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能吃的歷史

能吃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2-01-07 13:20:36

『壹』 飲食的歷史

我國的烹調技術在距今3000年左右的殷,周時代就有了高度的發展。在調味方面,已能夠釀造醬油,醋,酒,且能製作多種多樣的醬,烹調方法也相應地多樣化了。

在秦以後到近代的2000年間,我國的烹飪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經過長期的發展提高,我國的烹飪技術融匯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使中國菜點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文化風格的特點,如選料講究,刀工精細,配料巧妙,精於運用火候,調味豐富多采,烹調方法多樣,菜點品種豐富,講究器皿等。

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譽的,華僑和華裔外籍人在海外謀取生,經營最為普遍的產業就是餐飲業.有華人處應有中國餐館,中國的飲食可以說是「食」被天下.這一現象早在本世紀初時,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敏銳地觀察到了。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一書中說:「我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各國所不及。」孫中山先生的這一論述十分正確,而事實上確如孫中山先生所言,中華文明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沖擊得七零八落,有識之士莫不診脈問疾。然而中國餐館則大異其趣,居然能夠登陸歐美,遍布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中餐館。這種強烈的反差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但是並沒有一個較有說服力的解釋。我們認為,中國餐館能夠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個孤立和偶然的現象,其中的原因與中國飲食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因而探討一下中國飲食文化的某些特徵,將有利於我們對於這一現象的解釋。
一談到中國飲食文化,許多人會對中國食譜以及中國菜的色、香、味、形贊不絕口。但是如果要從比較的角度來探討飲食文化,可以操作的辦法是把握住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筆者在這里認為,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在討論中國飲食文化時,從飲食生活方式的角度來著手。而實際上,中國飲食文化,實際上也是指中國人的飲食生活方式。而要談中國飲食文化就必須涉及到中國文化,兩者的關聯是極其密切的。因而我們有必要先對中國文化的某些特徵作一闡述。
中國文化是一個什麼樣的文化呢?這必須了解一下早期中國文化的地理環境,因為越是在早期,文化受環境的制約越大。中國位於亞洲大陸的東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東南則是茫茫的大海。中國文化的主要溫床黃河流域的土地十分雖然較肥沃,但是其它環境較惡劣,多風少雨,生存的條件親不好。文明產生以後,當時的文化就以比較強烈的現實主義的思潮表現出來,倫理道德的色彩十分濃厚。因為這個社會需要謙讓需要少欲,而一個社會需要什麼的時候,往往是她缺少什麼的時候。中國文化從一開始就表現出早熟的特徵。馬克思就曾經認為,中國文明是一個早熟的嬰兒,她的發育過程中具有明顯的超前特徵。反觀西方文明,則大相徑庭。西方文化的童年時代的希臘文明,以其獨有的浪溫氣息寫入文明史,馬克思曾經認為希臘文明是一個發育正常的嬰兒。中國文化的生存土壤,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乾旱,逐漸變得不得於農業的生產,由於土壤及其它因素等十分不利於農業生產,現實的苦難產生不了文化的浪漫,因而中國文明以其強烈的道德和禁慾特徵貫穿始終。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相互詰難,殫精竭力卻殊途同歸,目的是建立一個沒有爭斗的理想世界。但這只是理想而已。戰國之際,列國紛爭,以實力相較,最終秦國因鼓勵軍功,獎勵耕戰而一統天下,這是人心所向。天下紛爭,百姓如何生活,這也是歷史的選擇。只有一統,才不至於「天下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曹操語)
