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生物
生物電醫學運用生物電共振波對人體失衡的生物電進行矯正的技術。生物電是生命功能的本質,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人體的任何一種生命活動無不和生物電密切相關。生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電位和極性變化。它是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一類物理、物理-化學變化,是正常生理活動的表現,也是生物活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徵。
『貳』 人體中生物信號來源
收集各式各樣的標本,對人體和動植物進行解剖觀察,曾是生物學的主導手段。達爾文的進化論同樣是建立在細致的觀察的基礎上的。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第一次觀察到了細胞,以及之後細胞學說的建立,體現了精確的儀器在生物學研究中的巨大威力。在分子生物學尚未建立以前的經典遺傳學時代,將宏觀現象(突變體)與微觀世界(染色體)聯系起來的正是顯微鏡。當時果蠅的巨大染色體(足以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清晰的分帶)為遺傳操作和分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神經生物學上,著名的神經解剖學家cajal曾用高爾基染色法對大量的神經系統組織標本進行顯微觀察,提出了神經元學說,並以超人的洞察力指出了神經系統信號傳遞的許多基本性質。
遺傳和生化是進行功能性生物學研究的兩大手段。然而在摩爾根的時代,經典的遺傳學更著重於探索遺傳的機制,即遺傳物質是怎樣傳遞的。遺傳學真正作為一種對基因進行大規模的功能性研究和分析始於nusslein-volhard對影響果蠅體節分化的基因的一次gene screen(2),首次將基因的功能與發育聯系起來。幾種模式生物的確立極大的方便了系統使用遺傳學手段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間的作用。現代遺傳學可以分為兩類:forward genetics和reverse genetics(3,4)。前者是依據從表型到基因型的思路,尋找影響某一生物體功能的基因,而後者則是從基因到表型,看某一感興趣的基因是否對生物體的功能造成影響。reverse genetics一般是對一些重要的基因的同源基因進行驗證。最近發展出來的modifier screen和clonal screen,前者是研究信號通路的很有力的手段,後者則用於一個基因的多種功能。現代遺傳學已經基本上可以做到在特定的一小群細胞中以特定的時間表達或抑製表達某個基因。
生化手段與遺傳學手段恰恰相反。它是首先建立一個功能性的檢測體系,然後用傳統的層析方法純化蛋白。生化方法較遺傳學方法優勢在於能夠揭示許多重要蛋白的新功能,而在gene screen中重要蛋白的突變體往往在胚胎期就死亡了,因而看不到成體的表型。王曉東關於cytochrome c在細胞凋亡中的作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gene screen是發現不了cytochrome c的,因為cytochrome c是電子傳遞鏈上如此重要的一個分子。他首先建立了一個in vitro的細胞凋亡的體系,然後試著加一些小分子物質如核酸等,看能否加快細胞凋亡的進程,結果發現了atp和datp,而且datp的效果比atp強一千倍(5)。依靠生化純化蛋白的手段,他分別純化出了cytochrome c,apaf-1和caspase-9。
在現代生物學研究中,遺傳、生化和分子互相滲透,在基因功能性研究和細胞信號通路的闡明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叄』 人體電(人體生物電)
