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上的十三阿哥

歷史上的十三阿哥

發布時間: 2020-11-21 03:35:47

歷史上的十三阿哥是怎樣的人

十三阿哥胤祥,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生,努爾哈赤裔孫。弟兄間,惟與雍親王胤禛(雍正)關版系最密。雍正繼位,被權封為和碩怡親王,總理朝政,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大政務。
康熙兒子眾多,十三阿哥的母親身份地位並不高,而且死的早,因此受到其他兄弟的欺負和歧視,雍正比他大八歲,在他受欺負的時候維護他、安慰他。因此和雍正的關系有點類似父子。因此在奪嫡中唯雍正馬首是瞻,雍正的成功和他的擁護應該是有關系的。而且他主要還不是文采,他是兄弟中帶兵僅次於十四阿哥的,京城衛戍部隊很多曾是他的舊部。
十三阿哥自己是沒有奪嫡野心的,如果你是他會擁護關系最好的四哥做皇帝還是那些欺負他的阿哥呢?

❷ 請問歷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長的咋樣

不知你看的是不是金子的書,基本上是沒有十三留下來的肖像圖,但很多史書都應該有記載。
他的原配是兆佳氏.魚寧(歷史上確有此人),夫妻恩愛。
在爭權奪位的時代,十三應該也是一個剛正不阿的皇子,為了感謝四阿哥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他一直忠心。
向你介紹金子的《夢回大清》,不知你看過沒有,男主角就是十三……

