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中考考綱

生物中考考綱

發布時間: 2022-01-07 06:13:51

㈠ 高中生物知識點全整理(要能夠適應會考\自主招生的)

去買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的《高中生物學科教學基本要求與訓練》,這本書盡管是老教材的考綱,但是對於會考來說,掌握這本書上的內容正正好好,不多不少。而且這本書上也有大體的知識框架,只不過現在稍微難買一些,你可以到本區的教材書店去看看。如果覺得這本書上不全面的話,可以到書店去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導學與測試》高中生命科學 第一冊~第三冊,那個上面的知識是最全的。

㈡ 聽說中考有考綱,考綱有用嗎

沒有考綱,出題范圍我出高中內容你會嗎?

復習要以考綱為主,題海戰術為輔.

經驗一:
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鍾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盡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鍾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個晚上都復習同一門功課。我以前也曾經常用一個晚上來看數學物理,實踐證明,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後來我在每晚安排復習兩三門功課,情況要好多了。
4、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必記很詳細的筆記。如果課堂上忙於記筆記,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後一定會去看筆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
經驗二:
學習效率這東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談起過。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某同學學習極其用功,在學校學,回家也學,不時還熬熬夜,題做得數不勝數,但成績卻總上不去其實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也是十分著急的,本來,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而且,付出的多就應該回報很多,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這里邊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效率指什麼呢?好比學一樣東西,有人練十次就會了,而有人則需練一百次,這其中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勞逸結合。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那麼上課時的聽課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經歷來看,課前要有一定的預習,這是必要的,不過我的預習比較粗略,無非是走馬觀花地看一下課本,這樣課本上講的內容、重點大致在心裡有個譜了,聽起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預習時,我們不必搞得太細,如果過細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上課時未免會有些鬆懈,有時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東西。上課時認真聽課當然是必須的,但就象我以前一個老師講的,任何人也無法集中精力一節課,就是說,連續四十多分鍾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課期間也有一個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師講有些很熟悉的東西時,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另外,記筆記有時也會妨礙課堂聽課效率,有時一節課就忙著抄筆記了,這樣做,有時會忽略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但這並不等於說可以不抄筆記,不抄筆記是不行的,人人都會遺忘,有了筆記,復習時才有基礎,有時老師講得很多,在黑板上記得也很多,但並不需要全記,書上有的東西當然不要記,要記一些書上沒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題與典型解法,這些才是真正有價值去記的東西。否則見啥記啥,勢必影響課上聽課的效率,得不償失。
作題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選"好題",千萬不能見題就作,不分青紅皂白,那樣的話往往會事倍功半。題都是圍繞著知識點進行的,而且很多題是相當類似的,首先選擇想要得到強化的知識點,然後圍繞這個知識點來選擇題目,題並不需要多,類似的題只要一個就足夠,選好題後就可以認真地去做了。作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作題之後的過程,對於做錯的題,應當認真思考錯誤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不清還是因為馬虎大意,分析過之後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這樣作題效率就會高得多。
評:夏宇同學對於聽課和做題的建議,實際上反應了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方法--"把勁兒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時間,聽課、記筆記應抓住重點,做習題應抓住典型,這就是學習中的"事半功倍"。
經驗三:
學習效率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自己學習效率呢?
第一點, 要自信。很多的科學研究都證明,人的潛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有效地開發這種潛力,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無論何時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這種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種必勝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擺脫失敗的陰影。相反,一個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會一事無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遠的自卑之中。 提高學習效率的另一個重要的手段是學會用心。學習的過程,應當是用腦思考的過程,無論是用眼睛看,用口讀,或者用手抄寫,都是作為輔助用腦的手段,真正的關鍵還在於用腦子去想。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比如說記單詞,如果你只是隨意的瀏覽或漫無目的地抄寫,也許要很多遍才能記住,而且不容易記牢,而如果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運用聯想的方法去記憶,往往可以記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遺忘。現在很多書上介紹的英語單詞快速記憶的方法,也都是強調用腦筋聯想的作用。可見,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發揮腦的潛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
第二點, 另一個影響到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緒。我想,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飽滿而且情緒高漲,那樣在學習一樣東西時就會感到很輕松,學的也很快,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學習效率高的時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緒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有較為開朗的心境,不要過多地去想那些不順心的事,而且我們要以一種熱情向上的樂觀生活態度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因為這樣無論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是很有好處的。這樣,我們就能在自己的周圍營造一個十分輕松的氛圍,學習起來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經驗四:
很多學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績總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學習效率太低。同樣的時間內,只能掌握別人學到知識的一半,這樣怎麼能學好?學習要講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徑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中午堅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學習時要全神貫注。 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我學習的時侯常有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腦與課本交流。
三、堅持體育鍛煉。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因而,再繁忙的學習,也不可忽視放鬆鍛煉。有的同學為了學習而忽視鍛煉,身體越來越弱,學習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這樣怎麼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四、學習要主動。 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是鬱郁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 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干凈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系,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
最後:學習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習之外的其他因素,這是因為人的體質、心境、狀態等諸多因素與學習效率密切相關.

