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初三
㈠ 初三的歷史
你是哪裡的奧
我歷史一向很不好的
因為東西很多,很雜
初三的話,東西更加多,更加雜
知識點都是很碎的,但是整本書都是重點
我們現在月考是閉卷的
為的是中考的時候能不花太多的時間去翻書
我們現在月考 那些知識點 老師都是要求我們背的
不用一字不漏,但是意思是要明白的
中考的開卷的 雖然是開卷 但開放題比較多的
就是那種 你做完以後自我感覺很好的題目
但是卻有很多地方可以扣分的
還是那句話```讀書沒什麼竅門 勤就是了
就是要注意學習方法 每個人都不一樣的
㈡ 初三歷史
羅斯福新政使美國政治制度發生了本質變化 他帶領美國走出經濟困境,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
受人愛戴的是因為,雖然他出身貴族,但他相信平凡人的價值,並且為維護百姓的權利而戰,他受人愛戴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有著懾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對未來充滿信心。
憎恨:這是因為他提倡變革,且他的變革降低了那些從舊秩序中獲益不菲的人物的權力、地位、收入和尊嚴
㈢ 歷史九年級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匯總
一、步入近代
1、文藝復興和開辟新航路
(1)文藝復興:首先興起於地中海地區的義大利,核心內容是人文主義,性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主要代表人物有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意義是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開辟新航路:目的是到東方去尋找財富,為殖民擴張創造了條件;首先探尋新航路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意義是新航路開辟以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式邏輯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開始:蘇格蘭人民起義是導火線;1640年,長期關閉的議會被迫重新開會是開始的標志;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是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
(2)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英國成立了共和國,克倫威爾掌握了政權,擔任「護國主」,驅散了議會。克倫威爾去世後,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
(3)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其他不滿國王專制統治的人士發動宮廷政變,推翻專制統治,革命結束。
(4)為限制國王的權利,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這樣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5)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3、美國的誕生
(1)獨立戰爭的起因:英國希望北美殖民地永遠作為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竭力壓制北美經濟的發展,殖民地人民強烈不滿,反抗情緒日益高漲。
(2)過程:時間是1775——1783年;1775年4月,來剋星頓槍聲,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5月,北美召開大陸會議,決定組建軍隊同英國軍隊戰斗,華盛頓被任命為總司令。
(3)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國誕生了。(注意宣言內容)。
(4)華盛頓領導美軍,克服重重困難,同英軍展開了英勇的斗爭。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1783年,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5)1787年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這部法律有力地鞏固了美國資本主義統治。
(6)影響: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7)性質:這場戰爭既具有民族解放運動性質又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
4、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
(1)攻佔巴士底獄: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發動起義,攻佔了關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獄,掀開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2)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
(3)1792年,法國廢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國——歷史上稱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羅伯斯庇爾掌權時期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1799年,法國將軍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皇帝,建立帝國——歷史上稱法蘭西第一帝國。在位期間,拿破崙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了《法典》;對外打擊反法同盟,擴大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
(5)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1812年,法國遠征俄國的失敗,敲響了拿破崙帝國的喪鍾。1814年,拿破崙被歐洲反法聯軍趕下台,法蘭西第一帝國覆亡,在資產階級革命中被推翻的封建王朝復辟。
(6)評價:拿破崙是法國著名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在位期間,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典》。對外打擊反法同盟,擴張法國勢力。他發動的對外戰爭具有革命性質,鞏固了法國大革命成果,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傳播了革命思想。但後期戰爭變為爭霸世界的侵略戰爭,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引起歐洲人民的廣泛反抗,最終導致帝國滅亡。。
5、工業革命
1、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英國首先發生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18世紀六七十年代,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相繼問世,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2、1785年瓦特製成了改良蒸汽機,首先用來帶動紡織機器。蒸汽機的投入使用,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3、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美國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年,他在英國第一條鐵路上試車成功。
