常遇春:大明名將,經典之戰:克大都
於謙:大明名臣,經典之戰:保衛北京
戚繼光:大明名將,經典之戰:平定倭寇
俞大猷:大明名將,經典之戰:平定倭寇
袁崇煥:大明名將,經典之戰:寧遠大捷
洪承畈:大明名將,經典之戰:潼關大伏擊
鄭成功:大明名將,經典之戰:收復台灣
李自成:農軍首領,經典之戰:潼關大戰,三戰開封
多爾袞:大清名將,經典之戰:山海關戰役
吳三桂:平西王,經典之戰:山海關戰役
康熙帝:皇帝,經典之戰:雅克薩之戰
左宗棠:大清名將,經典之戰:消滅捻軍,收復新疆
曾國藩:大清名臣,經典之戰:安慶攻防戰,攻克天京
陳玉成:太平天國英王,經典之戰:三河大捷,打破江南、江北大營,援救安慶
李秀成:太平天國忠王,經典之戰:大戰杭州,戰上海,打破江南江北大營,保衛天京
石達開:太平天國翼王,經典之戰:攻取南京,蕃陽湖戰役
劉永福:清朝名將,經典之戰:中法戰爭
❷ 中國歷史上十大猛將
排名第十:蕭摩訶。他是南北朝時期的陳朝名將,當年抵禦北齊軍時,身邊人不慎被包圍,蕭摩訶單人獨馬,朝天嘶吼一聲便立馬沖進敵陣,所向披靡,最後逼得北齊軍不得不後撤,因此也有「千聞不如一見」的名頭。
排名第九:薛仁貴。他是唐朝初年的名將,也是一代猛將,現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當年薛仁貴脫帽退萬軍、三箭定天山,還有沖入高惠真二十五萬大軍之中所向無敵,敵盡披靡卻走等著名事跡,將他列入古代十大猛將之一,是最合適不過了。
排名第八:尉遲敬德。隋末唐初名將,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跟隨李世民多年,不僅平定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的統一戰爭,還曾一槍將驍將單雄信挑下馬,勇冠三軍。
排名第七:岳飛。南宋抗金名將,他未滿20歲時就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後又有收復襄陽六郡,北伐中原等著名功績,他麾下的岳家軍更是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 此等氣節令人佩服至極。
排名第六:冉閔。曾是建節將軍,後又成冉魏政權開國皇帝。他的一生數從征伐,屢立戰功,但現在講歷史幾乎很少有人提冉閔,哪怕他算是英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屠胡令」。但那時候五胡所到之處幾乎寸草不生,他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百姓無數。
排名第五:夏魯奇。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名將,以驍勇聞名天下,曾在護衛庄宗時獨殺百餘人,還生擒王彥章,平生戰功無數,也是一代猛將。
排名第四:楊再興。南宋抗金名將,曾在郾城大戰中,單騎入敵陣,殺敵數百,可以說是穩坐南宋單騎殺敵第一名。後進兵臨潁,又殺金軍二千餘人,最後不幸中箭而亡。
排名第三:傅友德。明朝開國名將,他曾在鄱陽湖親手擊殺數百敵,又射中敵將,七戰七勝,還單騎斬了李二手下猛將韓乙,一生中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雲貴,不愧為古代十大猛將排名第三。
排名第二:姚興。宋朝名將,他曾單騎入賊軍,出沒數次,身帶數箭,還殺數百人生擒賊首而回。後來金人以鐵騎進,興麾兵力戰,姚興又手殺數百人。連金人都曾感慨:「有如姚興者十輩,吾屬敢前乎?」
排名第一:項羽。西楚霸王的名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李晚芳曾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而他的勇猛事跡已經都快被世人說上千百遍了,所以此處就不多加贅述了,而這中國古代十大猛將中「第一」的名頭,他自然是當得起的。
❸ 中國歷史最強五個武將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戰爭四起,無數的英雄在歷史的長河中出現。中國歷史上的最強的武將分別有這樣五個:白起、韓信、霍去病、趙雲還有李世民。這幾個分別是在不同的朝代非常有作為的武將,我們就來說說這幾個武將吧。
霍去病是漢朝的一個將領。衛青,霍去病是兩個搭檔。在漢武帝時期,衛青和霍去病帶領漢朝的軍隊,屢次打敗了進犯漢朝的匈奴。匈奴十分的驍勇善戰,但是卻被霍去病屢次打敗。霍去病的成就幫助了漢武帝的統一大業,可以說是漢朝的著名的將領了。然後說一說趙雲,趙雲作為三國時期的蜀國將領,因為出色的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重視,也是一個少年英才了。最後是李世民。李世民被後世的人稱為最會打仗的皇帝,充分說明了李世民的領導才能。
❹ 歷史上有名的武將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超一流、影響力最大的十大武將,毫無懸念。
01、兵家識神——孫武
被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他出生於公元前535 年左右[,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受任為將。領兵打仗,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6萬打敗楚國20萬大軍,攻入楚國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02、西楚霸王——項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稱作項羽,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秦末起義軍領袖。漢族,下相(今江蘇宿遷)人。秦末隨項梁發動會稽起義,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巨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為漢王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項羽的武勇古今無雙(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他是中華數千年歷史上最為勇猛的武將,「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項羽戰績輝煌,智勇雙全,生平80餘次戰斗,百戰百勝,所有碰到項羽的武將都是一合之將,基本上都是一回合被挑於馬下。
03、亂世人屠——白起(?—前257),羋姓,白氏,名起,楚白公勝之後。春秋時期楚君僭稱王,大夫、縣令僭稱公,白起為白公勝之後,故又稱公孫起。白起號稱「人屠」,戰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王翦、廉頗、李牧)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郿(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標準的戰神,各種史料上都沒出現其敗績。一生略城百座,斬殺百十萬人,近~戰國~死傷人數的一半。縱觀人類史亦無人可比。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04、封狼大將——霍去病(前140-前117),漢族,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中國西漢武帝時期的傑出軍事家,是名將衛青的外甥,任大司馬驃騎將軍。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霍去病多次率軍與匈奴交戰,在他的帶領下,匈奴被漢軍殺得節節敗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話。