㈢ 安徽省懷遠縣2017生物地理中考考綱

作為上一屆考過的學姐,我來給你說說重點
安徽地理一定要看,生物七年級下冊的器回官什麼的一定要會,圖答也要看懂
各種生物知識點掌握,最後幾天不要刷卷子了!去看書本知識看透,有些知識點懂了就好,不要反復去看,耽誤時間,背著後面的要復習前面的,多幾次就好了
地理一定要知道每個國家的圖,首都什麼的,大致就是圖比較重要
加油吧,

㈣ 初二生物地理復習重點內容

1.顯微鏡的使用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 X 物鏡的放大倍數。
(2)視野中的物像與標本中物體是倒立關系。移動玻片時,玻片移動的方向與視野中的物像移動方向相反。
(3)觀察標本時,應該先在低倍鏡下找到白亮的視野後,將標本移動到視野中央,向上或向下轉動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 再轉動細准焦螺旋,可將物像調得更清晰。
2.製作臨時玻片標本(以洋蔥外表皮為材料)
3.探究實驗的基本步驟和原則
根據探究要求,合理提出探究的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探究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設計實驗時,應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要求控制單一變數,等量,其他實驗條件相同;通過對實驗組與_對照組_結果的對比,得出正確的結論。)
學會進行「種子萌發的條件」、「光合作用」遮光不遮光(「綠葉在光下製作澱粉」天竺葵實驗)。如溫度、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4.識圖辨別動植物細胞的區別;了解細胞核和葉綠體的功能。(新增線粒體、細胞膜的功能)
活動提供能量。
5.植物種子的結構(識圖)
種皮①:保護作用
大豆 胚根③:發育成根
胚軸④: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
胚 胚芽⑤:發育成莖和葉
子葉②:為種子的萌發提供營養
6.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外界條件:足夠的水、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
7、花的基本結構(花蕊的功能)
8.果實的結構及形成過程。(識圖)
在果實形成過程中,子房壁逐步發育成__果皮 _,種子由__胚珠__發育來,整個子房發育為__果實__。果實主要由__果皮__和__種子__組成。
9.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產物和能量的變化。
10.呼吸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產物和能量的變化。
區別 項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進行部位 葉綠體 活細胞
進行條件 在 下才能進行 都能進行
氣體變化 吸收 放出 吸入 呼出
物質變化 將 轉化成 將 分解成
能量變化 將 能轉變為貯藏在有機物中的能量 將貯藏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
反應式
聯系 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

