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軍事地理
① 《布局天下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布局天下》(饒勝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布局天下
作者:饒勝文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1-1
頁數:316
內容簡介:
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布局天下——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是一本歷史軍事地理著作。什麼是歷史軍事地理?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認為:"軍事地理學研究軍事與地理條件之間的關系,是人文地理的一個分支,也是軍事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對指導軍事行動具有重要意義。了解古代的軍事地理是更好地認識當代軍事地理的重要條件,因此,歷史軍事地理又是歷史地理學,也是軍事地理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篇章。"(史念海《河山集·四集·譚其驤教授序》)饒勝文同志的這本書所論,是關於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雖然不是對古代軍事地理作詳細的考察,但其性質是歷史軍事地理著作,自無疑義。
本書是一本歷史軍事地理著作。政治興亡常與軍事成敗相關,而地理又與軍事密切相關,故探討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對於深入認識中國歷史上歷代興亡,實為一個重要關鍵。本書的一個鮮明特點,是把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形象地概括為"棋盤型格局"。全書內容亦由此而展開。因有"棋盤型",乃有"四角"的分析,即關中、河北、東南、四川;乃有"四邊"的闡述,即山西、山東、湖北、漢中;乃有關於"合天下之全勢"的中原的認識。全書從地理形勢、軍事成敗入手,最後落實到政治局面的變化,即歷史上統一與分裂的成因及其類型。概而言之,全書由地理而言軍事,由軍事地理而論政治得失。
② 軍事地理學的發展簡史
歷史上許多軍事家都很重視地理環境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春秋末期軍事家孫武說:「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18世紀中期,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給將軍們的訓詞》中指出「地理知識,對於一個將軍來說,猶如步槍之對於士兵,數學之對於幾何學家一樣重要」
正確利用地理環境,往往可以以少勝多,以弱制強;而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估計不足或利用不當,即使處於優勢的軍隊,也可能遭受挫折甚至失敗。中國東漢末年曹操兵敗赤壁,法國拿破崙一世喪師俄羅斯,地理因素的不利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軍事指揮人員充分認識地理環境對軍事戰略和作戰行動的制約和影響,並在實戰中巧妙利用,趨利避害,揚長抑短,對於克敵制勝有著重要的作用。
軍事地理學是人類戰爭實踐的產物,是伴隨戰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對軍事地理學的研究,中國較其他國家為早。在古代,軍事地理學是作為兵法的組成部分而出現的。《孫子兵法》有較多篇幅著重論述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條件在戰爭中的作用和影響,成為研究軍事地理的開端。
三國時期,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的問對中提出輔劉立國的「隆中對」,是分析軍事地理形勢把握戰略全局的範例。明末清初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以明代主要行政區劃為主線,著重闡述了歷史上各要塞地域的地理形勢對用兵的影響,是中國歷史上一部歷史地理名著,具有濃厚的軍事地理特色。此外,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施永圖的《武備地利》,也含有豐富的軍事地理內容。
19世紀,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機槍、線膛炮等武器相繼出現,戰爭的規模和范圍擴大,為適應作戰需要,軍事地理學得到迅速發展;軍事地理學的理論著作先後在俄、德、法、意、英等國問世,軍事地理學成為專門學科。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德國地理學家拉策爾、瑞典政治學家克吉倫和英國地理學家麥金德等,提出「地理環境決定論」、「大陸心臟說」等理論,他們的觀點曾經成為軍事地理學的理論依據。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豪斯霍費爾的「地緣政治學」提出:國家的生存空間應隨著力量的發展而不斷擴大,主張德國收回失去的殖民地,甚至把大半個歐洲都劃歸到他那個「生存空間」中去,為希特勒的侵略擴張政策製造理論根據。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戰爭中,善於根據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地理特點確定革命的戰略方針;在選擇、建立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在運籌戰略決策和指揮戰役行動時,都能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的地理條件。新中國成立後,在軍事院校開展了軍事地理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軍事領導機關分別編寫了各種軍事地理資料。
③ 明清時期軍事地理類兵書有哪些
軍事地理類專書有清來代顧祖源禹的《讀史方輿紀要》130卷、李培的《灰畫集》20卷。《讀史方輿紀要》中,包括歷代州域形勢9卷,南北直隸十三省方輿114卷,山川源委6卷,天文分野1卷,另附《輿圖要覽》4卷,全書實為130卷,附圖36幅,沿革表35份。此書既是一部軍事地理名著,又是一部歷史地理著作,它在軍事學術和地理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灰畫集》是一部輯錄體軍事地理著作,所采原著共30多種,它從歷史地理的角度研究經國用兵方略,對天下大勢和各省形勢歷陳諸家之說,同時也提出了編集者一些頗有價值的見解。此書的缺陷是沒有西藏、新疆等省內容,又不附地圖,這些都是明顯的不足。
④ 我對軍事、地理、歷史都不太感興趣,比較缺乏這方面的常識,怎麼樣能培養一下嗎求指點
樓主還是學生嗎?
