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地理原真古書

地理原真古書

發布時間: 2022-02-03 01:40:27

Ⅰ 龍門地理真絕誰有古書

史類地理10種,第一種直接冠以「地理」之名。其著錄之書大致可以分成以下類型:一是古代地理書匯編類著述,如陸澄《地理書》。二是王朝疆域地理書,有記一代疆域的,如《太康三年地記》、《唐地域方尺圖》;有記歷代疆域變革的,如《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太平寰宇記》等。三是總記古今地理變遷,如《古今地名》、《古來國名》等。四是天文分野類地理書,如《開元分野圖》。五是記載天下風俗物產,如《方物志》、《隋諸郡土俗物產》。六是總述地理視野,如《世界記》等。當然對於鄭樵所著錄的書目還可以作不同的歸納,但是其「地理」類例下的著述,除《劍南方物略圖贊》、《京兆方物志》之外,都是從總體上討論相關的地理問題,並以王朝疆域地理為核心。其情況與今日之通論性地理著述類似。

其它9種,雖並未冠以地理之詞,依文句詞例,可視作承前省之句式,各種之後皆省略「地理」一詞。同書「譜系」下各細目除帝系、皇族以外,即稱「某譜」,可為旁證。另,此處九種不再冠以地理之名,除省文以外,還可突出第一種之統屬性質。

著名地理書籍簡介有:

《水經注》北魏酈道元
全面而系統的介紹了水道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水經注》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是中國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項中國之最。《水經注》全書三十多萬字,詳細介紹了我國境內一千多條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的郡縣、城市、物產、風俗、傳說、歷史等。《水經注》文筆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學的優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學價值的地理著作。

《讀史方輿紀要》——清初顧祖禹獨撰
有清一代地理著作層出不窮,其中,清初顧祖禹獨撰的《讀史方輿紀要》頗受後世稱道,被譽為「千古絕作」、「海內奇書」。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起兵,顧祖禹隻身入閩,希望投靠耿精忠,借其力達到反清復明的目的,但未被耿精忠收用,只好重返故里,繼續撰寫《讀史方輿紀要》。康熙年間,雖曾應徐乾學再三之聘,參與《大清一統志》的編修,但堅持民族氣節,不受清廷一官一職,書成後甚至拒絕署名。在此期間,顧祖禹利用工作之便,遍查徐氏傳是樓藏書,為《讀史方輿紀要》的修撰,積累了大量資料。經過30餘年的筆耕奮斗,約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也就是顧祖禹50歲左右時,終於完成了這部舉世聞名的歷史地理巨著。

《漢書·地理志》
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由東漢學者班固撰寫,成書於公元54~92年間,為《漢書》十志之一。它對漢代郡縣封國的建置,以及各地的山川、戶口、物產、風俗和文化等作了綜述,保存了漢代及其以前的許多珍貴的地理資料。是中國地理學史上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

《山海經》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

《洛陽伽藍記》——東魏楊炫之
此書按照城內、城東、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為綱,兼顧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勝古跡,同時敘述相關事跡。從書中可以了解孝文帝遷洛陽到爾朱氏之亂,四十年間洛陽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甚至於外商來洛陽居住和各國的風土人情、道里遠近書中都有所涉獵。內容包括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學、藝術、思想、宗教等方面,史料價值極高。其中,第五卷收錄的宋雲《家紀》、慧生《行記》、《道榮傳》,詳細記載了宋雲去天竺的情況,成為現今研究中印交通史的珍貴史料。此書的文學價值也很高。

《括地誌》——唐初魏王李泰主編
《括地誌》是中國唐朝時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編。全書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漢書·地理志》和顧野王《輿地誌》兩書編簒上的特點,創立了一種新的地理書體裁,為後來的《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開了先河。全書按貞觀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為單位,分述轄境各縣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跡、神話傳說、重大歷史事件等。徵引廣博,保存了許多六朝地理書中的珍貴資料。原書字數無考,今《括地誌輯校》四卷,約13萬字。

《徐霞客游記》——明末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此外還有《晉書。地理志》、《隋書。地理志》、《新、舊唐書。地理志》等史書中所載的地理志。
(以上只是簡介,具體查閱網路)

