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歷史復習提綱
⑴ 九年級歷史復習提綱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考綱知識點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時間:公元前五世紀後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內容:擴大公民的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發展文藝;
4、作用:使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頂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時間:7世紀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內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以才選官
②經濟方面: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4、影響:它是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
三、文藝復興(九上P58-59-60)
1、時間:14世紀—17世紀上半葉
2、最先興起的國家:義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義
4、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國別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義大利 創作長詩《神曲》,率先批評教會
達•芬奇 義大利 創作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莎士比亞 英國 創作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四、新航路的開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歐洲商品經濟日益發展和擴大;西歐國家對東方財富的強烈渴望;奧斯曼帝國對東亞商路的控制。
2、客觀條件:指南針的應用;地圓學說的深入人心;航海技術的發展。
3、開辟的過程
航 海 家 哥倫布 迪亞士 達•伽馬 麥哲倫
開辟新航路 發現美洲新大陸 進入印度洋 到達印度 環球航行
4、影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開辟了歐洲人殖民擴張活動的道路;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殖民災禍。
5、比較哥倫布等人的航海與中國鄭和的遠航,有什麼不同?(提示學生從規模、目的、性質、影響等方面分析比較)
航海家 規模 目的 性質 影響
鄭和 船多
人多 宣揚國威加強聯系 友好交往義舉 促進國家友好和經濟文化交流
哥倫布等 船少
人少 開拓市場掠奪財富 殖民擴張活動 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造成殖民災禍
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克倫威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隊打敗了國王軍隊,取得了最後勝利。1649 年,在英國建立了共和國,年就任「護國主」,實行有利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軍事獨裁統治。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
3、1688年宮廷政變:(P69)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國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
4、《權利法案》(P69)①時間:1689 ②目的:限制王權
③作用: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
④意義:標志著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P69)
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六、美國的誕生或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國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來剋星頓槍聲:1775年4月,標志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3、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出生在弗吉尼亞一個種植園主家庭,一直反對英國的殖民侵略。獨立戰爭爆發後,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是司令,並領導美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斗爭,直至勝利。1787年憲法制定後,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並連任第二屆,退休後回到自己的農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標志美國誕生。
5、薩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6、《1787年憲法》:1787年美國制定,規定美國為聯邦制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大權。華盛頓當選為第一屆總統。
7、性質:具有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質
8、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 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推動了歐洲和拉美革命的開展。
七、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人權宣言》:制憲會議發表。它宣稱人們生來是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思想。打擊了法國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推動了革命的發展。
3、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①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
②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③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拿破崙建立,又稱拿破崙帝國。
5、《法典》: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後,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拿破崙頒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崙戰爭:
①拿破崙的早期戰爭是為了打退歐洲的反法同盟對法國的干涉,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性質;後期乘勝擴大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則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②拿破崙把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帶到了法軍所到之處,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拿破崙戰爭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崙的失敗表明,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封建勢力遠遠大於資產階級勢力。
八、「蒸汽時代」的到來(九上P88-90)
1、珍妮機:18 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2、瓦特與蒸汽機:1785年以後,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3、汽船:美國人富爾頓製造。
4、火車的誕生: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 年,這列名為「旅行者號」的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
5、工業革命完成:19 世紀上半期
6、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九、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九上P107-108)
1、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2、《共產黨宣言》
①時間:1848 年
②起草人: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
③作用:《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人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十、美國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即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動就是領導了南北戰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隸,為廢除奴隸制而獻身。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重大貢獻,為美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是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3、《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頒布。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並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宣言的發表,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廣大黑人歡慶解放,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隊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
4、性質: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5、影響: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十一、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時間 :1861年
2、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
3、性質 :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影響:①農奴制的廢除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十二、日本明治維新(九上P118-120)
1、內容: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2、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意義:①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②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③日本強大後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十三、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九上P124-127)
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人類歷史進人了「電氣時代」。
2、「發明大王」愛迪生:1879年研製成功耐用碳絲燈泡。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3、汽車:德國人卡爾•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被稱為「汽車之父」。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田,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4、飛機: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
十四、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九上P131-134)
1、 形成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2、 形成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3、 「三國同盟」由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
4、 「三國協約」由英國、法國、俄國組成。
5、 形成後果: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2、 戰爭的性質:帝國主義國家的掠奪戰爭
3、 導火線: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
4、戰爭的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5、戰爭的影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
②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參戰各國共死傷二干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飢俄、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
十六、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九上P138)
1、18世紀的法國
2、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啟蒙思想的影響(九上P139)
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許多啟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紹到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頓力學理論體系(九上P139)
1、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2、牛頓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在17世紀下半期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3、在數學上主要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建;
4、在力學上,牛頓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休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十九、達爾文與「進化論」(九上P140)
1、英國科學家達爾文 2、著作:《物種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進化論」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中發展的。
4、作用: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
二十、愛因斯坦與相對論(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國的科學家,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
3、作用: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從此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門。
⑵ 初三上冊歷史復習提綱
第10課: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1、文藝復興:14世紀前後首先在義大利開始;
(1)指導思想:人文主義,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重視人的價值;
(2)性質:不是古典文化復興,而是資產階級文化興起,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3)人物:義大利――詩人但丁《神曲》;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英國――莎士比亞《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4)影響: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的開辟:
(1) 原因:商品貿易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歐洲人的尋金熱,《馬可•波羅行紀》的渲染。
(2) 客觀條件:天文、地理知識進步,造船航海技術進步等。
(3)經過: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進入印度洋,發現好望角;②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③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④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
(4)影響:新航路開辟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
2、革命爆發的原因:①17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力量日益壯大,他們要當權,要發展資本主義,這是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而當時的英國國王卻鼓吹「君權神授」,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使社會各種矛盾迅速激化。
3、過程:(1)、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2)、1640年國王召集議會開會,議會要求限制王權,革命爆發;(3)、查理一世挑起內戰;(4)、1649年處死國王,英國宣布為共和國;(5)、克倫威爾就任「護國主」;(6)、1660年封建王朝復辟;(7)、1688年政變,資產階級、新貴族統治確立。
4、結果: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力,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力法案》。因此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統治在英國確立起來了。
5、影響:(1)、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2)、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3)、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第12課 美國獨立戰爭
1、時間:1775 年——1783年
2、原因:① 英屬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② 英國的殖民壓迫 。
3、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階級(代表人物是 華盛頓 )
4、經過:
①、爆發: 來剋星頓 的槍聲( 1775 年 4 月);
②、建軍:任命 華盛頓 為大陸軍總司令(1775年);
③、獨立:《 獨立宣言 》發表;( 1776 年7 月4 日)
④、轉折: 薩拉托加戰役 ;( 1777 年)
⑤、勝利:約克鎮英軍投降;
⑥、承認: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3 年)
⑦、成立政府:制定憲法,成立聯邦政府,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1787 年)
5、意義:(P76)
第13課: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的建立
1、革命爆發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封建專制的矛盾;社會等級森嚴,第三等級與特權等級的對立。
2、 過程:(1)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2)開始的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3)革命綱領: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力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4)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5)雅各賓派專政,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羅伯斯庇爾等人在政變中被送上斷頭台,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
3、歷史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1799年,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建立拿破崙帝國――歷史上稱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在位期間,拿破崙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了《法典》;對外多次打敗歐洲反法同盟的軍隊,乘勝擴大了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所以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既有捍衛大革命的成果打擊歐洲封建統治傳播資本主義的積極成份;又有侵略爭霸的消極成份。
第14課,「蒸汽時代」的到來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時期由工場手工業階段發展到大機器生產階段的一個飛躍,是生產領域里的一場變革又是社會關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1、 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最早出現的工業部門是棉紡織業。
3、重大發明:(1)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標志工業革命的開始。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2)英國機械師瓦特改進了蒸汽機。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3)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機車。此後,鐵路交通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4、1840年前後,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工業革命完成。此後,法國、美國等國也都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世界其他國家或早或晚都進行了工業革命。影響:(1)創造了巨大生產力。(2)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通過各種剝削手段,日益富有;無產階級日益相對貧困,這兩大階級的對立和斗爭逐漸明顯和尖銳。(3)改變世界的面貌:歐美成為強大工業國,而亞非拉則長期貧困、落後。
