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的歷史故事

中國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9 15:25:28

Ⅰ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短

1、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2、劉備三顧茅廬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占據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卧龍崗諸葛草廬山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

3、孫權賠了夫人又折兵

東漢末年三國爭霸時期,孫權想取回荊州,周瑜獻計「假招親扣人質」。諸葛亮識破,安排趙雲陪伴前往,先拜會周瑜的岳父喬公,喬公說動吳國太在甘露寺見面,吳國太真的將孫尚香嫁給劉備。孫權與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4、項羽自刎烏江

秦王朝被推翻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數年戰爭,史稱「楚漢相爭」。在近五年的楚漢戰爭中,項羽由強大轉為弱小,最後被劉邦的軍隊包圍。這則故事記述了項羽的最後一戰,此時他帶著幾十人突圍。逃到烏江邊。最後自刎身亡。

5、匡衡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學習而沒有蠟燭,鄰居家有蠟燭而不逮捕,張衡於是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的。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於是張衡和他的僱工而不要求賠償。主人很奇怪,問他,他說:「我希望得到主人的書都讀的。主人感嘆」,資助寫信,成功大學。

Ⅱ 中國歷史上的名人事跡

1、魯迅理發店理發

在廈門大學教書時,魯迅先生曾到一家理發店理發。理發師不認識魯迅,見他衣著簡朴,心想他肯定沒幾個錢,理發時就一點也不認真。對此,魯迅先生不僅不生氣,反而在理發後極隨意地掏出一大把錢給理發師——遠遠超出了應付的錢。理發師大喜,臉上立刻堆滿了笑。

過了一段日子,魯迅又去理發,理發師見狀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領,滿臉寫著謙恭,「慢工出細活」地理發。不料理畢,魯迅並沒有再顯豪爽,而是掏出錢來一個一個地數給理發師,一個子兒也沒多給。

理發師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樣給,今天怎麼這樣給?」魯迅笑笑:「您上回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這回您認認真真地理,我就認認真真地給。」理發師聽了大窘。

2、魯迅演講軼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請作演講,魯迅也不例外。他演講時旁徵博引,妙趣橫生,常常被掌聲和笑聲包圍。有一次他從上海回到北平,北師大請他去講演,題目是《文學與武力》。

有的同學已在報上看到不少攻擊他的文章,很為他不平。他在講演中說:「有人說我這次到北平,是來搶飯碗的,是『卷土重來』;但是請放心,我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話頓時引得會場上充滿了笑聲。

3、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2歲那年,周恩來離開家鄉,來到了東北。當時的東北,是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爭奪的焦點。他在沈陽下了車,前來接他的伯父指著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

「為什麼?」周恩來不解地問。「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那又是為什麼呢?」周恩來打破砂鍋問到底。「為什麼?中華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背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正大聲吵嚷著什麼。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

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地里,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時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

從租界地回來以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麼。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

那天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

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裡,沒有搶著發言。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的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哈哈哈!」

4、蘇秦頭懸梁

蘇秦,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乘軒里人,他跟隨鬼穀子學習游說術多年後,看到自己的同窗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於是也和張儀告別老師下山。張儀去了魏國,而蘇秦在列國游歷了好幾年,但一事無成,只得狼狽地回到家裡。

蘇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務正業,只知道搬弄口舌。蘇秦聽了這些嘲笑他的話,心裡感到十分慚愧,但他一直想游說天下,謀取功名,於是請求母親變賣家產,然後再去周遊列國。

蘇秦的母親勸阻說:「你不像咱當地人種莊稼去養家口,怎麼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貴呢?那不是把實實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沒有希望的東西嗎?如果到頭來你生計沒有著落,不後悔么?」蘇秦的哥哥、嫂嫂們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蘇秦知道自己這么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但蘇秦揚名天下的雄心壯志仍然不改,於是閉門不出,取出師父臨下山時贈送給他的禮物——姜子牙的《陰符》,晝夜伏案攻讀起來。

蘇秦經常自勉說:「讀書人已經決定走讀書求取功名這條路,如果不能憑所學知識獲取高貴榮耀的地位,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想到這些,蘇秦更加忘我地學習起來。

為了抓緊時間學習,蘇秦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讀書時,把頭發用繩子紮起來,懸在樑上,如果自己一打盹,頭發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

5、呂蒙讀書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卻不愛讀書。於是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大將軍了,肩上擔子很重,一定要多讀讀書,長點見識。」呂蒙便開始讀書。慢慢地,他發現書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

一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灶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後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於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在軍務繁忙之餘,他便一頭鑽進書堆里,如飢似渴地閱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為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Ⅲ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溫酒斬華雄

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5、單刀赴會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Ⅳ 中國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千金一笑