電及電的利用人們早就熟知而習以為常了。在冬天手冷了,只要雙手互相使勁地搓就會產生電和熱;若用一塊毛皮擦一根金屬棒,則在金屬棒上會產生更多的電荷,此時用它碰碰小紙屑,小紙屑便可被吸引附著在金屬棒上。至於現代化的家庭幾乎樣樣都離不開電。電燈、電扇、電冰箱、電話、電視機等等。可是你可知道,我們人體也有電的產生與電的不斷變化呢! 前面我們已經談到過,我們人體是由許多許多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我們機體的最基本的單位,因為只有機體各個細胞均執行它們的功能,才使得人體的生命現象延續不斷。同樣地,我們若從電學角度考慮,細胞也是一個生物電的基本單位,它們還是一台台的「微型發電機」呢。原來,一個活細胞,不論是興奮狀態,還是安靜狀態,它們都不斷地發生電荷的變化,科學家們將這種現象稱為「生物電現象」。細胞處於未受刺激時所具有的電勢稱為「靜息電位」;細胞受到刺激時所產生的電勢稱為「動作電位」。而電位的形成則是由於細胞膜外側帶正電,而細胞膜內側帶負電的原因。細胞膜內外帶電荷的狀態醫生們稱為「極化狀態」。 由於生命活動,人體中所有的細胞都會受到內外環境的刺激,它們也就會對刺激作出反應,這在神經細胞 (又叫神經元)、肌肉細胞更為明顯。細胞的這種反應,科學家們稱「興奮性」。一旦細胞受到刺激發生興奮時,細胞膜在原來靜息電位的基礎上便發生一次迅速而短暫的電位波動,這種電位波動可以向它周圍擴散開來,這樣便形成了「動作電位」。 既然細胞中存在著上述電位的變化,醫生們便可用極精密的儀器將它測量出來。此外,還由於在病理的情況下所產生的電變化與正常時不同,因此醫生們可從中看出由細胞構成的器官是否存在著某種疾病。 有一種叫「心電描記器」的儀器,它便是用來檢查人的心臟有否疾病的一種儀器。這種儀器可以從人體的特定部位記錄下心肌電位改變所產生的波形圖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心電圖。醫生們只要對心電圖進行分析便可以判斷受檢人的心跳是否規則、有否心臟肥大、有否心肌梗塞等疾病。 同樣地,人類的大腦也如心臟一樣能產生電流,因此醫生們只要在病人頭皮上安放電極描記器,並通過腦生物電活動的改變所記錄下來的腦電圖,便知道病人腦內是否有病。當然,由於比起心電來,腦電比較微弱,因此科學家要將腦電放大100萬倍才可反映出腦組織的變化,如腦內是否長腫瘤、受檢查者有否可能發生癲癇(俗稱羊癲瘋)等。科學家們相信,隨著電生理科學以及電子學的發展,腦電圖記錄將更加精細,甚至有一天這類儀器還可正確地測知人們的思維活動。 電在生物體內普遍存在。生物學家認為,組成生物體的每個細胞都是一合微型發電機。細胞膜內外帶有相反的電荷,膜外帶正電荷,膜內帶負電荷,膜內外的鉀、鈉離子的不均勻分布是產生細胞生物電的基礎。但是,生物電的電壓很低、電流很弱,要用精密儀器才能測量到,因此生物電直到1786年才由義大利生物學家伽伐尼首先發現。 人體任何一個細微的活動都與生物電有關。外界的刺激、心臟跳動、肌肉收縮、眼睛開閉、大腦思維等,都伴隨著生物電的產生和變化。人體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後,感覺器官就會產生興奮。興奮沿著傳入神經傳到大腦,大腦便根據興奮傳來的信息做出反應,發出指令。然後傳出神經將大腦的指令傳給相關的效應器官,它會根據指令完成相應的動作。這一過程傳遞的信息——興奮,就是生物電。也就是說,感官和大腦之間的「刺激反應」主要是通過生物電的傳導來實現的。心臟跳動時會產生1~2 毫伏的電壓,眼睛開閉產生5~6毫伏的電壓,讀書或思考問題時大腦產生0.2~1毫伏的電壓。正常人的心臟、肌肉、視網膜、大腦等的生物電變化都是很有規律的。因此,將患者的心電圖、肌電圖、視網膜電圖、腦電圖等與健康人作比較,就可以發現疾病所在。 在其他動物中,有不少生物的電流、電壓相當大。在世界一些大洋的沿岸,有一種體形較大的海鳥——軍艦鳥,它有著高超的飛行技術。能在飛魚落水前的一剎那叼住它,從不失手。