第15課:血腥的資本積累
1、惡的「三角貿易」:(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銳減,種植園主急需黑人勞動力。(2)線路:從歐洲出發到非洲,俘獲黑人運往美洲出賣,然後把美洲的金銀和工業原料運回歐洲。(3)時間:延續了三百多年。(4)影響:非洲喪失了近億精壯勞力,給黑奴帶來了悲慘的命運;血腥的資本積累促進了當地資本主義的發展。
2、最早進行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國人後來居上,成為「三角貿易」的主要經營者。
3、18世紀後半期,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
4、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活動開始於17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負責英國對印度等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
第16課: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1、玻利瓦爾——「南美的解放者」,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
2、章西女王——印度民族英雄,領導起義軍抗擊英軍對章西的侵犯。
第17課: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1836年—1848年,英國工人掀起了一場規模宏大、持續時間長久的運動——英國的憲章運動。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但沒有成功。
2、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國際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德意志人。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3、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4、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巴黎公社失敗後,公社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國際歌》。
第18課:美國南北戰爭
1、背景(原因):南北經濟制度的矛盾非常尖銳,雙方圍繞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南北方之間的矛盾再也無法調和。
2、導火線:1861年主張廢除奴隸制的林肯就任美國總統。
3、內戰爆發;1861年,南方軍隊挑起內戰,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4、進程:(1)戰爭初期,北方軍事上一再失利。(2)扭轉戰局:1862年,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3)結果:1865年北方獲得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5、意義: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第19課: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
1、俄國廢除農奴制的背景: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緩慢,農奴製成為嚴重的障礙。
2、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3、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這個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4、日本明治維新的背景:閉關鎖國,封建落後;天皇大權旁落,幕府將軍掌握實權;外國勢力入侵。1868年中下級武士以武力推翻幕府統治,後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改革的內容: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允許土地買賣,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鼓勵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意義: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但日本強大起來後,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第20課: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1、19世紀70年代,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歷史進入了「電氣時代」。
2、 美國愛迪生發明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光明。他正式注冊的發明達到1300種之多,被譽為「發明大王」。
3、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以內燃機為動力,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此後經不斷改進,成為一種大眾化的工具。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們之間的交流。
4、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製成了飛機。後來飛機成為人們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第21課:第一次世界大戰
1、背景: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迅猛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為爭奪世界霸權,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活動。
2、爭權奪霸的結果,形成了兩大對立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組成了三國同盟。英國、法國、俄國組成了三國協約。
3、巴爾干半島素有歐洲「火葯桶」之稱。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德、奧匈決定以此事為借口,挑起戰爭。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4、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空前規模的戰爭,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的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5、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大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參加協約國,中國也加入戰爭。1918年11月,德國投降,大戰歷時四年多。影響: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參戰各國共死傷3000多萬人,戰爭、疾病、飢餓奪走1000萬人的生命。
第22課: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1、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批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主張:對封建專制制度,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會的黑暗和腐朽。影響: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為新興資產階級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啟蒙思想促進了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思想解放。
2、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萬有引力;在數學上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立;在力學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3、1859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思想。影響: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轟動了歐洲和整個世界,動搖了神學統治的根基。
4、「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5、愛因斯坦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出生於德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6、「不要希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愛因斯坦
第23課:世界的文化傑作
1、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些作品描寫了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圖景,深刻揭露了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俄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列寧稱托爾斯泰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2、美術名家:梵高,荷蘭人,代表作是《向日葵》,表達出作者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3、音樂家:貝多芬,德國人。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於1804年——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
4、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
⑶ 初三上學期歷史復習提綱
《世界歷史》上冊部分
第五單元 歐美主要國家的社會巨變
一、 文藝復興(P79—81頁)
1、時間:14-16世紀 2、興起地點:義大利 3、指導思想:人文主義精神
4、實質: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5、成就:文學→但丁《神曲》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
藝術:達芬奇→《最後的晚餐》被視為「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和《蒙娜麗莎》
6、作用:在意識形態領域中,沖破了幾百年來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學思想對人的束縛,解放了人的思想,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二、 新航路的開辟P81—83頁
1、原因:(1)根本原因:西歐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發展,對黃金需求增加。(2)奧斯曼帝國控制著東西方貿易的要道。
2、條件:(1)先進的航海知識和造船技術。(2)一定的財力。
3、最先開辟新航路的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4、航海家:(1)哥倫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從歐洲穿越大西洋到美洲。(2)達伽馬在葡萄牙的支持下從歐洲到印度。(3)麥哲倫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環球航行。
5、影響: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海外擴張和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同時,打破了世界各地區間的封閉和孤立狀態,把舊大陸和新大陸聯系在一起,世界歷史邁出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關鍵性一步。
三、《權利法案》:時間:1689年;頒布機構:英國議會頒布;內容:限制國王的立法權、財政權、軍事權和控制議會的權利。意義: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和法律基礎,並為世界上其他國家限制專制王權提供了一個範式。P89
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對封建專制勢力的勝利,是議會對國王的勝利。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這是英國革命對歐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政治影響。也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P89
五、《獨立宣言》:時間:1776年7月4日。頒布機構:第二屆大陸會議。起草人:傑斐遜。內容:譴責了英王對殖民地人民實行的種種暴政,宣告美國獨立;宣布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原則宣告人人生而平等,殖民地人民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意義: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是殖民地人民反英斗爭的旗幟,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鬥志,為實現獨立的崇高目標而英勇奮斗。P92
六、美國獨立戰爭的意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為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推動了18世紀的歐洲革命。P96
七、法國大革命期間,在大資產階級掌權時,頒布《人權宣言》。時間:1789年。頒布機構:制憲議會。內容:宣布人生來是自由的平等的;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天賦而不可剝奪的人權;國家主權屬於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個公民享有言論、出版、著述和信仰自由;財產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意義:是法國大革命綱領性的歷史文件,明確地提出了人權和公民權,闡明了資產階級民主與法制的基本原則,是「新社會的出生證書」。P100頁
八: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是一次歐洲范圍的革命,推動了歐洲各國的反封建斗爭,並為歐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P104
九、評價華盛頓:任大陸軍總司令,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斗爭的勝利;堅持共和制,頒布了第一部成為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組成聯邦政府,並當選首任總統;堅持總統任期制,反對終身制,杜絕了總統任職終身的可能性。P96
十、評價拿破崙:1799年11月,他在大資產階級和軍隊的支持下發動霧月政變,建立軍事獨裁統治;1804年5月,他改共和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制國家---拿破崙帝國;他為法國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機構,採取了許多發展資本主義的有力措施,促進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他制定《拿破崙法典》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為其他國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範本;他發動對外戰爭,打擊了各國舊的封建統治,傳播了革命思想,但同時也掠奪了被佔領國家的財富,激起當地人民的不滿和反抗;1815年6月,拿破崙帝國最終覆滅。P102
第六單元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一、 英國工業革命P111—116頁
1、第一個工業革命的國家是英國,時間是18世紀60年代。首先從棉紡織業開始,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標志工業革命開始。P111
2、1782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機。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最重大的技術發明。作用:蒸汽機作為動力機械廣泛運用到工業各部門及運輸業中,為工業革命注入強大活力,並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一個嶄新的「蒸汽時代」,加速了工業化進程。P113
3、1814年斯蒂芬森研製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1825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從斯托克敦到達林敦,意義是:開創了人類陸地交通新紀元。P115
第七單元
二、《共產黨宣言》:(1)時間:1848年。(2)作者:馬克思和恩格斯。(3)核心思想:科學社會主義理論。(4)意義:是科學共產主義的綱領性文件,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國際工人運動樹立了偉大的戰斗旗幟。P119頁
三、巴黎公社失敗後,歐仁•鮑狄埃創作《國際歌》,表達了無產階級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強決心。P122
第七單元 殖民擴張和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一、三角貿易:(1)最早進行殖民活動的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入侵非洲。(2)販賣黑奴的活動最早見於15世紀,最早進行黑奴貿易的國家是葡萄牙,18世紀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販子是英國。
(3)三角貿易的路線 : 歸程 P130頁。
中程 出程
(4)黑奴貿易的影響:對非洲,使非洲損失1億多人口,造成非洲傳統文明衰落,經濟社會倒退。對美洲,為美洲地區的開發提供了勞動力,非洲文化帶到美洲,對美洲文化的形成、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對歐洲,加速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對當今社會,孳生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P131頁
二、拉丁美洲國家在反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斗爭中傑出的領導人玻利瓦爾,被許多南美洲國家共尊為「解放者」。P133
三、1857年爆發了印度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起義。其中章西女王領導的反抗英國殖民者的斗爭可歌可泣。P137
第八單元 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和擴大
一、 美國南北戰爭P143-147頁
1、起因:北方的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和南方的種植園奴隸制的對立。矛盾的焦點是黑人奴隸制的存廢。
2、林肯在美國南北戰爭的主要活動:(1)1860年11月林肯當選總統,他主張限制奴隸制,成為戰爭爆發的導火線。(2)1861年4月15日,林肯宣布南方7州叛亂州,下令徵召志願軍,為維護聯邦的統一而戰(3)內戰初期,由於林肯政府在解決土地和解放黑人奴隸等重大問題上舉棋不定,致使軍事行動屢屢失利。(4)1862年,林肯政府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扭轉了戰局,加速了北方軍事勝利的進程。(5)1865年1月,國會根據林肯的建議,通過憲法第13條修正案,宣布在全國范圍內廢除奴隸制度。P144-145林肯因為維護了美國國家統一,解放了黑人奴隸,受到了美國人民的愛戴。
3、時間:1862年,文件:《宅地法》初步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阻止了奴隸制向西部的擴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內容: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亂諸州的黑人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可以參加聯邦軍。意義:扭轉了戰局,加速了北方軍事勝利的進程。P145頁
4、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歷史作用: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道路,並為美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P147頁。
二、俄國農奴制改革:
(1):領導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2)時間:1861年3月
(3)內容:廢除農奴制。規定:農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受擁有財產、從事工商等經濟活動,參加選舉等自由權利;地主不得買賣農民或干涉他們的生活;農民交納一定的贖金,可得到一塊分地和宅園地。P152頁。
(4)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改革。
(5)積極作用和局限性: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僱傭勞動力、國內市場、資金以及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加快了俄國工業化的歷史進程。但這次改革很不徹底,農奴制殘余在俄國各個領域大量存在。P152頁。
二、 明治維新P153-157頁
1、 明治初年的改革:
(1)內容: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廢除封建領主土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軍事---改革軍警制度,創辦軍火工業,實行徵兵制,建立新式軍隊和警察制度、文化---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發展現代教育,提高國民知識水平,培養現代化人才。P156頁
(2)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積極作用:「脫亞入歐」,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惟一能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
(1) 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P157頁
對了,向你介紹個網站吧,也挺好挺全面的。
http://www.ehappystudy.com/web/328/
提綱答案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英國的封建專制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線?