1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以種子或蔬菜呼吸為例(死種子和活種子比較))
12.青春期發育特點:(會看圖表)
(1)身高、體重迅速增加(2)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3)第二性徵的發育(4)器官功能發育顯著。
13.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 和 纖維素。
識別判斷合理的一日食譜:一日三餐的能量供給分別為30%、40%、30%;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三餐中應有足夠的 糖類 以維持各項生命活動,一定量的 蛋白質 以滿足人體生長發育的需要,還應有一定量的 水 、 無機鹽 、 維生素、 脂肪 和 纖維素 ,以保證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合理科學膳食,不偏食。
14.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人體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場所;小腸: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膽汁能促進脂肪的消化。
15.血液的組成和功能(學會看化驗單,(尿液成分表)判斷指標異常可能引起的疾病):
16.呼吸系統的組成(不出大題)
17.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排出代謝產物的主要器官。
18.甲狀腺激素和胰島素分泌失調引起的疾病
19.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的區別和實例、用眼用耳的衛生(噪音、耳塞聽音樂等)
八年級部分
20.無性生殖——類型和例子。
21.植物的有性生殖(可聯系七年級的花、種子、果實等有關內容)。
22.昆蟲的發育過程——昆蟲完全變態發育與不完全變態發育實例、發育過程。
23.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八上書P31第4題 染色體、DNA和基因關系圖]。
24.遺傳性狀——基因組成、性狀表現、生殖細胞類型、比例;相對性狀及實例。
25.人的性別決定——常染色體,性染色體,不同細胞染色體的組成情況。
26.生男生女的概率。
27.遺傳病——常見例子、近親結婚的危害、優生優育具體措施(不要求解釋)。
28.生物變異——可以遺傳、不可以遺傳的常見例子。
29.動物的行為——類型、例子。
30.常見的傳染病——常見例子、傳播的三個基本環節、預防傳染病的措施。
傳染病類型 常見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肺結核、麻疹、SARS
消化道傳染病 細菌性痢疾、甲性肝炎、蛔蟲病
血液傳染病 愛滋病、乙型肝炎、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
體表傳染病 狂犬病、破傷風、淋病、沙眼

31.免疫——特異性、非特異性區別和例子。
32.吸煙、酗酒、毒品的危害。
33.健康新概念、安全用葯[指導學生讀標簽識別相關信息]
健康新概念: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規定葯品包裝必須按照規定印有或者貼有標簽並附有說明書。
安全用葯:在服用葯品前,要認真分析葯品標簽或者說明書上的各種信息 。
34.克隆——生殖方式、遺傳物質。
35.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學會評價(開放性)
36.分類的依據、單位、等級、分類等級和相似程度的關系。
37.植物分類:主要特徵、適應性特徵、保護級別,代表植物:海帶、桫欏、銀杏、珙桐。
38.動物分類:主要特徵、適應性特徵、保護級別,代表動物:蝗蟲、魚、青蛙、揚子鱷、丹頂鶴、熊貓。(北京歡迎你)
39.微生物——類型、結構 [沒有細胞結構-病毒、沒有成型的細胞核-細菌、沒有葉綠體-真菌]、營養方式、代表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食品變質的原因。
40.生物的多樣性——含義、保護途徑。
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指生物種類的豐富程度,遺傳多樣性是指物種種內基因組成的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態環境類型的多樣性。
41.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化石;始祖鳥化石、進化規律[四句話]。
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直接的證據1861年在德國發現的「始祖鳥」化石就是爬行類進化成鳥類的典型證據。生物遵循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的發展規律,不斷進化發展。人類的起源於古猿。
42.達爾文的進化學說——自然選擇學說,經典例子——長頸鹿、樺尺蛾[八下書P77第1、2題]。
43.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食物網——成分、營養級、數食物鏈、能量流動的起點和特點、物質循環、碳循環的主要方式途徑、生物富集(識圖)。
44.生態系統的類型及穩定性的大小。
三、幾種基本題型的知識要求
1. 遺傳題 (以有無耳垂和單雙眼皮為例)
知識要求:
① 分析所給的圖解或信息資料,按試題要求寫出相關的基因組成、性狀表現等。
②進行簡單的幾率計算
2. 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知識要求:
① 正確指出生產者、消費者
② 正確數出食物鏈的條數
③ 正確指出最長的或最短的食物鏈
④ 知道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
⑤ 生物富集作用
⑥ 碳循環的途徑
3、探究題:
知識要求:
① 簡單探究實驗的設計
② 指出實驗中錯誤並加以改正
③ 根據實驗現象推出實驗結論
某生物小組為了研究光對豌豆種子萌發的影響,在兩個花盆裡播下豌豆種子,並設計如下實驗:

