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微生物
『壹』 微生物學專業常用知識
比較常用的,也比較基本的是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這些。至於具體的,還得看你研究的方向。生物學里,任何一個分類有都可以涉及很多內容。但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這都是基本的理論知識。基因工程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這是偏理學的。偏工學的微生物的話,常用的就還有發酵工程,發酵設備,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處理技術等。
『貳』 考研:雲南大學微生物
雲南大學071005 微生物學考研
研究方向:
01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化學
02放線菌資源學
03菌根生物學04異常環境微生物學
05微生物發酵工程學
06微生物農葯
07微生物肥料
初試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論
201 英語一
617 普通生物學
826 生物化學
『叄』 微生物學考研情況
微生物學(microbiology)是生物學的分支學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細胞或群體水平上研究各類微小生物(細菌、放線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原生動物以及單細胞藻類)的形態結構、生長繁殖、生理代謝、遺傳變異、生態分布和分類進化等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並將其應用於工業發酵、醫學衛生和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科學。
微生物學專業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真菌及地衣學、微生物資源、分類、系統學、多樣性、群體遺傳與演化、協同代謝分子機理、環境微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系統生物技術、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代謝學、微生物生態學、微生物生化工程、分子病毒學、分子免疫學。
這個要看你研究方向了,總體來說現在研究微生物的人很多,而且因為高通量測序越來越發達,在一個環境中的整體微生物數量極其龐大,99%以上的微生物都是未知的,所以做微生物的在我看來還是有前景的。現在我接觸的比較多的是做環境的,就污染啊,土壤啊這些,這些肯定是最有前景的,畢竟生態循環很大一部分靠微生物嘛,當然,地化的也有一定需要,但大部分老師並不懂微生物,所以他們需要微生物的研究生,真說起來現在很多行業都在往生物學趕,比如說做醫學的,現在很多病都往腸道微生物方面扯,經典的就是肝硬化患者的腸道菌群變化,還有環境上,礦山廢水(AMD)這方面比較厲害,還有海洋,主要是代謝循環之類的。看你想做哪個方向吧,我寫東西都是想到啥寫啥,很少管邏輯的,將就看吧,不懂可以繼續問我。
『肆』 學習微生物與免疫的意義與心得
微生物與免疫學是中葯學專業基礎課,屬限選課程。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術及其初步應用。重點任務是使學生明確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與免疫機制、檢驗診斷要點及特異性防治原則,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嚴謹的科學思維方式,為進一步學習生物制葯工藝學、分子生物學、葯理學等學科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也為開發研製與微生物有關的葯物,保證和控制葯品質量提供良好技術人才,從而更有效地防治疾病,保障人民身體健康。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是即是基礎學科又是應用學科。因此課堂教學要求理論密切聯系實際,要貫徹少而精的原則、注重啟發式教學、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充分利用圖表、幻燈、投影儀、錄像等教學設備,以提高教學效果。 還應注意介紹國內外研究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的最新成果和新進展,不斷地賦予它新的教學內容。
主要研究與醫學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和免疫機制、特異性診斷以及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滅感染性疾病及與之相關的免疫損傷等疾病,達到保障和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的目的。
免疫學是研究宿主免疫系統識別並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的應答過程及機制的科學。以分子、細胞、器官及整體調節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現代免疫學是生命科學中的前沿學科之一,他推動著醫學和生命科學的全面發展。