受周幽王喜愛一個女子——褒姒,她長得很美,卻不愛笑。周幽王想:褒姒這么美的女人不願意笑,那可多刻可惜啊!於是周幽王派人貼出:誰能讓褒姒笑,就可以得到千兩金子(其實是銅)。許多人都來試試,可沒有一個人成功。

忽然有一天,一個大臣虢石父對想出了一個主意,周幽王聽後覺得不錯,於是就派人在烽火台上點火。各個諸侯王都帶領人馬匆匆來救,結果並沒有敵人。褒姒看到這種情況,開心大笑。於是賞給虢石父千兩金子。

2、管鮑之交

春秋戰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是合作關系,開始的時候管仲並不得志無論是做買賣還是做事鮑叔牙始終相信他,並給了他竭盡所能的照顧,到最後管仲封侯拜相。

管仲對周圍的人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這才是我的好朋友啊!是人用這個成語形容兩個人的良好的友誼,也是形容對朋友的信任。

3、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贊揚了晏子愛國,機智勇敢,善於辭令。

靈活善辯的外交才能與不懼大國、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諷刺了狂妄自大,傲慢無理,自作聰明的人。

4、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

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後自殺。後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5、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斗,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Ⅳ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神話故事有哪些簡短些的

歷史故事

一、卧薪嘗膽

遠古時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偉、高聳入雲的高山。在山林深處,生活著一群力大無窮的巨人。他們的首領,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孫兒,「信」的兒子,名字叫做誇父。因此這群人就叫誇父族。他們身強力壯,高大魁梧,意志力堅強,氣概非凡。而且還心地善良,勤勞勇敢,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日子。

那時候大地荒涼,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凄苦。誇父為使本部落的人們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跟洪水猛獸搏鬥。誇父常常將捉到的凶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只耳朵上作為裝飾,抓在手上揮舞,引以為榮。

有一年的天氣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烤死莊稼,曬焦樹木,河流乾枯。人們熱得難以忍受,誇父族的人紛紛死去。誇父看到這中情景很難過,他仰頭望著太陽,告訴族人:「太陽實在是可惡,我要追上太陽,捉住它,讓它聽人的指揮。」族人聽後紛紛勸阻。

有的人說:「你千萬別去呀,太陽離我們那麼遠,你會累死的。」有的人說:「太陽那麼熱,你會被烤死的。」

誇父心意已決,發誓要捉住太陽,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為大家服務。他看著愁苦不堪的族人,說:「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誇父告別族人,懷著雄心壯志,從東海邊上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邁開大步追去,開始他逐日的征程。太陽在空中飛快地移動,誇父在地上如疾風似的,拚命地追呀追。他穿過一座座大山,跨過一條條河流,大地被他的腳步,震得「轟轟」作響,來回搖擺。

誇父跑累的時候,就微微打個盹,將鞋裡的土抖落在地上,於是形成大土山。餓的時候,他就摘野果充飢,有時候誇父也煮飯。他用三塊石頭架鍋,這三塊石頭,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幾千米高。

誇父追著太陽跑,眼看離太陽越來越近,他的信心越來越強。越接近太陽,就渴得越厲害,已經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沒有害怕,並且一直鼓勵著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

經過九天九夜,在太陽落山的地方,誇父終於追上了它。紅彤彤、熱辣辣的火球,就在誇父眼前,他的頭上,萬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誇父無比歡欣地張開雙臂,想把太陽抱住可是太陽熾熱異常,誇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黃河邊,一口氣把黃河水之水喝乾;他又跑到渭河邊,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誇父又向北跑去,那裡有縱橫千里的大澤,大澤里的水足夠誇父解渴。

但是,誇父還沒有跑到大澤,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誇父臨死的時候,心裡充滿遺憾,他還牽掛著自己的族人,於是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大片鬱郁蔥蔥的桃林。這片桃林終年茂盛,為往來的過客遮蔭,結出的鮮桃,為勤勞的人們解渴,讓人們能夠消除疲勞,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Ⅵ 中國屈辱的歷史故事

《虎門條約》:一、賠款二千一百萬兩。二、割香港。三、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四、海關稅則詳細載明於條約,非經兩國同意不能修改,是即所謂協定關稅。五、英國人在中國只受英國法律和英國法庭的約束,是即所謂治外法權。六、中、英官吏平等往來。

《辛丑條約》:一、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二、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作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三、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四、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五、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六、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Ⅶ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有哪些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熱點內容
科高教育 發布:2025-05-15 04:51:38 瀏覽:764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5 03:39:22 瀏覽:833
葉開語文 發布:2025-05-15 03:38:08 瀏覽:879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
年度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5-15 02:16:35 瀏覽:334
是在下輸了是什麼梗 發布:2025-05-15 01:59:54 瀏覽:289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
筆畫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15 00:06:14 瀏覽:99
小班幼兒英語 發布:2025-05-15 00:00:31 瀏覽:854
思教育網 發布:2025-05-14 22:14:17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