1840年前後,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工業革命完成。
4、工業革命的影響: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認識與啟示:誰最先最多採用科技革命的成果,誰就能夠在經濟上得到最好的發展,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青少年應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使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而獻出自己的力量。
殖民擴張和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一、血醒的資本積累 A、歐洲殖民者的早期活動
1、新航路開辟以後,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是英國和法國等走上殖民道路。
2、表現:⑴屠殺和奴役印第安人。⑵販賣非洲黑人到美洲。⑶開展罪惡的「三角貿易」。
3、三角貿易。⑴最先是葡萄牙人;英國人後來居上,是主要經營者。
⑵路線:奴隸販子從歐洲出發,到非洲擄獲黑人;把黑奴運往美洲種植園主把美洲的金銀和原料運回歐洲。
⑶影響:「三角貿易」使非洲喪失了大量精壯勞力;歐洲奴隸販子大發橫財,投資商業,促進了當地資本主義的發展。 B、英國在印度殖民統治
4.、17世紀以後,英國走上了殖民爭奪的道路。它相繼打敗了競爭對手西班牙、荷蘭和法國。到18世紀後半期,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
5、表現:⑴殖民活動開始於17世紀。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負責對印度等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
⑵從18世紀中期開始,英國開始對印度發動侵略戰爭。
⑶殖民統治頭目克萊武,率領軍隊侵佔了孟加拉。
6、影響:⑴英國通過在印度及其他地方的殖民侵略,掠奪了無數的財富。
⑵英國人利用搶來的財富,發展國內經濟。
⑶這些殖民地為英國工業生產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場,促使英國迅速成長為資本主義工業強國。
二、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A、南美的解放
7、新航路開辟以後,西班牙和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餘地區基本上都在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之下。18世紀末19世紀初,受美洲獨立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爭取獨立的運動在拉丁美洲興起。
8、1816年以後的十年間,玻利瓦爾率領起義軍隊,轉戰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等地,橫掃南美大陸的西班牙軍隊,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玻利瓦爾後來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
9、葡萄牙殖民地巴西宣布獨立。 B、印度民族大起義
10、19世紀中期,亞洲各國人民掀起解放運動高潮。當時,英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進一步加緊對印度統治,印度社會人民的反抗情緒日益高漲。
11、1857~1859年,印度爆發了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章西女王是傑出女英雄。
無產階級的斗爭和資本主義統治的加強
一、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英國的憲章運動: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工人掀起了一場規模宏大,持續時間長久的憲章運動,工人們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憲章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2、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1844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會,從此開始了長期合作。他們吸取前人思想精華,結合工人運動實踐,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
3、《共產黨宣言》。⑴時間:1848年;⑵人物:馬克思、恩格斯;
⑶地位: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綱領。
⑷內容: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替代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
⑸意義 :《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4、巴黎公社: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資產階級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鎮壓人民。1871年3月,巴黎人民起義,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資產階級不甘心於自己的失敗,對巴黎公社發動進攻。5月21日——5月28日,公社戰士同敵人展開激烈的戰斗,犧牲了成千上萬的戰士,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5、巴黎公社的意義: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公社戰士在強大敵人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烈著後人。
6、《國際歌》作者:是公社領導人歐仁?鮑狄埃作詞,工人狄蓋特作曲。
二、美國的南北戰爭
1、戰爭爆發的原因:美國獨立以後,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都發展起來。南方種植園使用了大量奴隸。兩種制度水火不容。19世紀中期,圍繞著奴隸制度廢存問題,南北矛盾再也無法調合。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國總統,成為南北戰爭的導火線。1861.4南方軍隊挑起內戰,南北戰爭爆發。
2、《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9月,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並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
意義:《宣言》的發表,提高了人民群眾和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戰爭形勢開始有利於北方。(轉折點)
1865年,南北戰爭以北方的勝利告終,美國的統一最終得到維護。
3、南北戰爭結束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4、南北戰爭的影響: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三、俄國廢除農奴制
16世紀中期,俄國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盛行農奴制。
背景:19世紀中期,由於農奴制的阻礙,俄國的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緩慢,落後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農奴境況十分悲慘,暴行頻繁。
實行:⑴時間:1861年;⑵人物:沙皇亞歷山大二世;⑶措施:簽署廢除農奴製法令。