先秦時期,中國南方楚國也是曾流露出浪漫主義的思潮,但是很快被北方現實主義的思潮所籠罩和淹沒,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書同文,以後的歷史就是天子一統的歷史。中國的封建社會為了維護這一統的局面,允許君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但同時賦予他許多封建禮儀進行約束;中國有世界上最早的公平取官的文官制度——科舉制;中國歷史上呼喚清官,一旦出現便歌之頌之,並為之產生崇拜。所以中國盡管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宗教,但是其某些特徵與宗教的特徵有相似性,也有它自己的神;如果把這一現象也視為宗教的話,那麼中國式的宗教則是在現實意義上的極端的理想主義。中國歷史上的極度理想主義也因之產生,它也有神,只不過其所造之神是以現實中的人為化身的,而現實中的人是不可能充當理想中的神的,所以中國歷史上造神運動層出不窮,直至今天。或者說中國人的宗教是一種多神崇拜,而不是一神崇拜,什麼財神、葯神、灶神、媽祖等,都被視為神而被崇拜。中國文化還具有另外的兩大特徵:其一是絕對地追求適用,而杜絕一切的不實用的東西。從中國的科技史的歷程中可以看到,歷史上,所有的實用的技術十分發達,如農業科技和醫學十分發達,而有關的非實用的一些東西則無法發展。先秦時期墨家的有關光學和幾何學的知識,在漢代獨尊儒術以後,沒有能夠繼續發展下去。中國沒有產生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當然煉丹術在皇帝追求長生不老的過程中也很發達,其中確實包含有化學方面的知識。中國的手工業十分發達,而近代機器大工業生產,如蒸汽機沒有在中國被發明。十五世紀以前,世界上絕大部分發明是在中國人手中產生的,但是近代以後需要通過一系列實驗手段才能產生的近代科學未能在中國產生:中國文化表現出特有的仁愛特徵。孔子的思想的核心是「仁者愛人」,因為仁慈,中國人實施多子繼承製度,這樣財產一方面得以析散,另一方面限制了遠距離的遷徙,中國人安土重遷與之關系重大。這一繼承製度限制了商業的發展,從而便多子多福的思想得以產生,多子多福的思想使社會的人口增加,派生出更多的多子多福,社會人口壓力始終存在,只要社會的生產力能夠養活多少人口,就會有多少人口出現。
中國飲食文化的諸多特徵,體現在飲食文化之上,直接影響著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首先因為人口壓力以及其它多種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國人的飲食從先秦開始,就是以穀物為主,肉少糧多,輔以菜蔬,這就是典型的飯菜結構。其中飯是主食,而菜則是為了下飯,即助飯下咽。為什麼要助飯下咽呢?那是因為主食並不可口,必須有一種物質來輔助它使人們能夠吃下去。當然菜的功能和鹽的功能有共同點,但是不等同於鹽。這樣促使中國的烹飪的首要目的是裝點飲食,使不可口的食物變得精妙絕倫;其次,由於中國文化追求衫,中國手工業的發達,所以烹飪中的飲食加工技術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體現了中國文化的衫特徵。所有這些,使中國飲食文化有如下特徵。其一,中國烹飪技術發達,許多西方人看來不可食的物品,經過中國廚師的勞作,變得使人一見而食慾頓開;其二,中國人的食譜廣泛,舉凡能夠食者皆食,毫無禁忌;其三,中國救荒的著述特別多,以備飢荒之年以野菜充飢之用;其四,中國人將食的追求作為人生至樂來追求,吃飯成為第一要求。由於中國人在吃的方面不能夠隨心所欲,有詩為證:
紅日巡天過午遲,腹中虛實自家知。
人生一飽非難事,僅在風調雨順時。
因此長期以來吃穿不愁難以辦到,所以吃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有特殊的位置,證據不勝枚舉。
此外,我們可以對西方飲食文化的某些特徵加以分析,也許能夠加深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理解。西方的飲食,由於最初是主要以畜牧為主,肉食在飲食聽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種植業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飲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國人的高。由於肉食的天然可口,所以西方人沒有必要對飲食進行裝點,內食的天然可口限制了烹飪的發展,歐洲人在顯示富裕的時候,多是飲食的工具來表現,如各種的器皿的多少和豪華成為講究的內容。另外也不把吃這種人生易於滿足的事情作為人生的至樂來追求。西方人的人生追求,正好同一句中國的俗語語可以高度概括,即「飽曖思淫慾」。他們更多地追求情愛,西方文化體現出一種「情愛文化」,而中國文化則體現出一種「吃的文化」。
但是我們還要指出的是,中國飲食的諸多特徵,是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宮廷飲食,市肆飲食則能夠更好、更全面地表現出這些特徵。平民的節日飲食,如春節,也許能夠部分地表現出這些特徵來,但是春節對於一年的365天來說畢竟是短暫的一瞬間,如曇花一現。
文化無優劣,飲食文化也無優劣,其區別只不過是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的生活方式或者飲食方式的不同罷了。但是如何理解和分析這一區別則是非常重要的。本書的目的基於這一點而作一點嘗試,是否能夠得到大多數讀者的認可不得而知。在大多數情況下下本人屬於那種「遠庖廚」者,並不懂得烹飪,也不是美食家,但是本人深知「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在此意義上,把我對於中國飲食文化的某些看法,行之於筆端,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教