蘇格蘭人民起義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時間及爆發標志是什麼?
1640年,長期關閉的議會重新召開
4.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克倫威爾率領議會軍在納西比戰役中擊潰王軍主力。
5.在1649年發生了哪兩件事?
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台,英國成立共和國(克倫威爾為護國主)
6.1688年.宮廷政變,英國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7.《權利法案》頒布的時間,目的,機構,內容,作用。
時間:1689
目的: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或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明確的制約)
機構:英國議會
內容: 固定不經議會的批准,國王不能征稅,也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還規定國王既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
作用: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8.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是什麼?
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1.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
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獨立戰爭的導火線?
波士頓傾茶事件
3.獨立戰爭開始的時間與事件?
1775年4月來剋星頓的槍聲
4.在獨立戰爭中,大陸會議頒布哪一個文件?(文件名稱及頒布時間)
文件什麼內容?作用?
<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內容: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
宣言同時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誕生了.
作用:宣言同時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誕生了.
5.獨立戰爭的轉折點是什麼?
1777年的薩拉托加戰役
6.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7.1787年憲法的內容是什麼?
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
規定美國既是國家元首,有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
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權(也就是所謂的三權分立)
8.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9.美國獨立戰爭的性質,歷史意義什麼?
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
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個民也起了推動作用
1.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時間與事件?
1789年 巴黎人名攻佔巴士底獄
2.法國廢除君主制度的時間?
1792年
3.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
4.在法國大革命中被處死的國王是誰?
路易十六
5.各賓派的領導人是誰?
羅伯斯庇爾
6.法國大革命的意義是什麼?
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
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7.在法國大革命中頒布哪一個文件?(文件是機構,內容,頒布是機構)
<人權宣言>
資產階級頒布的
宣布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作用: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8.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的時間與建立者?
1804年!!!!!!!
拿破崙!!!!!!!
9.拿破崙在位期間採取了哪些措施?拿破崙對外戰爭的性質,范圍,影響
措施:對內頒布<法典>
對外對此打擊歐洲反法同盟的軍隊,乘勝擴大了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
性質;早期戰爭是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打擊歐洲反法同盟對法國革命的干涉,是正義的民族戰爭
但後期戰爭控制了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具有侵略戰爭的性質
范圍: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
影響: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1.工業革命在英國首先發生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①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②圈地運動使大批農民成為僱傭勞動力。③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帶來大量資本。④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⑤形成最大殖民國家,國外市場擴大。
2.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事件與時間?
18世紀60年代"珍妮機"的發明
3.瓦特的成就
改進(或說發明)了蒸汽機
4.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
5.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
6.工業革命中有哪些交通運輸工具得到革新?
火車和汽船
7.英國完成工業革命的時間與標志事件?
1840年前後
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
8.工業革命有何影響?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
是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世界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15]
1.新航路開辟以後,哪些國家先後走上殖民擴張與指明掠奪的道路?
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
2.最先進行奴隸的「三角貿易」的是哪一個國家?誰後來居上?
葡萄牙,,英國,
3.簡述奴隸的「三角貿易」的內容及影響?
內容????是過程吧??
從歐洲出發,乘船到非洲
在非洲通過各種卑鄙的方式擄獲黑人後運往美洲,把黑奴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
然後,在把美洲的金銀和工業原料運回歐洲
影響: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力
促進了歐美當地資本主義的發展
4.哪一個國家在何時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英國
5.英國在印度等亞洲的殖民侵略的機構是什麼?
東印度公司
6.英國在印度的哪一個殖民頭目率領軍隊侵佔孟加拉?
克萊武
17]
1.19世紀三四十年代,工人運動在歐洲蓬勃興起
2.憲章運動發生的時間及有關政治綱領是什麼?
1836--1848
<人民憲章>
3.憲章運動的性質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4.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哪三個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
政治經濟學
科學社會主義
5.《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時間?
1848
6.「五月流血周」發生的時間?
1871,5,21----1971.5.28
7.巴黎公社的意義是什麼?
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公社戰士在強大敵人面前表現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這後人
8.《國際歌》的詞作者?曲作者?
詞:歐仁*鮑狄埃
曲:狄蓋特
[18]
1.美國南北戰爭的斗爭焦點是什麼?
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2.美國南北戰爭的起止時間?
1861----1865
3.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線及爆發事件?
導火線:1861年林肯就任美國總統
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
4.美國南北戰爭中林肯政府頒布了哪兩個文件?(文件的名稱,頒布的時間及其作用)
1862.5.20《宅地法》激起美國人民的革命熱情
1862.9《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激發了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
5.林肯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維護國家統一
解放黑人奴隸
6.美國南北戰爭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經過這場戰爭:北方的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
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有一大障礙
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19]
1.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時間,當時在位的沙皇是誰?
1861
亞歷山大二世
2.1861年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農民獲得「解放」時可得到一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3.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緩慢的原因是什麼?
農奴制的阻礙
5.1861年改革的影響是什麼?
進步性——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是俄國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制殘余
6.19世紀中期的日本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閉關鎖國的,落後的封建國家
7.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從京都遷到東京。
8.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及影響是什麼
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經濟: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
意義:
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漸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但日本強大起來後,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20]
1.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是在何時?
19世紀70年代
2.電力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進入了什麼時代?
電氣時代
3.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供了製造發電機的基本原理
4.誰在何時研製發電機?
1866年,德意志人西門子
5.「發明大王」指的是誰?他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愛迪生
1879年研製成功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了光明
此外,還發明很多電器產品
6.卡爾 • 本茨的成就?
19世紀80年代,設計出內燃機
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
7.汽車的問世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的交流
8.美國在飛機方面有什麼成就?
1903年,萊特兄弟製成飛機………………把人類的理想變成了現實
⑷ 九年級歷史總復習提綱
《世界歷史》第一冊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原因:新航路開辟後,英國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積極發展海外貿易,開展殖民掠奪,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和新生貴族力量日益壯大,他們要掌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障礙.因此,要發展資本主義,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制度來保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總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產關系阻礙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
歷史意義
:a.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1689年,為限制國王權利,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b.它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2.<權利法案>的頒布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為限制國王的權利,確定議會的大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後的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這就使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3.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
英國採用海盜方式,在海上進行搶劫活動.16世紀晚期,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取得了海上霸權,開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動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擴張過程中,英法荷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最後,英國戰勝了荷蘭和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4.來剋星頓的槍聲和美國獨立
a. 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
b. 1775年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整編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c. 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
d. 1777年,在薩拉托加戰役中,美軍打敗英軍,是北美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e.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f. 意義:
1.獨立戰爭使美國贏得了獨立(1787年,美國制定了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實行總統制,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它同時又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對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5.攻佔巴士底獄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6.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成立和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1791年6月,奧地利和普魯士採取軍事行動,幫助路易十六鎮壓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統治,,9月,法國軍隊也把外國軍隊趕出國境,並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資產階級革命高潮過後,法國政局動盪,1799年,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皇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頒布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典>,對外打擊反法聯盟,擴張法國勢力.對外戰爭損害了被侵略地區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遠征俄國失敗,敲響了帝國的喪鍾;在萊比錫戰役中,法軍再次慘敗;1814年反法盟軍開進巴黎,帝國滅亡.
7.英國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場發展到機器大生產的一次革命,,它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
條件:雄厚的資本;充足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和原料;海外貿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紀60年代,英國首先發生了工業革命.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最早出現於棉紡織業.
進程
a.18世紀六七十年代,珍妮紡紗機,水利紡紗等機器相繼問世;80年代,水利織布機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織布的效率
b.機械師瓦特製成了改良蒸氣機,1785年,這種蒸氣機被用來帶動紡織機器,從而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c.蒸氣機的使用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汽船和火車機車相繼誕生.d.19世紀上半期,大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
8.工業革命的影響
影響
a.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b.工業革命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c.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離的整體.
9.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即法國里昂工人的兩次武裝起義,英國工人的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論研究同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聯系在一起,在吸收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意義:使無產階級有了自己強大的思想武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0.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及意義
原因:
北部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南部實行大種植園經濟,以黑人奴隸為主要勞動力.雙方在關稅和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上的矛盾不可調和.
意義:
使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為擺脫落後狀態使俄國成為近代強國,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內容包括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推行學校教育.它實際上是一場封建農奴主推行的富國強兵改革.作用:增強了俄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鞏固了專制統治,為對外擴張准備了條件.
1861年改革
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工業有所發展,但由於農奴制的阻礙,發展極其緩慢.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為維護貴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農奴的生活;農奴可以出錢贖買一塊份地.它實際上是一場沙皇自上而下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作用: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12.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主要內容:
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
意義:
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漸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但日本強大起來後,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世界歷史》第二冊
1.科學成就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科學成就:
a.新能源的發展和利用 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內燃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石油的開采和提煉,石油,電力和煤炭構成了三大能源.
b.新機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 德國的西門子創制了第一輛有軌電車;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導致了汽車和飛機的試製成功.
c.新的信息傳遞工具的發明 19世紀中期,發明了有線電報;19世紀晚期,有線電話和無限電報也研製成功.