❸ 歷史上雍正時,十三阿哥放出來了沒

十三沒有被禁,以下是胤祥的年表 ,裡面並沒有寫胤祥被禁一事,應該是作者杜撰而已
胤祥年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月初一日辰時生(陽歷11月16日)。「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於騎射,發必命中,馳驟如飛」。 康熙三十七年(1698)——從玄燁謁陵,自此出遊皆從。 康熙四十一年(1702)——玄燁派胤祥祭泰山。 康熙末年——諸皇子爭奪皇位斗爭激烈,始終支持胤禛。 康熙六十一年(1722)——玄燁去世,胤禛即皇帝位,封其為怡親王,並命其總理戶部三庫,自此即全力輔佐風根治理國家,胤禛亦對其十分信任。 十一月:康熙帝不豫,還駐暢春園。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病逝。即夕移入大內發喪。遺詔皇四子胤禛繼位,是謂雍正帝。以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為總理事務王大臣。召撫遠大將軍胤禵回京奔喪。誠親王允祉上疏,援例陳請將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 十二月:封允禩為廉親王,允祥為怡親王,允祹為履郡王,已廢太子允礽之子弘皙為理郡王,以隆科多為吏部尚書。更定歷代帝王廟祀典,詔《古今圖書集成》一書尚為竣事,宜速舉淵通之士編輯成書。 雍正元年 (1723)——賜增護衛,四月命其總理戶部事,請減江南賦稅浮糧,蘇州歲30萬兩,松江l5萬兩,又減浙江之嘉興、湖州、江西之南昌之浮糧,每歲通計減6l萬兩。 「設六品庫掌一人、奏准造辧処立庫...増設六品庫掌三人、八品催総九人、筆帖式八人。」和碩怡親王、交理総理事務...「軍務機宜度支出納與修水利督領禁軍凡宮內府中、巨細皆王一人経盡料理。」 雍正三年——因其總理戶部事務謹慎忠誠,復加封郡王,任其在諸子中指封,並加俸銀萬兩。是年,京畿被水,十二月命其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 三年(1725),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將直隸分作四區,區設專官,負責疏浚河渠,築堤置閘,區分疆畝,經劃溝騰,千里之內,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淺塞,因其倡導興修,數十州縣,河流暢通,幾千頃良田,悉獲灌溉之利。因官吏徵求、苛索,兩淮鹽政一直不振,自總理戶部,便力加整飾,取消一切浮費,由此商力日蘇,鹽務漸見起色。《愛新覺羅家族全書》 雍正四年(1726)——疏言興修、疏浚河渠,築堤置閘,區分疆畮,經畫溝塍,分直隸諸河為四局。 雍正五年(1727)——特賜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扁額。 雍正七年(1729)——因准噶爾部竄擾邊陲,六月,命其辦理西北兩路軍機。十月,敘協贊功待詔增儀仗一倍。 七年(1729),准噶爾部策妄阿刺布坦、噶爾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決定對西北兩路用兵,奉命參與帷幄,籌劃建立軍機處,出任首席軍機大臣,全權籌措兵馬糧草以及各類軍需之轉輸。以所領度之儲備充足,調度得宜,而屢博獎諭。《愛新覺羅家族全書》 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陽歷6月18日)去世,時年44歲。詔復其名為胤祥,配享太廟。六月謚號賢,並命將「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賢字上。又命入把京師賢良詞。 八月:命怡親王子弘曉襲封親王,弘皎別封郡王,均世襲。建賢良祠,以怡親王允祥功勛卓著而奉為首位。設立軍機處。 附錄:燒制琺琅器記錄(不全) 一年正月初九日:怡親王交紅玻璃燒琺琅油婁式鼻煙壺一件。 二月十三日:怡親王交定磁小瓶一件(烏木座),嘉窯小扁磁盒一件,官窯花瓶一件,竹節式磁壺一件,定磁爐一件。王諭:俱著唐英照樣畫樣。遵此。 二月十四日:怡親王交假官窯磁瓶一件。王諭:交唐英畫樣。遵此。 十一月二十六日:六品官阿藍泰來說,為慈寧宮畫畫人等散懶滑隨事,啟怡親王。奉王諭:著沈瑜,照唐英例,每日稽查伊等,如有不來者即行啟我知道。 