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徵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勛。千載之後,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霍去病的絕世風采,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傾倒,為他那不戀奢華保家衛國的壯志而熱血沸騰。霍去病,馬革裹屍,封狼居胥,年少成名,千古流芳!
05、托塔天王——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葯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軍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唐太宗曾給予高度評價:「……尚書僕射代國公靖,器識恢宏,風度沖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運始,效績邊隅,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有成。」
一戰荊湘並撫嶺南諸州,二戰江南,三滅突厥,四搗吐谷渾,皆大勝,可謂不世奇功。他有個圓滿人生,比岳飛略強。
06、萬世忠將——岳飛(1103~1142)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岳飛,我不用多說,只把滿江紅附上,以表敬意: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07、國士無雙——韓信(約前231-前196),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曾先後為齊王、楚王,後貶為淮陰侯。為漢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勞,但後來卻遭到劉邦的疑忌,最後被安上謀反的罪名而遭處死。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蘇軾:「(韓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
08、戰神令公——郭子儀(697-781),中唐名將,漢族,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累遷至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後,任朔方節度使,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又平定仆固懷恩叛亂,並說服回紇酋長,共破吐蕃,朝廷賴以為安。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史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年八十五壽終,賜謚忠武,配饗代宗廟廷。
09、武悼天王——冉閔(322?-352),也有文獻記為「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漢族。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的建立者,公元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建立冉魏政權。最為今人所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也因此成為一名頗有爭議的人物。
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六戰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十戰十捷!!
10、抗倭名將——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漢族,山東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軍事家,與俞大猷齊名。其父戚景通任漕運官員(今山東省微山縣魯橋鎮)戚繼光亦出生於此地。率軍之日於浙、閩、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被現代中國譽為民族英雄,卒謚武毅。世人稱其帶領的軍隊為「戚家軍」。有多部軍事著作及詩作傳世。
戚繼光是抗倭名將,保衛中華,這份赤子之心與勇猛之魂,讓後世傳頌。知名度、成就均高,故排10位。
❺ 中國歷史名將
《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南宋大英雄岳飛創作的一首詞。此詞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它表現了作者抗擊金兵、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精神,流傳很廣,深受人民的喜愛。
滿江紅·怒發沖冠 [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詞語注釋
怒發沖冠:氣得頭發豎起,以至於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冠是指帽子而不是頭發豎起。瀟瀟:形容雨勢急驟。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八千里路雲和月:形容南征北戰、路途遙遠、披星戴月。等閑:輕易,隨便。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賀蘭山:賀蘭山脈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作品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詞的創作時間,有人認為是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所作。如鄧廣銘先生就持此說。
有人認為是公元1136年(紹興六年)。紹興六年,岳飛第二次出師北伐,攻佔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鎮守鄂州(今武昌)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滿江紅》創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岳飛入獄前不久。詞中有多處可以用來證明這一觀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這兩句歷來是考證《滿江紅》作者問題最為關鍵的內容。
第三種說法理由有五:一是北伐時的岳飛無論就其閱歷資歷還是心境,根本不具備寫出像《滿江紅》那樣悲憤交加、氣勢磅礴的內涵與底氣。那時的岳飛正仕途輝煌躊躇滿志,怎麼可能滿腔悲憤「怒發沖冠」?怎麼可能覺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又何來氣度「待重頭收拾舊山河」?
