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漢代歷史

漢代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21 03:29:16

㈠ 漢代歷史

西漢與東漢

西漢與東漢,究竟應當在歷史上視為兩個不同的帝國,或者看作一個整體的朝代,
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兩漢在公元前及公元後各歷時約兩百年,中間經過新莽的中斷15年,如果視為一
個朝代,則它連亘4個多世紀,為上承秦始皇下迄滿清兩千年來帝祚最長的一個朝代。
中國的人口,據稱經過王莽後有大量的損耗,可是後來經過東漢的休養生息,也漸
漸恢復原狀。官方的統計,常有訛漏,至漢亡時仲長統的估計,應逾千萬戶。則兩漢在
正常狀態下,人口總數應當是5000萬到6000萬之間,公元前及公元後並無顯著
的差別。
以疆域及兵力威勢之所及而言,則兩漢間的變動亦少。漢武帝在朝鮮半島開拓的立
足點,東漢也能大概維持。交趾反叛,有馬援平定。漢武帝還要竭全國之力伐匈奴。這
游牧民族在王莽後永遠的分為南北,給東漢竇憲一個絕好的機會。他在公元89年的北
征,出塞三千里,各部降者20萬人,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於北單於「不知所
終」。西漢既有張騫之通西域,東漢則有班超打破他的紀錄。班超籌劃「兵可不費中國
而糧食自足」。他由中土率領出塞的不過志願軍千多人,後來接濟他的也不過兵士八百
人,他竟能「以夷制夷」。攻莎車時發兵25000。公元94年更合西域八國兵7萬
人討焉耆。
只是東漢有一個邊疆問題,其棘手的程度,為西漢所無,此即是青海草原地區的羌
人。這些藏族游牧民族,沒有統一的組織,各部落時合時分。有時漢人也欺凌他們,引
起雙方的仇殺,戰事經常發生,每次雙方的死傷各逾數千。草原地帶既無法佔領,東漢
的移民實邊也極耗費。即招羌人內屬不僅無實效且有後患,漢亡之前董卓的擁兵自重,
即靠羌人編成的部隊撐腰。這種部隊,只有他能指揮,旁人無法管馭。
可是事雖如此,在當時人看來,縱算西漢都長安,承土運,所以一切都以黃色為尚
,東漢都洛陽,交火運,所以巾旗衣飾概以紅色為主,實際上只有一個朝代。光武帝劉
秀,出自漢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他在洛陽重建太廟之後,只奉祀
西漢的君主到元帝為止。因為對光武講,元帝仍屬父輩,成帝則為兄弟,哀帝已屬侄輩
,平帝更算是侄孫,都不在太廟奉祀之內。光武更因呂後不遵高祖遺囑,引起諸呂之患
,雖然事隔兩百年,仍將她的靈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後的靈主。因之他自己
更是公元前建國以來從父系母繫上講都是名正言順一脈相傳的繼承人。於是劉秀在歷史
上稱為「中興之主」。
最近幾十年來從考古所得,已給我們一個體會漢朝日常生活的機會。這些資料也給
以上的問題,賦予部分的解答。出土的文物,包括衣食住行的各項資料,如無實物,即
有模型圖解。因之小至文具印章,大至侖廁爐灶,更大至於樓台榭閣,都可以一目瞭然
。漢朝一般人的思想,認為生與死沒有絕大的差別。陰冥雖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對死
者祭祀供獻,卻用不著洗罪感恩皈依超度。因為如此,所以漢代墳墓里缺乏我們今日認
