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順生物
❶ 世界自然奇觀
神 奇 的 寶 庫
----雅魯藏布大峽谷及其命名
一、世界第一大峽谷
雅魯藏布江是我國第五大河,在我國境內全長2100餘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河。奔流不息的雅魯藏布江,孕育了世世代代的藏族人民,哺育了古老的藏族文化,被藏族人民親切地稱為「母親河」。
雅魯藏布江發源於喜馬拉雅山中段的傑馬央宗冰川,在古代藏文中稱為「央恰藏布」,意為「從最高峰頂上流下來的水」。當它從上游馬泉河,經中游藏南谷地,浩浩盪盪日夜東流時,遇上東喜馬拉雅山的最高峰南沙巴瓦峰的阻遏,於是從藏東南米林縣海拔3100米的派為入口,生生地切開了喜馬拉雅山脈,圍繞南迦巴瓦峰做了個奇特的馬蹄形大拐彎,切割在青藏高原東南斜面上,形成連續、多彎的大峽谷。
7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組織了專門小分隊,對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彎峽谷進行水利資源考察;1982年到1984年,中國科學院登山科學考察隊又先後4次對這一地區開展大規模的綜合性科學考察,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其中不乏重要的發現和創見。在此基礎上,1994年春天,幾位參加過當年考察和探險的科學家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為世界之最的命題進行了論證和確認。他們在室內對1:5萬的航測地形圖、航空相片和衛星攝像圖,以南迦巴瓦峰為基點,跨越大峽谷,與對岸的加拉白疊峰(7234米)在南北、東西方向各做剖面,進行分析和測量,並把實際考察結果和數據對照訂正。計算結果表明:切開喜馬拉雅山,急瀉在青藏高原東南斜面上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平均深度5000米以上,最深達5382米;大峽谷由派到中印邊界,總長約496公里。這意味著雅魯藏布大峽谷是目前所知的地球上最深、最長、海拔最高的河流峽谷,它比此前認為的世界第一深的秘魯科爾卡大峽谷,還深2000多米;比世界著名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長440米)還要長出56公里,還要深3000多米。
有院士指出,如果說我國出土的秦兵馬俑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藝術高度發達的見證,那麼雅魯藏布大峽谷則是出現在中華大地上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峽谷,是大自然中具有科學意義的世界奇觀。我國擁有世界最高峰棗珠穆朗瑪峰,又擁有世界第一大峽谷棗雅魯藏布大峽谷,這對任何一位中國公民來說,都是可以引為自豪的。
二、大自然的奇觀
美國人以科羅拉多大峽谷為自己的驕傲,一位美國總統甚至說:沒到過科羅拉多大峽谷,就等於沒到過美國。那麼隨著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第一的地位被確認,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不看看雅魯藏布大峽谷,就不能說看到了人世間真正壯麗的山河!