影響:
大大促進了生產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廣泛的途徑.
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狀況
19世紀晚期,隨著生產力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其形式有卡特爾,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國和德國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更多地採用新技術,新設備,起點高,發展快,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分別成為世界頭號,二號資本主義工業大國.
英國和法國由於技術裝備落後和過分依賴殖民地,經濟發展緩慢,工業生產被美國,德國趕上和超過.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竭力進行武裝擴張,促進了經濟發展;俄國資本主義雖然有較快的發展,但由於大量封建殘余的存在,仍落後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3.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名稱和主要成員
同盟國集團:
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後來參加到協約國一方)
協約國集團:
英國,法國,俄國
4.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西線三大戰役
1914年6月底,一個塞爾維亞青年在薩拉熱窩街頭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薩拉熱窩事件.
西線三大戰役:
交戰雙方是英法和德國,分別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5.美國參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
大戰爆發時,美國利用中立的地位與交戰國做生意,通過出售軍火,提供貸款,大發橫財,國力大增.1917年,在交戰雙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時候,美國加入協約國,終於參戰了.美國的參戰無論在政治,軍事還是財力方面,使協約國受益極大.
一戰性質:
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6.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經濟陷於全面崩潰,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資產階級政府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並用武力鎮壓革命群眾.1917年11月7日,在列寧親自領導下,十月革命武裝起義取得勝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人民委員會,推出」一戰」,頒布了沒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的<土地法令>.
蘇聯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28年和1933年的兩國五年計劃,其重點都是重工業,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蘇聯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1937年蘇聯基本完成了農業集體化.同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的確立.
7.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
1919年1-6月,參加國有27個,英國,法國,美國三國成為和會的主宰.其主要內容有:同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分別和德國盟國簽訂一系列和約,它們和對德和約共同構成了凡爾賽體系.決定成立制裁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1920年成立,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列強維護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工具).確定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和約內容見初三<世界歷史>第二冊35頁)
8.華盛頓會議
在美國倡議下召開,共有九國國家參加,美,英,日三國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簽訂了<四國條約>,相約互相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區域屬地的權益.美,英,日,法,意五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規定了五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比例.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實際上成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最終確立了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9.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從美國開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有三大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
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經濟危機.其內容有:金融方面,首先從金融業開始,使私人現款重新流通;農業方面,政府讓農民縮減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撥款補償;工業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國家對工業的調整,1933年國會通過工業復興法,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社會賑濟方面,新建許多公共工程,以減少失業隊伍,刺激消費和生產.
評價:
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資本主義統治得到穩定;
b.資本主義制度沒有改變,產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國建立法西斯專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
希特勒的上台執政,標志著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軍部控制的內閣上台,標志著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國結成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成為「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
11.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因:
a.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意日建立和強化了法西斯專政,瘋狂對外侵略;
b.英法美的縱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戰的爆發.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大戰全面爆發;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聯軍民英勇捍衛國土,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1942年初,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43年9月義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開開羅會議,發表了<開羅宣言>,為戰後處理日本問題提供了依據;美,英,蘇在伊朗德黑蘭舉行了會議,確定了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
1945年初,美,英,蘇三國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達成重大協議:德國由美蘇英分區佔領;蘇聯參加對日作戰;成立聯合國.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
12.二戰後蘇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措施和影響
從1946年起開始執行第四個五年計劃,在斯大林領導下,集中精力恢復並發展經濟,重工業和國防工業是蘇聯工業的發展重點.蘇聯人民取得了經濟振興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業有較大發展,加強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吸引力.
13.」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1967年,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國際地位,促進經濟的發展,加強互相間的合作,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等六國發起建立了」歐洲共同體」組織.」歐共體」建立後,成員國數目不斷增加,相互之間的合作日益密切,促進了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也提高了歐共體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美國霸權政策的體現: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歐洲推行」冷戰」政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的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敵對行動).
美國通過提供經濟援助,抵擋蘇聯和社會主義力量的沖擊,控制西歐各國.
為了進一步控制西歐,對歐洲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包圍,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0世紀50.60年代,發動了侵略朝鮮和越南戰爭.
美蘇爭霸: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國立的增強,蘇聯也走上了霸權主義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70年代末,蘇聯出兵佔領了阿富汗,企圖建立在南亞和波斯灣地區的霸權;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美蘇爭霸嚴重威脅世界和平,也給兩國本身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蘇聯力不從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變稱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興起
二戰後亞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運動;
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把原來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
⑸ 初中歷史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1、中英鴉片戰爭(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2)導火線:1839年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
(3)主要經過:1840年6月,英國挑起戰爭。1842年8月,英艦開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簽訂《南京條約》。
(4)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④協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5)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參戰國家: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
(3)主要經過:1856年10月英、法發動,1860年,英、法軍隊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俄國趁火打劫,共割佔了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4)影響: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
3、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1862年,太平軍在慈溪戰斗中,擊斃了洋槍隊頭目華爾。
4、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陰謀,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左宗棠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除沙俄強占的伊犁地區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2)經過:1894年,日本佔領朝鮮,侵略中國,在黃海戰役中,鄧世昌英勇抗敵,以身殉國,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同年4月,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戰爭結束。
(3)《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地——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 ②賠款——2億兩白銀
③開放通商口岸 ④設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廠
(4)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
(1)起因:從1898年起,義和團掀起了一場反帝愛國運動,威脅到列強在華利益。
(2)經過:1900年由西摩爾率八國聯軍入侵,攻佔天津,隨後攻陷北京,慈禧太後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3)《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經濟—賠款白銀4.5億兩 ②政治—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外交—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④軍事—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列強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4)影響:《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7、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 (2)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3)學習對象:西方先進生產技術 (4)領導階級:地主階級
(5)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6)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8)主要內容: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主要有安慶內軍機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簡稱「兩局一所」)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民用工業,主要有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後來還籌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興辦了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
(9)結果:甲午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標志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10)性質:封建統治者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
(11)評價:消極: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積極: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工業,客觀上為中
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西方列強、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製作用。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8、戊戌變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4)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君主立憲制)
(5)主要經過:序幕—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發起「公車上書」。
↓
發展—康有為、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後更名為《中外紀聞》),組織強學
會,宣傳變法,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
高潮—1898年,光緒帝發布變法法令,前後持續103天,
↓ 史稱「百日維新」(又叫戊戌變法)
結束—1898年9月,慈禧太後發政變,囚禁光緒帝,譚
嗣同等六人被殺害,變法失敗。
(6)「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
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文化教育上—開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創辦報刊。
(7)性質:資產階級領導的一場政治改良運動。
(8)失敗原因:①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沒有實權的皇帝。
②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極力反對。
(9)歷史意義: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使資產階級的斗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派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孫中山
(4)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5)機關刊物—《民報》
(6)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7)主要經過:①革命准備—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
體興中會;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
立了中國同盟會。(意義:大大推進了全國
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②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
發動起義,佔領楚望台軍械所,到11日,
起義軍完全佔領武昌城,史稱「辛亥革命」。
③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
國正式成立,這一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④結 束—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
(8)歷史意義: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
建社會的性質,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
10、新文化運動(1915年—20世紀20年代)
(1)領導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4)性質:思想解放運動
(5)旗幟:「民主」和「科學」 (6)宣傳陣地:《新青年》
(7)主要內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對」
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
爾會維主義的勝利》,頌揚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釗又在北京
創辦了《每周評論》。
(8)意義:①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②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9)局限性:對東西方文化有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
第三單元 新民主義革命的興起
11、五四愛國運動(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3)斗爭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
(4)經過: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爭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以罷課為主要斗爭方式
1919年6月初以後,斗爭中心轉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成為主要斗爭方式。
(5)結果: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在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③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6)性質: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7)意義: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時間:1921年7月 (2)地點:上海,後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
(3)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
(4)內容:①通過了黨的綱領—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實現共產主義
②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③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5)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了。
13、北伐戰爭
(1)1924年5月,黃埔軍校在廣州成立,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2)北伐戰爭
①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②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③主戰場:湖南、湖北 ④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戰役(葉挺獨立團)
⑤戰果: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⑥結局:蔣介石、汪精衛等突然叛變革命,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3)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
14、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
15、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隨後率領部隊向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6、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起義軍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17、紅軍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嚴重失利,被迫長征。
(2)經過:瑞金出發→挺進湘西→沖破四道封鎖線→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吳起鎮→甘肅會寧(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
(3)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解決了博古等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的軍事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②意義: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長征勝利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5)長征精神:艱苦奮斗、百折不撓,嚴守紀律,不怕犧牲,堅定信念,以苦為樂等。
第四單元 抗日戰爭(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8、1931年9月18日,日軍有預謀地製造了柳條湖事件,並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了,由於蔣介石下令不抵抗,不到半年,東三省完全淪陷,共產黨員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九•一八事變拉開了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序幕。
19、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國已成為當務之急。
②催化劑—受中共呼籲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
③直接原因—蔣介石拒絕張、楊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建議。
(2)目的:逼蔣抗日