美國科學家經過10多年研究,發現軍艦鳥的「電細胞」非常發達,其視網膜與腦細胞組織構成了一套功能齊全的「生物電路」,它的視網膜是一種比人類現有的任何雷達都要先進百倍的「生物雷達」,腦細胞組織則是一部無與倫比的「生物電腦」,因此它們才有上述絕技。 還有一些魚類有專門的發電器官。如廣布於熱帶和亞熱帶近海的電鰩能產生100伏電壓,足可以把一些小魚擊死。非洲尼羅河中的電 縮,電壓有400~500伏。南美洲亞馬孫河及奧里諾科河中的電級,形似泥鍬、黃紹,身長兩米,能產生瞬間電流2安培,電壓800伏,足可以把牛馬甚至人擊斃在水中,難怪人們說它是江河裡的「魔王」。 植物體內同樣有電。為什麼人的手指觸及含羞草時它便「彎腰低頭」害羞起來?為什麼向日葵金黃色的臉龐總是朝著太陽微笑?為什麼捕蠅草會像機靈的青蛙一樣捕捉葉子上的昆蟲?這些都是生物電的功勞。如含羞草的葉片受到刺激後,立即產生電流,電流沿著葉柄以每秒14毫米的速度傳到葉片底座上的小球狀器官,引起球狀器官的活動,而它的活動又帶動葉片活動,使得葉片閉合。不久,電流消失,葉片就恢復原狀。在北美洲,有一種電竹,人畜都不敢靠近,一旦不小心碰到它,就會全身麻木,甚至被擊倒。 此外,還有一些生物包括細菌、植物、動物都能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光而不發熱。特別是海洋生物,據統計,生活在中等深度的蝦類中有70%的品種和個體、魚類中70%的品種和95%的個體,都能發光。一到夜晚,在海洋的一些區域,一盞盞生物燈大放光彩,匯合起來形成極為壯觀的海洋奇景。 生物電現象是指生物機體在進行生理活動時所顯示出的電現象,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細胞膜內外都存在著電位差,當某些細胞(如神經細胞、肌肉細胞)興奮時,可以產生動作電位,並沿細胞膜傳播出去。而另一些細胞(如腺細胞、巨噬細胞、纖毛細胞)的電位變化對於細胞完成種種功能也起著重要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展,生物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理論上,單細胞電活動的特點,神經傳導功能,生物電產生原理,特別是膜離子流理論的建立都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在醫學應用上,利用器官生物電的綜合測定來判斷器官的功能,給某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 我們的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興奮性、興奮與興奮傳導這些概念,堵隔壁生物電有關。了解了生物電的現代基本理論,對於正確理解這些概念以及心電、腦電、肌電等的基本原理都有重要意義。細胞生物電現象有以下幾種: 1、靜息電位 組織細胞安靜狀態下存在於膜兩側的電位差,稱為靜息電位,或稱為膜電位。細胞在安靜狀態時,正電荷位於膜外一側(膜外電位為正),負電荷位於膜內一側(膜內電位為負,)這種狀態稱為極化。如果膜內外電位差增大,即靜息電位的數值向膜內負值加大的方向變化時,稱為超極化。相反地,如果膜內外電位差減小,即膜內電位向負值減小的方向變化,則稱為去極化或極化。一般神經纖維的靜息電位如以膜外電位為零,膜內電位為-70~-90mv。靜息電位是由於細胞內K+出膜,膜內帶負電,膜外帶正電導致的 。 2、動作電位 當細胞受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可發生電位變化,這種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的波形可因記錄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以微電極置於細胞內,記錄到快速、可逆的變化,表現為鋒電位;鋒電位代睛細胞興奮過程,是興奮產生和傳導的標志。 鋒電位在示波器上顯示為灰銳的波形,它可分為上升支和一個下降支。