為有宗教性的標幟與裝潢,卻有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鐫刻。這些碑畫,內向對棺槨,好
像專供死者欣賞,其中有的引用歷史故事,例如荊軻刺秦王,漢武汾上得寶鼎,有的則
鐫刻車馬宮室,庭院廚廄,農田作業,市廛買賣,甚至方伎雜耍。其廣泛真切可以給研
究歷史的人一開眼界。
從這些資料看來,再加歷史的證明,我們可以說漢朝四百多年內,文化生活已有很
長足的進步。在多方面講,中等以上住戶的生活,較之近世紀,已無顯著差別。中外學
者一致將這成就歸功於兩漢的重農政策。政府既竭力培植小自耕農,而冶鐵公賣,則西
漢全國統籌,東漢各地作主,也使標准農具普遍的及於一般農戶。而且地方官員經常興
水利,論穡稼,有如《漢書》及《後漢書》循吏傳之所敘。從這些方面看來,中國的初
期統一,以淳樸雷同的法制加於廣大的地區,不是完全沒有好處。同時在這種原始的重
農政策之下,東漢與西漢,也確實有承前接後的聯系。若非如此,則其人口與版圖,就
甚難如此互相湊合。
但是這問題仍可倒轉來看:要是兩漢確是一脈相傳,何以兩個時期的歷史學會有這
樣大的差異?今日我們展讀西漢的歷史,不期而然的會感覺到內中有很多令人興奮,令
人竦懼,令人嗟嘆,令人驚訝的地方。這種特點,很難在東漢史里看到。即使現今《劍
橋中國史》的主編人Denis Twitchett 也曾經對我說找不出一部讀來令人覺得滿意的後
漢史。這原因又在什麼地方?
從現代的眼光看來,西漢帝國仍在草創時代,即是文景之治,武帝之用董仲舒的思
想管制,霍光的專權,宣帝的稱雜霸,都離不開一種試驗性質,所以能勾動讀者的好奇
心。東漢的君主,就沒有這種創作的機會。其中主要的原因則是帝國的粗胚胎穩定之後
,立法不能展開。君權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對稱與均衡,就無從分割,也不能根據實況合
理化。這情形曾引起仲長統說,三公都是虛設,到頭仍是寡頭政治。同時官僚機構的組
織,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沒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開,民間經濟發
達到某種程度,政府在技能上無力處理社會所產生之各種繁復問題。朝中的權力斗爭,
卻仍以道德名義作張本,其中女後,外戚,宦官,朋黨攪作一堆,公事與私事混淆。今
日之讀史者,除了覺得資料重復,糾纏羅索之外,也很難分析其後面問題的真面目,更
難判斷誰是誰非。
嚴格講來,東漢或後漢只有起首的三個君主能有所作為;此即光武帝劉秀之「中興
」,明帝劉庄的用嚴刑峻法鞏固其帝國,並用各種建築及儀禮使君權神秘化和美術化,
與章帝劉坦之重申儒家宗旨,以加強施政時道德力量的支持。
而其實也只有「中興」是創舉。承認「中興」,則西漢與東漢是為一元。
這樣看來,東漢的歷史沒有寫得好,也不足為怪。一個國家的法制逾400年沒有
實質的改進,其行政不能表現活躍與生機,只好說是時勢所必然。紀西漢的《漢書》提
供刑法志,食貨志和溝洫志等材料,紀東漢的《後漢書》則全部付諸闕如,而代以很多
列女,蛇孽,法冠,赤綬的敘述。這和作史者的眼光手法不無關系(《後漢書》也和《
漢書》一樣,並非出於一人手筆),而當中仍有一個關鍵,則是從長期的歷史眼光看來
,後漢因襲前代過甚,只能繼續充實一個原始型以小自耕農作基乾的大帝國,不能替中
國找開新局面。
其實東漢、西漢都是後人的史稱。