(3)經過:張學良,楊虎城聯合行動,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4)解決: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派周恩來到西安調停,最後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5)意義: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0、1937年7月7日,日軍突然進攻盧溝橋,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21、盧溝橋事變後,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爭。
22、盧溝橋事變以後,日軍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國民政府被迫遷都重慶。
23、1937年9月的「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天李宗仁將軍指揮的台兒庄戰役,殲敵一萬多人,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
24、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頑強抗戰,成為抗擊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延安是敵後戰場的戰略總後方。
25、為了粉碎敵人「囚籠」政策,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發動了「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26、中共七大
(1)時間:1945年4月 (2)地址:延安
(3)背景:抗戰即將勝利
(4)中心任務: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
(5)內容: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參見P82)
(6)意義: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27、抗日戰爭的勝利
(1)原因:①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非正義,失道寡助;中國的抗日是正
義戰爭,得道多助。
②美蘇的配合與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③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敵後抗日武裝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④國共合作,全民族抗戰。
(2)經過:①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
②蘇聯進攻在中國東北的日軍;
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始由局部反攻轉入大反攻。
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戰取得偉大勝利。
(3)啟示:反對戰爭,珍惜和平;勿忘國恥,發奮圖強;警惕日本軍國主
義復活等。
(4)意義:①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雪了百年恥辱。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
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五單元 解放戰爭的勝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
28、重慶談判(1945年8月—1946年1月)
(1)背景: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蔣介石在美國支撐下,陰謀發動內戰。
(2)目的——蔣介石:為發動內戰贏得時間,欺騙人民
毛澤東: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3)結果: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陪同下,赴重慶談判,國共雙方達成「雙十協定」。
29、1940年6月,蔣介石對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3月國民黨大舉進攻陝甘寧解放區,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陝北。
30、1947年夏,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開辟大別山根據地,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31、從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共殲敵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
32、遼沈戰役(東北解放軍)先後解放了錦州、長春、沈陽和東北全境;淮海戰役(中原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殲敵最多,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平津戰役(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先後攻克張家口、天津和平解放北平,使華北全境解放。
33、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標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台。
34、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原因
(1)共產黨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主要原因) (2)廣大解放軍戰士英勇善戰
(3)黨中央正確的戰略戰術 (4)國民黨統治腐敗,土氣低落
35、啟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⑹ 九年級人教版歷史復習提綱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考綱知識點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時間:公元前五世紀後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內容:擴大公民的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發展文藝;
4、作用:使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頂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時間:7世紀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內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以才選官
②經濟方面: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4、影響:它是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
三、文藝復興(九上P58-59-60)
1、時間:14世紀—17世紀上半葉
2、最先興起的國家:義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義
4、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國別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義大利 創作長詩《神曲》,率先批評教會
達•芬奇 義大利 創作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莎士比亞 英國 創作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四、新航路的開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歐洲商品經濟日益發展和擴大;西歐國家對東方財富的強烈渴望;奧斯曼帝國對東亞商路的控制。
2、客觀條件:指南針的應用;地圓學說的深入人心;航海技術的發展。
3、開辟的過程
航 海 家 哥倫布 迪亞士 達•伽馬 麥哲倫
開辟新航路 發現美洲新大陸 進入印度洋 到達印度 環球航行
4、影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開辟了歐洲人殖民擴張活動的道路;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殖民災禍。
5、比較哥倫布等人的航海與中國鄭和的遠航,有什麼不同?(提示學生從規模、目的、性質、影響等方面分析比較)
航海家 規模 目的 性質 影響
鄭和 船多
人多 宣揚國威加強聯系 友好交往義舉 促進國家友好和經濟文化交流
哥倫布等 船少
人少 開拓市場掠奪財富 殖民擴張活動 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造成殖民災禍
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克倫威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隊打敗了國王軍隊,取得了最後勝利。1649 年,在英國建立了共和國,年就任「護國主」,實行有利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軍事獨裁統治。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
3、1688年宮廷政變:(P69)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國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
4、《權利法案》(P69)①時間:1689 ②目的:限制王權
③作用: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
④意義:標志著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P69)
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六、美國的誕生或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國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來剋星頓槍聲:1775年4月,標志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3、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出生在弗吉尼亞一個種植園主家庭,一直反對英國的殖民侵略。獨立戰爭爆發後,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是司令,並領導美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斗爭,直至勝利。1787年憲法制定後,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並連任第二屆,退休後回到自己的農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標志美國誕生。
5、薩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6、《1787年憲法》:1787年美國制定,規定美國為聯邦制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大權。華盛頓當選為第一屆總統。
7、性質:具有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質
8、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 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推動了歐洲和拉美革命的開展。
七、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人權宣言》:制憲會議發表。它宣稱人們生來是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思想。打擊了法國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推動了革命的發展。
3、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①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
②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③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拿破崙建立,又稱拿破崙帝國。
5、《法典》: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後,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拿破崙頒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崙戰爭:
①拿破崙的早期戰爭是為了打退歐洲的反法同盟對法國的干涉,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性質;後期乘勝擴大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則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②拿破崙把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帶到了法軍所到之處,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拿破崙戰爭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崙的失敗表明,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封建勢力遠遠大於資產階級勢力。
八、「蒸汽時代」的到來(九上P88-90)
1、珍妮機:18 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2、瓦特與蒸汽機:1785年以後,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3、汽船:美國人富爾頓製造。
4、火車的誕生: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 年,這列名為「旅行者號」的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
5、工業革命完成:19 世紀上半期
6、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九、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九上P107-108)
1、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2、《共產黨宣言》
①時間:1848 年
②起草人: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
③作用:《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人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十、美國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即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動就是領導了南北戰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隸,為廢除奴隸制而獻身。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重大貢獻,為美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是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3、《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頒布。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並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宣言的發表,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廣大黑人歡慶解放,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隊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
4、性質: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5、影響: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十一、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時間 :1861年
2、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
3、性質 :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影響:①農奴制的廢除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十二、日本明治維新(九上P118-120)
1、內容: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2、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意義:①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②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③日本強大後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十三、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九上P124-127)
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人類歷史進人了「電氣時代」。
2、「發明大王」愛迪生:1879年研製成功耐用碳絲燈泡。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3、汽車:德國人卡爾•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被稱為「汽車之父」。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田,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4、飛機: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
十四、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九上P131-134)
1、 形成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2、 形成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3、 「三國同盟」由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
4、 「三國協約」由英國、法國、俄國組成。
5、 形成後果: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2、 戰爭的性質:帝國主義國家的掠奪戰爭
3、 導火線: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
4、戰爭的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5、戰爭的影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
②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參戰各國共死傷二干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飢俄、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
十六、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九上P138)
1、18世紀的法國
2、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啟蒙思想的影響(九上P139)
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許多啟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紹到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頓力學理論體系(九上P139)
1、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2、牛頓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在17世紀下半期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3、在數學上主要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建;
4、在力學上,牛頓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休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十九、達爾文與「進化論」(九上P140)
1、英國科學家達爾文 2、著作:《物種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進化論」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中發展的。
4、作用: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
二十、愛因斯坦與相對論(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國的科學家,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
3、作用: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從此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門。
⑺ 九年級歷史復習提綱,要具體內容。
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一課文藝復興
1、時間:14—17世紀
最早興起的國家:義大利
2、核心:人文主義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藝復興先驅
②代表作:《神曲》(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⑵達•芬奇:①地位:義大利最著名畫家.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
⑶莎士比亞:①地位:英國最著名的文學家
②代表作:《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四大悲劇」
4、性質:是資產階級叩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
5、意義或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第二課新航路開辟
1、時間:15-17世紀
2、條件:⑴歐洲造船航海技術的進步
⑵歐洲人對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圓說)
⑶羅盤針、航海知識與地理知識在歐洲傳播
3、哥倫布主要活動:
⑴堅信地球是圓的,認為從歐洲出發,一直向西航行能到達東方。
⑵目的: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航路
(3)活動:1492年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光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廣大地區、都成為西班牙殖民地.(他稱美洲土著故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島嶼為「西印度群島」).
4、影響:P11
第三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時間: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3、斗爭兩大陣營:以國王為主的封建勢力和以國會代表的新貴族
4、斗爭焦點:圍繞限制王權和保證國會權力
5、經過: ⑴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⑵1649年1月,處死查理一世,封建統治被推翻,英國進入「共和時代」
⑶年,克倫威爾實行獨裁統治
(4)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5)1688年,光榮革命,詹姆士二世流亡法國
(6)1689年,國會制定並批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6、《權利法案》內容:P17
7、歷史意義:P17最後一段
第四課美國獨立戰爭
1、時間:1755年4月19日---------1783年
2、開始標志:來剋星頓槍聲
3、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4、領導人:華盛頓
5、軍隊:1776年第二屆大陸會議組建大陸軍,華盛頓為總司令
6、重要文件:《獨立宣言》
⑴頒布時間:1776年7月4日
⑵頒布機構:第二屆大陸會議
⑶起草人:傑斐遜
⑷主要內容:P21
⑸意義: ①宣告了美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誕生(7月4日為國慶日)
②確立了「自由、平等」原則③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7、戰爭轉折點:1777年10月薩拉托加戰役
8、戰爭結果: ⑴1781年10月 英軍康華利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
⑵1783年美英簽署《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9、性質: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
第五課法國大革命
1、時間: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為法國國慶日)
2、開始標志: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3、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
4、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
5、頒布文件:《人權宣言》頒布機構:制憲會議
(1)主要內容: ①人們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不可剝奪人權②主權源於國民,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論、出版自由③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評價:
進步性:倡導自由平等天賦權利,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是法國大革命中理論旗幟綱領性文件.