上升支先是膜內的負電位迅速降低到零的過程,稱為膜的去極化(除極),接著膜內電位繼續上升超過膜外電位,出現膜外電位變負而膜內電位變正的狀態,稱為反極化。下降支是膜內電位恢復到原來的靜息電位水平的過程,稱為復極化。鋒電位之後到完全恢復到靜息電位水平之前,還有微小的連續緩慢的電變化,稱為後電位。 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和神經纖維、骨骼肌等細胞一樣,包括安靜時的靜息電位和興奮時的動作電位,但有其特點。心肌細胞安靜時,膜內電位約為-90mv。心肌細胞靜息電位形成的原理基本上和神經纖維相同。主要是由於安靜時細胞內高農度的k+向膜外擴散而造成的。當心肌細胞接受刺激由靜息狀態轉入興奮時,即產生動作電位。其波形與神經纖維有較大的不同,主要特徵是復極過程復雜,持續時間長。心肌細胞的某一點受刺激除極後,立即向四周擴散,直至整個心肌完全除極為止。已除極處的細胞膜外正電荷消失,未除極處的細胞膜仍帶正電而形成電位差。除極與未除極部位之間的電位差,引起局部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復極時,最先除極的地方首先開始復極,膜外又帶正電,再次形成復極處與未復極處細胞膜的電位差,又產生電流。如此依次復極,直至整個心肌細胞的同時除極也可以看成許多電偶同時在移動,不論它們的強度和方向是否相同,這個代表各部心肌除極總效果的電偶稱為等效電偶。心臟的結構是一個立體,它除極時電偶的方向時刻在變化,表現在心電圖上,是影響各波向上或向下的主要原因。由於各部心肌的大小、厚薄不同,心臟除極又循一定順序,所以心臟除極中,等效電偶的強度時刻都在變化。它主要影響心電圖上各波的幅度。人體是一個容積導體,心臟居人體之中,心臟產生的等效電偶,在人體各部均有它的電位分布。在心動周期中,心臟等效電偶的電力強度和方向在不斷地變化著。身體各種的電位也會隨之而不斷變動,從身體任意兩點,通過儀器(心電圖機)就可以把它描記成曲線,這就是心電圖。 隨著分子生物學和膜的超微結構研究的進展,人們更試圖從膜結構中某些特殊蛋白和其他物質的分子構型的改變,來理解膜的通透性能的改變和生物電的產生,這將把生物電現象的研究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編輯本段]生物電的奧秘尚未揭開,應用須謹慎
最近,生物學家「竊聽」到了人體內一些部位電活動的「聲音」,並發現以電場形式存在的生物電,在諸多生理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胚胎發育、細胞分裂、神經再生和傷口修復等。但是,對它的探索並不順利。 對電場可能影響細胞行為的首次報道是在1920年。當時,丹麥科學家斯文·英格法發現外部電場引起了雞神經元向一個特殊方向生長。 2002年,英國阿伯丁大學的科林·麥凱格發現了生物電在鼠角膜的修復過程中起到非同尋常的作用。在正常的角膜中,角膜上皮細胞泵出細胞內帶正電荷的鈉離子和鉀離子,再泵出帶負電荷的氯離子,由此產生了大約40毫伏的電壓。處於分裂活躍期的修復傷口的細胞能夠通過電場來獲取重要的空間信息,將修復細胞推向傷口處。如果取消這個電場,則細胞向任意方向進行分裂;如果人為加強這個電場的強度,遠離傷口的細胞也會沿著電場平面開始分裂。同樣,神經元也利用角膜的電場自我重建,他們發現角膜的電場能促進神經元向傷口生長。 然而,電場是如何影響細胞行為的?目前,科學家還沒有揭開其中的奧秘。科林·麥凱格認為有兩個可能:一種可能是電場吸引了細胞表面帶有電荷的蛋白或脂肪;另一種可能是由於電壓的改變,引起細胞膜上鈣離子通道的開放,導致鈣離子進入細胞內,鈣離子反過來激活第二種信號分子,就這樣信號沿著信號鏈一級級傳遞下去,但這都尚未被驗證。 現在有一些組織,推出利用生物電進行醫學治療和保健的產品,一個培訓班學習幾天就聲稱能夠治療各種疾病,發技師證,收一千多元,卻沒有得到國家勞動部門的許可。在沒有醫學院執照和教學場地的情況下,卻對外稱生物電醫學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尤其是宣傳生物電治療應用於上百種各色疾病,更是違背病理學常識,這些另類的治療技術在正規的醫院都是找不到,患者應該尤其謹慎。