六年(1728)——正月初九日:應招募匠藝人十三名。內務府員外郎沈瑜,唐英啟怡親王,擬定每月所食錢糧銀一兩,再月米折銀一兩,每月每人共給銀二兩,用造辦處銀兩發給。怡親王諭:准行。 三月十九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郎中海望奉怡親王諭:著傳催總劉三九領催白老格帶好手藝銅匠等,各帶小式傢伙,畫琺琅人譚榮好手藝家內大器匠一名,帶銅葉琺琅材料赴圓名園來。遵此。 七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奉怡親王諭:將此料収在造辧処做様,俟焼玻璃時照此様著宋七格到玻璃廠毎様焼三百斤用,再焼琺琅片時背後倶落記號。聞得西洋人說:琺琅調色用多尓門油,尓著人到武英殿露房去査,如有,俟畫『上用′小琺琅片時用此油.造辧処収貯的料內,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數目?尓等査明回我知道,給年希尭焼瓷用。 七月十二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本月初十日怡親王交西洋琺琅料:月白色、白色、黃色、綠色、深亮綠色、淺藍色、松黃色、淺亮綠色、黒色,以上共九様。舊西洋琺琅料:月白色、黃色、綠色、深亮藍色、淺藍色、松黃色、深亮綠色、黒色以上共八様。新煉琺琅料:月白色、白色、黃色、淺綠色、亮青色、藍色、松綠色、亮綠色、黒色,共九様。新増琺琅料:軟白色、香色、淡松黃色、藕荷色、淺綠色、醤色、深葡萄色、青銅色、松草色,以上共九様,給年希尭焼瓷用。 七月十四日:於七月十四日、査得武英殿露房舊存収貯多尓門油十六斤十両二銭。西洋國來使麥德羅進的多尓門油四半瓶,連瓶浄重十二斤四両。叢蔣家房抄來的多尓門油一瓶,連瓶浄重一斤四両、共三十斤二両二銭。於七月十七日寫摺啟知怡親王。奉王諭:著拿一小瓶試看。遵此。 七月十五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柏唐阿黒達子持來,畫琺琅人南匠譚榮具呈紅紙摺一件、奉怡親王諭:著照紅紙摺內所開房屋數目査明、向房庫人員說租給譚榮居住。遵此。 七月二十四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柏唐阿鄧八格來說怡親王諭:將造辦處收貯的里外素白釉或茶圓或酒圓選薄些的拿四,五件來。遵此。 於二十五日,將琺琅處收貯填白暗壽字茶圓五十一件內選得六件,填白暗龍酒圓四十一件內選得六件,柏唐阿趙老格持赴怡親王花園交柏唐阿宋七格收訖。 七月二十六日:郎中海望奉怡親王諭:造辦處收貯的白磁有釉無釉鍾碗有多少件,再磁器庫里收貯的有多少件,俱將數目查明送來。遵此。 八月二十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八月十九日,郎中海望啟稱琺琅處畫琺琅人林朝楷因身病告假回廣,前六月內已經回明。奉王諭:准其回廣在案,今又具呈稱林朝楷來時,原系廣東總督送來之人,蒙皇上賞賜伊本地安家銀兩。今若不知會總督,惟恐林朝楷在廣難以居住。故此求轉啟王爺知會等語。奉怡親王諭:王必行文知會,而將總督家人傳來,說我的話帶信與總督知道。今造辦處畫琺琅人林朝楷系有用之人,因身病告假回廣養病,將伊送回廣東。到廣之日,將伊本地所食安家銀兩暫行停止,俟伊病好,照舊著人將伊送上京來時,將伊所食安家銀兩再行發給。遵此。 九月初二日:首領太監呉書來說、奉怡親王諭:今配焼琺琅用的紅料、將玻璃廠的柏唐阿著呉書挑選二名學配紅料。遵此。 七年 二月十九日:怡親王交有釉水磁器四百六十件、系年希尭焼造。郎中海望奉王諭:著収起。遵此。 三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白地青龍嘉窯碗一件。奉旨:著查里邊磁器,如有此樣碗,即不必多燒造,如若無,將此碗交怡親王,著年希尭照此款式燒造些來。其花樣不是甚好,著另改花樣,碗底不必做腆心。欽此。 閏七月初九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本月初八日怡親王交年希尭送來畫琺琅人周岳、呉大琦二名。吹釉煉琺琅人胡大有一名(並二人籍貫小摺一件),細竹畫筆二百枝,土黃料三斤十二兩,雪白料三斤四兩,大綠一斤,白煉樊紅一斤,白煉黑鈞料八兩(隨小摺一件)。郎中海望奉王諭:著將琺琅料收著有用處用,其周岳等三人著在琺琅處行走。遵此。 十月初三日:怡親王府総管太監張瑞、交來年希尭処送來匠人摺一件、內開畫畫人湯振基、戴恆、余秀、焦國兪等四名。