局限性:財產權是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說明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
6、結束: 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結束
7、法國大革命影響:P29
第六課拿破崙帝國
1、建立:
⑴奪權:1799年11月9號 標志:「霧月政變」 拿破崙第一次執政
⑵帝國:1804年5月 法蘭西第一帝國
2、鞏固統治措施:
⑴制定和頒布法律:
①時間:1804-1810年
②法律:《民法典》、《商法典》、《利法典》
⑵《拿破崙法典》
①內容: a.確立民事權利平等b.廢除貴族特權c.財產所有權無限制d.契約自由
②評價: 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財產所有權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律形式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打擊了封建勢力,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帶上資產階級的烙印。
3、拿破崙對外戰爭:
進步作用:
多次打垮反法同盟,保衛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同時將大革命成果傳播到歐洲各國,促進了歐洲封建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秩序
侵略作用:
威脅了歐洲所有國家的主權,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的利益,遭到了歐洲各國人民的聯合抵抗, 最終導致帝國的崩潰和封建王朝的復辟。
第八課第一次工業革命
1、開始: ⑴時間: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
⑵主要標志:機器(珍妮機)的發明和使用
⑶國家與行業:最早發生於英國,首先從棉紡織業開始
2、重大發明成果: ⑴凱伊-----飛梭(1733)
⑵哈格里夫斯----珍妮機 ⑶瓦特----改良蒸汽機
⑷富爾頓----汽船 ⑸史蒂芬孫---蒸汽機車(火車) 3、重大影響(後果)P46
第十七、十八課第二次工業革命
1.開始:: ⑴時間: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
2.電氣時代主要標志:電的發明和廣泛應用
3.主要表現:⑴新能源的發明和使用 ⑵新機器和新產品的創制⑶新交通運輸工具的出現
⑷遠距離傳遞信息的技術和新設備的發明與應用
4.重大發明成果:
(1)愛迪生: :稱為「發明大王」
成果:電燈、留聲機、蠟紙、油印機
⑶交通工具: ①汽車:1885年 卡爾•本茨-----汽油內燃機汽車
②1913年 福特-----首先在汽車生產中使用流水線裝配工藝
③飛機:萊特兄弟-----1903年發明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被譽為「航空飛行器的先驅」
⑷電器:電燙斗、洗衣機、電風扇、電冰箱.
第十一課開辟新時代的「宣言」
1.時間:1848年2月
2.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3.創立者:馬克思、恩格斯
4.主要內容:⑴分析了階級和階級斗爭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⑵提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美好理想
⑶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同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5.歷史意義: ⑴是第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著作⑵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⑶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⑷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思想武器
第十二課巴黎公社運動
1.爆發時間:1871年3月18日
2.政權成立:1871年3月28日
3.斗爭性質:是無產階級通暴力革命奪取政權的第一次嘗試
4.政權性質:事代表工人階級的政權(或無產階級的政權)
5.革命措施:
⑴廢除一切舊政府機構,建立新的國家政權
⑵沒收逃亡資本家工廠,歸工人合作社管理⑶實行保護勞動人民利益的一系列經濟措施
6.失敗: ⑴時間:1871年5月28日⑵標志:「五月流血周」
7.《國際歌》:又名《英特納雄奈爾》
⑴詞作者:鮑狄埃 ⑵曲作者:狄蓋特
第十四課俄國農奴制改革
1、原因:
根本原因:俄國農奴制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戰爭的失敗,使社會矛盾激化.
2、時間:1861年3月3日
3、目的: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增強國家實力,避免人民革命的發生
4、改革形式:自上而下
5、開始標志:亞歷山大二世頒布廢除農奴製法令
6、主要內容:1)農民獲得人生自由;2)農民以贖買的方式分到一塊宅旁園地,只有使用權;3)解放後的農民要歸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7、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8、實質: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結起來對農民進行雙重的敲詐與掠奪
9、歷史作用:1)俄國廢除了農奴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2)對俄國實現近代化目標具有積極作用;3)局限性:農民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沙皇專制制度沒發生本質性變化,近代化步伐沉重緩慢;人民群眾缺乏發基本民主權。
第十五課美國內戰
1、原因:根本原因:南北雙方政治經濟矛盾阻礙美國資本主義發展。
2、矛盾焦點: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3、導火線:1860年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
4、開始標志:1861年4月南方發動叛亂,向北方發動進攻
5、領導人:林肯
6、戰爭過程:爆發:1861年4月南方發動軍事進攻,林肯政府被迫迎戰
轉折:1862年頒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結果:1865年北方勝利
7、性質: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8、歷史作用P81
第十六課日本明治維新
1、原因:幕府統治障礙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
2、時間:1868年
3、目的:變法圖強,富國強兵,鞏固明治政府的統治。
4、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5、主要內容:
政治: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權;
經濟: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殖產興業,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允許土地私有和買賣,實行地稅改革;
軍事:模仿西方國家,實行徵兵制,建立常備軍;建立警察制度,以維護治安;
社會生活、文化教育: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
6、歷史意義:
積極:廢除了封建政治制度,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
擺脫了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
局限性:保留大量的封建殘余,走上了一條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成為亞洲和平的一個新威脅
第十九、二十課第一次世界大戰
1、原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具體原因: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
同盟國:1879年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
協約國: 1907年英國、法國、俄國
直接原因:(導火線)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
2、重大戰役:凡爾登戰役
3、戰爭性質:帝國主義國家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
4、一戰影響: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物質破壞和精神損失,是人類一場巨大災難;客觀上推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引發了俄國的十月革命;www.xkb1.com
第二十二課世界近代歐洲思想解放運動
1、文藝復興:14—17世紀,最先興起於義大利 代表人物: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
核心:人文主義
2、啟蒙運動:17—18世紀,代表人物: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
核心:理性主義
啟蒙運動
1、時間:17——18世紀
2、核心:理性主義1)承認事物的規律是客觀的2)主張用科學知識來認識客觀事物
3)堅決反對和批判「信仰高於知識」的宗教觀念
3、代表人物: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
4、性質:17——18世紀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5、影響:1)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宣揚資產階級思想,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動搖了封建統治
2)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
3)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了理論前提
六、世界近代的科學、思想與文化藝術成就新課標第一網
人物 國藉 稱謂 主要作品 成就及藝術特色
思
想
領
域
伏爾泰
法國 啟蒙思想家 《俄狄浦斯》
批判封建專制制度,特別是反對天主教會思想,被稱為「啟蒙運動的開拓者」
科
學
領
域
牛頓
英國
偉大物理學家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建立了牛頓經典力學體系,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
達爾文
英國
生物學家 《物種起源》
提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點,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
愛因斯坦 德國 物理學家 提出著名的「相對論」
⑻ 初三歷史復習提綱
《世界歷史》上冊部分
第五單元 歐美主要國家的社會巨變
一、 文藝復興(P79—81頁)
1、時間:14-16世紀 2、興起地點:義大利 3、指導思想:人文主義精神
4、實質: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5、成就:文學→但丁《神曲》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
藝術:達芬奇→《最後的晚餐》被視為「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和《蒙娜麗莎》
6、作用:在意識形態領域中,沖破了幾百年來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學思想對人的束縛,解放了人的思想,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二、 新航路的開辟P81—83頁
1、原因:(1)根本原因:西歐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發展,對黃金需求增加。(2)奧斯曼帝國控制著東西方貿易的要道。
2、條件:(1)先進的航海知識和造船技術。(2)一定的財力。
3、最先開辟新航路的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4、航海家:(1)哥倫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從歐洲穿越大西洋到美洲。(2)達伽馬在葡萄牙的支持下從歐洲到印度。(3)麥哲倫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環球航行。
5、影響: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海外擴張和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同時,打破了世界各地區間的封閉和孤立狀態,把舊大陸和新大陸聯系在一起,世界歷史邁出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關鍵性一步。
三、《權利法案》:時間:1689年;頒布機構:英國議會頒布;內容:限制國王的立法權、財政權、軍事權和控制議會的權利。意義: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和法律基礎,並為世界上其他國家限制專制王權提供了一個範式。P89
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對封建專制勢力的勝利,是議會對國王的勝利。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這是英國革命對歐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政治影響。也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P89
五、《獨立宣言》:時間:1776年7月4日。頒布機構:第二屆大陸會議。起草人:傑斐遜。內容:譴責了英王對殖民地人民實行的種種暴政,宣告美國獨立;宣布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原則宣告人人生而平等,殖民地人民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意義: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是殖民地人民反英斗爭的旗幟,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鬥志,為實現獨立的崇高目標而英勇奮斗。P92
六、美國獨立戰爭的意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為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推動了18世紀的歐洲革命。P96
七、法國大革命期間,在大資產階級掌權時,頒布《人權宣言》。時間:1789年。頒布機構:制憲議會。內容:宣布人生來是自由的平等的;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天賦而不可剝奪的人權;國家主權屬於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個公民享有言論、出版、著述和信仰自由;財產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意義:是法國大革命綱領性的歷史文件,明確地提出了人權和公民權,闡明了資產階級民主與法制的基本原則,是「新社會的出生證書」。P100頁
八: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是一次歐洲范圍的革命,推動了歐洲各國的反封建斗爭,並為歐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P104
九、評價華盛頓:任大陸軍總司令,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斗爭的勝利;堅持共和制,頒布了第一部成為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組成聯邦政府,並當選首任總統;堅持總統任期制,反對終身制,杜絕了總統任職終身的可能性。P96
十、評價拿破崙:1799年11月,他在大資產階級和軍隊的支持下發動霧月政變,建立軍事獨裁統治;1804年5月,他改共和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制國家---拿破崙帝國;他為法國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機構,採取了許多發展資本主義的有力措施,促進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他制定《拿破崙法典》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為其他國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範本;他發動對外戰爭,打擊了各國舊的封建統治,傳播了革命思想,但同時也掠奪了被佔領國家的財富,激起當地人民的不滿和反抗;1815年6月,拿破崙帝國最終覆滅。P102
第六單元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一、 英國工業革命P111—116頁