Ⅱ 地理在古代人眼裡有多重要,古代地理學有哪些著作

在中國古代,歷史學與地理學密不可分,又互相獨立,地理學還有個獨特的名稱——“輿地”,就是取自《淮南子》以地為輿的說法。

Ⅲ 古代地理書籍

古人一向注重對地理的研究,天人關系的探討。
著名的
(1)《水經專注》。綜合性地理屬學著作。《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游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渾厚的文筆,精美的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川,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其書名為《水經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北魏酈道元著。
山海經(中國先秦時期重要古籍)《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地員》是我國古籍《管子》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管子》第五十八篇。
《水經》是中國第一部記述水系的專著。
《甘石星經》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專著和觀測記錄,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
徐霞客游記
漢書地理志
地方誌
元和郡縣圖志
方輿勝覽

Ⅳ 怎樣學習地理直指原真大全這本書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7、練習是學習中的重要一環,確實應該抓好。由於地理不同於其它學科,側重於圖,很多知識都要落實到圖上,所以建議你在預習中,除了要了解文字內容外,還要多看圖、看懂圖。當然,有些內容較難,一時不能理解,做個記號,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解,如果還不明白,就要及時問,直到掌握為止。

第一、要多看圖,這樣才能記住各種地理事物,如河流、山脈、城市等。
第二、要多理解,不要死記硬背,要把基本知識點及原理落實到地圖上,這樣才能記得住,才能靈活運用。
第三、適當地做些題目,檢查所學情況。最後記住:對自己要有信心,對地理要有興趣。