❹ 歷史上十三阿哥最後結局是什麼是被圈禁嗎

沒有被幽閉很多年,那個是小說和電視劇里的說法。 《皇清通志綱要》載: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長子、皇十三子圈禁……」,而在次年(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巡塞外,胤祥在隨行的皇子之列。 所以實際是不久即開釋 ,不過此後過的一直比較郁悶是真的。 愛新覺羅·胤祥(允祥) 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死於雍正八年五月四日(1686-1730) 康熙十三子,母親:庶妃 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與康熙十三女、十五女同母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被捕圈禁。康熙六十一年(1722)雍正即位,受封怡親王,總理戶部三庫。 雍正元年 (1723),賜增護衛,四月命其總理戶部事,請減江南賦稅浮糧,蘇州歲30萬兩,松江l 5萬兩,又減浙江之嘉興、湖州、江西之南昌之浮糧,每歲通計減6l萬兩。 二年(1724)因功增親軍。 三年因其總理戶部事務謹慎忠誠,復加封郡王,任其在諸子中指封,並加俸銀萬兩。是年,京畿被水,十二月命其總理京畿 水利營田事務。 四年(1726)疏言興修、疏浚河渠,築堤置閘,區分疆畮,經畫溝塍,分直隸諸河為四局。 五年(1727)特賜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扁額。 七年(1729),因准噶爾部竄擾邊睡,六月,命其辦理西北兩路軍機。十月,敘協贊功待詔增儀仗一倍。 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去世,時年45歲。詔復其名為胤祥,配享太廟。六月溢號賢,並命將「忠敬誠直 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賢字上。又命入京師賢良詞。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詔入盛京賢王祠。三十九年(1774)詔以其爵位世襲罔替。 胤祥在一廢太子之前是除太子之外康熙最寵愛的兒子,從13歲起只要康熙出巡必定帶著胤祥,他也是唯一一個跟著康熙南巡達四次之多的皇子。尤其康熙四十一年第四次南巡的時候,撇下隨行的太子和四阿哥,命胤祥單獨一個人祭拜泰山。泰山在古代就是權力的象徵,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數次封禪泰山以示最高皇權,這個意味不能算不深,第二年索額圖就被康熙斥責「天下第一罪人」,康熙對太子信任大減。八阿哥的老師曾經在康熙四十三年寫信給家人,說十三殿下是皇上最寵愛者,前途不可估量。老八的老師都這么說,可見當時十三阿哥的聖寵如何。再有,二月河的書中說胤祥是一個好武帶兵的阿哥,但從有限史料看,胤祥從沒有帶過兵。雖然有記錄說他曾打死過一隻老虎,而且善於騎射,但基本上看胤祥是偏文的,並且好藏書字畫,在書畫等方面的藝術修養很高。一廢太子時候發生的事情,誰也不知道,如今最原始並且相對可信的資料就是雍正給怡親王的悼詞中說的,被太子牽連,被大阿哥陷害。可是雍正為尊者諱刪掉不利於胤祥的史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給三,十三,十四阿哥三個人的請安摺子的硃批上說胤祥絕非勤學忠孝之人,如不嚴加約束,必當生事。不忠不孝的評語是很嚴重的了,不知道胤祥在一廢太子時做了什麼事情讓康熙對他的態度一落千丈,這是個謎。也許因為這一次的挫敗和康熙的態度,胤祥心情郁悶,就此患種叫鶴膝風的病,時好時壞,好幾年,直到雍正登基基本上銷聲匿跡。值得說明的有兩點:1.很多人認為胤祥曾經被封過貝子,但是就資料上看,胤祥在康熙年間沒有任何爵位。胤祥出生以後康熙曾經兩次給兒子封爵,37年一次,胤祥那時候還小,自然輪不上。48年一次,胤祥已經失寵,沒有封爵。2.胤祥應當沒有被長期圈禁過,雖然在康熙末期無史可循,可是從他的從驛記錄和康熙的硃批奏章來看,他時有出現,並沒有被圈禁。

❺ 歷史上十三阿哥最後結局是什麼是被圈禁嗎

愛新覺羅·胤祥(1686.4.16—1730.5.4),清朝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在康熙年間就得了叫鶴膝風的病,可能是風濕,也可能是骨結核。之後雖經過調養,但身體狀況已經變差。雍正四年(1726年)胤祥生了一場比較重的病,四個月間斷斷續續不能痊癒。雍正七年(1729年)秋冬,胤祥的身體已經非常不好了。雍正八年(1730年)正月初八,北運河青龍灣修築減水壩,胤祥想要去現場勘察已不可能,只好奏請將此事交與侍郎何國宗(清朝數學家)督理監修。同年二月,先農壇的親耕禮胤祥沒有參加(此前他每年都參加)。三月,雍正連下兩道聖旨,讓別人代理營田和傳教士事務。胤祥病後,雍正對他「醫禱備至」,他為了寬慰雍正,「旬月間必力疾入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胤祥病故,年僅四十四歲。