西漢,汗高祖劉邦建國,這樣西漢就建立了,但是又被犬戎這個少數民族所滅,然後漢朝的後裔,漢光武帝,劉秀,又在中國南方建立的漢王朝,史稱東漢。東漢王朝勢力已經大不如西漢,跟本沒有能力實現統一,然後就有很多的軍事割據勢力的出現,這些軍事割據不斷征戰不斷出現局部的統一,東漢王朝也慢滿的推出了歷史的舞台,最後也就只剩下了三個軍事割據了,我想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吧!
漢朝(前202年 - 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短暫的自立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份,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朝代史中。

漢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和之後的唐朝合稱為「強漢盛唐」。漢帝國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漢朝統治時期所確立的社會與政治制度,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到現在,中國人仍然稱呼自己為「漢人」,而中華民族中以華夏族為主的中原部族集團亦慢慢被統稱為「漢族」,其文字系統亦稱為「漢字」。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根據五德始終說,定正朔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歷史

西漢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和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手下蕭何、韓信、張良等人的輔助下,在垓下之戰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於西元前202年正式稱帝,定國號漢,漢朝就此開始。雖然西元前202年劉邦才稱帝,但因史學界計算西漢年數時,為了與秦朝滅亡時間相接,則從西元前206年劉邦稱「漢王」算起,並以十月為漢高祖元年的首月。

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的黃老政策。鼓勵生產,輕徭薄賦。在政治上,則先分封功臣韓信、陳豨、彭越、英布等為王,等到政權穩固,則又以種種罪名取消他們的王爵,並一一處死,改封劉氏宗親為王,訂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言。此時,由於歷經多年動亂,國力較弱,而劉邦在攻打匈奴時,曾被匈奴冒頓單於圍困於白登,即白登之圍事件,從此以後,漢朝採用和親政策,以婚姻和財寶換取和平。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繼位,但是在此期間,實際是呂後當國。呂後以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沿用劉邦的黃老政治的政策,達到了「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的效果,為史家所稱道,但呂後同時又任用外戚,壓制功臣,釀成「諸呂之亂」。

呂後死後,諸呂之亂被鏟除,眾臣迎立漢文帝劉啟。他和兒子漢景帝即位期間,繼續採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恩威並施,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雖然景帝年間(前154年)發生了此時期唯一的動亂—「七國之亂」,但是僅經歷數月即為周亞夫所平定,並未對漢朝帶來影響。在與匈奴和南越保持和平的同時,同時也在積蓄國力,透過馬復力等措施來積極備戰。這一時期史稱文景之治,是中國成為大一統時代以來,第一次被傳統歷史學家稱羨的時期。

景帝死後,其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使得漢朝的政治、經濟、軍事變得更為強大。在政治上,武帝加強皇權,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從此,諸侯王的勢力不再能夠對中央構成威脅;後又以諸侯獻上的黃金成色不純為由,取消了百餘位列侯的爵位,即史書上所稱的「酎金失侯」事件。經此二次事件後,中央集權得到了大大的加強。文化上,廢除了漢朝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治國的思想,積極治國;並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思想從此時起成為了中國歷經二千年的主流思想。軍事上,積極對付漢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在這期間,漢朝先後出現了衛青、霍去病等天才將領,終於擊敗匈奴單於,使得「漠南無王庭」。又吞滅南越國,征服朝鮮,使中國成為東亞霸主。外交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並先後以兩位翁主劉細君,劉解憂和親西域大國,而達到了離間西域和匈奴,進而控制西域的目的。但是,漢朝經歷多年戰爭,加上漢武帝好大喜功,對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導致漢朝國力衰弱,前朝積蓄被揮霍殆盡。為此,漢武帝晚年曾發表著名的輪台之詔,希望不再窮兵黷武,也使漢朝不至於敗亡。為搶救經濟,武帝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穩定物價,與民爭利,加強國家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

㈡ 漢朝的發展歷程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9年)與東漢(25年-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亦有以東漢與西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西漢為漢高帝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雒陽。其間曾有王莽短暫自立的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
漢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許多人將漢朝和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其疆域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頭、巴彥淖爾一帶),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廣平省),東至臨屯郡(今朝鮮江原道一帶),西至蔥嶺(今帕米爾高原),面積達568萬平方公里。在統治期間,從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於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於,匈奴一度成為漢朝內藩。至公元前1年,全國人口達7000萬之多,占當時世界人口百分之28,此時印度次大陸人口為4600萬,歐洲人口為3500萬,北非人口為1400萬。漢朝進一步奠定了漢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後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到現在,「漢人」仍為多數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漢字」。
漢朝最早使用年號,建元為第一個年號。漢初根據五德終始說,定正朔為水德,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篡政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這一說法,從此確立東漢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代亦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劉漢」。