Ⅳ 地理原真講的是陽宅風水嗎

赤子原真我看過,內容精妙,主要講陰宅水法

Ⅵ 誰有地理風水古書

贛州楊派風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風11尋龍是一種境界,要把身心融入其中,要意隨氣行,心隨勢動,從起祖星辰、龍行起伏、開帳過峽、峽中留情、星峰變化、出腳力度和延伸范圍、砂水護衛、落穴環境等眾多環境因素中體察源氣運動變化的規律,探明龍行途中有無自然劫殺,有無人為斷脈泄氣的情況發生,根據掌握的情況來確認此龍的規格和價值,為立向、擇日、下葬提供真實可靠的資料。了解清楚所有的環境信息和源氣運行變化規律,對點穴和下葬,起著至關重要的指導和相互印證的作用。堂氣堂氣就是明堂之氣,堂氣的大小與來龍的源氣相匹配,來龍的源氣小,堂局與堂氣則小,來龍的源氣大,堂局與堂氣則大。如果來龍之規格是帝王的規格,護衛之砂和朝拜之砂就會合成垣局。源氣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穴前方的大小山頭有規律的呈弧形排列,層層環抱於穴前,穴前能看見的環抱之地都是明堂,明堂有內外明堂之分。堂氣是一種低於人體溫度的恆溫氣體,其五行屬性與穴中源氣的五行屬性相同,而陰陽屬性則與之相反。堂氣的穩定性取決於堂局的周密程度,堂局周密則堂氣穩定,如果某方空缺泄氣,在與之相應的時間,事主家中必有災禍相伴。生氣風水生氣是經穴心制化後的源氣,與穴前龍舌從明堂中吸回的堂氣在棺中或在陽宅中交融,而生成的一種能將地理風水中的吉凶禍福、富貴貧賤感應在人生中的一種氣體能量。而易學中所講的生氣,是由正五行與四季五行的生克關系,衍生的一種五行——旺、相、休、囚、絕的生氣理論,它只是論運擇日的一種方法。五行不是物質,只是一種屬性,而風水生氣是風水中客觀存在的一種物質能量,二者有天壤之別,豈可混為一談,此理不明何以言風水。楊筠松雲:「地脈鍾山川之秀,佳期奪日月之精,迎交生之旺氣,應纏度之明星,代天工之巧奪,轉造化之宏聲」。精闢的論述了迎交生之氣要應纏度之星,才有造化之機,這里的交生之旺氣就是源氣與堂氣姣融而生成的生氣。生氣的溫度取決於立向和葬法,立向精準,葬合法度,生氣能使棺中亡人的屍骨保持人體的正常溫度,而且四季恆溫不變,直至龍運衰敗。如果立向有誤,葬不合法度,棺中屍骨的溫度就會高於或低於人體的正常溫度。如果立向精準,葬合法度,葬後一年半載,生氣就會在棺中逐漸形成氣壓,擠壓棺周棺頂之泥土,直到泥土與棺周棺頂徹底分離,形成一個穩定的氣壓場,固於棺周,這就是生氣固棺,古人稱此現象為氣棺。在穴中下葬,只要立向精準,葬合法度,葬後泥土就不會出現半點塌陷的跡象。只要生氣固棺,定是靈光聚頂,生氣盎然,泥水不入,百蟲不生,榮華富貴必隨當應之期而來。如果立向有誤,不明葬法,葬時無論遠、近、深、淺及朝向贛州楊派風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風12有分寸之差,源氣與堂氣入棺發生微小的量變,都會改變生氣的溫度。如果生氣不能確保棺中屍骨是人體的正常溫度,無論是高於或低於人體的正常體溫,生氣就會變成殺氣,災禍必然隨之而來。楊筠松雲:「葬不得法,葬了不發,當淺而深,人絕而淫;當深而淺,富貴難見;當近而遠,滅絕人煙;當遠而近,災禍立見;葬得適中風水自成」。楊公對不明葬法可能造成的危害得出了客觀准確的結論,充分說明了葬法是決定風水成敗最關鍵的重要環節,它不只是體現風水師技術實力那麼簡單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直接關系著世主家族的安危。來龍結穴環境變化之大、葬法之復雜、與之相關的因素之多,非一般的風水師能夠明白,能夠掌握。楊筠松雲:「穴中玄妙少人知,陰陽二字最難明,車載文書總是穴」。龍分枝龍桿龍,入首之脈有陰陽順逆,強弱緩急,剛柔虛實,內虛外實,外虛內實,純陰純陽,半陰半陽,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等等,各種脈氣之沉浮不同,復雜難變。穴有正落側落,腰落盡頭落,有上聚、中聚、下聚,有龍身落穴、星峰落穴,有穴高於四山、低於四山、平於四山,有一邊厚一邊薄,一邊明一邊暗,有龍先到、虎先到、龍虎一齊到,穴名有蓋、粘、依、撞、窩、鉗、乳、突、老、少、陰、陽等三十六穴名。水有三分三合,有左來右出,右來左出,有金城水、土城水、火城水,有九曲彎環玉帶水,有劍射穿心水,等等各自吉凶不同。葬有吞、吐、沉、浮、拋、迎、接、送、架、拆、轉、疊、斜、閃、挨、借、繞、減、放、送等七十二法,復雜之極。各種關系盤根錯節,互有因果,一點不明,葬必出錯。條條真龍各有意,一砂一水自有情,穴中處處是玄機,差錯分毫是陷井。陰陽順逆若不明,大地殺人更無情,毀地殺人自不知,滅人滿門不知情。以上之言並非危言聳聽,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真龍真穴中發生的悲劇無處不有,葬對葬錯一看便知,只要一打聽無一不應驗。地理風水的形成是造山運動的結果,它本是可以反復利用的一種永久性資源,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但從目前有效利用地理風水資源的能力和源氣要經穴心制化才能與堂氣姣融生成生氣的這一特點來講,地理風水又很脆弱。一但穴心破壞,源氣得不到制化,或參照物被破壞不能准確定位,這一風水之地就永遠失去了利用價值。風水人學習研究風水的目的是要利用風水資源來造福社會,造福於人,學術不可半途而廢,穴中有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暗藏太多致命的殺機,沒有幾十年的傳幫代不可輕易取地,一知半解就忙目取地必然造成災難性的惡果,所謂的風水大師們四處點穴葬墳,毀地無數,不知給多少家庭帶來無形的災難,風水人對此不可不慎。六、地理風水的科學性和重要性贛州楊派風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風13什麼是科學?有人說:「科學是規律,科學是事實,科學是關於規律的事實,科學是關於事實的規律」。地理風水就是古人在自然地理環境變化的規律中,發現的一種自然資源,這種資源客觀的存在於大自然中,用傳統方法和現代科學手段都能確認風水資源的存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地理風水中的環境因素與人生中的吉凶禍福是否有必然的聯系,地理風水中的吉凶禍福是否會在人生中體現,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也是地理風水的價值所在。地理風水是現代科學尚未涉足的領域,現有的科學技術是否能找到地理風水發福的真實原因,還是一個未知數。不管現代科學能否找到地理風水發福的真實原因,只要世人能客觀的尊重事實,風水人就能證明地理風水中的環境因素與人生中的吉凶禍福、富貴貧賤有必然的關系,就能證明地理風水學是一門科學,而不是迷信。