❻ 歷史上··康熙的十三阿哥胤祥的第一個福晉··

胤祥一輩子有多少妻妾不得而知,但做親王以後,封誥命的有嫡福晉一個,側福晉三個,庶福內晉兩個。可容是從他和嫡福晉生兒育女的數量來看,他和嫡福晉兆佳氏的感情非常非常好,已經到了專寵她一人的地步。他的嫡福晉兆佳氏所生的孩子,不論男女,不論有沒有成人,從康熙四十六年到到雍正三年,除去孝期三年,14年當中,兆佳氏共生子女7人 。
怡親王嫡福晉
康熙帝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怡親王)嫡福晉兆佳氏,尚書馬爾漢之女。生兩女五子。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三月十八日申時生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丑時生第三子多羅貝勒品級弘暾。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丑時生第四子多羅寧良郡王(弘晈)。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月初十日寅時生第四女和碩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時生第五子弘[日兄]。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時生第七子和碩怡僖親王(弘曉)。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時生第八子綬恩。

❼ 歷史上康熙年間 十三阿哥是四爺黨的么八爺黨除勒九阿哥、十阿哥還有誰

要說各阿哥黨派,不得不提的是康熙後期影響比較大的事件「九子奪嫡」,這件事導致康熙後的幾位帝王都不再明立太子,而將繼位人的名冊連同遺詔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後。所謂「九子奪嫡」是指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情。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 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繼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廢太子,引起眾位阿哥對太子位置的覬覦。當時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謀求儲位的願望(包括已被廢黜的胤礽)。只不過有些人野心小,有的只覺自己沒戲,就打消了這個念頭。真正要爭奪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禎,老九、老十是老八同黨,助老八爭位,他們自己並無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無意爭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佑、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輪不到自己,也無此奢望,便只安穩地當著親王。 後來,老大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帝終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兩次廢黜,第二次廢黜後將其終生圈禁並昭告天下,說不再立他,也不許任何人再舉薦他為太子;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車之鑒,不敢再攪這塘渾水,主動退出。實際的競爭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後,老四勝出,即雍正皇帝。
十三阿哥因生母不太受寵,從小被眾阿哥欺負,只有四阿哥保護和照顧他,因此十三阿哥和四阿哥的關系都要比其他阿哥的好,所以十三阿哥可以被看做四爺黨的人。
八爺黨除了九、十阿哥外,還有一批想助八爺繼位的人,包括謀士、大臣等,可以看做是為八爺出謀劃策的「智囊團」,具體的名字不太清楚。。

❽ 歷史上的康熙的十三阿哥到底是什麼樣的的人

允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是敏妃章佳氏,他的外公是位參領。允祥14歲時,生母去世。康熙帝序齒諸子中,除去允礽外,允祥是惟一一位較早失去生母的皇子。章佳氏去世後,允祥由德妃代為照料,與德妃長子胤禛十分要好,這同自幼由惠妃撫養的允祀與惠妃之子允礻是之間的親密關系,十分相似.

允祥精於騎射,詩文翰墨亦佳[註:參見鄂爾泰等修:《八旗通志初集》卷134,《宗室王公列傳》6,《怡親王胤祥》]。他同比其小兩歲的皇十四子允礻題,是八阿哥允祀以下皇子中最出色的兩位,而允祥又相對更偏重於文[註:震鈞《天咫偶聞》卷3載,「怡親王(允祥)府藏書之所曰樂善堂。大樓九楹,積書皆滿。絳雲樓未火以前,其宋元精本大半為毛子晉、錢遵王所得。毛、錢兩家散出,半歸徐建庵、季滄葦。徐、季之書由何義門介紹,歸於怡府。乾隆中,四庫館開,天下藏書家皆進呈,惟怡府之書未進。其中世所罕見者甚多,如施注蘇詩全本有二,此外可知。」],後者則側重於武。

允祥與允礻題兩人共同的啟蒙老師,是康熙帝的舅舅佟國綱之子法海。24歲考中進士的法海被選為皇子師時,只有27歲,允祥當時13歲,允禵11歲。「法海侍皇子講誦十年,直詞正色,蒙聖祖喜與,謂獨不能欺。」[註: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卷2,《法海》]允祥與允禵才學俱佳,當有法海教誨之功。

