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選修一
1、世界與中國的城鎮化和面臨的問題;
這個課題蘊含了諸多內涵,適合學生在養成世界觀的時候來全面了解
2、天文理論與觀測
我當年初中選修過,超愛。也是當年反響最好的選修課之一。
建議偏向認星座、觀測流星雨、有條件的可以用望遠鏡觀測一下木星、土星、月亮等,也可以觀察太陽黑子。尤其是太陽黑子和耀斑觀測比較簡單,不必耽誤學生晚上休息時間,比較好協調。
3、氣象觀測
我當年也選修過。可以把各種雲如何識別以及地震雲的釋疑講解一下,還去參觀過市氣象局,和預報員見過面。我初中時有一個學期,堅持每天都去測風向等各種指標,自己繪製表格,對能力提升作用很明顯。
4、城市規劃相關
對於地理整個學科來說,是與實踐結合比較好的方向,算是可以回擊地理學畢業即失業的一個佐證。
5、人口問題與中國的人口政策
蠻有深度、蠻有內涵、蠻有意義
6、地質相關
當年我跟著天文課老師去薊縣觀測流星雨時,順道爬山發現了一些化石,印象深刻。
⑵ 高考地理選修哪個容易得分
其實萬變不離氣宗,你把自然地理和世界地理環境學好了,這兩題都是手到擒來。做題只不過是增加解題經驗而已
⑶ 文科生學地理選修1嗎
高中地理是理科,但到了大學卻是理科,而且很少招文科生,很郁悶……
文科生學了三年地理,並且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差別也不大,物理化學文科高二也要學,但是理科生高二隻學7科,地理歷史只在高一學點皮毛。
文科生學得好的數學一樣很厲害。所以綜合來說文科生的素質普遍比理科生高,可是為什麼感覺現在社會有些看輕文科生似的。
文科生學了這么多地理知識,地理基礎肯定比只學一年地理的理科生強得多,可是為什麼大學地理專業不招文科生?那文科生高中學地理只是為了高考或是在生活中偶爾用上?喜歡地理的文科生高考完就要和地理說拜拜了嗎?
大學很多文科專業都招理科生,但大部分理科專業卻不招文科生,難道理科生真的都能把文科專業學得很好?我相信理科生的IQ並不一定比文科生高。想想我們中國古代一直重視文科,還不是照樣富強了這么多年!
發了這么多牢騷希望社會多重視一下文科生,在文理科生能夠公平對待
⑷ 高中地理一共有幾個必修和選修每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是課改區。一共三本必修,選修一本。必修一主要內容是自然地理,也就是太陽的版直射,運動權,地方時的計算。冷鋒暖風的移動,影響。氣旋的運動和影響。寒暖流的分布等。必修二開始是人文地理,就只是講一些日常的知識。比如地形,人口分別,什麼是城市化。產業分布,轉移。交通運輸工具,比較等。選修看你老師怎麼選。有旅遊,環境等
⑸ 地理(選修1-宇宙與地球)知識要點梳理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知識要點
一、 宇宙及其探索
1、宇宙含義:我國古代把空間稱為「 」,把時間稱為「 」,即天地萬物的總稱。
組成: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統稱為 ,
天體包括 、 、 、 、 、 、 等。
人造衛星、太空梭、宇宙飛船等屬於人造天體。
2、人類認識宇宙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世紀 倡導的「日心說」:認為地球、月亮、星星都在繞著 轉。
3、天體系統:形成:運動著的天體相互 、相互 ,而形成天體系統。
層次:總星系 銀河系 太陽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恆星系 行星系
外部 太陽穩定——地球上光照穩定
4、地球上存在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幹擾——安全的宇宙環境
生物的條件
日地距離適中——溫度適中
內部 質量和體積適中——能吸引住大氣
地球內部結晶水逸出,凝結形成原始海洋
5、在探索宇宙過程中的重大事件
時間 國家 事件 意義
1957年10月 前蘇聯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開創了宇宙探測新時代
1970年 中國 地球衛星「東方紅」號發射成功 成為世界第五個能發射人造衛星國家
1981年 美國 世界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人類對宇宙,已經從空間探索階段,
逐步進入到了空間開發利用新階段
2003年10月15日中國 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發射成功 成為世界第三個能發射航天飛船的國家
空間資源(特點:高真空、強輻射、失重)
6、開發宇宙 太陽能資源
礦產資源(月球上的3He地球上沒有,是 理想燃料)
產生原因
危害
7、宇宙環境問題 目前趨勢
保護措施
二、太陽
8、太陽概況:是一個巨大熾熱的 球, ①日地平均距離——1、5億千米,
②半徑——70萬千米, ③主要成分為氫和氦, ④表面溫度—— K。
9、太陽的能量來源:內部核 變(4個氫核聚變成1個氦核,消耗質量,放出能量) 。
10、太陽輻射
概念:太陽源源不斷地以 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稱為太陽輻射。
維持地表
對地球的影響 是地球上 、 、 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是地球上 的主要來源
主要特點:西部 東部 (東部陰雨天多)
我國太陽能分布 最多區域: 高原(地勢高,大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少)
最少區域: 盆地(陰雨天多)
11、太陽的外部結構:
①光球層:太陽表面一薄層(約500Km),溫度6000K,太陽光基本上都從這一層發出,表面有
一些黑色斑點, 叫太陽黑子,活動周期平均約為11年。
②色球層:厚約幾千Km的稀薄氣體;可見光很少,只有在日全食時(或用特殊望遠鏡)才被
人們看到;會噴出很高的紅色火焰,叫日珥;短時間內有突然增亮現象,叫做耀斑,
活動周期也是11年,常隨黑子群的增多而增多。
③日冕層:色球層外很稀薄、完全電離的氣體層;亮度僅為光求的百萬分之一,也只有在日全食
(或用特製的日冕儀)時才能看到;溫度高達100萬度,使高能帶電粒子脫離太陽引
力飛逸到行星際空間,叫做太陽風。
光球層 色球層 日冕層
位置: 從 里 到 外
厚度: 從 薄 到 厚
亮度: 從 亮 到 暗
溫度: 越 來 越 高
1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
①對地球氣候的影響:太陽黑子與降水量有 性。
②太陽黑子和耀斑增多時,發出的強烈射電會擾亂地球上空的電離層,使地面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
③太陽大氣拋出的高速帶電粒子流(太陽風)能使地球磁場受到擾動,產生「磁爆」現象;
④高速帶電粒子流(太陽風)沖入地球兩極高空大氣層,在兩極地區夜空會看到極光。
⑤太陽活動強烈時,發出的射線會影響人體健康。
三、太陽系
13、太陽系的組成
太陽: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位於中心;
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行星本身不發可見光,以表面反射太陽光而發亮,肉眼能看到水、金、火、木、土,
