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多

生物多

發布時間: 2020-11-22 00:00:52

A. 生物多種多樣的裡面的最基本多重多樣

生物多種多樣的裡面的最基本是:
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B. 澳大利亞為什麼有非常多的有毒的生物

哪裡利於眾多生物生長,必然加劇了生態競爭,生物的天敵很多,為求自保自能進化出各種防偽手段,令自身具有毒素就是其中自衛的一種。


在孤立的澳洲大陸上,如果出現一個毒性很大的物種,因為四面環海(對於水生生物來說,如果它是離不開淺海大陸架的,情況同樣),走不出去,它可能在原地進化出多個種,導致一大堆有毒的動物都「困」在澳洲。例如太攀蛇屬(Oxyuranus)有三個種。
其實我覺得,更可能是因為,澳洲沒什麼大型哺乳動物,所以毒物相比之下顯得很顯眼。印度也有蛇,可人家有大象和老虎,非洲也有蛇,可人家有big five,南美洲也有蛇,可人家有草泥馬

C. 現在世界上海里生物多的還是陸地生物多的,各個比率為多少

現在的生物的話應該是海里的多,畢竟人類並沒有發覺海里的說許多生物。

D. 高考改革選考生物多嗎

1、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布2017年的高考選考科目要求。在浙招生的1368所高校公布了選考科目范圍,涵蓋23719個專業(類)。
2017年,浙江高考不分文理,語文數學、外語是必考科目。考生再根據自身興趣和高校提出的專業要求,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作為高考選考科目。選考科目考試中,除必修內容外還要考加試題。

2、2017年高考中,計劃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主要是獨立學院、民辦、高職)沒有提出選考科目要求。
各校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專業(類)中,選擇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設限專業(類)的81%,其次是化學涉及64%,再次是技術涉及36%,此外,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分別涉及32%、19%、15%、13%。
高校設限3門科目的,有多種不同組合。選擇物理、化學、生物組合的考生,可選考95%的專業;選擇政治、歷史、地理組合的考生,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文科生,可選考66%的專業。
選考任何三門 至少都可報66%的專業
各高校專業(類)設限選考科目范圍至多3門,考生只要對牢1門,即可報考。
有這幾種具體情況:高校指定1門的,只有選考了這門科目的考生才能報考;指定為2-3門的,考生選考科目中只要1門對牢,就能報考;沒有選考科目設限要求的,考生都可報考。
按此計算,考生選考任何3門,至少都可報考約66%的專業(類)。而在現行高考中,文科考生只可報考約34%的專業(類),理科考生只可報考約66%的專業(類)。這意味著,新高考方案實施之後,考生的專業選擇面,比文理分科的現行高考,有了大幅提高。

E. 海里的生物多還是陸地上的生物多

海洋!生命的起源就在海洋!

F. 生物陸地生物多還是海洋生物多

從生物多樣性的觀點來看,很少人了解海洋生物多樣性其實遠比陸地生物來的更為豐富珍貴。如目前所發現的34個動物門中,海洋其實就佔了33個門,而且其中有15個門的動物只能生活在海洋的環境。相反,34個動物門中只有13個門可以棲居陸地。這個懸殊的比例顯示海洋是保存地球上絕大部份生物多樣性的地方。

G. 究竟海里的生物多還是陸地的生物多

海洋比陸地大的多自然是海洋的生物多啊。。。。。。
只是我們已知的太少而已。

H. 是海洋生物多還是陸地形生物多呢

海洋里光微生物就很多,由來自美國、荷蘭和西班牙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文章說,海洋中微生物的種類可能多達1000萬,種群的豐富程度遠遠超出人類先前的認識,且大部分屬於人類未知的品種。專家認為,該項研究成果將極大地加深科學界對海洋演變過程的認識。

論文的主要作者、美國海洋生物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米切爾•索根表示,利用基因組測序的方法,通過分析從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底不同地點採集到的海水樣品後發現,平均每升海水中微生物的種類超過2萬個,而早先的研究認為每升海水中微生物品種的數量應該介於1000和3000之間。

微生物是指那些肉眼看不到而需要藉助顯微鏡觀察的微小生物,主要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細菌)、真核微生物(如真菌、藻類和原蟲)和無細胞生物(如病毒)三大類。微生物體積小,結構簡單,生長迅速,適應性強,無論是寒冷的冰川還是酷熱的溫泉,無論是高聳的山頂還是漆黑的海底,到處都能發現它們的蹤跡。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微生物大約有150多萬種,除了72000種存在於陸地外,其餘都存在於海洋之中。 米切爾•索根說,許多新的微生物品種是在海底火山附近的熱液口發現的,且各處的品種存在很大的差異。在一些地方很罕見的微生物在另外的地方則極為常見,而且全球氣候變化對微生物種群的分布也產生了影響。他認為,新的發現向已有的海洋生物進化和海洋演化理論發出了挑戰。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I. 關於單細胞與多細胞生物

單細胞生物主要分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
有核的如草履蟲就是典型的有核單細胞生物。有核單細胞生物主要有細胞核、細胞質、還有細胞器。
它包括: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這是動物型單細胞。如果是植物型單細胞比如紅藻,組成就是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它的細胞器就包括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葉綠體、細胞膜。
無核的單細胞生物,雖稱無核細胞,但並不是把核除掉了的細胞,而是E.H.Haeckel(1866)假定的在進化道路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種無核細胞質團,稱為無核原生質團(monera)。以後P.J.vanBeneden(1875)把極體出現前一如在胚胞消失的(卵母)細胞,以及L.Auerbach(1876)對一般細胞分裂對細胞核消失的細胞團,也都應用了這一名稱。