就算是學生我覺得也沒必要這樣,你只需·把你的優勢發揮出來就可以了。有句話叫揚長補短。就是這個意思。不要把時間放在你的短處上,那樣就成了把你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對比,你沒有了優勢。
所以,還是學好你的長處才是明智的。
⑤ 軍事地理類專書有哪些代表作
軍事地理類專書有清代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130卷、李培的《灰畫集》20卷。《讀回史方輿紀要》答中,包括歷代州域形勢9卷,南北直隸十三省方輿114卷,山川源委6卷,天文分野1卷,另附《輿圖要覽》4卷,全書實為130卷,附圖36幅,沿革表35份。此書既是一部軍事地理名著,又是一部歷史地理著作,它在軍事學術和地理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灰畫集》是一部輯錄體軍事地理著作,所采原著共30多種,它從歷史地理的角度研究經國用兵方略,對天下大勢和各省形勢歷陳諸家之說,同時也提出了編集者一些頗有價值的見解。此書的缺陷是沒有西藏、新疆等省內容,又不附地圖,這些都是明顯的不足。
⑥ 我喜歡地理歷史軍事,將來有什麼出路
喜歡地理歷史可以擴展你的知識面,但對你的前途和未來沒有什麼直接到幫助,一般情況下也不可能以此來謀生。
⑦ 誰能告訴我歷史軍事地理學的是什麼
歷史軍事地理學是研究軍事與歷史地理關系的學科。探索歷史進程與地理環境對國防建設、軍事行動的影響和在軍事上運用地理條件的規律、歷史依據經驗,為制定戰略方針,研究武裝力量建設,進行戰場准備,指導作戰行動提供依據。它是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也是歷史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⑧ 軍事地理的古代軍事學
在世界古代歷史上,中國的軍事學曾在許多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很早就出現了金屬兵器和戰車,建築了被譽為世界奇跡的古代防禦工程體系萬里長城;火葯、指南針的發明和火器的創制,也在世界軍事史上有深遠的影響;中國還涌現了許多傑出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技術專門家;此外,中國最早創立了較系統的軍事理論,從先秦到清代前期,先後有2000多種兵書問世,並留下一些有價值的軍事歷史、軍事地理著述,編纂了卷帙浩繁的軍事類書。古代西亞和地中海沿岸一些國家,如埃及、波斯、希臘、羅馬等,在軍事學方面也有各自顯著的成就。
帝國主義軍事理論
兩次世界大戰與帝國主義軍事理論 為適應帝國主義國家推行海外擴張政策的需要,出現了各種帝國主義軍事理論。如美國的A.T. 馬漢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海權論。主張建立並運用強大的海軍和其他海上力量,去奪取制海權,控制海洋,進而實現國家的戰略目標。德國的A.von施利芬繼承了克勞塞維茨和H.K.B.von毛奇的軍事思想,主張速決戰。他根據德國的戰略地位,提出了在東、西兩面作戰的戰爭計劃,成為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略指導的基本依據。法國的F.福煦預測未來的戰爭將是短暫的,其進程將是激烈而快速的。他認為只有戰斗才能決定戰爭的結果。在戰爭中軍隊行動的快速性、積極性、高度紀律性和節約兵力等都具有重大意義,而指揮是否得當則是決定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戰後新式武器的發明、應用和不斷完善,大大推動了資產階級軍事科學的發展。義大利的G.杜黑提出「空中戰爭」理論,認為空軍應是未來戰爭的主要的和決定性的工具,依靠空軍奪取制空權並實施空中進攻,即可摧毀敵人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抵抗而保證戰爭取得勝利(見空中戰爭論)。
英國的J.F.C.富勒提出的「機械化戰爭」理論 ,法國的C.戴高樂提出的「職業軍隊」理論和德國的H.von澤克特提出的「小型軍隊」理論,都主張依靠少數精銳的職業軍隊,使用坦克和飛機等新式武器來取得戰爭的勝利。法國的H.P.貝當提出依靠堅固戰略防禦工事制勝的理論 。德國的E.魯登道夫提出了「總體戰」理論,認為現代戰爭將是全面戰爭,既要殲滅敵人的武裝力量,又要無情地打擊敵國的工業目標和居民,戰爭進程將是閃電式的,力求速戰速勝。這些理論適應了帝國主義國家統治階級對外擴張,爭奪世界霸權的需要。他們由於主觀片面地誇大某種新式武器或某個軍種、兵種的作用,往往得出錯誤的結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資產階級的軍事科學再一次經受實踐檢驗並得到新的發展。在戰爭中,大兵團作戰的組織指揮和軍種、兵種戰術進一步完善,戰役理論和合同戰術得到較全面的發展。由於戰爭規模大,持續時間長,技術兵器數量多,物資消耗成倍增長,軍事對經濟的依賴更大,軍事經濟理論進一步發展。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促進了軍事運籌學的產生。導彈、原子彈等的研製成功和使用,標志著一個新的軍事技術時代的開始,資產階級軍事理論也得到新的發展。
