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實驗
1. 適合初中生在家做的物理實驗
用適當的繩子 掛上一個重物 再把繩子掛在門上的欄桿(差不多的地方也行)
然後確保 重物掛好後 拉直能 剛好 輕輕碰到你的鼻子
像這樣 然後再放手 人不用動 等繩子再次盪回來時 不會碰到你的鼻子(而剛開始時碰著你的鼻子放開的) 可驗證能量守恆 空氣會產生阻力
實驗材料 簡單 過程安全。。。
學習進步!!
2. 求初中物理實驗分類
一、控制變數法。
在研究涉及到幾個變數的物理問題時,常常採取只允許一個條件改變、其它條件不變的方法來進行探究。控制變數法常用於探究物理規律的實驗教學中。例如:在研究「電阻上的電流跟電壓的關系」時,確定對象是電流以後,引導學生採用控制變數法進行探究實驗。先控制一個物理量——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再控制另一個物理量———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最後綜合這些關系得出結論。又如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導體的電阻與那些因素有關」、「磨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等。教師在進行實驗思想和方法的教學中應精心設計,創設情景,循序漸進,使學生掌握並會應用。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是一種抓住兩個看來不同的物理過程,尋求其相同的效果之處。用此來探究物理概念和規律來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新課程改革不囿於教材,在學習了測密度的一般方法後,我設計了不能直接測量質量或體積的探究實驗題型。例如用如下器材:彈簧測力計、空礦泉水瓶、細線、足量的水和牛奶,試測牛奶的密度。分析:牛奶的質量可以直接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牛奶的體積(瓶子的容積)可用水的質量和密度來替代,問題可得到解決。此後,又設計了「等質量」、「等壓強」、「等浮力」的探究題型來測物質的密度,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三、問題轉化法。
為了化抽象為直觀,化難為易,使未知內容向直觀、已知的問題轉化,實行「變數替換」。如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通過電流的三大效應來檢驗導體中是否有電流通過。又如: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大氣產生現象的實驗來研究大氣壓,從小磁針N、S的偏轉情況知道磁場的存在,從固體、液體、氣體的擴散實驗知道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教學中不僅要把有關的概念、規律講清楚,而且要教會學生探究這類問題的方法。
四、類比法。
根據兩個對象之間,在一些方面的類似性或同一性,以此類推出在其它方面之間也可能類似或同一。這種從特殊到特殊的探究方法,它能啟發和開拓我們的思維,給我們提出科學假設和探索新概念的途徑,對物理學的發展,對學生的學習物理有著巨大的作用。如《電壓》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難就難在電壓較抽象,不能直接實驗,教學中通過水壓類比得出電壓,具體探究過程是:1、從水壓實驗總結出水壓是水管中的水發生定向移動形成水流的原因;2、引導學生討論得出電壓是使電路中的電荷發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3、教師總結出抽水機是提供水管兩端有水壓的裝置;4、引導學生得出電源是提供電路兩端有電壓的裝置。整個過程盡管多花些時間,然而對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方法大有益處。正如前蘇聯學者瓦赫羅夫說:「類比像閃電一樣,可以照亮學生所學學科的黑暗角落」。
五、演繹法。
從一般到個別進行推理的思維方法。應用時,往往是把一般判斷作為推理的出發點(大前提),把敘述的中介判斷稱為小前提,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斷出結果(結論)。如探究自然界中有兩種電荷,「且只有兩種電荷」,的實驗中,通過如下的實驗事實:
1、綢子摩擦過的兩根玻璃棒互相排斥——它們帶同種電荷。
2、毛皮摩擦過的兩根橡膠棒互相排斥——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3、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吸引——它們帶的電荷不同,所以電荷有兩種。