『伍』 微生物學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1 史前期 約8000-1676,特點是未見微生物個體,各國人民憑實踐經驗利用微生物。2 初創期1676-1861 形態描述階段 特點 自製顯微鏡觀察到細菌等微生物個體。3 奠基期1861-1897 微生物學開始建立(巴斯德 微生物奠基人,科赫 細菌學奠基人)4 發展期1897-1953 生化水平研究階段 特點 發現微生物代謝統一性 普通微生物學開始行成 青黴素的發現 5 成熟期1953-至今 分子生物學水平研究階段 特點 主要是廣泛利用分子生物學理論和現代研究方法
『陸』 微生物學知識點
第一單元:細菌的結構與生理
細菌是原核生物界中的一大類單細胞微生物。
個體形態可分球菌、桿菌和螺形菌,微米,群體形態為菌落(菌苔)
基本結構有細胞壁(肽聚糖)、細胞膜、細胞質和核體
細胞壁:肽聚糖(黏肽)、磷壁酸、脂多糖(內毒素)、染色特性(陽紫陰紅)、L型細菌
質粒:細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閉合環狀雙股DNA分子
特殊結構有鞭毛、菌毛、莢膜和芽孢
莢膜:抵禦吞噬細胞的吞噬(胞內菌感染)
鞭毛:運動器官
菌毛:普通菌毛(黏附)和性菌毛(接合),電子顯微鏡觀察
芽孢:不是繁殖方式,是休眠狀態,是抵抗不良環境的特殊存活形式,以殺滅芽孢作為滅菌或消毒是否徹底的標准。
染色方法:革蘭氏染色、瑞氏染色法、特殊染色
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初染、媒染、脫色、復染)
抗酸染色法:結核分支桿菌(蠟質、糖脂),紅色,3%鹽酸
布氏桿菌:柯茲洛夫斯基染色,紅色
巴氏消毒:低溫長時間,在60℃ 30min
奶牛兩病的檢測:試管凝集試驗和變態反應
生長繁殖基本條件:溫度和酸鹼度
群體生長繁殖:遲緩期、對數期(重點)、穩定期、衰亡期
細菌代謝產物:熱原質(又稱致熱源)、毒素、侵襲性酶類(卵磷脂酶、透明質酸酶)、細菌素與抗生素
細菌分解代謝:I(吲哚)M(甲基紅)Vi(VP試驗)C(枸櫞酸鹽)
大腸桿菌:++--;產氣桿菌: --++
普通肉湯培養基:四種成分
培養基:四種基本成分+(瓊脂)、0.5%(半固體)、1.5%-2%(固體),注意與瓊脂擴散試驗的瓊脂濃度區別(1%)
麥康凱培養基:大腸桿菌(紅色,分解乳糖)、沙門氏菌(無色,不分解乳糖)、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藍灰色)、膽酸鹽(抑制陽性菌)
厭氧培養基:皰肉培養基;洶涌發酵(產氣莢膜梭菌)
細菌在培養基中的生長現象:菌膜(專性需氧菌,分支桿菌等)
第二單元 細菌的感染
正常菌群的作用:頡頏作用、營養作用、免疫作用(非特異性)
內外毒素、類毒素、抗毒素、0.3%~0.4%甲醛
毒血症:即病原菌侵入機體後,僅在局部生長繁殖而不入血,但其產生的外毒素(並非病毒)人血,到達易感組織和細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狀。
第三單元 細菌感染的診斷
樣品保存液:30%無菌甘油緩沖鹽水(細菌)、50%無菌甘油緩沖鹽水(病毒)
利用生化反應對腸道桿菌進行鑒定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特異性IgM抗體,可進行早期診斷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主要擴增DNA
RT-PCR:主要擴增RNA,主要是病毒
第四單元 消毒與滅菌
消毒(殺滅病原微生物)、滅菌(殺滅所有病原微生物)、無菌(狀態)、防腐(抑制物微生物)
熱力滅菌:乾熱和濕熱滅菌;在同一溫度下濕熱效果好
高壓蒸汽滅菌法(121.3 ℃,15~30min):是應用最廣、效果最好的方法
煮沸法:100℃ 30min左右,2%碳酸鈉提高沸點
巴氏消毒法:葡萄酒、牛奶等消毒,低溫長時間(60℃ 30min)、高溫短時間(70℃ 15s)、超高溫瞬時間(132℃ 1-2s)
熱空氣滅菌法:160℃,2h
紫外線:265~266nm,表面消毒(穿透力弱),空間消毒
電離輻射:「冷滅菌」,穿透力強,醫用塑料製品消毒
濾過除菌:0.22~0.45μm,不能除去病毒、支原體
過氧乙酸:過氧化物類,不屬於酸類!!!
氫氧化鈉(燒鹼):2%水溶液殺滅繁殖體和病毒,4%溶液45min殺滅芽孢
一般配成20%的石灰乳塗刷廄舍牆壁、畜欄及地面消毒
熏蒸消毒,溫度應不低於15℃,相對濕度60%~80%
乙醇(75%)、碘酊(2%)
季銨鹽類(改變細菌細胞壁或細胞膜通透性,常用濃度0.1%左右)
『柒』 當微生物學家 有哪些
當代是指從1949年建國至今 。我國當代涌現了大量優秀的人才。他們有地質學專家李四光屬、氣象學家竺可楨、數學家華羅庚、物理學家吳有訓、醫學家林巧稚、天文學家張鈺哲、化工學家侯德榜、農學家丁穎、數學家熊慶來、微生物學家湯飛凡、內科專家張孝騫、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學家梁希、橋梁學家茅以升、物理學家嚴濟慈、物理學家周培源、物理學家楊振寧、物理學家李政道、數學家陳景潤、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捌』 微生物專業屬於哪個門類
微生物屬於:理科門類下的生物學學科。
如果是專升本,一般只要有生物學專業的學校都會有這個專業。
生物學最常見的專業: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專升本不允許換專業。專科期間學的是什麼專業,本科期間還要學什麼專業。
『玖』 微生物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微生物專業就業前景不怎麼樣,選擇時要慎重啊
本科找份工作是沒問題,但是這個行業的工資待遇普遍很低
有點前途的還是要考研,研究生出來待遇會好點,不過發展空間也沒那麼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