㈢ 漢朝的歷史簡述

強盛的封建帝國--漢朝 建都長安的西漢帝國 秦朝末年,統治者對人民的剝削、壓迫更加殘酷,老百姓怨聲載道,於是爆發了由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失敗以後,繼起領導農民戰爭的是項羽和劉邦。公元前 206年,劉邦的軍隊攻陷了咸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秦亡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展開了將近4年的戰爭,歷史上稱為「楚漢戰爭」。 公元前202年,項羽在垓(gai1)下被劉邦的軍隊包圍,項羽見大勢已去,便拔劍自殺。項羽一死,劉邦得了天下,就正式稱帝,建立了漢朝,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劉邦就是漢高祖。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農民起義,推翻封建王朝的統治後建立的朝代。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得到了土地,許多奴隸也恢復了自由,農業經濟因而在漢代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鐵制的農具在漢代大量使用。漢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推廣牛耕的時期。從中國多個地區所發現的漢代人工鑿井,可以證明當時的農民已經普遍地利用地下水灌溉農田。此外,在同一塊農耕地上每年輪番種植不同農作物的「代田法」也開始出現。 1:開溝作壟(long3) 將農作物的種子散播在溝中 2:逐次培壅(yong1) 作物長出幼苗後,進行施肥,使苗茁壯成長,能耐風旱。 3:土地輪番使用 西漢建立時,北方的匈奴不斷地侵擾中國,掠奪中國人民的財物,漢高祖劉邦曾經親自率領軍隊討伐,但因財力與物力不足,無法在軍事上完全阻止匈奴的侵擾。到了漢武帝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軍事力量大為增強。漢武帝於是起用衛青、霍去病兩員大將,對匈奴發動多次自衛反擊戰,終於瓦解了匈奴的軍事力量,消除了北方的邊患。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和要求進一步實現思想統一,接納儒家學者董仲舒的大一統和尊君的理論,屏棄百家,獨尊儒術,在太學中設置五經博士,宣講儒家的經典《詩》、《書》、《易》、《禮》、《春秋》。從此,儒家思想便被確定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董仲舒鼓吹「君權神授」,認為「天子」代表上天治理天下,是萬民的主宰,因此應該擁有一切的權力。他也鼓吹「天人感應」,認為人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上天的監視,因此應該順從天意,如果違背天意,就會受到警告,遭受水旱天災或地震之類的磨難。不過,人也可以用行為感動上天,以消災解難。 定都洛陽的東漢帝國 西漢武帝以後,統治階級逐漸腐敗,到了漢平帝時,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和妻族)王莽掌握了西漢王朝的大權。到了公元8年,王莽索性篡(cuan4)位(奪取政權),建立「新朝」。王莽奪位後,曾設法推行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可惜改革不得其法,反而加深了社會矛盾,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後推翻了王莽政權。公元25年,曾參加過農民起義軍的西漢皇族劉秀,即位稱帝,定都洛陽。洛陽在長安的東面,因此,歷史上稱劉秀建立的王朝為東漢,以別於劉邦建立的西漢,劉秀便是漢光武帝。漢光武帝成功地推行了一些社會改革,復興漢朝,歷史上稱這段時間為「光武中興」。 東漢在科學上取得了奪目的成績。蔡倫改進了造紙技術,減低了造紙成本。在天文學上,著名的科學家張衡論證了天地都是圓的,日月星辰都在不斷地轉動的道理;他也基本上論證了月食的原理,指出月亮不會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照,當日光被地影遮住時,就會產生月食現象。 張衡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動儀,利用地震波來測定地震的方向。地動儀於公元132年發明,並在公元138年准確地預測到離洛陽一千里以外地區的地震。地動儀的製成,比歐洲製成相類似的地震儀要早一千七百多年。 東漢也是醫學發達的時代。中醫的重要醫學論著《傷寒雜病論》成書於這一時期,作者是漢末名醫張仲景。東漢末年好多人死於傷寒症,張仲景一面繼承前代的醫學成果,一面搜集民間葯方,並結合個人豐富的臨床經驗,寫下了《傷寒雜病論》,有系統地整理了傷寒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為後世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時期的傑出醫生還有華佗。他擅長內科、婦科、小兒科和針灸,尤精於外科。他配製了「麻沸散」,讓病人服後麻醉,再開刀動手術,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法進行外科手術的醫生。華佗的醫術,反映了漢代醫學的高超水平。 東漢後期,政治腐敗,災荒連年,廣大的農民無衣無食。河北人張角見民不聊生,便號召農民起義推翻東漢政權。起義軍頭裹黃色頭巾,稱為「黃巾軍」。漢朝與起義軍斷斷續續戰鬥了幾十年,最後雖然平定了「黃巾之亂,但國力也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以致東漢政權奄奄一息。中央政權的脆弱導致天下四分五裂,群雄並起,互相征討。到了最後,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是為「三國時代」。 公元220年,魏國曹丕(pi1)代漢稱帝,東漢滅亡。漢朝前後經歷了426年。參考資料: http://www.daming.net/oldbbs/forumtopicread.asp?id=300&ntime=2005-11-22+9%3A45%