中國近代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軍事科學(1840~1949) 西方資產階級軍事科學的引進 19世紀中葉,殖民主義國家加緊侵略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夕,兩廣總督林則徐開始搜集外國軍事資料,研究敵情,提出組織民眾,軍民配合,沿海各省協力籌防和以守為戰,以逸待勞,在近海和陸地殲敵的抗英方針。戰後,魏源等有識之士,總結和吸取了清軍戰敗的教訓,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造戰艦、制槍炮、練精兵、翻譯西方軍事科技書籍。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王朝為了維護自身統治的需要,在半個世紀中,先後開辦了江南製造局、福建船政局、漢陽槍炮廠等30多個軍工廠(局),仿製西方槍炮彈葯,建造蒸汽艦船,初步建立了近代軍事工業體系,在沿海建設了部分基地和要塞。陸軍幾經變革後,按步、騎、炮、工、輜等兵種編組成新式陸軍。先後創辦了船政學堂、水師學堂、武備學堂、陸軍速成學堂、講武堂及各種專業學堂等70多所軍事學校 。
翻譯和編著了《戰法學教科書》、《戰術學》、《防海新論》、《火器真訣》、《兵學新書》等多種軍事書籍,從各方面介紹西方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術。近代軍事科學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清軍愛國官兵運用這些成果,取得了收復新疆之戰的勝利,在鎮南關大捷、摩天嶺阻擊戰、黃海海戰、天津保衛戰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但是,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思想和根本制度,仍然是封建主義的、腐朽沒落的,所以,並未能挽救清王朝的失敗。
辛亥革命之後
辛亥革命時期和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軍事科學 中國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前和之後對軍事問題發表過許多精闢的見解,指導了當時的革命戰爭和軍事建設。他所領導的革命政府曾組建了廣東艦隊和中山航空隊,開辦了廣東海軍學校和航空學校,又創建黃埔軍校,並以軍校畢業生為骨幹,建立了國民革命軍。中國大革命時期的軍事學術,受到了無產階級軍事思想的影響,從而為北伐戰爭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條件。
在此期間,北洋軍閥政府擴建陸、海、空軍,按西方操典進行訓練,並以原來清王朝的軍事學堂為基礎,建立了一些軍事學校。其中影響較大的是保定軍官學校。由於進步思潮的影響,該校不少畢業學生後來也參加了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工作,有些人成為軍事領導人和骨幹,有的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7~1949年,國民黨政府建立了軍事統率機構,以及陸、海、空三軍和炮兵、裝甲兵等特種兵部隊,開辦了相應的軍官學校,先後組織翻譯了日、德、意、英、美等國的許多軍事著作,把外國資產階級軍事理論同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的治軍作戰思想摻雜混用。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一些愛國將領和軍事理論家也著書立說,介紹軍事科學研究的成果,傳播加強國防建設、抵禦外來侵略的思想。如蔣百里在1937年出版的《國防論》一書中,提出長期抗戰的主張;楊傑在《國防新論》和《軍事與國防》等書中,對當時的國防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探討和論述。
⑨ 哪裡有《兵家必爭之地——中國歷史軍事地理要覽》這本書的電子書下載
兵家必爭之地東北有寧、錦。華北有京、津、唐。西北有西安。華中有鄭州、武漢。華南有穗、桂。華東有寧、滬、杭。西南有成都是、重慶、昆明。
⑩ 是研究中國歷史軍事地理的首選參考文獻,這部著作是
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