雅魯藏布江下游圍繞南迦巴瓦峰作如此奇特的拐彎,這在世界大河的發育史上是很少見的。不僅如此,大峽谷中還疊套著一個個直角形的小拐彎,一個峽谷鑲嵌著一個峽谷,其中尤以白馬狗熊到帕隆藏布江匯口之間的峽谷段最為雄險幽深,在這幾十公里長的范圍內,峽谷河道作「弓」字形的規則彎曲轉折,受不同方向構造控制。
雅魯藏布江的最早發育約在第三紀上新世以前。那時在平均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高原面上,雅魯藏布江順高原面的自然地面傾斜,在寬淺的谷地內由西向東流。上新世以後,青藏按原強烈間歇性隆起,雅魯藏布江隨隆起而作下切,在下切過程中它理所當然要選擇那些地殼上的薄弱部位,即利用不同方向的構造斷裂帶作選擇性的下切,在大峽谷地區河谷就是適應東西向、北西向和北北東方向的三組構造斷裂下切發育而形成的大峽彎。這種選擇性的下切是隨著青藏高原(包括喜馬拉雅山)第四紀以來的階段性抬升而作間歇性的下切,因此從分水嶺到河谷底部留下多級成層的地貌形態,其中特別是中更新世的黃土狀物質沉積以後,高原在第四紀後期作加速抬升,河流作更深的下切,現在大拐彎的峽谷形態奠基於這次強烈上升過程。因此我們說,雅魯藏布江(包括大拐彎)是在高原強烈上升以前就已經形成了的一條適應構造發育的先成河。
大峽谷中最險峻、最核心地段,是從派鄉的大渡卡到墨托縣的邦博,長約240多公里。根據日本人提供的資料,大峽谷核心河段從空中看,有百十公里長的連續瀑布。
1993年秋天,中日兩國聯合對大峽谷進行探險考察,我國科學家實測到的江水流速竟高達每秒18米,恕吼的急流挾帶著巨大石礫,轟轟隆隆地磨蝕著河床,奔騰急瀉。
本世紀初,一位叫沃德(F.K.Ward)的英國探險家聲稱自己到過大峽谷腹地。他在《藏東南考察記》里生動地描述了他深入大峽谷腹地後所看到的奇麗景色。他提到了在大峽谷中發現的兩條大瀑布(在大江的主幹上生成大瀑布很少見),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它們,飛落的瀑布上升起了美麗的彩虹,於是沃德將瀑布命名為「虹霞瀑布」,還攝下黑白照片作為證明。據當地的門巴族老人說:這里過去的確曾有兩條河床大瀑布,就在白馬狗熊下方到大拐彎頂端的崗朗之間的峽谷河床上,瀑布周圍還有溫泉。當地人曾在那裡修了座佛廟,站在佛廟上,往下看是虹霞瀑布,往上可眺望南迦巴瓦峰上掛下來的冰川和鬱郁的林海。但是1950年一次大地震,這一切都消失了,至今再也沒有人能走進去過。
由於高大山脈的阻擋,喜馬拉雅山南北形成兩種不同的氣候、不同的自然帶和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觀,南坡溫暖濕潤,北坡乾燥寒冷。但是,大峽谷劈開了青藏高原與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如一條長長的「濕舌」,向高原內部源源不斷輸送著水汽。夏季,印度洋暖濕氣團通過大峽谷這條「濕舌」湧入青藏高原,帶來了大量降水,使雅魯藏布江谷地成為青藏高原中最溫暖、濕潤的地區,被稱為「高原上的西雙版納」,這使熱帶的界限在這里向北推進了6個緯度,成為北半球熱帶的最北限,使以大峽谷為中心的藏東南地區到處是生機盎然的綠色,與高原廣大地區的高寒荒漠形成鮮明的對照。這里的原始森林是我國三大主要林區之一。在水平距離只有幾十公里,垂直高度不足5000米的范圍內,可以看到類似於我國海南島到北極的全部自然景觀。據不完全統計,大峽谷里有3600多種維管束植物,集中了西藏63%的物種;大型真菌500多種,占我國已知大型真菌的60%;哺乳動物60多種,約佔西藏總數的一半。大峽谷是天然的植物博物館、山地生物物種的基因庫。
三、命名問題
由於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勢險峻,長期以來不肯向世人揭開自己的神秘面紗,以至人們對她的稱謂也極為混亂。
1929年英國人F.K.沃德繪制的從大拐彎峽谷頂端以下近南北走向的墨托河段稱為「底項峽」。西班牙文版的《阿吉拉爾大圖集》第2冊第201頁上,把雅魯藏布江下游段用藍體字母注記為「Di-hang」。
《青藏自然地理資料(地文部分)})(科學出版社,1962年)以大拐彎峽谷頂端為界(也即以喜馬拉雅山脈北東向分水山脊為界)以下墨托境內峽谷河段稱「底項大峽谷」,以上(主要在米林縣境內)註明為「工布藏布」。
中國地圖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分省地圖集》中從米林縣的派到墨托縣的巴昔卡這一段的大拐彎峽谷被稱為「底杭峽」。
1993年美國人曾窺探過大峽谷進口一幕,看到山峰,說它是「南迦巴瓦大峽谷」。
1994年4月1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有關大峽谷的報道中稱「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1997年4月2日《北京青年報》有關報道中稱為「雅魯藏布江峽」。
1997年國家測繪局地名研究所的武振華在《中國測繪》雜志發表論文,主張命名為「雅魯藏布峽」。
1998年3月27日《北京青年報》何平平、湯海帆撰寫的《大峽谷十大懸念》的報道中稱之為「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峽谷」。
此外還有人稱之為「西藏大峽谷」、「林芝大峽谷」「墨託大峽谷」、「 雅魯藏布江大彎峽」等。