雍正年間所修《八旗通志初集》中,稱允祥為「聖祖鍾愛甚篤,省方巡幸,恆命扈從,恩寵優渥。」這實際上是指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廢太子前的情況。自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13歲的允祥第一次跟隨皇父去盛京謁陵後,直至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一廢太子事件發生前整整10年間,康熙帝只要離開京師,無論去哪裡,必將允祥帶往。如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除去皇太子允礽外,隨行皇子只有允祥。換言之,這10年中,康熙帝外出時,允祥是所有皇子(包括皇太子允礻乃)內惟一必定隨往者。僅此即足以說明,康熙帝對他是另眼相看的。允祥在雍正年間作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種種表現,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備較高的滿漢文化素養外,還頗有辦事才力,善於協調人際關第,是一難得人材。這應是允祥為康熙帝所青睞的主要原因
康熙四十三年節1704年)前後,皇八子允禩的老師何焯在給家人的信中,稱「十三殿下(指皇十三子允祥)」乃康熙帝所「鍾愛者」。不足20歲的允祥受到皇父的器重,連供職清廷的漢族文人也一清二楚。

諸皇子內,允祥與四兄胤禛一向要好。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去世後,雍正帝在祭文中寫道:「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歲塞外扈從,形影相依。」雍正帝繼位後將允祥倚為心腹,是以他們青年時代結下的情誼為基礎,如果他們對皇太子允礻乃的看法與立場相左,或在康熙朝晚年的儲位之爭中未曾達成默契,這一基礎勢必發生動搖,情況就是兩樣了。

四十七年(1708年)一廢太子後,康熙帝對允祥的看法發生很大變化,允祥的地位一落千丈。
《八旗通志初集》中說允祥「謹度遁禮,恪慎有加。不立黨援,不邀名譽,……公私政事,一無擾累。」允禩「數以詐術誘惑諸王,王(指允祥)獨不為所動。」據《清世宗實錄》載,雍正帝曾稱贊允祥「於皇考時敬謹持身,廉潔立品,未嘗圖利干預一事,糾黨邀結一人,……其安分自守,家計空乏,舉國共知。」然而,《雍正起居注冊》中記載上述同一段話的前面,還有很關鍵的數句,為實錄所刪除:「怡親王前因二阿哥之事無辜牽連,一時得罪,皇考隨即鑒宥。數年以來,王敬謹持身,廉潔立品……」[註:《雍正朝起居注冊》,第1冊,第139頁]

足見,允祥謹言慎行的處事作風,是他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事件中,受到重大挫折和打擊,心情壓抑的情況下,逐步形成,如果此前即是如此,也不會深深捲入反太子事件並受到牽連。
下述兩種私家著述中,都透露出允祥與一廢太子事件的密切關系。

據《永憲錄》載,「胤祥戊子(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以舊東宮事波及,亦削貝子。後再復。」前已述及,康熙朝曾於三十七年、四十八年兩次分封皇子,第一次止於皇八子允禩,允祥自然不在其內。第二次分封,是在復立允礽為皇太子後不久,此次止於皇十四子允禵,而皇十三子允祥仍未受封[註:按,雍正帝也承認這一點,參見《清世宗實錄》卷13,雍正元年十一月辛丑]。康熙帝的年長皇子中,允祥是惟一一位在皇父生前沒有受封之人。這與他曾深受皇父器重的情況,形成極大反差,若非犯有重過,不會至此。雍正帝說他「於皇考時……家計空乏」,這同他始終不曾封爵,因而既無其他皇子封爵時所受大量錢財,俸祿所得也相對較少,密切相關
另據《永憲錄》載,四十七年九月,允祥事發後,其老師法海因之被牽連,受到降職處分,並被調離此任。法海的同僚徐元夢,稱法海是「以侍皇子得過」。從法海一貫嫉惡如仇,剛直不阿的處事風格,以及同堅決反太子的允禵等人關系很好等情況看[註:按,康熙五十七年允礻題率師西征後,法海奉旨「赴西寧軍前效力」。雍正繼位後,稱法海「至西寧,遂與允礻題私相交結。允礻題為大將軍時,時,種種貪縱不法之事,法海並不勸阻。及朕即位後,令允礻題來京,法海乃軍前效力廢員,未奉朕旨,即潛至京師。」參見《上諭內閣》,雍正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他對皇太子允礻乃不會有好感,或者曾為允祥在倒太子的行為出謀畫策。