花盆 陽光 溫度 水
A 向陽光 20℃ 充足
B 暗室 30℃ 充足
(1)該實驗所探究影響豌豆種子萌發的因素是 。
(2)在這一實驗中,你認為有無要改正的地方,如果有請你寫出整改措施 。
理由 。
(3)經過一段時間後,可能觀察到的現象及相應結論是:以下三處填(「需要光」、「不需要光」、「不受光的影響」。)
①A花盆發芽B花盆未發芽,說明豌豆種子的萌發 。
②A、 B花盆都發芽,說明豌豆種子的萌發 。

初中地理知識復習提綱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24、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來西西、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9、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32、世界地埋區域的劃分 共分為13個地區。圖見書本第一冊P83。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37、東南亞 圖見第一冊P94。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狹長,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寮國是內陸國外,其他都是臨海國或島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領土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有「火山國」之稱。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39、南亞 圖見第一冊P108。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南亞北部有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這一部分叫做「南亞次大陸」。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南亞的降水受季風的影響,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風,為旱季。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邊,東到紅海海濱,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蘇丹熱帶草原,約占非洲面積的1/4。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被稱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庫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石油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家。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2,產量約占總產量的1/4。所產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摩洛哥一國的磷酸鹽儲量佔世界的3/4。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也是埃及的領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狹長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彼此相連,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10000千米。過去,埃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長絨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都超過了棉花,成為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勝古跡是旅遊的主要景點。
52、歐洲西部 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海岸線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有伊比利亞、亞平寧和馬爾干三個大半島。主要的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的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於歐、亞、非三大洲之間,西經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邊緣海。55、法國 是歐洲西部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於農業的發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尤以出產葡萄著名,所產的葡萄酒世界聞名。目前,法國是歐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艾菲爾鐵塔,凱旋門、蓬皮杜中心、巴黎聖母院是有名的旅遊勝地。同時巴黎還是著名的時裝與化妝品中心。法國的烹調在世界上享有盛名。58、俄羅斯 領土面積為170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面。歐洲部分集中了全國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於歐洲部分中央。伏爾加河發源了東歐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區,注入裏海,是歐洲最長的河流。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60、美國 美國國旗內有50顆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個州,位於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於太平洋北回歸線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國的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美國面積為930多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國人口中白色人種佔80%以上,華人與華僑在舊金山,紐約一帶。近幾十年來,有不少人從東北部向南部西部「陽光地帶」遷移。美國是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美國農業的另一特點是地區生產專門化,美國的農業生產可分為可抑制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等主要農業帶。美國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上進口小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美國工業的分布,可分為三大地區。東北部地區:紐約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區: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發展中心。西部地區:加利福尼亞洲是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舊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矽谷」是新興的電子工業中心。洛杉磯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產飛機,精密機械等。這里的好萊塢是美國電影、電視工業中心,舊金山和洛杉磯也是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