4、各種各樣的物質互相磨擦後,凡是跟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相吸引的就會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想吸引的就會跟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相排斥由此得出結論:自然界中存在兩種電荷,且只有兩種電荷。如果教師只給出上述結論,不重視探究過程,就錯過了研究方法教育的機會。
六、抽象和理想化法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抽象是一種重要的方法。初中講動能、勢能的時候,通過演示滾動的小球、舉高的重錘、壓縮的彈簧等實驗都能做功的事實,引導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形成動能、勢能的概念,就是抽象事物共同的本質特徵。
為了探究一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特徵;把物質、運動的某種性質隔離出來;使實驗過程理想化。
科學的理想化不同於無根據的幻想,有它的客觀根據。客觀存在的復雜事物具有多方面的特性,處於多種條件下。但是在一定的現象中並不是所有性質、所有條件都起同樣重要的作用,而是只有一種或少數幾種起主要作用,其餘的不起作用,或者作用很小。理想化就是突出起主要作用的性質或條件,而完全忽略其它性質或條件。例如在杠桿教學中,為什麼使用的杠桿是一根粗細均勻的直桿,用線把它中心位置懸掛起來的目的又是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實驗用杠桿可以看作理想的輕質杠桿,杠桿上只受到動力和阻力作用,這樣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問題就簡單化,很容易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在實驗探究時,有時為了突出事物的本質,必然要忽略一些次要矛盾,把一些理想化條件加以限制。如"研究功的原理"實驗教學中,必須不考慮杠桿、滑輪的自重和受到的摩擦;"研究機械能轉化和守恆定律"時,應不考慮滾動擺受到的空氣和摩擦阻力等等。有些是實物模型的理想化,如「支點」、「光滑無摩擦水平面」;不計重力的輕桿和滑輪;在研究液體壓強的公式時,假想出一個液柱;運用U型連通器時的溥液片來研究壓強的關系等。有些是抽象模型的理想化,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用光線描述光的傳播等。
理想實驗是在真實的科學實驗的基礎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根據邏輯法則,對過程作進一步的分析、推理。伽俐略就是在從斜槽滾下的小球滾上另一斜槽,後者坡度越小,小球滾得越遠的實驗基礎上,提出他的理想實驗的。運用這種理想化的方法,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像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在認識理想化法的特點的同時,也應該讓學生認識:在一定理想化條件下得出的規律,只在(或者非常接近)這些條件下適用。
七、對比法
「比較」是人們常用的探究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間的差異點和共同點的研究方法,通過事物間相同特徵或相異特徵的比較,這樣的研究方法就是對比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比較,引出比熱的概念。在兩個燒杯中分別盛以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用同樣的電熱器加熱,測出它們的溫度升高相同值時;所需通電時間不同,也就是吸收熱量不同,這反映了物質的特性——比熱;「研究物體浮沉條件」時,用同一支鉛牙膏殼,先做成盒狀放入水中,漂浮於水面,然後把牙膏殼擠成一團放入水中,結果沉底。通過對比得出物體浮沉的條件;對不同物質在單位體積內的質量不同做比較得出密度概念等。這樣不但學習掌握起來十分容易,而且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
八、圖表法
圖象是描述物理過程、揭示物理規律、解決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形象、直觀、動態變化過程清晰等特點,能把物理問題簡化明了,使探究過程優化,有效、簡捷。例如在探究奈的熔化過程中,將實驗數據作出如下圖象:如圖(一)
很容易理解晶體熔化的特點.在綜合物態變化時時。根據實驗事實,綜合出六種物態變化,以及吸熱(放熱)關系。
圖表法也常用於實驗教學,通過大量的實驗進行觀察,取得數據,然後加工整理上升為規律。如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按下面的表格進行探究實驗,很容易得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物體到凸透鏡