從以上羅列的資料可以看到,對大峽谷的稱謂極為混亂。隨著近年來對該峽谷科學考察、探險、旅遊等不斷深入,名稱的混亂狀況愈演愈烈。該峽谷作為我國境內新確定的世界之最,應當賦予它一個科學、健康的名字,這是我國主權與尊嚴的體現,是我國對世界文化事業負責的表現。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和民政部《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都明確規定,國內著名的自然地理實體名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見,報國務院審批。雅魯藏布大峽谷屬於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自然地理實體,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對它的命名工作。 「Dihang」(被譯為「底項」、「底杭」等)原本只是代表大峽谷下段的局部河段的一種說法,雖然命名原因無法搞清,但早期資料中它是指中印邊界附近的河,原本就不是指大峽谷的全部,甚至根本不是指峽谷,而只是雅魯藏布江的一個河叉,只是後來才被錯誤地指稱為大峽谷的一段。
把大峽谷說成是「南迦巴瓦大峽谷」也是一樣,它只能指示大峽谷最為險峻的一段,而無法概括整個大峽谷。以局部來代表全部顯然是不科學的。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現被認為是20世紀末一次重大的地理發現,是中國人民的珍貴財富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自然遺產,它的定名涉及到政治主權,也為了21世紀大峽谷新時代的到來,因此必須經過科學論證,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確定一個健康、科學、響亮的名字。根據民政部領導的指示,全國地名標准化技術委員會8月19日在北京民族飯店組織召開了「雅魯藏布江馬蹄形大拐彎峽谷科學命名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國家測繪局地名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33人出席會議,有關部委12人作為特邀來賓參加了會議。全國地名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主任、民政部副部長李寶庫出席會議並致賀詞,14位學者宣讀了論文。
會議對雅魯藏布江馬蹄形大拐彎峽谷(以下簡稱「大峽谷」)的命名主要有以下幾種建議:1.「雅魯藏布大峽谷」。主要理由是認為「大峽谷」一詞能較好地反映該地的特色棗世界上目前所知的最大峽谷;2.「雅魯藏布峽」,主要理由是認為用「峽」符合漢語地名命名習慣」;3.「波南峽谷」,主要理由是藏文文獻中有「波洛絨居」(意為「波密以南的大峽谷」)的記載。其它還有「雅魯藏布大峽」、「墨米林峽」等建議。
與會同志一致認為,大峽谷是目前所知的新的世界最大峽谷,位於我國民族聚居地區,應給予恰當的名稱。對大峽谷的研究、宣傳日益深入、廣泛,應盡快定名。
作為我國地名工作主管機構的民政部區劃地名司高度重視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命名工作,在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和各有關部門的意見的基礎上,向國務院報送了「關於批復西藏自治區雅魯藏布大峽谷命名的請示」。1998年10月6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將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峽谷命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全國各大新聞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廣泛報道,社會各界紛紛稱贊政府解決了一個長期困擾人們的問題,為大峽谷的研究、開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對這一新的世界之最進行成功命名有著重大意義:
---我國政府賦予大峽谷一個科學、健康的名字,一方面是我國政府對該地實施管轄權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是我國對世界文化事業高度負責的體現。
---大峽谷所在地區是民族聚居地區,對大峽谷地名的命名,徵求了當地政府的意見,尊重了當地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習慣,是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地名工作中的生動體現。
---大峽谷是世界各國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賦予她一個科學、健康的名字,有利於避免混亂,促進了學術研究的進行。對大峽谷的命名實際起到了「龍頭」作用,將對大峽谷的植物、動物、水利、地質等一系列科學研究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對大峽谷的標准地名論證活動,實際上是為當地做了一次難得的宣傳,「地名也是生產力」。以地名為突破口,提高該地的知名度,將為該地方今後的交通、水電、旅遊、開發、建設,乃至該地方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