㈤ 生物,地理中考的復習計劃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因此,一個嚴密和准確的中考復習計劃對中考的成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對一門占總分近三分之一的科學來說,中考復習計劃更是至關重要。那麼我們怎樣來制定一個合適的復習計劃呢? 一、緊扣考綱,不做額外功。 中考始終是根據中考復習指導用書——考綱為依據的。中考考查的內容也絕不超過 考綱的內容,所以准確把握考綱內容就成為了教師復習計劃中最為重要的一步。因此,我在上復習課前,自己總是先研究考綱。我始終根據一個原則——考綱中不要求的知識我堅決不講。然後我再根據考綱的要求選取相應難度的例題,這樣避免了學生浪費過多的時間去鑽研難題和偏題,不做額外功,使學生在有限的復習時間里獲得最大的效率。 二、研究中考試卷,把握試卷難度。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池水。除了准確研究考綱外,做歷年浙江省內各市中考試捲成為了每個初三科學教師所必須完成的一課。因為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准確把握中考試卷的難度和特點,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講到某個知識點能潛意識地將做過的中考習題聯系起來,使學生形象地接受了某個知識點。而且,這些在教師心中的中考題就是教師打好中考這一戰的經驗,面對學生的提問,教師能夠對答如流,提高了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 三、依據課程的特點,按部就班進行復習。 生物部分可以說是80%的記憶和20%的理解,所以在復習過程中我主要是將考綱內容向學生講述,並根據要求記憶,每節課安排學生25分鍾自己看書,20分鍾教師講述精選的習題。生物部分的重點難點主要是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循環系統、生態系統和傳染病等知識。生物在中考中的分值佔25%左右,我將生物復習時間為一個半星期。 地理確定下了考試的分值為10%左右,而且裡面的內容幾乎都要記憶,因此我將它放在了最後一塊,防止學生學好忘記。這塊內容仍然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的精講例題為輔。並專門對其中的難點——時區、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等高線等知識進行細致的講解。本塊內容控制在一星期以內。 我主要安排做歷年考過的中考試題並分析講解,使他們熟悉試卷的特點和難度,以便輕裝上陣。考前兩天,我停課讓學生自主復習,並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四、綜合各部分特點,分塊復習與綜合復習相結合。 深入鞏固已學知識,並且解決第一輪復習留下的疑難問題。 練習,並選擇性地精講。當然在第三輪復習期間,我會不定期地做綜合試卷,不斷地了解考試,適應考試,胸有成竹去參加中考。 有時候我會自主復習,教師則為學生解答疑難問題