『貳』 歷史上人吃人最多的朝代是哪個,有何依據

我個人認為歷史上人吃人最多的朝代應該是明朝,因為明朝經歷了不少的天災。但是由於官員腐敗的問題,所以說及時當時朝廷有出對策救災降低百姓的損失,但是仍然無濟於事。所以我認為在那個天災不斷的時代,老百姓通常過得十分艱辛,經常沒有收成,而為了活命,這些人只能選擇人吃人。而人吃人其實也是反映出來百姓過得非常貧苦的一個問題。

其中在明思宗時期竟然鬧飢荒的次數到達了六次之多,這么看來明朝被推翻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百姓實在是受到了太多的苦了。雖然當時的朝廷每次都是會賑災救民,但是那些賑災物資總是被當地的官員給剋扣下來,百姓們得不到實際的救助,所以當時的明朝救助機質並沒有對百姓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叄』 在歷史上的周朝,人們能吃到什麼

主食 總的來說,商周時期的糧食作物仍是戰國秦漢時期的主食,但是比重有所變化,如商周時期文獻中經常提到黍稷,到春秋戰國時期則更多的是“粟菽”並重。如:“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飢餓之色。”(《管子·重令》)

『肆』 在歷史上因為太能吃,完美詮釋了能吃是福的宰相是誰

歷史上哪一位宰相最能吃?原來能吃真的是福

張齊賢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宰相,他非常能吃,一個人的飯量能頂五個人。



後來宋太祖回到京城汴梁,對他弟弟說自己發現了一個奇人,讓他以後可以做宰相。等到後來趙匡義繼位,是為宋太宗。他上任伊始,搜羅人才,正趕上時任宰相趙普,向朝廷推薦張齊賢,太宗想起哥哥交待的話,還真就提拔了張齊賢,而張齊賢任事,也確實敢於擔當,頗有政績。

『伍』 歷史上誰最能吃

廉頗在70多歲時,為了證明自己不老,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一斗米有12-13斤了,就相當於一頓飯吃了20多斤東西,還有樊噲,在鴻門宴上一個人吃了一條生豬腿,都是牛人啊。這2件事史記都有記載的。

『陸』 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人比較能吃

張齊賢,是北宋頗有個性的宰相。他的故事,挺有趣。

張齊賢是個很有特點的人,特別能吃。他的胃,好像永遠處於不飽和狀態,一個人的飯量,竟能敵得上五個人。

他幼時家窮,常常沒有飯吃。到了十七八歲,飯量大增,但從來不敢放開肚皮吃,只有逢年過節殺豬宰牛敬神時,才可大吃一次。有一天,他實在太餓了,看到別人殺牛,就坐在那裡不走,人家同情他,把剝下來的牛皮給了他,他回去不知怎麼弄了弄,就全吃進肚裡去了。

這一天,正趕上宋太祖趙匡胤出巡西京洛陽。張齊賢早早起來,准備來一個毛遂自薦。別人自薦,採取的是「投檔」的辦法,就是把事先寫好的自薦信,恭恭敬敬遞交有關部門,然後轉呈皇帝。但張齊賢自薦,實在太魯莽:直接上路攔駕,面見皇上。