㈣ 漢朝詳細歷史,越詳細越好

請翻閱漢書

㈤ 漢朝全部歷史

漢朝(前202—8年,25—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29位皇帝,享國405年。漢代因尚火德被稱為炎漢,又因皇室姓劉又稱劉漢。公元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西漢建立,定都長安。漢初在消滅異姓王和諸呂之亂後政局趨於穩定。

漢文帝、漢景帝相繼休養生息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擴土,史稱漢武盛世,至昭宣時期西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昭宣中興。公元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不久爆發綠林赤眉起義,公元23年新莽復滅。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確立與民休息的國策,開創了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中後期發生了戚宦之爭和黨錮之禍,於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

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兩漢時期奠定漢地范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

(5)漢代歷史擴展閱讀:

漢朝第一位皇帝漢高祖劉邦簡介: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號沛公,謚號高皇帝,廟號高祖。沛郡豐邑中陽里(現屬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氏。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達大度,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時年三十一歲,為泗水亭長。

公元前209年壬辰歲九月,參加由陳勝,吳廣帶領的起義,後加入楚國的陣營,趁另一位將軍項羽,和秦的大軍打拉鋸戰,沒有秦國主力和他的軍隊對陣之餘,第一個攻進秦國的首都咸陽,滅了秦朝,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並以蜀地為基地,和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

劉邦在文有張良,武有韓信,後方有蕭何的輔助下,終於把項羽的軍隊包圍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項羽突圍不果,自殺於烏江邊.劉邦消滅了項羽後,統一了中國。公元前206年乙未歲稱帝於洛陽,建立漢王朝,自此中華帝國在地理上再次統一,為以後的強大建立了基礎。

後遷都於長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於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歲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歲,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東,稱長陵。妣呂雉,卒於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歲,葬於長安咸陽縣東陵。

西漢第二位皇帝:

漢惠帝劉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漢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嫡長子,母親呂雉,在位7年。

漢朝第三個皇帝:

西漢前少帝劉恭(前190年—前184年),前188年9月—前184年8月在位,漢朝第三任皇帝。皇太後呂雉命令漢惠帝皇後張嫣(漢宣平侯之女,為孝惠皇後時,無子)佯為有身,取周美人之子名之,立所名子為太子,同時,呂雉命宮女鴆殺周美人。

漢前少帝,劉姓,名恭,是西漢第一個被廢的皇帝,也是西漢王朝第三位皇帝。父親是漢孝惠帝劉盈,母親是惠帝時期的美人,一個被政治犧牲的女人。因為惠帝皇後張嫣沒有生孩子,而惠帝年紀輕輕就駕崩了。

於是呂雉找來惠帝妃子中一個美人的兒子過繼到皇後張嫣身下,並殺了美人,接著立這個兒子為皇帝,是為漢前少帝。呂太後開始了臨朝稱制。

漢朝的第四位皇帝:

西漢後少帝劉弘(?-公元前180),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呂雉命劉義繼任帝位,並改名為劉弘,即後少帝。

公元前180年9月,呂雉逝世。經過周勃、陳平等人努力後,呂氏家族力量被鏟除。朝臣認為少帝劉弘並非漢惠帝親生子,應廢黜。朝臣選定代王劉恆作為新皇帝並迎入長安,遂於11月14日誅殺劉弘。

漢朝的第五個皇帝:

劉邦第4子,漢文帝劉恆(前202年1月15日—前157年6月),漢代第五位皇帝,漢高祖中子,母薄姬,漢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劉邦鎮壓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高祖死後,呂後專權,諸呂掌握了朝廷軍政大權。