的距離(U) 像到凸透鏡
的距離(V) 像的大小
(放大或縮小) 像的正倒
(正立或倒立) 像的虛實
(虛像或實像)
U>2f f2f 縮小 倒立 實像
U=2f V=2f 等大 倒立 實像
F2f V>2f 放大 倒立 實像
U=2f 不成像
(一束平行光線)
U v>u 放大 正立 虛像
以上是一些常見的探究方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還有其它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猜想(假說)法、對稱法、公式法等。如何引導學生選擇適宜的探究方法,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
3. 初中物理趣味小實驗
一、光現象
·神奇的分身術之一
實驗器材:一張撲克牌,一根針。
實驗過程:在撲克牌上用針扎兩個相距不超過3mm的針孔。然後把針放在撲克牌的背後約2.5cm的地方,用單眼透過雙孔觀察,你看到的不是一根針,而是兩根。若在兩孔的附近再扎第三個孔,當你透過這些孔觀察時,就能看到三根針。扎的孔越多,看到的針越多。觀察時,適當調整撲克牌(轉動或改變撲克牌距人眼的距離),這種現象更清晰。
解釋:由於光的直線傳播,針上的光在透過不同的小孔時,在人的視網膜上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物像,因而出現了神奇的分身術現象。
·神奇的分身術之二
實驗器材:透明玻璃杯,硬幣一枚,水。
實驗過程: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幣,再放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到某一個位置時,可以看到兩枚硬幣。
解釋:看到的兩枚硬幣均為虛像,其中一枚是硬幣通過水面折射而成的虛像,這枚硬幣虛像比實際的硬幣要高一些;另一枚則是通過杯子側面的水折射而成的像,此時的側面水柱相當一個凸透鏡,從而形成一個放大的虛像。我們未看到硬幣的「真身」,只看到硬幣的兩個「化身」。
·海市蜃樓
實驗器材:矩形玻璃容器一個,清水,酸性定影液(或食鹽水、食糖水等)。
實驗過程:在矩形玻璃容器中先放入密度較大的酸性定影液,約15cm深,然後用玻璃棒導流法輕輕加入清水,約4cm深。在容器的一側約12cm處放置一被照亮的物體,物高約5cm。從容器的另一側不同距離和不同角度傾斜向上觀看,可看到虛幻「蜃景」。
4.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物理中探究實驗的方法有:
一.對比(比較法):
尋找幾個事物共同點或不同點的研究方法叫對比,這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顏料混合;研究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研究蒸發快慢的決定因素時,在應用控制變數的同時,也採用了對比的方法,比較哪一個蒸發快。
二.控制變數法
當研究的一個物理量與2個或2個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關時,常採用只改變一個物理量,而使其餘物理量保持不變,從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變數的關系。
如研究蒸發快慢決定因素;摩擦力大小決定因素;研究壓強和壓力、受力面積的關系;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深度的關系;浮力大小的決定因素。動能大小和物體質量、速度的關系;重力勢能大小和質量、舉高高度的關系;物體吸熱多少和物質種類、質量、升高溫度三者之間的關系;電流和電壓及電阻之間的關系;電功和電流、電壓、及通電時間的關系。
三.等效替代法
根據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我們可以用一個合力來代替它。這種「等效方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們將研究的問題得到簡化。
四.實驗推理法(理想化實驗)
人們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在研究物體運動狀態與力的關系時,伽利略通過如圖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結論:運動著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並且一直運動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樣可以用在「研究聲音的傳播」實驗中。實驗中,現有的抽氣設備總是很難將玻璃罩內抽成真空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通過實驗現象推理得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這下結論的?
