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史
因為無知,因為不了解歷史,不了解前人當年如何開創歷史,不了解後人應當如何承接歷專史——於是我們忘記屬了過去太多美好的事情,秦的統一、漢的繁盛、唐的富強,當年的風流人物、千古英雄,還有多少人記得?
近代以來中國落後挨打,就是沒有吸取歷史的教訓;而今天,歷史虛無主義甚囂塵上,將惡毒的攻擊強加在五千年的歷史之上,更使這個時代接近過去封建愚昧的深淵。
馬克思認為,人類歷史發展是進步的,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終有一天會戰勝舊事物。曾經也會有波旁王朝、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但是舊王朝的復辟無法使舊制度復辟。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在上世紀曾遭受挫折,但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1)學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的作用: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貳』 學歷史有什麼好處呢
這是常見誤解,在我們的傳統教育裡面是直接將「歷史」等同於「歷史課」,所以對很多理科班的學生來講,歷史是相當乏味無趣,甚至也不知都可以來幹嘛。事實上,歷史課上所講的內容只是歷史的一小范疇。
比如「紙上談兵」,但看故事,你只會覺得這人挺傻的——只會看書誇誇其談。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紙上談兵這種現象時常發生。上了一堆課程,只會瞎扯,壓根就沒有用起來。
而真正能把知識運用起來的,都賺了大錢。比如網路最年輕的高管李叫獸。開個培訓班,半個小時就收割兩百萬。
關於學習和成長,歡迎來我的微信公眾號:遊山玩水90後,等你來撩。
『叄』 怎麼學歷史
對歷史科有興趣,成績自然好起來。如何對歷史科產生興趣呢?
首先,歷史事件和我們們息息相關。例如:香港的一九九七問題和1842、1860及1898年的中英條約有關;今天南斯拉夫的內戰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關系密切。所以,只要留意時事並探本尋源,定能鞏固書本上的知識。
其次,明白歷史的用處。歷史可以訓練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人具備求真和講證據及邏輯的實事求是的精神。歷史對做人處世幫助很大,退可以勵志,進可以建功立業----英國著名首相邱吉爾是歷史學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專攻歷史的。因此,各位不要因為修讀文科,尤其是歷史科而感到自卑。反而要努力學好這門學科,在學業上、個人修養上和識見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歷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則包括原因、經過和結果。
(1)
時間有先後,你只要把大事年表裡的重要事件多看幾遍,自然記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確知其發生年分(如維也納會議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須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後次序(如維也納會議先於凡爾賽會議),便可以了。
(2)
地點有東西南北,你只須認識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對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結合,確認各國今天的政治地圖,特別是歐洲和中日的國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條約規定的領土轉變也應緊記。
(3)
人物是構成歷史事件的主角。不過,會考要求並不太高,我們祗要熟記重要的歷史人物便可以應付考試了。如自強運動的曾、左、李.恭親王、慈禧太後是必須熟記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馮桂芬則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則一律不記。不同歷史人物的生存時代和事跡也應知其大概,才不會張冠李戴。
『肆』 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1、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學習歷史能使我們更好了解中華民族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馬克思說過,我們只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
中國是世界上惟一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記錄的國家。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記錄了中華民族在創造歷史中積累的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了她的昨天,才能知道她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認識當今中國,要從了解她的歷史開始。
2、學習歷史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歷史是前人的實踐和智慧之書。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業史和發展史,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包含著許多對國家、社會、民族及個人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的思考。
今天的中國是從昨天發展而來的,今天遇到的許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影子。只有認真學習總結中國歷史,才能充分運用中華民族5000多年積累的偉大智慧來化解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3、學習歷史能夠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國人有骨氣、有底氣。作為世界上惟一歷史記載不曾間斷的文明古國,5000多年文明史是中國人骨氣和底氣的精神源泉。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內生力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通過學習了解我們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傳承祖先的成就與光榮,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使我們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更好地服務於民族復興偉大事業。
4、對歷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尊重和珍惜自己的歷史,保護好自己的歷史文化遺產。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也無法改變。如何對待歷史,是一個關乎民族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嚴肅問題。
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改革開放30多年的探索史,這些歷史一脈相承、不可割裂。對歷史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不斷從歷史中汲取有益養分。
5、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方法論,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打著「還原歷史」「反思歷史」的旗號,否定中國歷史上特別是近現代史上的進步事物和正面人物,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抹黑民族英雄和革命領袖,用歪曲的歷史觀消解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
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要堅定不移捍衛,以事實批駁歪曲歷史、否認和美化侵略戰爭的錯誤言論;對民族英雄要銘記和崇尚;對革命領袖的評價不能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而應該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和分析。
6、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
學習中國5000多年文明史,加深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精神品格的認識。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史是一座無比豐富的寶庫,從中我們可以汲取豐富營養、獲得強大精神動力。體現在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精神品格中。中華民族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許多優良傳統。
比如,從屢經戰亂、分裂但終歸走向統一的中國歷史中,我們可以學習中華民族崇尚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優良傳統。中華文明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高尚的精神品格。屈原被逐賦《離騷》、司馬遷忍辱作《史記》,體現的就是中華民族剛強堅毅、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品格。
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優良傳統和高尚精神,對於我們今天形成優良品格、培養浩然正氣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7、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加深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中國近現代史是一部從苦難、抗爭走向勝利的歷史。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就要深入了解中國所經歷的苦難,深刻汲取落後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負的教訓。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先後嘗試通過封建統治階級的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革命等途徑來實現民族復興,但都失敗了。
最後,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命運。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就要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從而不斷增強「四個自信」。
8、學習世界歷史知識,加深對外部世界的了解。
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中國同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更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世界歷史知識,用寬闊的歷史眼光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從不同文明中積極吸納有益成分,服務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伍』 學歷史的意義
學習歷史,了解歷史上的人物和事物,學習某個人物的某種精神,學習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回,武裝自己答的頭腦,借鑒先人的經驗,吸取教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可以加以對比,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學習歷史,使你了解先人的生活,學習先人創造的知識,激發自己的創造思維,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推進歷史的進步和發展,人類就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我們在生活的過程中,也在創造著歷史。
學習歷史,不僅僅是學習書本知識,一些歷史基礎知識需要記憶,但學習歷史更重要的是用歷史知識武裝頭腦,不是基礎知識的累積,是歷史知識的運用,包括一些思想,一些先人的做法,都要去其糟粕,吸取精華。
當我們學習了歷史,我們不僅能夠高談闊論一些歷史人物或者事件,更能夠讓頭腦健康敏銳地思維,讓頭腦迸發出有益於人類前進的火花,做出有益於他人或者社會的行為,否則,學習歷史就沒有起到真正意義上的作用。
學習歷史,有益於我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一個光明磊落的人,用心地學習歷史,創造出屬於你自己的歷史。
『陸』 如何學習歷史
讀通史,自己整理時代主線,列個時間軸之類時東西掛牆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邊寫同時代的中國史大事(只放你覺得對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無巨細地都寫下來),讀書過程中不斷補充。比較好的世界史書推薦全球通史,盡管有些錯誤,但難得在視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識。帕爾默的現代世界史在學術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較嚴重。另外極簡歐洲史脈絡清晰,有史識也好讀,可以看看。中國史推薦錢穆的國史大綱,配合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來看。你做的時間軸是否精彩不是關鍵,對比地把中外通史讀完才是關鍵。
拓展資料: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參考資料:歷史-網路