前180年,呂後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漢文帝對待諸侯王,採取以德服人的態度。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葯,深具孝心。前157年,六月己亥,漢文帝崩於長安未央宮,死後葬霸陵。

㈥ 漢朝的歷史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學者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分,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史中。
兩漢時期是當時世界上一個偉大的一段歷史,漢高祖至漢文景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直線上升,成為東方第一帝國,與西羅馬並稱兩大帝國。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帝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匈奴帝國戰敗而向北狼狽逃遁。張騫出西域首次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了東西方貿易的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的叛亂。正是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開始稱呼中國人為「漢人」,而漢朝人也樂於這樣稱呼自己,「漢」從此成為了偉大的中國華夏民族的永遠的名字。

西漢
前206年漢高祖劉邦自稱漢王,前202年稱皇帝,建立漢朝。8年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呂雉和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不到一年的皇帝的話,西漢一共經歷了12個皇帝。
西漢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西漢定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寢遍布關中,文物遺存十分豐富,顯示出「漢並天下」、多姿多彩的時代風貌。
西漢初期的皇帝為避免秦朝的經驗,採取安民的措施,恢復國家的力量。劉邦沿用了許多秦朝的制度,比如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在法律上漢律也基本上是基於秦律上制定的,但對一些地方進行了改革。這些措施使得國家的實力得到很快的恢復,漢文帝和漢景帝繼續減輕人民徭役的負擔,減輕刑罰,歷史上被稱作文景之治。同時漢初的皇帝們設法剝奪各個諸侯王的力量,加強中央集權。這些措施都為漢武帝的強盛時期打下了基礎。
漢武帝時期是西漢最強盛的時期。對內他使用推恩令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力量,禁止諸侯國自己製造錢幣,改革了選擇官僚的制度,提倡儒學,將制鹽和制鐵的事業收為國有。對外他攻擊匈奴,解決了匈奴的威脅,打通西域的絲綢之路。但武帝對外的戰爭也是有代價的,武帝時國家的稅收再次增加,同時武帝將刑罰也再次加嚴。武帝後期因此發生了一些暴亂。
漢昭帝和漢宣帝恢復了文帝和景帝的政策,史稱昭宣中興。
西漢晚期國家稅收再次加強,加上一些天災人禍以及皇室內部的混亂,為王莽篡權提供了機會。
西漢時期牛耕和鐵器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同時手工業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尤其紡織業和瓷器製作發達。西漢是中國古代商業非常發達的一個朝代,國家的穩定和交通的發展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不盡國內貿易,而且對外貿易也非常發達。通過絲綢之路西漢甚至與古羅馬、印度等國家有間接的貿易關系。西漢文化對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影響深刻,越南、朝鮮、日本等國家都接受西漢文化的影響。
漢初道家的影響比較強,從武帝起獨尊儒家。
司馬遷所著《史記》在中國的歷史學和文學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中國最古老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是西漢時成書的,從西漢時期開始中國也有非常詳細的天文記錄,包括公認的人類第一次對太陽黑子的記錄。此外針灸和造紙術可能是在西漢時期被發明的。

東漢
公元25年—220年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他在綠林軍的協助下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朝,奪得帝位。劉秀建都洛陽,年號建武,重新恢復由劉氏統治的漢朝,史家稱此漢朝為東漢。 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下令整頓吏治,設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進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權力;同時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經過光武帝、漢明帝(58年—76年在位)、漢章帝(76年—89年在位)三朝的治理,東漢已經逐漸恢復了往日漢朝的強盛,被後人稱之為「光武中興」。由於後來由於皇帝年幼,導致了東漢後期的宦官與外戚專權的局面。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東漢宣布滅亡,中國歷史又進入了一個長期分裂的時期——三國時期。。 東漢歷12帝,共195年.