『肆』 人體生物學
1.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
2.人體最大的細胞-成熟的卵細胞
3.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脾
4.人體最大的神經-坐骨神經
5.人體最大的外分泌腺-肝臟
6.人體最小的骨-聽小骨
7.人體最長的骨-股骨
8.人體最有力的骨胳肌-腓腸肌
9.人體結構中最堅硬的物質-牙釉質
10.人體最高級的神經中樞-大腦皮層
11.人體最厚的皮膚-手掌和足底的皮膚
12.人體最薄的皮膚-眼皮
13.人體內含養料最豐富的血管-肝門靜脈
14.人體內含尿素最少的血管-腎靜脈
15.人體內含氧量最高的血管-肺靜脈
16.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腺-甲狀腺
17.人體內最重要的內分泌器官-腦垂體
18.人體內最細小的血管-毛細血管
19.人體內最細小的淋巴管-毛細淋巴管
20.人體消化道中最重要的一段-小腸
21.人體內種類最多的組織-結締組織
22.人體內分布最廣泛的組織-結締組織
『伍』 人體生物電的電壓和電流是多少
心臟跳動時會產生1~2 毫伏的電壓,眼睛開閉產生5~6毫伏的電壓,讀書或思考問題時大腦產生0.2~1毫伏的電壓。很小的,要不會使細胞死亡器官受損的。 至於靜電,對人體而言是外界產生的,也不是生物電。人體通常對地可能具有幾百伏至上千伏的靜電。這大多是在與地面絕緣(例如穿皮鞋)時走路、衣服摩擦產生的靜電,以及在高壓線附近感應的靜電,特別是在化纖地毯上行走時,人體所帶靜電可達上萬伏。所以,製作集成電路的電子工廠、電腦配件工廠都必須鋪設防靜電地板,工作時必須戴上接地腕環,才能接觸電子元件,就是為了防止人體靜電擊穿電子元件。在易燃易爆等危險場合工作時也要穿防靜電服。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U盤的損壞,就是用手指接觸USB口導致的;在冬季、北方等乾燥環境中,觸摸金屬製品常被電擊就是靜電在作怪。
『陸』 人體生物磁之謎是怎麼回事
一個晴朗的秋日下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一些學生被蒙住了雙眼,帶上了汽車。汽車沿著婉蜒的山路行駛了1個多小時,最後把學生們帶到了英格蘭中部的一塊林中空地上。學生們的雙眼仍然被蒙著。
原來,這是由一位名叫羅賓·貝克爾的動物學家主持的一次試驗。學生們一個接一個地被叫到貝克爾身邊,在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並完全不可能靠視力辨別方向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學生令人不可思議地准確地指出了校園所在的方向。
人們早就知道,許多動物具有返回巢穴的本能。例如信鴿、蝸牛、蜜蜂等。人是否同樣具有這種本能呢?貝克爾認為:正像我們有嗅覺、聽覺和視覺一樣,人類也還有一種辨別方向的感覺本能,只不過這種感覺很微弱,而且常常被忽視或受到干擾。在這次試驗中,學生們對於校園所在的方向非常敏感。但是,當給他們戴上帶磁性的頭盔時,這一感覺就消失了。
科學家們很久以前就發現,某些動物能夠准確地找到歸巢的方向,從而返回巢穴。動物的這種本能被稱為「歸巢性」。歸巢性強的一些動物,就像在腦子里有指南針一樣,能夠離開巢穴成百甚至上千千米活動,而不會迷失回巢的方向。而且,在信鴿、金槍魚、海豚、蝴蝶及一些候鳥的頭部和體內,也確實發現有少量的天然磁鐵微粒。貝克爾認為,人體內也存在著這種磁微粒,而且它們很可能散存於鼻端與前額部,從而使人的這些部位可以比其他部位更敏感地感到磁體的吸力。