---民政部作為我國地名主管部門,將對許多尚未正式命名的熱點地區進行命名。圍繞雅魯藏布江馬蹄形大拐彎峽谷標准名稱問題所開展的論證、宣傳活動,是該項工作的良好開端。為今後我國系列熱點地名的命名、論證及宣傳活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我們認為將大拐彎峽谷命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符合科學命名的要求。
第一,這樣命名有利於達到使大峽谷的名字傳播的目的。雅魯藏布江是世界聞名的大河,是當地人民的母親河,她的名字已經深入人心,不僅當地人民倍感親切,而且全世界都很熟悉。將大峽谷與雅魯藏布江聯在一起,利於人們注意和記憶。
在藏語中「藏布」就是「江」的意思。叫「藏布江」實際上是地名通名的重復。但由於該地名早已約定俗成、深入人心,所以繼續使用。但進行新的命名時應盡量避免這種情況。
大拐彎峽谷是雅魯藏布江上最大的峽谷,而且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大的河流峽谷,是名副其實的「大峽谷」。
可見,將大峽谷命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一方面符合地名命名中「派生地名」的命名規律,指出了該地所在的位置,將其與世界聞名的雅魯藏布江聯系在一起,容易記憶,另一方面反映出該地的地理屬性棗峽谷,和它的特點棗最大的峽谷,同時避免了通名的重復。這樣最方便人們使用這一地名,從而有利於它的傳播。
第二,這樣命名符合地名學的要求。「雅魯藏布大峽谷」這一地名完全具備地名的特性,符合地名學的一般要求。
1.它具有指位性。它揭示出該地與雅魯藏布江的密切關系,對該地的方位棗「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雅魯藏布江流域」進行了限制,使人很容易了解其地理位置。「大峽谷」又使它區別於雅魯藏布江上的其它峽谷,說明了它「大」的特點,也不存在重名的問題。因此該地名完全具有指位性。
2.它具有指類性。反映出該地的地理屬性為河流峽谷,通過名稱確定了該地的屬性。
3.它具有社會性,反映了時間觀念。「雅魯藏布」一方面印記了該地位於藏族人民聚居區這一區域語言特徵,另一方面顯示了它不是古代地名的時代性,「大峽谷」反映了該地是在現代地理學知識指導下進行命名的,屬於現代科學發展後的地名,更揭示了命名的時間。命名時注意選擇人們熟悉的詞彙作為地名的組成部分,同時盡量減少用字,反映了提供社會更方便使用的原則。
4.它符合地名的繼承性和穩定性特性。地名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但每個時代的地名都是大部繼承、少量更改、另有新增,保持相對穩定性是地名作為社會公共信息的基本要求。自然地理實體地名較少受政治變革的影響,更應該穩定,而自然地理實體的專名是最少變化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表明了對「雅魯藏布」這一專名的繼承,維護了地名的穩定。
5. 它的構成符合地名語詞結構要求。專名十通名是現代地名語詞結構的普遍形式,「藏布」原本是「江」的意思,屬於通名,但由於「雅魯藏布江」這一約定俗成地名的廣泛流傳,「藏布」在這里變成了專名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用「雅魯藏布」作為專名是合理的。「大」字作為通名的修飾成分,用在這一世界之最的峽谷名稱中也是恰當的。「峽」與「谷」的含義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分別釋為「兩山夾水的地方」和「兩山或兩塊高地中間的狹長而有口的地帶」,在漢語中都可以單獨作為通名使用,但如果稱「大峽」或「大谷」都不符合漢語使用習慣,而且現代自然科學中已經廣泛使用「峽谷」作為通名,如前文所述的「科羅拉多大峽谷」、「科爾卡大峽谷」等,因此「峽谷」可以作為通名使用。「大峽谷」顯示了這一自然奇觀的宏偉氣魄,用在這里起到了「傳神」的作用。
因此,將大峽谷命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符合當地人民的習俗,符合命名規律,能起到地名作為社會基本公共信息的作用,有利於對大峽谷信息的傳播,是科學、健康的。1998年10月6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將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峽谷命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揭開了大峽谷研究、利用的新篇章。我們希望大峽谷的正確命名將成為這一自然奇觀走向世界之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
❷ 蓬江區的社會事業