《皇清通志綱要》載: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長子、皇十三子圈禁……十一月,上違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五皇子、八皇子、皇太子開釋。」該書作者系允祀之子弘旺,他將允祥同廢太子及皇長子允礻是並列,與其他皇子相區別,從而透露出允祥在一廢太子事件中過愆甚重。但後人也因此而產生誤解,認為皇十三子允祥從此被長期監禁,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才放出。事實上,允祥不久就被釋放,翌年(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巡塞外,他在在隨行皇子之列。但此次康熙帝將他帶在身邊,絕非示以寵愛,而是具有防範之意。

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康熙帝在允祉、允祥和允禵3人的請安折上硃批:「胤祥並非勤學忠孝之人。爾等若不行約束,必將生事,不可不防。」可見,允祥雖被開釋,但康熙帝對他已失去信任,故令允祉、允礻題等皇子加以管束。允祥與其他皇子一起恭閱上述硃批,所受刺激之大,尷尬羞愧之狀,皆不言而喻。他之所以自此謹言慎行,敬恪有加,以終其生,可以從這里找到部分答案。這便是雍正帝所言康熙帝對允祥的「隨即鑒宥」。
由於心情郁悶,允祥終於患病,「濕素毒結於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此症時好時壞,經御醫反復醫治,很長時期未愈。康熙帝是位慈父,盡管對允祥十分不滿,但對兒子的病痛仍記掛在心。他支塞外時,經常在給皇子們的硃批中問詢此事,並親閱御醫奏摺,對治療做出具體指示[註:滿文硃批奏摺4件,胤祉等奏,康熙五十年五月二十八日、六日初六四日、六月初六日、康熙五十一年(無月、日)。按,由於種種原因,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後皇子們的奏摺保存下來的極少,故允祥此症於何年痊癒不詳]。自四十九年直至六十年(1710—1721年)期間,允祥始終未曾隨皇父外出,因腿足疾患行走不便,當是主要原因

根據有關情況判斷,允祥曾是皇子中反太子派成員之一,並在一廢太子事件中遭受挫敗。胤礻真繼位後,允祥雖然備受倚重,但卻謹恪有加,竭心輔佐,與年羹堯、隆科多兩人恃寵妄為的作風,形成鮮明對照。因此,胤禛對允祥評價極高。允祥之所以對於新帝的寵任能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既是由於他自幼對胤禛的性格作風極其了解,深知這是其得以自保的惟一良法,同時也表明,康熙四十七年的重大挫敗,對允祥的作風與性格影響之大,直至終生。

值得注意的是,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雍正帝在斥責曾跟隨允礻題出征,並被保舉為將軍的宗札布時說:「如今爾言怡王(指允祥)為平常之人,無所知識,卻將國事交付伊辦理,何能治理好?爾之此言,是否言及於今?是否詛咒國家?若言怡王,自幼強健聰慧,人才優良,皇父優加恩寵,此事舉國皆知。怡王並非膽大妄為之人,從無非分之念。怡王對皇父盡以子道,對二阿哥盡以臣道。由於與二阿哥好,橫遭大阿哥妒忌、陷害,因而株連於二阿哥。自被株連後,多年來惟感激皇父之恩,而對允就題等人胡鬧之事,從不過問,亦不敢越雷池一步。怡王從不使皇父擔憂,此事眾人亦皆知。」按照雍正帝的上述說法,允祥是因「與二阿哥好,橫遭大阿哥之妒忌、陷害」,而開罪於康熙帝。對此須做分析

