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說歷史
1. 自古以來,官場為什麼與風月場難解難分
●●●
大家都知道,清朝尊崇理學,以朱熹為宗。這一點跟制度一樣,也是清承明制,不過,從白山黑水那地方下來的滿人,學什麼都很較真。明人尊崇理學,除了朱元璋這代還馬馬虎虎當回事兒,後來的皇帝,根本就不在意。理學僅僅成了科舉考試的標准答案,考罷便成為束之高閣的高頭講章。在現實生活中,從皇帝到官員,大抵一體放縱。皇帝後宮,動輒萬人,最荒唐者如武宗,還在宮外設置豹房,私自外出獵艷。上行下效,官員們自然加倍演繹聲色生涯,狎妓縱酒,放浪形骸,無所不為。理學也因此進化為心學,最後則成了隨心所欲之學,《金瓶梅》和《肉蒲團》這樣的貨色,剛好可以成為心學的另類經典。天理從人心深處被開掘出來,跟人慾攪得難分彼此。
可是,清朝不是這樣。首先皇帝後宮的人數大為減少;另外,行房時還要有許多規矩。在故宮那種幽暗仄窄的地方,稍微膽子野一點兒的皇帝,都不樂意在宮里居住。而堅守工作崗位的皇帝則後嗣不昌,到了宮外的園子被洋鬼子燒掉,沒處可去放肆,連著幾個皇帝,乾脆一個後代也生不出來了。
皇帝帶頭自我約束,雖說有限度,比起老百姓,還是色福齊天,但跟前朝比,已經算存天理滅人慾了。當然官員們也跟著倒霉,最大也最不得人心的一條禁令,就是不許官員嫖妓。歷朝歷代,朝廷差不多都有官妓,設置專門機構—教坊司管理,一方面為朝廷創收,一方面優待官員—官員嫖妓優先。然而,清朝皇帝把朱熹老兒的話當真,不僅取消教坊,而且不許官員嫖妓,反差未免過大。可過大是過大,沒有人敢表示不滿。一來人家原本就是征服者,手裡的傢伙不吃素;二來理論堂堂正正,合乎經典,想駁,嘴都張不開,所以大家只好忍著、順從,暗地裡罵理學為偽道學出氣。更有那熱衷拍馬屁的假道學,居然順著皇帝來,變本加厲,連唱戲的女旦也給禁了,讓各級領導幹部的性生活淡出鳥來(索然無味之意,來自《水滸傳》里各好漢所用的當時朝代所用的常用語),只好跟自家的妻妾用功(已經有研究證明,在那個時代,官宦家的妻妾,在性技巧方面,很是不行),各自帶頭,為康乾盛世的人口激增,作了不少貢獻。
在這種理學風尚彌漫的時候,好多事都跟前朝相反,娛樂生活尤其如此。那時代的北京,盡管算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大都市,但是娼業卻很不發達,每令在京做官的南方士人頻發牢騷。那年月娼業發達的地方,都是今天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地方,比如大同,比如陝州(今三門峽市),而且都在商道上為商家服務的。因此傳說中清朝中期的名妓,說來說去,只是三寸金蓮比較標准,其他的如彈唱風情,一概闕如。北京的京官們,萬般無奈,百無聊賴,居然獨辟蹊徑,琢磨出另外一條道來—逛相公堂子,也就是說跟唱戲的男藝人,尤其是男旦交往。說到這兒,我們的性學家肯定很興奮,說這是男同性戀。其實不對,那些跟男藝人膩乎的京官們,絕大多數性取向跟我們常人一樣,那些相貌佼好的男旦,不過是昔日名妓的替代品而已,用魯迅的話來說,他們看到的是扮女人。
然而,到了清朝末年,西學東漸,傳統的意識形態被動搖,理學的禁令,再也禁不住官員的力比多(libido)沖動,於是漸漸地京師娼業開始復興,蘇州的清吟小班,迤邐北上,八大胡同繁榮「娼」盛。官員們「談助無非中發白,閑來只是逛胡同」,吃花酒蔚成風氣,在胡同里流連忘返。連狀元娘子賽金花,原本在上海重操舊業,但也很快被吸引到北京石頭胡同。到了八國聯軍打來,官員四散逃命的時候,被逼無奈跟鬼子鬼混一通。後來居然被回城的官員捧為用身體救了北京城的大英雄,到了民國,則升為九天護國娘娘。
進入民國,大家咸與共和,對西方制度的追求,以迅猛的速度落實在性生活上,於是官員們重要的公務都挪到八大胡同來辦了。當時北京人傳說,喜歡逛胡同的,有兩院一堂,兩院是國會的眾議院和參議院,一堂是指京師大學堂,即今天北京大學的前身。這里多少有點調侃的意思,其實逛胡同最多、最有實力的逛的,還是官員,尤其是各部的高級官員,還有帶兵的丘八(舊社會對兵痞的貶稱)。馮玉祥在後來的回憶中說,他去找政府總長(部長)辦事,也被拉到胡同里,一進門兩個妓女撲上來,一個大腿上坐一個,一上來就揪鬍子,打嘴巴(當然很輕)。
?7?本文選自《張鳴說歷史:大國的虛與實》
2. 《十月圍城》是不是歷史劇
准確說不能算 它只是以當時的一個社會背景下虛構的故事 是不能當歷史去看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裡面的故事主旨是清政府要刺殺孫中山 而真實的歷史上是革命黨人在刺殺清政府的官員 汪精衛不就刺殺過當時的攝政王嗎 在辛亥革命以前清政府始終不把革命黨人當作使其最大的威脅 更不用說是去刺殺了 來個不恰當的比喻就是 政府不可能去叫職業殺手去殺小流氓吧 ~~~~~~~ 呵呵
3. 《張鳴說歷史朝堂上的戲法》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張鳴說歷史》(張鳴)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張鳴說歷史