內容:⑴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⑵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
意義:⑴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性質),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⑵這次改革雖然留下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四、日本明治維新
.背景:⑴19世紀中期,日本仍是閉關鎖國,落後的封建國家。天皇大權旁落,在幕府將軍掌握實權。⑵外國勢力(美國等)滲透,激化了日本國內矛盾。⑶一部分中下級武士開始接受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思想,主張以武力推翻幕府統治。
時間:19世紀60年代。人物:明治天皇。
內容:⑴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⑵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近代工業;
⑶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性質:明治天皇政府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意義:⑴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漸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⑵從此,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⑶但是,日本強大起來以後,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
一、第二次工業革命
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由於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力逐漸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歷史進入了「電氣時代」。電力也被廣泛地應用於生活領域。眾多的家用電器產品,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美國和德國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
2、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在歷經數百次失敗後,於1879年研製成功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了光明。
3、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設計出內燃機。1885年,本茨試制汽車成功。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交流。
4、20世紀初,人們造出飛艇。1903年12月,美國萊特兄弟經過不斷努力,終於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飛機今天已經成為人們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5、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社會生活質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比較項目 第一次(英國)工業革命 第二次(歐美)工業革命
開始時間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70年代
成
果 動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機(煤炭) 發電機和電動機(電)、內燃機(石油)
生產生活器 具 紡織、采礦和冶金等生產部門的機器 各生產部門的新機器以及電報、電話等新型通訊工具和電燈等家用電器
交通工具 輪船、火車機車 電車、汽車、飛艇、飛機等
作 用 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使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資本主義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啟 迪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推動了社會進步;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和品質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
1、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由於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如德國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爭奪霸權的結果,形成了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即三國同盟—德、奧匈帝國、義大利和三國協約—英、法、俄。兩大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2、一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3、一戰爆發和交戰雙方:1914年7月底,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和俄、英、法很快捲入戰爭。義大利為了自身的利益望風使舵,參加到協約國一方作戰。
4、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的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5、戰爭的性質: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6、戰爭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規模空前,戰場從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參加協約國。1918年11月,德國投降。歷時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參戰國共死傷三千多萬,其中被戰爭、飢餓、疾病奪取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
二、附: 世界近代史的偉人與主要成就
國別 人物 身份 時間 主要成就
英國莎士比亞戲劇家詩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哈格里夫斯發明家18世紀60年代發明了「珍妮機」
瓦特發明家1785年瓦特製成了改良蒸汽機
史蒂芬孫發明家1825年發明了火車
牛頓自然科學家 萬有引力、微積分、運動三定律
達爾文 生物學家1859年 《物種起源》,提出生物進化論
美國富爾頓 發明家 1807年 發明了汽船
萊特兄弟 發明家 1903年 發明了飛機
愛迪生 發明家 1879年 發明了電燈泡
德國卡爾?本茨 發明家 19世紀80年代 發明了內燃機和汽車
愛因斯坦 物理學家 20世紀初 創立相對論
貝多芬 音樂家 1804年 代表作《英雄交響曲》
義大利 但丁 詩人 代表作《神曲》
達?芬奇 畫家 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西班牙 哥倫布(義大利) 航海家 1492年 發現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 航海家 1519-1522年 完成環球航行
俄國 列夫。托爾斯泰 文學家 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法國 伏爾泰 啟蒙思想家 反對封建專制,批判天主教會;宣傳自由平等思想
荷蘭 梵高 畫家 代表作《向日葵》
㈣ 歷史初三歷史!!!