首先,允祥如果真是與皇太子允礽關系親密,同反太子派成員之一胤禛站在相反立場上,那麼他們兩人絕不會自幼如此要好,平日居京「晨夕聚處」,扈從塞外「形影相依」。

第二,據《清聖祖實錄》載,自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四十七年(1708年)的10年內,康熙每年夏秋去塞外行圍、巡視所帶皇子中,都有皇太子允礽及皇長子允褆、皇十三子允祥等3人,而其他皇子卻是間在其中,並非每次必往。這是皇儲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矜持日趨尖銳的10年,而巡視塞外,則是康熙帝每年外出活動中歷時相對最長者,顯然,他攜太子同行,是因不放心讓太子獨自留在京師,至於固定地選帶兩位皇子,令其隨扈前往,長侍身邊,不僅只是示以器重,還有以之暗中監視、牽制皇太子,加強對自己的護衛之意。當三十六年(1697年)後皇儲矜持日漸公開化,特別是三十九年(1700年)索額圖家人密報他有不軌之心後,康熙帝對此戒備,是完全必要的。之所以在諸子中挑選允褆與允祥,一是他們兩人都精於騎射,武功出眾;二是康熙帝深知他們與皇太子不合,因而不會予以庇護或與之同謀;三是允祥十分精細,作風較為踏實,允褆勇悍有餘而乏沉穩,兩人恰成互補之勢。如果允祥同允礽關系密切,豈能為康熙帝選中,而且歷10年不變?

第三,如果確如雍正帝所言,那麼,當大阿哥允褆被圈楚,允礽復立為皇太子後,因太子而受委屈的允祥也會得到相應的嘉獎,封以爵位,而不會反被康熙帝打入另冊,與其他皇子區別對待,甚至在一廢太子事件早已完結後,仍不為康熙帝所原諒,被斥之為「並非勤學忠孝之人」。封建時代,如果皇帝認為某位臣子不忠不孝,其貶責之重,非同一般,僅此一語,即可致後者於死地。倘若允祥只是犯有一般過錯,愛子如命的康熙帝,絕不會出此惡言。

因此,雍正帝所說允祥開罪於康熙帝的緣故,無法令人相信,但允祥從此退出反太子派,謹言慎行,「不敢越雷池一步」,則確乎如此。

❾ 歷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是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終究是歷史,有些事很難說。就像皇家的事情本來是什麼樣的沒人知道,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只有從典籍中找相關的材料,但是典籍在當時是否是真實的就沒人知道了。

❿ 歷史上十三阿哥胤祥被幽禁了多少年

四十八年二月巡畿甸,二、四、七、八、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從。
四十八年四月巡塞外二、三、七、八、十、十三、十四從。
四十八年十二月謁陵,二、五、七、八、十三、十五、十六從。
四十九年二月最後一次到五台山,二、三、八、十、十三、十四從。
五十一年 胤祥上奏:「濕素毒結於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
六十一年二月左右幸畿甸,三、四、五、八、九、十、十三、十五、十六、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從。
六十一年五月幸塞外,三、四、五、八、九、十三、十五、十六、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從。

《皇清通志綱要》載: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長子、皇十三子圈禁……十一月,上違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五皇子、八皇子、皇太子開釋。」

可見,明確圈禁當是開始於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結束時間至遲不晚於四十八年二月,大概幾天到幾個月
關於10年的說法,當是從五十一年到六十年這一段「空白期」,但實際情況是,不單是胤祥,其他人的文件也保留很少,所以不足為憑,且據說此一段時間,某些大臣的家書中也偶有提到十三子,所以,應該沒有被圈禁。
這樣,答案就應該是:最多不超過4個月

熱點內容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
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 發布:2025-07-08 18:59:48 瀏覽:141
陽西教育 發布:2025-07-08 18:31:56 瀏覽:479
王瑞娜老師 發布:2025-07-08 18:31:53 瀏覽:456
莘縣教師考試 發布:2025-07-08 17:50:59 瀏覽:944
赤峰教師資格證報名 發布:2025-07-08 17:50:19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