二是岳飛當時對功名非常重視,並在其詩詞中經常有所流露。如寫於紹興二、三年秋屯駐江州時的《題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鎮邊圻」,以後的《小重山》中「白首為功名」,表明當時岳飛頭發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紹興十年大破金軍前,岳飛在《寄浮圖慧海》中依然表明「功業要刊燕石上」。這些同期及以後的詩詞表明,當時的岳飛非常重視功名。
三是《滿江紅》一經問世即廣泛流傳,如此非同尋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飛三十歲青雲直上之時所作,豈能就此湮沒不見蹤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與「八千」。這是關鍵中的關鍵,幾乎所有研究此詞的學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歲」,因此認定此詞作於岳飛30歲出頭。實際上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會的功名是從幼時求學開始的,並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飛自幼時習武讀書到入獄前,正好30年上下,是個約數。「八千」也是個約數,只是表示征戰路程的艱辛和漫長。
五是不理解「塵與土」與「雲和月」的含義。前者是指一錢不值,因為岳飛到入獄時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歷來非常重視的功名原來毫無價值。後者是指竹籃打水,岳飛十年征戰,功毀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瞭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實一錢不值,一生漫長的征戰最後前功盡棄。
根據第三種說法可以大致框定:《滿江紅》應該誕生在岳飛於紹興十年七月下旬奉詔被迫班師到入獄之間的一年多時間里。 「怒發沖冠」和「仰天長嘯」。此二句從未有人做過詳細考證,卻是界定《滿江紅》具體創作時間的重要依據之一。從字面看,顯示岳飛的憤怒到了極致。在那段時間里,岳飛究竟何時最為憤怒?在班師途中,岳飛撕心裂肺悲憤交加:「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隨後,岳飛又被剝奪了兵權,聽命於可恥屈辱的和談。但真正令岳飛「怒發沖冠」的,當是得知對自己的陷害之時。有位好心的部將設法通知正在廬山的岳飛關於王俊上告張憲「背叛」的消息。岳飛立刻明白這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從不許勝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時的岳飛終於忍不住「怒發沖冠」而「仰天長嘯」,應該是順理成章的。查張憲入獄應該是在紹興十一年九月上旬後,岳飛是十月上旬下廬山的。因此,《滿江紅》的誕生理當就在其間的二十多天里。 「瀟瀟雨歇」。此句亦從未有人考證,詩詞是情景交融的,「瀟雨」一詞詩人總是用來形容秋天的冷雨,「歇」顯然是指雨的斷斷續續。於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綿綿時斷時續。此句既點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創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悶和沉重。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人們歷來總是把「等閑」看作虛詞,其實不然,它應該是岳飛當時真實處境的具體寫照。在此前數年岳飛所作的詞中,已有「白首為功名」,表明岳飛那時的頭發已經斑白。在隨後軍事上指揮的一系列重大戰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擊,顯然在催白岳飛的頭發。因此,岳飛當然不甘心少年時就有的理想就此破滅。查岳飛一生征戰,三十歲時正忙得不可開交,談何「等閑」,唯獨到快四十歲時卻成為一個無職無權之人而被迫閑散在野,其內心之悲切和壯志之不已的激烈沖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證表明,《滿江紅》的內容完全符合岳飛入獄前的年齡、心情和處境。 岳飛創作《滿江紅》的具體地點是在廬山東林寺,解讀的密碼,就隱藏在詞的字里行間 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廬山,北倚東林山,環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岳飛與廬山有不解之緣。紹興六年,岳飛因母亡守喪,岳母墳就在廬山。紹興七年,也因故回到廬山。岳飛與東林寺主持慧海關系非常密切,曾專門作詩《寄浮圖慧海》。《滿江紅》中有三處「密碼」可以用來界定其誕生地點就在東林寺。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歷來都公認《滿江紅》是登高而作,卻不知岳飛的具體所處,只得含糊解釋成某處高樓,其實當時岳飛就在東林寺,因為《滿江紅》的開篇就隱藏著創作地點的秘密。 廬山東林寺有一則著名的典故。東林寺門口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進東林寺就必須經小溪上的虎溪橋。