作者:張鳴
豆瓣評分:5.8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7
頁數:256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張鳴最新的歷史考評文集。張鳴的文字,總能把正史中的亂彈和野史中的真相直觀地呈現出來,庄正卻不失幽默,真實卻不失系統,以小見大,以點帶面,輻射出整個中國的發展脈絡和歷史變遷,
張鳴對歷史有著獨到卻不偏頗的見解,總能把歷史的一隅開拓出來,附上時代的特色和獨特的觀點,讓其再次散發出旖旎的光彩。歷史不是一個人的觀點,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更是人性林林總總的交匯總和。《張鳴說歷史:朝堂上的戲法》,說的是朝堂,折射的卻是大國的興衰與蛻變。
作者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個性鮮明,在嬉笑怒罵中藏著嚴肅的悲憫之心。社會責任感使然,張鳴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深刻的人文關懷關注天下事,為歷史與當下人物事件揭下虛華假面,使真相豁然,真知畢然。
主要學術著作有《重說中國近代史》《辛亥:搖晃的中國》《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武夫治國夢:中國軍閥勢力的形成及其社會作用》《鄉土心路八十年:中國近代化過程中農民意識的變遷》《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等;歷史文化隨筆有《歷史的壞脾氣》《中國心絞痛》《直截了當的獨白》《歷史的底稿》《歷史的空白處》等。
4. 你的 2014 年書單里都有哪些書
上世紀第二十年代後期的民主化「第三波(美國)亨廷頓《沉思錄》(古羅馬)馬奧勒留」於學術文集」於「詩」海子」春秋(除第十期1-12期沒買)「記錄」西方文明叢科學編輯語音(我們學校課程的教材,我從這類真正受益,還是不願意把這本書給師弟師妹們。
我的書單有很多
「王子」(意為「政府」)Machiavelli Rock(英國)《論自由》(英國),「自由主義的基本理念」Gu Su(在讀這本書的一個夏天)「列維坦」(英語)霍布斯(政治和法律部分)《悲慘世界》(法)雨果「美國的民主」(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托克維爾)的「社會契約」(盧梭)「法國大革命」(英文)提前許願。我希望你能更好地計劃你的時間在2015,讓你自己讀一些書。不要像今年那樣局限於政治學。
5.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墓的歷史事件
辛亥革命後的第7個年頭即1918年,黃花崗烈士墓園建成了。墓園布局庄嚴肅穆,大門是一座四柱三門的高大牌坊,上鐫孫中山所題「浩氣長存」四個鎏金大字。墓道寬闊,兩旁花木及碑石林立。崗頂為陵墓,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四周繞以鐵鏈欄桿。上有四柱方形鍾頂碑亭,樹「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一方。後面是一座麻石建成的紀功坊。上半部以72塊矩形石塊,砌疊成金字塔形坊頂,頂上矗立一高舉火炬的自由神像,造型別,頗為壯觀。坊額鐫有章太炎所題篆文「締造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坊後還立有詳細紀錄武裝起義經過的石碑。整個墓園佔地約3萬平方米,園內蒼松翠柏長青,繁花並茂,又有亭、台、池、榭等小品建築點綴,是革命紀念地,也是參觀游覽的名勝景點。
指1911年4月27日(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廣州起義中犧牲後葬於市東北郊黃花崗(原名紅花崗)的革命黨人。1910年秋,孫中山與同盟會的許多重要骨幹集議於庇能(今檳榔嶼),決定在廣州發動新的起義。會議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確定以同盟會員為骨幹(選鋒),廣泛發動新軍、防管、巡警、會黨和民軍,並在奪取省城後把革命火焰燃向長江流域和全國。會後,孫中山到各地募款。黃興、趙聲負責籌劃起義,主持了總機關「統籌部」。大批革命黨人集中香港。廣州城內建立了約四十個據點。由於情勢的變化,起義日期一再變動。當黃興最終決定4月27日發難時,不得不把原計劃的十路並舉改為四路突擊。但當舉義時,實際上只有黃興率領的一支隊伍直撲兩廣總督衙門,並分兵攻打督練公所等處,孤軍轉戰,最後終於失敗。喻培倫、方聲洞、陳更新、林覺民等約百餘人死難,起義失敗後同盟會會員潘過微冒著生命危險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遺骸收殮安葬於紅花崗,後將此地改名為「黃花崗」,黃花即菊花,象徵節烈,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極大地振奮了廣大群眾的鬥志,成為辛亥革命的前奏。