目前,對於生物與磁場的關系及磁場對生物的影響的研究,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生物磁學。對這門學科的研究雖然剛剛起步,但是許多科學家已經開始探索這種看不見的神奇的力量對人類生命和健康的影響了。前蘇聯科學家發現,當地球磁場發生突變時,由於眼球內壓增高而引起的青光眼很容易發生。美國科學家報告說,每當出現地磁波動,精神病院的入院人數便上升。另外,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自己創造的電磁場可能對人體極其有害。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居住在大型輸電變壓器周圍約39.6米以內的青年人中,白血病和淋巴腺癌的發病率很高。據認為,這些變壓器會產生很強的磁場,而這種磁場則促使癌症發生。
有些人對於附近的弱磁場的變化也有感覺。有的人能夠利用這種感覺找到地下水,還有的人能夠知道別人在思考什麼問題。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特異功能。還有中國的氣功師給人們治病的方式,以及受到治療的病人對於「氣」的感應等等。這一切很可能就是某種傳遞與接收微弱電磁信號的能力及對弱磁場變化的感應。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在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內有某種電脈沖。而且,還發現當電流通過人體時,也產生磁場。在美國羅拉多大學醫學中心,科學家們用一種儀器監測人體的磁場,繪制健康人腦的磁分布圖,以便能夠精確地了解人腦每一區域的功能及相應的磁場。這使人們進一步想到,我們也有可能精確地確定體內電磁信號或磁場發生紊亂的部位,然後用人為的正常信號或磁場來取代紊亂的信號或磁場,從而使機體自行治療疾病。
目前,在我國醫療市場上出現的磁化杯、磁療器等都利用了這種理論。
『柒』 維持人體的生物電流是多少
維持人體生物電流的電壓約為1mV,約合1mV=0.001V。
『捌』 人體的哪些生物能可以被利用
人體本身的生物能通過多種形式竟可以轉變成電能。比如「重力能」——一個人坐著或站立時,就會造成持續重力能,採用特製的重力轉換器就可以轉換成電能。美國桑托斯公司的超級市場,在出入口處安裝了旋轉門,在地下室安裝了一套發條式能量收集器和轉換器、發電機、蓄電池等。每天數以萬計的顧客進進出出,都要用手推動旋轉門,還要在旋轉路上停留1~3秒鍾。人們發出的生物能就被能收集器收集起來了,經過轉換變成了電能。
還有一家公交公司將發電裝置埋在行人擁擠的公共場所,上面有一排踏板。當行人踏上時,體重壓在板上,使與踏板相連的搖桿從一個方向帶動中心軸旋轉,從而啟動發電機發電。美國還在紐約一條繁華的馬路上,鋪設了20塊金屬板,在每塊板下再放上一個儲蓄循環水的橡皮容器。就利用汽車在金屬板上壓過時,使金屬板將容器內的水高速壓出,經地下管道通往路邊的發電機房,推動水輪機發電。當汽車過後,橡皮容器又恢復回原狀,水又返回容器內,准備再次受壓。如此往復循環,就可源源不斷地發電。據測量,一輛5噸重的汽車壓在金屬板上,就可產生7度電。
還有,就是人體生物能的「熱能」,也可利用。人體每天都要散發大量的熱量,並通過輻射傳播出來。據實測,一般一個5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晝夜所消耗的熱量約為2500千卡左右。這些熱量若蓄集起來,可以將50公斤的水,從0℃加熱到50℃。利用人體的熱能製成溫差電池,就可以將人體熱能轉換成電能。這種溫差電池,可以做得很精巧,放在衣服口袋裡就可以工作。可用它當電源,給助聽器、袖珍電視機、袖珍收音機、微型發報機等供電,自己發電自己使用。這種「自主式」人體熱供電的微型發報機只有半個火柴盒大小,輸出功率為5微瓦,作用距離可達16公里。美國新澤西州修建的電信電話公司總部大樓,利用全公司2000多名職員的體溫供暖,室溫可保持在18℃以上,只有當室外氣溫下降到-9℃以下時,才需要通暖氣來取暖。
專家們預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開發利用自身的人體生物能,必將取得更大成果。