五.轉換法
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或不易直接觀察認識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它所產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徑來認識它,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轉換法
六.類比的方法
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某種關繫上的相似叫類似,從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找出某些相似的關系的思維方法,叫類比。藉助類比,常能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難的問題,在物理學中,現象、屬性、概念、規律、理論和描述手段等涉及的種種關系,都可以是類比的對象。
七、模型法
①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實體或物理過程經過科學抽象轉化為一定的模型,這種轉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這種模型叫「假想模型法」又叫「理想模型」。它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可使物理教學簡單化,形象直觀化,又可使具體問題普遍化,便於學生發揮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
②建立模型可以幫助人們透過現象,忽略次要因素,從本質認識和處理問題;建立模型還可以幫助人們顯示復雜事物及過程,幫助人們研究不易甚到無法直接觀察的現象。例如:①研究分子、原子結構時,提出一種結構模型的猜想——原子核式模型(行星模型);②研究撬棒撬石塊時,把撬棒當做是杠桿模型。
八、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人們在自然存在的條件下,對自然、實驗的現象和過程,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儀器對有關物理現象,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所謂「自然存在的條件」,是指對觀察對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預、不影響其常態,所謂「有目的、有計劃」,是指根據科學研究的任務,對於觀察對象、觀察范圍、觀察條件和觀察方法作了明確的選擇,而不是觀察能作用於人感官的任何事物。
九、探究法:
探究法是指用科學的方法深入探討、反復研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十、累積法:
在測量的量很小時,將很多規格、性質相同的物體累加起來測量,然後除以個數算出平均值以減小誤差的方法就叫累積法。
十一、比值法
17. 物理學常用「比值法」來定義物理量。請你參照下面給出的題例再舉兩個例子 (需說明定義的物理量名稱及其數學表達式,講明是什麼物理量與什麼物理量的比值及這個比值的物理意義)
例 速度 ,是路程與時問的比值;它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十二、分析歸納法
歸納方法是透過現象抓本質,將一定的物理事實(現象、過程)歸入某個范疇,並找到支配的規律性。完成這一歸納任務的方法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審慎地考察各種事例,並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關系等一系列邏輯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說,然後再運用演繹對其進行修正和補充,直至最後得到物理學的普遍性結論。
十三、假設法
物理解題中的假設,從內容要素看有參量假設、現象假設和過程假設等,從運用策略看有極端假設、反面假設等.利用假設,我們可以方便地對問題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恰當地運用假設,可以起到化拙為巧、化難為易的效果
5. 初中物理實驗
實驗內容
章節
實驗類型
備注
1
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
第一章
測量的初步知識
演示實驗
2
用毫米刻度尺測長度
學生實驗
3
測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
簡單的運動
學生實驗
4
物體振動發聲
第三章
聲現象
演示實驗
5
聲音靠介質傳播
演示實驗
6
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演示實驗
7
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演示實驗
8
溫度計、體溫計(實物或掛圖)
第四章
熱現象
演示實驗
9
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
學生實驗
10
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
演示實驗
11
蒸發吸熱
演示實驗
12
水沸騰過程中溫度不變
演示實驗
13
觀察水的沸騰
學生實驗
14
壓縮體積、氣體液化
演示實驗
15
碘的升華和凝華
演示實驗
16
光的直線傳播
第五章
光的反射
演示實驗
17
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實驗
18
平面鏡成像
演示實驗
19
凹面鏡的會聚作用和凸面鏡的發散作用
演示實驗
選做
20
測量教室中不同位置的照度
演示實驗
選做
21
光的折射現象
第六章
光的折射
演示實驗
22
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演示實驗
23
凸透鏡成像