1、第一個工業革命的國家是英國,時間是18世紀60年代。首先從棉紡織業開始,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標志工業革命開始。P111
2、1782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機。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最重大的技術發明。作用:蒸汽機作為動力機械廣泛運用到工業各部門及運輸業中,為工業革命注入強大活力,並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一個嶄新的「蒸汽時代」,加速了工業化進程。P113
3、1814年斯蒂芬森研製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1825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從斯托克敦到達林敦,意義是:開創了人類陸地交通新紀元。P115
第七單元
二、《共產黨宣言》:(1)時間:1848年。(2)作者:馬克思和恩格斯。(3)核心思想:科學社會主義理論。(4)意義:是科學共產主義的綱領性文件,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國際工人運動樹立了偉大的戰斗旗幟。P119頁
三、巴黎公社失敗後,歐仁•鮑狄埃創作《國際歌》,表達了無產階級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強決心。P122
第七單元 殖民擴張和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一、三角貿易:(1)最早進行殖民活動的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入侵非洲。(2)販賣黑奴的活動最早見於15世紀,最早進行黑奴貿易的國家是葡萄牙,18世紀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販子是英國。
(3)三角貿易的路線 : 歸程 P130頁。
中程 出程
(4)黑奴貿易的影響:對非洲,使非洲損失1億多人口,造成非洲傳統文明衰落,經濟社會倒退。對美洲,為美洲地區的開發提供了勞動力,非洲文化帶到美洲,對美洲文化的形成、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對歐洲,加速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對當今社會,孳生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P131頁
二、拉丁美洲國家在反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斗爭中傑出的領導人玻利瓦爾,被許多南美洲國家共尊為「解放者」。P133
三、1857年爆發了印度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起義。其中章西女王領導的反抗英國殖民者的斗爭可歌可泣。P137
第八單元 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和擴大
一、 美國南北戰爭P143-147頁
1、起因:北方的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和南方的種植園奴隸制的對立。矛盾的焦點是黑人奴隸制的存廢。
2、林肯在美國南北戰爭的主要活動:(1)1860年11月林肯當選總統,他主張限制奴隸制,成為戰爭爆發的導火線。(2)1861年4月15日,林肯宣布南方7州叛亂州,下令徵召志願軍,為維護聯邦的統一而戰(3)內戰初期,由於林肯政府在解決土地和解放黑人奴隸等重大問題上舉棋不定,致使軍事行動屢屢失利。(4)1862年,林肯政府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扭轉了戰局,加速了北方軍事勝利的進程。(5)1865年1月,國會根據林肯的建議,通過憲法第13條修正案,宣布在全國范圍內廢除奴隸制度。P144-145林肯因為維護了美國國家統一,解放了黑人奴隸,受到了美國人民的愛戴。
3、時間:1862年,文件:《宅地法》初步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阻止了奴隸制向西部的擴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內容: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亂諸州的黑人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可以參加聯邦軍。意義:扭轉了戰局,加速了北方軍事勝利的進程。P145頁
4、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歷史作用: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道路,並為美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P147頁。
二、俄國農奴制改革:
(1):領導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2)時間:1861年3月
(3)內容:廢除農奴制。規定:農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受擁有財產、從事工商等經濟活動,參加選舉等自由權利;地主不得買賣農民或干涉他們的生活;農民交納一定的贖金,可得到一塊分地和宅園地。P152頁。
(4)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改革。
(5)積極作用和局限性: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僱傭勞動力、國內市場、資金以及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加快了俄國工業化的歷史進程。但這次改革很不徹底,農奴制殘余在俄國各個領域大量存在。P152頁。
二、 明治維新P153-157頁
1、 明治初年的改革:
(1)內容: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廢除封建領主土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軍事---改革軍警制度,創辦軍火工業,實行徵兵制,建立新式軍隊和警察制度、文化---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發展現代教育,提高國民知識水平,培養現代化人才。P156頁
(2)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積極作用:「脫亞入歐」,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惟一能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
(1) 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P157頁
⑼ 九年級歷史復習提綱(詳細點)
九年級上冊歷史科復習提綱
第1課 人類的形成
一、人類的出現
1、現代人類從非洲南方古猿進化而來(屬「正在形成中的人」)。
2、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3、直立人已經學會使用火。
4、三大人種(即黃種、白種、黑種人)
形成的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
二、氏族社會
1、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相
同
點 都是按一定血緣關系結合在一起的群體
都是原始社會的基本單位
人民共同勞動,共同消費
不同點 生產活動 婦女採集為主 男子從事農業和畜牧業
社會地位 婦女佔主導地位 男子支配社會
血緣世系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知母又知父,子女按父系確定血統
2、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與發展
2、國家的產生:父系氏族後期,生產力提高,私有制出現,階級和國家產生。
第2課 大河流域
1、
國家 河流 特色 特點
古埃及 尼羅河 金字塔 非洲的古老文明
古巴比倫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漢謨拉比法典 兩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古印度 印度河和恆河 種姓制度 面積廣大的青銅文明
古代中國 長江和黃河 從未間斷的古老文明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國王權力的象徵。
3、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漢謨拉比法典地位: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反映了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
4、印度的種姓制度
①統治階級:婆羅門(祭司、貴族)、剎帝利(國王、武士);
②被統治階級:吠舍(雅利安平民) 首陀羅(被征服的印度人);
四、古代文明為什麼多發生在大河流域?
答:河水定期泛濫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進而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第3課 西方文明之源(希臘)
一、公元前20世紀,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發祥於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島;
希臘最重要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達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當政期間民主達到極盛
公民大會是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
雅典民主實質上是奴隸主的民主。奴隸、外邦人、婦女都沒有民主
三、羅馬共和國的興亡(建立時間: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戰爭:
①時間: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②原因:爭奪地中海霸權;③對戰國家:羅馬迦太基
2、羅馬帝國的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維奪取政權
四、羅馬帝國的分裂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①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②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日耳曼人廢掉,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標志著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
第4課 亞洲封建國家
一、 日本大化改新
文明初現 公元前1世紀
統 一 公元5世紀大和統一日本
改革時間 7世紀中期
學習榜樣 中國隋、唐
改革內容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2、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收取賦稅。
意義 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二、阿拉伯國家的建立和伊斯蘭教的誕生(穆罕默德)
背 景 多神崇拜,部落戰爭不斷;各種社會矛盾尖銳,人民渴望統一。
領導人 穆罕默德
經 過 1、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 2、公元622年,出走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 3、630年,奪取麥加,麥加成為伊斯蘭教聖地。4、公元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重要動力 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國家統一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政治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的最大王國:法蘭克王國
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改革:採取「采邑」分封制,把土地實行有條件分封,歐洲封建等級制發展起來
表現: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教會 8世紀,「丕平獻土」,從此奠定了羅馬教皇國的基礎 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城市 1、11-12世紀時,西歐城市發展起來
2、市民階級形成,成為近代資產階級的前身 從誕生之日起就反對封建主和爭取自治;(法國琅城斗爭)(參見30頁)
作用: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准備了條件
拜占廷
帝國 1、拜占廷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2、15世紀時為奧斯曼土耳其滅亡 滅亡原因:①國王查士丁尼窮兵黷武,對外征戰;②封閉保守的心態,不屑於學習他國的長處和優點
第6課 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一、希波戰爭——馬拉松賽跑
①過程:公元前5世紀早期,波斯帝國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
②結果:公元前5世紀中期,希臘軍民(以雅典和斯巴達為主)贏得戰爭的勝利。
二、亞歷山大東征
1、馬其頓王國: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強大起來, 並逐步統一了希臘。
2、路線:滅掉波斯帝國,侵入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3、影響:
①積極:使希臘文明得到廣泛傳播,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極:戰爭帶來災難,充滿暴力。
三、羅馬帝國的擴張
1、羅馬帝國在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地中海成為其內湖。
2、羅馬帝國的擴張的影響:一方面充滿暴力,另一方面傳播文化。
3、人類文明傳播方式:暴力沖突和文明交往。
第7課 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數字的發明和傳播
印度人創立
阿拉伯人加以改造並傳播
16世紀時寫法已與現在的寫法基本一致。
二、馬可•波羅來華
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華,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款待,後口述了在東方的經歷和見聞,由其一位獄友記錄成為《馬可•波羅游紀》一書。
該書是第一部向西方介紹中國的著作
第8課 古代的科技與思想文化
一、古代文字
1、象形文字—古埃及 公元前3500年 ;
2、楔形文字—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 公元前3500年;
《漢謨拉比法典》很有可能是用楔形文字寫成的
二、 古代的宗教
宗 教 時 間 創 始 人 地 區 教義
經典 標志
佛 教 前6世紀 喬達摩•悉達多 古代印度 眾生平等,滅欲
基督教 1世紀 巴勒斯坦地區 耶穌就是救世主 聖經 十字架
伊斯蘭教 7世紀 穆罕默德 阿拉伯地區 世間只有唯一的神「真主」安拉 古蘭經 一彎新月
共同特點:三大宗教均產生於亞洲,教義中均宣揚「忍耐順從」;
後來都被統治階級利用,成為控制人們思想的工具;
第9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
一、傑出的科學家
1、阿基米德
重大發現及發明:杠桿定律(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和浮力定律
二、文學與戲劇
1、《荷馬史詩》
①國家及作者:古希臘的盲詩人荷馬;
②內容:包括《伊利亞特》《奧德賽》
③價值: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
2、悲劇
②古希臘的索福克利斯 《俄底浦斯王》 把古代希臘藝術推向成熟
3、《天方夜譚》—阿拉伯民間故事集
三、著名建築
1、伊斯蘭教建築經典:麥加清真寺
2、基督教建築經典:巴黎聖母院(哥特式建築)
第10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
一、文藝復興
1、時間及地點:14-16世紀, 義大利 歐洲
2、根本原因:義大利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出現(經濟基礎)
3、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4、特點:借古典文化宣傳
5、指導思想:人文主義
6、代表任務及其作品:
①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義大利),代表作:長詩《神曲》;