㈥ 生物會考主要考哪些內容

第八章 生物與環境
第一節、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一、生態因素對環境的影響
名詞:1、生態學: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叫做~。2、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3、種內關系: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或群體之間的關系。包括種內互助和種內斗爭。4、種內互助:同種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維護群體的生存。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對捕食和御敵是有利的。5、種內斗爭:同種個體之間由於食物、棲所、尋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條件的矛盾而發生斗爭的現象是存在的。(如:某些水體中,鱸魚,無其它魚類、食物不足時,成魚就以本種小魚為食。)6、種間關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等。4、互利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開,則雙方或者一方不能獨立生存。(例如:地衣是藻類與真菌共生體,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共生。)5、寄生:一種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體的體內或體表,從那裡吸取營養物質來維持生活,這種現象叫做~。(例如:蛔蟲、絛蟲、血吸蟲等寄生在其它動物的體內;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動物的體表;菟絲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體寄生在細菌內部。)6、競爭: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由於爭奪資源、空間等而發生斗爭的現象,叫做~。(例如:大草履蟲和小草履蟲)7、捕食: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
語句: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①光:陽光對生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作用。A、光的強與弱對植物:如松、杉、柳、小麥、玉米等在強光下生長好;人參、三七在弱光下生長。淺海與深海,海平面200M以下無植物生存。b、光照時間的長短:菊花秋季短日照下開花;菠菜、鳶尾在長日照下開花。c、陽光影響動物的體色:魚的背面顏色深;腹面顏色淺;d、光照長短與動物的生殖:適當增加光照時間可使家雞多產蛋。E、光線影響動物習性:白天活動與夜晚活動。②溫度:a、不同地帶的差異:寒冷地方針葉林較多;溫暖地帶地方闊葉林較多b、植物的南北栽種:蘋果、梨不宜在熱帶栽種;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種;c、對動物形成的影響:同一種類的哺乳動物生長在寒冷地帶,體形大;d、對動物習性的影響:冬眠—-蛇、蛙等變溫動物;夏眠—-蝸牛;洄遊:遷徙;季節性換羽。③水分:限制陸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水是影響生物生存的重要生態因素;一切生物的生活都離不開水。2、生態因素的綜合作用: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對生物體是同時共同起作用的;但各種生態因素所起的作用並不是同等重要的,有關鍵因素和次要因素之分。3、區分共生、競爭和捕食關系的圖象。a、共生圖象:特點是兩種生物個體數量為同步變化,二者同生共死;b、捕食圖象,特點是兩種生物個體數量變化不同步,先增者先減少,為被捕食者,後增者後減少,為捕食者。被捕食者圖象的最高點高於捕食者;c、競爭圖象,特點是兩種生物開始時個體數量為"同步變化,以後則你死我活。4、決定海洋不同深度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陽光。
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名詞:1、保護色:動物適應棲息環境而具有的與環境色彩相似的體色。2、警戒色:某些有惡臭或毒刺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3、擬態:某些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狀或色澤斑,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異常相似的狀態。4、適應的相對性:指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只是一定程度的適應,不是絕對的。
語句: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對性。因為生物生存的環境不斷變化,而生物的遺傳具有保守性,不會因為環境變化立即改變其遺傳性,因此適應的形成是長期的自然選擇的結果。選擇作用不會一次到位,更不會造成盡善盡美的選擇結果,所以,適應具有相對性。2、適應的普遍性:植物對環境的適應,動物對環境的適應,外形的適應性特徵。3、適應具有相對性的原因:遺傳物質穩定性與環境條件變化相互作用的結果。4、保護色:動物體色與背景色彩相似,利於取食避敵,避役(變色龍)、比目魚、雷鳥、蝗、某些沙漠植物。5、警戒色:動物體色與背景色彩形成對比色,具有惡臭(毒刺)或者鮮艷色彩(斑紋)的特點,充分暴露自己,警告敵人不要侵犯,以防止「兩敗俱傷」。警戒色是冒充的「藝術」,以鮮艷色彩向動物們發出警告。(例如:黃峰、蝮蛇體表的斑紋、瓢蟲體表的斑點)6、擬態:生物形態、色澤模擬背景生物體,(如:竹節蟲、尺蠖的形狀像樹枝、枯葉蝶、有的螳螂成蟲的翅展開時像鮮艷的花朵,若蟲的足像美麗的花瓣、蜂蘭。)7、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對性。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能夠影響環境。
第二節、種群和生物群落
名詞:1、種群: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如:一個湖泊中的全部鯉魚就是一個種群)2、種群密度:是指單位空間內某種群的個體數量。3、年齡組成: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個體數目的比例。4、性別比例:是指雌雄個體數目在種群中所佔的比例。5、出生率:是指種群中單位數量的個體在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目。6、死亡率:是指種群中單位數量的個體在單位時間內死亡的個體數目。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群落的總和。8、生物群落的結構:是指群落中各種生物在空間上的配置情況,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等方面。9、垂直結構: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結構。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結構。10、水平結構: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區段現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結構。如:林地中的植物沿著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現象。
語句:1、種群特徵: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等。種群數量變化是種群研究的核心問題,種群密度是種群的重要特徵。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以及遷人和遷出等都可以影響種群的數量變化。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和遷出是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因素,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2、種群密度的測定:對於動物採用標志重捕法,其公式為種群數量N=(標志個體數X重捕個體數)/重捕標志數.3種群密度的特點:①相同的環境條件下,不同物種的種群密度不同。②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同一物種的種群密度不同。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決定種群密度和種群大小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於死亡率,種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於死亡率,種群密度下降。;出生率與死亡率大體相等,則種群密度不會有大的變動。5、年齡組成的類型:(1)增長型:年輕的個體較多,年老的個體很少。這樣的種群正處於發展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大。(2)穩定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適中,這樣的種群正處於穩定時期,種群密度在一段時間內會保持穩定。(3)衰退型:種群中年輕的個體較少,而成體和年老的個體較多,這樣的種群正處於衰退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小。6、性別比例有三種類型:(1)雌雄相當,多見於高等動物,如黑猩猩、猩猩等。(2)雌多於雄,多見於人工控制的種群,如雞、鴨、羊等。有些野生動物在繁殖時期也是雌多於雄,如象海豹。(3)雄多於雌,多見於營社會性生活的昆蟲,如白蟻等。7、種群數量的變化:①影響因素: a、自然因素:氣候、食物、被捕食和傳染病。B、人為因素:人類活動。②變化類型:增長、下降、穩定和波動。③兩種增長曲線:a 、「J」型增長特點:連續增長,增長率不變。條件:理想條件。b、「S」型增長特點:級種群密度增加→增長率下降→最大值(K)穩定;條件:自然條件(有限條件)。 ④研究意義:防治害蟲,生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8、預測未來種群密度變化趨勢看年齡組成。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則顯示近期種群密度變化趨勢。
第三節、生態系統
一、生態系統的概念和類型
名詞:1、生態系統:就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而相互作用的一個自然系統。