據傳說,東晉時東林寺主持慧遠在寺院深居簡出,人們稱之為「影不出山,跡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從不逾越寺門前的虎溪。如果過了虎溪,寺後山林中的神虎就會吼叫起來。有一次,慧遠與來訪的詩人陶淵明和道士陸修靜談得投機,送行時不覺過了虎溪橋,後山的神虎立刻就長吼不止,三人相視大笑。這個文壇佳話,稱為「虎溪三笑」,一直流傳至今。由於此虎是守寺護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橋畔有一頭石虎怒目而視憑欄而踞。了解了虎溪橋畔的神虎和這則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飛看著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觸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護國看家的神虎,眼看著趙構們「越界」而「仰天長嘯」,這才有後面的「飢餐胡虜肉」和「渴飲匈奴血」之詞。
《滿江紅》的詞韻隱藏著其誕生地點的第二個秘密。唐朝大詩人李白在游東林寺時有一首詩,名為《廬山東林寺夜懷》:我尋青蓮宇,獨往謝城闕。霜清東林鍾,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冥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湛然冥真心,曠絕斷出沒。李白寫詩是抒懷,岳飛作詞也是抒懷,而且《滿江紅》正是步了《廬山東林寺夜懷》的韻,特別是「闕」、「月」和「歇」這三個押韻的字都是來自李白的詩。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滿江紅》中有「壯懷」與「壯志」。按理說,同一首詩詞中用兩個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較少見。但李白的詩卻有「天香」與「天樂」。兩個「壯」對兩個「天」,顯然絕非巧合。而且,還能明顯看出《滿江紅》的「天闕」也應該是受到了李白兩個「天」的影響。 李白在東林寺還寫過另一首詩,名為《別東林寺僧》:「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滿江紅》中也可以看出追隨這首詩的痕跡。「憑欄處」正是「送客處」的模仿,「長嘯」無疑是「猿啼」的翻版。《滿江紅》中的神虎精神更是與李白「過虎溪」的畏懼形成鮮明比照。 「朝天(金)闕」。此句隱藏著解讀《滿江紅》誕生地點的第三個秘密。此句自《滿江紅》現世以來從未見有人作出過合乎邏輯的解釋,因為不了解其中也隱藏著一個東林寺的典故。 一般寺院的主殿稱為大雄寶殿,但東林寺的主殿稱「神運寶殿」。相傳慧遠初到廬山選擇結廬之處,認為東林寺址在叢林之中,無法結廬,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結廬。夜夢神告:「此處幽靜,足以棲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風拔樹。翌日該地化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為建寺之材。「神運」之名,由此而來。 有了這則典故和前述的鋪墊,此句就能理解了,其實很簡單,也很直白,就是在功成之日再來朝拜東林寺的「神運寶殿」,因為神是天神,「神運寶殿」就象徵著天上的宮闕。岳飛自比神虎,理當朝拜天闕。 還要解釋一下,此句為何歷來有「天」與「金」二說。很可能岳飛在奮筆疾書一氣呵成《滿江紅》之際,於最後收筆時有了點猶豫。他先用了「金」字,當然決不是朝拜皇帝的金鑾寶殿,而是朝拜金碧輝煌的神運寶殿。岳飛在詩詞中把佛像稱為「金仙」,如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廣德軍金沙寺壁題記》中的「陪僧僚謁金仙」。畢竟是身在佛寺,理當朝拜佛祖金身。但岳飛繼而又改為「天」字,一來以避深惡痛絕的「胡虜」之「金」,二來受李白的影響以映襯東林寺神運寶殿的典故,三來更能暗合自比的神虎形象。由於「天」與「金」在詞中的基本含義相通,就不能排除岳飛原作中的修改,而抄者忠於原詞照錄的可能。由於後來者在謄抄或刻錄時只能二選其一,於是有了「朝天闕」與「朝金闕」兩種版本。
《滿江紅》蘊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誕生地就在廬山東林寺。 多少年來,人們研究《滿江紅》,為尋找岳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費盡周折而不得。對《滿江紅》的上述破解,終於使人看到了岳飛真實的內心世界。
作品鑒賞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上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於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雲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雲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後,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於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中原,止畏岳家軍,不啻聞風喪膽,故自岳飛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並非誇大其辭。「飢餐」、「渴飲」一聯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的。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家眼光視之結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豪發遺憾,令人神往,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於奸計,宋皇朝自棄戰敗。「莫須有」千古奇冤,聞者發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課也。