1994~2004年,蓬江區科技事業發展迅速,三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高新技術及新產品得到廣泛應用。區科研項目涉及的領域有新材料、節能與環保、機電一體化、生物技術、電子信息等,這些項目成為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區屬科研項目被納入國家級「火炬計劃」的有9項,省級的10項;被納入國家、省級「星火計劃」的4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的10項,獲市級獎勵的34項;通過市級以上科研成果鑒定的30項;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有16家;省認定的民營科技企業16家,全區申請專利1621件,授權886件。2004年,全區有科技機構30個,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48.4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工業增加值佔全區工業增加值的31.6%。蓬江區成為省區域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區,杜阮鎮被定為「廣東省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
2011年,蓬江區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支出33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6%。全區全年新增科學研究開發機構7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民營科技企業20家。省級農業攻關項目5項,科技攻關計劃項目32項。專利申請量1900件;其中發明專利245件。專利授權量1079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8件。 1994年,市郊區更名蓬江區後,轄區是江門的教育中心,區內有各級各類學校110多所,其中有五邑大學及兩所成人高等學校,有普通中學12所、中等專業學校5所、小學37所、幼兒園51所。區內學校實行市、區、鎮三級管理,其中區及鎮轄的各類學校38所,在校學生9984人,教職工601人,其中專任教師471人。在總數中,普通中學2所,在校學生1386人,專任教師97人;小學17所,在校學生5868人,教職工302人,其中專任教師250人。小學入學率100%,小學升初中升學率達100%。1995年,白沙小學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1996年,區被評為「廣東省特殊教育工作先進縣」。
2000年12月,市直的12所小學劃歸區管理。2002年9月,棠下、荷塘、杜阮3鎮劃入蓬江區後,區屬學校數增至小學59所、中學17所、職業高中2所。2004年,區屬中小學校74所,在校學生5.43萬人,其中普通中學學生1.28萬人,職業中學學生2253人,小學生3.92萬人。學生入學率:小學、初中均為100%,高中95%;輟學率:小學為0,初中0.18%,高中1.2%。教師學歷達標率:小學為99.94%、小學教師大專率73.45%;初中96.34%、初中教師本科率31.02%;高中為92.93%,職業高中為81.82%。在區屬74所學校中,有省一級學校6所,市一級學校13所,區一級學校15所,國家重點職業高中1所,省重點職業高中1所,省示範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區屬幼兒園94所,在園幼兒1.18萬人,其中省一級幼兒園1所,市一級幼兒園1所。
2011年,蓬江區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招生478人,在校學生1133人,畢業生1881人。普通高中招生1337人,在校學生3762人,畢業生1314人。初中招生6499人,在校學生19260人,畢業生6211人。小學招生8583人,在校學生48958人,畢業生8037人。幼兒園入園兒童5736人,在園幼兒17585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升學率100%,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100%,初中升學率100%,普通高中升學率82.01%。 文化場所 20世紀80年代,隨著對外開放,蓬江區內的撞球室、影像廳(院)、舞廳、卡拉OK室、夜總會等應運而生,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不再局限於戲院、電影院等,打撞球、看錄像、跳迪斯科、交誼舞、唱卡拉OK等文化活動深受青年人的青睞,市民業餘生活變得豐富多彩。1986年,環市白沙鄉興建綜合性農民文化娛樂中心「頤趣園」,面積達600平方米,內設圖書室、錄像室、舞廳、文娛室對村民開放。翌年5月,外海鎮投資70萬元,新建外海影劇院,佔地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同時還新建了麻三影劇院,建築面積1156平方米。