『玖』 什麼是人體生物光
在許多宗教繪制畫中,神佛的頭上都有光環,以顯示其遠遠超過凡人的偉大。其實,撇開不宗教的象片意義,即使是現實世界中的凡夫俗子,每一個人的身上同樣也會有一道光環,只不過人的肉眼看不見罷了。
1911年,英國一名醫生華爾德·基爾納,採用雙花青染料塗刷玻璃屏,意外地發現了環繞人體15毫米寬的發光邊緣。接著,前蘇聯科學家西邁楊·柯利爾,使用電頻電場的照相術把環繞人體的明亮而有色的輝光拍攝了下來。這一奇異的現象引起了全世界眾多科學家的關注。80年代後,日本、美國等相繼使用高科技先進儀器對「人體輝光」進行研究,試圖解開「人體輝光」之謎。如「日本新技術開發事業集團」採用了具有世界上最高敏感度的,用於微弱光檢測的光電子倍增管和顯像裝置,成功地對「人體輝光」進行了圖像顯示,並把這種輝光稱為「人體生物光」,同時把這一科研成果應用到醫學研究上去。他們對自願受檢的30位病人進行了生物學測試,其中有1歲嬰兒到80歲老人。測試結果表明,甲狀腺切除者、甲狀腺功能衰退者及正常人在睡眠時,夜間,在新陳代謝減緩的同時,生物光強度也同時減弱。日本醫學界認為,通過對人體生物光的檢測,能真實地反映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關系。病人新陳代謝的異常和人體的節律也都可以通過光的變化來測定。
令人奇怪的是,科學家在對「人體輝光」的照片研究中發現,輝光明亮閃光處,恰好是我國古代針灸圖上標出的針灸穴位,而每一個人又都有一種獨特的輝光樣式。美國科學家研究指出,疾病在體內產生前,輝光會顯示出一種模糊圖像,似受雲霧干擾的「日冕」;而癌細胞生長時,人體則會出現一種雲狀的輝光。前蘇聯研究人員對酗酒者進行「人體輝光」追蹤拍攝,發現飲酒者在剛開始端杯還未飲酒時,手指尖的輝光不清晰、不明亮。當人醉酒後,指尖輝光呈蒼白色,同時還發現光圈無力而向內閃爍著收縮,且變得黯淡。對吸煙者也做了試驗:一天只吸幾支煙的人,其輝光基本保持正常;而當吸煙量逐步增大時,「人體輝光」便會呈現出跳動和不協調的光圈;當吸煙成癮時,輝光就會脫離與指尖的接觸而偏離中心。
目前,對「人體輝光」的研究正在深入進行中,有關「人體輝光」的原因還是個謎。有人說,這是人體的密碼文字。有些科學家認為,「人體輝光」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特有現象,類似空氣一樣的復合物。還有人解釋,這是一種由水氣和人體鹽分跟高電場反應的結果。多種說法各有其理,至今沒有定論,相信總有一天,科學家們會對「人體輝光」現象作出一個完美的解釋。
『拾』 十條生物學的人體小常識
1:兩個拳頭的周長是脖子的周長。
2:七個腳長是身體的高度。
3:一生心跳25億至30 億次。
4:每天吞口水580次左右。
5:人不睡覺10天就會死亡。
6:人在下午沒有靈感、越到晚上越聰明、沐浴時更有創造性。
7:人的左右鼻孔三小時替換呼吸一回,感冒了才知道哦。
8:肌肉能是人體的發動機。
9:早上幫助消化的胰島素活躍 ,所以一定要吃早飯。
10:一輩子手指屈伸2500次。
11:人平均每年小便時間為十二小時。
12:腸子長度是身高的4——5倍。
13:血液循環一周只需20秒。
14:血管長度可繞地球兩周。
15:人的大腦記憶相當4G容量的電腦。
16:人的睡眠周期為90分鍾,賴床30分鍾後會進入下一個周期。
17:自然分娩的大部分時間是下午5點到6點左右,有60%以上是在下午6點左右分娩。
18:下午六點人體分泌腎上腺素的高峰、此時應付困難最有能力。
19:左耳受右腦控制,右腦主導情感,因此左耳接受到甜言蜜語時比右耳敏捷。
20:原始分工使女性的視野幾乎是男性的6倍,男性喜歡盯住一個目標,目光更遠,但沒有女性
眼觀6路的視野寬闊。
21:人在性色,金錢,美味巧克力刺激大腦的是同一個區域,使人在金錢抉擇上受性色的影響,
會冒險投入的比例大好多。
22:智力比身體衰老的慢。
23:傍晚鍛煉、此時人的味覺、視覺、聽覺敏感、協調能力強,心律於血壓較平穩。
24:人的心搏次數在一生是固定的次數。
25:人在潛意識處理一閃而過的負面信息時,反應敏捷,如危險、絕望、暴力。