材料一中所說工業革命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加深了工業資產階級與工人的矛盾,因此能促進材料二所說的思想的產生發展,大概就是這樣子
㈤ 初三歷史
從興趣入手,把故事串起來,你可以把年份朝代串一下,然後把各朝各代的歷史事件再加在相應的時代里,最後總結這些事在這些時代里的歷史意義。
㈥ 歷史初三
應該是這樣的。
㈦ 初三歷史,,,
45:
1:一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掠奪戰爭。二戰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
2:薩拉熱窩事件,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
3:凡爾登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
4:德國突襲波蘭,德國突襲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
5:遠離戰爭,珍愛和平。
46:
1921年,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㈧ 歷史初三的
美國選D
搖滾樂,英文全稱為Rock' N' Roll',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主要受到節奏布魯斯、鄉村音樂和叮砰巷音樂的影響發展而來。早期搖滾樂很多都是黑人節奏布魯斯的翻唱版,因而節奏布魯斯是其主要根基。搖滾樂分支眾多,形態復雜,主要風格有:民謠搖滾、藝術搖滾、迷幻搖滾、鄉村搖滾、重金屬、朋克等,代表人物有:埃爾維斯·普萊斯利(貓王)、鮑勃·迪倫、披頭士樂隊、滾石樂隊等,是20世紀美國大眾音樂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背景
回顧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歷史,從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歐美發生經濟危機,出現了經濟大蕭條;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投入反法西斯戰爭,直到1945年戰爭才結束。再看50年代以後,50年代,美國是一個相對穩定和繁榮的時期,也經常被視為美國人的
搖滾樂
繁榮時代;60年代是美國歷史上最動盪的年代之一。由於出兵參加越南戰爭,遭到人民的反對,使全國處於社會、政治極不安寧的狀態。
恰好在50年代,特別是1952年艾森豪威爾就任總統後,美國經濟開始穩定,整個社會也處於安居樂業的狀態。於是,中產階級逐漸增多,他們養兒育女,出現了一個生育高峰期。青少年的數量空前增長,一下子這個世界成了青年人的天下。當時,孩子們在課餘生活里,一般都與家人呆在一起。電視節目也比較健康,在音樂趣味上也沒有太大的鴻溝。青老年人欣賞的音樂也基本相同,都是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樂隊"演奏的音樂,還有就是延續了幾十年的叮砰巷歌曲,歌詞經常表達單純的愛情,音樂也不帶威脅性,盡量給人一種舒適、安寧的感覺。
到了50年代中期,這批青少年由於生活條件優越,沒有像父輩那樣經歷過戰爭和苦難,同時又倍受家庭的寵愛,因此,他們開始不理解父母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不願意走父母為自己安排好的道路。他們有了自己的追求和愛好,而且由於人多勢眾,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他們不再跟隨父母欣賞那些多愁善感的流行歌曲。這時,他們正好在搖滾樂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搖滾樂簡單、有力、直白,特別是它那強烈的節奏,與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動的特性相吻合;搖滾樂[1] 無拘無束的表演形勢,與他們的逆反心理相適應;搖滾樂歌唱的題材,與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密切相關。
2出現
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的流行音樂市場出現了一個三足鼎立的現象。黑人欣賞的音樂基本上以節奏布魯斯為主,中產階級以上的白人聽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農村聽眾所喜歡的都是與農村生活有關的
貓王
鄉村音樂。然而,到了50年代中期(約1954~1956年期間),唱片市場出現了兩個明顯的現象,即"市場交叉"和"翻唱版"的出現。"市場交叉"是指原來在一個市場發行的唱片,同時在另一個市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如有些歌曲在節奏布魯斯銷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時在波普(指當時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續)榜上也倍受歡迎。看到這種有利可圖的市場交叉情況,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據正流行的節奏布魯斯歌曲製作出自己的版本,由此導致了大量的盜版出現。這個時候,原來隔開的三個市場突然間感覺中間的圍牆倒了,在這片廢墟中一種新的風格--搖滾樂正式誕生了。
搖滾樂的正式產生是在50年代中期,但是這個名詞卻在50年代初期就已出現。1951年,克利夫蘭電台唱片節目主持人艾倫·弗里德(Alan Freed)從一首節奏布魯斯歌曲《我們要去搖,我們要去滾》(We're Gonna Rock ,We're Gonna Roll)中創造出了"搖滾樂"(Rock n' Roll)這個名詞。1955年,電影《黑板叢林》(Blackboard Jungle)的上映對搖滾樂的產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它講述的是一群學生造反的故事。一位中學教師面對這群學生唱起了一首歌,這首歌就是影片的插曲《晝夜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例16)。這首歌曲在青少年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1955年7月,《晝夜搖滾》在波普排行榜上獲得第一名,標志著搖滾時代的到來。它的演唱者比爾·哈利,也因此成了青少年崇拜的第一個搖滾樂偶像。從此,搖滾樂開始風靡全國。
㈨ 歷史,初三。。。
【答抄案】
(1)制憲會議(2分)
(2)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反封建專制的旗幟,是引導法國走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指針。(4分)
(3)一次比較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2分)
試題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人權宣言》的相關內容。上述材料的內容出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的《人權宣言》,是由制憲會議頒布的。
(2)本題考查的是《人權宣言》的頒布的作用。《人權宣言》的頒布,宣揚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思想,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反封建專制的旗幟,是引導法國走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指針。
(3)本題考查的是法國大革命的性質。法國大革命是一場徹底的反對封建專制的資產階級革命。
請採納
㈩ 歷史初三
真心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