1990年11月,投資550萬元的外海文化中心建成交付使用,建築面積6495平方米,配置1212個座位,還設有440平方米的卡拉OK舞廳。1993年12月,潮連鎮建成建築面積520平方米、可容500人的會堂用於文藝演出。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潮連富岡圖書館,由當時的潮連公社富崗生產大隊創辦,一直對村民開放。1994年,轄區內文化娛樂設施有市群眾藝術館、五邑圖書館、市工人文化宮、東湖電影院、工人電影院、解放電影院以及一些夜總會、卡拉OK廳、舞廳、保齡球館等。1998年,區文化館租用320平方米室內場地,建成舞蹈排練和曲藝排練場所。
2002年,環市鎮白石村投入460萬元,興建1500多平方米的白石村文化活動中心,內設展覽廳、閱覽室、健身場、健身器械場、兒童游戲室,免費向村民開放。同年,篁庄村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的文體活動中心落成,內設有閱覽室、曲藝室、舞台等。倉後街道辦事處投資50多萬元,將位於倉後路原辦公樓改造為800多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內設有文化活動室。2003年,棠下鎮投入20多萬元,將1000多平方米的舊鎮政府辦公樓改建為鎮文化中心。2004年,北街辦事處建成150多平方米的社區全民健身廣場,廣場設有文藝舞台,配置燈光、音響等設備。荷塘鎮、潮連街道分別設有吳珠圖書館和富岡圖書館。年末,區內共有39個文化活動場所,其中文化館1個、文化站3個、影劇院4個、文化活動中心3個、文化體育廣場15個、圖書館5間、文化活動會所2個、公園6個。 文化古跡 蓬江區內保留有眾多古代建築、古墓、遺址以及碑刻等文化古跡。江門墟、三桁瓦埗頭等遺址最早出現於元末明初時期(1341~1368年),建築物多建於明清時期。祠堂是區內古建築一大特色。陳白沙祠在設計、建築結構、規模等,既有獨到之處,又具有代表性。荷塘祠堂居多,仍保留40餘座。潮連洪聖殿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經歷次修繕,至今保留完好。區內文物古跡在各個朝代得到修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轄區多處文物單位得到省、市政府保護。1979年,陳白沙祠被批准為江門市首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釣台故址為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區屬共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9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 1995年,經過各級技術職稱機構評定或認定,區屬醫療機構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26人,其中高級職稱(副主任醫師)5人,中級職稱27人,其中主治醫師24人、主管護師3人;初級職稱194人,其中醫師30人、護師32人、醫士40人、護士32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60人。1998年,衛生技術人員增至318人,其中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48人。
2000年,有衛生技術人員340人,其中副主任醫師5人,副主任護師1人;主治醫師3人,主管護師9人,主管葯師1人,其他中級衛生技術人員32人;醫(師、士)118人、護(師、士)112人。2004年,區屬有衛生專業人員569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25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20人、副主任護師3人、副主任技師1人,佔4.39%;中級職稱人員69人,其中主治醫師47人、主管護師16人、主管葯師3人、其他中級人員3人;初級職稱人員475人。
2011年末,蓬江區衛生機構(含各類門診,下同)89個,其中醫院2個,衛生機構床位745張。衛生機構人員130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125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300人,執業助理醫師118 人,執業護士463人,葯劑人員74人,檢驗人員25人。 江中高速、江珠高速、江肇高速先後建成通車,港珠澳大橋、廣珠鐵路、江順大橋動工建設,江番高速、江珠高速北延線、江門大道即將動工建設,坐擁西江黃金航道,有高沙港、荷塘口岸碼頭。
❸ 按要求寫格言,警句,名言,諺語
時間: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莎士比亞
光陰易逝,豈容我待
敢於浪費哪怕一個鍾頭時間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 ——達爾文
幫助他人: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羅夫·瓦爾多·愛默森
對待機遇:
弱者等待時機,強者製造時機。 ——居里夫人
機不可失 時不再來
熱愛家鄉: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 —— 《巴甫洛夫百年誕辰》
位卑未敢忘憂國。 —— 陸游