語句:1、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2、生態系統的類型: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可以分為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兩大類。在陸地生態系統中,又分為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類型。在水域生態系統中,又分為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3、森林生態系統:濕潤或比較濕潤的地區;物種多,植物以喬木為主,樹棲攀援動物多,種群密度穩定,群落結構復雜穩定。4、草原生態系統: 年降水量少的地區;物種少,植物以草本為主,善跑或穴居動物多,種群密度易變,群落結構一般不穩定。5農業生態系統: 農作物種植區;作物種類少,種群密度大, 群落結構單一而不大穩定,植物主要為農作物,人為作用突出。6、海洋生態系統: 整個海洋,類 型多,分布各異; 微小浮游植物為主,有大型藻類,各類動物集中於200m以上水層,底棲動物適應性特殊。7、淡水生態系統: 淺水區為水生和沼澤植物,深水區表層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動物、魚類和底棲動物。
二、生態系統的結構
名詞:1、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把動植物的屍體、排泄物和殘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在重新被綠色植物利用來製造有機物。2、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於事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做~。3、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的復雜營養關系,叫做~。
語句: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2、生態系統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種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包括陽光、熱能、空氣、水分和礦物質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3、生產者:自養型生物(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細菌等)。 4、消費者:包括各種動物。它們的生存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於綠色植物製造出來的有機物,所以把它們叫做消費者。消費者屬於異養生物。動物中直接以植物為食的草食動物(也叫植食動物)叫做初級消費者;以草食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叫做次級消費者;以小型肉食動物為食的大型肉食動物,叫做三級消費者。5、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6、生物之間的關系:食物鏈中的不同種生物之間一般有捕食關系;而食物網中的不同種生物之間除了捕食關系外,還有競爭關系。7、生態系統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是生態系統賴以存在的基礎,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的主要成分,消費者不是生態系統的必備成分,分解者是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分。8、消費者等級與營養等級的區別:消費者等級始終以初級消費者為第一等級,而營養等級則以生產者為第一等級(生產者為第一營養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級,次級消費者為第三營養級。);同一種生物在食物網中可以處在不同的營養等級和不同的消費者等級;同一種生物在同一食物鏈中只能有一個營養等級和一個消費者等級,且二者僅相差一個等級。
三、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名詞:1、能量金字塔:可以將單位時間內各個營養級的能量數值,由低到高繪製成圖,這樣就形成一個金字塔圖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語句:1、起點: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輸入能量)。2、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
=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3、渠道:沿食物鏈的營養級依次傳遞(轉移能量)4、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三個去處是:呼吸消耗,下一營養級同化,分解者分解。對於初級消費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這三個去處。並且可以認為,一個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釋放的能量十被下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但對於最高營養級的情況有所不同。5、特點:傳遞方向:單向流動(能量只能從前一營養級流向後一營養級,而不能反向流動);傳遞效率:逐級遞減,傳遞效率為10%~20%(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只有10%~20%)。4、人們研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設法調整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5、計算規則:消耗最少要選擇食物鏈最短和傳遞效率最大20%,消耗最多要選擇食物鏈最長和傳遞效率最小10%。
四、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名詞:1、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在生態系統中,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化學元素,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回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這里說的生態系統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態下系統——生物圈,其中的物質循環帶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2、溫室效應:大氣中CO2越多,對地球上逸散到外層空間的熱量的阻礙作用就越大,從而使地球溫度升高得越快,這種現象就叫溫室效應。
語句:1、碳循環:①碳在無機環境中是以二氧化碳或碳酸鹽的形式存在的。②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循環的。③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糖類等有機物。生產者合成的含碳有機物被各級消費者所利用。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通過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氣中。生產者和消費者死後的屍體又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後產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氣中。特點:隨大氣環流在全球范圍內運動,所以碳循環帶有全球性。2、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能量流經生態系統各個營養級時,流動是單向,不循環的,是逐級遞減的。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物質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可以反復出現,循環運動。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是相輔相承,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
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名詞: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由於生態系統中生物的遷入,遷出及其它變化使生態系統總是在發展變化的,當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它的結構和功能能夠保持相對穩定,我們就把:生態系統具有保持和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稱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2、抵抗力穩定性:在生物學上就把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稱之為抵抗力穩定性。3、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遭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以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叫做恢復力穩定性。
語句:1、生物圈II號」實驗失敗說明: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難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樣,長期保持相對穩定,具備生態系統的穩定性。2、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等方面。①抵抗力穩定性的本質是 「抵抗干擾、保持原狀」; 生態系統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穩定性,就是因為生態系統內部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越小,抵抗力穩定性越低。一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相對定狀態就會遭到破壞。3、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抵抗力穩定性較高的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較低,反之亦然。4、生物圈是人類生存的唯一環境,而人類活動的干擾正在全球范圍內使生態系統偏離穩態,我們要保護並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㈦ 生物 ,地理2009江西上饒中考,考綱