演示實驗
24
觀察凸透鏡所成的像
學生實驗
25
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實物模型或掛圖)
演示實驗
26
白光的色散
演示實驗
選做
27
研究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
演示實驗
選做
28
色光的合成
演示實驗
選做
29
天平構造和使用方法
第七章
質量和密度
演示實驗
30
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學生實驗
31
相同體積不同物質的質量不等
演示實驗
32
相同質量不同物質的體積不等
演示實驗
33
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
演示實驗
34
用天平和量筒測定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學生實驗
35
對物體的推、拉、提、壓等作用
第八章
力
演示實驗
36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演示實驗
37
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演示實驗
38
用彈簧測力計測力
學生實驗
39
研究力的三要素
演示實驗
40
物重跟質量的關系
演示實驗
41
重垂線
演示實驗
42
研究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演示實驗
43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演示實驗
選做
44
合力跟二力夾角的關系
演示實驗
選做
45
運動物體受到阻力越小,前進距離越遠
第九章
力和運動
演示實驗
46
物體的慣性
演示實驗
47
二力平衡的條件
演示實驗
48
滑動摩擦力跟壓力和表面狀況有關系
演示實驗
49
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演示實驗
50
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演示實驗
51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那些因素有關
第十章
壓強
液體的壓強
演示實驗
52
液體內部的壓強規律
演示實驗
53
研究液體的壓強
學生實驗
選做
54
連通器
演示實驗
55
大氣壓強的存在
第十一章
大氣壓強
演示實驗
56
托里拆利實驗(掛圖)
演示實驗
57
氣壓計(實物或掛圖)
演示實驗
58
水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演示實驗
59
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模型和掛圖)
演示實驗
選做
60
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
演示實驗
61
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
第十二章
浮力
演示實驗
62
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稱重法測浮力)
演示實驗
63
物體的浮沉條件
演示實驗
64
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實驗
65
輪船、飛艇、氣球、潛水艇(模型或掛圖)
演示實驗
66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演示實驗
選做
67
機翼的升力(模型或掛圖)
演示實驗
選做
68
杠桿的作用
第十三章
簡單機械
演示實驗
69
杠桿的平衡條件
演示實驗
70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學生實驗
71
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
演示實驗
72
輪軸
演示實驗
選做
73
豎直提起和水平拉動物體作功
第十四章
功
演示實驗
74
研究功的原理
演示實驗
75
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學生實驗
初四
序號
實驗名稱
章節
實驗類型
備注
1
物體的動能與質量和速度的關系
第一章
機械能
演示實驗
2
物體的勢能與高度、彈性形變的關系
演示實驗
3
滾擺、單擺
演示實驗
4
水輪機、水電站、潮汐電站、風力發電機(模型和掛圖)
演示實驗
選做
5
擴散現象
第二章
分子運動理論
內能
演示實驗
6
顯示分子間存在作用力
演示實驗
7
溫度越高,擴散過程越快
演示實驗
8
摩擦生熱
演示實驗
9
壓縮氣體做功,溫度升高
演示實驗
10
氣體膨脹做功,溫度降低
演示實驗
11
熱傳遞現象
演示實驗
12
不同物質的比熱容 不同
演示實驗
13
利用內能來做功
第三章
內能的利用
熱機
演示實驗
14
汽油機、柴油機(模型或掛圖)
演示實驗
15
火箭(模型或掛圖)
演示實驗
選做
16
⑴ 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⑵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
電路
演示實驗
17
驗電器的使用
演示實驗
18
電流的形成
演示實驗
19
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演示實驗
20
⑴電路的組成部分 ⑵通路、開路、短路
演示實驗
21
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
演示實驗
22
組成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
學生實驗
23
電流產生的效應
第五章
電流
演示實驗
24
電流表的使用
演示實驗
25
用電流表測電流
學生實驗
26
電壓表的使用
第六章
電壓
演示實驗
27
用電壓表測電壓
學生實驗
28