我死以後,把我的骨灰送到家鄉……把它埋了,上頭種一棵蘋果,讓我最後報答家鄉的土地,報答父老鄉親。 —— 彭德懷
團結友愛的:
團結就是力量。——諺語
21、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麼,不管他干什麼,他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 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歌德
勤奮學習的: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業精於勤疏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華羅庚
樹立志向的: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 王勃
❹ 江門市江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江門市江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10-1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鶴山市桃源鎮旺龍旺田村荒沙灘。
江門市江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784MA4UWL8D0E,企業法人許博君,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江門市江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研發、生產、銷售:配合飼料;銷售: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江門市江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❺ 昆明市第一中學的辦學成果
高考成績
2015年,學校總分600分以上共計229人,其中文科總分600分以上67人,理科總分600分以上162人,文科1名同學進入全省前10名,理科1名同學進入全省前10名,文科2名同學進入全省前50名,理科3名同學進入全省前50名,文科一本上線人數180人,一本率81.08%;理科一本上線人數665人,一本率85.40%;文、理科一本上線率84.43%;文、理科上線率100%。海外大學申請中,24名畢業生共收到87份錄取通知書,順利申入美國排名前100、英國排名前30的大學。22所美國排名前40的大學首次錄取雲南學生,一位藝術類學生進入藝術類排名第一的倫敦藝術大學。
2014年,學校總分600分以上共計344人,其中文科總分600分以上113人,理科總分600分以上231人,文科3名同學進入全省前50名,理科2名同學進入全省前50名,文科一本上線人數182人,一本率85.45%;理科一本上線人數555人,一本率82.71%;文、理科上線率100%。
2013年,學校總分600分以上的有268人,其中理科總分600分以上215人,文科總分600分以上53人。趙真同學690分名列雲南省文科總分第一名,文科6名同學進入雲南省前50名。理科1人進入雲南省前50名。理科一本上線率90.81%,文科一本上線率83.60%,一本綜合上線率88.86% ,文、理科上線率100%。 2012年,學校高考總分600分以上的有107人,占學校應考人數的12%。其中理科總分600分以上81人,文科總分600分以上 26 人。一本綜合上線率83.48% ,本科上線率99.11%,總上線率100%。不含加分,學校有4名同學進入雲南省總分前50名,1名同學進入雲南省總分前10名。文科班李晴川同學高考675分(不含加分)位居全省文科第三名。
2011年,學校理科總分600分以上52人,文科總分600分以上5人,文理科600分人數佔全省600分人數的7.43%;理科本科上線率98.96%,文科本科上線率97.14%,文理本科上線率98.47%,文理科上線率100%。理科總分校平均分509.84分,文科總分校平均分507.60分。不含政策加分,理科有4名同學進入雲南省總分前50名,文科有4名同學進入雲南省總分前50名。 學科競賽 2012年,在「第29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省級賽)」中,學校有2人獲得一等獎,43人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
2009年,在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中,學校獲得全國二等獎2名,全國三等獎3名。
2008年,在全國高中數學奧林匹克聯賽中,學校李天陽同學獲雲南賽區第一名,將代表雲南省參加全國數學奧賽冬令營,趙恆禹、萬簽霄同學獲全國聯賽一等獎。
2005年,在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學校張揚、王翀同學分別以74.4和79.4分的成績摘取了兩枚金牌。
2003年,在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中,學校2人獲一等獎。 素質成績 2015年,在雲南省青少年網球錦標賽中學校楊瑞涵同學取得高中組男子雙打第三名。