當時宋太祖正在洛陽巡視,車駕儀仗,十分威嚴。但就在這種氛圍里,一個人跑過來就擋了駕。隨從官員問他干什麼,他說要向皇上提一些合理化建議,為國家建言獻策。咦?趙匡胤一聽,這是好事情啊。就對隨從說:「把這個人帶上,回到宮里再談。」

可到了宮里,張齊賢卻不抓緊時間匯報方案,而是吸著鼻子到處聞。原來時值中午,該吃飯了。宋太祖說:「讓這個人和侍衛們一起吃飯吧。」

誰知張齊賢鼻子尖,眼睛也管用,看到廚房有一大盤子熟牛肉,抓起來就吃,三口兩口,就把一盤牛肉吃完了。一旁的人看到他的吃相,都驚得目瞪口呆,連宋太祖也感到吃驚,招手對侍衛說:「再給他端些肉,看他能吃多少。」又一盤牛肉端上,張齊賢並不搭話,低頭便吃。

這樣又吃了一盤,他好像還沒吃飽,不看皇帝,只看廚房。於是又一盤牛肉端了上來,這盤牛肉堆得像小山一樣。宋太祖看張齊賢吃起來沒完,走過來敲敲他的頭。說:「停一下,停一下,我問你幾個問題,看能不能回答上來?」哎呀,這個張齊賢真是出奇,盡管頭被敲得咚咚響,但還是連頭也不抬,一個勁兒往嘴裡塞牛肉,邊塞邊說:「皇上您問吧,我邊吃邊答。」

於是宋太祖一連問了十個問題,張齊賢邊吃邊答,嘴裡忙不過來時,就用腳畫地,進行「圖解」,總之是不耽誤吃肉。就這樣,又一大盤牛肉下了肚,這才回答完皇上的提問,然後抹抹嘴,站在一邊。

宋太祖對他很滿意,連連點頭:「奇人,奇人,飯量大,學問也好。還能吃嗎?」張齊賢有點不好意思,滿嘴油乎乎,低聲說道:「就看皇上讓不讓我吃了。要讓我吃,還能吃三大盤。」此話一出,在場的人轟地大笑起來。宋太祖也憋不住,笑著說:「難道你就吃不飽呀?」轉身對還沒吃上飯的侍衛說:「你們乾脆也別吃了,把熟牛肉都給他帶上,讓他回家再吃。再給他一些金銀,讓他安心讀書,來年好去應試。」

宋太祖回到京城汴梁,對他的弟弟趙匡義說:「我這次巡視西京,最大的收獲是發現了一個奇人,名叫張齊賢,他將來可以做你的宰相。但這個人我現在還不能用,讓他再讀些書,再歷練歷練。」其實,張齊賢飯量大,那是因為窮,從來吃不飽的緣故。宋人筆記《青瑣高議》中有一篇文章,記載張齊賢入仕前,雖然貧窮,但很灑脫,從來不計較別人的看法,就那樣身穿布衣站在洛陽道上,等待路人施捨。一日,十來個盜賊在酒館大吃海喝,人皆避諱,都不來就餐,唯獨張齊賢徑直向前,拱手道:「我實在貧困,想向諸位求一醉飽,不知可否?」群盜大喜,其中一廝說:「秀才能屈尊入席,有啥不可!只是我輩粗魯,恐為秀才所笑。」

張齊賢說不妨不妨,於是入席。席間談到世象人倫,盜賊中有人自卑,說:「我等為盜為賊,不過是沒有辦法的事,其實內心不安,終日惶惶。」張齊賢說:「為盜之人,也並非碌碌無能之輩,只是一時無奈,走向歧路罷了。我也是慷慨之士,與諸位有什麼可見外的呢?」於是取來大碗,篩滿酒,一飲而盡。這樣一連飲了三大碗,面不改色,氣定神閑,群盜大為感慨,都說一個讀書人,能如此放下架子,實在難得。