導體電阻跟長度、橫截面積、材料和溫度的關系
第七章
電阻
演示實驗
29
(1)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使用(2)電阻箱
演示實驗
30
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
學生實驗
31
常見的半導體器件(實物或掛圖)
演示實驗
選做
32
超導現象(錄象或掛圖)
演示實驗
選做
33
電流跟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第八章
歐姆定律
演示實驗
34
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學生實驗
35
研究串聯電路的電阻
演示實驗
36
研究並聯電路的電阻
演示實驗
37
(1)電流做功(2)電能表
第九章
電功和電功率
演示實驗
38
⑴測定用電器的電功率 ⑵用電器的銘牌
演示實驗
39
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
學生實驗
40
通電導體放出的熱量跟電流、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系
演示實驗
41
電熱器(實物或掛圖)
演示實驗
42
(1)家庭電路(掛圖或參觀)(2)測電筆
第十章
安全用電
演示實驗
43
保險絲和空氣開關的作用
演示實驗
44
研究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
演示實驗
45
安全用電(掛圖)
演示實驗
46
(1)各種形狀的永磁體(2)指南針
第十一章
電和磁(一)
演示實驗
47
(1)磁極間的相互作用(2)磁化現象
演示實驗
48
⑴用鐵屑顯示永磁體的磁場 ⑵顯示磁場有方向性
演示實驗
49
地磁場(掛圖)
演示實驗
50
奧斯特實驗
演示實驗
51
(1)通電螺線管的磁性(2)右手螺旋法則
演示實驗
52
研究電磁鐵
學生實驗
53
電磁鐵的作用
演示實驗
54
電磁繼電器
演示實驗
55
電磁式電話(模型或掛圖)
演示實驗
56
研究電磁感應現象
第十二章
電和磁(二)
演示實驗
57
交流發電機(模型或掛圖)
演示實驗
58
通電直導線在磁場中運動
演示實驗
59
通電線圈在磁場中轉動
演示實驗
60
直流電動機(模型或掛圖)
演示實驗
61
電磁波的存在
第十三章
無線電通信常識
演示實驗
選做
62
無線電波的發射和接收(掛圖)
演示實驗
選做
63
電視發射接收示意圖(掛圖)
演示實驗
選做
64
⑴激光手電筒 ⑵激光的應用
(選做)
65 第十四章
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原子和原子核
66
α、β、γ射線和射線的防護( 選做)
67
⑴鏈式反應 ⑵核電站(選做)
68
⑴熱電站 ⑵蓄能電站 ⑶太陽能電站
6. 急求一個初中物理趣味小實驗
熱力風車,絕對經典,做了連老師都不一定知道原理http://you.video.sina.com.cn/b/13852739-1239570952.html
7. 初中物理的重要實驗有
初中物理實驗不多,可以說很少,也很簡單,中考會考到的都是平時會遇到的題目,大概有20個實驗。想要了解2019最新物理實驗總結,可參考:初中物理20個實驗 中考物理必備實驗大全
希望可以幫到你~
8. 初中所有的物理實驗 人教版
一、課前做好實驗的准備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實驗操作是基於物理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就要求同學們學好理論知識。在做實驗之前,同學們應該把要做的實驗好好看下,主要是預習要做的實驗的目的,原理,以及實驗步驟,如果是電學實驗還應該注意電路圖。
二、注意各個器材的使用注意事項
在初中物理實驗器材主要有:天平,量筒,光具座,滑動變阻器,電壓表,電流表,彈簧測力計等。
天平的注意事項:
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
2、事先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左右平衡。
3、右放砝碼,左放物體。
4、砝碼不能用手拿,要用鑷子夾取。游碼也不能用手移動。
量筒的注意事項:
①不能加熱和量取熱的液體,不能作反應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釋溶液。
②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要跟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再讀出液體體積。
光具座做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凸透鏡的光心,蠟燭火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才能成完整的像。
在做電學實驗時,閉合開關之前,滑動變阻器應滑到連入電路的最大阻值。
彈簧測力計使用時要注意不超過它的量程。
電壓表和電流表使用注意事項:
1、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電壓表要與所測用電器並聯
2、「+」、「—」接線柱接法要正確,都是正進負出
3、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4、電壓表可以直接接到電源的兩極上,測出電源的電壓值,電流表則不能。
三、認真做好實驗記錄
記錄待測的量,記錄包括數字和單位。
這是我個人對中考實驗的一點不成熟的意見,望位同行多多指點。
9. 初中物理都有哪些實驗的方法
我噻
這可多了
要說中考考得就以下幾個實驗
光學:凸透鏡成像
力學:杠桿平衡
密度:測算某物體的密度(測質量與體積,求比值)
電學:伏安法測電阻,測小燈泡額定功率,電壓與電流的關系,電阻與電流的關系
若有不全請諒解,畢竟各省中考的考題與要求都不大一樣,望採納
10. 初中物理哪些實驗用到實驗+推理的方法
真空不能傳聲實驗驗證牛頓第一定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