黃花崗墓園始建於1912年,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鐫於墓坊。烈士墓構築在崗陵之上,紀功坊峙立墓後。墓道兩旁蒼松翠柏,烘托出滿園黃花輝映碧血的庄嚴肅穆氣氛。園內還建有八角亭、四方池、石橋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在墓園外築起圍牆,1961年這里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花崗所埋屍體共72具,故後人便以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相稱,但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直到民國11年(1922年)春才完全查出,乃在黃花岡上勒石記名,下面是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籍貫:
廣東人:徐佩旒,徐禮明,徐日培,徐廣滔,徐臨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滿凌,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輝,徐容九,徐進照,徐褶成,徐應安,李柄輝,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陳春,陳潮,陳文褒,羅仲霍,羅坤,龐雄,周華,游壽,江繼復,郭繼枚,勞培,杜鳳書,余東雄,馬侶,黃鶴鳴,饒輔廷,張學銓,周增,林修明
福建人:方聲洞,馮超驤,羅乃琳,卓秋元,黃忠炳,王燦登,胡應升,林覺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時爽,劉六符,劉元棟,魏金龍,陳可鈞,陳更新,陳與焱,陳清疇,陳發炎
廣西人:韋樹模,韋榮初,韋統淮,韋統鈐,李德山,林盛初
四川人:秦炳,喻培倫,饒國梁
安徽人:程良,宋玉琳,石德寬
徐佩旒
姓 名: 徐佩旒
性 別: 男
民 族: 漢
籍 貫: 廣州花縣新華公社三華店村
生卒時間: 1881——1911-4-27
徐佩旒,1911年3月29日參加辛亥革命。於1911年「3.29」攻總督署後,跟隨徐維揚在司後街、大石街迎敵,展開拉據式戰斗,轉戰至二牌樓等處負傷,後來維揚為了保存革命力量,囑咐佩旒等六人,扶傷回鄉將養。他們沿著粵漢鐵路慢慢行走,走到江村高塘火車站附近鐵路橋時,忽遇敵兵,這時彈盡人傷,已無法與之接戰,於是急忙把槍械從橋上拋下河裡,被敵人發現,通通被捕,送到水師行台,後來全部英勇就義。(其他五人是:徐松根、徐應安、徐昭良、徐廉輝、徐保生),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是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
韋樹模
廣西平南人。一作柱模,字煥初。
其先人韋昌曾參加太平軍,以戰功得授軍職。楊韋事變後歸里,常述太平天國革命事,他深受影響。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劉古香奉孫中山命回廣西成立同盟會分會,他與弟統鈴(字香泉)、統淮(字義廷)、榮初經韋智、韋著等介紹,均入為會員。
1910年(宣統二年)夏,同縣林盛初與羅城李德山至,以教授拳術為名,聯絡志士,宣傳革命,他相與結識。
1911年4月10日,與三弟隨李德山到廣州。27日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發動,隨黃興攻入督署,搜兩廣總督張鳴歧不得,轉戰於大石街、小石街一帶,見清軍人眾,遂入高陽里源盛米店疊米為壘,相持兩日,飢渴交迫,仍殊死戰。後清兵縱火焚燒該店,因彈盡援絕,兄弟四人同時殉難。葬於廣州黃花崗,皆為七十二烈士之一。
6. 《暗邏輯張鳴說歷史背後的細節》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暗邏輯》(張鳴)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暗邏輯
作者:張鳴
豆瓣評分:6.7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2
頁數:304
內容簡介:
袁世凱登基稱帝,徐世昌態度莫名,隱藏何種玄機?
