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衣歷史
㈠ 胸罩歷史
現在的胸罩是八十年代初才傳入中國的
文胸在中國的唐朝就開始以「抹胸」樣式出現,那時候女人都以豐滿為美,露出深深的乳溝,誘惑得許多皇帝因此淫樂早死。「文胸,始自唐朝,貞觀十三」,「法國有好酒路易十三,中國有文胸貞觀十三」 ---- 壁畫可作見證。由次聯想,觀音穿的是唐朝衣服嘛,瞧那抹胸,若隱若現…… 可惜每次都坐在高高的蓮花台上,看不到乳溝,唉!最可恨的是最近幾個影片里的觀音是越來越瘦了,這樣的影片真沒看頭!
到了宋朝「潘金蓮」時代,就演變成肚兜了,舒琪的演繹,使大家明白了「內衣外穿」的魅力所在。想當年潘阿姨和武叔叔同處一室,就硬沒能用肚兜勾引上人家,可見肚兜不夠性感,不夠性感啊!要是換了現在的舒琪阿姨「四點」上陣,估計早就保住了武大的性命了,也不至於肥水落了西門田,枉害了區區性命啊!
自從舶來品進入中國,「文胸革命軍」的不同歷史時期就有了不同的「番號」,先後叫「奶罩」(大概因為當時把乳房稱為「奶子」)、「乳罩」(可參見《韋小寶奉旨溝女》中,將乳罩背在胸前,謊稱下雨天接雨水用的「雨罩」,我倒!)「胸罩」,繼而又很「文明」地稱呼為「文胸」。
可能是新中國出生的革命婦女見識過了老一代「戰士」哺乳後的干癟下垂乳房的慘狀吧,當80年代初「乳罩」(有的地方也叫「奶罩」)這洋玩意兒進入中國以後,大家爭先恐後丟掉了小背心,帶著羞澀使用上了「乳罩」,作用主要是防止乳房由於牛頓的「萬有引力」向地球中心下垂和體育運動中的「圓錐擺」現象。質地以棉布為主,看起來象是剪掉了下半截的小背心,很寬的肩帶和背帶,普通襯衣紐扣,一般開在背後或者側面,活象用來捆綁木乃伊的那種布帶。現在看來,非常適合那個時代的審美觀念,象背心而非背心,關鍵是能夠非常有效地將青春期少女胸部那令人害羞的「隆起」包裹成最不顯眼的狀態,可憐啊,第一代乳罩,就造就了大批的「太平公主」和乳頭內陷者!真的是越小越光榮啊!
80年代末期,隨著尼龍和「喬其紗」這樣的透明面料在婦女同志中的流行,戴著老式捆綁木乃伊型乳罩,你還真不好意思跟人說。尼龍面料的「胸罩」來了!美觀,有花紋,已經初具現代「文胸」的雛形,大部分採用了掛勾作為固定物,所有的帶子都開始變細,出現了無肩帶的型號;正前方開始有花紋,並且由原來的大面積覆蓋變成了三角型的;顏色上除了第一代乳罩的白色,還有其他各種顏色可以挑選,開始有人穿著黑胸罩配白上衣上街晃悠了。這個時候的胸罩一般都是起遮擋作用,只要不露出乳頭的顏色就行。
90年代末,第三代產品 --- 「文胸」終於轟隆登場了!除了傳統的托起,防彈(遮擋)作用的型號外,還使用了厚厚的海綿,可以將平胸變成坦克(波霸)的「修飾型」;蕾絲的半透明型,甚至還有全透明型,露「點」型的,還派生了和束腹合二為一的「調整型內衣」,所謂「婷美」,就是其中的典型,通過將胸部組織上擠,集中全部力量,將全部「內容」擠出,展現在大家的眼前。這個時候對胸圍尺寸的ABCDEFG特別敏感,常有「小馬拉大車」的情況出現哦:)
到了新世紀,新千年,又流行了隱型戰機(文胸),就是把硅膠那樣的東西利用負壓吸力粘在乳房上,基本起遮擋定型作用,因為看不見肩膀和背後的帶子,所以稱為隱型。可是在我看來,那東西的工作原理和馬桶吸桶一樣,顏色也是很惡心的顏色,不象人的膚色,倒像極了商場里的塑料模特,要我戴,我是不戴的,因為吸不住,自己沒「內容」啊!
好了,現在又流行「解放」運動,連隱形的也不要了,就用一乳頭貼遮蓋「關鍵點」解決問題,不會暴光,露出來的部分可以讓男人發揮無限的想像力,因為該產品對防止乳頭暴光,防止乳頭和衣物的摩擦產生不適感,防止在衣服外面形成「異軍突起」這「三防」作用,而備受愛美時尚女青年的喜愛。
介紹完了「文胸」的幾位「姐姐」的革命歷史,我想和大家講一下女性為什麼要戴文胸。文胸文胸,文明你的胸……? 遮擋只是一個最基本的作用;文胸可以使你的衣服穿起來好看,修飾你已經呈自然下垂狀態的乳房,防止乳頭摩擦衣物和在外衣上暴露形狀,減少運動中的晃動(小心摔倒哦),托起過大的乳房,製造乳溝吸引別人艷羨的眼光,還有一點特殊作用,可以防止不懷好意的人「襲胸」,多了層「裝甲」,多了層保護嘛!而且有了「文胸」,男朋友或者老公「襲胸」的時候,可以造成你的胸部其實很「偉大」的假象,讓他們沒有「無處著手」感覺!文胸其實是戴給別人看的,沒有女人喜歡睡覺或者獨自在家的時候戴文胸的,所以,夏天最好不要串門,容易看見不戴文胸女人夏裝下的那兩點突起物,容易害人「犯錯誤」的喲~~~~~
至於戴法,也人各不同了,你可以先正面朝後先扣上扣子,再將其轉個180度轉到前面來,最後背上帶子;柔韌性好的女生也可以直接在背後完成;當然,也有前開式的,有個蝴蝶扣在胸前,操作更靈便,但是就怕和人意外碰撞的時候散開哦!那可是很慘很慘的。如何不脫衣服就去掉文胸呢?不見得所有的女孩子都知道哦,先把兩邊的帶子從袖口裡拉出來,然後解開扣子,橫向一抽,就出來咯~~ 最後,給大家講講最絕的方法,強烈推薦容易遭到偷窺的大學女生使用,在貼身內衣外戴上個「文胸」,穿脫自由!