考綱老師都會告訴你們的。

㈧ 寧夏銀川市中考生物的考試范圍都是什麼呀

中考考題注重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考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要求學生能夠利用平時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題型包括選擇題、識圖題、分析說明題。
l、立足教材,打好基礎。認真地閱讀課本,對課本知識融會貫通,將各章節中類似的、易混淆的知識點或聯系緊密的知識點作好分類、比較和歸納,尤其重視與同學們生活經驗聯系緊密的內容。如血常規化驗單的解讀,輸血相關問題、食品安全、近視的成因及預防、合理膳食等內容都是考試熱點。
2、仔細分析中考考察范圍,挖掘考點所能拓展的知識內容,要觸類旁通。
3、理解圖表, 提高能力。同學們要仔細分析課本圖片、文章資料,把閱讀文字和識圖有機地結合起來。學會識讀、分析生物學圖譜和各種圖表,在備考復習中,要十分重視課本或與課本聯系緊密的圖表和曲線。應做到有圖必讀,有圖必識,有圖必析,加強形象感,進一步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4、加強相關題目類型的訓練,要認真讀題和審題,答題知識點要全面,理由充分,防止不必要的丟分。
5、教師教學中要加強規范使用生物學術語和名詞。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生物學術語解答。
6、學校在講答題注意事項時,一定給學生強調填寫清楚選考科目。以免造成學生不必要的丟分。

熱點內容
師德培訓工作總結 發布:2025-05-22 07:07:53 瀏覽:718
數學書的照片 發布:2025-05-22 06:43:53 瀏覽:834
我嚴厲的老師 發布:2025-05-22 04:40:42 瀏覽:31
玉林老師招聘 發布:2025-05-22 04:32:54 瀏覽:407
班主任帶班策略 發布:2025-05-22 04:17:56 瀏覽:796
眼睛英語怎麼讀 發布:2025-05-22 02:50:22 瀏覽:154
模仿班主任老師 發布:2025-05-22 02:04:16 瀏覽:654
教育敘事高中 發布:2025-05-21 23:39:42 瀏覽:767
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 發布:2025-05-21 23:29:07 瀏覽:389
小馬過河國際教育 發布:2025-05-21 23:19:00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