作者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岳飛,南宋軍事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抗金將領、戰略家、書法、詩詞見長,尊為華夏傑出先烈。
岳飛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1162年,宋孝宗時詔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謚忠武(兩宋文臣、武將得通謚者以"忠武"最美),有《岳武穆集》傳世。
❻ 所有歷史名將
白起 蒙恬 趙奢 廉頗 韓信 李廣 衛青 霍去病 班超 竇固 竇憲 張遼 趙雲 關羽 張飛 周瑜 岳飛 戚繼光 鄭成功
❼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武將是誰呢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天才武將如繁星璀璨,耀眼奪目,他們利用自己的膽識和謀略,在戰爭中率部取得輝煌的戰績,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戰神,我們的民族才不會為外族欺辱,華夏文明才能不間斷發展延續數千年。以下試列出華夏民族十位千古名將:
一、孫武,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人,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受任為將。領兵打仗,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6萬打敗楚國20萬大軍,柏舉之戰後攻入楚國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國最早的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五、衛青,西漢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中國古代三大騎兵戰天才之一。他是西漢時期能征慣戰,為漢朝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將領,也是中國歷史上為人熟知的常勝將軍。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於,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❽ 中國歷史的武將
上古:蚩尤(被尊為戰神)戰國四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秦末:項羽,中國第一猛將,這不是吹的,有史實依據的,缺點剛愎自用漢:較為和平猛將較少,但周亞夫可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啊,霍去病、衛青也算是。後漢:雲台二十八將 鄧禹 馬成 吳漢 王梁 賈復 陳俊 耿弇杜茂 寇恂 傅俊 岑彭 堅鐔 馮異 王霸朱佑 任光 祭遵 李忠 景丹 萬脩 蓋延邳彤 銚期 劉植 耿純 臧宮 馬武 劉隆後漢的馬援最為出名,因為是國丈,所以上面沒他的名三國:名將輩出,呂布第一,趙雲第二有一呂(呂布)二趙(趙雲)三典韋,四關(關羽)五馬(馬超)六張飛,七許(許褚)八黃(黃忠)九姜維的說法其餘的歷史太亂了直接跳到唐吧唐有凌煙閣二十四將: 長孫無忌 李孝恭 杜如晦 魏徵 房玄齡 高士廉 尉遲恭 李靖 蕭瑀 段志玄 劉弘基 屈突通 殷開山 柴紹 長孫順德 張亮 侯君集 張公瑾 程知節 虞世南 劉政會 唐儉 李勣 秦瓊 唐還有一名將,叫做羅士信(羅成的原型)宋:岳飛啊。。精忠報國,狄青,楊業宋金時期,岳飛第一,狄青第二明:說起明朝就不得不提一提袁宗煥了,抗清名將,智力武力統帥能力都屬於均衡,是歷史上少見的。清:曾國藩、曾國荃兩兄弟,左宗棠也算吧,畢竟中國3分之一的國土是他收回的啊。
❾ 中國古代歷史武將的排名
這個問題太籠統啦,沒有一定標准很難排的。我覺得以少勝多這方面來說,南北朝時期的陳慶之可能是最牛的,2000破2萬、7000破7萬只是小意思,最誇張的是3000破20萬,感興趣的可以上網路搜陳慶之自己看。
❿ 中國歷史上所有武將的武力排名
這個的確沒有辦法排!
你難道像游戲上面,給來個攻擊力多少點,防禦力多少?
而且也不版是一個朝代!權
只有同朝代的才能比啊!沒有辦法縱向比較
最近在關注這個,推薦你看看!
五代十國的,唐朝之後的藩鎮
推薦 李存孝看看 十三太保
有話「王不過霸( 項羽)將不過李(李存孝)拳不過金(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