地理風水的造化功能,早已被古人所證實,現在仍可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人物對象,不同環境的風水之地,來證實地理風水與人生的吉凶禍福、富貴貧賤有必然的聯系。例如,要證實某位高官與地理風水有必然的關系,只需告知這個人的老家在哪個鄉或村,就能准確無誤的找到與這位官員有直接血親的哪棺祖墳或祖宅。如果這個范圍里沒有與之匹配的風水之地,也能在別的地方找出與他有直接血親的祖墳或祖宅,用事實來證實風水與他的官職有必然的聯系。地理風水的造化功能,是地理風水中特有的物質能量產生的一種自然感應,只要明白融結聚散的道理,會尋龍點穴,就能准確找到地理風水中物質能量的聚集點。一個人沒有地理風水中特有的物質能量產生的自然感應,沒有這種強大的自然力量為基礎,就不可能有太高的職務。地靈人傑是一種必然規律,要找到一個高官的祖墳或祖宅是很簡單的事,對於真正懂得地理風水的人來講,都應該具備這種起碼的能力。地理風水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重要之極;它是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科學進步,社會穩定不可替代的自然動力。一般的風水師體會不到地理風水對國家對民族有多麼重要,感受不到地理風水中有多麼強大的自然力量,不明白國運興衰,朝代更迭與地理風水有直接的關系。古人雲:「十二強龍天子穴,垣局龍真出帝王,北辰居中是至尊,九龍護穴最為上,一個朝代一穴地,一穴大地定乾坤」,這是世代高人經過歷史印證才得出的結論。世人絕不會相信地理風水有如此強大的作用,更不會相信一穴風水大地能決定一個朝代的命運。一個人的風水造詣和風水境界不達巔峰之時,絕對沒有識別駕馭這種風水大地的能力,不融入其中感受不到如此強大的自然力量,不會明白古人怎麼會得出如此有振撼力的結論。贛州楊派風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風14楊筠松在《撼龍經》中論垣局時就有:「北辰一星天中尊,上相上將居四垣,天乙太乙明堂照,華蓋三台相後告,此星萬里不得一,此龍不許時人識,識得之時不用謀,留與皇胡鎮家國」的慎重告誡。這充分說明了地理風水中確實存在能決定國運興衰的一種強大的自然力量,這種最高規格的風水大地,龍運之旺衰,關系著一個朝代的興衰起落,當龍運行至死絕之時,定是朝代更迭之期,這是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是鐵定的自然法則。人們沒有這么高的風水造詣,也沒有這么高的風水境界,當然不識其中的玄妙。如果一個國家的風水大地不能正常有序的發揮作用,缺少風水中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感應,就不會產生有眾望所歸的核心統帥,這個國家就會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個人的職務和權力,如果沒有相應規格的風水大地為根基,沒有地理風水中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感應,就得不到人民的擁戴,其位一定不長。如當今的日本,十年換九相,明顯是一個風水作用失序,風水大地沒有正常發揮相應的作用,缺少風水中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感應,不能產生一個有號召力的核心統帥,國家政權就不穩定,這是風水作用失序的必然結果。又如當今的朝鮮,金日成一家爺孫三代世襲傳承這個國家的統治地位,而且三代都能得到群臣和人民的擁代,這是他們爺孫三人的個人能力所至嗎?絕對不是,我敢斷言,金日成祖上一定擁有一穴垣局中的真龍大地,只有垣局中的真龍大地才有如此強大的自然力量,只有這種強大的自然力量才能讓金家三代世襲傳承統治地位,只有垣局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金家三代才能得到群臣和人民的擁代,金家三代世襲傳承的現象,是取得垣局中真龍大地的必然結果。人們把一代帝王的產生和一個朝代的更迭視為是天意,認為是上帝的安排。事實上這一切都與地理風水有直接的關系,一穴垣局中的真龍大地,其龍運是決定這一切的關健原因。如果說這個世界真有上帝存在,那麼這個上帝就是大自然,地理風水就是大自然這個上帝為人類社會的有序發展所作出的精心安排。風水的力量是人力無法抗拒的自然力量,順應自然就是順應天意,只有順應天意才能水到渠成。地理風水對人類社會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顯而易見,滴水洞垣局中的一穴真龍大地所產生的巨大作用,為共產黨的江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把中國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佛手山一穴真龍大地發揮的作用又加速了中國的崛起,使中國逐見強大,人民逐見富裕。這些都是有目共睹,並可以得到充分論證的事實。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得到地理風水帶來的好處,只因地理風水太復雜,太神秘,不被絕大多數人所認識,人們沒有相應的風水境界,感受不到大自然對人類的這一特殊恩賜。贛州楊派風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風15地理風水不是人人都能完全明白的普通事物,地理風水術更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普通技術,不得真傳就想入門,是異想天開。地理風水和地理風水術有太多無法了解的秘密,一定要全面認識地理風水,系統掌握地理風水術,懂得有序利用地理風水資源的自然法則,具有駕馭真龍真穴的技術實力,地理風水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不懂得有序利用地理風水資源的自然法則,沒有駕馭真龍真穴的實力,在穴中下葬或建陽宅,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丁點失誤就會致人於萬劫不復的深淵之地。作為風水人一定要克守傳統的風水職業道德,遵循有序利用風水資源和地理風水術傳承的自然法則,要樹立唯物的科學風水觀,科學地面對傳統地理風水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在遵循自然規律和自然法則的原則下,科學的吸取古人的成功經驗。只有從根本上系統了解,全面認識地理風水,熟練掌握傳統風水術的絕技,才能具有駕馭真龍真穴的能力。風水人自當為地理風水學的科學性增加的正能量,讓世人正面的認識地理風水的科學性和重要性。