多細胞生物是指由多個、分化的細胞組成的生物體,但其生命開始於一個細胞——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和分化,最後發育成成熟個體;其分化的細胞各有不同的、專門的功能。在許多分化細胞的密切配合下,生物體能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如免疫等。大多數可以使用肉眼看到的生物是多細胞生物,所有植物界和除粘體門外所有動物界的生物是多細胞生物。

J. 陸地上的生物多還是海洋的生物多

海洋食物鏈 marine food chain

在海洋生物群落中,從植物、細菌或有機物開始,經植食性動物至各級肉食性動物,依次形成攝食者與被食者的營養關系稱為食物鏈,亦稱為「營養鏈」。食物網是食物鏈的擴大與復雜化,它表示在各種生物的營養層次多變情況下,形成的錯綜復雜的網路狀營養關系。物質和能量經過海洋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各個環節所進行的轉換與流動,是海洋生態系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一個基本過程。
營養層次 海洋浮游植物和底棲植物是最主要的初級生產者。它們為植食性動物,如鉤蝦(Gammarus)、哲水蚤(Calanus)等浮游甲殼動物,蛤仔(Ruditapes)、鮑(Haliotis)等軟體動物,鯔(Muil cephalus)、遮目魚(Chanos)等魚類,提供食料。植食性動物為一級肉食性動物所食,如海蜇(Rhopilema)、箭蟲(Saitta)、海星、對蝦 (Penaeus)、許多魚類、須鯨(Balaenoptera)等。一級肉食性動物又為二級肉食性動物(大型魚類和大型無脊椎動物)所食。隨後,它們再被三級肉食性動物(兇猛魚類和哺乳動物)所食。依此構成食物鏈,食物鏈中的各個生物類群層次,叫做營養層次。
類別 海洋中的初級生產者——海洋植物,很大部分不是直接被植食性動物所食用,而是死亡後被細菌分解為碎屑,然後再為某些動物所利用。因此,如同在陸地上和淡水中的情況,在海洋生態系中也存在著相互平行、相互轉化的兩類基本食物鏈:一類是以浮游植物和底棲植物為起點的植食食物鏈,另一類是以碎屑為起點的碎屑食物鏈。
海洋中無生命的有機物質除以碎屑形式存在外,還有大量的溶解有機物,其數量比碎屑有機物還要多好幾倍。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形成聚集物,成為碎屑有機物,而為某些動物所利用。所以,在海洋生態系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碎屑食物鏈的作用不一定低於植食食物鏈。
此外,在海域中還存在一條腐食食物鏈。它以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以化學能合成的細菌為起點,在海洋生態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特點 海洋食物鏈較長,經常達到4~5級。而陸生食物鏈通常僅有2~3級,很少達到4~5級。海洋食物鏈的許多環節是可逆的、多分枝的,加上碎屑食物鏈、植食食物鏈和腐食食物鏈相互交錯,網路狀的營養關系比陸地的更多樣、更復雜。因此,在海洋中用食物網更能確切表達海洋生物之間的營養關系。
物質和能量的傳遞 食物鏈只表示有機物質和能量從一種生物傳遞到另一種生物中的轉移與流動方向,而不表示每一營養層次所需的有機物和能量的數量(即生物量和熱量)。這些量的大小須視不同攝食者對所攝食食物的實際利用效率,或者說依被食者向攝食者的轉換效率而定。從圖[食物鏈轉換效率示意圖]中可以看出磷蝦為所食時轉換效率接近10%,為所食時為 7%左右,而為鮐所食時則為 4%左右。這說明同一種餌料由於攝食者不同,轉換效率也不同。其次,鮐攝食磷蝦的效率為 4%左右,若中間經過的環節,按磷蝦→→鮐這一條食物鏈流動的情形幾乎約低半個以上的數量級。
可見食物鏈每升高一個層次,有機物質和能量就要有很大的損失。食物鏈的層次越多,總體效率就越低。因此,從初級生產者浮游植物、底棲植物或碎屑算起,處於食物鏈層次越高的動物,其相對數量越少;相反,處於食物鏈層次越低的動物,其相對數量越多。這便構成了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食物網 在自然界中,一種生物往往攝食多種生物,而它本身也為多種生物所食。因而每種生物在一個海域中是處於不同食物鏈的不同環節,或者說處於不同的營養層次之中。這樣,整個海域中各種生物彼此之間的食物關系,就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網路結構。事實上,同一種魚也依其發育生長階段、季節和所在海域的不同,其餌料也各異,因而食物網的結構是可變的

熱點內容
希臘的歷史 發布:2025-07-18 10:33:00 瀏覽:654
人體中的數學 發布:2025-07-18 07:53:58 瀏覽:951
一級建造師機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528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
淺談師德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8 03:09:46 瀏覽:807
怎麼瀏覽谷歌 發布:2025-07-18 02:29:49 瀏覽:51
之女教師 發布:2025-07-18 01:03:04 瀏覽:369
奧數物理 發布:2025-07-17 23:41:12 瀏覽:318
中西方歷史 發布:2025-07-17 21:55:02 瀏覽:867
師生倫理關系電影 發布:2025-07-17 21:35:16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