26:人平均只需7分鍾就可入睡。
27:打噴嚏時無法睜著眼睛。
28:睡眠時的腦比看電視時活躍。
29:大拇指的指甲長的最慢,中指的指甲長的最快。
30:睡眠時耗費的熱量比看電視更多。
31:出生時眼睛多大,現在還是多大,但是鼻子魚耳朵一直在長。
32:舌頭有一萬個味蕾。
33:慣用右手的人比慣用左手的人長命可大9年。
34:舌紋與指紋一樣,每個人都不同。
35:如果月亮在人的正上方,人的體重會稍微減輕。
36:人平均每天使用洗手間6次。
37:人體每平方英寸的皮膚包含有20英尺長的血管。
38:出生時有360塊骨骼,成人後只有206塊。
39:胡須是生長最快的人體毛發,如果不修飾,一生可長30英尺。
40:打噴嚏時。人的心臟會停止跳動約1毫妙。
41:右撇子比左撇子可以多活九年左右。
人能忍受的最高雜訊是: 120分貝
人耳能聽到的聲音是多少Hz: 20-20000Hz
人耳聽覺范圍是: 20Hz-20000Hz
人耳一般所能聽到的聲波頻率范圍的最高值是多少赫茲: 20000赫茲
人腦成熟需要: 3年
人的唾液呈: 弱酸性
人吃下的食物經過消化道時,在哪個部位停留時間最長:結腸
人的膽汁是:黃色的
人的邏輯思維活動是在大腦的哪個部分進行的:左腦
人的淚水裡的鹹味是從哪裡來的: 血液中來
人的一生中嗅覺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怎樣: 減弱
人舌頭的哪個部位對甜味最敏感:舌尖
人在運動時要流汗的原因是:使體溫保持正常
人在呼吸時,肺在: 被動的張縮
人下潛到多深會得深海醉: 30米
人們面部的表情肌有42塊,當我們微笑時最先啟動的肌肉有幾塊: 4塊
人身上共有多少對肋骨: 12
人身上運動幅度最大的關節是什麼關節:肩關節
人體的第一次心跳是什麼時候開始的:胚胎發育到第3星期
人體汗腺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手掌和腳底
人體哪處的皮膚對外來刺激最敏感: 手指尖
人體消化道中最長的器官是:小腸
人體最長的器官是什麼: 小腸
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是什麼: 甲狀腺
人的肌肉組織通常占體重百分之幾: 1/2
人體最堅硬的物質是: 牙釉質
人體分解和代謝酒精的器官是:肝
人體具有解毒作用的內臟是: 肝臟
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是什麼: 肝臟
人體最粗的血管是什麼: 主動脈
人體最能耐受缺氧的器官是什麼: 腦
人體最大的細胞是什麼: 卵細胞
人體最小的器官是什麼: 甲狀旁腺
人體最大的肌肉是什麼: 臀大肌
人體最小的肌肉是什麼: 鐙骨肌
人體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
人體中有五腑,屬於五腑的是下列中的哪一組:膽、小腸、胃、大腸、膀胱
人體最先衰老的器官是:胸腺
人體全身有多少塊肌肉: 600多塊
人體小腸有多長: 5--7米
人體的血管有幾種: 3種
人體共有多少對顱神經: 12
人體有多少塊骨骼: 206
人體肌肉由三種類型,胃腸蠕動、呼吸、循環等活動都依靠:平滑肌
人體內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
人體缺少哪種元素會造成甲狀腺腫大: 碘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是什麼: 肝
人體含水量百分比最高的器官是: 眼球
人體可以導電是因為人體中含有: 水
人體安全電壓為: 36V人體內一共有多少對性染色體: 1對
人體的發育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是: 受精卵
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是什麼: 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