Ⅶ 求書一本:地理四真全書完整版,

到天機網下載去吧。http://www.forum.fengshui-168.com/thread-77672-1-1.html

Ⅷ 最早記錄海陸變遷思想的古籍是哪部

最早記錄海陸變遷思想的古籍是唐朝顏真卿的《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

海陸變遷思想在我國起源較早。周代就有「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的認識。

東晉葛洪(283-433)在他所著《神仙傳•麻姑傳》中,更是借用一位女神麻姑之口說「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即東海由海變為陸地已有三次了。

但在唐代之前,都沒有對這一思想進行科學的論證。直到唐代顏真卿才以實際觀察到的實物證據對這一思想進行了科學論證。

顏真卿(709-785),是唐代一位著名的書法家,同時也是一位注意實地考察的學者。他不滿足於閉門讀書,而是勤於考察,並由此獲得了非常寶貴的地理知識。

唐大歷六年(771年)夏四月,任撫州刺史的顏真卿在今江西省臨川市城縣的麻姑山山頂的一座古壇附近,發現了一些夾在岩石中石化的螺蚌殼(即一種化石)。於是他認真分析了這一現象,認為這里原來應是海洋下面的地,後來才變成了陸地,這些螺蚌化石就是海陸變遷、地殼抬升的證據。

此後,他還特地將此事及結論記錄在《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顏魯公文集》卷十三)一文中,並刻石記述這一發現。《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中說:「麻姑自言: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昔會時略半也。豈將復為陵陸乎。……」

又說「高石中猶有螺蚌殼,或以為桑田所變」。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以實際觀察到的實物證據,論證海陸變遷思想的地理學事件,標志著我國古代自然地理認識的一大進步。

此後的沈括和朱熹等都繼續發展了這一思想。如南宋的朱熹說:「嘗見高山有螺蚌殼,或生石中。此石即舊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變而為高,柔者卻變而為剛。」(《朱子大全•天地》) 歐洲直到達·芬奇(1452-1519)才明確提出這一思想。