②文藝復興的藝術家——達•芬奇(義大利),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③戲劇家莎士比亞(英國),代表作:《羅密歐與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7、意義: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又稱為人的發現
二、新航路的開辟
1、根本原因及其他原因
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商品經濟活躍;
②其它原因:《馬可•波羅行紀》、商路受阻、造船技術進步、地圓學說流行、指南針得到廣泛應用。
2、過程:
迪亞士—葡萄牙資助—好望角
達伽馬—葡萄牙資助—印度
哥倫布—西班牙資助—1492年—開辟通往美國的航路;
麥哲倫—西班牙資助—環球航行
3、影響:①打破人類相對隔絕的狀態,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②為殖民掠奪開辟道路。(參見書本62)
第1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封建統治下的英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間:1640年—1688年)
1、根本原因:英國實行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新貴族; 領導人物:【克倫威爾】
二、經過
1、導火線:1639年,蘇格蘭人民起義
2、開始的標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議會
3、1642國王挑起內戰,克倫威爾打敗王軍
4、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英國成立共和國。
5、查理二世復辟,進行了瘋狂的反攻倒算。
6、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又叫光榮革命),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三、《權利法案》的頒布
①時間:1689年;
②目的: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
③意義:⑴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⑵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①使人類由封建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封 資)②為英國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使其強大成為可能③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第12 美國的誕生
一、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發展
1、北美13個殖民地的居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英國及歐洲的移民、非洲黑人。
2、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壓迫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二、美國獨立戰爭(時間:1775年—1783年)
1、導火線: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2、開始:1775年4月,萊剋星頓槍聲;
3、建軍:1775年5月,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
4、建國: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美國誕生了;
5、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6和約:1783年,(英、美《巴黎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三、美國《1787年合眾國憲法》
2、1787年憲法的制定——聯邦政府成立
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聯邦制國家,華盛頓被選舉為第一任總統。
四、美國獨立戰爭的意義:①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②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③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第13課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
一、法國大革命(時間:1789年—1815年)
1、根本原因: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導火線:1789年,三級會議的召開。
3、開始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佔巴士底獄。
4、《人權宣言》的頒布
①內容: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②評價:維護資產階級利益。
5、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成立和(1792年)
6、雅各賓派專政,把大革命推向高潮。
二、拿破崙的主要活動
1、拿破崙政變和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1799年底,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他加冕稱帝,建立帝國——歷史上稱法蘭西第一帝國。
2、拿破崙的內外政策: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了《法典》,這是他一身中最大的功績;
對外:
拿破崙的對外戰爭示意圖:
1799 1804 1815
自衛戰爭 侵略戰爭
評價:1、 革命性: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傳播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2、 侵略性:損害了被侵略國家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三、法國大革命的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封建秩序,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第14 第一次工業革命
一、工業革命的創造
1、政治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2、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四十年代
地點:英國 法、德、美等國
3、進程:
①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了 「珍妮機」;
(工業革命最早開始於棉紡織業)
②1785年,瓦特改進蒸汽機。
火車、輪船都是用蒸汽機作動力
③1807年,美國的富爾頓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輪船。
④1825年,英國的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
4、工業革命完成:大機器生產成為主要方式
三、工業革命的影響:
①工業革命推動生產力發展
②出項兩大對立的階級: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
③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④出現環境污染
第15課 血腥的資本積累
三
角
貿
易 時間 新航路開辟之後
國家 葡萄牙(最先),西班牙,英國(後來居上),法國
路線 歐洲→非洲→美洲→歐洲(P98)
影響 1、 非洲損失上億精壯勞動力,造成了非洲的落後與貧窮
2、 歐洲殖民者獲利豐厚,回國投資,促進了當地資本主義的發展
二、英國對印度的掠奪
時間:17世紀初開始
機構:英國東印度公司
方式:武裝劫掠、徵收高額地稅、傾銷商品
3、影響:給英國帶來財富;激起印度人民的反抗
第16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印度反英斗爭 原 因 工業革命後,英國加緊對印度的經濟剝削和政治統治
時 間 1857年——1859年
領導者 封建王公(以章西女王為代表)
性質 反抗殖民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
意 義 表現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決心 沉重的打擊了英國殖民者
拉美獨立運動 對 象 西班牙(拉美大部分地區) 葡萄牙(巴西)
原 因 西班牙、葡萄牙對殖民地的殘酷壓榨,殖民地人民對殖民統治不滿
領導者 玻利瓦爾——「解放者」稱號
性 質 反抗殖民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
結 果 玻利瓦爾打敗西班牙軍隊,葡萄牙所屬的巴西被迫投降
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一、英國憲章運動
政治綱領:《人民憲章》
目的:爭取普選權,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
地位:是無產階級的第一次獨立政治斗爭;
標志著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
不足: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進一步發展受到影響
二、《共產黨宣言》
1、誕生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2影響:《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三、巴黎公社
巴
黎
公
社 背景
1、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
經
過 ① 國民自衛軍成立
② 不久,人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1871.3.28成立)
③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戰士同敵人展開巷戰,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意義 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失敗原因 資本主義還處在上升階段,還不具備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條件(根本原因)
4、《國際歌》作詞:鮑狄埃 作曲:狄蓋特
第18課 美國南北戰爭
一、戰爭的爆發(時間:1861年4月)
1、根本原因:南(種植園經濟)北(資本主義工業)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
2、矛盾焦點:奴隸制的廢存
3、導火線:1861年3月,林肯當選總統
二、北方的勝利
1、戰爭經過:
①1861年,南方十一個州脫離聯邦,南方軍隊挑起內戰——內戰開始;
②初期南方勝利,北方大敗
③1862年9月,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戰爭出現重大轉折;
④1865年,北方勝利
2、1865,林肯被刺殺身亡
3、性質: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4、美國內戰的意義:①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②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
第19課 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
一、俄國農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根本原因 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
時 間 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法令廢除農奴制
內 容 1、廢除農奴制,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和自由支配財產權
2、農奴可以獲得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
實質 是對農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奪
性 質 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影 響 1、有利於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2、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改革不徹底
二、日本明治維新
背
景 1、天皇大權旁落,幕府將軍掌握實權
2、閉關鎖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入侵,激化了國內矛盾
3、蘭學思想盛行
時間 1868 明治天皇
性 質 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內
容 1、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方面:殖產興業(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3、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
4、在軍事方面,富國強兵
性質 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影
響 1、成功了,封 資
2、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成為亞洲強國,走上對外擴張
3、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改革不徹底
第20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
「發明大王」愛迪生
出現新的能源:石油
內燃機出現,使用內燃機作動力機的主要有:汽車、飛機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 18』C 60』Y-19』C三四十年代 19C六七十年代-20C初
地點 首先在英國發生 同時在美、德等國發生
新交通工具 火車、輪船 汽車、飛機
標志 蒸汽機的改進和廣泛使用 電力的廣泛使用
動力機 蒸汽機 電動機、 內燃機
時代特徵 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主要發明 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
瓦特 蒸汽機
汽船:富爾頓(美國)
火車機車:史蒂芬孫 德國西門子發電機
美國愛迪生碳絲燈泡
德國本茨汽車
美國萊特兄弟飛機
影響 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
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
第21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
1、 帝國主義產生的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2、 歐洲的火葯桶——巴爾干
背 景 1、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各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以壟斷為特徵的帝國主義階段
2、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同盟國(德、奧匈,意)VS協約國(英、法、俄)
原 因 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目 的 爭奪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爭奪世界霸權
時 間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導 火 線 薩拉熱窩事件
戰 場 主要在歐洲(後擴展到亞洲、非洲、太平洋地區)
轉折性戰役 凡爾登戰役(絞肉機)
戰爭的擴大 1917年,美國、中國等參加協約國
結 果 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性 質 帝國主義戰爭(其中塞爾維亞是正義之戰,但總體而言為帝國主義戰爭)
影 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空前規模的戰爭,大戰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和破壞
第22課 科學和思想
國 家 代表人物 地位 主張或成就
英 國 牛頓 天文學:萬有引力
數學:微積分 力學:力學三定律
英 國 達爾文 《物種的起源》,進化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德 國 愛因斯坦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相對論
法 國 伏爾泰 法國早期啟蒙思想家 提倡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猛烈抨擊天主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