張齊賢也真是餓極,又取來豬腿,掰為數截,狼吞虎咽,群盜見了,更為驚駭,再感嘆道:「真是宰相之才啊!不然的話,怎能這樣不拘小節呢!你將來當了宰相,必定會顧念我們為盜之不得已,我等願意與您結為朋友。」

臨別,群盜以金帛相贈,張齊賢也不推辭,重負而歸。

上面故事,有案可查。前一個故事,就是典故「畫地十策」的來源。之後張姓人家,都愛用此典。一家張姓祠堂,刻有「西都十策;金鑒千秋」的對聯。這上聯,用的就是「畫地十策」的典故。這下聯,用的是張九齡的典故,此人乃盛唐詩人,當過宰相,著有《千秋金鑒錄》。

但追究起來,洛陽民間版本如此說張齊賢「獻策吃肉」,有些誇張。其實張齊賢攔駕獻策,這是有的,但絕對沒有當著宋太祖的面大吃牛肉。當時他懷揣十條建議,攔住聖駕。宋太祖把他帶到洛陽行宮,他立即以手畫地,條陳十策。宋太祖聽了,認為其中四條合乎自己的想法,可以採納。但張齊賢非常固執,堅持說十條良策都應採納。太宗不準,他竟然與宋太祖爭執起來,宋太祖氣得要殺他,又被別人勸下了。由此,宋太祖記住了這個人才,本想委以重任,但面子上卻又下不來,就建議自己的弟弟,繼位後讓張齊賢當宰相,他料定此人幾年後可勘大用。

再查查史書,張齊賢之能吃,確實記載得清清楚楚,不過說的比較文雅一點,稱他「健啖」。又說他「體質豐大,飲食過人」。由於早年家貧,沒有肉吃,所以做官後特別喜歡吃肉,吃得白白胖胖的,模樣很可愛。他到安州(今廣西欽州市)任知州,當地廚師中有好事者,聽說他能吃,想搞清他飯量到底有多大,就在他請客人吃飯時,專門提來一個金漆大桶。看見他吃什麼,就照樣向桶內放上一份。他喝一杯酒,也向桶內倒上一杯。宴會結束,大家過來一看,乖乖!「酒漿浸漬,漲溢滿桶」,只見一個金漆大桶,已裝得滿滿當當,都是酒菜。消息傳出,全城轟動.哇!張大人真是能吃!

當時汴梁城內,有一座佛寺天壽院,所制風葯黑神丸相當有名,用來祛風活血、疏通經絡甚為見效。這是一種保健丸葯,一般人進服,小小一丸也就足夠,但張齊賢卻以「五七兩為一大劑」,夾在燒餅當中,三口兩口就吃下去了,簡直有點「把葯當飯吃」的意思。

『柒』 你見過哪些很能吃的歷史人物

蘇東坡,歷史上一大吃貨啊,人家被貶謫都是愁眉苦臉想方設法重起東山,他倒好,一到個地兒興高采烈的就奔著吃的去了,想方設法都要找好吃的,還寫了很多關於吃的詩,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貶謫嶺南寫的)記得特深刻,因為嶺南有荔枝吃而願意長久的做嶺南人。。

『捌』 古人吃牛肉的歷史是怎樣的

在古代,吃牛肉是犯法的。

雖然在古代,牛是可以進行貿易的,也是有明碼標價的。以漢朝為例,《九章算術》說一頭牛值九百三十文左右,而一頭羊約值五百七十文,一隻狗的價格約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左右,可見牛的市場價非常高的。但政府規定:牛隻,可以買賣,不可以殺害。

在中國古代,牛確實是最高貴的動物。因為古代農業生產力不發達,沒有大型機械,而牛能負重,所以牛是古代農業絕對不能缺少的重要勞動力。即使是現在,一些落後地區的農業耕種也離不開牛隻。