㈦ 漢朝歷史介紹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

漢武帝即位後開辟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 ;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兩漢時期奠定漢地范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戈壁,國土面積約達609萬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占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

(7)漢代歷史擴展閱讀:

漢朝重大歷史事件:

1、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

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2、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

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

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騫出使西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巾起義

㈧ 關於漢朝歷史

一、政治傑出人哪個不是野心家?
二、其人首鼠兩端,一面向皇帝投誠,一面顧及竇家老太太,其中事情委實復雜,難以明說,其最終的死亡,應該說是劉徹對他的放棄和不信任造成的。
三、皆有其人。然,東方朔過多誇大,其能力也過多誇大。主父偃前期形象幾乎全部是虛擬,後半期的事情真真假假,總之,編劇拎著一本史書胡編故事。至於張固這個假名,這人更慘了點,本來他的事情在電視劇屬於稍微靠譜點的,但是廣電總局審查通不過,只好把歷史上的張湯換成張固,以示此乃故事劇情,非歷史。
四、關於李凌其人,現在過多的思維都局限於司馬遷的觀點。但是就史書而言,他非被俘虜,而是投降。當然,似八年抗戰期間,華北、東北多少小軍閥們投靠日本時候,都宣稱迫不得已,黨軍沒有支持,更有汪精衛說欲圖將來。這些事情,看多了,也就清楚了,總之都難說,但就於所知來說,不敢輕易苟同於司馬遷所言。不過也有這么一句話「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下世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我們看不到的結局,不一定就是事實的真相。但是你如果一廂情願認為李凌是為了兵士免死而投降,那你還懷疑汪精衛的一片愛國之心否?{據史而言,不曾有那些投降兵士如何安樂之語。甚至,根本沒有記載那些投降兵卒。}
五、歸汗有其事。乃匈奴先內亂征伐,而後有霍去病之壯舉。史記的匈奴列傳有言「其秋, 單於怒渾邪王休屠王居西方, 數為漢所破, 亡數萬人, 欲召誅之。渾邪王與休屠王恐、謀降漢, 漢遣驃騎將軍往迎之, 渾邪王殺休屠王, 並將其眾降漢。」千百年來, 史學界一直把這里的「其秋」, 看作是元狩二年秋季, 似乎也已成了定論。近年來編寫社會主義新方誌。」但,這里記載的其秋,有人認為是二年秋,也有人認為是三年秋。難定論。這倒不是什麼使臣不使臣的文臣謀略故事。。。。
再多說點,這只匈奴便是內遷的南匈奴有很大關系。乃至於匈奴劉淵滅西晉,卻又導致匈奴解體,都與這只早期歸降的匈奴王有關系,若是對匈奴史感興趣,可追查下去,絕對令人大吃一驚。

另: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至於「完全參照歷史書」那是不可能的,這兩部電視劇,我看的時候,處處都是bug,有時候想笑卻又無奈,通過電視劇了解歷史,往往遠離真實的歷史。若是真有興趣,可到大學時期或者假期里讀點書。另別把二十五史當標准答案,其中錯誤甚多,當然這些都是深度研究時候的事了,初期時刻,信信二十五史也未嘗不可。
註:現流通乃至印刷出來的二十五史都是清代某人收藏版本,因某人的在清朝觀點乃至其思維主流,是以對二十五史需抱著一定態度。

㈨ 漢朝的歷史有多少年

四百零七年;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在公元220年被曹丕控制,被迫禪讓於曹丕,東漢滅亡。

(9)漢代歷史擴展閱讀:

一、漢朝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學者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分,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史中。

二、劉協

劉協因被董太後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

劉協後來逃出長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曹魏青龍二年(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於禪陵,謚號孝獻皇帝。

㈩ 漢朝有怎樣的歷史

漢(前202~220)是繼秦朝而出現的統一王朝,包括西漢和東漢(也稱前漢和後漢),分別建都於長安和洛(雒)陽。在兩漢之際,還有王莽、劉玄兩個短暫的統治時期。漢高祖劉邦建立的西漢王朝,各種制度基本上沿襲秦朝而有所增益,但在施政方面則以秦朝速亡為鑒,力求在穩定中求發展。

熱點內容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
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 發布:2025-07-08 18:59:48 瀏覽:141
陽西教育 發布:2025-07-08 18:31:56 瀏覽:479
王瑞娜老師 發布:2025-07-08 18:31:53 瀏覽:456
莘縣教師考試 發布:2025-07-08 17:50:59 瀏覽:944
赤峰教師資格證報名 發布:2025-07-08 17:50:19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