(8)地理原真古書擴展閱讀:

在地球表面某位置發生的由海變為陸或由陸變為海的變化叫做海陸變遷,海陸變遷即洋陸轉化。按運動方向可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水平運動指組成地殼的岩層,沿平行於地球表面方向的運動。也稱為造山運動或褶皺運動。

該種運動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島弧、海溝等。垂直運動,又稱為升降運動、造陸運動,它使岩層表現為隆起和相鄰區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斷塊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還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陸變遷。

地殼運動控制著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影響各種地質作用的發生和發展,形成各種構造形態,改變岩層的原始狀態,所以有人也把地殼運動稱構造運動。按運動規律來講,地殼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有些升降運動是水平運動派生出來的一種現象。

《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一》記載:

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亘石壁如帶。此乃昔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里。所謂大陸者,皆濁泥所湮耳。堯殛鯀於羽山,舊說在東海中,今乃在平陸。

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乾之類,悉是濁流。今關陝以西,水行地中,不減百餘尺,其泥歲東流,皆為大陸之土,此理必然。

釋義: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訪,沿著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間往往夾雜著螺蚌殼及像鳥卵的石子(鵝卵石),橫亘在石壁上像帶子。這里應是昔日的海濱,東距大海已有近千里。所謂大陸,看來都是由重濁的泥沙積淀而成的。古史記載堯殺鯀於羽山,舊說羽山在東海中,而如今卻在陸地上。

凡黃河、漳水、滹沱、涿水、桑乾等河流,全都是混濁的水流。關陝以西,水在低於地面的峽谷中流動,最深處不下百餘尺,所攜帶的泥沙每年向東流,都成為造大陸的泥土,大陸由此造成也就是必然之理。

Ⅸ 中國地理方面的古書有哪些

中國地理方面的古書有《漢書·地理志》、《水經注》、《夢溪筆談》、《太平寰宇記》、《徐霞客游記》等等。

一、《漢書·地理志》

《漢書·地理志》包括上、下兩分卷,是東漢班固新制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

該書敘述漢以前的地理沿革,著重寫了《禹貢》九州和《周官》九州;接著敘述西漢的地理,以郡國為條,用本文加註的形式,依次寫各郡國及其下屬縣、道、侯國的地理概況,諸如郡縣的民戶、人口,廢置並分更名的歷史,各項特產,都尉、鐵官、鹽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澤,關塞要隘,名勝古跡,道路交通,等等。

二、《水經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該書所記大小河流有1252條,所記湖泊、沼澤500餘處,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處,伏流有30餘處,瀑布60多處,各種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災、蝗災、地震等,記載的水災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記各種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嶺、坂、岡、丘、阜、崮、障、峰、磯、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僅山嶽、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處,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記洞穴達70餘處,植物地理方面記載的植物品種多達140餘種,動物地理方面記載的動物種類超過100種。

三、《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歷史地理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成書於北宋,作者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

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四、《太平寰宇記》

《太平寰宇記》是古代中國地理志史,記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圖。廣泛引用歷代史書、地誌、文集、碑刻、詩賦以至仙佛雜記等,計約二百種,且多註明出處,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史料。

《太平寰宇記》作者為北宋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太平寰宇記》撰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3)。

五、《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游記,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Ⅹ 請問一下,古書涉及天文地理的知識,有哪些

多著呢。例如《水經注》

熱點內容
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 發布:2025-05-21 10:04:36 瀏覽:654
班主任節視頻 發布:2025-05-21 08:52:45 瀏覽:440
教育審計 發布:2025-05-21 08:48:59 瀏覽:628
怎樣形容教學樓 發布:2025-05-21 08:36:49 瀏覽:274
怎麼入的的 發布:2025-05-21 07:49:33 瀏覽:303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發布:2025-05-21 06:53:13 瀏覽:312
夜景英語 發布:2025-05-21 05:00:05 瀏覽:188
中學安全教育教案 發布:2025-05-21 04:19:50 瀏覽:517
做愛的教學 發布:2025-05-21 03:39:29 瀏覽:183
傑肽生物 發布:2025-05-21 03:31:26 瀏覽: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