2015年8月,在「七彩雲南」全民健身運動會雲南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中校足球隊獲得甲組(U18)第一名。 8月18日,在第30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段巍、江順發、劉星雨同學的參賽項目「金沙江乾熱河谷鄉土草本植物根系抗拉強度研究」獲得「香港城市大學科技創新獎」和「北京公益學學會科技創新獎」。「金沙江乾熱河谷鄉土草本植物根系抗拉強度研究」獲得全國二等獎。
2015年7月,在第十九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學校代表隊代表中國參加了Robcup Junior CoSpace Rescue項目,鄒昊瀾、唐譽銘、趙長宇、龍荃同學在Secondary Indivial Team項目中獲得亞軍,在SuperTeam項目中獲得亞軍,鄒昊瀾同學在個人技能挑戰賽中獲得冠軍。
2008年,在第2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校奪得全國一等獎1項、雲南省一等獎2項、昆明市一等獎2項、專項獎勵2項。周桐同學的發明作品「具有節水功能的太陽能裝置」榮獲全國一等獎。
2007年,在雲南省和昆明市第22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校榮獲雲南省一等獎 4 項、二等獎 7 項、三等獎10項。榮獲昆明市一等獎9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4項。 2015年10月,學校教師張興虎、趙露、葉早音、年紅梅、曹紅兵、孫願錄像課被評為昆明市2014—2015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市級「優課」。
2015年7月,在「《雲南教育成果》系列活動——第十二屆雲南省教育工作者優秀論文」評比活動中,學校夏耘等五位老師的六篇論文均獲一等獎。
2012年4月,學校教師楊傑文論文《也談中學語文的審美教育》在中國基礎教育研究會舉辦的第八屆中青年教師論文大賽中榮獲全國一等獎。
2011年12月,學校教師季新文在全國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優質課展評,榮獲全國二等獎。
2010年,學校教師納仲明在昆明市第二屆高中新課程物理學科課堂教學競賽獲一等獎。 3月,在第七屆全國中學英語教學研討會上,學校教師王文思獲得課堂教學獲全國一等獎。10月,學校教師楊傑文論文《古典詩詞中的草意象芻議》在雲南省第八屆教育教學論文研討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
2009年,學校教師楊傑文獲雲南省演講學會「慶祖國60華誕」演講比賽一等獎。9月,學校教師王文思論文《提高高中學生課外練習的有效性》獲全國論文交流二等獎。
2008年,學校教師年紅梅在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英語教學與教師發展研討會教學觀摩賽中,獲高中組一等獎及高中組最佳課堂教學組織獎,學校教師楊冬梅獲雲南省第六屆高中政治優質課比賽一等獎。10月,學校教師王文思在第二屆全國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暨教學觀摩研討會,獲全國優秀課例展評一等獎,同時獲得最佳課件使用獎。
2007年,學校教師楊建萍獲雲南省高中政治說課比賽一等獎。在第二屆「英語周報」年中,學校教師年紅梅獲昆明市中學生英語閱讀競賽優秀輔導獎。學校教師楊琍參加全國「語文報杯課堂教學大獎賽」獲二等獎。
2006年,學校教師楊建萍獲雲南省高中政治教學競賽一等獎,年紅梅獲昆明市第二屆高三復習課課堂教學競賽中獲一等獎。
2005年,學校教師楊建萍獲昆明市高中政治教學競賽一等獎。
2001年,學校教師楊傑文在高中語文新教材教學大賽分獲昭通市一等獎、雲南省一等獎。
1998年,學校教師孫彪參加第三屆全國物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獲二等獎。
1996年,學校教師楊傑文獲雲南省「紅土地之歌」演講大賽昭通賽區二等獎。
1994年,學校教師楊傑文論文《語文教學語言十法》獲全國教師徵文大賽一等獎。學校教師楊琍參加「西南四省五方語文課堂教學比賽」獲一等獎。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香港大學優秀生源地中國海洋大學優秀生源基地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學校中國百強中學西南政法大學優秀生源地雲南省「三生教育」示範學校全國創建綠色學校先進單位全國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雲南省「三生教育」示範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雲南省級文明單位全國中小學科研興校示範基地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依法治校先進單位雲南省級文明學校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