最後提醒大家,晾曬「文胸」要及時收進來,小心給人偷走…… 免得成為色狼手中的烈士……切記!
據說,世界上第一隻胸罩是美國一位名叫菲瑪莉的女士發明的。1914年的一天,菲瑪莉為爭當巴黎盛大舞會的皇後,一下子心血來潮,用兩條手帕加絲帶紮成了能支撐乳房的簡單胸罩,在舞會上果然引起了與會人士的濃厚興趣。一家緊身衣公司老闆用高價購買了專利。從此胸罩問世,並很快在全世界婦女中廣泛流傳,成為婦女衛生保健、身體健美的必需品之一。
http://..com/question/95255726.html
㈡ 歷史上古代女子內衣的演變是怎樣的經歷了哪些過程
古代女子內衣的演變經歷了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名稱。以下是具體的演變過程:
西周至秦漢時期:
- 褻衣:最早的女子內衣,產生於西周時期。造型有點像現在的汗衫,寓意不莊重、偷偷的意思,體現了當時傳統思想的制約。
- 抱腹:秦漢時期,內衣在腹部有了系帶,可以系在背後,因此得名抱腹。這一時期的內衣款式開始多樣化,人們的審美觀點也在不斷提高。
唐代:
- 訶子:唐代女子的內衣。這種內衣沒有帶子,直接套在脖子上,用羅紗製成,特點若隱若現。這與唐朝經濟文化的繁榮和女子地位的提高有關。
宋代:
- 抹胸:宋代女子的內衣。一般用棉織品製成,有錢人家則用絲織品並綉上花。抹胸的造型為後面肚兜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宋朝內衣的特點窄瘦,體現了理學對服飾的制約。
元朝:
- 合歡襟:元朝女子的內衣。由後向前穿著,面料多用織錦。這一時期的服飾因為元朝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而有所變化。
明朝:
- 主腰:明朝女子的內衣。主要特點是收腰,體現身材。這一時期的內衣看起來比較性感。
清朝:
- 肚兜:清朝女子的內衣。與宋朝的抹胸十分相似,但製作更加精緻。肚兜在等級上體現得更加明顯,有錢人家的肚兜非常豪華。大多數人家肚兜的顏色都是紅色的,寓意紅紅火火、好運連連。
綜上所述,古代女子內衣的演變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保守到開放、從實用到裝飾的多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內衣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背景和審美觀念。
㈢ 古代內衣簡介
古代的內衣文化豐富多樣,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社會風尚和審美趨勢。
漢代的內衣以「抱腹」和「心衣」為代表,兩者背部袒露,"抱腹"採用「鉤肩」和「襠」設計。平織絹是主要面料,常以彩綉裝飾,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
魏晉時期的"兩當"則是後片設計,既有當胸的實用性,也有當背的靈活性,材質厚實且色彩豐富,是游牧民族與中原文化的交融產物。
唐代的「訶子」是內衣的一大革新,無帶設計適應了當時的半露胸裙裝。"織成"面料挺括有彈性,內衣要求色彩艷麗,與現代的「內衣外穿」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宋代的「抹胸」功能性強,既可覆乳又可遮肚,用紐扣或帶子系結,平民用棉質,貴族則選用絲質並綉花。
元代「合歡襟」以其後向前系束的特點為特色,多用織錦面料,圖案豐富多樣。
明代的「主腰」外形類似背心,束腰設計顯現出女性的身材曲線。而清代的「肚兜」,一般為菱形,腰部有兩條帶子,材質多樣,綉工精美,顏色以紅色為主。
這些內衣不僅滿足了實用需求,更是當時社會文化與審美觀念的反映。
(3)內衣歷史擴展閱讀
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簿、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以下所訴的內衣歷史線索是從漢朝開始的。
㈣ 美體內衣發展歷史是什麼
美體內衣發展歷史是:
1、第一代:用固定的模具來達到調整體形的目的。
2、第二代:靠魚骨支撐,以馬革為面料的軟性模具。
3、第三代:以麻料為主要面料,金屬扁條為支。
4、第四代:採用尼龍面料,塑料條支撐的束身內衣,撐的軟性模具,用繩索緊勒,使用者本人穿著極具束縛感,更不透氣,裁剪也欠科學,用力氣才能完成。
5、第五代:用萊卡、高彈纖維、彩棉等為面料,普通記憶金屬條為支撐的「塑身」內衣及功能內衣。
用途類別
從功能上分為塑身打底衫和塑身內衣。塑身打底衫兼具塑身保暖和搭配及外穿功能,塑身內衣則用於塑形與保暖。
從材質上塑身打底衫多為羊毛等動植物纖維混紡。塑身內衣則多為含萊卡的棉混纖維。
從質地上塑身打底衫多為低壓力高彈性天然纖維。塑身內衣則多為高壓力中低彈性的緻密化纖。
從修飾部位來分塑身打底衫分為矯正型,調節性和遮瑕型。塑身內衣則主要為矯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