《禮紀·王制篇》是這么說的,統治者祭祀天地祖宗時,祭品分為兩個等級,第一等級是牛羊豬,合稱三牲,叫做太牢。而第二等級是減掉牛,只有豬羊,叫做少牢。天子(周王)有資格用牛在肉的太牢,而低一等級的諸侯公爵只能用沒有牛的少牢。

排名第二的動物是羊,《王制》規定「大夫無故不殺羊」,大夫相當於部長級別了,可見羊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而狗,則規定「士無故不殺犬、豕」,也就是狗與豬。士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階層。當然士還不是最低的,最低的自然是普通百姓了。

《王制》規定平民百姓沒有經過特別許可,不允許吃珍稀動物,其中自然就包括身份最高貴的牛了。可以這么說,牛就是古代的動物元首,無故殺牛是必須要追究刑責的,當官的殺牛也不行。南北朝梁朝有個名動天下的大臣叫謝朏。

他的兒子謝諼官拜司徒右長史,相當於現在正國級領導的秘書長。這位謝長史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突然在家裡殺了一頭牛,被人告發,觸犯了法律,被罷官為民。

(8)能吃的歷史擴展閱讀:

在很久以前,中國人就懂得馴養「馬牛羊豬狗雞」等六牲獲得肉食,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統中有著不同的地位,這種地位甚至影響到今天的肉類價格。

在古代的飲食習慣中,牛羊毫無疑問是最貴族化的肉食,《禮記·王制》也說:「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從排名上看,牛羊在豬之上,這個首先是從肉食的珍貴程度有關,牛在農耕時代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在許多朝代都不許私自宰殺牛,就如禮記所說,連諸侯沒什麼重要的事都不輕易殺牛。

最早在漢代,牛已經被立法保護,漢律規定「不得屠殺少齒」。漢律對殺牛的懲罰十分嚴厲,犯禁者誅,要給牛償命。

到了唐宋時期,牛更是不管是否老弱病殘,都在禁殺之列,只有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牛才可以剝皮售賣或者自己吃用。

『玖』 歷史上有哪些能吃之人﹖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的午餐不僅內容繁多,分量也相當驚人,固定會先上四種湯品,吃完以後,第二道菜上桌,不外乎腹內填有香料及餡料的雉雞、松雞、家雞或是烤鴨,吃完之後,接著上第三道菜,有羊肉、火腿、水煮蛋等;之後再上一道主食菜盤,包括生菜、面點,飯後還有水果及果醬。路易十四的食量極大,能把端上桌的東西全部吃完。有時候,路易十四的胃口不佳,指明午餐要少些,但仍

埃及末代國王法努克
早餐光雞蛋就能吃12個,午餐光鵪鶉能吃40個(一般鵪鶉白條肉二兩一隻算中等大小,40隻至少重8斤),一天能喝30多瓶啤酒,一周可消耗600隻牡蠣。算起來最後一餐的牡蠣消耗量還遠低於日均水平,恐怕是因為龍蝦和魚頂替了位置的緣故。
道菜,以及水果、主食等。醫生檢查其腸胃,發現其胃的容量約為常人兩倍。

熱點內容
師德培訓工作總結 發布:2025-05-22 07:07:53 瀏覽:718
數學書的照片 發布:2025-05-22 06:43:53 瀏覽:834
我嚴厲的老師 發布:2025-05-22 04:40:42 瀏覽:31
玉林老師招聘 發布:2025-05-22 04:32:54 瀏覽:407
班主任帶班策略 發布:2025-05-22 04:17:56 瀏覽:796
眼睛英語怎麼讀 發布:2025-05-22 02:50:22 瀏覽:154
模仿班主任老師 發布:2025-05-22 02:04:16 瀏覽:654
教育敘事高中 發布:2025-05-21 23:39:42 瀏覽:767
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 發布:2025-05-21 23:29:07 瀏覽:389
小馬過河國際教育 發布:2025-05-21 23:19:00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