張作霖稱霸東北,震懾群雄,靠的是當獸醫的本事?
面對不可一世的軍閥大亨,「算命大師」們如何組團忽悠?
北洋政府參謀本部開不出薪金,只好焚香拜關公,挖土掘金?
那是一個豪傑輩出的年代,那是一片群星璀璨的歷史天空,軍政巨頭、達官貴人、文人雅士輪番登場,然而他們以為自己掌握著人生和命運,但實際上只是穿著光鮮、頤指氣使的提線木偶,被一種奇妙的關系所控制和左右。
這就是歷史的暗邏輯,它控制著人們的行為,左右著事件的走向。
這一次,歷史大家張鳴先生再一次撥開歷史的層層迷霧,繼續用精準犀利的文字,幽默剖析大歷史中的小人物,小細節中的大主宰,深扒歷史現象背後隱含的暗邏輯,告訴你一個真正的近代百年。
作者簡介:
張鳴:教授,作家。文字以一針見血的犀利和不拘一格的幽默而著稱,寫歷史極具個人風格,行文韻律獨特,內容以小見大,看似不經意的嬉笑怒罵,折射的是作者在歷史方面的深厚底蘊和獨到見解,讀其文不看作者就能知道是誰所寫,這在歷史作家之中尤為難得。代表作《重說中國近代史》等。
7. 葡萄牙侵佔澳門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澳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1557年葡萄牙人取得居住權:1887年12月1日,內葡萄牙佔領澳門,容澳門開始被葡萄牙強行租借,這也成為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地。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結束對澳門的統治,政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
8. 張鳴最新力作:歷史的空白處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張鳴最新力作:歷史的空白處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9. 歷史考試選擇題: 黃花崗起義第一槍誰開的 A宋教仁 B孫中山 C黃興 D徐錫麟,
黃興。
1908年,黃興回廣州開展革命活動,親自領導了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並受傷,在戰斗中被流彈打斷了兩個指頭,徐宗漢親自為他包紮傷口,並為黃興改裝,掩護他到香港治傷。
當醫生給黃興動手術時,黃興身邊無一親人,徐宗漢就假稱是黃興的夫人,在手術證件上簽字。黃興出院後,二人便正式結為夫婦,開始了新的戰斗生涯。
(9)張鳴說歷史擴展閱讀:
黃花崗起義的爆發: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帶領「先鋒」120餘人,臂纏白巾,手執槍械炸彈,吹響海螺,直撲督署。督署衛兵進行頑抗,革命軍槍彈齊發,擊斃衛隊管帶,沖入督署。兩廣總督張鳴岐逃往水師提督衙門。
黃興等找不到張鳴歧,便放火焚燒督署衙門,然後沖殺出來,正碰上水師提督李準的親兵大隊。林文聽說李部內有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漢人,當同心戮力,共除異族,恢復漢疆,不用打!不用打!」話未講完,被敵人一槍擊中,當場犧牲。劉元棟、林尹發等5人也相繼中彈。
黃興被打斷右手中食二指第一節,便以斷指繼續射擊。隨後,黃興將所部分為三路:川、閩及南洋黨人往攻督練公所;徐維揚率花縣黨人40人攻小北門;黃興自率方聲洞、朱執信等出南大門,接應防營。
攻督練公所的一路途遇防勇,繞路攻龍王廟。喻培倫胸前掛著滿滿一筐炸彈,左手執號筒,右手拿手槍,奮勇當先,投擲炸彈。戰至半夜,終因眾寡不敵,全身多處受傷,率眾退至高陽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壘,向敵射擊。後因敵放火,他們才被迫突圍,喻培倫被俘遇害。
10. 哪一部小說寫中國近代歷史寫的最好
中國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