有明顯的相對運動。
14、九大行星運動特徵
共性: 共面性、同向性、近圓性
15、九大行星結構特徵
距太陽 體積 質量 密度 表溫 物質 衛星 光環
類地行星:水、金、地、火 近 小 小 大 較高 鐵核,金屬含量高 少或無 無
巨 行星:木、土 較遠 大 大 小 低 氫、氦、氖 多 有
遠日行星:天、海、冥 遠 (中)(中) 中 最低 氫、甲烷 有 (有)
四、地球的自轉
16、 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看——順時針
周期:太陽日——24小時(自轉360度日9分);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速度 角速度:每小時15度,除兩極點外,處處相等。
線速度:赤道最大——每小時1670千米,緯度越高線速度越小,到南北緯
60度,線速度減少為赤道處的一半,到兩極就變為零。
17、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產生晝夜更替現象(晨昏圈,晨線,昏線);
②不同經度有不同地方時(地方時計算);
③物體水平運動產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緯度越高,偏轉越厲害。
影響河流、洋流、氣流。
④地球形狀向赤道膨脹,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約21千米,南極半徑比北極半徑小。
五、 地球的公轉
18、方向:自西向東
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1月初近日點,7月初遠日點。
周期: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 回歸年:365天5小時48分46秒
速度:(角)平均每天1度, (線)平均約30千米/秒;近日點時最快,遠日點時最慢。
19、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含義:地球公轉軌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自轉平面(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為23度26分。
影響:引起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產生二分二至。
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最南),開始向北移動;南回歸線及以南
地區,太陽高度最高,晝最長夜最短;北半球太陽高度最低,晝最短夜最長;南極
極晝范圍最大,北極極夜范圍最大;地球公轉在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快。
春分日:3月21日前後,直射點在赤道,繼續向北移動;全球晝夜等長;兩極無極晝、
極夜現象;地球公轉速度繼續變慢。
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最北),開始向南移動;北回歸線及以北
地區,太陽高度最高,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太陽高度最低,晝最短夜最長;北極
極晝范圍最大,南極極夜范圍最大;地球公轉在遠日點附近,公轉速度慢。
秋分日:9月23日前後,直射點在赤道,繼續向南移動;全球晝夜等長;兩極無極晝、
極夜現象;地球公轉速度繼續變快。
若黃赤交角增大:則地球上 熱帶和寒帶范圍擴大,溫帶范圍縮小; 極晝、極夜范圍擴大;
晝夜長短變化增大。
20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①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由於地球公轉和黃赤交角的存在 太陽直射點移動 太陽
光線與地平面夾角變化 地面接受太陽輻射熱能的變化 季節變化
某地區太陽高度計算公式:
①晝夜長短變化:除赤道上和兩分日外,各地的晝夜長短都不一樣, 3月21日——9月23日,
北半球為夏半年,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北極附近有極晝現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上的季節變化,從天文現象來看,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從天文含義
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冬季相反),春秋兩季就是冬夏兩
季的過度季節;為了使季節與氣候相結合,我國和許多北半球國家把四季劃分為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五帶劃分:反映了年太陽輻射總量從 地區向 地區 的規律。
(見課本22頁下圖)
這是樣本,這里有很多課件,可以下來看看:http://k.3e.net/dl5/
祝你學習進步。
⑹ 選修一的地理學不學
你可以不選,也可不學,選擇選修2~5任一模塊
⑺ 人教版高中地理課本有幾本書啊
一共有9本,分別是:
3本必修:
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必修3區域地理
6本選修:
選修1宇宙回與地球、答選修2海洋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選修4城鄉規劃、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選修6環境保護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冊),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理解重於記憶,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
(7)地理選修一擴展閱讀: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
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
參考資料:網路-高中地理
⑻ 有那一本地理資料包括了選修1至選修6
不知道你用的是哪一版本的,以下是人教版的高中地理用書:3本必修: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必修3區域地理 6本選修:選修1宇宙與地球選修2海洋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選修4城鄉規劃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選修6環境保護 共9本
⑼ 高中地理 必修 選修 加起來一共有幾本書
必修三本 一到三 選修 :海洋地理 旅遊地理 環境保護 自然災害 宇宙與地球 城鄉規劃 六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